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汤因比

合集下载

汤因比的预言名词解释

汤因比的预言名词解释

汤因比的预言名词解释汤因比的预言是指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之艺》中提到的一种历史观点。

汤因比认为历史并非无限循环,而是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发展趋势。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可以被分为两个时期:英雄时期和庸庸碌碌时期。

英雄时期是指历史上出现杰出英雄和领导者的时期,这些人物具有非凡的见识和能力,他们引领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有着伟大而充满希望的事业目标,也有了人们普遍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英雄们的行动和改革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进化也因此得到推动。

然而,随着英雄逐渐消逝,社会进入了庸庸碌碌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缺乏远见和热情,对目标缺乏追求,倾向于墨守成规和满足眼前利益。

社会的规模扩大,利益冲突和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人们对于未来变得越来越迷茫,社会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汤因比的预言认为,社会的这种转变不仅是自然规律的结果,也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导致的。

当英雄离去后,人们放弃了对社会进步的期望和追求,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和即时享乐。

这使得社会停滞不前,失去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汤因比并不认为庸庸碌碌时期是永远的。

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将会再次脱离庸庸碌碌的状态,迎来新的英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会重新树立目标和理想,为之努力奋斗。

社会将重拾发展的动力,推动着历史的进程。

汤因比的预言名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历史的乐观态度和对人类自我价值的信仰。

他认为历史是有意义而发展的,英雄的存在和努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汤因比的预言也提醒我们,要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对社会未来抱有希望和期望。

汤因比的预言名词解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却不容小觑。

这种历史观点不仅对我们理解历史的演变有所启示,也提醒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采用的这种“大历史”的宏观叙述手法,是对二十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史学界分工日益细化的回应。在本书的第一章“历史思想的相对性”中,汤因比集中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历史思想,深受思想者所处社会环境中的主导体制的影响。”由于各个文明所处的环境不同,那种试图在历史文献的故纸堆中发现人类历史整齐划一轮廓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
随着社会的解体,旧的母体文明便开始向新的子体文明过渡,这一过渡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列强纷争,战乱不已。其次,统一国家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削平群雄,建立大一统帝国,带来暂时的和平和繁荣。第三,间歇时期,特点是宗教思想产生并在社会上迅速蔓延。第四是统一教会时期,特点是一个强大的宗教组织出现,但国家却摇摇欲坠,最后蛮族军事集团冲破了原有的军事分界线,摧毁了统一国家,新的文明开始了,以统一教会为代表的新社会又具备了对挑战进行成功应战的能力。
[编辑本段]汤因比的历史理论
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这是他比斯宾格勒高明之处,也比传统的种族论和环境论大大前进了一步,因为他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汤因比用他的文明衰落理论硬套其他文明的历史,是不符合事实的。但他在晚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仅用一个西欧模式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还应再加一个中国模式或犹太模式,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汤因比的理论和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潜意识和直觉的作用。但他仍然认为人的理智和良心是高于一切的。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汤因比也与斯宾格勒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这种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国外历史学家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国外历史学家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

1、西方无法引领人类未来文明可能让池田略微感到失望的是,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亚,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汤因比心仪的东方文明,不是在那个时代经济上升和物质繁荣、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而是依然在“文革”中徘徊、物质生活依然相当贫乏的中国。

尽管面对一位日本文化界的顶级名人,汤因比也直言不讳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路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等国。

汤因比坚信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

而人类社会要过渡到一个“世界国家”,西方社会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

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天下主义的国家来统一西方世界,而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恰恰是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和灭亡之后西方历史发展的主线。

而西方文明在过去几百年对世界的武力征伐将世界带入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市场,西方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了全世界各个文明学习西方文明而自强。

因此西方世界在经济和科技上影响了世界,在政治上却完全无法为世界建立一个整合和统一的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世界国家”。

西方不仅无法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而西方本身内部都无法统一。

而在未来人类的利益整合和利益协调的过程中,汤因比也非常不看好西方的民主模式。

池田作为一个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很深的东方学者,坚信未来世界的统合的方式应该是根据一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则和人民自愿的原则,因此世界民主是统一世界的关键。

