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思维方式
浅谈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
![浅谈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70abf6c31b765ce05081435.png)
浅谈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摘要:文学创作思维方式历来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
文学创作思维作为一种存在方式,直接影响文学作品的行文内容和行文方向。
不同的作者因其兴趣爱好、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政治倾向的不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其采用的思维方式必然各有差异。
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数量急剧增长,然而鲜有精品,莫言诺贝尔获奖也掩盖不了中国文学停滞不前的现状。
当前情况下,如何突破固步自封的写作过程,很有必要。
关键词:创作思维;精神斗争;源动力;固步自封一、文学作品整体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根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长篇小说有2000余部,而每年诞生的长篇小说大约在8000至10000部。
这也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6000至8000部长篇小说无法出版,被束之高阁。
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作品在创作出来之后无法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出版商基于商业利润的考量对作品进行取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主体的作者本身存在的主观原因,是我们应该着重分析的。
1、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反思。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大都来源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现实生活,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从而提炼升华其中蕴含的哲理。
莫言在《白狗秋千架》中以自己在高密东北乡的生活经历,加以提炼,并加入合理的想象、糅合,成功塑造了个眼暖这一人物形象。
而现今在文学创作中,相当部分创作者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反思更无从谈起。
仅仅凭自己“天马行空”想象,去构建自己虚幻的精神世界,显然是无法打动读者的。
2、知识文化功底不足,“江郎才尽”。
创作文学作品,要有深厚的的知识文化功底,文化功底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品水平的优劣。
朱自清和冰心作品的清新自然,林语堂和梁实秋作品的幽默闲适,鲁迅作品的尖锐犀利。
用词用句,语言风格各具特色,无不体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字词错误,借用成语典故张冠李戴,语言逻辑混乱等诸多低级弊端在当今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现代派诗歌中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
![《现代派诗歌中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2017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b.png)
现代派诗歌中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引言: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它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脱离传统诗歌形式。
本文将探讨现代派诗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1. 思维方式:1.1 多元观念现代派诗人常常试图摆脱传统二元对立的观念,追求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
他们关注不同主题、不同层面上的互相交错,使得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错落有致的思想内容。
1.2 超验意识现代派诗歌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超验意识的流露。
通过使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他们将无形的情感和抽象的思想表达出来,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深入体悟作者内心世界。
1.3 内省与自我意识现代派诗人经常对自身进行深入反省,并将这种内省融入到作品中。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2. 表现手法:2.1 自由诗形式现代派诗人对传统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进行了打破,使用自由节奏和非结构化的诗行,使得作品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
2.2 意象与象征现代派诗歌常常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意象和象征可以是视觉上的、听觉上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或隐喻性质的。
2.3 水墨写意现代派诗人注重以简约、意境深沉、凝练之笔墨创作诗歌。
他们善于用极少的文字塑造出丰富复杂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4 碎片式叙述现代派诗歌中常出现碎片化、非线性叙述方式。
作者将事件、图像、情感等拆散并重新组合,使得诗歌呈现一种跳跃而非传统连贯线性的结构。
结论:现代派诗歌在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上追求创新和个性化。
通过多元观念、超验意识、内省与自我意识等思维方式以及自由诗形式、意象与象征、水墨写意和碎片式叙述等表现手法,现代派诗人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并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达方式。
注:本文使用Markdown语言进行格式化,并根据主题填充相关内容,不涉及复制粘贴他方资料。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2638f6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9.png)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作者对于生活、人性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而其中所呈现的文学思维更是其独特之处。
文学思维可以理解为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文学的形式和表达手法来呈现深刻的感知和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
一、情感表达与共鸣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情感的刻画和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
情感是人类内心最真实、最本质的体验,而文学作品恰恰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来呈现这种情感。
从喜怒哀乐到爱恨情愁,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经历的痛苦或喜悦,传递出他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激发读者共鸣的情感共振。
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例,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身陷复仇与思考的困境中,表达出了对生命、人性和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和痛苦。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哈姆雷特的情感所触动,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反思自己对于生命和人性的看法。
二、想象力与创意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还表现为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并非只是现实的写照,而更多的是通过想象和创意来塑造独特的世界和形象。
