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4090ee0722192e4436f624.png)
⊿ P 2= P 2右_ P 2左=g(ρh _ρg)(h1+ h2)
整理ppt
6
第一层的作用压力
P 1左=g(ρh h 0+ ρgh1+ ρgh2+ ρgh3) P 1右=g(ρh h 0+ ρhh1+ ρgh2+ ρgh3)
⊿ P 1= P 1右_ P 1左=g(ρh _ρg) h1
整理ppt
整理ppt
11
二、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及作 用压力
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双管和单 管两种型式 。
整理ppt
12
上供下回式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管道布 置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因系统中若积存空气,就会形成气塞,影 响水的正常循环。
整理ppt
13
系统的供水干管必须有向膨胀水箱方向 上升的流向。其反向的坡度为0.5% ~1.0%;散热器支管的坡度一般取1%。
整理ppt
18
整理ppt
19
第二节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与重力循环系统 的主要差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成为应用最广泛 的一种供暖系统。
整理ppt
20
设置了循环水泵,增加了系统的经常运 行电费和维修工作量;但由于水泵所产 生的作用压力很大,因而供暖范围可以 扩大。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不仅可用 于单幢建筑物中。也可以用于多幢建筑, 甚于发展为区域热水供暖系统。
第三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
热水供暖系统:以热水作为热媒的供暖系统
整理ppt
1
热水供暖系统分类:
1.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 (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2.按供、回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管 系统和双管系统。
哈工大供热工程采暖课件
![哈工大供热工程采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3335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a.png)
核能供热
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 量进行供热。
地热供热
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热 。
热媒的选择与特性
01
02
03
04
水
便宜、易得,但易受腐蚀和结 垢。
蒸汽
高效、清洁,但输送距离短, 需加压。
导热油
高温稳定、无毒无味,但价格 较高。
空气
清洁、环保,但效率较低。
热媒的输送与分配
管道输送
利用管道将热媒输送到用户端 。
供热工程的主要任务
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供热服务, 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能源 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供热工程的重要性
保障民生
供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特别是在寒冷的地区,供热工程直 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促进经济发展
节能减排
供热工程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供热系统 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污 染物排放。
采暖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安全可靠
确保采暖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系统故障和事故。
便于维护与管理
设计应考虑采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方便后期运营与维护。
采暖系统设计原则与流程
需求分析
了解用户需求,分析室内热负荷和冷 负荷,确定采暖系统的供热能力和规 模。
系统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采暖系统方 案,包括热源、散热设备、管网等部 分的布局和配置。
采暖系统维护与保养
采暖系统的日常维护
01
02
03
定期检查
定期对采暖系统进行检查 ,包括管道、阀门、散热 器等部件,确保没有漏水 、堵塞等问题。
清洁保养
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d36c6cb84ae45c3b358ccd.png)
办公室、休息 室
淋浴室的换衣 16~18 9 室
16 10 女工卫生室
5 技术资料室
(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温度
1)轻作业生产厂房不应低于15℃,宜采用18~21℃。 轻作业指的是能量消耗在140w以下的工种,如仪表、 机械加工、印刷、针织等工种。 2)中作业生产厂房不应低于12℃,宜采用16~18℃。 中作业指的是能量消耗在140~220W的工种,如木工、 镀金工、焊接等工种。 3)重作业不应低于10℃,宜采用14~16℃。重作业 指的是能量消耗在220~290W的工种,如人力运输、 大型包装等工种。 4)过重作业宜采用12~14℃。
如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应适当考虑人体的散热量
等。
第二节、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指经过墙、窗、门、地面和屋 顶等,由于室内外的空气温差而造成的从室内传向室 外的热量。常分成两部分计算,即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计算和附加耗热量计算。 基本耗热量是指在设计的室内、室外温度条件下 通过房间各围护结构稳定传热量的总和。附加(修正) 耗热量是指由于气象条件和建筑结构特点的影响,使 传热状况发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的修正,包括 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等耗热量。
筑物,应考虑垂直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3.高度修正耗热量
由于室内空气对流作用的影响,房间上部空气温
度高于室内计算温度,使围护结构上部实际传热量大
于按室内计算温度计算的传热量,为此需要进行高度
附加,附加率应为正值。“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 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 率,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附加围护结构基 本耗热量和其他修正耗热量总和的2%,但总的附加率
3.温差修正系数α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
![供热工程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5892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4.png)
下几部分进行计算。
Q'
Q1'.j
Q' 1.x
Q2'
Q3'
围护结构的基 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附 加耗热量
冷风渗透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第二节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供暖控制对象:室内温度(干球温度) 空调控制对象:温度、相对适度、风速、洁净度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
