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历史唯物主义内涵38页PPT

合集下载

三、唯物史观(马哲课件)

三、唯物史观(马哲课件)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46
4、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1)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归根到底取决 于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 正确理解 (1)是根本不是唯一标准(2)物的丰 富与人的发展的结合(3)现实水平和发 展速度的统一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 律况规律


1、渗透到生产力其他要素之中 2、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3、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
29
(三)生产力的特征
1、属人性 2、客观性 3、社会性 4、历史性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
A生产关系的构成与特征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经济结构 C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 群共同体
生产力
长势良好
生产关系
44
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长势不好
生产力
生产关系
45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过程: 基本适应——不适应——基本适应 支配这一运动过程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决定

二、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 的实际能力
(一)生产力的构成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实体性要素
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 非实体性要素
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组织和管理
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上层建筑
思想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况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PPT)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PPT)
费尔巴哈
24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 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 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 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 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
25
•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 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32
“劳动的实现竟如此表现为失去现实性,以
致工人从现实中被排除,直至饿死。对象化竟 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 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 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 人只有靠最紧张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间歇才能 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 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 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 治。”
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选读
主讲人:吴向东 教授
1
第一讲 我们还 需要马克思吗
2
一、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
• 从性质和内容上看: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 从当代影响力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场。
3
西方学者的转身
德里达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
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
詹姆逊: “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的
36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 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 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 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 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 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 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 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 愚钝和痴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T
——不可能保持在唯物和唯心观念中的 中立和独立地位,必然最终陷入唯心主 义。
➢笛卡尔的二元论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两个,
即心灵和物体,这二者是彼此 互不依赖、各自独立存在的两 个实体。
➢二元论的根本矛盾和最大困
难是,它不能说明心灵和肉体 互相一致和统一这个最明显的 事实。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源
①社会根源
➢唯心主义的萌芽: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科学知 识极端缺乏
•不能解释做梦现象,因而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法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如打雷、闪电和水旱灾害等, 认为在这个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精神 力量,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就产生了,这 里面就包含着唯心主义的萌芽。
➢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生产过程中产生 的正确认识
•那些垄断着理论活动的剥削阶级的思想代 表,又往往会夸大精神的作用,并且把它系 统化、理论化,这就使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 发展。
阶级根源
统治阶级夸大自己精神的作用。
“劳心者治人,劳力 者治于人。”
—孟轲
•在阶级社会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 立和斗争是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对立和斗 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 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 国唯物主义者。
•18世纪法国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 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 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 “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 级政治革命的先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某一方 面孤立起来,加以歪曲、夸大,也就会导 致唯心主义。
—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把感觉看成 是唯一的存在,是决定一切的东西,这就 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如贝克莱的“存在就 是被感知”。 —如果把理性认识的作用加以夸大,把概 念说成是唯一的存在,决定一切的东西, 那就成了客观唯心主义,如柏拉图、黑格 尔都是如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的结构
层次 社会意识形式——宗教、哲学等 与上层建筑 的关系上看
它 们 从 不 同 方 面 发 挥 独 特 作 用
上层建筑意识形式——政治思想、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 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 逻辑学、思维科学等
政治思想:人们关于社会政治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 和。 法律思想:人们关于法的关系、制度、设施的观点与理论的总和。 道 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按伦 理的原则,依靠舆论、信念、习惯、传统与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 量。 艺 术:按美的规则,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并通过美的 感染力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社会意识形式。 宗 教:统治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 映,是由对神灵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
经济结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核心是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等 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
政治结构 —政治上层建筑
核心是国家政权 制为志建它是两 约一体立是整者 思种现起一个关 想现。来定上系 上实它,意层 层力一是识建政 建量旦统形筑治 筑,形治态的上 。影成阶指主层 响就级导导建 并成意下,筑
第一,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类出来的根本动力
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产生) 第二,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存在和发展) 第三,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决定了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 更替。
(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主体
个人意识——雷锋精神 群体意识——向雷锋同志学习 社会心理——风俗、习惯

专题五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PPT教学课件

专题五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PPT教学课件
经济基础:一定地位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 点和意识形态。
2020/12/10
10
考点诠释: 1、人民群众: (1)内涵: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主体部分是劳动群众,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四个者”。 (2)地位:历史的创造者 A、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源泉、物质条件、直接创造) 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专题五
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
2020/12/10
1
⒈社会生活: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精神方面——社会意识
⒉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
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则不是。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 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 据。
(2)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自我检测
6.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7.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8.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

(1)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
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的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地位:

C、改革的性质:

历史唯物主义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历史唯物主义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①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 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2)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 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人生价值的实现(教材P102---P106)
易错点 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 5.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7.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 8.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10.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12.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3.主观努力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14.只有事事尽力,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含义 不同步 (2)关系①决定②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和我国的改革 (1)两对基本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最革命、最活跃)
反作用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4、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价值观: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PPT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PPT

原始 社会 的生 产关 系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 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 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变 化
生产力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
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三个要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 方面。
社会存在包括三个要素
地理环境 物质前提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决定力量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 总称,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矿藏、动植物分布。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的。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 用,甚至暂时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造成
社会历史发展的严重曲折。
宣扬:日耳曼民族至上性 种族优劣论 将富有理性的德意志民族 和整个世界推向第二次世 界大战深渊。
什么是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 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根本缺陷:只看到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根源。 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 产方式制约社会、政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列宁 国家与革命 • 列宁 论粮食税 • 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
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需 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学习马克思主义,贵在理论联系实际,难在理论 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 1、它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2、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 1、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
式去解决。
7
《共产党宣言》 导读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起草的一个党纲,也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
级斗争的产物。 • 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
•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 级自己了。”
•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 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 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 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9
•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 成的财富了。”
•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 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涵40页PPT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涵40页PPT

谢谢!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PPT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PPT

9.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先是阅读了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在生前的最 后几年,马克思又阅读了马· 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梅恩的 《古代法制史讲演录》、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 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刊安人村社》,并均作了详细摘 录和评论。这五本笔记以及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苏利 奇的三封回信,构成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主体。在 这里,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 “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 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 完善了唯物史观。
综观手稿的全部内容不难看出尽管手稿是一部过渡性未完成的著作具有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但这一矛盾并没有影响手稿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即手稿标志着马克思在完成两个转变之后开始自己理论上的立的工作是马克思全面制定新世界观的开端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地也是马克思进一步创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开端
⑷马克思恩格斯的转变的不同之处:

马克思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哲学和政治批 判实现的,即积极参加现实的政治斗争和 批判黑格尔哲学实现的。 恩格斯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研究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各发表两 篇文章,分别完成了“两个转变”,为他们新 世界观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1.信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博士论文时期)
博士论文: 《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 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2. 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 反叛 (《莱茵报》时期)
24岁时成为 《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苦恼的疑问”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