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论文写作
关于考古议论文

关于考古议论文抛开外界的压迫和议论,驾驭内心的坚持和责任。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等着你去发现,等着你用心去观察。
李济,作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在60年的岁月里他一直很固执,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大陆考古界的批评,而他却不在意这些细节,直道而行,认为自己的考古方式是正确的。
他捂住耳朵,将外界那些带着偏见的、错误的议论撇在内心之外,因为他知道,所有的闲言碎语都会被滔滔的历史长河所冲卷走,只有他所坚守的学问在时间的冲洗后才会发出绚丽的光芒。
因为他所坚守的结论是他在60年的岁月里所积累的细节换取来的果实。
他用他的倔强与不屈,获得了考古学的真谛,被李敖称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他用毕生的努力通过细节得出考古的结果,诠释了何为民国学者的坚守与责任。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成就均源自于他对生活中细节的取舍。
他在对别人对他的考古方式背后议论与批评时选择了视而不见,在考古中的一些细节他却一丝都不放过,这正是他为人钦佩的原因。
别人笑我太疯狂,我笑别人看不透。
在那些傲人的人物中,冯友兰是世人无法忽视的巨星。
1939年,国民政府要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遵循教育部的规定,统一教材和考试。
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的冯友兰立即撰文反驳,终于将大学的学术净土从政治侵蚀中拯救出来。
这是冯友兰观察细节后得到的回报。
一堆英雄,心与心之间,一缕一丝演绎的淋漓尽致。
没人能坐学术冷板凳,也没人能写得好。
不鄙视身外名利,怎么能低下浮躁的头?怎样才能坚持学习的清晰而不忍住心中的孤独?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撇和压的人,是耐得住寂寞,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选择或拒绝生活细节,有信仰的人。
他们一定是聪明睿智的!当今天的人在感叹为什么现代社会很难找到李记、冯友兰这样的人时,他们知道这些人在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吗?现在的学者已经忘记了如何面对细节。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任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就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过程进行探讨。
首先,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时期、地域或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相关领域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例如,可以研究一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或者研究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其次,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考古遗址或博物馆展览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
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历史、人类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文献查阅、实物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善于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技术、遥感技术等,来辅助研究和分析。
总之,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对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成功完成非常重要。
最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要求。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以获取足够的研究素材和理论依据。
其次,需要制定论文的结构和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随后,研究者应该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和讨论,以支持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最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论文修改和润色,确保论文的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并且符合学术规范。
综上所述,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论文写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考古学与博物馆学领域的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本文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考古》格式要求

《考古》格式要求考古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存进行。
在撰写关于考古学的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文章的思路清晰、流畅,同时避免任何会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
首先,标题应与正文内容相符。
一个准确的标题能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概念,告诉他们将要阅读的内容。
例如,如果文章讨论的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标题应该准确地反映出这一内容,而不是给读者误导。
其次,文章内容中不能包含任何广告信息或网址链接。
考古学是一门学术研究领域,文章应该专注于学术内容本身,而不是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
因此,任何与广告相关的信息都应该被排除在文章之外,以保持文章的纯净性和学术性。
第三,文章内容不能涉及版权等侵权争议。
在撰写文章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版权。
如果我们引用了他人的观点、研究成果或其他资料,应该正确引用并注明出处,以避免侵权争议的产生。
第四,文章标题、简介和正文中不能出现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考古学是一门学术研究领域,文章应该保持专业性和中立性。
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具有攻击性、歧视性或其他不当语言的词汇,以确保文章内容的积极影响。
最后,文章正文应完整无缺。
在撰写和编辑文章时,我们应该注意语句的连贯性和段落的完整性。
不完整的语句和段落会给读者造成困惑,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文章,确保每个语句都完整且通顺,并且每个段落都有清晰的主题和结构。
总之,撰写关于考古学的文章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路的清晰和表达的流畅,避免任何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元素。
标题应与正文相符,文章内容不应包含广告信息或侵权争议,同时避免使用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最后,文章正文应完整无缺,确保语句和段落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符合格式要求的《考古》文章。
考古学论文