q ' aK F (tn
修正系数
2 1 / 或 (2 3 ) / 21
0.09~0.19 0.20~0.39 0.40~0.69 0.70~0.99
0.86 0.93 0.96 0.98
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值,再用下式确
定:
1
1
K
R0 Rn R p j Rw
W/ m2·℃
划分地带法
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和热阻
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 布线
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理论热压
Pr (hz h )( w n')g
热压作用原理图
曲线1—楼梯间及竖井热压分布线; 曲线2—各层外窗热压分布线
式中 Kt ——理论热压,Pa
冬季建筑物的内、外温度不同,由于空气的密度差, 室外空气在底层一些楼层的门窗缝隙进入,通过建筑 物内部楼梯间等竖直贯通通道上升,然后在顶层一些 楼层的门窗缝隙排出。这种引起空气流动的压力称为 热压。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t w
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
不保证天数的原则 三、温差修正系数
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 K F (tn th )a
a
tn th
tn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3824c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5.png)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总结词
满足工业特殊需求,灵活性高,高效稳定
详细描述
针对工业园区的特殊需求,该项目采用分布式供热系统,为园区内的各个工厂提供定制化的热能解决 方案。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特殊要求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三:某住宅小区分户供热项目
通过调节供热设备的运行 参数、启停时间和热量分 配等手段,实现热量输出 的调度。
调度优化
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 ,预测用户需求和室外气 温变化,提前进行调度计 划的制定和调整。
供热系统维护与检修
维护与检修计划
制定定期维护与检修计划 ,包括设备检查、清洗、 润滑和维修等,确保设备 正常运行。
故障处理
热力站设计
换热器选择
根据用户用热参数和供热介质,选择 合适的换热器。
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热力站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 压力、流量等控制回路,保证供热质 量和节能运行。
03
供热系统运行与管理
供热系统运行
供热系统运行原则
运行监控
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满足用户需求,同时降低能耗和环 境污染。
高效锅炉技术
采用高效锅炉设备,提高热能转换 效率,降低能耗。
环保技术应用
烟气处理技术
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 少对大气的污染。
噪声控制技术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降低设备 运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
废弃物处理技术
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 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清洁能源利用
太阳能供热
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为供热 系统提供补充能源。
热网设计
《供热工程》课件
![《供热工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be96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d.png)
02
供热系统设计
热源选择
热源选择
01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选择合适的热源,如集中供热、区
域供热或分散式供热。
热源类型
02
确定热源类型,如燃煤、燃气、燃油或电等,以满足供热需求
和环保要求。
热源容量
03
根据供热负荷和用热需求,确定热源容量,确保供热系统的稳
定性和经济性。
热网设计
热网类型
根据供热需求和地区条件 ,选择合适的热网类型, 如单管制、双管制或环状 管网等。
供热工程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生活质量
供热工程为人们提供温暖 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居 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节能减排
合理的供热系统能够降低 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 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供热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之 一,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 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供热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集中供热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 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集中供热系统提高了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分散式小 锅炉房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案例二:某工业园区分布式供热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分布式供热系统
该项目针对工业园区的 特殊需求,采用了分布 式供热系统,根据各企 业的用热需求,分别安 装小型锅炉房和换热站 。
热量调节。
03
优势
灵活性高,可满足不同区域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
成本。
05
供热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集中供热系统
