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3.理论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群众基础:人民热烈拥护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 1950年夏
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背景: 2.过程:
①朝鲜内战的爆发:1950年6月 ②美国侵略朝鲜,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 ③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把生产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
▪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 变过快等。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 行驶在康藏公路上的车队
提示:点击图中内容
欢庆试制 出第1批 解放牌载 重汽车
53年第一个无缝钢管
宝成 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建设大军在鹰厦线上奋战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
鞍钢三大工厂
武汉长江大桥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 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和平赎买
原则
自愿互利
方 法 典型示范 、逐步推进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第八章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第八章笔记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2.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3. 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4.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5. 三反运动:1951年底至1952年春,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6.五反运动:1952年1月,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

7.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8.苏联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9.1950-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彭德怀为总司令。

10.新中国成立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主要矛盾:国际上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12.1953年: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13.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

1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自愿和互利,经济组织形式由低到高分别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

15.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组织形式由低到高分别是: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第八章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这是一项历史任务。1952年底基本完成。 年底基本完成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双重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 中国的买办资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 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加工、 订货、统购、包销。 私营经济在数量上的明显上升与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改后逐步走上 互助合作道路
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 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道路: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民主革命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遗留任务彻底完成、 之前, 之前,先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任务。 渡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 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央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 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 国近现代历史的两个根本任务之一。
中国工业的落后: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钢产量 美国 印度 中国
中国工业的落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经 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经 济体系,有过渡性质。
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 会的任务及其途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具有 民主革命的性质。 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又 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二)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10.00%
0.00% 1949年
56% 34%
1952年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 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 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 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 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2) 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 国的仇视,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课件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
7月27)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 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 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 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 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 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 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 稳定在38线一带。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 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的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B5、B6、D7、C8、A9、B10、A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DE4、ABD5、ABCD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中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些经验主要是:第一,改造的和平(自愿)的方式。

不仅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成功实现了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在苏联得到实现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二,采取了逐步(稳妥)过渡的形式。

三大改造均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形式。

如对个体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经历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

从而,保证了改造和和平平稳进行。

第三,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生产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发生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 社会主义及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这些事实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相对独立的社 会形态。它本身具有过渡性,它是处在很深刻的变动之中的。
3、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动态观察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 完成。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和进 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 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毛泽东主持七届三中全会 和全体与会代表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并于1952 年基本完成。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 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 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工作的完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确立了自己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 主义社会。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 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 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八章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
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构想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鉴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毛 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 两个步骤,“民主革命是社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 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 然趋势”。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局部 地区建立,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周恩来选集》上卷, 第368页。
决策变化——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了变 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到十五年,基本上完 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社会主义 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倾注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符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政策。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在完成了民主革命以后就要为在中国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之日起就确定了的奋斗目标,并且从来就没有动 摇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 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 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主席的这些话, 给我极深的印象。因为这不 仅是初次听到他对我国如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述,更 感到这是他依据形势的发展 变化所作出的新的判断。对 于他的论点,中央其他领导 同志没有提出异议,并连续 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进行了 讨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第 二 步
供 销 合 作 社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太原市手工业 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胜利的游行。
政府贷款给王振 堂互助组一批新 式的农具。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的阶级路线 “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 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王凤英的父亲 是地主,她家也加 入了合作社。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 理论依据。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近年考试重点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近年考试重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历年真题答案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辛亥革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第八章第一节从新XX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XX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当领导人民进行新XX 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XX主义社会。

二、新XX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XX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XX 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中国的新XX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新XX主义是在局部地区建立的,这使得新XX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XX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即进入了由新XX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四、1949.03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XX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XX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与其主要的途径。

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物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工人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

这样,三种基本经济成分与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与其他现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这样,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主要精神,在1949.09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有相应的规定。

五、1949.06召开的中国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XX革命的遗留问题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政权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要 求
党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应该 “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具体措施
1953年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 收购和计划供应,限制农村的商业投机;
大力发展供销合作,削弱城市资本主义和农村 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的联系;
大力发展信用合作,缩小农村中高利贷活动 的地盘。




