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
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解读
三一文库()/文秘知识/文秘常识〔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解读〕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解读近日,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这是原《条例》实施20年后首次“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地方党委制度。
地方党委制度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为什么要修订《条例》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需要地方党委工作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
其前身是1921年党的一大确立的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修订的党章将执行委员会改为委员会,正式确立了地方党委制度。
1996年4月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原《条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
比如,对地方党委的组织构成和成员配备未作明确规定,对全会决策监督事项与常委会职责规定不够明确,对党建工作规定不够突出,对议事决策规定不够完善,对监督追责规定不够全面,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对完善地方党委工作制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明确要求抓紧修订地方党委工作条例。
为此,按照中央要求,中央办公厅会同中组部等部门对条例进行了修订。
中央党校教授肖立辉说:“地方党委强不强、领导作用发挥好不好,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作为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上居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
对原《条例》进行修订,有利于完善地方党组织权力运行机制,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执政环境。
”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落实了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通过全面梳理地方党委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吸收有效经验,破除制度障碍,创新方式方法,确立了地方党委开展工作的规则,提高地方党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提高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研究
提高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研究作者:上海市党建研究会、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课题组来源:《党政论坛》 2017年第4期在党的整个领导体制的架构中,地方党委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层级,担负着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领导本地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责任,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
提高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对于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意义重大。
一、地方党委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的主要成效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建设。
地方党委在中央严格要求和率先垂范的引领下,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不断提升,成效显著,确保了地方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1.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地方党委把握方向、谋划全局能力在实践中明显提升。
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地方党委紧紧抓住事关地区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需要攻坚克难的重点问题和亟待改革突破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全力推进,以关键性突破带动全局工作。
上海市委率先提出加快转变过度依赖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自2013年起,上海市委连续四年采用重点调研课题方式,聚焦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补好短板”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地方党委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把握大局能力明显增强,逐步从片面追求“GDP”指标向积极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转变。
北京、天津、重庆、山东、浙江等26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党委主动调低GDP增速目标,上海更是直接取消GDP增速预期目标,以集中力量开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
地方党委常委分工负责机制的思考
域各 方 面 的重大 事 项进 行 科学 、 民
主 决 策 的能 力 .常 委 职 责 凸 显 出 由
委 日常 事 务 处 理 和重 大 事 项 的决 策 实行 常委分 工负责 制 . 须着 眼 必 进一 步促进 党内 民主和集 中的高度
统 一 、 利 和 义 务 的 科 学 统 一 , 进 权 推
管” 换 届 前 。 常委 的T 作 由副 书 记牵 头分 管 . 作 机 制 处 于 交 叉 运 作 和 多 T
层 运 作 。 届 后 . “ 记一 书记 一 换 原 书 副 常
度 上 充 分 发 挥 党 委 的 核 心 领 导 科 学 分 工 、 责 对 等 原 则 。 实 权
行 常委 分 丁负 责制 . 须有 效 解决 必
向 沟 通 、 向 协 调 的 履 职 要 求 . 常 横 将 地 方 党 委 要 真 正 达 到 核 心 领 盖 全 局 、 作 领 域 条 块 独 立 、 作 工 工
地方党委常委 分 工 负 责机 制 的思考
中 共十 六届 四 中全会 提 出 . 要 “ 少 地 方 党 委 副 书 记 职 数 .实 行 减
■ 朱晓云
委真 正 推 到 了 区委 核心 领 导 的前 台 。
工 作 决 策上 由“ 将 ” 为 “ 副 变 主
导、 统揽 全局 , 常委分 工负责 制 的新
重 在履行表 决权 向承担常委 决策责
任 的 转 变
工 作 运 作 上 由 “ 角 ”变 为 “ 配 主
联 系 点 制 度 等 制 度 . 试 建 立 了常 尝
委会 议题 管理 办 法 . 常 委分 _ 对 [负
党的 领导 体制 和机 制 的完 善发 展 .