技术特点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9f03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d.png)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课件一、供热管道工程施工概述1. 供热管道工程的意义- 保障城市居民冬季采暖需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2. 供热管道工程的分类- 蒸汽热网:高压、中压、低压- 热水热网:高温热水(>100℃)、低温热水(<100℃)- 一级管网:热源-换热站- 二级管网:换热站-热用户3. 供热管道工程的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高支架、中支架、低支架- 地下敷设:管沟敷设、直埋敷设二、供热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组织会审,了解工程特点、重点、难点- 施工资料准备:相关规范、标准、技术资料- 施工现场调查:自然条件、地下管线、构筑物等- 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组织专家论证2. 工程测量- 确定管网施工的线位和高程- 测量控制网建立:起终点、变坡点、转折点、较叉点、埋深等实测- 相关地下管线和构筑物测量:中心坐标、表面高程、交叉点位置3. 管道安装与焊接- 管道安装流程:开挖基坑、安装管道、焊接、检查、回填- 焊接质量控制: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人员资格- 焊接验收: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热处理4. 附属设备安装- 换热站设备安装:换热器、泵、阀门等- 控制仪表安装:温度计、压力表、流量计等- 安全防护设施安装:阀门、补偿器、疏水器等5. 系统试验与调试- 功能性试验:压力试验、泄漏试验、保温层试验等- 系统调试:设备单体调试、系统联合调试三、供热管道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施工1. 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材料、施工工艺、焊接质量等- 验收环节质量控制: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整体工程验收2. 安全施工-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审批- 施工现场应急预案:交通事故、火灾、泄漏等突发事件四、供热管道工程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 环境保护-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控制- 降水工程环境保护:地下水保护、水土保持2. 节能减排- 供热管道材料选择:保温材料、管材等- 供热管道设计优化:管道布局、热损失计算等- 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合理调度、节能措施 implementation。
采暖工程课件.pptx
![采暖工程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bc52da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c.png)
第31页/共121页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与重力循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在系 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 环。
1、主要型式
A、垂直式系统,按供、回水干管布置位置不同,有下列 几种型式:
*上供下回式双管和单管热水供暖系统 *下供下回式双管热水供暖系统; *中供式热水供暖系统; *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热水供暖系统; *混合式热水供暖系统。
最小传热阻
基建投资大大增加
经济传热阻
使建筑物的建造费用和经营费用之和最小的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提出:
Km KiFi / F0
Ki ——参与传热的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Fi ——相应的围护结构面积,㎡;
F0——参与传热的各围护结构面积的总和,㎡; Km——建筑物围护结构第1的5页平/共均121传页 热系数,W/㎡·℃
第8页/共121页
冷风渗透耗热量
换气次数法 用于民用建筑的概算法,冷风渗透耗热量
Q2' 0.278 nkVnc(tn tw' )
式中 Vn ——房间内部体积,m3
nk ——房间换气次数,次/h
百分数法 用于工业建筑的概算法。
第9页/共121页
冷风侵入耗热量
冷风侵入耗热量: 在冬季受风压和热压作用下,冷 空气由开启的外门侵入室内,这部分冷空气加热 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
情况
间
有内门或房门
密闭性差 密闭性好
有前室门、楼梯间门 或走廊两端设门
密闭性差 密闭性好
cr
1.0 1.0-0.8 0.8-0.6 0.6-0.4 0.4-0.2
第21页/共121页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d63fea7e21af45b207a816.png)
钢制散热器特点
3.外形美观整洁,占地小,便于布置。如板型和扁 管型散热器还可在外表面喷刷各种颜色和图案,与建 筑和室内装饰相协调。
4.除钢制柱型散热器外,钢制散热器的水容量较少, 热稳定性差些。在供水温度偏低而又采用间歇供暖时, 散热效果明显降低。
5.钢制散热器的最主要缺点是容易被腐蚀,使用寿
热器。
6
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a)圆翼型散热器
7
型号:如 TY0.75-6(4)
圆翼型散热器
8
翼型散热器示意图
型号:如 TC0.20/5-4
(b)长翼型散热器
9
长翼型散热器
10
翼型散热器
翼型散热器制造工艺简单,长翼型的造价也较 低;
但翼型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和传热系数比较低, 外形不美观,灰尘不易清扫,特别是它的单体 散热量较大,设计选用时不易恰好组成所需的 面积。
t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n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1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3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6
二、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pj 它主要热媒(蒸汽或热水)、参数、和供
暖系统形式而定之。 1.热水供暖系统中 tpj=(tsg+tsh)/2
3
q K / G W/kg·℃
式中 q ——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W/kg·℃;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G ——散热器每1m2艺方面的要求: 散热器应具有一定 机械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 所需要的散热面积,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间面积和空 间;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供热工程》PPT课件
![《供热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9ac3d33968011ca2009188.png)
第47页/共57页
为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记作
计1.算Q公1'
的计算
式:Q1'
(1
Xg
)aKF(tn
tw' )(1
X ch
X
f
)
2.Q2 ' 的计算
公式:
Q2 '
0.278VwCp (tn
t
' w
)
3.Q3' 的计算
条件下的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而依据的室外温度,
叫供暖室外计算温tw'度 。
(2)选取标准
有两种确定方法:
①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来确定;
②根据tw不' 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a
(3) 的确定
3.温差修Q正1系. j ' 数 KF(tn (见tPw4' )0a7附录1-2)
第24页/共57页
(1)地面传热系数
时,才考虑垂直外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4m / s
第37页/共57页
3.高度修正率 (X g )
对于房间高度时h, 4m ,不需进行修正,但
当 h 4m ,每增加1米,则增加2%,但总量不超过15%。
总的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 :
Q1' (1 X g )
Q1.