作者通过创造虚构的故事情节、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和设定奇特的背景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世界,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如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所展示的那样,作者通过对科幻设定、世界观和人物形象的独特创造,呈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观和虚构的故事。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和体验这个奇特的虚构世界,体会科幻作品所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三、观察与描写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还表现为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描写。
作家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人物和事件,还要通过准确的描写将这些观察形象化和传达给读者。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作品的现场,感受到其中的细节和美感。
例如钱钟书的《围城》,通过对于上海小市民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了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文学理论 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6f6ca2e44afe04a1b071de2c.png)
文学创作论(三)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两种 主要思维方式
(一)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1、儿童思维的发展; 2、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1)形象思维 (2)抽象思维
一、人类掌握世界的两种 主要思维方式
(二)巴普洛夫的生理发现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不同的类型: 第一信号系统:艺术型,记忆能力强,富于想 象,情感活跃,在艺术创造中表现突出; 第二信号系统:分析型,抽象概括能力强,善 于逻辑推理,在理论研究中表现突出。
二、形象思维的审美心理机制
(四)理智 1、形象思维并不排斥理智、理解、理性; 2、理智是将作家的感知推向理性的高度; 3、理智规范着作家想象的内容和方向; 4、理智控制着作家情感的激流。
三、形象思维的定义
形象思维是以感知为基础,以想象为主体,以 情感为核心,以理智为引导,组成一个围绕着 情感核心运转的审美心理结构。
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三)关于作家创作思维的错误观点 1、形象思维要以抽象思维作指导; 2、形象思维不容许抽象思维的渗入; 3、作家创作中只有形象思维一种。
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
(四)抽象思维在作家创作中的地位 1、抽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不可缺少的一种 思维形式; 2、创作中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 3、抽象思维的辅助作用体现为帮助作家认识 生活,帮助作家审视艺术形象。 4、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议论、说理,用的是抽 象思维。
(二)想象 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 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 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 高尔基: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 但它主要是用形象的思维,即“艺术”的思维。
文学思维与创作
![文学思维与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cc45670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f.png)
文学思维与创作文学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意识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和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文学思维与创作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文学思维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提升作品的质量,并且对于培养文学素养和个人修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学思维的内涵与特点文学思维是指从文学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读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文学思维既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直观感受,也注重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艺术性和思辨性相结合,使文学思维在创作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2. 以意境为核心:文学思维强调通过形象化、象征化的语言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借助意境的构建和描绘,能够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文学思维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描写、对比、隐喻、抒情等手法展现情感和思想。
这种多元性使创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二、文学思维对创作的影响1. 激发灵感:文学思维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使作者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情感和冲突,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2. 增强表达能力:文学思维有助于作者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通过培养文学思维,可以使创作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提升作品的表达能力。
3. 培养细致观察力:文学思维要求作者具备对细节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思考,作者可以更好地还原现实生活,使作品更富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4. 提升审美意识:文学思维强调对美的感受和追求,它使作者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文学思维与个人修养文学思维不仅仅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工具和方式,更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培养和提升。
1. 开阔眼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运用文学思维,可以使个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2. 增强想象力:文学思维重视想象力的发挥,在创作中能够帮助个人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发掘无限的创作潜能。
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方式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方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2abb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a.png)
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方式分析思维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活动,也是人类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语言和情节的组织,表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不仅展示了作品的艺术性,同时也体现了作家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方式。
首先,直观思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
直观思维注重感觉的直接体验,通过描绘形象、景物和情感来表达思想。
例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苦难经历和内心的痛苦,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作家试图通过读者的视觉和情感,直接传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人性的理解。
第二,逻辑思维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逻辑思维强调思考问题的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
