解稍复杂的方程
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稍复杂的方程,具体来说是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地解出方程的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写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解方程。
然后,我会通过PPT来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配合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讲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我会布置一些作业,以便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解下列方程:2x+3=7;3x4=1;5x+2=17。
答案:x=2;x=1.6;x=3。
2. 小明的妈妈买了5斤苹果和3斤香蕉,一共花了42元。
苹果每斤6元,香蕉每斤x元。
请列出方程,并解出x的值。
答案:56+3x=42,x=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我在课后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做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一些更高级的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我选择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作为教学内容。
5《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5《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解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如何解决这类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解稍复杂的方程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们对于方程解法的理解,教学重点是学生们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理解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方程的解法:我会详细讲解如何解稍复杂的方程,包括方程的变形、求解等步骤。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方程的解法步骤,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解下列方程:2x + 3 = 7;3x 5 = 11。
答案:x = 2;x = 4。
2. 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小红的年龄比小亮大2岁,小亮今年8岁,请问小明今年几岁?答案:小明今年11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于解稍复杂的方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方程的解法步骤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解稍复杂的方程》这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学生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5《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稍复杂的方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 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稍复杂的方程,总结解题方法。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共同提高。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题方法。
-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板书设计1. 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及书写方法。
2. 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
3.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六、课后拓展1. 设计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探究。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数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并能熟练解稍复杂的方程。
2.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合作。
3.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详细补充和说明:解稍复杂的方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包括: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等。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3.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所学方法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等方法。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方法。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与意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法、消元法、代入法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 实际问题中的方程求解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求解。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课件(共32张PPT)
14*.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 5。(选题源于教材P72练习十五第14题)
8 +x=13 1.4 ×x=7
x- 2.7 =2.3 x÷ 0.1=50
夯实基础
1.解下列方程。 8x-19=53
解:8x-19+19=53+19 8x=72
8x÷8=72÷8 x=9
2x+0.8=12.7 解:2x+0.8-0.8=12.7-0.8
158 2x+30×2=158
解: 2x+60=158 2x+60-60=158-60 2x=98
方程左边=2x+30×2 =2×49+30×2 =98+60 =158
2x÷2=98÷2
=方程右边
x=49
所以,x=49是方程的解。
探究点 2 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 2(x-16)=8 请你自己把这个方程解完。
2x=40 2x÷2=40÷2
x=20
提示:无论哪种解法,都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 思想,将新知转化为旧知。
归纳总结:
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 方法一:把小括号里的x±b看作一个整体,先求 出x±b的值,再求出x的值。 方法二:根据乘法分配律,把a(x±b)=c转化 成ax±ab=c的方程,求出ax的值,再求出x 的值。
3.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x比30的4倍多15.8,列方程是( B )。
A.x=30×4-15.8 B.x-30×4=15.8 C.x-30=15.8×4 D.x+30=15.8×4
3.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2)x=3.7是方程( C )的解。
A.8x-5=23
解:43-x+x=24+x 43=24+x
五年级上册5解稍复杂的方程(人教版)(18张PPT)
解稍复杂的方程
3.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x元/本 7.5元
1.5元
5x+1.5=7.5 解:5x=6
x=1.2
返回
解稍复杂的方程
4.解下面的方程。
6x-35=13 解: 6x-35+35=13+35
6x=48 6x÷6=48÷6
x=8
3x-12×6=6 解: 3x-72=6
3x-72+72=6+72 3x=78 x=26
解人稍教复版杂的数方学程 五年级 上册
5 简易方程
解稍复杂的方程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解稍复杂的方程
复习导入
3.5x=10.5
43-x=24
解:3.5x÷3.5=10.5÷3.5 x=3
解:43-x+x=24+x 43=24+x
24+x=43 24+x-24=43-24
x=19
返回
解稍复杂的方程
探究新知
例题4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返回
解稍复杂的方程
盒子里的铅笔数量 + 盒子外的铅笔数量 铅笔总数量
返回
解稍复杂的方程
盒子里的铅笔数量 + 盒子外的铅笔数量 铅笔总数量
3x+4=40
返回
解稍复杂的方程
如何解这个方程?
3x+4=40
解:3x+4-4=40-4 把3x看成一个整体。 3x=36
2x=40 (4)x=6是方程3x—6=12的解。
乘法分配律 师: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30秒)
2x÷2=40÷2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小华和小明一起去书店,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比小华多买了2本书。问小明买了多少本书?”