而汤因比作为文明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则以穿透五千年历史的深邃眼光指出,如果仅仅依靠国家和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社会和社会之间的民主协调,那么人类社会很可能在无尽的争吵和争端中走向衰落。

而这样的漫无边际和漫天要价的民P eak巅峰·商界本栏目冠名:北京风云人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国外历史学家预言:人类的希望在东方导读:作为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方,而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和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

对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简析作者:宋怡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4期[摘要]阿诺德·汤因比是文化形态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历史的特点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对西方文明的担忧是他研究历史的出发点。

[关键词]汤因比;历史研究;文化形态史观一、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9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汤因比的母亲是一民历史学家并且小有名气。

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汤因比从小就受到历史方面的熏陶,因此对史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在文化形态史学领域,他的成就首屈一指。

他的成就颇丰,出版了《历史研究》一书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因此被看作“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是西方思辩历史哲学家的主要代表。

汤因比在政治领域也曾有所涉及,他曾在英国的外交部担任过职务,并且也代表英国参加过两次巴黎和会。

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使汤因比对历史有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人对汤因比并不陌生,而且很喜欢,因为当我们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失望的时候,认为我们的文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正是由于汤因比的出现,他对我们的文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他理解中国人虽然对自己的文化有所失望,然而也不愿意起亦步亦趋的学习外来文化。

有别于以国家作为划分界限的管理,他的着眼点在与文明,从文明的层面划分历史范畴。

他说:历史研究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以极端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

这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已经无法阻挡,而汤因比的文化史观对于我们研究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对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表达了高度的赞赏,他期盼并且相信中国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期对世界的政治以及文明的统一发挥一个大国可以发挥的作用。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汤因比在这部著作中,以文明为研究单位,从一个宏大的视角出发,将人类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

对已知的至少三十一种文明,汤因比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对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加以描述;同时,大一统国家和大一统教会的建立也进入作者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汤因比还广泛地考察了历史长河中各个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碰撞、接触和融合。

汤因比闻名遐迩的挑战—应战模式贯穿全书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为什么要从整体上研究历史呢?汤因比认为这是“现实需要”。

由于技术上日新月异的进步,人类逐步消除了在空间上的距离,但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天下一家”的和谐状态。

汤因比在有生之年(1889—1975)曾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不仅看到战争给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破坏,而且深感人类的相互残杀给后世带来的紧张、不安、沮丧和暴力正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危险境地。

“为此,我们必须相互熟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因为人类并非仅仅生存于直接的现在。

”正是出于这种对人类文明的深切忧虑和对人类文明的无限希望,汤因比怀着一颗“好奇心”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其杰出的智慧、孜孜不倦的热情,为我们这个时代及后世留下了这笔精神财富。

此外,汤因比不仅从时间的纵向层次考察了人类历史,而且还在各个文明地理分布的横向层面保持了“一种公允的、平衡的全球观点”。

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

”这种看待历史和各个文明的宽广视野,自然不同于那些将整个人类历史仅仅看作西方历史的狭隘偏见。

的确,随着考古的发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历史得以再现,从而使这些地方的文明“可以同其他地方的文明并列”。