考古学通论姓名:景艳宁学号:201201010156老师:耿纪朋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如木器、石器等。
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如埋葬死者的墓穴等。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所谓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
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
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迄今为止,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国家把考古遗址作为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
考古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中华悠久和璀璨的古代文明,在旅游、城市和文化等建设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考古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行标志着中国考古遗址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推动考古遗址保护发展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考古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
考古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了古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具有种类众多、规模大、价值高和影响深远的特点.目前,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在各地正在蓬勃地兴起,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契机推进相关传统文化展示建设,不仅是考古遗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往往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缩影,体现着古代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历史文化文物考古论文

历史文化文物考古论文一、文物考古的意义1.丰富考古材料的历史相比于道听途说的传闻,基于实物为证还是进步的多,文物考古工作研究相关的出土材料,并运用地层学控制理论来判定出土物空间分布。
考古重视遗物以及遗迹单位,再然后就是关注微观空间分布与区域空间分布、遗存废弃的对应过程。
因此考古学家就开始怀疑考古材料的相关客观性质,觉得其就是文本,就像文献资料一样是需要被质疑、被阅读以及被诠释的。
考古工作持续的赋予相关考古材料新的涵义,并且,对远古时代的各方面认识也会随相关的考古材料不断的扩展并更新。
2.全民精神文明素质提升文物考古也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提升全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更应该有效的掌握当地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并以身作则来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宣传历史文化。
近些年很多的考古研究院都以实际出发,积极主动的进行公众考古活动,并有效的帮助公众来解读当地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历史文化的相关内涵,将历史文物保护逐渐的变成自身的自觉行动,这样有效的提升全民文物的保护水平以及精神文明素质。
二、文物考古工作中的问题不重视中原文化区的相关作用,中国的史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理论是长期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所达成的共识,也是认识的一种进步。
必须承认中国史前的文化发展多元性以及不平衡性,承认中国的史前文化没有一个是至始至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更是不可以否定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所处的主导作用及意义;相关的研究院综合功能发挥不足,当下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在专业考古发掘与研究,服务社会以及经济推进的各方面功能发挥不足;对应的文物科研及办公等基础性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考古研究院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设备环境以及陈列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以及管理环境。
不过,目前的考古研究院环境较为杂乱拥挤,很多的基础性设备较为落后,很多非常珍贵的大型文物也还是依靠扛手抬来运送,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
三、文物考古工作突破口提高1.持续提升文物考古人员的自身素质近些年,科技水平不断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技术与科研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这不仅仅是为文物考古工作提供非常丰富的相关资料,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
《考古》稿件格式

《考古》稿件格式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代遗址、文物、文字、遗存等。
在撰写《考古》稿件时,需要注意一些格式和要求,以确保稿件的质量和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考古》稿件的格式。
首先,需要明确稿件的标题。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同时,标题的字数不宜过长,一般在15个字以内为宜。
其次,正文的排版也是十分重要的。
正文应该分段,每一段落尽量不要过长,以免读者阅读时出现视觉疲劳。
同时,段落之间应该有合适的过渡,以保证文章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此外,在撰写正文时,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
考古学是一门专业学科,但是在向大众传播知识时,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考古学。
再者,对于引用的资料和参考文献,也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在文章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者数据时,需要注明出处,并在文末列出详细的参考文献列表,以便读者查证。
最后,对于图片和图表的使用也需要注意。
如果文章中有插图或者数据图表,需要标明来源和说明,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图片和图表的排版也需要合理,不要影响正文的阅读和理解。
总的来说,《考古》稿件的格式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和规范。
在撰写稿件时,作者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格式要求,以确保稿件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希望大家在写作《考古》稿件时能够注意这些要求,提高稿件的质量和影响力。
考古学相关论文

