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合集下载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mq
n3 + 23n +100
…………………… (A.2)
¾相关参数(表A.1)

¾航向重叠按65%计算; ¾1:500、1:1 000、1:2 000成图比例尺时的航摄地面分辨率分别按0.05m、0.1m 和0.2m计算,并据此计算成图放大倍率和相对航高;
¾视差量测的单位权中误差mq按0.005mm计算。
• 当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由内业加密完成,高程部分由全野外施测 时,下图中的平高控制点可改为高程控制点。
全野外布点
¾区域网布点
• 基本原则:区域网的划分应依据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测区 地形特点、摄区的实际划分、图幅分布等情况全面进行考虑,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实施方案。区域网的图形宜呈矩形或方形; 区域网的大小和像控点之间的跨度以能够满足空中三角测量精度 要求为原则,主要依据成图精度、航摄资料的有关参数及对系统 误差的处理等多因素确定。
对于采用独立坐标系的小测区,也可以布设5″级小三角网和导线网 作为像片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
其他方法:也可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式进行基础控制测量,可充分 利用各地的CORS网和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化成果。相关要求参照GB/T 18314中E级及以上GPS点测量的规定。
5 像片控制点测量
¾精度要求
平面中误差不超过地物点中误差的1/5; 高程中误差不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10。
¾附录A表格使用方法
• 采用以上参数,根据公式A.1和A.2可分别计算各种基线数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为使用方便,附录A中列出了部 分计算结果,以供参照。
示例1:
基本参数:成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丘陵地);采用相机Canon EOS 5D Mark II-24mm; GSD 0.1m;短边平行航向方式航摄;求 平面、高程控制点布设方式?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航空器进行空中摄影获取大范围地区地物信息的技术手段。

内外业一体化指的是将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和外业工作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量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与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内业准备:包括确定测区范围、制定航摄计划、选择适当的航空器和相机、提供参考数据等。

2. 资料准备:获取航摄原始影像和其他相关数据,如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3. 外业摄影:将航空器配备的相机进行空中摄影,覆盖整个测区范围。

摄影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的设定,如航摄高度、重叠度、航线规划等。

4. 数据处理:将摄影所得的原始影像进行校正、配准、平差等处理,生成高精度的正射影像、数字表面模型等。

这一步骤通常在内业进行。

5. 外业测绘: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外业测绘工作,如地物识别、边界提取、地物分类等。

6. 数据集成:将外业测绘的数据与内业处理的数据进行集成,生成最终的航空摄影测量成果,如数字地面模型、三维模型、
制图等。

在整个流程中,内外业之间需要实时的数据交流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09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精品文档

09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精品文档

*
1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三点法进行像片纠正和投影转绘的外业布点方案是在每条 航线首、末两端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设三个 平面控制点。图a表示测图比例尺1:5000以四幅图为单位 的品字形布点。图b表示测图比例尺为1:1万以两幅图为单 位的布点方案。像幅采用18×18cm或23×23cm 。
*
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像片控制点位置的基本要求 航摄像片由于像点坐标误差的影响使像片边缘产生的 像点位移和影像变形比中心部分要严重。为了提高外业判 读刺点和内业点位量测精度,像片所选像控点的位置 距像片边缘要大于1~1.5cm。另外,考虑到内业立体 观察的效果、减少外业像控点的布设数量以及提高内业作 业的定向精度,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框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无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野外像控点均要选 择在明显目标点上,明显目标点是指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 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 一般地区较理想的明显目标是近于直角而且又近于
水平的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特别是固定的田 角和道路交叉经常作为优先选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
稀疏布点是指在外业只测定少量控制点,其余大部分 的像控点要通过内业加密手段获取的布点方案。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采用的外业布点方案可按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 点进行。
*
10/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航线网布点 如果以每条航线段作为独立的平差单元进行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加密时,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航线网 布点。根据地形类别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六点法:它适用 于山地或高山地 的测图。布点时 按航线分段,每 条航线段首、末 两端和旁向重叠 中线附近各布设 一对平高点,一 共是三对平高点。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调绘
外业调绘
一、调绘的概念
调绘:识别辨认调查地形要素位置、属性等特征, 根据成图需要进行适当综合取舍,按图式规定的符 号将地物、地貌描绘在相应的底图上并作各种注记, 然后在室内整饰,为航测内业成图提供参考资料。 整饰后的图纸称为调绘片。
按照底图不同,调绘可分为像片调绘和回放图调绘。
● 像片调绘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或者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非城 镇地区多采用像片调绘 方式,调绘底图采用与 成图比例尺相近的正射 影像。
(2)大小(size)
由于地形起伏,相同大小的地物位于高处的比位于低处的构像要大 些。
当物体亮度较大且背景反差也较大时其构像会超过其应有的大小。 如草地上的小路。
停车场
火车站
建筑物
耕地
(3)色调(tone)
地物在影像或像片上显示的深浅不一的黑白程度。 9个色调等级:亮白、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上述判读特征,在应用时要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单凭某一特 征来判读,通常是不完全可靠的。对于目视判读特征的应用,必 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较好地掌握。
目视判读的一般方法:
(1)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2)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 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 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3)逻辑推理法:根据地学规律,分析地物之间的内在必然分布规律, 由某种地物推断出另一种地物的存在及属性。如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 的类型,根据建筑密度可判断人口规模等。 (4)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复合,根据 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5)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 况与分布的方法。 (6)历史比较法:这是作动态研究时所采用的最好办法。多时相数据, 如研究滑坡、土体的厚度、滑坡速度、方向等。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

