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颁课程文件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鄂教基[2009]14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鄂教基[2009]14号](https://img.taocdn.com/s3/m/8680c71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2.png)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鄂教基〔2009〕14号)各市、州、县、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为突破制约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63号)精神,我厅制定了《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现印发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学习文件,提高认识。
各地和学校要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鄂政办发[2009]63号)等文件,深刻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明确样本校是推进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做好样本校推荐工作。
二、推荐学校,确定任务。
样本校按学校审报、市州推荐、省厅审定的程序产生。
各市州教育局推荐样本学校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总数的六分之一,推荐的样本学校要有省市级示范学校、一般学校、民办学校、农村学校的代表。
样本学校要从样本校研究课题中(附件2),确定一至几项拟重点研究的问题,并填写申报表,经市州教育局审查后,于8月20日前报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三、拟定方案、创造条件。
样本学校要根据所承担的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并根据需要配备师资、培训人员、添置设备,做好开展样本实验的准备工作。
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2、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研究课题二OO九年七月二十七日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意见(试行)为突破制约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根据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鄂政办发[2009]63号)的精神,现就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https://img.taocdn.com/s3/m/80df320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b.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正文: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教基[2002]7号2002年4月26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配合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举措,我部组织部分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进行了调整,重新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版)》,调整了课时。
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希望各地认真组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学习、研究,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精神。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做好师资培训、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等工作,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单行本,供各地订购、使用。
附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略)
——结束——。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042f13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e.png)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2.27•【字号】川人社办发[2013]73号•【施行日期】2013.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3〕73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技工院校:现将《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我厅反映。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2月27日四川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完善我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和《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遵循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依据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
第三条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建立和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建立稳定良好的教学工作秩序,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章专业设置管理第四条专业设置1.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
技工学校的常设专业不少于3个,高级技工学校常设高级技工专业不少于4个,技师学院常设预备技师(技师)专业不少于2个。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b209bf1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e.png)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4.08.09•【字号】鄂教基[2004]24号•【施行日期】2004.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鄂教基[2004]24号)市、州、县(区)教育局:2001年我省颁布《湖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和《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建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我省的全面实施,提高课程的实施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认识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2、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够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实际,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
开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3、建设和完善湖北省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水平,有利于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明确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管理职责4、地方课程实行全省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学校自选。
省教育厅负责制定湖北省地方课程实施规划,研制地方课程指南,组织教材的立项和审定,编制湖北省地方课程教材推荐目录。
全省争取在3-5年内审定100种供学校选用的地方课程教材。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41292f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7.png)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1.10
•【字号】浙教办函〔2024〕6号
•【施行日期】2024.01.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
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的通知
浙教办函〔2024〕6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的通知》要求,经自主申报、基层推荐、专家组评审等程序,确定典型案例64个,培育案例36个。