' j
(1
X ch
X
f
)
Q1. j '
定义:指在某一室外温度( )下,为了保持室内要求的温 度( ),保持房间热平第1衡5页,/共5供7页暖系统单位时间向房间供
4.设计热负荷计算公式 Q' (Q1' Q2' Q3' Q4' ) (Q5' Q6' Q7' Q8' )
供热工程PPT 第一章
![供热工程PPT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939e79f6f90f76c661371a55.png)
3、围护结构中有空气间层的传热系数
在严寒地区的高级民用与公共建筑,其 围护结构内常采用空气间层以减少传热量, 如双层玻璃、空心层面板、空心墙等。这是 由于间层中的空气导热系数比固体材料小的 多,空气间层的存在增加了结构室内的热量通过地面下的土壤,传到室 外大气。通过靠近外墙的地面下的土壤传热 途径较短,热阻较小;通过远离外墙的地面 下的土壤传到室外大气时,所经过的途径较 长,热阻较大。因此,室内地面的传热系数 是随着离外墙的远近而有变化的。但当离外 墙8m以外时,其传热系数变化很小,可认为 是常数。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单位面积的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时,由一侧 传至另一侧的热量。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如墙、楼 板、屋面、门窗等,一般为平壁,其计算方法如下: 1、匀质多层均质材料组成的平壁 一般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都属于匀质多层均质材料的 平壁结构,其传热过程如图2-2所示,
围护结构的附加 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
风力附加耗热量
高度附加耗热量
一、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照射影响 而对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的修正。当太阳照射建筑 物时,阳光直接透过玻璃窗,使室内得到热量。同 时由于受阳面的围护结构较干燥,外表面和附近气 温升高,围护结构向外传递热量减少。采用的修正 方法是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修正率。 需要修正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门、窗、 外墙及屋顶的垂直部分)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 向修正率。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热阻
值,可按下式计算
R0 1.18R0
m2· W ℃/
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
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方法按图1-5的规定计算
《供暖工程》PPT课件
![《供暖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785fdb5a8102d277a22f03.png)
排
平
气
衡
阀
阀
6-2 供暖散热器及主要辅助设备
2.3其他设备
3、温控与计量装置 ❖ 用于供暖系统的温度控制和热量计量
温 控 阀
6-2 供暖散热器及主要辅助设备
2.4供暖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一、管材 热镀锌钢管、无缝钢管、塑料管(户内系统)
二、干管布置 1、自然循环
4.按回水方式 ❖ 重力回水 ❖ 机械回水 (高压蒸汽系统均采用机械回水方式)
低压蒸 汽重力 回水供 暖系统 示意图
上供式 下供式
i≥0.003
蒸汽
1 i≥0.005 3
2
4 凝水
机械回水低压蒸汽供暖系统 1—低压恒温式疏水器 2—凝水箱 3—膨胀水箱 4—凝水泵
6-1 供暖工程概述
4 蒸汽供暖系统
铸铁、柱型散热器
59 21 3.0×43 1000(750) (a)
134 4-16均布
(c) B
H1
134
4-16均布
(c)
L (b)
B (d)
6-2 供暖散热器及主要辅助设备
100 30 2.1 散热器
100 30
240 240 120 120
❖ ❖
钢 串 片 散 热 器
150 150
300
300
170
6-2 供暖散热器及主要辅助设备
2.1 散热器
铸铁、散热器
59 21 3.0×43 1000(750)
长翼(型a)
圆翼型
4 12
59 21 3.0×43 1000(750)
4-16均布
L
H1
75 85 H1 115 160 170±1.5 H1 H
供热工程课件 精品
![供热工程课件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ef33b20580216fc700afd88.png)
课程目的:可进行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供热”、“供暖”、“采暖”?
Company Logo
1.4 集中供热系统形式
Company Logo
区域蒸汽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Company Logo
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2 供热工程发展概况 3 供热工程中的能源问题
2.3.3 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
1)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抽凝供热机组。 2)区域锅炉房向单台大容量锅炉发展。 3)集中供热系统型式多样化。 4)预制供热保温管直埋敷设技术广泛应用。
5)新型的供热管道附件和设备推广应用。
6)供热系统调节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7)规范化管理。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热能工程
供热工程
生产 输配 应用 中、低品位热能
Company Logo
1.1 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热系统
热媒制备
热媒输送
热媒利用
热源
热网
热用户
Company Logo
1.2 供热系统分类
1
2
局部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
对流供暖
辐射供暖
Company Logo
供 热电厂 暖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我国供热范围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 等于90天的地区,宜采用集中供暖——采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9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 课程目的:可进行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供热”、“供暖”、“采暖”?
