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设计11
第七章 浅基础设计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要求
一.外形尺寸 1.组成:有翼板和肋梁组成,截面呈倒T形。
2.则底条面形尺基寸础:的两长端度伸l出=各边柱柱距之之外和0.+2两5l1端(挑l1为出边的跨长柱度距,)宽,
1.P~S曲线有明显的三个变化阶段,且曲线呈“陡降型” 时,取fak=Pcr;
2.P~S曲线有明显的三个变化阶段,但Pcr与Pu相差较 小,Pu<1.5 Pcr时,取fak=0.5Pu;
3.P~S曲线没有明显的三个变化阶段,当承压板的底面 尺寸为0.25~0.5m²时,取s=(0.01~0.015)b所对应 的荷载值作为fak 。
对同一地基土,至少要取三个试验点,得到三个 fak,三者的极差与平均值的比值≤30%时,取fak为三 者的平均值,否则,增加试验点的数目。
所得的fak需修正以后才能作为地基承载力的值进 行基础设计,修正公式为:
fa=fak+ŋbγ(b-3)+ŋd γm(d-0.5)
7—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一、按地基持力层的承截力计算基底尺寸 设计浅基础时,一般先确定基础埋深d,并求得基底
在基坑开挖时,不要扰动基底土的原来结构。通常 在坑底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待垫层施工时再挖除。 如发现坑底已被扰动,应将已扰动的土挖去,并用砂、 碎石回填夯实至要求标高。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内容及步骤:
一.确定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fa;
三.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四.基础自身强度及刚度设计 (一)中心荷载作用下 1.地基净反力Pn计算
浅基础设计与工程施工
浅基础设计与工程施工一、前言建筑物的基础是承担整个建筑物重量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与使用寿命。
浅基础作为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具有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浅基础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浅基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基础设计首先要保证建筑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防止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倾斜等现象导致建筑物损坏。
2.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基础设计应力求经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3. 可靠性:基础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
4. 适应性:基础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应对地质条件变化、上部结构调整等因素。
三、浅基础施工技术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清理基础部位的杂物,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2. 垫层施工:在开挖后的基础上铺设垫层,垫层材料一般为砂、石等,起到排水、加固作用。
3. 绑筋支模: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为混凝土浇筑做准备。
4. 浇筑混凝土:在绑筋支模完成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注意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速度和养护条件。
5. 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待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拆除模板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质量。
6. 回填土: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对开挖的土方进行回填,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夯实。
四、浅基础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 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确保原材料合格。
3. 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完成后,进行基础验收,确保基础工程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五、结论浅基础设计与工程施工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与使用寿命。
通过遵循设计原则、掌握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可以确保浅基础工程的顺利进行,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克服各种困难,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建筑工程浅基础设计
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总结词
适用于墙下条形基础,常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
详细描述
条形基础是一种连续的基础形式,适用于墙下承载的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上部结构要求,确定条形基础底 面尺寸和埋深,以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同时,需要考虑沉降缝的设置,以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筏形基础设计实例
总结词
适用于大面积、大荷载的建筑物,如高层建 筑、大型工业厂房等。
浅基础类型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类型, 由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构成,能 够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荷载。
条形基础
条形基础是一种连续的基础类型, 由多块较小的混凝土板构成,适用 于建筑物荷载较大、地质条件较差 的情况。
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是一种大面积的基础类型, 由一块较大的混凝土板构成,能够 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
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 和地质条件,确定基 础底面尺寸和埋深。
确保基础与周边环境 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基础材料选择
01
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 合适的基础材料,如混凝土、毛 石、碎石等。
02
考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经济 性和环保性等因素。
基础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分布和地质条 件,进行基础结构的详细设计。
基础材料与构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 基础材料,如混凝土、毛石、砖等。
VS
基础构造
根据建筑物类型和荷载分布,设计合理的 基础构造,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03
浅基础设计步骤
基础选型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适用于建筑物荷载较小、地 基承载力较好的情况,具有 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的优点。
试述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试述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设计内容1. 地基土的勘探与评价: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对地基土进行评价。
2. 基础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荷载、地基土的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筏板基础等。
3.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尺寸。
4. 基础厚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厚度。