其中,转化落地规划行动典型案例8个、培育案例11个,教学方式变革行动典型案例35个、培育案例13个,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典型案例5个、培育案例2个,教学评价牵引行动典型案例8个、培育案例6个,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典型案例8个、培育案例4个。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各地各校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重视相关案例的推广、培育工作,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附件:《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典型案例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4年1月10日。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https://img.taocdn.com/s3/m/40f40e4fddccda38366baf03.png)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编排的通知各小学:为进一步规范学校三表的编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颁课程标准:二、功课表编排要求:1、有关课程说明:地方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国家规定由地方管理与开发的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术),二是地方区域性自主开发管理的地方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乡土艺术(海西)、综合知识讲座以及当地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数的6-8%(即两节),地方与学校课程占总课时的10---12%(即四课时)。
2、地方课程设置要求⑴一二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队会1节、写字1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校本1节。
(一二年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⑵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2节,劳动技术1节、信息技术1节、队会1节、校本1节。
⑶四----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1节、劳动技术1节、信息技术1节、队会1节、书法1节、海西1节(课程表上体现为海西,备注说明海西与校本课程单双周交替开展)。
⑷校本课程可使用《经典诵读》教材及《走进辋川》。
3、课程编排基本要求:编排课程表时应做到①是课程安排尽量分布均匀、动静搭配合理;②是分给教师的课程种类不宜太多太杂,虽然不能专科专任,但最起码做到合理发挥教师所长,特别是体音美书法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应有有专长的老师跨年段教学。
③要合理分配教师每天的课时量。
4、学校应提供以下三种表:学校课程设置表、学校各教师课程分担表、学校总课程表。
其中学校总课程表张贴于教室及相关馆室,课程设置情况表及教师课程分担表要体现在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备查。
以下表样供参考:**小学课程设置情况表年季**小学教师课程分担表表年季三、作息时间表及学生课外活动安排表编排说明:1、应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应确保学生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2、作息时间表安排建议:每天早上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早会时间为10-15分钟;早操时间为15-2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可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成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开展(各20-25分钟);如作息总时间超过6小时,可采取上下午第三节课为短课(即每节30-35分钟)。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8ca1136edb6f1aff001fba.png)
江 苏 省 教 育 厅 文 件苏教高〔2007〕23 号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07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 精品教材建设遴选结果的通知各高等学校: 根据我厅 《关于认真做好 2007 年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 (苏教高 〔2007〕 6 号),在学校推荐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我厅审定,共确定 201 部江苏 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和 203 部立项精品教材。
现予公布(名单附后),并就有关事项 通知如下: 一、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是我省经教学改革实践检验效果显著的教材, 反映了当代 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区域特色与学校特点。
各高等学校要 积极推进精品教材资源共知、共建和共享,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优先选用精品教材,确 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入选的精品教材也要继续加强建设,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 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材的领先地位。
二、各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品教材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学校质量内涵建设总体规划, 编写精品教材必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帮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中重点立项建设的精品教材,必须组织跨校协作编著,力争形成一批国家级精品教材;要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充分反映国内外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的最新成果 和最高水平,注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充分整 合全省其他高等学校的专业优势与教材资源, 高起点统筹规划教材建设架构, 以高质量的教 材为建设教育强省奠定厚实的基础。
三、对获选的精品教材,我厅将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各高等学校要切实 加强对立项建设教材的管理, 安排相应的配套建设经费, 并对立项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年度检 查,协助做好出版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附件:1.2007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遴选结果 2.2007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遴选结果二○○七年七月十九日附件一 2007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遴选结果(以教材所属学科排序)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申报教材名称 劳动经济学 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证券投资学 国际经贸教程 行政法学 刑法学(总论、各论)(第二版)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 道路交通管理教程 军事理论教程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学 球类运动—篮球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体操 大学研究型课程专业系列教材·中 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诗宋词鉴赏立体化系列教材 新编实用写作教程 挑战日语口语系列 20 世纪英国文学史 英语修辞学 征服韩国语(上,下) 法语阅读理解 主编姓名 胡学勤 徐从才 李济广 曹家和 贝政新 陈丽珍 刘旺洪 刘艳红 风笑天 汤三红 张政文 陈 琳 丁锦宏 王家宏 张蕴琨 孙 飙 童昭岗 周 宪 申报学校 扬州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警官学院 河海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南通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扬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通大学 东南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淮海工学院 南京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扬州大学 南京大学 教材适用 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周建忠 王步高 胡 赵 健 平王守仁 何 宁 张秀国 文英子 许 钧序号申报教材名称主编姓名 刘成富申报学校教材适用 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篆刻教程》 《和声基础教程》 动画概论 城市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 艺术原理 影视写作教程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程 文科高等数学基础教程 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 数值计算 微积分 解析几何 最优化方法 物理与艺术 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 化学教学论实验(第二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 无机化学实验与指导(第二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系列配套教材 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生物科学图像处理与分析 生物化学 ArcCIS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 