一些科幻小说往往运用逻辑思维方式,通过构建复杂的时间线和逻辑情节,来探索人类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
以阿西莫夫的科幻短篇小说《我,机器人》为例,作者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探讨了人和机器人之间的边界以及人类道德的局限性。
逻辑思维方式使作品更加深入和严谨,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得到启发。
第三,抽象思维是文学作品中的又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追求对事物本质的把握,通过抽象的概念和形象来表达思想。
例如,在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中,作者通过描绘女主角王二的人生经历和内心矛盾,探讨了人性、存在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通过抽象思维方式,作家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普遍性和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此外,感性思维也在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感性思维注重个体的情感和体验,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表达自我的思想。
例如,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通过描写主人公李银生的反叛和痛苦,表达了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助和困惑,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共鸣。
感性思维方式通常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亲近感。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每种思维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34cc9fa195f312b3169a579.png)
2.书写生与死、有与无、自由与终极意义等大问题,面向人 类普遍的精神难题。史铁生《扶轮问路》、刘瑜《送你一颗子 弹》、王蒙《庄子的快活》、李长声《枕日闲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命题意图推理分析: 1.命题老师这里所说的“都江堰”不是指都江堰水利工程, 因为这个点在第12题考已经考过 2.命题老师这里不可能要你解释词语“上善若水”的含义
前面3题分别考了结构、内容分析概括、艺术表现,没 有考过情感主旨;再从考点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题 考点有三,看高考说明第4页,很容易排除第三点,因题目 问法不针对“自己的见解”。所以,这道题是考情感主旨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招:结构分析是终结武器
例5、 2007《麦天》 17.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 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 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6分) 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 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转型期中国文艺作品的思想内 容主要是三个方面:
人性的解剖与反思 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社会的转型与矛盾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结论一:选文内容体现时代风 貌和时代精神是中等概率事件。
选文内容涉及人性解剖、文化 碰撞是中等概率事件,选文内容涉 及社会转型与矛盾的概率为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维策略
第二招:结构分析是终结武器
结构分析:“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 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学想像的名词解释
![文学想像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5f0130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9.png)
文学想像的名词解释文学想像是指作家通过语言的表达和构思创造出的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构世界。
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人们能够逃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完全由想象力构建的世界当中。
文学想像不仅仅是指小说和诗歌,它也存在于戏剧、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中。
文学想像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让作家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到作品中。
通过文学想像,作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独特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可以反映作家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赋予读者对现实世界的新的思考和理解。
文学想像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使人们超越现实的局限,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受到各种现实条件和限制的制约,而文学想像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遨游于无边的想象之中,体验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
文学想像也是一种与现实关系密切的创作方式。
虽然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并非真实存在,但作家常常会在其中融入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创造虚构的世界,作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现实世界的问题和话题。
通过文学想像,作家可以表达自己对社会、历史、人性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藉此引发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
文学想像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进入作家创造的虚拟世界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经历冒险、探索未知、感受喜怒哀乐。
这样的阅读体验不仅能够带来愉悦,还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他们的思维边界。
文学想像也是一种对语言的运用和探索。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意象。
通过对语言的精心选择和运用,作家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感染力。
文学想像不仅仅是作家的创造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总而言之,文学想像是一种通过语言和构思创造虚构世界的思维方式。
它不仅仅是作家的创作过程,也是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启发。
文学的思维
![文学的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de34b2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a.png)
文学的思维
文学思维是指运用形象、情感、隐喻、象征等手段,通过想象、联想和感悟来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起读者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的一种思维方式。
文学思维的核心是形象思维,它通过将现实世界转化为艺术形象,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寓于形象之中,让读者通过想象和感悟来领略其中的意境和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和隐喻是文学思维的两个重要元素。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它通过作品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环境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情。
隐喻则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比喻为另一个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思维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一种理性思考。
