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1今年寒假,我读了《教师专业发展》这本书,感触颇多。
书中描述了30位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
这30位教师,每一位老师的成长足迹都不一样: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万玮老师在第一次当班主任的失败教训后深刻意识到“一个好老师除了有爱心之外更要有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不断反思之后感悟总结起来的。
于是,我下定决心,绝不犯相同的错误,绝不向困难低头,也绝不做一个平庸无能的教师。
”之后万玮老师经过努力真的成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失败,经历痛苦,经历迷茫……但最后都成功了。
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使我自惭形秽。
虽然我也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辅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专心备课,细心地查阅资料,还不断请教其他老师,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但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中那30位教师成功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
特别是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而且其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要持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地知识水平,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教师们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章 基于合作的教师发展
第6页
主体观的转向
知识观的转向
学习观的转向
“我-它”关系 “我-你”关系
传统知识观 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
学习的获得隐喻 学习的参与隐喻
第二节 教师专业共同体中的教师合作
一、教师专业共同体 二、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教师专业共同体
第8页
教师合作多发生于教师专业共同体之中。
所谓教师专业共同体是由持有相似的价值准则(如 诚实,尊重,信任,勇气和同情)和教育信念的教师 以自愿为前提组成的团体,在此团体中,所有成员互 相关心、彼此依赖,共同分享与教育相关的资源、经 验、技能与知识,合作解决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从 而推动教师个体与团体的共同发展。
4.建立共同愿景以及 批判性同事关系
三、制度方面: 通过制度建设推进教师合作 第 28 页
制度能对教师的合作行为产生约束作用 良好的规则能够激发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适当的奖励规则也能促进教师合作
本章小结
③专业共同体
⑦
主⑧ ④ ⑤⑥题合
集 教课聚作
体 学例焦行
备
观
研
式 研
动 研
课 摩究讨究
①的主要形式
第 21 页
(五)合作行动研究
1.概念:合作行动研究是由教师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研究小组,通过协同合作,共同研究那些源于日常实践 的问题,并通过集体对话和反思建构出有关教和学的情 境化理论,最终实现个体和集体层面的改变。
二、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
第 22 页
(五)合作行动研究
分组活动 3
主备教师阐述主讲内容;全体 教师针对主备教案各抒己见; 组内教师形成个性化教案。
2.基本步骤
2 准备活动
主备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 案;辅备教师熟悉教材,为 组内集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3、信息教育的四大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4、教育学的发展:《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过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5、当代教育的现状: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养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时间改革的关系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3、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三章教育目的1、概念: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2、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类型:价值型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4、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5、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民族性和世界性。
powerup教师用书中文(3篇)
第1篇前言《PowerUp教师用书》是一本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实用指南。
本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倡导个性化教学和多元化评价。
通过本书的学习,教师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策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章:教学理念与策略第一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1 以学生为中心的含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二节:多元化教学策略2.1 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含义多元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2 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2)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3)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4)实施多元化评价,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第二章:教学设计与实施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1 教学设计的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3.2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3.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3.4 教学评价客观公正教学评价应客观、公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2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重视师生互动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4 注重教学反思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长领导力
学校因素
学校文化、激励机制、培训机会等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外部因素
教育政策、社会环境、学术研究等 也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
03
校长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校长领导力的定义
校长领导力是指校长在引导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决策 能力。
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性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领导力对于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教师专业 成长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动教育改革
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紧 密相关,能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 人才保障和支持。
02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在整个职业生 涯中,通过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 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 长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 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是多样化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路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 影响,如通过培训、实践、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这一过程的动态变化,深入了解教 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与指导。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长领导 力
• 引言 • 教师专业发展 • 校长领导力 •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长领导力的关系 • 实践案例与启示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概述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理解
所谓“生命的整体性”,“是指人的生命是 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信仰的。任何 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 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 面的参与和投入。”
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以真实生活 的教育?我们是否应该把现实生活中严酷的一面 告诉学生?譬如,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学生不作为 的忍耐与等待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我 们过多地强调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否会削弱学生承 受挫折的能力? 真实生活的教育并非简单地向学生提示社会的阴暗 面,而是重在帮助学生从各个侧面去认知真实的 世界,不要理想化地苛求周围的一切;认识到学 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可能差异,要为未来的人生 艰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可能多地学习回应 生活挑战的策略;等等。
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人物)
主要观点:学生对自己最了解(教师不 完全了解),最好的教育、教学是由学 生自己作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讨论
比尔· 盖茨给中学生的人生规则
比尔 · 盖茨在为美国一所中学的学生作报告时,提出了 11条被他称为学校教育没有告诉学生的人生规则: 1.生活是不公平的,试着习惯它; 2.现实世界不会顾及你的自尊,它会要求你在自我感觉 良好前实现目标; 3.你刚出中学校门时不会挣到 4万年薪,也不会是一个 使用车载电话的副总裁,直到你赢得了这两样东西时为 止;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是个顽固的家伙,那就等着遇到 一个一流老师吧,你现在的老师是没有终身制的;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现代学生的内涵
广 义: 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
狭 义: 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
