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南北朝受佛教影响,出现了高莲瓣柱础、束莲柱, 以及印度、波斯、希腊式柱头。 • 宋代以圆柱为最多,另有八角形和爪楞断面的。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 (二)平板枋 •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三)雀替 • 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新石期晚期已经出现台基,到周代是它发展的顶峰
南北朝开始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 台基的层数分为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
色彩与装饰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一)普通台基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才在其外表面包砌砖石
城 市 建 设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8.1.3 栏杆(勾阑) • 7000余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已发现有木构的直 棂栏杆。 • 周代铜器出现卧棂栏的表示。 • 到了南北朝,石刻中又出现了勾片造阑版。 • 宋代一般用一层阑版,称为单勾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2 大木作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梁、 柱、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 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水平距离称为开间 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为通面阔。 • 建筑中各开间名称又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 成为明间又成当心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在外称 稍间,最外侧称尽间。 • 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总和称为通进深。
• 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 原始社会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了木柱。 它与其他构件的结合,则普遍采用了绑扎法。 但某些地区已经能在木材上制作较复杂的榫卯。 • 早期木柱大多为圆形断面,下端埋于土中, 然后用土填塞柱穴,再予夯实。 • 商代已于柱下置卵石为柱基,有的石上加铜锧 。 • 秦代已有方柱。 • 汉代石柱更加多样式,并出现柱础, 柱身也有直柱和收分较大的两种。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一)庑殿 • 它的出现先于歇山,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 最高级的屋顶式样。 •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 特别隆重的用重檐。 • 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脊背,共五脊, 所以又称五脊殿。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 • •
各个朝代的须弥座 北魏:混线完全平素,作对称式布局 唐代:须弥座更加华丽,装饰性很强 元代:趋向简化
明,清代:上下部基本对称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8.2.1 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国建筑史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大木作 墙壁 屋顶 装修
一、台基
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台基、踏道、 栏杆、铺地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者则处于外观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四)硬山 • 硬山也是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面,墙头作出各种直线 折线或曲线形式,或另在山面作出博风板、樨头等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二)栱 • 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现存遗物以 汉代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 折线混合形,大概到了唐代才统一式样。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用于石栏结束处的抱鼓石,最早见于金代卢沟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城 市 建 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 各种各样纹样的装饰面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二)须弥座---有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和装饰比较复杂 ---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塔,幢的基座等)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三)昂 • 昂是斗栱中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又有 上昂与下昂之分。 其中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仅用于室内、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城 市 建 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三)悬山 • 悬山是两坡顶的一种,也是我国一般建筑中, 最常见的形式。 • 悬山一般由正脊和垂脊,较简单的仅施正脊, 也有用无正脊的卷棚。山墙常露出木构件的柱梁或枋, 若围以土、砖墙,其山尖部分多作成五花山墙。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二)歇山 • 它是由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面式样。 • 歇山的等级仅次于庑殿,它由正脊、四条垂脊、 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 它有单檐和重檐的形式。 • 宫殿次要建筑和住宅建筑中, 又常用无正脊的卷棚歇山。 • 两建筑作丁字交,其插入部分称为抱厦, 通常此部分之长度及体积均较短小。也有十字相交的, 成为十字脊。 • 歇山山面有搏风板、悬鱼等,是装饰重点所在。 山花面与博风板间有一定距离,可形成阴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8.1.2、踏道

• • • • • • • •
为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
形式分为:阶梯形和斜坡形 (一)阶梯形踏步 新石器时期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多由原生土中直接挖掘而成, 之后逐渐使用了夯土-----最早间与东汉时期---四川彭山出土。 (二)坡道 礓礤: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城门漫道高于长之比为1:5 厅堂漫道1:4 辇道: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宋以前木勾阑的寻杖多为通长,仅转角或 结束处才立望柱。 • 若木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称为寻杖绞角造。 •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称寻杖合角造。 • 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形;柱头样 有莲、狮、卷云、盘龙等。
• 元代以后重要建筑大多用直柱。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8.2.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一)额枋
• 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 南北朝以前大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才移到柱间 阑额之名首见宋代。
8.2.3 斗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 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昂组成 •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大体可分 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两类。 • 斗栱最早形象见于周代明器。 • 斗栱发展到宋代可认为是已经成熟。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