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散文《史可法的扬州》阅读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7964d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7.png)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1. 求文言文阅读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的答案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八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
其秋,*** 侍郎卢象升大举讨贼。
改可法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
黄梅贼掠宿松、潜山、太湖,将犯安庆,可法追击之潜山天堂寨。
明年,祖宽破贼滁州,贼走河南。
十二月,贼马守应合罗汝才、李万庆自郧阳东下。
可法驰驻太湖,扼其冲。
十年正月,贼从间道突安庆石牌,寻移桐城。
参将潘可大击走贼,贼复为庐、风军所扼,回桐城,掠四境。
知县陈尔铭婴城守,可法与可大剿捕。
贼走庐江,犯潜山,可法与左良玉败之枫香驿,贼乃窜潜山、太湖山中。
三月,可大及副将程龙败殁于宿松。
贼分其党摇天动别为一营,而合八营二十余万众,分屯桐城之练潭、石井、陶冲。
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击败之挂车河。
当是时,陕寇聚漳、宁,分犯岷、洮、秦、楚、应、皖,群盗遍野。
*** 卢象升既改督宣、大,代以王家祯,祖宽关外兵亦北归。
未几,上复以熊文灿代家祯,专抚贼。
贼益狂逞,盘牙江北,南都震惊。
七月擢可法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之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之蕲州、广济、黄梅,江西之德化、湖口诸县,提督军务,设额兵万人。
贼已东陷和州、含山、定远、六合,犯天长、盱眙,趋河南。
可法奏免被灾田租。
冬,部将汪云凤败贼潜山,京军复连破老*** 舒城、庐江,贼遁入山。
时监军佥事汤开远善击贼,可法东西驰御,贼稍稍避其锋。
十一年夏,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2. 文言文翻译史可法《戴南山集》部分节选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
可法知事不可为,乃衣青衣,携饭一盂,佯为左氏家奴纳橐饣者,贿狱卒而入,见光斗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
光斗呼可法而字之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
【2018最新】史可法的扬州阅读以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8最新】史可法的扬州阅读以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79a82e85022aaea998f0f5b.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史可法的扬州阅读以及答案史可法的扬州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
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1X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提高练习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梅香正浓》提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158de6c1c708a1284a44a0.png)
《梅香正浓》提高练习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我自幼酷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文,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足迹的土地上走一走。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
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明朝遗臣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
可是福王的近臣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朝廷昏庸,大兵压境,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方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动容。
次年四月,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血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几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大势已去,就召集手下众将,说:“吾誓以身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人手里,希望在城破时有人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示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子,并留下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十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刀自刎,手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大声呼史德威动手,史德威泪如雨下,不能举刀。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生”尊称他,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大骂气绝而死。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衣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一副七言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叫人感叹不已。
瞻仰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后,西向步入史公祠,祠内挂有史可法坐像。
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贤好像在审视我,使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
北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梅香正浓》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六上第八单元《梅香正浓》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541b6f277232f60ddcca1ce.png)
课文解读
史可法守扬州的历史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史可法英勇为国捐躯的凛然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读到、提起,都不能不令今人肃然起敬。
本文作者借登临扬州梅花岭之机,追述了史可法的英勇事迹,抒发了自己对这位民族英烈的崇敬。
因为原文较长,有些事情中学还要学到,所以选入教材时删去了“自己”九岁时的一件事、关于史可法老师左光斗的事迹、扬州屠城十日、洪承畴与孙兆奎的对话等内容,附在“参考资料”中。
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是作者游史公祠后的留言。