考古学相关论文考古学相关论文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考古学相关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考古学论文题目:《佛教文化东向发展与北方草原民族的相互影响》佛教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入汉地及北方草原地区的特殊的精神文化遗产。
无论是始于两汉之际,由印度及西域高僧传布于汉地的印传佛教,抑或公元11世纪,经由青藏高原传入北方草原地区的藏传大乘佛教,均对草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佛教的传入对亚洲内陆北方草原社会注入诸多新的外来文化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草原文化内容,也积极影响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雪域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间的联结与交融,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精神文化联系。
佛教创立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
杜继文先生认为,其创立时间应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之间。
其诞生地古代被称作迦毗罗卫国,今位于印度北部的尼泊尔境内。
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统治时期,佛教开始向古印度以外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传布,向西北传入犍陀罗、罽宾、大夏等北印度及中亚古国而逐渐成为跨越民族、跨越国家的世界性宗教,也为佛教东逾帕米尔高原,沿丝绸之路进一步向天山以南诸绿洲城郭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北方草原民族在与新疆、中亚地区不同民族间的频繁互动与交融进程中对佛教文化的东传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月氏与印传佛教的东向发展约于公元前201年①,由河西走廊敦煌、祁连山一带西迁至中亚的游牧民族大月氏在佛教文化东向发展过程中扮演过极为重要的角色。
大月氏系河西走廊古老的游牧民族。
约于汉高祖年间,迫于匈奴威胁,西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
约于公元前125年,受同样西迁至中亚的河西走廊游牧民族乌孙人袭击,又被迫南迁至原为大夏(巴克特里亚)人统治地区,据其地,建立了由五部翕侯分治的分封制国家。
考古学论文

1)我们首先来了解历史上几个影响重大的盗墓人物与事件曹操:纵观历史上重大的盗墓事件,可见盗墓多是王者行为,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
但设专职,设“盗掘办公室”,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史书中称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与防盗者。
在曹操打天下之处,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遂打起了盗墓的主意。
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独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
曹操盗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
”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得财宝之巨。
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而盗墓,都是一种罪过。
项羽盗掘让刘邦找到了攻击的理由,曹操则让袁绍抓着了小辫子,成为挨伐的一大罪状。
袁绍在攻伐曹操前,让“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起草了一份讨曹“檄文”:“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
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又署发立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
”就是这份檄文,让后世了解到了曹操盗墓真相。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秘葬。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不只如此,为防盗掘还做了好多疑冢。
成书于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同一时期罗大经著作《鹤林玉露》称,“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
”史又称,曹操实际葬在高陵,又称西陵,但高陵在哪,至今仍是让考古界困惑的一个谜团。
看来,曹操防盗墓与盗墓都十分专业。
探索神秘古文明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

探索神秘古文明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古老而神秘的文明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索的对象,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逐渐揭开了一层又一层古文明的面纱,让人们对人类历史的了解变得更加全面。
本文将通过对神秘古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进行探索,以期满足毕业论文的要求。
第一章:引言古文明一直以来都引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其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思想、艺术、建筑、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探索神秘古文明对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和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古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在开始对古文明进行详尽的考古学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古文明的定义与特征。
古文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与其他古代社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的独特性和广泛性。
古文明的特征主要有:高度发达的种植农业、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以及对现代科技有一定贡献等。
第三章:大洲间的古文明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索不同大洲上的古文明,从非洲到亚洲,从欧洲到美洲等地区,详细介绍各个古文明的发展历程、文化特点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例如,非洲的埃及文明、亚洲的中华文明、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等等。
第四章:神秘的古文明之谜古文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无法解开的谜题,这使得古文明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探讨一些广为人知的神秘古文明之谜,并介绍学界对这些谜题的不同猜测和推测。
比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技术、玛雅文明的衰落原因等。
第五章:考古学的作用与挑战考古学作为研究古文明的重要学科,对于人们了解古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考古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如文物保护与盗窃、考古发掘与保护的权衡等。
本章将对考古学在古文明研究中的作用与挑战进行探讨。
第六章:当前古文明研究的进展与前景展望在这一章节,我们将对当前古文明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并展望未来对于古文明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神秘的古文明之谜将被解开。
关于考古报告的论文