另外,东亚地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也成为汤因比关注的焦点之一。

晚年的汤因比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中国有可能自觉地把西方思想与传统文化熔为一炉,“如果这种有意识、有节制地进行的恰当融合取得成功,其结果可能为文明的人类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1. 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 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 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2. 汤因比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主要是指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儒家 思想和大乘佛教引领人类走出迷 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 大道。
《历史研究》
文明具有两个特点
• 第一,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 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 • 第二,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 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 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 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 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
《历史研究》
6000年的21个成熟的文明 1. 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 :埃 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 安第斯; 2. 第二代亲属文明:玛雅、赫梯、 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 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 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 墨西哥、育加丹。
宗教现象
• 三种崇拜:自然崇拜、人的崇拜、超越者的崇拜。 • 超越者的崇拜是高级宗教,现今存在的所有的文 明都与高级宗教有关,高级宗教是第三代文明诞 生的前提,它是文明的蛹体和精神凝聚力的中心。 • 七种现今仍然存活的高级宗教:有三种属于印度 系,即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印度教;有四种属 于犹太系: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儒学被当作一种试图成为宗教的哲学, 没有被列入高级宗教。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
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不仅是人类,而且是地球上所有 生物都具有的一种内在的限制和缺陷” . • 自我中心首先是必须的(否则个体无法存 活),又是罪恶的。它既是理智的错误 (因为你不是中心),又是道德的错误 (你也不应该成为中心)。对自我中心的 坚持直接导致狂妄自大,甚至使光明天使 (Lucifer)“放纵、犯罪、自暴自弃、妄 自尊大以至堕落”,成为魔鬼(教父们称 堕落前的撒旦为Lucifer,光明者)。

汤因比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汤因比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汤因比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相信人类的希望在中国?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化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明。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生机勃勃,因此有的文明陨落了,新的文明在与外界的碰撞中产生了,而有的文明几千年来从没断流。

在全世界,没有断流并不断生发新的蓬勃力量的只有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在最近几百年却被西方超越?文明生机的根源何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再次引领世界潮流?回顾近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睁眼看世界”的比较,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方一些思想家得出的结论:西方正在走向没落,人类的希望在中国!西方思想界的认识西方文明现代化以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所谓工业革命,就是从工业领域开始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机器”工业时代,它标志着西方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同时也带动着西方文明步入现代化。

洋务运动200年后,中国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100多年来,中西方的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虽然还很大,但是曾经傲慢的西方人在20世纪以来,就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西方极端个人英雄主义和国家治理模式开始反思,试图寻求21世纪健康发展模式。

不少思想家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眼光投向中国。

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被称为“哲学国度”的德国,是最早思考人类未来的国家之一。

哲学家斯宾格勒在“一战”期间完成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断言:西方文化即将没落,太阳升起的地方还看不到人类的曙光。

斯宾格勒的同胞尤利斯噶尔同样也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不用担心人类的未来,有一个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这个力量就是中国老子的智慧。

道法自然此后,德国诗人柯拉邦德发表了一篇《听着,德国人》的演讲稿,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一.生平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古典教育,并成为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1919—1955年,汤因比长期担任英国伦敦大学教授,并多次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汤因比出生在伦敦一个历史学世家,其父哈里‧汤因比(Harry Toynbee)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热心的社会工作者;其母莎拉‧马歇尔(Sarah Marshall)是英国早期获得大学学位的女性之一,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

这位叔父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年~1883年),汤因比的名字正是为了纪念他这位早逝的叔父而起的。

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汤因比从小就热爱历史,并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这些都为他在历史学上取得丰硕成果,并成为一代历史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二.哲学思想在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中,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

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汤因比ppt

汤因比ppt

汤因比本课主要内容⏹人物简介⏹史学理念及其影响⏹主要著作及其观点⏹文化形态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作用人物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史学观念及其影响⏹史学观念⏹第一、他的史学实践体现了古今参照、纵横比较的整体历史观。

⏹第二、汤因比的史论不仅是针对现实而发的,而且还试图对未来有所启示。

⏹第三、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理论影响⏹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评价⏹汤因比史学的一个卓越贡献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作出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

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以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事关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

此外,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历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本人也被称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及其观点⏹代表作:《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两部最主要的代表作:《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看作一个单元,前者是历史哲学思想,后者则偏重于历史叙述。

二者都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

并且,他们还相互印证。

《历史研究》⏹主要内容:他的12册巨著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主要影响⏹开创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构筑了新的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念。

⏹突破了西方史学倾向的史学研究方法和狭隘的史学观。

⏹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的单位⏹主要目的⏹第一,要纠正史学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倾向⏹第二,要对最新的历史、考古成就作一个综合概括⏹第三,要履行一个历史学家的天职,为世界和平尽一己绵薄之力。