摄影测量外业测量和内业基本流程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机和其他测量设备来获取地面信息的测量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资源管理、地形分析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摄影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两个阶段,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基本流程。

一、外业测量基本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业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设备,如航空相机、无人机或手持相机等。

需要确定测量区域范围,并进行控制点的布设。

控制点是提供地面坐标的点,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校正。

2. 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摄影测量的核心就是通过拍摄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来获取地面信息。

在进行拍摄之前,需要规划好航线和相机设置。

航线的规划应考虑地形、测量要求和安全等因素。

相机设置包括曝光时间、焦距和像素大小等参数的选择。

3. 控制点测量在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点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校正。

控制点的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仪器或其他测量设备来完成。

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控制点的精度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完成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的拍摄后,需要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图像的几何校正、图像的配准和三维测量等环节。

其中,几何校正是将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进行几何变换,使之符合实际地表的几何特征。

配准是将不同航线或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进行位置和方位的匹配,以建立全局的地理坐标系统。

三维测量是通过对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中的特征进行测量,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

5. 数据质量检查与验证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

这包括对控制点精度的评估、图像配准的准确性检查以及地物三维坐标的误差分析等。

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和验证,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内业处理基本流程1. 数据导入与管理在进行内业处理之前,需要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进行管理。

数据包括航空照片或航空视频、控制点坐标、地物三维坐标等。

通过数据管理,可以方便后续处理和查询。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

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基本流程简介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测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摄影测量可以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基本流程。

本文将对摄影测量外业和内业的基本流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一些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外业是指在实地进行影像采集和相关测量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外业的基本流程:1. 项目准备:在进行外业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准备。

包括确定测量区域、规划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摄影测量仪器和设备等。

2. 摄影测量仪器设置:在实地进行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正确设置和校准摄影测量仪器。

这包括对摄影测量仪器进行初始设置、参数调整和标定等。

3. 影像采集:摄影测量外业的核心工作是对地面进行影像采集。

通过航空摄影或者地面摄影等方式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摄影参数、重叠度、高程控制等因素。

4. 控制点测量:为了提高摄影测量的精度,需要在实地进行控制点的测量。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量仪器进行控制点的测量,以便获得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5. 影像处理:在采集完影像之后,需要对影像进行处理和校正。

这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色彩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等。

6. 特征提取:在影像处理后,需要提取地物特征点和地物特征线。

这些特征点和特征线将作为后续测量和分析的基础。

7. 数字地图生成:通过对特征点和特征线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生成数字地图。

这些数字地图可以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应用。

二、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摄影测量内业是指在办公室进行影像处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的过程。

以下是摄影测量内业的基本流程:1. 影像处理:在摄影测量内业中,首先需要对已采集的影像进行处理。

这包括影像的校正、重叠区域的匹配、影像配准等。

2. 特征点测量:在影像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特征点进行测量。

通过使用影像中的特征点和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可以计算出特征点的地面坐标。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摘要:1.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概述2.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具体内容3.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实施流程4.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重要性正文: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摄影原理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领域。

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是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概述摄影测量外业工作是指在野外进行的摄影测量相关工作,主要包括选取测量区域、布设控制点、拍摄照片、测量照片等。

二、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具体内容1.选取测量区域:在开始摄影测量前,首先要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区域。

2.布设控制点: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

控制点应该布设在易于识别、稳定性好的地方。

3.拍摄照片:在布设好控制点后,需要进行照片拍摄。

拍摄时需要注意照片的清晰度、曝光度等因素,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测量照片:拍摄完成后,需要对照片进行测量。

测量时需要借助专门的测量仪器,对照片中的控制点进行测量,从而得出测量结果。

三、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实施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测量区域的选取、控制点的布设、拍摄设备的准备等。

2.拍摄照片:在布设好控制点后,进行照片拍摄。

3.测量照片:拍摄完成后,对照片中的控制点进行测量。

4.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四、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重要性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保证外业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是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问题。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内外业一体化的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内业质量控制是指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配准、特征提取等操作,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控制:1. 数据预处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和噪声,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预处理操作,确保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配准:由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获取的图像数据来自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需要进行图像配准操作,将不同图像之间的坐标系统进行统一,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3. 特征提取:根据测量要求和目标,需要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并计算其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

在特征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特征点的选择和提取算法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生成数字地图、计算测量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校正。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是指对采集图像的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外业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校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所使用的无人机和摄像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2. 摄影计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摄影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飞行高度和角度、确定航线和观测点等。