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深入剖析和反思,揭示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思维不仅关注个体的感受和体验,更关注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和共性,它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讲述典型事件、描绘典型环境来表现人类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内涵。
总之,文学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基础,以情感和隐喻为重要元素,以理性思考为指导,通过审美和思想启迪来表现现实世界和人类命运。
文学作品和应用文
![文学作品和应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3e6b1c581b6bd97f19eaef.png)
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的区别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作用、思维方式、反映现实、表现形式、语言运用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作用应用文是人们为了处理公私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向上级请求批准办理某一事项,要写请示;解决所发生的纠纷,要写民事诉状。
应用文的社会功用还体现在它有明确的阅读对象。
写给谁看,是确定的。
文学作品不是为了处理公私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而创作的,因而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景物、抒发感情对读者发挥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间接影响人的行动,从而产生社会效果。
它的阅读对象是不确定的,谁读都行。
第二、思维方式应用文在思维方式上侧重逻辑思维,它主要通过既定事实或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以逻辑的力量去说服人。
例如: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大量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达到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目的,所以,撰写调查报告一般既要陈述事实,又要由事析理,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另外,应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它只能有一种解读,不能有多种解读。
文学作品在思维方式上侧重形象思维,它通过塑造形象、描摹生活画面去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品的意义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
它不只有一种解读,可以有多种解读。
第三、反映现实应用文和文学作品反映现实都要求真实,但两者的真实是有区别的。
文学作品的真实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反映的可以不是社会生活中实际有的人和事,但却是人们按社会生活的固有逻辑推断可能有的人和事,或按作家的情感和广大人民的意愿认为应该有的人和事,因此,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
在虚构中,以生活真实作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加工提炼、变形、想象等手法创造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意蕴和规律。
应用文不允许像文学创作那样进行虚构,也不能主观想象、夸大其辞。
应用文的真实表现在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现实。
所说事理不仅反映历史的必然性,还要具有客观现实的实在性。
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25490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文学思维是指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和发展个人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现今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文学的角色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起到了许多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学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观念。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引发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
最后,文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 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文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戏剧等,并提供有关背景知识和文学分析的指导。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将会接触到不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分析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通过分析,学生将学会观察、比较和评价文学作品,从而发展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4. 创作文学作品除了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还可以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培养文学的思维方式。
创作可以包括写诗、写故事、表演戏剧等形式。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5. 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文学课程中,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融入文学元素。
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上引入历史小说,或者在科学课上引入科幻文学作品。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联系,并且激发他们对跨学科思考的兴趣。
总结: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方式对于其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非常重要。
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探究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dbe1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9.png)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探究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是指中国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
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形成涉及中国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旨在对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探究。
1、整体性思维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为整体性思维,重视整体、形式、结构等要素相互关联,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感受和综合性。
其创作中常出现“以一个为整体”的创作思路,输出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品。
2、内在性思维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体现了一种内在性思维,即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和情感出自于内心的自然流露,而非人工的刻意设计。
中国文学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往往通过文学形式来表现,呈现出深厚的思想内涵。
3、情感化思维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强调情感化思维,即作家在创作时感性思维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作品常常体现出深刻、丰富、真挚的情感。
