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3d99db8a1c7aa00b42acb1b.png)
mq
n3 + 23n +100
…………………… (A.2)
¾相关参数(表A.1)
:
¾航向重叠按65%计算; ¾1:500、1:1 000、1:2 000成图比例尺时的航摄地面分辨率分别按0.05m、0.1m 和0.2m计算,并据此计算成图放大倍率和相对航高;
¾视差量测的单位权中误差mq按0.005mm计算。
• 当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由内业加密完成,高程部分由全野外施测 时,下图中的平高控制点可改为高程控制点。
全野外布点
¾区域网布点
• 基本原则:区域网的划分应依据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测区 地形特点、摄区的实际划分、图幅分布等情况全面进行考虑,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实施方案。区域网的图形宜呈矩形或方形;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控点之间的跨度以能够满足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要求为原则,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的有关参数及对系统 误差的处理等多因素确定。
对于采用独立坐标系的小测区,也可以布设5″级小三角网和导线网 作为像片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
其他方法:也可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式进行基础控制测量,可充分 利用各地的CORS网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成果。相关要求参照GB/T 18314中E级及以上GPS点测量的规定。
5 像片控制点测量
¾精度要求
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地物点中误差的1/5; 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
¾附录A表格使用方法
• 采用以上参数,根据公式A.1和A.2可分别计算各种基线数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为使用方便,附录A中列出了部 分计算结果,以供参照。
示例1:
基本参数:成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丘陵地);采用相机Canon EOS 5D Mark II-24mm; GSD 0.1m;短边平行航向方式航摄;求 平面、高程控制点布设方式?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f7306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8.png)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航空器进行空中摄影获取大范围地区地物信息的技术手段。
内外业一体化指的是将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和外业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量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内业准备:包括确定测区范围、制定航摄计划、选择适当的航空器和相机、提供参考数据等。
2. 资料准备:获取航摄原始影像和其他相关数据,如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3. 外业摄影:将航空器配备的相机进行空中摄影,覆盖整个测区范围。
摄影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的设定,如航摄高度、重叠度、航线规划等。
4. 数据处理:将摄影所得的原始影像进行校正、配准、平差等处理,生成高精度的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等。
这一步骤通常在内业进行。
5. 外业测绘: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外业测绘工作,如地物识别、边界提取、地物分类等。
6. 数据集成:将外业测绘的数据与内业处理的数据进行集成,生成最终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如数字地面模型、三维模型、
制图等。
在整个流程中,内外业之间需要实时的数据交流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09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精品文档
![09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bd7d81b5a8102d276a22fdc.png)
*
1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三点法进行像片纠正和投影转绘的外业布点方案是在每条 航线首、末两端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设三个 平面控制点。图a表示测图比例尺1:5000以四幅图为单位 的品字形布点。图b表示测图比例尺为1:1万以两幅图为单 位的布点方案。像幅采用18×18cm或23×23cm 。
*
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像片控制点位置的基本要求 航摄像片由于像点坐标误差的影响使像片边缘产生的 像点位移和影像变形比中心部分要严重。为了提高外业判 读刺点和内业点位量测精度,像片所选像控点的位置 距像片边缘要大于1~1.5cm。另外,考虑到内业立体 观察的效果、减少外业像控点的布设数量以及提高内业作 业的定向精度,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框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无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野外像控点均要选 择在明显目标点上,明显目标点是指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 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 一般地区较理想的明显目标是近于直角而且又近于
水平的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特别是固定的田 角和道路交叉经常作为优先选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
稀疏布点是指在外业只测定少量控制点,其余大部分 的像控点要通过内业加密手段获取的布点方案。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采用的外业布点方案可按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 点进行。
*
10/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航线网布点 如果以每条航线段作为独立的平差单元进行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加密时,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航线网 布点。根据地形类别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六点法:它适用 于山地或高山地 的测图。布点时 按航线分段,每 条航线段首、末 两端和旁向重叠 中线附近各布设 一对平高点,一 共是三对平高点。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https://img.taocdn.com/s3/m/8e62655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d.png)
一、调绘的概念
调绘:识别辨认调查地形要素位置、属性等特征, 根据成图需要进行适当综合取舍,按图式规定的符 号将地物、地貌描绘在相应的底图上并作各种注记, 然后在室内整饰,为航测内业成图提供参考资料。 整饰后的图纸称为调绘片。
按照底图不同,调绘可分为像片调绘和回放图调绘。
● 像片调绘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或者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非城 镇地区多采用像片调绘 方式,调绘底图采用与 成图比例尺相近的正射 影像。
(2)大小(size)
由于地形起伏,相同大小的地物位于高处的比位于低处的构像要大 些。
当物体亮度较大且背景反差也较大时其构像会超过其应有的大小。 如草地上的小路。
停车场
火车站
建筑物
耕地
(3)色调(tone)
地物在影像或像片上显示的深浅不一的黑白程度。 9个色调等级:亮白、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上述判读特征,在应用时要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单凭某一特 征来判读,通常是不完全可靠的。对于目视判读特征的应用,必 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较好地掌握。
目视判读的一般方法:
