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学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有三亿多小学生,他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又恰逢生理、心理变化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是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的多发期。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考试竞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他们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越来越突出,构成了对学习、成长、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不仅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而且还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特点。
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迅速而特殊的生理变化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又不会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自主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又有很大的幼稚成分。
具了解,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已高达32%,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必须抓起。
如果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等形式。 良好的课 堂心理氛 围对有效 的传递信息 , 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 对提
高学 生心理健康水平 都会产 生深远 的
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提高
影 响。那么 , 作为思想品德课 教师应如 何 通过营造 良好 的课堂心 理氛 围来 传
递心理健康教育的信 息呢? 1 、要 以现代的教学理念指导思 想 品德课的课 堂教学 。
专业 技能 ,常 常忽 略了优 良的个 性品
质 。而种种调查和实践证 明 , 在学生心 目中优 良的个性 品质 才是彰显教 师个 人魅力的首要 因素 。能理解学生心理 、 乐 于交 谈 、 和蔼 可亲 、 幽默 慈祥 、 耐 有
在实践 中, 部分学校摸索并创建 了 不少行之有 效的开展 学校心理 健康教 育的方法 和途径 。 比如没立学校心理咨 询室、 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讲座 、 行各 进
发展 的 内在 机制 和 动力 。 进行 心理 素 质
人格 魅力 心理氛围 教 学模式
教师 的人 格魅力是 一种重要 的教
境 和课堂气氛 , 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
积 极性和学生学 习主动性 的调动 以及
育 资源 , 具有深入性 、 它 持久性 和渗透 性。 它是一种潜在 的、 巨大的精神力量 ,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是 一项 行 之 有 效 、 效 功
持久 的好途径 、 好方法 。 因为新《 课程标
高度 看问题 , 世界 , 而认 同孩子 的 看 从 世界和他的思维方式。热情且真诚 ; 以 真实 的 自我面对学生 , 学会倾 听 , 干 少
预, 不做作。 积极关注 ; 对学生的一切参
是 影 响 学 生 情感 体 验 、 格 健 全 和 品 质 人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一、引言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案。
二、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1. 幼稚性:小学生在心理上仍然具有幼稚的特点,对世界的认知和情绪表达方式相对简单。
2. 自我认知能力弱:小学生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有限,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自尊心脆弱。
3. 好奇心强: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渴望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4. 情绪容易波动:小学生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因为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1. 建立积极的心理环境a) 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b)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 发展适应能力a) 培养小学生对新环境和变化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
b) 提供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小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
3. 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a) 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b)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增强社交能力a) 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b) 鼓励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5.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a) 学校和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b) 提供家长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心理健康指导的实施策略1. 教师培训: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指导技巧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辅导和指导学生。
2. 心理辅导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生的课程,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3. 心理测评和咨询:建立心理测评和咨询服务机制,为小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4. 心理健康热线:设立心理健康热线,提供小学生和家长咨询服务,解答他们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小学阶段是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观念与意识的学科,应当充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启蒙阶段,也是其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
如果因为某些特定原因造成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对他今后的学习、人际关系甚至整个人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培养小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摇篮”,在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1.主观问题主观问题主要指学生自身存在的一种内在的本体因素,其中包括了认知、情绪和个性等因素在内。
具体地讲,厌学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厌学产生的主要主观原因就是学生个体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满足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心理上被认可的雪球。
2.客观因素首先,家庭氛围不和谐,亲人之间情感冷漠,家庭矛盾不断以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甚至是家庭以外或者变迁,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极容易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异常。
其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学校生活的影响。
不良的学风和校风,学习压力过大,教育方法不恰当,和老师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压抑、精神紧张等,如果不进行及时地调整,就会导致心理失调,严重者造成心理障碍。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当中,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的真核与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学习意识,以此种方式保障小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人格。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阶段是孩子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则更是至关重要。
因为,心理健康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比如在教学内容中注重讲述正能量的事例,向学生灌输乐观积极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懂得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微笑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培养,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观念正在逐渐形成,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校园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懂得人生是充满挑战的,而挑战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只有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正确的人生观观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交流情况、课堂表现等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帮助。
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懂得尊重他人,善待他人。
这样的观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能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
五、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
因为孩子们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懂得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够在面对情绪问题时通过积极的方式进行情绪的宣泄与调适,让内心得到平静。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邹城市石墙中学贾贞荣近年来,由于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渐暴露,成了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品德和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甚至走上犯罪的或轻生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作为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呢?第一、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各方面都有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教师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第二、情感迁移,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