验教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 C++语言(第 二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第二版) 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 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 测量学(第 3 版) 岩土钻掘工程学 金属材料学 材料科学基础黄惇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江南大学 三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盐城师范学院 淮海工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淮阴工学院 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乔惟进 刘小林 过伟敏 顾永芝 沈国芳 李向伟 周明儒 章士藻 石瑞民 张从军 周建伟 孙文瑜 施大宁 李相银 李广洲 陆 真 沈文霞 曹凤歧 倪静安 邹建平 汤乐民 丁 斐 杨志敏 汤国安 杨 昕 杨 庚步山岳 马 光 吕锡武 桑志芹 邓旭阳 匡亚莉 高井祥 李巨龙 戴起勋 陶 杰 姚正军 薛 烽序号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申报教材名称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 2 版)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第五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汽车发电机原理 《机械 CAD/CAM 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通信电子电路立体化教材 电路原理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现代网络技术及应用 供配电技术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二版) 数据结构—使用 C++语言描述 电工电子实验技术 微特电机及系统 天线理论与微带天线(英文版) 数字图像处理 交换技术 电机学(第二版)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 MATLAB 仿真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 TCP/IP 网络与协议 人工智能教程(第 2 版) 电工技术基础 工程造价 钢结构设计 土力学(第二版) 水文预报(第三版)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 用(第二版) 安全心理学 火药装药设计原理与技术 有机化学 船体制图主编姓名 王积伟 章宏甲 殷佩生 吕秋灵 刘极峰 陈立德 吴建华 王隆太 吉卫喜 于洪珍 孙玉坤 陈晓平 肖金球 常晋义 唐志平 刘学观 陈慧南 吕曙东 孙宏国 程 明 方大纲 胡学龙 糜正琨 牛维扬 李祖明 周渊深 朱正伟 田玉平 兰少华 王士同 黄锦安 姜 慧 赵风华 卢廷浩 包为民 沈耀良 邵 辉申报学校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淮阴工学院 扬州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盐城工学院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淮海工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常州工学院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教材适用 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王泽山 贾洪斌 杨永祥序号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申报教材名称 食品工程原理 纺织品染整工艺学(第二版) 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 固体火箭发动机气体动力学 毒物与微量物证分析学 植物学 园艺通论(第 2 版) 森林生态学 数量遗传与动物育种 动物保护概论(第 2 版) 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人体结构学 医学遗传学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 医患沟通学(第 2 版) 麻醉解剖学(第 2 版) 临床基础检验学 温病学(七年制) 中医诊断学 内科护理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二版) 生药学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版) 预测方法与技术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会计英语 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会计学 会计学(第二版) 土地经济学(第二版)主编姓名 冯 骉申报学校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警官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扬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徐州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徐州医学院 江苏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海大学 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盐城工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教材适用 类型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范雪荣 江汉湖 武晓松 刘景宁 周亚红 强 胜 马 凯 侯喜林 薛建辉 王金玉 陆承平 顾晓松 邱一华 韩群颖 蔡绍京 于 浩 王锦帆 张励才 许文荣 杨 进 吴承玉 徐桂华 吴梧桐 王广基 刘国卿 李 萍 张金城 刘思峰 杜 葛 栋 军李凤鸣 沈友娣 刘益平 曲福田江 苏 省 教 育 厅 文 件苏教高 [2005] 26 号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05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 精品教材建设遴选结果的通知各高等学校: 根据我厅《关于启动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5〕17 号),在学校推荐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我厅审定,共确定 144 部教材为江 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同时确定 49 部教材为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101 部教材为立项 建设精品教材。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的通知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6eebf6bf5335a8102d220cb.png)
关于规范学校”三表”编排的通知各小学:为进一步规范学校三表的编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省颁课程标准:二、功课表编排要求:1、有关课程说明:地方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国家规定由地方管理与开发的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术),二是地方区域性自主开发管理的地方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乡土艺术(海西)、综合知识讲座以及当地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占总课时数的6-8%(即两节),地方与学校课程占总课时的10---12%(即四课时)。
2、地方课程设置要求⑴一二年级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队会1节、写字1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校本1节。
(一二年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⑵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2节,劳动技术1节、信息技术1节、队会1节、校本1节。
⑶四----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1节、劳动技术1节、信息技术1节、队会1节、书法1节、海西1节(课程表上体现为海西,备注说明海西与校本课程单双周交替开展)。
⑷校本课程可使用《经典诵读》教材及《走进辋川》。
3、课程编排基本要求:编排课程表时应做到①是课程安排尽量分布均匀、动静搭配合理;②是分给教师的课程种类不宜太多太杂,虽然不能专科专任,但最起码做到合理发挥教师所长,特别是体音美书法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应有有专长的老师跨年段教学。
③要合理分配教师每天的课时量。
4、学校应提供以下三种表:学校课程设置表、学校各教师课程分担表、学校总课程表。
其中学校总课程表张贴于教室及相关馆室,课程设置情况表及教师课程分担表要体现在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备查。
以下表样供参考:**小学课程设置情况表年季**小学教师课程分担表表年季三、作息时间表及学生课外活动安排表编排说明:1、应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应确保学生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