(1)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2)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 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 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3)逻辑推理法:根据地学规律,分析地物之间的内在必然分布规律, 由某种地物推断出另一种地物的存在及属性。如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 的类型,根据建筑密度可判断人口规模等。 (4)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 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 况与分布的方法。 (6)历史比较法:这是作动态研究时所采用的最好办法。多时相数据, 如研究滑坡、土体的厚度、滑坡速度、方向等。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db4e1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e.png)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和其他测量设备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测量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管理、地形分析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业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设备,如航空相机、无人机或手持相机等。
需要确定测量区域范围,并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是提供地面坐标的点,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2. 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摄影测量的核心就是通过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来获取地面信息。
在进行拍摄之前,需要规划好航线和相机设置。
航线的规划应考虑地形、测量要求和安全等因素。
相机设置包括曝光时间、焦距和像素大小等参数的选择。
3. 控制点测量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点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校正。
控制点的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仪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来完成。
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完成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的拍摄后,需要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的配准和三维测量等环节。
其中,几何校正是将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几何变换,使之符合实际地表的几何特征。
配准是将不同航线或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进行位置和方位的匹配,以建立全局的地理坐标系统。
三维测量是通过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中的特征进行测量,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
5.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证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
这包括对控制点精度的评估、图像配准的准确性检查以及地物三维坐标的误差分析等。
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数据导入与管理在进行内业处理之前,需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管理。
数据包括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控制点坐标、地物三维坐标等。
通过数据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处理和查询。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be6b2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可以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基本流程。
本文将对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外业是指在实地进行影像采集和相关测量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1. 项目准备:在进行外业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准备。
包括确定测量区域、规划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仪器和设备等。
2. 摄影测量仪器设置:在实地进行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正确设置和校准摄影测量仪器。
这包括对摄影测量仪器进行初始设置、参数调整和标定等。
3. 影像采集:摄影测量外业的核心工作是对地面进行影像采集。
通过航空摄影或者地面摄影等方式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重叠度、高程控制等因素。
4. 控制点测量:为了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需要在实地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仪器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以便获得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5. 影像处理:在采集完影像之后,需要对影像进行处理和校正。
这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色彩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等。
6. 特征提取:在影像处理后,需要提取地物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线。
这些特征点和特征线将作为后续测量和分析的基础。
7. 数字地图生成:通过对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数字地图。
这些数字地图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
二、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内业是指在办公室进行影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1. 影像处理:在摄影测量内业中,首先需要对已采集的影像进行处理。
这包括影像的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影像配准等。
2. 特征点测量:在影像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特征点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影像中的特征点和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可以计算出特征点的地面坐标。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b992e1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5.png)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摘要: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概述2.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具体内容3.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实施流程4.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重要性正文: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摄影原理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领域。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是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概述摄影测量外业工作是指在野外进行的摄影测量相关工作,主要包括选取测量区域、布设控制点、拍摄照片、测量照片等。
二、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具体内容1.选取测量区域:在开始摄影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区域。
2.布设控制点: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
控制点应该布设在易于识别、稳定性好的地方。
3.拍摄照片:在布设好控制点后,需要进行照片拍摄。