课文基本上是游记,吊古怀今。
第1自然段写探访民族英烈的缘由,点出主题,表达对英烈“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的崇敬之情。
第2自然段叙述自己探访的地方是扬州的梅花岭。
由梅花岭联想到《梅花岭记》以及史可法镇守扬州的历史事迹。
第3~5自然段详细记述史可法守扬州的事迹,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受命——坚守——殉国,段段惨烈。
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际,困守孤城,为国家的命运“日夜忧虑”,几次上表奏章,“泪流满面”,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感动了部将士卒。
清军兵临城下,史可法知大势已去,做了这样几件事:①血书告急;②拒降;③召集众将发誓言;④安排后事。
件件都围绕“吾誓以身殉城”展开。
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江苏省扬州市树人学校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含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445dac011ca300a7c3903f.png)
扬州市树人学校 2019 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蝉蜕(tuì)倏忽(shū)殷红(yīn)鲜为人知(xiǎn)B.天堑(zhàn)褐色(hè)澎湃(bài)精神抖擞(sǒu)C.镌刻(juān)精髓(suǐ)逞能(chěnɡ)杳无音讯(yǎo)D.绯红(fěi)休憩(qī)跌宕(dànɡ)万恶不赦(s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 分)A.扬州是一座迷人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先的现代科技,既各显其美,又相得益彰。
....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衣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为营造扬州学茶、懂茶、爱茶,扬州“陆羽茶堂”将开展茶文化“进机关”的活动。
B.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使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的结论。
C.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感受园林艺术的内在美,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
D.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标语藤萝话题热词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B.七零八落亲密无间聚族而居高热病症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习惯、态度在我心中。
D.近 4 万字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是用正楷书法写出来的,这样的“壮举”是由扬州书法家储国天刚刚完成的。
解说:该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一粒盐,一座城》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粒盐,一座城》现代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35b34c0912a216147929c6.png)
《一粒盐,一座城》现代文阅读答案一粒盐,一座城丁云一两千五百年前,沿着扬州城,一路向东,一直走向茫茫的东海,阳光照彻,云雾弥漫。
沙滩上,赤膊的盐民担柴、烧火、晒盐、收盐,一颗颗汗珠滑落在煮沸的海水里,冒出一阵白气,一筐筐雪白的盐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扬州先民高大的背影牵着马匹,慢慢从远处走来,他的一只手还攥着刚铸就的钱币,因为太紧,已经渗出了汗水。
他伸出手指,拈出几粒盐巴,放进口中,浓烈的咸味从舌尖到舌根,他闭上眼睛,让这股咸冲撞进喉咙,最后一直冲进身体里,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晶莹发亮的汗珠。
盐是咸的,汗也是咸的。
马匹驮着盐巴,随他回到扬州城。
从此,这座城和盐结下不解之缘。
二两千年前的风沙,吹不落乌孙王帐中的灯花。
千山万水之外,不见杏花春雨;不闻蝉鸣蛙响。
和亲公主扬州姑娘刘细君怀抱琵琶,琴音呜咽。
A月华盈窗,东南遥望,黄鹄飞过,秋风萧瑟,大漠茫茫。
一滴泪不知不觉滑落腮颊,滴落在琴弦之上。
万千铠甲敌不过三尺绕指柔,细君的泪眼朦胧处,大汉边境,硝————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烟不再;军营帐中,狼烟不起。
柔弱如湖边的垂柳,却也能笑对塞外的冷风凄雨,指点江山,也能一马平川,牵制匈奴,传播中原文明。
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B大雁南归,牧草青青,骏马奔驰,牛羊成群。
春风过处,第一位和亲公主的故事随着马蹄声声在大漠上奔走,流传。
盐是咸的,泪也是咸的。
一滴泪轻轻地落下,却震动了整个江山。
三三百七十年前的除夕,大雪落了一夜,犹如铺了一层盐花。
史可法督师的最后一次大醉,下酒的除了盐和酱油,还有危如累卵的江山,飘摇不定的朝廷,更有那不甘亡国的一腔热血。
醉里挑灯看剑,春风十里扬州路,夹岸垂柳水映红;安居乐业的扬州,鱼米之乡的扬州啊!铁守扬州城的三日,以一当十,以少拒多,扬州城成了外蛮入侵江南的一颗虎牙,硌得生疼。
朗朗乾坤,铮铮铁骨,三尺男儿硬是用一腔热血,写成留存青史的传奇。
殷殷故臣意,拳拳报国心。
C黄昏起,一滴鲜血溅红岭上的梅花,洇湿飘摇的江山,浓缩成一枚朱砂,刻在历史的版图之上。
2021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
![2021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504db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2.png)
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0分)1.扬州是个好地方!且让我带你领略一二……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秀水环绕的城市。
湖区平原上,分布着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里下河平原上,河汉蜜如蛛网,大小湖荡__________;市域南侧江阔水深,潮水时涨时落。
市区河流纵横,桥梁众多,形态各异。
可不是个好地方?(1)给加点的字注音:浩渺.(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短语内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应为“”(3)文段划线处的句号使用不当,请根据语境修改:句号应改为(4)填入文段空格处最恰当的短语是A.稀稀落落B.连绵起伏C.星罗棋布D.鳞次栉比2.“扬州好,茶社客堪邀。
”大清早,一碟烫干丝,两只三丁包,再来一壶绿杨春,呱呱叫!“十里春风吹琼宴,______”下班后,约三五好友,去饭馆小聚,品品美食,聊聊家常,真惬意!可不是个好地方?文段空格处填入下联最恰当的是()A.楼台处处迷芳草B.二分明月落金樽C.拂浪旗开日月浮D.万家杨柳挂新秋3.“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
”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州历史的变迁。
可不是个好地方?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格中,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A.②①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4.(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杨志。