2.教学过程: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2.教学难点:
-理解并熟练运用等式性质,尤其是对于含有分数和绝对值的方程。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找到关键信息,建立正确的方程。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细节,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解稍复杂方程的规律。
-揭示:“今天我们要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来解决这类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包括去括号、去分母、去绝对值等步骤。
2.教学过程:
-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解稍复杂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强调等式性质在解方程中的应用,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的性质。
-结合板书,逐步讲解例题,让学生跟随解题过程,加深对解法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稍复杂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强调等式性质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稍复杂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解释:在处理分式方程时,学生需要学会将分母移至等号另一边,并注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
-难点解释:对于含括号的方程,学生需要熟练运用分配律,正确去括号,并注意符号的变化。
-难点解释:验证解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并培养其严谨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稍复杂的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问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稍复杂方程的奥秘。
-分式方程: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括号处理:在解方程过程中,正确处理括号,包括分配律的应用。
-验证解:学会通过代入原方程验证解的正确性,理解验证的必要性。
-举例:
-难点解释:对于绝对值方程,学生需要理解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的概念,解方程时要考虑绝对值内部表达式的正负两种情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稍复杂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解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9页的内容。
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在例1的学习中初步有了一定的基础,练习时我发现学生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很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重点训练找等量关系。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即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列方程解应用题比较抽象,教学是注重题材生活化,并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通过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尝试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使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自发进行比较,学生在思维拓展的同时初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生的认识不是由教师的说教得到的,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上完这一课,我有些疑问,也有些想法:反思:关于数量关系的训练:学生要独立写出列方程所需的正确的数量关系式很困难(尤其还受到不会解“减数、除数是X的方程”的限制),班里只有小部分学生能熟练的找出正确的数量关系,所以我想,要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找数量关系的技能的话,是需要有计划、花时间来训练的,仅凭这单元这样的3课时是远远不行的。
课上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方程能列对,但写出的数量关系却与方程不符合,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对于这些简单的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缩简思考过程,直觉的列出方程呢?再仔细一想,学生在认识方程和学习解方程时已经经常做“看图列方程”的练习了,而今天的问题与以前的那些练习区别仅在于问题没用X表示而已,现在通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一旦知道了可以把所求问题用X来表示,那么不就变成以前的列方程练习了吗?原来他们凭直觉列出方程是有原因的!为了证明我的想法,教学本节课,我决定把训练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先让学生按“先写出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的要求来学习例2,在学生独立寻找时我发现写数量关系的问题还是较严重,正确率不高。
11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
2. 等式性质 等式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 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 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 能是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3.移项
把等式中的某一项从方程的一边 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叫做移项。
移项变号法则:移项过等号,一 定要变号。
例3.解方程:
(1)12+(5x-7)=70-8 (2)24-2(x-2)=70-6x
去括号之前一定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特别 是括号前面如果是“-”号时,不要忘记将括 号里面每一项都要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有系数 时,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不要漏乘。
例4.解方程:
7 (1) x=14 10 3 1 (2) x- x=8 5 3
解方程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
课堂练习
5 • (1) x=45 9
• (2)1.7x-0.2x=3
8 5 • (3) x- x=27 9 9
• (4)3.2×4+4x=48
课堂练习 1 2 • (5)7x+ = 5 3
• (6)72-4x=60 • (7)0.51x+0.6×4=7.5
第十一讲
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
1.等式及方程 像3+2=5,5x+3=4, 2 3x+2y=6, 3a =12等,这样的用 “=”连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 子叫做等式。其中5x+3=4,3x 2 +2y= 6, =12这种含有未知数 3a 的等式叫做方程。
1.等式及方程 2 5x+3=4,3x+2y=6, 3a =12 在上面的方程中像5x+3=4这样的 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 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 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使方程左右 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使他们认识到付出努力就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在导入新课和问题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逻辑美,培养他们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具备责任感的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画图、列表、假设等策略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稍复杂的方程问题,增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和沟通技巧。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从特殊到一般,发现解稍复杂方程的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1教学重难点是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小节内容是在前面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解答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例2若用算术方法解,需逆思考,思维难度大,学生容易出现先除后减的错误,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一、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解答例2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
我从学生喜欢的足球入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
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
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2,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在练习本上画线段图,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教学课件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2(x - 16)=8
你觉得上面那个方程又是前面哪个方程的升级版?
这个方程是方程3x=18的 升级版,原来方程 中的x是现在方程中的“( x -16)” 。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
2(x - 16)=8 解:2(x - 16)÷2=8÷2
5= 1.3+ ( ) 1.3+ ( )=5
1.3+ ( )-1.3=5-1.3 ( ) =3.7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方程 利用一次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复杂方程
看清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多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x - 16=4 x -16+16=4+16
x =20 把x=20代入方程去检验
方程左边=2×(20-16) =2×4 =8 =方程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别忘了检验哦!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3x +4=40 x +3=9
转化
2(x - 16)=8
3x =18
2x=40 2x÷2=40÷2
解:2(x - 16)÷2=8÷2 x - 16=4
x -16+16=4+16
x=20
x =20
把2x看成一个整体
把(x-16)看 成一个整体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把哪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5.7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5.7 解稍复杂的方程 - 五年级上册数学 -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解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方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是如何解这些方程的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解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方法。
a. 举例说明稍复杂方程的特点,如:2x 3 = 9,3x - 4 = 7等。
b. 讲解解方程的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c. 强调解方程时要遵循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2.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a. 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今年x岁,3年后他的年龄是姐姐年龄的一半,姐姐今年几岁?b.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x 3 = 1/2 (x 3 3)。
c. 解方程,求出姐姐的年龄。
3. 指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实际问题,如:小明今年x岁,5年后他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一半,妈妈今年几岁?b.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x 5 = 1/2 (x 5 30)。
c. 解方程,求出妈妈的年龄。
三、课堂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解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方法。
2. 强调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解决,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稍复杂方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以及指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稍复杂的方程
汇报人:XXX
班级:五(3)班
解稍复杂的方程
一、复习导入。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 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 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说说解下面方程的根据。 x+3.5=79.4 根据:等式性质1 1.5x=7.5 根据:等式性质2 根据:等式性质2 根据:等式性质1
五、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同步指导50、51页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1
根据等式的性质1先在方程的两边都2 减去4,把方程转化为3x=79,
3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求出方程 的解。
两) 在解ax±b=c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 次等式的性质,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 ax)看作是一个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先 把( ax 求出( )的值 ,再求出( )的值。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45
45
x
188
x
x
2、先填空,再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 程。
2.5x÷4=10 把( 2.5x )看作一个整体。 解:
3.