拍摄时需要注意照片的清晰度、曝光度等因素,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照片:拍摄完成后,需要对照片进行测量。
测量时需要借助专门的测量仪器,对照片中的控制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出测量结果。
三、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实施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测量区域的选取、控制点的布设、拍摄设备的准备等。
2.拍摄照片:在布设好控制点后,进行照片拍摄。
3.测量照片:拍摄完成后,对照片中的控制点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重要性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保证外业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是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0bef2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2.png)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内外业一体化的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质量控制是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配准、特征提取等操作,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1. 数据预处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和噪声,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预处理操作,确保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配准:由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来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需要进行图像配准操作,将不同图像之间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 特征提取:根据测量要求和目标,需要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计算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
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特征点的选择和提取算法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生成数字地图、计算测量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是指对采集图像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校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使用的无人机和摄像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 摄影计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摄影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角度、确定航线和观测点等。
合理的摄影计划能够保证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以及摄像设备的参数设置,确保图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数据验证:在图像采集结束后,需要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验证,包括对图像的重叠度、覆盖范围、影像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432b8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6.png)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是用于管理和控制航空摄影测量的行业标准,通过它来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综合了法律法规、标准化文件以及当前的工业成果和技术水平,用于指导开展航空测量任务。
首先,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中规定要求测量点必须满足特定精度要求。
测量点分布在航线内部和外部内,测量精度要求不同。
依据《测绘法》规定,航空摄影测量除要求具有一定的大地折减精度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水平折减精度。
其次,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要求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要对航空器、取景设备、测量仪器等进行严格检查,一旦发现存在不良情况,应立即停止拍摄,并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此外,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还规定拍摄时要考虑到航空器和相机的抗扰性以及影像的抗扰性,以确保拍摄质量。
测量仪器的校准也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中还规定在开展航空测量任务时,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飞行安全政策,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对于管理和控制航空摄影测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遵守规范,才能确保航空测量任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f78b1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c.png)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图、测量、监测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布设控制点:在测区内布设控制点,控制点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
2. 拍摄航空影像:使用航空相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对测区进行拍摄,拍摄时应注意相机的参数设置和拍摄角度,以保证影像质量。
3. 采集地面控制点数据:在控制点上进行地面测量,获取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以便后续影像处理时进行校正。
4. 影像校正:将拍摄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包括影像配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步骤,以保证影像的几何精度。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影像和控制点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影像预处理:对拍摄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2. 影像匹配:将不同角度或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像进行匹配,以获取三维坐标数据。
3. 点云处理:将匹配后的影像生成点云数据,包括点云滤波、配准等步骤,以便后续处理。
4. 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根据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包括插值、平滑等步骤,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5. 特征提取:根据需要,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如道路、建筑物、水体等,以便后续制图和分析。
6. 制图:根据需要,将数字高程模型和特征数据进行制图,生成各种地图产品,如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道路图等。
总之,摄影测量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测量方法,其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https://img.taocdn.com/s3/m/c633e7445727a5e9856a61fe.png)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航向重叠: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4外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5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任意物方点所作的平面称作通过该点的核面。