情从何来?一是通过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是教师认真体会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相容,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
五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其学习的结果,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真诚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0 1 3 - 0 5
。
想 品德 学科教 学 中女 何渗 透心理健素教 育
文/ 谢贤福
摘
要: 思想 品德学科教 学本身含有心理教 育因素 , 在 思想 品德学科教 学中, 要全 面认识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 并从小学生的心理特
征和思想 品德学科教 学特征 的结合点出发 , 选择积极 性的教学 内容 , 展开 多元化 的教 学方式 , 面 向学生全 面化发展 目标 , 对学生进行思 想教育和心理教 育, 以促使 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取 向。
模 拟的方式 , 让学生做 主持 , 说 出“ 两岸儿童 盼统一 ” 的心声 , 并让 展示 , 并让学生谈谈做板报过程中的小趣事 , 讲述大家是怎么合作
学生 当小记者 , 采访其 他同学 , 加 深对影响台湾 回归 因素 的理解 。 完成板报设计的 。这就以合作教学 的方式 ,将学生连接在一条线 最后对学生的这次活动展开评 比。 此种教学方式 , 不但利于提升学 上 , 进 而 刺 激 学 生 团结 互 助 。
心理倾 向 , 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 , 思想 品德学科教学 域 , 这就使得他们对生活 中喜 闻乐见的事情比较感兴 趣 , 而兴趣是 中, 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小 学生 的个性心理特征 , 选择积极性 的教学 打开心灵的金钥匙 , 因此 , 思想 品德学科教学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
资料来打开小学 生的心扉 ,尽量避免采用一些反 面或是过激性 的 际出出发 ,选择小学生感兴趣 的话题 ,在激发小学生兴趣 的基础
一
、
把 握 学 生心 理 特 征 , 端 正学 生认 识
生体会劳动 的艰辛和快乐 。 这就一步步将学生的情感 认知深化 , 进 而促使学生树立 了解他人 、 为他人思考 的心理意识 , 提升 了学生 的 2 . 选择兴趣切入点 小 学生与社会 的接触机会较 少 , 他们 活动空间集 中在 生活领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摘要】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前途。
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联,而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光荣使者。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探究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思路。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做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必须要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主要途径。
它们相辅相成,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
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
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
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武器和人生目标,为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它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
未成年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
心理辅导中的自由联想、暗示、心理换位等许多沟通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有人情味,从而减少教育工作的阻力。
在目标、理论基础、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或者互相取代,两方面必须配合得当。
它们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因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多样化,比如通过在班级设置“文明监察员”,邀请相关单位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文艺表演,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活泼多样的方式开展更为学生接受,反过来又促进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解析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学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德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很难一蹴而就。
基于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渗透解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十分的重要与艰巨。
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小学德育长期遵循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比较差。
而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而促进两种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了德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抓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点,推动其教学内容。
一、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而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两者的出发点分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而要想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就必须提升两者的共同作用力,进而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其原因上分析,教师是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如果教师的自身素质低下不仅无法完成高效教学,同时也无法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从某一角度上分析,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开展教学方式的前提,为了确保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大会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强化教师的育人知识。
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传播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因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学开展中需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学习。
在具体的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但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情况,而且还需要促进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以及重视心理的发展。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年级下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们将采用简单的方法,避免法律复杂性,并在独立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不寻求用户帮助。
以下是我们的策略。
目标1.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4.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研究态度。
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1.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不同情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教授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
-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处理情绪困扰和冲突。
2. 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而重要的。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3. 促进友好合作关系-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 鼓励学生分享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组织团队活动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4. 建立积极的研究态度- 教授学生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的方法。
- 鼓励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 提供有趣和互动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结论通过以上策略,我们可以帮助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
这些策略简单易行,没有法律复杂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得到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学习品德道德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提高心理健康素养,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等知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明白心理健康对个人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感知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二)培养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它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小学思想品德课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情绪管理知识、情绪调节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倾诉与倾听,培养健康的情绪表达习惯。
也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促进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优缺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介绍、自我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系; 有的学生到 了青春期不和父母沟通 , 喊“ 总 家长们不 理解我 ” 。最后统计有3 %的学生有心理疾病 , 等 2 他们不 能很好地认识 自我 、 评价 自我。 基于此 , 我们不得不对新 时代成 长中孩 子的心 理堪忧 ,并且 当今社会发展很 快 , 尤其是我 国加入WI 之后 , 的市场经济 的运行规 则对 ' O 新 人们 的心理素质 提出 了很 高 的要求 。如 何应对 这种 挑