4、象征性思维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常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思维表达,作品中出现的图像、抽象的符号和象征往往在作品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内涵。
5、审美化思维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注重审美化思维,强调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作品的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都取决于审美情趣。
1、创造了丰富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整体性思维、内在性思维、象征性思维等特征,造就了丰富的文学形式,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文学艺术的内涵。
2、创造了独特的文学价值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所具有的情感化思维和审美化思维等特征,使中国文学创造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例如,中国文学的抒情性和思想性等都是其他文学所不具备的特征。
3、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的探究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也有实践价值。
因为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创作思维方式,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更为深刻和宽广的理论支持,帮助作家有效地运用这些思维方式,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态下,为文学作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古代文学的创造性思维
![古代文学的创造性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64ee77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7.png)
古代文学的创造性思维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古人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卓越才能。
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古代作家们都以豪放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触角,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创作形式、艺术手法以及作家的创造力等方面,探讨古代文学背后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作形式的多样性古代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和鲜活的形象给读者带来了艺术的享受。
古代诗歌的形式多样,如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等,每一种形式都展现了作者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奇特的形象描写和婉转的文字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创造性理解。
古代散文以其自由散漫的风格,以及种种表现手法,让作品更显鲜活。
东汉时期的《世说新语》就是一部以小段故事为主的散文集,通过创造性的文学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艺术手法的运用古代文学创造性思维的另一方面是体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古代作家们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为作品增添了诗意和艺术性。
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天地一沾水,山原又化辉”运用了对偶和象征手法,通过创造性的语言表达,传达出作品中的美好景象。
此外,古代文学中常常运用的对仗、夸张、排比等手法也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使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
三、作家的创造力古代文学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体现在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与作家个体的创造力密不可分。
作家的创造力源于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艺术表达的独到见解。
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他对诗歌形式的改革和题材的创新上。
例如,他开创了“拟古诗”的先河,运用古代文学形式来表达当代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创造性思维使他的作品独具风格并广受赞誉。
四、影响与启示古代文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不仅仅是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能,更为今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古代作家们对于创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着后世文学创作者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
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的创造性思维,也成为我们在现代创作中的宝贵财富。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
![文化及文学的体系思维导图(文学导论及文学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f1a32e9011ca300a6c390ac.png)
各种意识形态 人类的意识形态多种多样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 文化的定义
各种文化样式 人类的文化多种多样
语言文化 神话文化 宗教文化
艺术文化 科学文化 历史文化
各种文化艺术 人类的艺术多种多样
文学艺术 音乐艺术 绘画艺术
舞蹈艺术 戏剧艺术 哲学艺术
马林洛夫斯基 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价值
西方
卡西尔 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形成的所有产品和价值的总和
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各种丰富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物质活动+精神活动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源头
人类各种意识形态产生了各种文化形态,人类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文化
各种活动形式 人类的活动多种多样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行 ▲提出的“第二次天真” 和“健康的儿童性” ▲艺术家的“双重的视角”
实
虚
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体系思维导图
人类活动本身就是文化
人类的活动
人类由各种活动产生了各种意识形态
1.生产活动
2.政治活动
3.科学活动 4.文化活动
5.伦理活动
6.宗教活动
7.……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1.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 2..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1.文学使绘画和音乐获得深刻的思想 2.绘画使文学和音乐增强形象性 3.音乐使文学和绘画增强节奏感
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呢? ①情感的诗意化 ②意义的深刻化 ③感受的个性化
试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
![试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383a4ff14791711cd79177f.png)
试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试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论文摘要: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提倡的是妙悟式的感知和表达,这就要求言说主体具有诗性的浑融直朴的思维方式,用今天的话语来进行分析,则体现为思维方式上的整体性、直觉性和具象性。
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妙悟;诗性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读书记》中,对南宋吴可的《藏海诗话》评价道:论诗虽亦间有迂拙僻溢处,而时有神会。
颇得拈花微笑之悟,亦宋人之可与言诗者。
其极赞柳子厚清风一披拂林影久参差二语。
及参寥《细雨诗》细怜池上见清爱竹问闻,又流水声中弄扇行七字;又举《咏柳诗》月明摇浅濑语,谓人岂易到,皆非有妙悟者不能。