6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像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或即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从影像(包括硬拷贝,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提取所摄对像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分支学科。
1.像对立体观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5分)答:像对立体观察应满足的条件有:(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立体相对必须有一定重叠的地物。
(1分)(2)每只眼睛只能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这一条件称之为分像条件。
(1分)(3)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应大致平行,并且两同名点的距离与眼基线尽量相等。
(1分)(4)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不能差别太大(差别<15%)(1分)2.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思想是什么?(6分)答: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是以每张像片(一个摄影光束,即一幅影像所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平差的基本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2分)通过各个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公共点的光线实现最佳的交会,并使整个区域最佳的纳入到已知的控制点坐标系统中去;(2分)建立全区域统一的误差方程式,整体解求全区域内每张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以及所有待求点(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测绘外业工作内容
![测绘外业工作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9e3b4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7.png)
测绘外业工作内容一、测绘外业工作的概念及意义测绘外业工作是指在地面上进行的测量、摄影、勘探等实地工作,是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图、规划、设计等后续工作的基础。
二、测绘外业工作的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确定任务书、编制测量方案、准备设备仪器和材料等。
2.现场勘查:根据任务书和测量方案,对现场进行勘查,确定控制点和测量路线等。
3.设备设置:将设备仪器按照测量方案设置好,包括三角定位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4.数据采集:根据设备仪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采集,包括坐标数据、高程数据等。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生成各种图件和报告。
6.质量控制:通过比对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值,检验所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修正。
7.成果输出: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出为各种图件和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使用。
三、测绘外业工作的内容1.地形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坡度测量、地形特征测量等,用于制作地形图和地形模型等。
2.控制测量:包括基准点的建立和控制点的测定等,用于后续工作的精度控制。
3.摄影测量:包括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等,用于制作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
4.工程测量: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的测量,用于设计和施工。
5.土地调查:包括土地面积、土地性质、土壤类型等的调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管理。
四、测绘外业工作中常用的设备仪器1.三角定位仪: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建立和现场勘查。
2.全站仪:主要用于高精度三维坐标数据采集和现场勘查。
3.GPS接收机:主要用于采集卫星信号进行位置定位和坐标数据采集。
4.激光扫描仪:主要用于建筑物或自然物体三维数据采集和模型生成。
五、测绘外业工作的注意事项1.现场勘查要认真,确定控制点和测量路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设备仪器要正确设置,保证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精度。
3.数据处理要规范,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成果的质量。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ab1256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d.png)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它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来获取地面上的空间信息。
摄影测量包括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
外业测量是指在野外进行的实地测量工作,包括摄影、标志点设置和控制点测量等。
其基本流程如下:
1.准备工作:确定测区范围、调查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拍摄方案、准备必要的测量工具和设备。
2.进行摄影测量:在现场进行摄影,拍摄照片。
需要注意的是,照片的拍摄角度、相机高度和拍摄顺序等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
3.设置标志点:在摄影测量区域内设置标志点,以便后续进行控制点测量和内业处理。
4.控制点测量:在测量区域内设置控制点,用于校正摄影测量数据。
控制点的测量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5.数据记录与处理:将摄影测量数据和控制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生成测量结果和地图数据。
内业处理是指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地图产品和相关信息。
其基本流程如下:
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照片进行校正、配准和去畸变等预处理工作。
2.三角测量:利用测量区域内的控制点,进行三角测量,计算出
各点的坐标。
3.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通过三角测量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4.图像匹配: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照片数据,进行图像匹配,生成三维模型。
5.地图制作:将三维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投影到地图上,生成地图产品。
总之,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是一项复杂的测量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工具,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以确保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和地图产品。
摄影测量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摄影测量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db9b6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5.png)