况, 教师要善 于把握学 生此时 的心理特 点 , 引导他们正 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 建立 和谐 的亲子关系 。 三、 充分运用故事事例 ,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中学生 由于年龄 、 阅历及知识基础 等诸 多因素 的影
战, 中阶段 的心理健康教 育是一 个关键 的环节 。通 过 初 整合心理健康 的学 习内容 , 使学生养成积 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和对 学习 、 事业 的信心 , 把优 良的 品德 转化 为 良好
理健康教 育的 目的。
3 事启发法。故事言简意赅 , . 故 在思想品德教学 中,
它有独 到的铸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作 用。 在教学 中融 合 中外名人 的人 生哲理和生活智慧故事进行教 学 , 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总之 , 培养中学生具有健康 的心理 、 富的知识 、 丰 强
在学 习的同时感悟人生道理 。
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从 以下几方 面进行 了尝试 。
一
比如在讲初 一《 融人新集体》 一课时 , 向学生说 明 为 团结 就是力 量 的道理 , 我引用 了故事 《 漂流 的蚁球 》 黄 : 昏时候 , 水最终 撕 了江堤 。一个个小院子成 了一 片汪 洪
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
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摘要: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长部分,它与文化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要高于文化课教育之上,因为教育要育人为先,德育为首。
可惜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把重心倾向于文化课,甚至只要学生成绩优秀,老师就忽略或者淡化了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中万万要不得的偏见和认识。
我们知道,现在社会环境与以往不同,学生面对的诱惑很多,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误导,再加上学习压力大,家庭教育不当或者交际能力欠缺,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等,这些都容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使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不但影响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学习成绩,阻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笔者认为借助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笔者就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往往只重视文化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消除学生厌学情绪的需要。
遗憾的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鉴于此,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下面笔者结合对此问题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思想品德的主题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上的压力,再加上他们把难得的课余时间都用在玩手机游戏或者看短视频上,使学生对手机之外的事物变得漠不关心。
比如,家长饭做好了叫几遍都上不了桌,上了桌手机也是不离手;再比如,在课堂上坐着,心里却想着今天打到第几关了,根本不想好好听讲,会造成什么后果,父母期望、老师的辛苦全被他们抛诸脑后。
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品德教育是第一位的,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
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如在“孝亲敬老”教育中,我先提问学生:“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生日过得如何隆重。
紧接着我又问:“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你给爸爸妈妈过过生日吗?”这次举手的人凤毛麟角,刚才还高高昂着的头现在却都低下了。
此时,我再借助多媒体放映一系列父母对子女关爱的图片,让孩子们懂得父母在爱我们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的关心。
课后,我还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给父母洗脚,并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通过这次教育,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爱是需要回报的,孝亲敬老的孩子才是最可爱的。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心理健康检查:小学生的策略
心理健康检查:小学生的策略引言心理健康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检查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教师和家长应该定期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 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常常面临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愤怒和沮丧。
通过教授他们积极的情绪管理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
例如,教导他们深呼吸、放松技巧和积极思考方式。
3. 鼓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4. 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小学生的研究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创建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的研究环境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研究资源、激励学生并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研究态度。
5. 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研究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和家长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这可以包括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寻求专业辅导或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
结论通过采取上述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关于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划
关于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划背景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划。
目标本次策划的目标是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策略1. 制定全面的课程计划: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内容,确保全面覆盖学生的需求。
2. 聘请专业心理教师:为了保证教育质量,我们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来进行课程教学。
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发展状况。
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指导。
4.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咨询讲座、心理测试、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5.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
组织家长培训和家庭活动,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实施步骤1. 策划小组组建: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划小组,由教师、心理教师、家长代表等组成,共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 制定课程计划: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制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包括具体的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
3. 聘请专业人员:招聘专业的心理教师,确保教师队伍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
4.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情况。
5.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讲座、测试和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6.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组织家长培训和家庭活动,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探究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探究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并希望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本文将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长时间以来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坚持的重要教育内容,只有全面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希望借助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对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在课堂上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和谐学习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因此要想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合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对轻松自由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提供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一般会涉及到部分诚信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分享社会上的诚信案例,让学生对诚信的美好品质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形成强化自身诚信素质的思想倾向。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针对一些典型的不诚信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不诚信的危害。