留 任
物质基础
民 经


没收官僚资本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 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 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 合作的道路
准备了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 导地位,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
(二)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实际步骤 (1949-1952)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


主 革
前提条件
复 发
在革命胜利以后, 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 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 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
1949 七届二中全会
建国初期对过渡的初步设想:
过渡时间:15-20年 过渡条件:工业化和机械化 过渡步骤:一步到位 过渡方式:和平地、有代价地消灭私有制
但也错误地指责了邓子恢及其主持 的中央农村工作部,将正常的党内争论 说成是两条路线的分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1]

第八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 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 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 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 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 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 销、公私联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 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八章
重要考点讲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三、论述题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 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第八章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 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 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 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 。 “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 义工业;“两翼”“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PPT
互助、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 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 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 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重点内容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0.00% 1949年
56% 34%
1952年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 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 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 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 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三):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 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 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 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 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 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 社。
农户参加合作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上海市工商业界代表步入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 合作的决议(草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国建筑史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第八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大木作 墙壁 屋顶 装修
一、台基
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台基、踏道、 栏杆、铺地
建筑下施台基,最早是为了御潮防水,后者则处于外观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四)硬山 • 硬山也是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山墙之外。 其山墙大多用砖石墙,并高出屋面,墙头作出各种直线 折线或曲线形式,或另在山面作出博风板、樨头等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新石期晚期已经出现台基,到周代是它发展的顶峰
南北朝开始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 台基的层数分为单层,隆重的殿堂用2层或3层
色彩与装饰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一)普通台基 早期台基全部由夯土筑成,后来才在其外表面包砌砖石
城 市 建 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 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 原始社会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了木柱。 它与其他构件的结合,则普遍采用了绑扎法。 但某些地区已经能在木材上制作较复杂的榫卯。 • 早期木柱大多为圆形断面,下端埋于土中, 然后用土填塞柱穴,再予夯实。 • 商代已于柱下置卵石为柱基,有的石上加铜锧 。 • 秦代已有方柱。 • 汉代石柱更加多样式,并出现柱础, 柱身也有直柱和收分较大的两种。
• 元代以后重要建筑大多用直柱。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8.2.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一)额枋
• 额枋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
• 南北朝以前大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才移到柱间 阑额之名首见宋代。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宋以前木勾阑的寻杖多为通长,仅转角或 结束处才立望柱。 • 若木寻杖在转角望柱上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者, 称为寻杖绞角造。 • 寻杖止于转角望柱而不伸出的称寻杖合角造。 • 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形;柱头样 有莲、狮、卷云、盘龙等。
• (二)平板枋 •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栱的构件。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三)雀替 • 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南北朝受佛教影响,出现了高莲瓣柱础、束莲柱, 以及印度、波斯、希腊式柱头。 • 宋代以圆柱为最多,另有八角形和爪楞断面的。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二)栱 • 栱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的短横木,现存遗物以 汉代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 折线混合形,大概到了唐代才统一式样。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 各种各样纹样的装饰面砖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
(二)须弥座---有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和装饰比较复杂 ---用于高级建筑(如宫殿,坛庙,塔,幢的基座等)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城 市 建 设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三)悬山 • 悬山是两坡顶的一种,也是我国一般建筑中, 最常见的形式。 • 悬山一般由正脊和垂脊,较简单的仅施正脊, 也有用无正脊的卷棚。山墙常露出木构件的柱梁或枋, 若围以土、砖墙,其山尖部分多作成五花山墙。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8.2.1 柱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 (一)庑殿 • 它的出现先于歇山,后来成为古代建筑中 最高级的屋顶式样。 • 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 特别隆重的用重檐。 • 单檐的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脊背,共五脊, 所以又称五脊殿。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8.1.2、踏道

• • • • • • • •
为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
形式分为:阶梯形和斜坡形 (一)阶梯形踏步 新石器时期的半穴居建筑中已使用,多由原生土中直接挖掘而成, 之后逐渐使用了夯土-----最早间与东汉时期---四川彭山出土。 (二)坡道 礓礤: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城门漫道高于长之比为1:5 厅堂漫道1:4 辇道: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城 市 建 设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2 大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