名词解释摄影测量: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摄影比例尺:一个航摄区域的像片比例尺平均值称为摄影比例尺地面采样间隔:指数字影像像上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地面尺寸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在航线方向上的重叠度称为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间的重叠度称为旁向重叠度像片倾斜角:航空摄影瞬间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称为相片倾斜角摄影基线: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站之间的连线称为摄影基线航线间隔:相邻航线之间的距离称为航线间隔像片旋偏角:航空摄影中,相邻相片的像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相片旋偏角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或会聚于)空间一固定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透视变换:在数学中,两个平面间的中心投影称为透视变化相对航高:飞机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相对航高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机的投影中心(镜头中心)相对于相片平面位置关系的参数称为相片的内方位元素像片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像片内方位的基础上,确定像片在摄影瞬间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倾斜误差:在摄影测量中,由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倾斜误差投影误差:由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投影误差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相片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地面控制点及其对应的像点坐标解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就是单向空间后方交会立体像对:从不同摄站获取的同一景物的两张像片称为立体像对同名像点:物方任意一点分别在左右两张影像上的构像点左右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内的横坐标(x坐标)之差成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内的纵坐标(y坐标)之差成为左右视差核面:通过摄影基线的任一平面称为核面同名核线:同一核面和左右像片的交线称为同名核线相对方位元素:用于描述立体像对中左右两张相片相对方位的独立参数称为相对方位元素几何模型:与实地相似,但方位和比例尺都不确定的立体模型称为几何模型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利用立体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或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像平面坐标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点坐标)的方法或技术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绝对方位元素:确定立体模型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方位和比例因子所需要的所有独立参数称为立体像对的绝对方位元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利用少量野外控制点,通过摄影测量解析方法确定区域内大量待求点地面坐标或所有像片外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自检校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利用一个用若干附加参数描述的系统误差模型,在区域网平差的同时解求这些附加参数,进而达到自动测定和消除系统误差的目的。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87545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d.png)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图像的测量方法,可用于获取地表地物的三维坐标、形状和表面特征等信息。
摄影测量工作通常包括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主要阶段。
以下是摄影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外业测量:1. 选取摄影测量区域: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适宜的摄影测量区域,并确定所需的图像分辨率和覆盖率等参数。
2. 拍摄航空相片或卫星遥感图像:使用航空相机或卫星遥感传感器,对测量区域进行拍摄,并确保拍摄的图像质量满足测量需求。
3. 建立地面控制点:在拍摄区域内,选取一些已知位置的地面控制点,并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以便在后续测量中进行像对准和三维坐标计算。
4. 进行像对准:根据地面控制点的坐标和图像中控制点的像点坐标,通过像对准技术,将相邻图像的坐标系对齐,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实施数字正射校正:将航空相片或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数字正射校正,以消除地形起伏对图像的影响,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测量数据。
6. 进行数字高程模型(DTM)计算:根据数字正射校正后的图像,通过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出地形表面的高程数据,形成数字高程模型,为后续的三维坐标计算提供依据。
内业处理:1. 进行像点识别和测量:根据测量目的,选取需要测量的地物特征点,并针对每个点在相片中识别、测量其像点坐标。
2. 进行立体像对:通过像点的坐标和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每个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进行立体像对,得出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
3. 计算地物形状和表面特征:通过三维坐标计算得出地物的形状和表面特征等数据,如高度、面积、体积等。
4. 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如制图、地形分析、城市规划等。
总之,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运用多种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为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太原理工大学摄影测量学-第九章摄影测量作业过程及外业工作
![太原理工大学摄影测量学-第九章摄影测量作业过程及外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0830b223fc4ffe473368ab92.png)
像控点布设的一般原则: 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不受图幅单位的限制; 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成平高点;
§2. 像片控制测量
一、像片控制点布设的基本要求
像控点布设的基本要求: 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量公用,当不能公用时,则 须分别布点 位于自由图边(测区的边界线)或非连续作业的待测图边的像控 点,一律 布在图廓线外,确保成图满幅。 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刺点精度 点位必须选择在像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以方便转刺和立体观察。
编写设计书
摄
航空摄影
航测外业
影
像控点布设、测量
测
区域网加密
量
作
内业数字测图
业
制作正射影像
航测外业
外业调绘、编辑
流
程
资料整理
项目检查验收
§1. 摄影测量作业过程
一、摄影测量作业过程
摄影测量外业工作过程: 技术设计(Design) 准备工作及拟定作业计划(Preparation) 外业工作施测(Measurement) 外业成果检查与验收(Check and accept)
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根据成图方法和成图精度在像片上确定航 外像片控制点的分布、性质、数量等各项内容所提出的布点规则。
全野外布点: 是指正射投影作业、内业测图定向和纠正作业所需要的全 部控制点均由外业测定的布点方案。 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全部在野外测定; 常用于特殊要求及特殊地形,或小面积测图时使用; 特点是精度较高、但外业作业量大,使用范围受限制。
非全野外布点(稀疏布点) 少量控制点在野外测定,然后在室内进行控制加密,即解析空中三 角测量法获得所需要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cbbd1e3968011ca2009122.png)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外业控制点作业方法一、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2)1、测量设备的准备 (2)2、基础控制点资料的收集 (2)3、坐标系统的确定 (2)4、其他资料的收集 (2)二、像控点的布设 (2)1、像控点的布点方式 (3)2、像控点的选点 (3)三、像控点的测量 (9)1、坐标系的校正 (9)2、野外观测的技术要求 (9)3野外观测的作业要求: (10)四、像控点的拍照 (10)五、观测记录 (11)六、外业资料与数据的整理 (12)一、资料的收集和准备1、测量设备的准备需要准备的设备有:GPS设备一套、对中杆一根、三脚架一个、相机一台、记录纸若干外出作业时应检查:GPS设备电池是否充满电、相机电池是否充满电、相机储存卡内存是否足够;作业完成后需给设备电池充电、导出和备份数据、检查仪器设备。