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

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

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汤因比《历史研究》简介一、《历史研究》简介作者:(英国)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年)类型:历史学论著成书时间:1939-1961年二、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生平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出生在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他的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在母亲的影响下,汤因比从小就喜爱历史。

他7岁学习拉丁语,8岁学习希腊语,曾先后就读于温契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

一战期间,他在英国外交部情报局工作,1918年作为英国代表团的顾问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担任伦敦大学教授。

1920年开始主编《国际事务概览》,193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员。

二战期间,担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1947年赴美国讲学。

1955年,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同时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

1975年,汤因比因病去世。

推荐阅读版本: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历史研究》内容摘要汤因比的宏伟计划是要比较各种文明的历史,从大历史的角度来发现它们兴衰的原因和过程。

他反对把民族国家当作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而应当从文明的角度去考察历史。

因为国家正是在文明的怀抱中诞生和消亡的。

什么是文明?汤因比认为,文明是指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某一群人类所构成的社会整体,这个整体包括若干同样类型的国家。

据此,他从人类近6000年的历史发展中,划分出26个文明形态,其中21种得到了发展。

它们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叙利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米诺斯文明、苏美尔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安第斯文明、墨西哥文明、于加丹文明和玛雅文明。

另外五个停滞发展的是:波斯尼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奥斯曼文明和斯巴达文明。

每一种文明都有某个占统治地位的倾向,如古希腊文明的倾向是美学,古印度文明的倾向是宗教,古中国文明的倾向是伦理道德。

汤因比《历史研究》

汤因比《历史研究》

汤因比《历史研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是当代影响最大的英国史学家之一。

他出身学术世家,其叔父阿诺德·汤因比就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兼历史学家,并以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著称,他对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紧张关系深感忧虑,曾参与调解劳资纠纷,主张国家重视社会福利并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对小汤因比后来形成对“西方文明”与现代性的批判立场有潜在的影响。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专长希腊-拜占庭史与现代国际关系史,在这些方面有公认的学术造诣,但在此之外他更以知识渊博出名。

与叔父一样,他也不是个纯粹书斋型学者,他曾数次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过巴黎和会,搞过情报工作,当过《曼彻斯特卫报》的战地记者,还担任过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交研究部主任与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借用以塞亚.柏林的话说——“刺猬”与“狐狸”兼于一身的人物。

汤因比的著作种类不算很多,但篇幅堪称等身。

他的《历史研究》开始酝酿于1921年,1927年起撰写,后因担任公职与时逢战争而断断续续,在1934———1961年间先后出版了12卷,但按其设想仍属未完之稿。

1946、1957年D.C.索默维尔将当时已发表的前10卷缩写成两卷的简本问世(后来的曹未风等中译本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卷出版)。

到1966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汤因比在无法完成宏大计划的遗憾中以出版《变革与习惯》一书为这一著述工程作了总结,这时距他着手此巨著已有45年之久。

缩写者索默维尔曾这样总结汤因比的心路旅程:“作者出生在维多利亚晚期的乐观主义时代,在壮年时期身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深深感到在他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古代希腊社会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他所受的主要教育又正是古代希腊式的。

这就在他的心中引起了这样的问题:文明为什么会死亡?古代希腊文明的命运是否也就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命运?结果,他的探索便扩大到了包括所有已知文明的衰落和解体问题,以作为研究这个问题的佐证。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读书笔记篇一:《历史研究》的读书笔记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是不应该不知道汤因比的。

而知道汤因比的人,又是最应该研读汤因比鼎鼎大名的鸿篇巨制《历史研究》的。

汤因比,英国人,1889年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母亲萨拉〃汤因比是一名历史学家。

他的叔伯老阿诺德〃汤因比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而另一位叔伯佩〃汤因比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

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家庭背景下,使汤因比接受了完善的古典教育。

他称“希腊、罗马的语言、艺术、历史乃至时代精神气质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后希腊时代西欧的文化对我的影响”。