2、作息时间表安排建议:每天早上上课时间不早于8时;早会时间为10-15分钟;早操时间为15-2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可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成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开展(各20-25分钟);如作息总时间超过6小时,可采取上下午第三节课为短课(即每节30-35分钟)。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97675d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8.15•【文号】教基〔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为统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育人为本,注重实效。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结合各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安排和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2018年底完成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始,分批分步完成新教材培训工作,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整体提高,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省颁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义务教育规定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省颁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义务教育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c82e60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e.png)
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省颁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义务教育规定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的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内蒙区颁课程方案。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高度重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二、统一规范周课时。
小学每天安排6节课,每周课时30节。
根据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文件要求,一、二年级增加1节体育课,也就是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同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安排1节体育活动。
还可以在一、二年级安排1节课外阅读和1节活动课。
中小学不得擅自增减课程和课时。
三、统一规范学年教学时间。
各校要严格按照上述教学时间安排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行事历,规范开学、放假时间,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和放假时间。
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安排期末考试,更不得提前放假。
学生寒暑假期间,教师应推迟3~5天放假,做好学期结束工作,开展学习培训活动。
新学年开学教师要提前一周到校,各学校要组织业务学习和教师备一周超前课。
四、统一规范作息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一律取消走读生统一到学校上早读和晚自习的规定。
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
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住校生可以上早自习和晚自习,早读时间不超过45分钟,晚自习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住校生上早读和晚自习时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但不得利用这些时间集体上课。
要保证初中生、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中小学安排走读生上早读和晚自习引发安全事故的,将从重处理学校有关责任人。
五、重视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设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课外阅读(含经典诵读)、体育活动、手工劳作、器乐训练、英语活动课等,加强写字教育。
省颁课程设置(2016修改)
![省颁课程设置(2016修改)](https://img.taocdn.com/s3/m/0df8ef55a8956bec0975e31c.png)
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一)
(修订稿)
注:1、一至九年级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包括在九年级上课时间35周之内)。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一、二年级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安排1节体育活动,每周还可以增加1节课外阅读(含古诗文诵读)和1节活动课(有教师辅导),统一增加到每周30节课。
3、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含健康教育),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可间周安排课时。
4、从2015年秋季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分四学年完成,每学年递增一个年级。
5、各中小学举办法律安全教育,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定期开展廉洁教育,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每学年不少于12节。
6、2013年9月1日起,将少先队活动列入一至八年级课程表,确保一至八年级每周一课时的活动时间。
一至二年级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三至八年级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也可在班会、队会课中安排,但不得增加周课时数。
7、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等。
8、地方与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手工、英语活动、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学科实践活动等。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工作的通知-浙教基[2013]46号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工作的通知-浙教基[2013]46号](https://img.taocdn.com/s3/m/fb439e0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6.png)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工作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工作的通知(浙教基〔2013〕46号)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稳步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针对前阶段课程改革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现就切实做好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不得在高一年级提前文理分班普通高中学校要建立和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不得在高一年级提前实行文理分班。
二、必修课程的并开科目不得超过8门除每学期必须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之外,普通高中学校应统筹必修课程开设时间和数量,减少并开科目。
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1门科目中,并开科目不得超过8门。
三、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即每周35课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或者每周39课时(按每课时40分钟计)。
列入课表的固定的自修课、活动课也属课堂教学时间,严禁周末和节假日补课。
四、每个学科必修课程周课时不得超过4课时普通高中学校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反对盲目增课时赶进度。
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时间应与该学科必修学分相对应,每个学科必修课程周课时不得超过4课时。
以下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总课时及周课时建议表,供参考。