以为吴可具有妙悟之品,是宋人中少有的“可与言诗者”,他的《藏海诗话》时有神会,颇得拈花微笑之悟。
言下之意,非有妙悟者不可与言诗,…“悟”,本质是一种诗性的思维方式。
如缪钺先生所言:“评赏诗歌者之能事,即在能以此‘通古今而观之’,以暇思远见启发读者使之进入更深入之境界。
而诗歌之生命遂亦由此得到生生不已之延续。
此种灵心慧解实为善读诗与善说诗者应具之条件。
”与西方美学概念化、逻辑化、形式化的理智型思辨思维截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言诗者强调的“晤”,重经验而不重理论,重情感而不重逻辑,由A推及B,遵循的是非逻辑的思维之径。
无论是由A证B,还是以A悟B,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本质上的关联,而是在宇宙万物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诗性感知方式上,建立起A与B的相互关联。
所以说,“悟”是一种直接性、非逻辑性、自发性的瞬间审美直觉,时问上无阶段、无距离、空间上非局部、非片断。
这种灵一慧解式的思维机制反应到文学批评之上,表现为批评者运思方式的浑融直朴,用今天的话语来分析,则是思维的整体性、直觉性和具象性。
3一、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整体性在传统哲学中,表现为视宇宙万物为一个整体,天、地、人“三才”具有相同的内在规律,服从于相同的“法”,并互相感应,在此系统体系中,自然之道为最高之法。
文学中的巧妙思维
![文学中的巧妙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34688d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7.png)
文学中的巧妙思维文学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运用了大量巧妙的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而且还能够让读者深度参与到故事中。
在文学作品中,巧妙的思维形式可以包括人物对话、叙述手法、时间与空间的处理等等。
首先,人物对话是文学中的常见巧妙思维方式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作者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揭示故事发展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人物对话可以是直接表达,也可以是暗示、间接表达。
通过巧妙运用对话,作者可以隐藏暗示,引导读者积极思考,从而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深度。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人物对话巧妙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曲折性,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戏剧的主题。
其次,叙述手法也是文学中运用巧妙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述者、叙述角度或者叙述结构,作者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故事效果。
例如,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增加读者对人物的共鸣;而使用第三人称叙述则可以全景展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节,增添故事的广度和纵深。
此外,叙述角度的变化也能够产生巧妙的思维效果。
例如,通过多视角的叙述,读者可以看到故事中多个人物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层面的发展,从而获得更全面的故事体验。
再次,时间与空间的处理也是文学中巧妙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
通过对时间、时空关系的处理,作者可以展示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例如,倒叙叙事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加关注故事的深层意义。
另外,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处理也能够创造出丰富的思维效果。
通过多个时间线的交替呈现,读者可以领略到故事的多重可能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联。
除了以上几种巧妙思维方式外,文学还可以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来展开深度思考。
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或者情感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
隐喻则往往通过暗示、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读者需要自己去扩展与解读。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绪,引发对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思。
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转化
![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5adc98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6.png)
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转化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更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
传统思维方式在古代文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传统思维方式也在逐渐转化。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其在现代的转化。
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其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上。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有着深厚的传统认同。
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得以充分表达。
例如,在古代诗歌中,人们常常歌颂忠诚、孝顺、忍耐和勇敢等传统美德。
这些价值观念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传承,古代文学通过诗歌、散文等形式将这些美德传递给后世。
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念也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传达出一种古代审美观念。
例如,在古代诗词中,人们常常以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百态,通过对于自然的描绘和抒发,表达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也在逐渐转化。
现代社会对于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认同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在现代文学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多元化,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有所下降。
现代文学作品中更多地关注个体的情感、心理和内心世界,通过对于个体经历和感受的描绘,表达出一种现代审美观念。
现代文学中的转化还体现在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上。
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采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表达,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的多媒体形式,如电影、音乐、绘画等,这为文学作品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也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古代文学中的古典汉语,而是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词汇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总之,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发生转化。
第二章文学的思维方式.ppt
![第二章文学的思维方式.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f582cddd3383c4bb4cd2fe.png)
• 神思的主观性、情感性。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 海则意溢于海”。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昨夜松间醉倒, 问松:“我醉如
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
“去!”