青年时,汤因比已经成为一名希腊史、罗马史专家。

1914年一战爆发,汤因比在给学生讲授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领悟到:我们在当时的世界上所感受的经验,修昔底德在他所处的世界中早已经历过了。

他深感有必要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1920年,汤因比萌生了撰写一部宏观性多卷本《历史研究》的念头。

1921年他拟出大纲,1934年完成前三卷,到1961年最后一卷付梓,1972年由他手订的节录本出版,前后历经几十年,可以说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在这部巨著中,他对近6000年来人类历史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解体的一般规律,从而发展了文明形态史观,汤因比也因此书成为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宏观结构体系。

他在该书自序中这样说:“我试图把人类的历史视为一个整体,换言之,即从世界性的角度去看待它”。

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做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继承”。

汤因比继承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学”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文明”|汤因比摒弃了以前的研究世界史狭隘的国别视角,而代之以更宽泛的“文明”概念。

他认为,历史研究中最小的单位不应是民族国家,而是一个个文明形态。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阿诺德汤因比是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他也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历史学家。

他曾经两次造访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接受访谈,预言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而是中国。

大家知道当时我们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时期,状况相当之艰难。

所以阿诺德汤因比的预言无疑是极其惊人的,那么他应比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惊人的预言?他表示,如此高度评价中国。

与其说是由于中国在近现代史上比较短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到在这以前两千年期间所建立的功绩,和中华民族一直相持下来的美德的缘故。

也就是说汤因比实际上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赞,预言了当时正处于低谷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崇高世界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又有怎么样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任富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

我们经常会说四大文明四大文明或者说四大古文明。

这实际上是十九世纪以后才出现了一种说法。

那么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教科书中间,百度这么说,但具体的所指不尽一致。

所以流行的观点认为,四大古文明是指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及产生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世界四大古文明对人类文明所做的发展都做出过巨大贡献,都很伟大,都很辉煌,相互之间其实没有什么比较可言,也无须比较。

但是如果我们从生命力是否顽强这个角度看,四大文明还是有某种可比性。

到今天以我们中国并称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

那么在历史的沧河中间,要么已经消亡,要么已经中断,构成吸引文明核心的民族文化已经在世界文化市场逐渐淡出,让位于其他新型民族的文化放眼四大文明体系,唯有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

华夏文明绵延五千年而未有中断。

我们都知道,近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空前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他仍旧焕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汤因比:人类文明命运的先知

汤因比:人类文明命运的先知

汤因比:人类文明命运的先知作者:张献军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9期中国近代以来一直面对来自西方的挑战。

如何应对持续不断的外来挑战,是中国人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因此,“挑战与应战”理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谈到“挑战与应战”,就应该知道将该理论应用到历史研究的首创者——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汤因比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最勇敢的历史学家”、“国际智者”甚至“先知”等等。

而他穷一生之力完成的代表性巨著《历史研究》,则被誉为“我们这一代人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20世纪精神史上最重要成就之一” 和“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等。

汤因比和他的著述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汤因比于1889年4月14日出生在伦敦,1975年10月22日在英国的约克郡去世。

他的母亲是英国第一代女大学生,著有《苏格兰历史故事》等书。

他的叔叔阿诺德·汤因比则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

汤因比在叔叔曾经就读过的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学习,专攻希腊罗马史。

他毕业之后从事古代史教学工作。

从1919年起,汤因比担任伦敦大学科雷斯讲座教授。

1925年,他担任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教授,直到1955年退休为止。

在教学和研究之外,汤因比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

1915年,他任职于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司;1939—1943年间担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间担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他学识渊博而又积极参与现实政治,故得以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各种和平会议。

此外,他长期负责主编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年刊《国际事务概览》(1920—1946),这个活动促使他在进行历史研究时关注现实和未来。