关于考古报告的论文关于考古报告的论文【内容提要】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考古报告,是考古学研究的资料信息库。
考古学界对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考古报告的分类、考古报告生产中的问题等,尚有不同的见解,因此被学术界所关注。
本文拟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理想的考古报告考古报告的分类报告生产中的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考古学界已出版了不少的考古报告。
作为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考古报告,是考古学研究的资料信息库。
可以说考古学界对考古报告这种考古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是熟悉的,对其所具有的资料性和学术性是充分肯定的。
然而,对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考古报告的分类、考古报告生产中的问题等,考古学界尚有不同的意见,因此被学术界所关注。
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讨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关于理想的考古报告不同的时代,对考古报告有着不同的要求。
如《考古工作手册》(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0年。
)认为发掘报告的具体内容,一般分为4部分:1.序论,包括遗址的地点,发掘的历史和前人的工作,发掘经过,负责发掘的单位与工作人员,所采取的发掘方法等;2.正文,包括工作地的地理环境,所发掘的遗迹、遗物的叙述;3.结论,撮要指出发掘区域中所代表的时代,遗留的建筑遗存的性质,最常见或特别珍贵的遗物,最后指出这次工作对于考古学上的贡献;4.附录,包括专家审查各种遗物资料的鉴定书和参考书目等。
该手册虽出版于1982年,但据石兴邦先生说,此段关于考古报告的内容,是根据1958年《考古学基础》中夏鼐先生的原作写出的。
可以说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便是如此。
国家文物局1984年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1984年。
)中有关发掘报告编写的要求有4条:1.考古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地、全面系统地发表资料;2.考古报告内容一般包括:遗址(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既往工作历史、发掘工作经过情况、文化堆积(墓葬布局)与分期、遗迹与遗物、作者认识、有关专业技术报告等;3.考古报告中文字、插图、表格、图版必须吻合,确保全部资料准确无误;4.考古报告如短期内不能发表,应先发表简报。
关于考古学的作文

关于考古学的作文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门超级酷的学科——考古学啦。
考古学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大冒险。
考古学家们呢,就像是一群时空侦探,他们拿着小铲子、刷子这些看似普通却又无比神奇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揭开历史的面纱。
比如说,在一片荒郊野外,可能在我们眼里那就是一堆破石头和土堆,但是在考古学家眼中,那可就是充满宝藏的神秘之地。
我曾经看过一个考古发掘的纪录片,那里面的考古学家们在沙漠里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遗址。
刚开始的时候,就只能看到一些隐隐约约的建筑轮廓,就像大地脸上若有若无的皱纹一样。
可是他们不急不躁,慢慢地清理着沙子。
那小刷子刷在土块上的声音,就像是历史在轻轻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过了好久,一座古老的宫殿遗址就出现在眼前了。
那些精美的壁画,虽然已经斑驳,但是还能看出当时的辉煌。
这时候我就在想,考古学家可真是厉害啊,就像魔法师一样,把被时间掩埋的宝贝又重新带回了人间。
考古学可不仅仅是挖挖宝那么简单。
每一件出土的文物,不管是一个小小的陶片,还是巨大的青铜鼎,那都是一个时代的“发言人”。
就拿那个著名的司母戊鼎来说吧,它可不仅仅是一个大铜块。
这个鼎上的纹饰、它的制作工艺,都在告诉我们商朝时候的人们有多么厉害的铸造技术,也能让我们想象出当时祭祀的盛大场面。
还有那些古墓里出土的丝绸残片,虽然已经脆弱得不行了,但是它们能告诉我们古代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说不定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流行款式呢。
不过考古学家们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他们找了好久的遗址,可能最后发现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遗址,没有那些让人惊叹的金银财宝。
但是这也不能让他们灰心,因为每一个遗址都有它独特的价值。
就像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样,每一个平凡的遗址也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
而且考古学还能解决很多历史上的谜题呢。
比如说,我们一直好奇古代的贸易路线是怎样的。
考古学家们通过在不同地方发现相似的文物,就能推断出可能的贸易往来。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文学科。
简单地说,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
下面是的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古名之江、折江、浙江。
在钱塘江下游沿岸地区,有众多史前文化遗迹,如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等,如熠熠明珠,在文明史上闪烁。
考古开掘说明,要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钱塘江流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钱塘江与黄河、长江具有不相上下的地位。
钱塘江全长约688千米(据《钱塘江志》),由杭州湾入东海。
由于钱塘江的平面喇叭形河口以及纵向河床沙坎地貌,使得这里的潮汐现象天下独特,形成了世界着名的钱塘江涌潮。
千百年来,为抗拒强潮冲刷堤防,入侵我们的家园,浙江先民在河口两岸修筑了宏伟壮阔的钱塘江古海塘。
因此,钱塘江涌潮与古海塘,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两大遗产。
钱塘江古海塘是我国重要水利工程建筑遗产。
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沿江滨海、绵亘480多千米,其建造历史悠久,建筑工艺复杂,与长城、古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科技和文化遗产之一。
钱塘江海塘历史悠久,代有修筑,规模宏伟,至明清两代更是踵事增华。
但回忆历史,唐朝以前的海塘历史记载甚少,它的规格更少见于记述。
因此,唐朝以前的海塘,只能视为肇始阶段,五代以后的海塘才有系统的历史。
(1)早期的土海塘建立。
海塘修建始于何时,没有明确史料,汉魏只有传说,两晋有类似海塘的建筑,南北朝才于个别地区有信史记载。
海塘修筑的最早史料,是汉朝末年灵隐山下的“钱塘”的记载《:水经注》钱唐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议立此塘,以防海水。
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
旬日以来,来者云集。
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据学者研究,海塘之起始,须有两个条件:一为人类有了筑土遏水的,另为滨海地带农业已有一定有开展,有筑塘防水之需求。
杭州考古人林森论文