一路上,他处处小心,时时谨慎,但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
由此可见,杨志丢了生辰纲的主要原因是老都管倚老卖老,众军汉不服管教。
B.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这类散文中的精品,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情怀,文质兼美。
C.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名篇《列夫•托尔斯泰》构思极为精巧: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极尽铺陈,“调侃”他的外貌;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现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d41265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b.png)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读完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的故事,我这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久久不能平静。
史可法那可真是条汉子啊!在那个兵荒马乱、敌强我弱的年代,他就像一棵倔强的老树,死死地扎根在扬州城。
当时的情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清军那可是来势汹汹,像一群饿狼扑向小羊羔似的。
可史可法呢,他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你想啊,他守的扬州城就像狂风巨浪里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被掀翻。
但他偏不,他就带着那点人马,靠着心中那股子忠义之气,硬是要和清军死磕。
这就好比一个人拿着把小匕首,要去挑战一群拿着长枪大刀的家伙,虽然有点“不自量力”,可这勇气真不是盖的。
我特别佩服他那种坚守到底的决心。
城里的百姓估计也都被他感染了,大家齐心协力,都想着把这城守住。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拔河比赛,虽然对方力量强大,但史可法这边的人咬着牙,紧紧握着绳子,一点都不想输给对方。
史可法在扬州城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每天都得担心城墙会不会被攻破,粮食够不够吃,士兵们的士气还能不能保持。
但他就像一个定海神针一样,稳稳地坐镇在那里。
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力量,让士兵们知道,老大都没跑,咱们也得拼了。
可是呢,最后扬州城还是破了。
这虽然很让人难过,但史可法的这种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即使在黑暗的夜空中陨落了,可那一瞬间的光芒却能永远照亮我们。
他让我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比如信仰,比如忠诚。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可能不会遇到像史可法那样要拿着命去守一座城的情况。
但是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啊,比如说学习上的难题,工作上的压力。
要是我们都能有像史可法那样的决心,不轻易被困难打败,那还有什么事儿是办不成的呢?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的故事就像一杯烈酒,喝下去让人热血沸腾,也让我对那些在历史中坚守正义、忠诚的英雄们充满了敬意。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06cb2e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d.png)
史可法坚守扬州城故事读后感读完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的故事,那心里就像被猛击了一下,各种滋味都有。
史可法这个人啊,那可真是条硬汉。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扬州城就像惊涛骇浪里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吞没。
可史可法呢,他就像一个执拗的舵手,死死地把着船舵,说啥也不放弃。
当时的情况那叫一个糟糕透顶。
敌人像一群饿狼似的扑向扬州,而史可法手下的兵力和装备跟人家比起来,就像是小虾米对抗大鲨鱼。
但他一点没怂,没有想着脚底抹油开溜。
他就像一个倔强的小孩,守护着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紧紧地守着扬州城。
我就想啊,他在城里的时候,每天看着城外乌压压的敌军,心里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啊。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坚守的决定。
换做我,可能腿都软得像面条了,更别说拿起武器去抵抗。
他在坚守扬州城的日子里,肯定也有过无数次的挣扎和犹豫吧。
毕竟,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守得住呢?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战斗到底。
这种精神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虽然微弱,但却坚定地燃烧着。
在这个故事里,我还看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
史可法的信念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整个扬州城,也让城里的士兵和百姓们有了主心骨。
他的信念就是保卫扬州,守护自己的家园和百姓。
这种信念让他不顾生死,勇往直前。
从史可法坚守扬州城这件事,我也想到了现在的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像史可法那样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
可是我们也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比如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尊严。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史可法那样,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坚定地守护自己心中的那片“扬州城”呢?史可法最后虽然失败了,扬州城也沦陷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地屹立在那里,像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够牛的啦,不是吗?。
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九年级语文(含答案)
![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九年级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14f2460912a216147929ed.png)
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九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2020.01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字音、字形(4分)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其发展历程中,无论是肃穆雄浑之美,还是灵动飘yì之美,都深受炎黄子孙的亲睐.。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书法艺术的熏táo之下提升文化品位,让这传统文化的光辉璀璨依然!1.请给加点字注音。