凝思
• “凝思”即“凝神静思”, 指在艺术构思中潜心的 虚构和想象。
•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 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 内,挫万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
• 思考积累。王昌龄《诗格》“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 疲智竭,安放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
• 外物的触发。江山之助、梦、酒等。
妙悟
• 悟道。 • “妙悟”二字出自禅宗术语,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觉、
悟性。“妙悟”主要是禅宗中的“顿悟”,是一种不假外求,不 立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性直觉思维。 • 宋代 “以禅喻诗”,严羽《沧浪诗话》将这一禅学概念引入诗论, 认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诗道中的“妙悟”是一 种艺术直觉,不假思索、非逻辑、跳跃式感悟。 (一)读诗中的“妙悟法” 。 (二)写诗中的“妙悟法”。创作实践中追求超乎文字意象之上的 “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和韵味。
• 思维的整体性。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体系中的文学思维论
• “虚静”与“神 思”
• “凝思”与“苦 吟”
• “兴会”与“妙 悟”
虚静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 根曰静。(《老子》十六)
•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 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 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 也。(《庄子·人间世》)
古代文学中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推理
![古代文学中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推理](https://img.taocdn.com/s3/m/0fb8ab9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b.png)
表达真挚深切的情感
古代小说中的情感表达
人物形象
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 展现人物情感和命运
情感展示
人物间情感纠葛 命运转折的表现
深刻洞察
对人性和情感的理解 古代作者的深刻洞察
生活反映
情感表达与社会生活相关 反映古代人对生活的感悟
古代文学的情感 表达与生活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情 感表达与当时的社会 生活密切相关,反映 了古代人对生活的理 解和感悟。通过研究 古代文学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了解古代人 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 度。
表达方式
人物争论对话 展示作者立场
思想碰撞
展示思想对立 揭示作品内在逻辑
古代文学作品的启示
01 启示与智慧
对当代思维方式具借鉴意义
02 自身提升
研究文学作品增强文化修养
03
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中逻辑推理的探讨让我们意识到逻辑思 维对于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 析作品内在的逻辑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 品的主题和含义,体会古人的智慧。
古代文学中的思维方式
01 逻辑推理
借助叙事展示逻辑关系
02 象征手法
通过隐喻传达思想
03 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剖析问题
古代文学的智慧之处
启示当代社 会
提供借鉴和启示
人文精神
体现人文关怀
哲学思考
探讨人生意义
文化风貌
反映古代社会文 化
思维方式的体现
逻辑思维
推理推断 因果关系 逻辑链条
想象力
设想场景 创造形象 构建世界
古代逻辑思维的 基础
古代逻辑思维强调推 理和论证,倡导严密 的逻辑思维方式。古 代学者通过逻辑推理 来解决问题、分析事 物,体现了古代人注 重理性和思辨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言琴上有琴声,
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刘勰《神思》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以穷照、驯致以 阅 绎辞。” 袁守定《古毕丛谈》:“文章之道,遭 际兴会,摅发性灵,生于临文之顷者也。然需平日 餐经馈史,霍然有怀,对景感物,旷然有会,尝有 欲吐之言,难遏之意,然后拈题泚笔,忽忽相遇。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昌黎所谓有诸其中是也。 舍是则刓精竭虑,不能益其胸中本无,犹探珠于渊 而渊本无珠,采玉于山而山本无玉,虽竭渊夷山以 求之,无益也。” 思考积累。王昌龄《诗格》“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力疲智竭,安放神思,心偶照镜,率然而生。” 外物的触发。江山之助、梦、酒等。
“冥搜”有苦苦追寻之意,与造化自
然之工相对。
•从文学思维理论发展的历程看,“ 冥搜”促成了“虚静”概念从“无 为”向 “有为”的转向。“冥搜” 和“虚静”虽同属于描述艺术想象 活动的概念,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 “虚静”比较接近于写作准备阶段 的常见心理状态,“冥搜”则更接 近于进入写作状态后的紧张思维活 动。
“苦吟”是成就诗人最有效的技术训练和艺术探索 途径之一。 苦吟是紧张艰难的构思过程,显示了文学创作从 “虚静”的无为向“冥搜”的有为的转化。 “苦吟”有助于催生灵感。 “苦吟”作为一种文学思维方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可以表现为一种写作态度或文学风格。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苦吟”常常以锤炼语言和开掘 诗意的面貌出现,但更高的目标是在整体上追求一 种表现的力度。 苦吟使诗人丧失了鲜活的自然情性,有为诗而诗的 倾向。
主体摆脱功利欲望,排除知性干扰,专注于对象的 形式,对对象进行孤立的观照,达于“凝神”的境 界。 虚静心态是创作灵感的降临的最佳状态。以虚求实, 以静求动。
强调虚静与把握对象结构的关系。由技到道。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 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 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 各复其根。归根曰静。(《老子》十六)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 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 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 子· 人间世》) 治之要在于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 知?曰:虚壹而静。” (《荀子· 解蔽》)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神思》)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 万境。(苏轼《送参寥师》)