杭州考古人林森论文摘要:文物实际上是古代文明发展的物质象征要素,也是一种精神体现。
实现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的优质保护,对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继承发扬来说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当前考古现场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实际角度出发,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重要性;意义;分析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种文化,而文物最能代表古代文化信息,文物具备着相对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
文物长期深埋地下,本体材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氧化变质情况屡见不鲜。
如果文物材料受到环境影响而遭受损害,那么文物本身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就会消失殆尽,所以我们需要对文物进行优质的保护。
传统文物保护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考古后期进行的,以实验室操作为主。
当前对出土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始终不够重视,出土文物从现场再到实验室之中,在时间和距离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间隔,在此阶段内,文物的保存环境会发生些许变化,文物形态和文物颜色等也会随之出现变化,所以分析文物损害诱因及制订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分析我们应该了解到,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和考古科学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文物一经出土便要立刻实施科学保护。
由于文物考古发掘的过程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物品取放过程,从实际角度来说,它是文物保护的过程。
我们要知道,出土文物科技保护技术主要是借助自然理论及科学理论等,对文物损害机理予以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拥有充裕的理论支撑,然后凭借不同类型的技术和方法,揭示和维护出土文物本来样态,最大限度延长文物寿命。
核心内涵囊括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抢救内容和实验室出土文物修复保护内容等,特别是前者,我们更应该高度重视。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是考古实践、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当下先进技术,使用现代化科学仪器和设备等,对考古发掘现场损坏情况严重的文物进行高效抢救和优化处理,与此同时,筛选必要保护方案,降低文物损害概率,为后续实验室内文物修复工作和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夯实根基。
考古课 结课小论文

姓名:刘玉萍学号:12122004020学院:外国语专业(班级):英教1201班纪录片《灵魂的居所》——曾侯乙墓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明。
研究古代文明,可以让一个名族的历史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了解历史的每一个脚印和文化,追寻先人的脚步从而提高社会历史的进步。
我们普通人没有能力挖掘、研究历史,因此,看考古中国纪录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侯乙墓的发现。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县,在一座名为擂鼓墩的岗丘上,是春秋时期兵家战事的遗存。
曾侯乙墓是一座名字叫做“乙”的战国早期诸侯之墓,曾是曾国,侯即诸侯,乙为他的名字。
他的墓葬里不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还有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以及光彩夺目的金玉料器和许多日常用品,如国宝级文物青铜尊盘、鹿角立鹤等。
在我国考古史上,像曾侯乙墓这样,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文物保存异常完好,且重要发现涉及中国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科学领域的墓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1978年由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
这套编钟早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
当2400年后,曾侯乙编钟重新奏响的时候,创造出伟大器物的工匠们和今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千古对话。
这座编钟保存得很完整,是中国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者。
来自物理学、光学、铸造学与音乐方面的专家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编钟进行研究。
曾侯乙编钟所体现出的7音节使人们联想到12音律的起源,相关学者迅即展开争论,一场12音律的起源地在哪里成为争论的焦点。
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举世瞩目,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中国古老优秀文明的象征,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重大发现,是同埃及金字塔、西安兵马俑、万里长城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古代文化、古代科学的代表作。
关于考古专业的看法作文