Company Logo
1.4 集中供热系统形式
Company Logo
区域蒸汽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
Company Logo
热电厂集中供热系统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主要研究内容 2 供热工程发展概况 3 供热工程中的能源问题 4 参考资料
Company Logo
2.3.4 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和重点
1)存在的问题
❖ 区域锅炉房容量小、效率低。 ❖ 供热质量差,热力管网失调问题严重。 ❖ 系统失水、能量浪费严重。 ❖ 热量计量不合理,收费困难。 ❖ 规划设计水平低,节能不能落到实处。 ❖ 二氧化硫污染。
Company Logo
我国集中供热的发展
• 到2005年底,全国661个城市中有329个城市 配备集中供热设施,全国蒸汽供热总量 106700吨/小时,热水供热总量为198MMW。 集中供热面积超过25亿m2,总共铺设超过 7.1万km的热水供热管网,1.5万km蒸汽管 网。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供热行业相关规范、标准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89) •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1990)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 •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GB 50155-92) • 《供热术语标准》(CJJ55-93) •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97) • 《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 )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我国供热范围
❖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 等于90天的地区,宜采用集中供暖——采暖通风与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980
Company Logo
>70%
Company Logo
1985-2004
集中采暖界线有一个整体性 北移,110°E以东地区北移 更加明显,在118°E~ 120°E北移接近3个纬距。过 渡采暖区北界整体北移, 108°E以东过渡采暖区较参 考时段范围明显缩小。
热电厂
暖
通风 空调
锅炉房
+地热、电能、工业余热
热网
生产工艺
热Co水mp供an应y Logo
1.3 研究内容
• 第一篇——供暖工程
热负荷计算 散热设备 室内管道系统形式和水力计算
❖第二篇——集中供热
热网水力计算及水力工况 供热运行调节 系统主要设备 管道敷设、保温、支座受力计算
Company Logo
第十二章 供热管线的敷设和构造 2 第十三章 管道应力计算;直埋管道设计方法 2 第十四章 小区供热规划内容、方法与实例 2 实验 4 复习 2 合 计 48
Company Logo
学习要求
• 坚实的基础 • 认真的态度 • 深入的理解 • 灵活的应用
➢ 考试成绩=80%×试卷+10%×平时成绩(考勤、
作业)+10%×实验
Company Logo
0. 绪 论
Company Logo
Contents
1 主要研究内容 2 供热工程发展概况 3 供热工程中的能源问题 4 参考资料
Company Logo
大纲要求
• 了解供热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 • 充分认识集中供热对节约能源和国民经济的意义 • 了解供热工程技术发展概况
1995-2004
我国城市供热结构
热源结构
采暖建筑结构
Company Logo
2.3.3 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
1)采用大容量、高参数的抽凝供热机组。
2)区域锅炉房向单台大容量锅炉发展。 3)集中供热系统型式多样化。 4)预制供热保温管直埋敷设技术广泛应用。 5)新型的供热管道附件和设备推广应用。 6)供热系统调节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7)规范化管理。
Company Logo
暖古 希 腊 人 取
2.1 早期采暖技术
Company Logo
火炕
Company Logo
2.2 集中供热的出现
1781年,蒸汽机出现
19世纪初,欧洲出现集中供暖系统
1877年,纽约建成第一座区域锅炉房
20世纪初期,用汽轮机的排汽供热
Company Logo
2.3 国内外集中供热发展
Company Logo
• 热能工程
❖供热工程
生产 输配 应用
中、低品位热能
Company Logo
1.1 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热系统
热媒制备
热源
热媒输送
热网
热媒利用
热用户 Company Logo
1.2 供热系统分类
1 局部供暖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
2 对流供暖 辐射供暖
Company Logo
供
供热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Company2
第一篇
第一章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5 第二章 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 3 第三章 热水供暖系统 5 第四章 室内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3 第五章 室内蒸汽供热系统 2
Company Logo
授课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二篇
第六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1 第七章 集中供热系统 2 第八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3 第九章 热水网路的水力计算和水压图 5 第十章 热水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 2 第十一章 蒸汽供热系统管网的水力计算与分析 3
2)发展前景
• 预计到2015年,城市供热热化率在2000年25%的基础上提高 15-20%,达到40%以上。
2.3.1 国内外集中供热规模比较
国家及地域 中国 丹麦 芬兰
哈尔滨(2002) 赫尔辛基(2000) 奥胡斯(1990)
集中供热普及率 <20% >40% >50% 45% 92% 95%
Company Logo
1949
2.3.2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
1958
1968
1978
2011
Company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