5. 基础宽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基础厚度、土壤抗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宽度。
6. 基础埋深的设计: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埋深。
7.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设计:确定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
8. 基础的施工图设计: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等。
二、设计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建筑荷载资料、工程环境资料等。
2. 地基土的勘探与评价: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对地基土进行评价。
3. 基础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荷载、地基土的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
4.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尺寸。
5. 基础厚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厚度。
6. 基础宽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基础厚度、土壤抗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宽度。
7. 基础埋深的设计: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埋深。
8.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设计:确定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
9. 基础的施工图设计: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等。
10. 审核与修改:审核设计方案,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设计成果。
浅基础设计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设计行业日益繁荣,对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浅基础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浅基础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浅基础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浅基础类型、设计原理、设计规范、计算方法等。
通过学习,我对浅基础设计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1)现场测量在实训期间,我跟随导师参加了现场测量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进行场地平整、标高控制等工作。
(2)基础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两个浅基础设计案例。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了基础类型和尺寸;其次,运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了基础配筋、配筋计算和构造设计;最后,对设计成果进行了审查和修改,确保设计质量。
(3)图纸绘制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进行浅基础设计图纸的绘制。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图纸绘制规范、标注方法和绘图技巧。
三、实训成果1. 提高了设计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浅基础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设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我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础设计,确保设计质量。
2.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设计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丰富了实践经验本次实训让我亲身体验了实际工程的设计过程,了解了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今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2. 注重细节在设计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浅基础设计
如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 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
建筑物的地基。
28
2、工程地质条件
合理选择地基持力层
位于稳定边坡之上的拟建工程,要保证地基有
足够的稳定性。对于坡高H≤8m,坡角≤45°,且
b≤3m,a≥2.5m时,基础埋深d应符合下列条件时, 可以认为已满足稳定要求:
f a M b b M d m d M c ck
b—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按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 3m时按3m考虑; Mb、Md、Mc—承载力系数,按 k 值查表;
37
k 、 k 、γ—基底下一倍基宽深度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c 粘聚力标准值、土的重度,水位下取有效重度。
35
按载荷试验确定; 根据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 经验法确定,用于次要的小型建筑物或为参考性数据。
36
一、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物地基等级、荷载性质、抗剪强度指标的可 靠程度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可取临塑荷载Pcr作为承载 力值,也可用汉森、太沙基等极限荷载Pu除以安全系数, 得到承载力值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规定,当 基底偏心距e≤b/30(b为基础边长)时,根据土的抗剪强 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说明: 1.上式相当于临界荷载P1/4,只不过规范对 k ≥24° 的Mb值结合载荷试验数据予以提高。另外,对偏心距的 限制,主要是避免基底压力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使用土的强度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特征值时,应进行地 基变形验算。 2.按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关键是土的抗剪强度 指标的取值,要求采取原状土样以三轴剪切试验测定。 3.对饱和软土,不固结不排水剪的内摩擦角等于0,这 时增大基底尺寸不可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简述浅基础设计内容。
简述浅基础设计内容。
浅基础设计浅基础是石材、砖砌结构和加固软土地基的基础。
与深基础相比,浅基础具有结构物地面以上高度低、设计荷载小、建造工艺较简单等特点。
对于住宅等轻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基础。
浅基础设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基础尺寸、承载能力及施工方案,以满足结构物的要求。
浅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浅基础设计的第一步,它是确定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地下岩石层等信息的基础,对于基础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勘查主要包括勘探方法的选择、取样、试验及分析等工作步骤。
二、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是浅基础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基础尺寸和荷载能力的关键因素。
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经验法和理论法。
经验法以实践经验为依据,适用于规模较小、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工程;理论法以土力学理论为基础,适用于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工程。
三、基础尺寸确定基础尺寸是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地基承载力直接相关。
基础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建筑荷载等因素,一般通过计算和测试来确定。