8
1.4 2.7
5 5 5 5
0.1
提示:用代 入法进行计 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 收获? 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 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x÷5=4.2 3-x=2.5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x只
1.解形如ax±b=c的方程。
x只
x只
79只
读图:我们从图中可以得到那些信息?该如何列方程呢? 有3笼动物,每笼x只,所以3笼共有3x(只), 散放着4只,一共有79只动物。
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2. 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
2. 掌握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方程的变形。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简单的方程,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定义和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大家还能回忆起解方程的步骤吗?二、新课1. 讲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意义。
a. 出示例题:2x 3 = 9。
b.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发现方程中有两个数相加。
c. 讲解:像这样的方程,我们称之为稍复杂的方程。
2. 讲解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
a. 出示例题:2x 3 = 9。
b.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发现方程中有两个数相加。
c. 讲解:解这样的方程,我们需要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2x = 6,然后再将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 = 3。
3. 练习解稍复杂的方程。
a. 出示练习题:3x - 5 = 7。
b. 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解方程的方法,尝试解这个方程。
c.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4.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
a. 出示实际问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些糖果后还剩下3元,问小明买了多少元的糖果?b.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得到10 - x = 3。
c. 讲解:这是一个稍复杂的方程,我们需要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x,得到10 = 3 x,然后再将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3,得到x = 7。
三、巩固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出示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稍复杂的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解方程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方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解稍复杂的方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稍复杂的方程。
(板书课题:解稍复杂的方程(二)
二、教学例2
1、探究新知
(1)出示书上69页导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这幅图上得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
生2……
师:请你们根据这些信息试着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生……)
师:老师也编了一道请同学们一起看看(出示例2)请大家齐读。
(教师接着把例2
贴在黑板上)
例2:李老师到农贸市场买了苹果和梨各2千克,共付10.4元。
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吗?
(2)列出方程
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与比较,假如例2要求我们用列方程法解答,我们应该设什么为X呢?
(生:设苹果每千克为X元或设苹果的单价为X元)
师:请同学们试着根据这两条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不要求解答。
教师巡视学生列方程情况,指名板演(两位)
两位学生板演如下:
(1)解:设苹果的单价为X元(2)解:设苹果每千克为X元
2×2.8+2X=10.4 (2.8+X)×2=10.4
5.6+2X=10.4 (2.8+X)×2÷2=10.4÷2
......(指明学生板演) 2.8+X=5.2(指明学生板演
2.8+X-2.8=5.2-2.8
X=2.4
答:苹果的单价为2.4元。
答:苹果每千克为2.4元。
师:2×2.8,2X,10.4分别表示什么?(2.8+X)表示什么?
这两个方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程类型
(3)解方程
师:指(1),这道方程的左边除了2X 以外还有一道什么式子?这道乘法式子跟2X 合并,我们要先算什么呢?(2×2.8)
师:在乘和加在一起我们要先算乘,再算加。
因此先算2×2.8=5.6。
此时方程就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类型,请同学们接着做(指名一人接着板演)
师:注意检验,师生共同口头检验。
师:指(2),这道方程的左边带有什么符号(生:小括号)。
在解这类方程时,我们把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根据等式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
(但在书写时把括号内的式子抄写下来)得(2.8+X)×2÷2=10.4÷2,得2.8+X=5.2,此时方程就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类型。
再接着做完。
最后注意检验(口头),全班齐检验。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方程带有算式或括号,在解方程时我们先把能算的乘或除法算式计算成一个数,此时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类型继续解。
如果碰到方程中带小括号的,我们就把小括号里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在书写时把括号内的式子抄写下,直到外面的乘或除以一个数算完为止,此时方程就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类型,继续做直到解出X的值。
三、巩固练习
1、第71页第1题
解下列方程:
2(X-2.6)=8 5(X+1.5)=17.5 8(X-6.2)=41.6 (X-3)÷2=7.5
指生板演,共同评价。
2、、第71页第2题
师: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
3、第71页第3题,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