关于考古专业的看法作文说起考古专业,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哦,那些挖古墓的呀。
”哈哈,这理解呢,有点简单粗暴,但也不能说完全不对。
考古这门专业啊,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秘之旅。
考古学家们就像是一群特殊的侦探,不过他们侦破的不是当下的刑事案件,而是千百年前甚至上万年前人类的秘密。
每一片古老的陶片、每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每一块带着神秘符号的甲骨,那可都是他们的“线索”。
你看啊,那些在野外风吹日晒进行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他们整天拿着小刷子、小铲子,小心翼翼地在土里扒拉着。
这画面是不是有点像一群超级耐心的寻宝者?他们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完整的遗迹,得在一个地方待上几个月甚至几年。
这耐力,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我就想啊,要是我去干这个,估计没几天就烦了,我可没那份对着一堆土还能兴致勃勃的定力。
考古专业可不光是挖土这么简单。
挖到东西后的研究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那些出土的文物就像是一本本古老的书籍,只不过是用实物的形式呈现的。
考古学家得通过这些实物去解读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社会结构啥的。
比如说,从一个古墓里出土的陪葬品的种类和数量,就能大概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
要是陪葬了一堆金银珠宝,那估计是个大贵族;要是只有几件简单的陶器,可能就是普通百姓。
这就像是从蛛丝马迹中拼凑出一幅古老的画卷。
而且考古专业还特别有成就感。
当你发现了一个从未被发现的遗址,或者解读出了一个古老文物上晦涩难懂的符号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破解了一个超级难的谜题。
你想想,你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这个古代小秘密的现代人,多酷啊!就好比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门,然后你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跟古人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不过呢,这考古专业也有它的“苦水”。
首先就是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窄。
不是每个考古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幸运地进入考古研究所或者博物馆工作的。
有时候,可能就只能转行去干一些和考古没太大关系的活儿,这就有点可惜了,毕竟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知识呢。
考古论文

良渚地区考古发现及其意义姓名:支钟振 大类:理工大类 学号:11121679【摘要】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
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晚期文化。
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关系到国家的起源。
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200年之前。
【关键词】良渚文化;新石器文化;遗址群;国家起源一、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过程应当指出,所谓的良渚文化遗址不仅仅指某一处遗址。
考古学上"文化"的概念是指分布于一定的区域、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内,某个人们共同体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综合体现,习惯上以该类文化遗存的最早发现地来命名该文化。
因而良渚文化本身并不是局限在良渚这个小范围内,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因此,广义上的良渚遗址应当是在上述地区发现的所有属于良渚文化的遗址。
但笔者在此仅仅介绍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良渚遗址群的发现过程。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75年前。
“良渚遗址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
它最早在1936年被发现,同年和1937年由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主持发掘,1938年出版了《良渚》一书的发掘报告。
”1施昕更先生从1936年12月开始,相继在棋盘坟、荀山、长命桥、钟家村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石器、陶器等遗物。
在报告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发掘的经过和收获,还根据发掘资料提出若干颇有价值的看法。
但受制于当时的条件,他的很多看法是有待商榷的,如他认为浙江的“黑陶文化”晚于山东龙山文化而且前者是由后者的传播关系而产生的,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事实的。
关于考古学的作文