(2分)精髓.(▲)青睐.(▲)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飘yì(▲)熏táo(▲)(二)词语、语法(5分)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书法家。
唐代的李邕便是一位A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其官至北海太守,与书圣王羲之(王右军)齐名,世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明末舍生取义抵抗清兵的将领史可法,他的行书法度森严之外透露出铮铮铁骨的气概,那字似有B千钧之力....;清代书坛如雷贯耳的人物,“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诗书画印俱佳,书法作品不拘一格,如乱石铺街;近代林散之先生,以草书见长,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创作时,恣意挥洒,C一气呵成....,让观者击节叫好,D拍案而起....。
他们虽不在一个时代,但都体现了敬畏书法的人文情怀。
3.加点的A、B、C、D四个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他们虽不在一个时代,但都体现了敬畏书法的人文情怀。
”是转折关系复句。
B.“他的行书法度森严之外透露出铮铮铁骨的气概”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透露出气概”。
C.“法度森严”“诗书画印”“当代草圣”“敬畏书法”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D.“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书法家。
”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三)文学常识、默写(11分)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 (2分)写美丽汉字,读经典诗文。
【2024版】可爱的中国-肖复兴阅读题
![【2024版】可爱的中国-肖复兴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4fbb8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33.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爱的中国肖复兴阅读题可爱的中国肖复兴①1960年,我考入汇文中学,读初一,班主任是司老师,他高中毕业留校不久,也就20岁出头的样子。
他面色薰黑,身材瘦削,富于朝气和激情。
第一堂课,他没有讲别的,先向我们介绍了方志敏烈士的事迹和他写的《可爱的中国》,然后,大段大段背诵了《可爱的中国》里的段落,气势磅礴,如同高山滚滚落石,先把我们砸晕。
②61年过去了,眼前总还浮现司老师背诵时的样子。
他的背诵充满激情,他的眼睛在厚厚的镜片后闪闪发光,教室里一下子异常安静只有窗外高大的白杨树叶摇出哗哗的响声,如同涨潮时翻滚的海浪,在为司老师、为方志敏伴奏。
③“到那时,到处都浸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A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B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C将代替了愚昧,D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④当年司老师背诵的《可爱的中国》中的这几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情景恍如昨日。
一位英雄,一个老师,一篇文章,一次激情洋溢的朗诵,对于-一个少年的影响竟然是--辈子的。
那--年,我13岁。
⑤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司老师朗诵得好,方志敏写得好,那一连串的排比水银泻地一般,把对祖圈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抒发得那样激情澎湃,像国庆节天空中绽放的璀璨礼花,燃烧得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里都火热而明亮。
我渴望读到《可爱的中国》的全文。
⑥没过多久,我在前门旧书店里买到了《可爱的中国》,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方志敏牺牲之前写下的著作,几经辗转,由鲁迅先生保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出版。
⑦回到家,我一口气读完《可爱的中国》。
我从未有过这样读书的激动,在那样贫穷落后、黑暗残酷而且自己时刻面临生命威胁的年代,方志敏对祖国充满那样深厚而不可动摇的感情,充满那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信心,寄托着那样多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仅仅靠生花妙笔可以写出的。
梅香正浓阅读题答案
![梅香正浓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fd04a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3.png)
梅⾹正浓阅读题答案 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之中。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梅⾹正浓》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家学习。
《梅⾹正浓》阅读原⽂ ①我⾃幼酷爱岳飞、⽂天祥、史可法、秋瑾等中华民族英烈的诗⽂,也爱读有关他们事迹的记述。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去探访他们的故居,拜谒他们的墓地,在留有他们⾜迹的⼟地上⾛⼀⾛。
在今天看来,虽然他们不免都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是我永远崇敬的。
②今年我有机会访问历史名城扬州。
五⽉的最后⼀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
我的脑海⾥⽴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
③当年清兵⼊关,迅速占领了北⽅⼤部分领⼟。
明朝的遗⾂史可法、马⼠英拥⽴福王朱由崧称帝南京,组织⼈马抗击清军。
可是马⼠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
⼤兵压境,朝廷昏庸,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
他⽇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劝皇帝,提出救亡⽅略。
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部将⼠卒⽆不为之感动。
④次年四⽉,清兵包围了扬州。
史可法写⾎书向朝廷告急,皇帝不应。
清军统帅豫亲王⼏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不拆封,弃之不顾。
但他知道明朝⼤势已去,就召集⼿下众将,说:“吾誓以⾝殉城!”可是他不愿意落到敌⼈⼿⾥,希望在城破时有⼈能把他杀死,副将史德威表⽰愿意成全他的节义。
史可法当即认史德威为义⼦。
并留下遗⾔:“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 ⑤⼗天后,扬州陷落。
城破时,史可法要拔⼑⾃刎,⼿下众将争着抱住他,史可法⼤声呼史德威动⼿,史德威泪如⾬下,不能举⼑。
清兵俘获史可法,豫亲王被他的忠勇感动,以“先⽣”尊称他,许他⾼官厚禄,劝他降清。
史可法⼤骂⽓绝⽽死。
⑥史德威不能得到史可法的⼫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冠。