汤因比的主要声望来自他的历史研究成果。

他一生著述等身,主要有《民族与战争》、《希腊的历史思想》、《汉尼拔战争》、《文明经受着考验》、《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人类与大地母亲》以及《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等。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物简介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物简介
• 开始了专业历史学家的生涯
• 参与各种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
1924年至1946年担任伦敦大学历史教授
• 创立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 对英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汤因比的主要成就和荣誉
01
1921年出版《历史研究》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04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历史影响与遗产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在学术界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汤因比认为历史发展是由文明形态的演变推动的
• 提出了一种历史形态理论
• 将历史划分为多个文明形态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全球史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全球史观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产生了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人物
简介
01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生平与背景
汤因比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01
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 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 汤因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02

汤因比文明理论撮要

汤因比文明理论撮要

汤因比文明理论撮要汤因比文明理论是由历史学家阿诺德·J·汤因比于1964年提出的,它试图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该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明类型,每种文明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和社会组织形式,而这些差异源自于各文明所生活的环境、资源和历史背景。

汤因比将文明分为四个阶段:野蛮、野性、文明和文化。

这四个阶段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野蛮阶段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和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

野性阶段是人类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的过程,人们开始定居农耕,建立起氏族和城镇。

文明阶段是指人类开始形成国家和城邦,并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和法律体系。

文化阶段是人类社会的现代阶段,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和个人权利。

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发展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

他提出了文明转换的五个基本步骤:战争、财富、科技、生态和意识形态。

战争是文明转换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战争,强者取得胜利,推动新的文明的建立。

财富是文明转换的重要因素,富有的国家能够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发展机会。

科技是文明转换的重要动力,新的科技发明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生态是文明转换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恶化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新文明的建立。

意识形态是文明转换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会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汤因比的文明理论在历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他的理论为研究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框架。

也有人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它过于简化和概括了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汤因比文明理论提供了一种揭示文明发展规律的思路,对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它并不是一种全面解释文明发展的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汤因比读后感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汤因比读后感

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汤因比读后感【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人类与大地的母亲》的作者及背景2.内容概述:概述汤因比的观点及人类与大地母亲之间的关系3.观点分析:分析汤因比的观点,包括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地母亲的角色等4.思考与启示:讨论汤因比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人类与大地母亲关系的重要性正文《人类与大地的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所著的一部作品。

在这本书中,汤因比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人类与大地母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滋养。

大地母亲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如土地、水源、食物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不断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从而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同时,大地母亲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当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时,便会遭到大地母亲的惩罚,如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等。