关于考古学的作文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下,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这就像是大地把过去的故事都悄悄藏起来了,而考古学家们就像是一群超级侦探,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秘密一个一个地挖掘出来。
考古学啊,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超酷的时空穿越。
考古学家们拿着小铲子、小刷子,就像魔法师拿着神奇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揭开历史的面纱。
他们到那些古老的遗址去,那些地方看起来可能就是一片破破烂烂的废墟,可在他们眼里,那就是装满宝藏的宝库。
就说那些挖掘古墓的考古学家吧。
你可能觉得古墓有点阴森恐怖,但对他们来说,那可是充满惊喜的地方。
当他们一点点清理掉泥土,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陶罐,那就像是找到了打开古代生活大门的一把钥匙。
这个陶罐可能看起来灰扑扑的,不怎么起眼,可它上面的花纹说不定就藏着古人的审美喜好呢。
也许当时的工匠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精心地刻画出那些图案,就盼着这个陶罐能被主人好好珍惜。
而现在,考古学家们通过这个陶罐,就能推测出那个时候的制作工艺、文化交流之类的东西。
还有那些古老的城市遗址。
考古学家在那里走来走去,想象着这里曾经的热闹景象。
街道上可能人来人往,小贩叫卖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打闹。
现在只剩下断壁残垣,但考古学家们可以从残留的建筑结构里看出当时的城市规划。
比如说,哪里是居民区,哪里是市场,哪里可能是达官贵人住的地方。
他们就像拼图高手,把这些破碎的信息一块一块地拼凑起来,还原出一个完整的古代城市画面。
不过考古学可不像我们看电影里演的那么简单。
他们有时候在野外一待就是好几个月,风吹日晒的。
那皮肤啊,被晒得黑黝黝的,和当地的土地都快融为一体了。
而且挖掘的时候得特别小心,就像对待一个刚出世的小婴儿一样。
一铲子下去要是没注意,可能就破坏了一个珍贵的文物。
那感觉就像是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结果一激动,把盒子给弄坏了,多可惜啊。
考古学的发现也总是能让我们大吃一惊。
就像发现了一些古老的文字,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在我们看来就像天书,可考古学家们就像破解密码的高手,一点点解读出其中的含义。
如何从考古学中彰显文化自信作文

如何从考古学中彰显文化自信作文大家好,今天我们聊点不一样的——考古学。
别着急跑去翻书本,咱们用轻松的方式聊聊,怎么从这些古老的遗迹中挖掘文化自信!首先,考古学可不仅仅是挖土的一门技术,它其实是了解咱们文化根基的一个绝佳途径。
想象一下,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陶瓶,上面还画着古人的生活场景。
哇,那种瞬间好像穿越了时空,直接看到了古人吃喝拉撒是啥样的,这不就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自信吗?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叫小李,特别爱考古。
前段时间他去一个古遗址挖掘,结果挖到了一块古老的石碑。
石碑上面刻着一段古老的文字,经过研究,居然是描述古人如何庆祝丰收的!小李兴奋得像个孩子,他跟我说:“这真是太酷了!咱们的祖先不仅会种地,还会开派对!”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考古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它还能激发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骄傲感。
再来说说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自己的历史。
有个朋友,张老师,他可是个历史狂热爱好者。
每次一聊到古代文明,他就变得特别激动。
“你知道吗?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他总是这样说。
张老师还特别喜欢提到古代的四大发明,他常常感慨:“看看咱们古代发明的这些东西,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整个世界!”从考古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还能看到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通过这些发现,我们不仅学会了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还自然地会充满自信。
当然,挖掘文化自信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跟别人分享我们的发现。
就像小王,他每次参观完古遗址,都会迫不及待地跟朋友们分享。
他会带着朋友们一起去看那些古老的文物,然后兴奋地说:“你们看,这就是古人用的器具!他们可厉害了!”这种分享,不仅让别人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兴趣,也让我们自己对这些文化有更多的认同和自豪。
有时候,我在想,考古学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它不仅仅是研究过去,更是一种让我们认识自我的方式。
当我们看到古人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来自文化的力量。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考古学类实验报告写作指南