现在史可法墓,是他的⾐冠冢。
墓前飨堂上有⼀副七⾔楹联,上书:“数点梅花亡国泪,⼆分明⽉故⾂⼼。
2020-2021学年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ba11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e.png)
2020-2021学年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
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
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
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
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
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
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
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
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
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
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
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
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
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
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
史可法守扬州读后感
![史可法守扬州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9763e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e.png)
史可法守扬州读后感
读了史可法守扬州的故事,那真叫一个热血又悲壮啊。
史可法这人,就像是黑暗里突然冒出来的一道强光。
当时的局势那叫一个乱,清军像一群饿狼似的扑过来,扬州就像一块放在狼群面前的肉。
可史可法呢,他偏不把扬州拱手相让。
他就像一个顽固的守门员,死死地守着扬州这座大门,坚决不让敌人踏进半步。
你想啊,他面对的可是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那压力就好比一个人要独自挡住一场汹涌的泥石流。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
我仿佛能看到他站在扬州城墙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心里就一个念头:“想进扬州,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在守城的过程中,他肯定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粮食可能不够吃了,士兵们也许一个比一个疲惫,可他还是咬着牙坚持。
这就好比我们玩游戏,已经到了最后一关,而且是超级难的那种,别人都劝他放弃算了,可他就是不听,非要跟敌人死磕到底。
不过呢,最后扬州城还是被攻破了。
这时候我心里就特别难受,就像自己喜欢的球队在最后一秒被对手绝杀了一样。
但史可法的这种精神,那是真的让人敬佩。
他虽然失败了,可他就像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过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
他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即使知道可能会失败,也要勇敢地去战斗,这种骨气和忠诚,真的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学学。
要是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有这种精神,不管是面对学习上的难题,还是工作中的困境,那还有什么能难倒我们的呢?史可法守扬州这个故事,就像一杯烈酒,喝下去让人热血沸腾,同时又有点心酸,但更多的是对英雄的崇敬。
赞美史可法作文600
![赞美史可法作文600](https://img.taocdn.com/s3/m/67f32e053968011ca30091ff.png)
赞美史可法作文600篇一:史可法作文梅花岭上的忠魂“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他,与城共存亡,至死都是为了扬州,我们以他为傲!梅花岭上的忠魂——史可法史可法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不仅熟读儒家著作,而且熟读历史。
不仅习文,而且练武,可谓“文武双全”。
后担任当地的小官,在他管辖的几年里,做了不少好事。
深受部下及人们的爱戴。
当他到扬州时,更是与人民同仇敌忾,很快稳定了扬州的混乱局面。
他与士兵同甘共苦,“诗不饱先不食,未授衣不先御”,受到将士们的喜爱。
南明朝昏君奸臣们沉醉声色,排斥异己,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骄兵悍将争权夺利,相互倾轧。
面对清兵南下,各地守军或望风而逃,或争先迎降,甚至“为王前击”的紧急局势,史可法一帜独耀,时刻以抗强虏收复国土为己任,虽被朝廷排挤,丧失兵部尚书实权,仍自愿督师江北,并决心驻守扬州,以身殉国。
多铎兵围扬州,见军民遭清兵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我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
”于是被捕。
但因为多铎十分敬佩史可法的为人,多次劝降,许高官俸禄。
但,史可法不为所动,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即使碎尸万段,他也在所不惜!就这样,这位忠心报国的名族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梅花数点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他,有梅花般的坚毅;他,有明月般的高洁。
如今,史可法逝世已经370年了。
虽然他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流芳百世的。
他至死都是为了扬州,我们为他骄傲!篇二:史可法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岭记(清)全祖望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淮古名都扬州作文
![淮古名都扬州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87f1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2.png)
淮古名都扬州作文
淮古名都扬州作文
淮古名都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史公祠、梅花岭就是胜处。
走进史公祠,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大门内两棵高高的银杏树拔地而起,树下还有两口大水缸,缸内几株洁白的小莲花微开着,散发着清香,院内肃静无声,一派肃穆气氛。
移目再望,正屋前一幅楹联跃入眼帘:“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更使环境增添了几分悲壮。
走进纪念厅,正中央是史可法的塑像。
他,面南端坐,目光炯炯,刚毅的脸上略带忧色。
看着看着,史可法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那略昂的头和挺直的胸膛给人以一往无前的力量。
走过那厅,后面有个小院子,院内有一不大的上堆,杂草和野花交杂,我心里嘀咕:是史公墓?再看,“史可法之墓”几个镌刻大字赫然在目。
于是我对这土堆刮目相看了。