汤因比强调,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与大地母亲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汤因比还提倡人们应该具有全球视野和大局观念,关注全球性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汤因比的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大地母亲的恩赐,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全球性问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总之,《人类与大地的母亲》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把美国人在广岛和长崎制造的原子弹灾难指斥为人类盲目地玩弄大自然力量的“法厄同行为”。法厄同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福玻斯之子,这位小神祗因玩弄其父的太阳车最终被毁灭。汤因比从此看到了人类非理性力量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内在机制必然导致全面的毁灭性后果,从而开始寻求人类未来的文化模式,他认为西方文明及其相关的宗教体系不具备拯救大地母亲和人类的力量,他曾希望借助于古希腊文化(工业文明的自然母胎)、中国文化(具五千年之久的强大凝聚力和连贯性)以及犹太文化(无政治中心的分散性的民族统一)的融合与优势互补重建新的信仰和世界共同文化模式。
四是儒教与佛教所共有的合理主义。
五是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具有敏感,认为人想要支配宇宙就会遭到挫败,汤因比认为这是道教的最宝贵的直感。
六是这种直感是佛教、神道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已灭绝的法家)所共有的。人的目的不是支配自然,而是与自然保持协调。
七是在过去的军事与科技对抗中,西方虽占了优势,但东方各国可以打败他们。
这是怎样一个老头呢?一袭风衣,清瞿的面容,饱满的额头下一双睿智的眼睛。这是一位西方的智者,可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笔下的竹,是竹韵,竹子一样的风骨韵味,是适合他的。燕谈4 L9 E% p! }) d; d1 b4 f- u7 x. G
阿诺德·汤因比,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历史研究》的作者,在西方思想界拥有广泛的影响。这是我所崇拜的学者之一。我说崇拜,是的,这个世界能够让人崇拜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了。而汤因比,正是我所遥遥礼拜的人物之一。% ^" M) Q9 R2 [4 D, k# ]
老人的视线是世界性的,也是穿透性的。他那历史学家所特有的思想之光穿透厚厚的历史帐幔,直达社会发展的本质,为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他曾经对池田大作说:如果有来生,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我觉得,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生为中国人,我想自己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1 d' W1 n6 U5 Q6 B
八是日本人与越南人具有敢于挑战西方的勇气,汤因比认为要保持这种勇气,但今后要把它用于世界的和平事业。
这个第八点是汤因比在战前所说的,我们可以补充一个重要事实,即朝鲜战争具有伟大的意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一事实,表明我们中国人是具有巨大力量和勇气的民族,即使撇开意识形态的斗争不谈,单只就不让美国这个当今最强大的国家变得更强这一点来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也是对世界和平的伟大贡献,是对当时第三世界人民的极大安慰。关于十九世纪中英鸦片战争,汤因比认为英国人忘记了拿破仑所说“不要去唤醒酣睡的巨人”之警告,一旦唤醒,中国的觉醒与发展将势不可挡,这一点今天已成事实。关于未来世界的和平前景,汤因比说:“……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不在美国、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早年就学于温彻斯特公学和牛津大学巴里奥学院,受到古典文明的全面教育。以后在希腊雅典的不列颠学院进修考古学。1912年回到牛津大学,专门讲授古代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外交部政治情报司任职,参与了1918—1919年的巴黎和会。1919年在伦敦大学担任教授,讲授东罗马(拜占廷)帝国史和希腊近代史。1921—1922年希腊土耳其战争爆发,以《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身份奔赴希腊采访。1925年被聘为伦敦大学国际史研究教授,并兼任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研究部主任,同时主编《国际事务概览》年刊(1920—1946)。另外他还担任伦敦经济学院世界史教授,并获得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7年任英国科学院研究员。1943—1946年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代表作为12卷《历史研究》,单卷本图文版《历史研究》,《文明经受着考验》,《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人类与大地母亲》。
《展望21世纪》是他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对话录,谈话内容是人类世界应当向何处去,在对话中,汤因比全面阐述了他对未来国际社会的预期和展望。
《展望21世纪》和《文明经受着考验》都有中文版发行。
1970年以后,为了让普通读者能够了解他的想法,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重新将他的巨著改写成单卷本的《历史研究》,并精选了许多插图,同时还写了单卷本的《人类与大地母亲》,以使他的著作通俗化。
美国学者为他改写的三卷缩写本《历史研究》在我国也早有译本。
1975年10月22日,汤因比以86岁高龄逝世。为了纪念汤因比,1976年,牛津大学将他的许多手稿整理并出版。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单卷本图文版《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的中文版已经在200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可是,如果老人的灵魂此刻在中国的大地上徘徊,或许会失望了。老人梦里的中国,一定是书上的中国,一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充满诗意的乡土,碧波微微,雎鸠啼鸣,男女欢歌,落霞与孤鹜齐飞,那是古中国的风景。他不知道,今日的中国已经没有清清碧波,更没有活着的雎鸠。水,只有黑臭的一潭,雎鸠,已经成为人们的盘中餐。黄钟毁弃,瓦釜喑哑。淑女们忙着嫁给豪门,君子们抛弃了诗书,鏖战在商场……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早在三十年前就指出,工业革命打破了生物圈的最后平衡,人类从此成了生物圈的主宰,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表明,人类与自然已经事实上处于尖锐对抗的激烈战争状态,生物圈的继续生存正处在人类弑母行为的威胁之下,在汤因比看来,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从生存角度讲属于多余的东西,而且非常容易导致整个人类的灭亡。