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开设建议表必修内容科目模块学分总课时周课时(建议)语文5101803(约3.5学期)或4(2.5学期)外语5101803(约3.5学期)或4(2.5学期)数学5101803(约3.5学期)或4(2.5学期)思想政治481442(4学期)历史361083(2学期)或2(3学期)地理361083(2学期)或2(3学期)物理361082(3学期)或3(2学期)化学361082(3学期)或3(2学期)生物361083(2学期)信息技术24722(2学期)通用技术24722(2学期)艺术或音乐、美术361081(音乐或美术隔周或隔学期开设)体育与健康6122162(6学期)专题教育2361(2学期)说明:本表中每节课以45分计。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cf18a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1.png)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2.23•【字号】教基〔2023〕426号•【施行日期】2023.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基〔2023〕426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设置与开发第四章审议与审核第五章实施与评价第六章监测与修订第七章保障机制第八章附则附件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全省中小学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水平,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国家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不设地方课程。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1b5cd6dddccda38376bafa1.png)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字【2012】号各市教育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年,在我厅2002年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安排表(试行)》(鲁基教字【2002】19号)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我厅根据我省基础教育实际,对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制订了《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请认真贯彻实施。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各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基础教育处。
附件1: 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附件1: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安排计划表注:1.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每学年按35周计;2.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设为两周,正常授课时数按33周计;3.表格内各门课程的周课时安排为指导性意见,各试验区在执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学年总课时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附件2:课程设置调整说明及依据一、本次课程设置调整遵循的原则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性。
2.均衡课程设置。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4.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二、本次课程设置调整情况依据及说明调整依据: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中关于课程门类及所占课时数的比例。
2. 我厅关于课程设置的调研结果。
3.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鲁基教字【2002】19号)文件。
4. 周总课时数与九年一贯课程设置的总课时数所占比例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
调整说明:1.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由原来的3课时均调整为2课时。
周课时数由原来的22课时调整为20课时,所占九年课程比例由原来的8.0%调整为7.3%,符合国家7~9%的比例要求。
(完整版)关于规范实施省颁课程计划的指导意见
![(完整版)关于规范实施省颁课程计划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c5a0bddad02de80d4d8409b.png)
关于规范实施省颁课程计划的指导意见各中心小学、区直小学:为贯彻落实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学科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建学校办学特色。
现就规范实施省颁课程计划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课程表形式学校课程表要严格执行闽教[2004]13号《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的通知》精神设置课程,实行学校课程总表与周课程安排表的形式。
周课程表在总课程表的基础上,具体安排学校班级每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开设内容。
总课程表与周课程表相辅相成,确保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
每学年开学后(9月15日前)要将学校功课表(含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任课表等送交初教股备案。
二、统一课程设置名称不得随意更改课程名称或随意简化课程名称。
其中,品德与生活统一简称为品生;品德与社会统一简称为品社;体育与健康统一简称为体健;综合实践活动统一简称为综合;地方与学校课程分别简称为地方和校本。
三、严格规范课程内容及课时1.综合实践三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
信息技术课程(简称信息)建议从四年级开始开设,每两周1节,三年总课时不少于68学时。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简称综合)每周1节,劳动与技术(简称劳技)每两周1节。
3.地方课程一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一至二年级由学校自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乡土艺术以及当地经济、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内容。
三至六年级我爱泉港(简称泉港)每周1节,海西家园(简称海西)每周1节。
4.校本课程一至六年级每周集中2节,以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各类非学科课程为主,如环保、篮球、棋类、书法、舞蹈、集邮摄影、文学、小门球等,参加活动的学生采用自愿报名与班主任推荐、辅导教师选拨相结合,参加的对象可轮换。
其中,环保教育课(简称环保)三周1节,每学期不少于6节。
省颁课程文件
![省颁课程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939d44e45c3b3566ec8b0f.png)
初中(7~9年级)体育课,每周将增一节课。
福建省教育厅昨日消息,该省对《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中有关课程设置及比例进行了修订,将原来1~2年级体育课程由每周3个课时调整为4个课时;将原来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每周2个课时调整为3个课时;3~6年级体育课程维持不变,仍为每周3个课时。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学校应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通知说,1~6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必修的活动课,1~8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其中,1~6年级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3~6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7~9年级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书法教育活动。
此外,学校要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并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安全教育课程每年不少于12个课时,其中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1个课时。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五、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要努力改变概念化、教条化倾向。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56a0661a6c30c2259019edd.png)
江苏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2004-6-25颁布苏教基 [2004] 27 号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促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形成~完善我省中小学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本意见。
一、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1(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增进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了解~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努力促进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建设有江苏特色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3(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地方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地方课程的内容1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为基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确定地方课程内容。
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新兴课程。
新兴课程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与人文科学的最新发展,?技术与实践性课程。