四、基础材料选择基础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其承载能力、与土壤的相容性、抗冻性、耐久性等因素。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选择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作为基础材料。
五、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施工工艺是浅基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基础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基础施工工艺包括地面平整、基础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基础预应力处理等工作步骤。
六、基础检查和验收基础检查和验收是浅基础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基础质量和可靠性。
基础检查和验收主要包括基础观测、基础水平和垂直度检查、质量验收等工作步骤。
浅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和工程中重要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查、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基础材料选择、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检查和验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基础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浅基础设计步骤
浅基础设计步骤
浅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一般的浅基础设计步骤:
1. 工程地质勘察: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2. 确定基础类型:根据上部结构的形式、荷载大小、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3. 确定基础尺寸: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和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的底面尺寸。
4. 计算基础内力:根据基础底面尺寸和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计算基础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5. 设计基础配筋:根据基础内力计算结果,设计基础的配筋,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6. 绘制施工图:根据设计结果,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等。
7. 施工与监测: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浅基础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基础类型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计算和校核,以确保设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浅基础(十字交叉梁)课程设计
浅基础(十字交叉梁)课程设计浅基础是指基础埋深3~5m或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且只需排水或挖槽等普通施工即可建造的基础,在实际施工中对于其质量问题必须进行严格把控,下面整理了预防质量问题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设计问题防控(1)地基容许承载力设计方法要确保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极限承载力,且安全度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变形不超过允许变形值。
(2)设计方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基础施工问题防控基槽(坑)尺寸偏差(1)施工前根据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建立测绘控制网,并定期复查。
(2)定位放线时在主要轴线部位设控制桩并进行后期校核。
(3)开挖前应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并计算确定最小开挖线尺寸。
(4)开挖中定期分次校核基础平面位置与尺寸坡度是否合格。
基底标高误差(1)防止超挖,机械开挖时应预留一定高度进行人工修平,具体留置厚度应根据机械准确性进行确定。
(2)基槽(坑)挖至基底标高后应会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时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回填土密实度不合格(1)选择垫层材料时,确保砂石级配良好,使用粉细砂时还应掺入碎石或卵石,并控制最大粒径。
(2)控制素土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禁用冻土或膨胀土料,并应过筛。
(3)灰土施工时控制含水量,并结合实际含水率进行晒干或洒水处理;拌和时应及时摊铺,不得隔日夯打。
(4)地基压实施工时,注意分层进行,合理设置分层厚度,下层密实度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回填质量不满足要求(1)填土前进行场地处理,清除垃圾并进行场内排水、地下降水,回填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到低分层进行。
(2)回填施工须确保分层进行,逐层压实,确保每层铺填压实质量,完成压实施工后及时进行验收。
基础外观不合格(1)根据测量放线数据安装模板并浇筑混凝土,确保模板垂直度和上口平直,并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
(2)浇筑混凝土时须四周均匀振捣,及时铲除、抹平多余的外露混凝土。
(3)模板支撑在不稳定界面时须加设底部垫板以防倾覆,并确保模板板面平整,整体结构牢固。
浅基础设计
fak f f0
f
1 ( 2.884 7.918 )
n
n2
25
三、按提供的承载力表格确定
2.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b>3m,d>0.5m)
fa fak b (b 3) d m(d 0.5)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6
7
刚性角要求: b' tan
h
8
一、按基础刚度分类
2. 柔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1)指用抗拉、抗压、抗弯、 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 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 制)。
2)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 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 且基础埋深较大一)独立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
2.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pk fa
pk
max
1.2
fa
其中:
pk max
Fk Gk A
Mk W
pk min
Fk
Gk A
Mk W
pk
pk max pk min A
31
Fk
Vk
Mk
Gk
Pkmin
Pkmax
试验步骤
(1)先按轴心荷载作用公式计算基础底面积A0 (2)考虑偏心影响,加大A0,A=(1.1~1.4)A0。对
28
362.92kPa
§9.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包括下述各项内容: 1.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和平面布置; 2.选择地基持力层和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确定基础尺寸; 5.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6.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7.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引言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二、课程目标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浅基础的设计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浅基础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 学会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3. 掌握浅基础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方法;4. 了解浅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5.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浅基础设计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层特征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浅基础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土壤力学:学生需要学习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参数确定方法,掌握土壤力学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