在学生对诚信的良好品质形成初步认识后,部分曾经做出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会产生自责和羞愧心理,此时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促使学生端正心态,正确看待诚信品质以及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品质,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年级心理健康德育渗透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在三年级教学计划中渗透的重要性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福祉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方面纳入三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成长为全面的个人。
美国心理学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学术成功与心理福祉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神,保存信息,在学校表现良好。
这强调了将心理健康纳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将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纳入课程的一个途径是使用讲故事。
故事可以用来教导儿童同情、慈悲、坚韧和其他重要的道德价值观。
"哭狼男孩"的故事可以用来教导学生不诚实的后果和诚实的重要性。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和情感技能。
鼓励团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游戏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关键技能。
只使用吸管和磁带建造塔楼的简单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和合作的价值。
必须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包容性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积极促进接受、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通过纳入各种赞颂不同文化、传统和观点的活动,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开明和包容性的观点。
除了课堂活动外,还必须让父母和照顾者参与这一进程。
可以举办讲习班和研讨会,教育父母了解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这有助于形成支持学生整体发展的统一方针。
将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纳入三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融合讲故事,促进社会和情感技能,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并让父母参与,教育者可以为其学生的福祉作出贡献,为他们成功的未来做好准备。
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2019 年 5 月94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尹益国(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霞流镇霞流完全小学 湖南衡阳 4214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所学校都开始认识到了小学思想品德这门课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合理地制定课堂的有效引导策略,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分析和方向的判断更具有理性逻辑和活化性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教育引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就是人的儿童时期,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成型以及意志和情感的发展,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以及对其施以更多的关注。
所以,所有的教师们都需要且必须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心理性格特点,为孩子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身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就更加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来指导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一、准确把握品德教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让小学生提升对自己的认知,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及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合群和自信自立的健康人格以及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的品质。
通过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理方面的特征,使得小学生们可以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勇敢的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来往;避免自己孤僻、胆小的心理状态,通过鼓励,可以让他们在班集体中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趣味,使得他们能学会互相谦让,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学会分享,善待每一位同学,让小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帮助他们客服粗心马虎的小毛病,渐渐地养成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品德教材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加强了行为要规范,讲文明懂礼貌的教育,在三到五年级,增加了关心、互帮互助的要求,在关心让人方面进行了加强教育。
“学会与老师互相交流意见”、“学会和人交流”、“学会自信、避免自卑”等一些内容也增加在教材的内容和行为规范中。
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小学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小学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政教处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生学业和素养的共同进步,特别是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后续发展[1]。
因此,小学学校普遍开始重视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心理、人格进行塑造。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密切的关联性,通过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联性(一)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方面,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塑造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使其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2]。
德育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的培养,使学生明白什么品德是高尚的,什么行为是端正的,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向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心理素质方面的塑造,每个小学生都应当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较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使其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促进个人的发展。
二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二)具有相近的教育途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教育场景不同,但是教育途径非常相似。
小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进入学校后,接受教师的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途径都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通过有序地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
略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已经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想品的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尚有不足之处。
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将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
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
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
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
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
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
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
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
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
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
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
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象的要多。
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
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四、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
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
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到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
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这一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劳动不
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而又是普通劳动者的人和事,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岗位上的人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应因势利导,还可与小区居委会联合,将学生带到居民社区,进行卫生、帮教、助残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
锻炼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作为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多参加一些上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