悟道。 “妙悟”二字出自禅宗术语,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 觉、悟性。“妙悟”主要是禅宗中的“顿悟”,是一种不假 外求,不立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整体性直觉思维。 严羽《沧浪诗话》将这一禅学概念引入诗论,认为“禅道惟 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诗道中的“妙悟”是一种艺术直 觉,不假思索、非逻辑、跳跃式感悟。 (一)读诗中的“妙悟法” 。 (二)写诗中的“妙悟法”。创作实践中追求超乎文字意象之 上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 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和韵味。
“夫„悟‟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
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人性中皆有悟, 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 击不已,火光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 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不灭。故悟 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没有“虚壹而静”的精 神境界就不能进入“凝神 静思”的创作状态;不经 一番呕心沥血的“冥搜” 或“苦吟”,通常就很难 遇见“兴会”或“妙悟” 的佳境。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 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 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 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 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 以马及遝,唯毫素之所拟。文 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 若枯木,豁若涸流……。是故 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 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 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知夫 开塞之所由也。(《文赋》)
条件:
1.作者心神要处于虚静状态,不 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2.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 以穷照,驯致以绎〔怿〕辞
“凝思”即“凝神静思”,指在艺术构
思中潜心的虚构和想象。
“凝思”与“冥搜”两个概念具有一定的共
生与互补的特性。
“冥搜”中的“冥”字为“冥思”,隐
含着“虚静”的意义,“搜”字生动 活泼地表现出了文学思维中想象的具 体性、主动性、自由性和创造性。
思维是以人脑为生理基 础的一种心理机制,是 包括感觉、知觉、表象、 意念、情感、思想等活 动的高级的心理活动形 态。 左半球主要是处理言语 组织、逻辑推理、数据 运算等等。右半球是处 理表象和进行形象思维、 发散思维、灵感思维和 知觉思维的中枢。
形象思维。从感觉、知觉、表象、记忆到思维。 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用概念、判 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概念的形成是从个别表象 到一般表象,再经过抽象而形成的,因此逻辑思维 也就是一种抽象思维。 文学思维并不等同于形象思维,文学思维还可以说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审美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一 种超越客观经验事实,此在物质世界和世俗法则束 缚的灵感思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 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 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 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 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 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 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虚静” “神思” “凝思” “苦吟” “兴会”
“余尝论作诗与古文不同:古文必静气凝神,深
思精择而出之,是故宜深室独坐,宜静夜,宜 焚香啜茗。诗则不然,本以娱性情,将有待于 兴会。夫兴会则深室不如登山临水,静夜不如 良辰吉日,独坐焚香啜茗不如与高朋胜友飞觥 痛饮之为欢畅也。于是分韵刻烛,争奇斗捷, 豪气狂才,高怀深致,错出并见,其诗必有可 观。南皮之游,兰亭之集,诸名胜之作,一时 欣赏,千古美谈。虽邺下,江左之才,非后世 之可及,亦由兴会之难再也。”
“苦吟”原指体现在孟郊、贾岛、 李贺等晚唐诗人的创作和创作态 度表述中的创作观念,即以冥思 苦虑、字锻句炼的方法来表现困 顿失意生活的感情内容。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 流。知音不知赏,归卧故山秋。” 孟郊:“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 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 枯。” 杜荀鹤:“此心未得闲, 到处被诗磨。”杜甫:“为人性 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朽。” 苏轼:“郊寒岛瘦。”
“妙悟”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
就是使人的精神 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 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 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 态。 中医名词:心无旁念。《素问·脉要精微论》: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虚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亦是 艺术的本质,从而“虚静”成为中国传统艺术 创作所需要的一种必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