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记金华的双龙洞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部分【课文畅想曲】

大家请看黑板,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文章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想一想这个“记”字是什么意思呢?像这样的题目中带“记”字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你现在能够通过这些题目大体揣摩一下这些文章会写些什么吗?

上面的这些文章写得都是游览某地之后写下的游记。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篇游记的作者都会按照游览顺序,在文章中写出自己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他

曾从任过10年的小学教师,出版过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鲁迅曾经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道路。”

第二部分【我爱记字词】

可是,同学们,在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习一些生字,只有认识了它们,我们读起课文来才会更顺畅更愉快!

这个字读juān,跟着老师读——鹃,鹃,鹃。注意和“捐款”的“捐”,“手绢”的“绢”,“涓涓细流”的“涓”区分,不要搞混了。书写时注意“月”在左下,竖撇变竖;“鸟”字起笔稍高,略

宽。

这个字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一种植物,也叫映山红,二指一种鸟。可以组词:捐款、捐献。

读tóng,多用来指一种植物,梧桐、泡桐。它和“铜镜”的“桐”很相似,大家要辨别开。书写的时候,“木”宜窄长;右部被包部分靠上。

这个字念tún,不要读成tuí。我们来看,它是不是和“失之交臂”的“臂”字很像啊,你们一定要在书写的过程中不要写错。现在就拿出笔写一写吧,上部要紧凑,下部拖上。它的意思是指人体后面两骨的上端和腰相连接的部分。可以组词,臀部、臀围。

sǔn,这个字很简单,它指的是竹的内芽,味道鲜美,可做蔬菜。与其相似的字有“秋水伊人”的“伊”字。组词:笋芽、春笋、竹笋、笋鸡。书写的时候,注意上窄扁下宽大,下部的横要出头。第三部分【课文朗读】

学完了生字,我们就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读的时候,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这是我们本篇课文的重点。同时,用心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开始课文朗读吧!

课文大家已经读完了,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大家都读得很投入、很认真,肯定体会到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风光,钟乳纵横,千姿百态。也必然感受到了

这篇课文的基调是充满惊奇与热爱。

老师提醒大家,回过头再读的时候,要注意第2自然段描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要读出欢快明朗的语气,语调飘逸舒展。第3、4自然段,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读时要语调惊奇,语调上扬。第5自然段,写怎样透过缝隙来到内洞,朗读时,要充满惊奇感,语调低缓,节奏放慢。第6自然段,写内洞的景象,语气新奇,语调舒缓。最后写出洞,读时语气舒缓,语调微微上扬。第四部分【课文一点通】

朗读完课文,大家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去金华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对大自然的热爱。那,接下来,老师就

在这个基础上,给大家作一个课文讲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公路盘曲而上”说明在爬山,间接写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开满”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迎”字,说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这里交待了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说明溪流蜿蜒曲折,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急缓不同。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现出溪流的形和声。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游兴正浓,不时流露出赞美之情。)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

洞里出来的。(交待了溪流来源,点明了行文线索。)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前3句介绍了外洞的特点,用数字说明,形象具体,使人很容易想到外洞的宽阔。)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再次提到泉水,告诉我们,沿途见到的溪流就是从这里往外流出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说明了这里接近水源,与前文相照应。)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

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一个设问句,说明空隙很小的特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这两句讲的是姿势很低,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空隙的窄小。)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感觉……又感觉……”写出了仰卧在小船里通过空隙进洞时候的真实感受。句中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子,准确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