技术与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能够体现地方特色,?地方文化课程。
地方文化课程以较大的区域范围文化为基础~如吴文化、楚汉文化等~不限于现有的行政区划。
2(地方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课程内容的安排以主题、单元或模块为主~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同一课程所包含的主题、单元或模块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
三、地方课程的开发1(地方课程的开发要做到统一开发程序~规范开发行为~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2(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负责受理并组织审批地方课程2开发立项申请。
凡符合课程开发条件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省教育厅提出地方课程开发的立项申请。
在提出立项申请时~须同时提交立项申请表、课程纲要及教师或学生用书的样章。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0bd4c2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0.png)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06•【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在认真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9月6日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精神,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一)学制和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
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
18课时为1学分。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课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实际需求自主确定。
省颁课程实施方案
![省颁课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191e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3.png)
省颁课程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省制定了新的课程实施方案,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方案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期能够为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一、课程目标。
本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培养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
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本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基础学科课程,强化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2.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强化体育健康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 丰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本方案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 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2.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 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引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四、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方案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1.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等多种形式;2.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3. 倡导综合评价,综合考量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本省颁课程实施方案旨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积极探索实践,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7~9年级)体育课,每周将增一节课。
福建省教育厅昨日消息,该省对《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中有关课程设置及比例进行了修订,将原来1~2年级体育课程由每周3个课时调整为4个课时;将原来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每周2个课时调整为3个课时;3~6年级体育课程维持不变,仍为每周3个课时。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的通知》,学校应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通知说,1~6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7~9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福建省教育厅要求,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必修的活动课,1~8年级每周安排1
课时。
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其中,1~6年级每天的语文课中要安排10分钟的写字练习,3~6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7~9年级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安排书法教育活动。
此外,学校要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并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安全教育课程每年不少于12个课时,其中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放寒暑假前一周必须安排1个课时。
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试行)
五、积极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
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坚决摒弃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提倡启发式,重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相互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创造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倡导基于网络前提下的多媒体教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人文类学科的教学要努力改变概念化、教条化倾向。
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形成认识,学会思考,学会辨别;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横向沟通,使学生在获得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形成综合能力。
自然科学类学科的教学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
要使学生历经认识科学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要改变“书本为主,实验为辅,脱离生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密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科学与人的关系。
积极探索综合课程的教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是新设置的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特点,在方式上以活动为主,突出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积极开发和合理使用综合课程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力求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体验,有所收获。
重视课程评价改革。
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评价应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控制好考试规模和考试总量的前提下,着重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要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要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把握、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下载: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计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