合理的摄影计划能够保证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图像采集: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需要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以及摄像设备的参数设置,确保图像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4. 数据验证:在图像采集结束后,需要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验证,包括对图像的重叠度、覆盖范围、影像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稀疏布点
稀疏布点是指在外业只测定少量控制点,其余大部分 的像控点要通过内业加密手段获取的布点方案。解析空中
三角测量采用的外业布点方案可按航线网布点或区域网布 点进行。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9/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①航线网布点 如果以每条航线段作为独立的平差单元进行解析空中
业的定向精度,像片上像控点要距离各类标志如框 标标志、片号等不应小于1mm。像控点应分布在 航向三度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像片控制点的布点方案
全野外布点 稀疏布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5/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3)野外像控点的目标选择 无论是平面点、高程点或平高点,野外像控点均要选
择在明显目标点上,明显目标点是指野外的实地位置和像 片的影像位置都可以明确辨认的点。
一般地区较理想的明显目标是近于直角而且又近于 水平的线状地物的交点和地物拐角上,特别是固定的田 角和道路交叉经常作为优先选定的理想目标。除此之外,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3/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图a是山地1:1万测图,以16幅图为单位的一个区域,采用18×18cm 或23×23cm像幅的布点方案。图b是丘陵地区1:5000测图,以8幅图 为单位采用18×18cm像幅的布点方案。平坦地区布点方案如图c,它 是18×18cm像幅的1:5000或1:1万测图以四幅图为一个区域,点位沿 区域四周布六个平面点。
逐片纠正
6/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b、用于立体测图的布点方案 用立体测图仪测图每个像对至少需要两个平高点和一
个高程点。因此单模型测图是在图面的四角上各布设一个 平高点;双模型测图是在两个立体像对图画的四角上各布 设一个平高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7/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4/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注意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测图区域选用布点方案应根 据成图比例尺、摄影比例尺、像幅大小、地形 条件、内业仪器设备、技术力量、经济条件等 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 结合,其高精度、自动快速定位,是提供像控 点的新方法。
1/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像片控制点的联测
像片联测:在实地依据若干国家平高控制点,利用外业仪
器测定出所选像片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并在像 片上标示出点位的工作。
作业流程:制定联测计划
实地踏勘选点 像控点的刺点、整饰得控制像片 外业观测、计算得控制成果表
2020年5月9日 联测成果:控制像片;控制成果表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像片控制点的选择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像片控制点布设的一般原则:
(1)像控点一般按航线全区统一布点,可不受图幅单 位的限制。 (2)布在同一位置的平面点和高程点,应尽量联测 成平高点。 (3)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像控点应尽量公用。 (4)像控点尽可能在摄影前布设地面标志,以提高 刺点精度,增强外业控制点的可靠性。 (5)点位必须选择在相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以便正确 地相互转刺和立体观测时辨认点位。
3/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2、像片控制点位置的基本要求
航摄像片由于像点坐标误差的影响使像片边缘产生的 像点位移和影像变形比中心部分要严重。为了提高外业判
读刺点和内业点位量测精度,像片所选像控点的位置 距像片边缘要大于1~1.5cm。另外,考虑到内业立体
观察的效果、减少外业像控点的布设数量以及提高内业作
三角测量加密时,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航线网 布点。根据地形类别的不同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六点法:它适用 于山地或高山地 的测图。布点时 按航线分段,每 条航线段首、末 两端和旁向重叠 中线附近各布设 一对平高点,一 共是三对平高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航线4 航线3 航线2 航线1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1/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三点法进行像片纠正和投影转绘的外业布点方案是在每条 航线首、末两端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设三个 平面控制点。图a表示测图比例尺1:5000以四幅图为单位 的品字形布点。图b表示测图比例尺为1:1万以两幅图为单 位的布点方案。像幅采用18×18cm或23×23cm 。
10/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五点法:丘陵地区由于高程点精度比平面点精度要难达到,平面点
与高程点要采用不同布点方案。在测制像幅 23×23cm的比例尺
1:5000地形图时则以四幅图为单位布设点。平面点在航线首、末和旁 向重叠中线附近按品字形布点,高程则均匀按五排布设如图(a)所示。 在测制像幅18×18cm 的 1:10000万地图时以两幅图为单位按图(b) 所示方案外业布设像控点。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12/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②区域网布点
以几条航线或一个区域作为平差单元的解析空中三角 测量加密所需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称为区域网布点。
区域网通常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组成,像控点应沿区域 网四周按一定跨距布设平高点。考虑到高程点跨距要小于 平面点,故在区域内部再布设一排或几排高程点以满足高 程跨距的要求。
摄影测量内业测图需要的像控点按上 述布点方式采用全野外测定虽然测定精度 较高,但是由于外业控制的工作量较大,
只有在测图精度要求很高的测区,地面联 测条件良好,或者是在小面积测图情况才 选择使用。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是模拟摄影测量阶段的主要布点方案
8/28
九、摄影测量的外业工作
((透视变换)
隔片纠正布点是在隔号像
片的测绘面积四角各布设


⑤一个像平面控制点
隔片纠正
①②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3时7分 48秒
每片纠正布点是在高差较大、采用
隔片纠正会使投影差超出允许规定

而采用的布点方法。这种布点方法
④ 能缩小每次投影纠正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