特狭义: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笔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 第五章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五章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及其劳动特点(一)教师的概念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贯性和议处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二、教师职业(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三)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三、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作为佛给我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漫长性2、生长性(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程度如何为标准2、从教师本身发展来说,视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发展如何为标准3、以教师为其他工作人员、团体或学校所做出的贡献为标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遵守职业道德教师必须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2、拓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建构专业人格5、形成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三个阶段(1)关注生成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2、四个阶段(1)职前储备阶段(2)入职调整阶段(3)巩固稳定阶段(4)创新成熟阶段。
3、五个阶段(1)新手(2)进步的新手(3)胜任行(4)精通型(5)专家型(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和非组织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15~20分钟)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A.动力B.动机C.条件D.基础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8.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ABDE)决定的。
A.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劳动任务的复杂性C.教育法规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E.劳动过程的特殊性2.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BCD)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的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3.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BCDE)原则。
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C.分类指导D.按需施教E.学用结合4.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E)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来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
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讨论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2019年1月目录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学校设置 (1)第三章校舍场地 (2)第四章教育装备 (4)第五章教师队伍 (7)第六章课程与教学 (9)第七章学校管理 (10)第八章经费投入与管理 (10)第九章附则 (11)《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研究成果2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乡村小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地研制地方标准,特制定本办学标准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是地方政府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管理、督导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指南从学校设置、校园建设、教育装备、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作出基本规定。
本指南适用于100人以下的小学阶段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村小学和教学点,也适用于城乡结合部学校。
第三条标准设计以保障乡村学生就近入学权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保基本提效益为原则,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第二章学校设置第四条科学选址和合理布局,学校布局应与县域乡村布局相协调,保障乡村学生就近、安全入学。
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一般不超过半小时;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制订指南》研究成果2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
第三章校舍场地第五条应建有围墙和校门,装配必要的安全设施。
应配有升旗设施,应有宣传栏、文化墙等校园文化设施。
(完整版)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内容概要
第一章教师职业概述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1.了解职业的含义含义: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认识:其一,教师职业是“培养造就下一代”的职业;其二,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其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形成与发展1.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职业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存在是其前提条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此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都是教师职业形成的必要条件。
2.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在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又发展得不充分的条件下形成,又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同时,学校是教师劳动的主要阵地,与学校共始终的教师职业也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具体来讲,教师职业经历了古代教师职业的发展、近代教师职业的发展和当代教师职业的发展第三节教师职业的特点1.复杂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是由四个方面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内容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职业劳动能力要求的复杂性。
2.创造性。
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教师传授知识需要具有创造性;教师培养学生需要创造性;教师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需要创造性。
3.示范性。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是由以下四点决定的: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的模仿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品德言行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4.长期性。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即教师职业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教师职业劳动见效慢。
教育学第五章第一节教师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入职教育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专业素质、职业角 色与形象
(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 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 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具有多样性、 时代性特征,而且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结构特征主要包 括: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2.合理的专业知识 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 4.崇高的专业道德 5.强健的身体素质 6.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职业的职业角色与形象
教师的职业角色:
1.学习者与学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5.学生学习的榜样 6.学生的朋友
教师的职业形象:
1.教师的道德形象 2.教师的文化形象 3.教师的人格形象
2014.11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 :就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 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的产生:原始社会就存在兼职教师。专职 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奴隶社会) 教师职业的发展: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 量。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国外学者富勒和鲍恩认为教师发展大致可分为 四个阶段:
1、从教前关注阶段 3、关注教学情景阶段 2、早期求生阶段 4、关注学生阶段
国内学者叶澜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非关注”阶段 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 4、“任务关注”
张乐天《教育学》第二版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三)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业人员相互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
(四) 个人反思
教师自我反思包括: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
(四)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包括教师理解他人的能力、沟 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 (五) 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 能力。 (六) 反思评价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评 价的能力。 (七)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 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
三、专业情意的发展
(一)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 作者的向往和追求 (二) 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 评价的情感体验 (三) 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 征。 (四) 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四、自我实现