想不到,如此伟大的史公的衣冠家竟这般地普通,看来,人生的伟大与否和陵墓大小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衣冠家后的梅花岭,也不过十丈高,岭上除了几块太湖石和几排剑麻别无它物,然而梅花岭的大名却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
梅花岭下,几枝梅树枝叶茂盛,边上还有一片斑竹林。
“斑竹一枝千滴泪”,这泪是湘妃的?史可法的'?还是后人的呢?谁也说不清。
梅花岭真是平凡,我不由想到,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一时的风光,而在于他能给民族、社会、历史留下些什么。
今天在岭上,我们缅怀史公,他用精神感染了千百万后来人,这就足可见得他的生死之大了,而那衣冠家也就无须打扮,梅花岭也无须仞高千丈了。
所以一个人若想不朽,只靠石碑是无济于事的。
石碑终有一天会磨灭风化,而千人载、万人记的历史和人民的心,却让你永生!。
雨洒梅花岭阅读答案
![雨洒梅花岭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114952e3f5727a4e96275.png)
雨洒梅花岭阅读答案扬州的雨,是多情的泪,纷纷扬扬挥不去。
当地人说,扬州一旦下起这样的雨,不见雪花不会晴。
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心要去拜谒史可法纪念馆。
淋湿的不仅是衣襟,还有凝重的心。
也许天公通晓了人意,泪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纪念馆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广储门外梅花岭畔。
梅花岭,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
我想象着那素洁的梅花瓣上应当浸润着点点血色霞光。
冬天还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饮着雨汁做一点精神上的准备吧。
我缓步跨进纪念馆大门,恍然觉得开封与扬州就近在咫尺了。
仿佛英雄史可法伸开巨大的臂膀一搂,两座历史名城就亲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了。
因为,史可法是开封祥符人,却为保卫扬州而壮烈殉国,岂不是一个人连起了千里之遥两座城么?其实,史可法的确一人成全了两座城池。
先说开封。
一个地处中原的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尽管历史地位不断下滑由都城而省会而省辖市,始终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么一种皇城人的派头。
这里不缺少帝王将相文韬武略。
不缺少才子佳人风花雪月,就是一个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带点儿精明、算计、义气,外加上显而易见的自负自居。
这里出过眼睛向下、虚心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的梁惠王;出过能言善辩、纵横天下的一代奇才张仪;出过招贤纳士、重用人才的信陵君:出过因为一首《黄鹤楼》诗让诗无敌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灏;出过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清官包拯但包拯不是开封人,是合肥人;出过忠诚爱国、一门英烈的杨家将杨家将也不是开封人,是山西人;也出过号称“南秋瑾北刘”中的女革命家刘青霞。
它所欠缺的大约也就是燕赵之士的那种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大气吧!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补了这项空白。
他在扬州仅仅十天的时间,却用生命完成了开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辉煌展示:忠诚、爱国、大义、爱民,清正廉洁,文武全才,视死如归。
宛如女词人李清照因为“人比黄花瘦”等绮丽词章被冠以婉约派之名,终于也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金刚怒目式。
这倒是开封人更可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3b64f3c5da50e2534d7f5f.png)
试题内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新梅花岭记鲍昌“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
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却归于子虚。
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
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
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
最有趣者,刚听了一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
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
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
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
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
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
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
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
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
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
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
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摩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
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复兴散文《史可法的扬州》阅读史可法的扬州肖复兴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日:“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
和瘦西湖的游入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有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
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
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
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
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古风盈袖,很是沉郁。
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
三分明月长存。
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
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
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忠臣草”。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
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