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考古学类实验报告写作指南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考古学类实验报告写作指南一、引言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以研究人类活动和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报告作为考古学类实践性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提出了论文写作的要求。
本篇文档将为你提供一份考古学类实验报告的写作指南,以帮助你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二、前言在撰写考古学类实验报告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实验的背景、目标、方法和预期结果等。
三、实验设计与材料1.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合理设计实验步骤和流程。
详细描述实验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确保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2. 材料与工具: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清单。
包括仪器设备、标本或样品、试剂和其他实验所需的辅助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按照设计部分所述的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描述的内容可以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后的处理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图像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实验结果。
同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展示实验成果。
六、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和讨论。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还可以与其他相关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七、结论与展望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回答实验问题,指出研究的限制与局限,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方法。
八、参考文献在论文的最后,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
按照学术规范要求的引用格式书写,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九、致谢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在论文最后,要对他们表示感谢和赞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 07–26.
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08–16/1998–10–04. [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 北京: 中国大百 科全书出版社, 1996.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 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 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组织材料
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 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 卡片法: 把文献的题目和出处,以及所要引用的内容 简单记录在卡片上,将这些卡片根据作者的 思路进行排列,并可随时调整,为以后的写作 建立一个初步的轮廓。
列出提纲
为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思路清晰、少走弯路, 应当在对文献进行合理的组织后,理顺思路, 总结出一个主题明确、条理清楚的提纲,作 为写作时安排文章内容的依据。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 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 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 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English Weekly。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参考文献规范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参考文献
必须包括论文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文献; 此外,也可列出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 中曾阅读,但未引用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A——文章
表格
表 1-3 国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
国家和地区 美国 欧洲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发展中国家 1994 (10 亿美元) 504 214 142 132 17 584 1991 (10 亿美元) 414 807 236 89 122 12 440 1980 (10 亿美元) 83 212 63 21 48 3 111 % (1994) 22 43 9 6 6 1 25
第三讲 考古论文写作
第一章 论文写作规范与设计 一、学术规范 二、论文设计
第一节 学术规范
(一)内容规范
术研究活动,如果缺乏对它以前的研究史的 必要的回应,本质上都是不合法的。换言之, 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成果,如果不包含着对前 人和同时代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必要的回 应,那么,它根本上就是不合法的,就是不 符合学术规范的。”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一般格式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3)选题研究的内容(论文提纲);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理论) 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研究与写作计划; 6)参考文献。
开题的前期准备
阅读文献
重点是准确把握所引用文献的观点,批判的态度。 通读重要文献;略读其他文献。 明确: (1)哪些方面已经得出比较肯定的结论; (2)哪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太充分, (3)哪些研究是有突破性的 (4)目前的研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5)以及哪些方面的文献检索不充分,还需要继续检索。
9.条例 10.电子文献
11.各种未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非文字方面的规范
不能同时并用2个以上的近似数的词. 例如:“大约10cm左右”. GB3100-93 计量单位 公式 表格 插图 GB/T1585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外文字母正斜体和黑白体 打印与装订
2、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资料来源: United Nations,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5. U. 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Recent Trend in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Aug. 1993. 注:欧洲 FDI 占世界总流入量的百分比为 1991 年的数据。
• 解决实际问题; • 解决新事实旧理论的矛盾;
• 推广已有工作; • 开拓新领域 。
选题六步曲
预选题:选择研究方向 调查研究和查阅资料 确定研究题目(凝练选题) 拟定方案 分析论证 审查批准
2、论文设计——开题
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在研究方向确定后,研究者在 前期研究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将研究课题 论证、设计、计划付诸于文字的研究文件, 是研究的初步方案。 撰写开题报告和撰写课题申报书有许多类 似之处,是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四阶段:论文完成阶段(论文撰写)
编拟写作题纲,形成初稿,反复修改,定稿成文。
发现问题,继续收集各种资料,做好弥补和解说的准备,最好制作一个 简单的幻灯片(论文答辩前)
1、选题
选题的前提:搜集、阅读文献 选题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合适) 选题的方法:浏览捕捉法、追溯验证法 选题的途径:
提炼主题
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可以最终确定文章主 题。
黑龙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答辩评分标准
语言准确,具有可读性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格式规范
北京大学温儒敏: “现在的确有不
少学者,特别是年轻的学者和研究生、大学 生,不一定都了解学术规范。比如,引用别 人观点必须注明出处,而且尽量引用第一手 材料,这样一些基本要求,未必都能做到。 这是我们长期忽视学术基础教育的结果,在 短时间改变恐怕很难。但我们还是要从一些 细小的事情做起,从自己做起,点滴积累和 建设。”
复旦教授俞吾金:“任何一种学
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立论要客观,要有独创性
实事求是,激活思想
学术规范的灵魂是学术创新
论据翔实,具有确证性
材料全、准、新
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要求分析比较透彻,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理论
体例格式明确,符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