(一) 教师是成功的自我认识者 教师必须先清楚、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 改进,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 教师是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教师研究和设计自我,主要包括研究自身发展起点、成 长环境、资源利用、目标设定、路径选择、成长评价等 , 借此对自我发展形成较为明晰的认识并注入持续的动力。
第五章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社会义务
教师的社会义务主要体现在: 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教师的文化传承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在课堂内教授经其 选择和整合的学科文化知识以将人类文化中的精华传承给 下一代 , 另一方面是在课堂内外以其独有的生活体验、知 识阅历所形成的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情感和态度感染 学生。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隐私权)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4、学生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5、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小学生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索,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8、(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句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2、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儿童是(社会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14、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服务者角色)。
15、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1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多选题1、学生本质属性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调控性)。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
4、根据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是(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定其他权)。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不断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
第二条本文所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指为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和校长,提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而组织和举办的非学历培训。
第三条参加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组织教师培训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
第四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应实行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等形式的有机结合。
应坚持和贯彻以教师为本的原则。
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学校统一管理,教师自主选择,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提供培训项目,依法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组织和开展。
第二章培训安排和选择第五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
在职中小学教师,周期内参加专业发展培训时间应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其中校本培训时间的计算不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教师周期内培训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但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一般不低于24学时,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不少于90学时的集中培训。
新录用的、教龄在一年以内的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接受规定培训的时数,不列入教师周期内专业发展培训时数。
新任校长到岗一年内须参加300学时的任职资格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90学时。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
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 地位和专业素养, 地位和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 、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意志发展的特征 三 意志发展的特征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 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程。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行动一般都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 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能自觉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 2.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容易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 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见和分 缺乏应变能力。 析,缺乏应变能力。 3.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薄弱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 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点。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复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
第五章-教师
教师的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
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
民族团结、法制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 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 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霍伊尔(Hoyl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
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佩里(Perry)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
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 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及对课堂上行动意识的强化。
司德菲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预备生涯阶段,主要
经济待遇
经济地位是指教师的经济待遇在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相对高度,是 教师在劳动报酬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占有和享用的状况。
政治待遇
是指教师的参政议政程度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包括教师 参政的深度、广度、幅度和专业权限、政治待遇和保障等。
职业声望
是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及声誉的综合评价。职业声望是 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及教 师个体的心理状态。
教师角色的社会学观
道德权威论(涂尔干) 文化传播论(华勒) 双重角色论(弗劳德) 文化协调论 (米德)
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群体或个体在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中央电大教育学院梁红梅 2008年09月02日本章的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本章共分三节,主要讲述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教师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和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等问题。
第一节人本视野下的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一)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对学校教职工的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潜能进行测定,科学合理地开发、组织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学校成员的能力,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校整体效能的管理活动,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
(二)学校中的人本管理1.彼德原理与人的能力储备彼德原理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从一个有能力的职务提升到一个无能力的职务,很少有人为留在胜任的职位上而感到满足,每个人最后将由能胜任的阶层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
彼德原理告诉人们,要胜任工作,获得提升,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和提升自我,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超越自我,从而适应新的岗位,并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成就。
因此,教职工要获得提升,取得出色的工作成绩,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最好的途径就是根据岗位要求不断学习,改变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现状。
2.优势理论与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优势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优势领域,成功之道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设法控制弱点,继而把自身的优势磨砺得更加犀利。
同时,优势理论提出,一流的组织不仅要接受员工各个不同的现实,而且充分利用这些不同,发现每个员工的才干,然后对其定位和培养,让其才干转变为自身优势。
因此,学校要注重发现员工和学生的特长、才干、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正视弱点,并对其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
首先要帮助员工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识,然后帮助设定职业发展目标,最后提供职业发展信息和职业咨询,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3.帕雷托定律与人才的黄金搭配帕雷托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