3. 浅基础设计:学生需要学习浅基础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包括浅基础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4. 施工工艺:学生需要了解浅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浅基础的施工步骤、材料选用和施工要求等。
5. 专业软件应用:学生需要学习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浅基础设计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进行地质勘察、土壤试验和浅基础设计等操作,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软件的使用,提高浅基础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文献调研,并撰写相应的论文报告,培养其科研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浅基础的施工方案
浅基础的施工方案1. 引言浅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适用于土层比较稳定、荷载较小的场地。
本文将介绍浅基础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测量布线、挖掘土方、基础饰面处理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浅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基础位置:根据结构设计图纸确定基础位置,并打桩标记。
•划定施工区域:根据基础尺寸要求,在地面上进行标线,明确施工范围。
•检查建筑物周边环境:检查周边环境是否有植物、管线等,需要进行移除或保护。
3. 测量布线测量布线是施工的重要一环,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精确布置。
具体步骤如下:1.进行控制点测量: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控制点坐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将控制点标记清晰。
2.根据控制点进行延伸测量: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方位,进行延伸测量,标记测量点,形成完整的布线。
3.标记基础中心线:测量基础的宽度,以确定基础中心线。
使用墨线或颜料进行标记。
4. 挖掘土方挖掘土方是施工的关键步骤,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挖掘设备:选择适当的挖掘机械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2.开始挖掘:根据设计要求,先进行基础周围的土方挖掘,再逐步向基础中心进行挖掘。
挖土时要保持坡度,避免出现坍塌。
3.控制挖掘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控制挖掘深度,确保基础底部平整。
4.清理挖掘底部:挖掘完毕后,清理基础底部的杂物和残渣,使底部干净整洁。
5. 基础饰面处理基础饰面处理是为了提高基础表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通常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洁基础表面:在施工前,需对基础表面进行清洁,确保无杂物和尘土。
2.涂刷粘结剂:在基础表面涂刷一层粘结剂,增强饰面层与基础的附着力。
3.准备砂浆: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和砂混合搅拌成砂浆。
4.抹平砂浆:将准备好的砂浆抹平在基础表面,使用刮板或抹刀进行调整,使表面平整。
5.表面处理:对抹平的砂浆表面进行处理,可以选择进行划纹或喷涂等方式,以增加表面的美观度。
《浅基础设计》PPT课件
精选ppt
28
2.2 浅基础的类型
(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1、特点:抗弯、剪性能好。
2、形式:墙下和柱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精选ppt
29
2.2 浅基础的类型
联合基础
1、型式
精选ppt
30
2.2 浅基础的类型
独立基础
壳体的设计及构造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精选ppt
31
2.2 浅基础的类型
三、按受力性能分:
1、刚性基础: 指受压极限强度较大,而受弯、受拉极限强度较小的材料所建 造的基础。 2、柔性基础: 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利用其抗弯、抗拉性能。不受台阶宽高比限 制,可宽基浅埋。
精选ppt
32
3、内力计算
(1)按直线分布假定计算基底静反力
(2)按混凝土规范对基础高度和变阶 处进行受冲切和受剪切承载力验算;
其实,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者是相互联系成
整体来承担荷载而发生变形的。这时,三部分都将按 各自的刚度对变形产生相互制约的作用,从而使整个 体系的内力(包括柱脚和基底的反力)和变形(包括 基础沉降)发生变化。显然,当地基软弱、结构物对 不均匀沉降敏感时,上述常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 差别就愈大。
由此可见,合理的分析方法,原则上应该以地基、
zd z0. zs . zw . ze
z0
—标准冻深;系采用在地表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 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当无实测
资料时,按规范附录F采用。
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经验公式: d m in Z 010 ~ 2000
浅基础设计.ppt
7.2.3 柱下条形基础
1、定义: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 础的底面积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常把若干 柱子的基础连成一条构成柱下条形基础。 2、设置目的:将承受的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分布到扩 展的条形基础的基础底面积上,减少地基反力,并通 过形成的整体刚度调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 3、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交梁基础):当单向条形基 础的底面积仍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可以把 纵横柱基础均连在一起,成为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设置目的:此基础在纵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刚度,当 地基软弱且两个方向的荷载和土质不均匀时,十字交 叉条形基础具有良好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7.2 浅基础的类型
浅基础根据形状和大小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墙下 条形基础、刚性基础、大放脚、墙下砖砌条形基础), 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 7.2.1 无筋扩展基础 1、定义:指用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灰 土和三合土等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又称刚性基础。 2、特性: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 主要由于基础材料的性能决定。 3、适用范围: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形工业厂房。 4、设计计算:
7.2.1 无筋扩展基础
2)砖基础是最常见的无筋扩展基础,通常的砌筑方法: “二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但必须保证底层为 二皮砖,即120㎜高,可满足刚性角要求。具体见图7-3。
7.2.2 扩展基础
1、定义: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原称之为柔性基础。 2、构造形式: 1)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阶梯形基础、锥形基础、杯 形基础。 2)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不带肋 和带肋两种 )。
7.2.1 无筋扩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