我崇拜他,是因为他说人类的智慧和良知高于一切。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敢于这样做的人就更少,不是吗?这种人往往是圣贤,伟人。而汤因比,在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中,是做到了知行合一的人。这就足以让我遥想膜拜他智者勇者的风采,犹如遥拜释迦、耶稣、孔夫子,老庄之流。
6 v/ o( n u- O 在汤因比的同时代,和他有共识的还有日本著名思想家,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池田大作先生。1972年至1973年间,两位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在伦敦会晤,深刻讨论了人、社会以及生命和宇宙的本质。他们的对话后来整理成《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一书,印行全世界,影响深远。在对话中,汤因比预言:人类必因过度的知识和贪婪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6 b6 U+ k5 b5 t a8 }) K8 p: o9 L
同时,他指出了这个推论的八大根据,
一是在过去21个世纪里,中国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国家的榜样,积累了很多经验——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方式来说,即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国家统一大势和文化特色没有变。
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培育了独特的世界精神。
三是儒教的人道主义,
6 O" ]4 c8 P; f: b学术,思想,随笔,文化,哲学,历史,读书,批判 这位心怀天下的学者通过对西方社会所做的分析做出结论:要避免象西方社会因技术的滥施给人类带来的悲剧,就必须培育起能使精神与自然相协调的人文精神。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中国文明的特质,正可以弥补西方文明的症结。可敬的汤因比突破了当时盛行的西方中心论思想,以广博的学识和宽阔的胸怀看到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在他晚年的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中,他说:“公元前四世纪的这一中国哲学,不仅与它产生的时代和环境有关,而且与所有的时代和地区,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的全球状况有关”。这里的中国哲学,就是以老子、庄周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与池田的谈话中,他表示中国道家学说倡导的“天人”和谐一体的哲学是目前挽救生物圈的可以信赖的精神思想,他说:人类有希望的未来不仅关乎人类自身的和平统一,也有赖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一致,真正的高级宗教不仅应该是世界性的,而且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整个宇宙生命体的一部分”,因此,汤因比提出,要将人类从以贪欲为动机、由技术所造成的恶果中拯救出来,需要有一切宗教、哲学的信徒们进行世界性的合作。 r) V/ U0 \1 y% n
我十分赞同汤因比的观点,但我想,要想使人类放弃科学技术是不可能的,只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从技术到规模在世界性的法律监督下设立界限,否则将不堪设想,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全面和解的新的人类世界才能得到保证。汤因比在他著名的“挑战与应变”的理论中提到文明衰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认为是少数英雄或领导人发生蜕变和腐化,从而丧失了群众的支持,其结果是社会整体丧失了统一。他的见解昭示我们一个具有活力的世界应当是多元而统一的,而社会的领导人应当是廉洁奉公、具有远见的典范公民,这个观念不仅适合古代世界,同样也适合于现代世界,现代社会向何处发展尤其取决于世界各国政治领导人们的选择与表率作用。
他在书中忧心忡忡地描绘:“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物圈已处于濒临覆灭和破坏的危险之中,或者它已基本上被自身创造物和居民——人类弄得不再适于任何生命物种的生存。“到了1972年,汽车和飞机排除的废气,使得生物圈里的空气令人窒息。””技术在物质上将世界联为一体,根本没有缓解他的困境,反使之更趋恶化”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生平简介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CH 1889—1975),英国历史学家,历史形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思想家之一。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叔父是英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1983)。
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的谈话集《展望二十一世纪》里,虽然受到池田的一再干扰,汤因比仍然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并且正因为中国有担任这样的未来政治任务的征兆,所以,今天(指1949年以后)中国在世界上才有令人惊叹的感望。……恐怕可以说正是中国肩负着不止给半个世界而且给整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世界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是研究全球化问题和后现代问题的倡导者之一,与意大利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有着一致的见解,认为科学主义不能最终解决世界的困境。他的主要思想来源于歌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他从歌德的长篇史诗《浮士德》中引入了挑战和应变的观点,认为文明产生的根源在于对挑战的应变,今天我们所谈论的面对挑战要作出应变的思想主要肇端于汤因比。他从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中引入了文明树的概念,同时剔除掉斯宾格勒思想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因素。汤因比认为每一种文明有它产生和死亡的过程,每一种文明也有它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彼此不能取代,主张文化共存,民族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