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
”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
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6天后,这一年,即1645年4月25日,史可法殉国。
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
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
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
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
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禾香、银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项),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
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摘自《人民文学》2009年第5期,有删节)1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引用全祖望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现在时间比较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1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
(6分)(1)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13.为什么说扬州是“史可法的扬州”,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分)14.请结合文中对“梅花”的叙写,探究“梅花”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
(8分)11.选A项3分,选D项2分,C项1分。
选B项、E项不给分。
【解析】D错“他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处,以偏概全。
C项错“都富有诗情画意”,与对联的庄严与崇敬不符;“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不妥当。
B项,第三次游览,并没有提及游人多少,所以说形成鲜明对比不妥当。
E项,详写第三次游历,是为集中抒发感情、表达主旨服务。
12 . ( 1)内容上,这句话是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
(3分)(2)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
整个句子,表达了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清。
(3 分)13 . (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
(1分)(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
(2分)(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
(2分)14.意蕴(2分):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
(答对两点给2分)作用(6分):( 1 )“梅花”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凭吊时的心情。
( 4)设置悬念,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史可法的扬州肖复兴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中学,看到了诗人闻捷写的《史可法墓》的短诗,很为诗和诗中所讴歌的史可法感佩,对扬州充满想象。
后来,读到清经史学家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死前,他留下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对扬州更是无比向往。
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那时,我到南京改稿,完毕,专门乘长途汽车来到了扬州,直奔城北,出天宁门,拜谒史可法墓。
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射,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悠长得犹如一个充满感情的叹号。
和我想象中的扬州一样吗?和我想象中史可法墓一样吗?我无法断定,祠堂里空无一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徜徉,冥冥中总感到祠堂深处,梅花岭下,或许有史可法的幽灵,灵光一闪,和我相会。
一个你曾经从心底里敬重并向往的人,总会在某一个契机或某一个场所,和你相会的,所谓神交,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灵深处的震颤吧?那一刻,我的眼泪竟然流了出来,幸亏祠堂里没有一个人。
只可惜,我来的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20年过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了。
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
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这样更好,可以独自和忠烈喁喁独语,与君一别,烟波千里,来如春梦,去似朝云,正可以彼此检点一下岁月留在心上的落花浮尘。
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如果说瘦西湖像是一个漂亮女人一头飘逸的长发,这里恰如一个男人一双坚毅的眼睛,它应该就是这样无言自威,沉静如山。
它将自己眼神深邃的一瞥,留给那些想和他注视的人们。
还是没有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2009年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
我当然还要看史可法墓。
人生如梦,流年似水,让我遗忘的人和事已经很多,但怎么可以忘记史可法呢?人生如寄,漂泊羁旅,到过的地方很多,真正能够让你难以忘怀并还想旧地重游的,并不很多。
一提起扬州,便想起史可法,便让我有一种心头一颤的想念,充满自以为是的牵挂,仿佛扬州真的和我沾亲带故。
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还曾经在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誓师”一段:史阁部令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言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
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流淌至今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私家园林的婀娜多姿。
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说是“江南北门的锁钥”。
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
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势趋粉黛,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不仅只有精致的扬州炒饭和扬州灌汤包子,而且有了可触可摸的历史的感觉,有了能够遥想当年的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