2、基础控制点资料的收集根据项目需求,收集必要的等级控制点。
如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不满足RTK 的测量要求,需要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点。
3、坐标系统的确定根据项目需求,分析已有资料,确定测区所用的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高程基准。
4、其他资料的收集外出作业前应收集测区的地形图、交通图、地名录、天气、地域文化等资料。
二、像控点的布设为保障数据成果精度,从而对控制点的要求相对提高,使1平方公里内保证30个控制点。
房屋顶部应相应的增加控制点,从而使数据的精度有进一步的提高。
特殊地区要相应的增加平高点。
1、像控点的布点方式采用航线两端及中间均隔一或两条航线布设平高点的方法。
此方法既能保证成图精度,又能减少外业工作量。
具体布点方式如下图所示:2、像控点的选点像控点应该选择在航摄像片上影像清晰、目标明显的像点,实地选点时,也应考虑侧视相机是否会被遮挡。
对于弧形地物、阴影、狭窄沟头、水系、高程急剧变化的斜坡、圆山顶、跟地面有明显高差的房角、围墙角等以及航摄后有可能变迁的地方,均不应当做选择目标。
(1)适合用作像控点的有:A、路上的车实线以及斑马线的角B、目标清晰的道路交角C、篮球场上的实线D、草地角总则:所选的像控点必须是在航片上能够辨认清晰的,没有遮挡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疏布点是指在外业只测定少量控制点,其余大部分 的像控点要通过内业加密手段获取的布点方案。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采用的外业布点方案可按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 点进行。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9/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航线网布点 如果以每条航线段作为独立的平差单元进行解析空中
业的定向精度,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框 标标志、片号等不应小于1mm。像控点应分布在 航向三度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像片控制点的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 稀疏布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无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野外像控点均要选
择在明显目标点上,明显目标点是指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 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
一般地区较理想的明显目标是近于直角而且又近于 水平的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特别是固定的田 角和道路交叉经常作为优先选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3/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图a是山地1:1万测图,以16幅图为单位的一个区域,采用18×18cm 或23×23cm像幅的布点方案。图b是丘陵地区1:5000测图,以8幅图 为单位采用18×18cm像幅的布点方案。平坦地区布点方案如图c,它 是18×18cm像幅的1:5000或1:1万测图以四幅图为一个区域,点位沿 区域四周布六个平面点。
逐片纠正
6/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b、用于立体测图的布点方案 用立体测图仪测图每个像对至少需要两个平高点和一
个高程点。因此单模型测图是在图面的四角上各布设一个 平高点;双模型测图是在两个立体像对图画的四角上各布 设一个平高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7/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注意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测图区域选用布点方案应根 据成图比例尺、摄影比例尺、像幅大小、地形 条件、内业仪器设备、技术力量、经济条件等 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 结合,其高精度、自动快速定位,是提供像控 点的新方法。
1/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像片控制点的联测
像片联测:在实地依据若干国家平高控制点,利用外业仪
器测定出所选像片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并在像 片上标示出点位的工作。
作业流程:制定联测计划
实地踏勘选点 像控点的刺点、整饰得控制像片 外业观测、计算得控制成果表
2020年5月9日 联测成果:控制像片;控制成果表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像片控制点的选择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像片控制点布设的一般原则:
(1)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可不受图幅单 位的限制。 (2)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 成平高点。 (3)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量公用。 (4)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 刺点精度,增强外业控制点的可靠性。 (5)点位必须选择在相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以便正确 地相互转刺和立体观测时辨认点位。
3/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像片控制点位置的基本要求
航摄像片由于像点坐标误差的影响使像片边缘产生的 像点位移和影像变形比中心部分要严重。为了提高外业判
读刺点和内业点位量测精度,像片所选像控点的位置 距像片边缘要大于1~1.5cm。另外,考虑到内业立体
观察的效果、减少外业像控点的布设数量以及提高内业作
三角测量加密时,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航线网 布点。根据地形类别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六点法:它适用 于山地或高山地 的测图。布点时 按航线分段,每 条航线段首、末 两端和旁向重叠 中线附近各布设 一对平高点,一 共是三对平高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航线4 航线3 航线2 航线1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1/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三点法进行像片纠正和投影转绘的外业布点方案是在每条 航线首、末两端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设三个 平面控制点。图a表示测图比例尺1:5000以四幅图为单位 的品字形布点。图b表示测图比例尺为1:1万以两幅图为单 位的布点方案。像幅采用18×18cm或23×23cm 。
10/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五点法:丘陵地区由于高程点精度比平面点精度要难达到,平面点
与高程点要采用不同布点方案。在测制像幅 23×23cm的比例尺
1:5000地形图时则以四幅图为单位布设点。平面点在航线首、末和旁 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点,高程则均匀按五排布设如图(a)所示。 在测制像幅18×18cm 的 1:10000万地图时以两幅图为单位按图(b) 所示方案外业布设像控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②区域网布点
以几条航线或一个区域作为平差单元的解析空中三角 测量加密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区域网布点。
区域网通常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像控点应沿区域 网四周按一定跨距布设平高点。考虑到高程点跨距要小于 平面点,故在区域内部再布设一排或几排高程点以满足高 程跨距的要求。
摄影测量内业测图需要的像控点按上 述布点方式采用全野外测定虽然测定精度 较高,但是由于外业控制的工作量较大,
只有在测图精度要求很高的测区,地面联 测条件良好,或者是在小面积测图情况才 选择使用。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是模拟摄影测量阶段的主要布点方案
8/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透视变换)
隔片纠正布点是在隔号像
片的测绘面积四角各布设
①
②
⑤一个像平面控制点
隔片纠正
①②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每片纠正布点是在高差较大、采用
隔片纠正会使投影差超出允许规定
③
而采用的布点方法。这种布点方法
④ 能缩小每次投影纠正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