它揭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能级结构,反映了在任何特定群体中一小部分关键力量与大部分员工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人才资源的黄金搭配,努力挖掘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
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围绕学校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对现有各层次、各类型人才进行合理调配和有效使用,让不同能级的人互相搭配,周期性地调整,形成一个最佳的能力场,达到人才的新陈代谢、优化组合和黄金搭配。
第二节教师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介绍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教师专业发展和对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反思。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与教师管理1.教师的职业生涯与生命周期理论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出阶段性的成长周期,蕴涵着一般性趋势。
教师生命周期理论就是以探讨和解释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和离职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规律为主旨的理论。
斯帖菲从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提出教师职业生涯包括五个阶段:预想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
我国学者白益民博士提出“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五个阶段: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探寻教师职业生涯的主要目的是期望管理者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帮助教师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2.导师制:新入职教师成长的有效策略新入职教师指师范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初任教职或其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教师。
骤变与适应是在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惑。
角色的转换、环境的改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需要管理者采取有效举措,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
导师制是帮助新入职教师站稳讲台、快速成长的有效策略。
这一制度既可以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又可以促进指导教师专业提升。
建立一支良好的导师队伍是导师制的关键,要明确导师的职责、标准和对新教师的指导活动,指导方式要不具一格,注重新教师教学特色的培养。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1.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点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由学校负责培训的内容、时间、方式和教师的组织,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根本特征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实践整合起来,在工作中促进教师个体和教师团队的提高与发展。
2.教师团队成长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在群体中孕育。
教师团队是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自愿通过不同方式组成团队。
校本培训下的教师团队成长方式主要有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示范教学、研习、协作上课和协作教研。
(三)教师激励与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反思激励是管理者或组织遵循人的行为规律,通过设计和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途径之一就是使教师处于良好的激励环境中。
1.校内晋升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是对其工作业绩的最具体、最有价值的肯定和奖励。
职称晋升,一方面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有效调动和保持教师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师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业务能力。
针对教师职称晋升论资排辈、上级下达名额和能上不能下等弊端,校内晋升制度是有效开发校内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这一机制以教师工作成就为导向,评聘统一于单位内部。
其特点是,第一,晋升是一种动态管理,注重职称聘任后的激励和监督;第二,不受名额限制,只受标准限制;第三,发挥和加大了学校用人的自主权。
2.宽带工资制度宽带薪酬就是在组织内用少数跨度较大的工资范围来代替原有数量较多的工资级别的跨度范围,取消原来狭窄的工资级别带来的工作间明显的等级差别,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
带是指工资级别,宽带指工资等级对应的工资浮动范围加宽。
宽带工资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工资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强调业绩,提倡个人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创设了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学校文化。
这一制度有利于建立起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工资管理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实施时要注重教师工作绩效的个性化考核和管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3.末位淘汰制度末位淘汰制指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在后的人选淘汰的一种制度。
不同地区和学校,教师末位淘汰制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这一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调整教师队伍、激励教师发展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有一定作用。
但其前提是要有一个权威的、各方认同的“末位”标准和量化考评体系,而目前教师评价问题重重。
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经济学视角、法律角度和学生发展和合作教学角度来看,末位淘汰制这种简单的方式不能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中小学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机制。
教师流动重在激活,而非淘汰。
第三节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主要介绍校长专业化的内涵、校长成长规律和校长专业发展与培训。
(一)校长专业化的内涵从职业具备的特征来看,校长是一门职业。
从专业的含义和特点来看,校长职业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
对校长职业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校长专业化,其内涵是: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从校长个体角度看,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校长专业化强调的是校长成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校长专业化与职业化校长职业化过程和校长专业化过程不是严格对立的,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体现着职业的成熟度。
二者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不同阶段。
(三)校长的成长规律与校长任用制度1.校长成长规律校长成长指由不是校长到担任校长以后的由非校长角色认知到对任职校长比较熟悉、逐步称职、成熟、完善的过程。
校长成长是校长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要经历职前预备期、适应期、称职期和成熟期四个前后衔接的时期。
这四个时期一个动态的系统,各时期相互衔接,又有质的区别。
另外,校长的成长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多种元素协同共振。
2.校长任用制度检视校长的任用制度主要有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选任制和综合制。
目前,校长任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种科学完善的任用机制。
改革校长任用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建立严格的校长选拔机制;规定任期,建立健全评价、监控机制和流动机制;严格执行校长资格证书制度。
3.导师制与新任管理者的入职策略入职过程是校长成长的关键阶段。
新任校长导师制指初任校长在导师校长的指导与帮助下,通过参与学校行政和管理活动,遭遇挫折、发现问题进而澄清价值观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反思、批判与对话,了解校长工作的内涵、校长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和具体从事的工作的制度。
校长入职活动包括信息适应活动和人事适应活动,导师制有利于新任校长顺利渡过适应期和为学校选择最佳的校长,同时也有助于导师校长的专业提升。
选择优秀的导师校长是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
因此,要明确导师校长的任职条件,在指导方式上要多样化。
(四)校长专业发展与校长培训1.校长开发项目校长的职业角色主要是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这就决定了校长专业结构的复杂性。
因此,设计校长开发项目宏观上应从校长个性品质、教育和管理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领域着手。
在实践中要注意,开发项目要全面、具体,项目要有针对性,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注重个别问题的研究,尊重校长个人成长规律,选择可接受、易接受的形式。
2.校长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校长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是校长教育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校长培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长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模式主要有:讲授模式、实习模式、省思模式、“现场”模拟、案例教学、研修培训模式等。
实践中注重培训模式多元化构建和个体差异,注重培训主体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发展。
建议阅读书目罗纳德·W·瑞布著,褚宏启、李轶等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第6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这本书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分别就人力资源的规划、招募、甄选、安置与入职、雇员发展、评价、报酬和集体谈判等问题进行了专章讨论,实用性很强。
在本书中,作者将“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贯彻始终,凭借极具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反复强调三个主题: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而且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天然职责;能否唤起员工的献身精神是判断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