强 化 党 的 领 导 核 心 作 用 常 委 会 作
“一正两副”领导模式运行观察
<div class="article_tit"> “一正两副”领导模式运行观察 </div> <span>作者 : 祝福恩高晓林</span> <p> 由于实行“一正两副”的领导模式时间不长,有些事还需要磨合。
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专职副书记权力边界、工作责任难明晰,使得角色难定位,所以在日常领导工作中常常使得一些专职副书记手忙脚乱。
<br/> <br/> 2007年6月28日,随着山东省委党代会闭幕,持续近10个月的全国地方四级党委换届工作已基本结束,换届中一般都按中央要求配置“一正两副”的领导架构,即一名党委书记,两名副书记,在副书记中一名专职副书记。
“一正两副”领导体制创新,正面效应不可否认,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br/> <br/> “一正两副”领导模式 <br/> 新特点、新情况 <br/> <br/> <br/> 省市级党委换届后,全国31个省级党委除西藏、新疆保留4位副书记、内蒙古保留3位副书记外,其余各省、区、市党委副书记职数均为2人。
这说明“一正两副”模式成为地方党委领导机构的主要形式,新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r/> 领导干部异地调职力度加大。
党委换届后,大部分省区的新任纪委书记都不再兼任党委副书记,而是省委常委。
在纪委书记退出副书记序列的同时,中央加大了纪委书记异地调职的力度。
尤其是4个直辖市,人称为中央空降纪委书记。
<br/> “50后”成中坚力量,“60后”进入省级党委决策层。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98位党委书记、副书记的履历表中,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居多,达56人,所占比例为57%。
目前各省级党委一把手的平均年龄为58.39岁。
健全党委班子内部运行机制方案
健全党委班子内部运行机制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解决镇党委领导班子在科学决策、高效运转、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一套职责明确、民主集中、运转协调、务实管用的镇党委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为实现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目标要求通过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使党委领导班子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一是建立健全系统全面、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把各项工作纳入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建立健全运行有序、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镇党委领导班子健康顺畅地运行;三是全力建设功能强化、总揽全局的领导班子,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基本原则一是遵循党规原则。
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为依据,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务实管用原则。
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便于操作的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使机制建设“于法周延、于事简便”。
三是改革创新原则。
在全面梳理完善、择优继承的基础上,按新的工作内涵,体现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使机制建设更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四、主要任务(一)建立权力运行透明机制,着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1.厘清权力边界。
科学界定镇党委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范围,细化规范重大事项具体内容设定,科学优化权力结构,把集体决策权和个人决定权以条目的方式形成权力清单予以固化,切实减少自由裁量权。
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
2.编制权力运行流程。
按照简便、易行、实效的原则,制作涵盖权力事项、行使主体、行使要素、运行程序、投诉举报等方面内容的权力运行流程。
简述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
简述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简述领导体制是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中,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所设立的一套管理层次和职权分配体系。
它是组织内部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明确管理层次和职责,实现组织的协调运作和高效管理。
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
高层领导通常由组织的创始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对整个组织的运营和决策进行监督和指导。
中层管理者是连接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桥梁,他们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组织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执行。
基层员工是组织中最底层的员工,他们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和执行上级的指令。
在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
高层领导通常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决策权力,他们负责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决策重大事项,并对整个组织的运营进行监督和控制。
中层管理者负责将高层领导的决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并负责管理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确保组织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执行。
基层员工则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和执行上级的指令,他们是组织中最直接参与实际工作的人员。
在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中,各个层次之间通常存在着上下级的关系和相互依赖。
高层领导需要依靠中层管理者将决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部门,而中层管理者则需要依靠基层员工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同时,各个层次之间也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保持信息流通和工作的顺利推进。
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的运营和管理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领导体制可以提高组织的执行效率和决策效果,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组织的领导体制也需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内部的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总结而言,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和决策而设立的一套管理层次和职权分配体系。
它包括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三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存在上下级关系和相互依赖。
不断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 有效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文/梁海萍不断完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有效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设计这个“魂”和党领导一切的组织架构这个“形”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有效落实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
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安排中具有纲举目张的统领作用,设立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是加强党对重大工作领导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
这次机构改革,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外事领导小组改组为委员会。
广西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组建了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外事工作3个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明确这些议事协调机构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和优化党委对这些事关全局重大工作的领导。
这一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从制度上确保了党中央的领导一贯到底、令行禁止、工作高效。
广西将持续健全党委议事协调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切实履行好对重大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重要职责,把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有效落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党委职能部门的归口协调职能。
党委职能部门是党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政治机关,是负责党委某一方面工作的主管部门,负有协调指导本系统、本领域工作的重大职责。
这次机构改革,按照党中央要求,广西把机构编制、公务员管理、新闻出版电影、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归口调整到了组织、宣传、统战等党委职能部门进行统一归口协调管理。
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县级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
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县级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来源:市直机关工委完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提高换届后县(市、区)党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充分发挥县(市、区)党委在落实科学发展、推进创业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专门抽调精干力量,采取市县联动、部内相关处室联合的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本课题报告。
一、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县(市、区)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运行的实践与探索1、加强对各层面的联系协调,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体现。
各县(市、区)党委立足工作大局,突出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强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重大事务的领导,同时,从整体推进全局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几套班子之间的关系。
如诸暨市、绍兴县、越城区分别建立了每周一次的书记、县(市、区)长工作商量制度和县(市、区)领导一周工作安排预告制度,嵊州市建立了由书记、副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部分常委参加的月度工作例会,诸暨市、新昌县建立了四套班子办公室主任(党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推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党委内部运行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各县(市、区)党委按照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及时调整和明确班子成员分工,推行常委分工负责制。
各县(市、区)常委直接对常委会(书记)负责,对涉及分管部门的工作,集思广益,敢于决策;对事关全局性工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列出议题,提交常委会研究讨论和决定。
调查显示,66.3%的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认为换届后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比换届前好。
3、健全常委会议题管理机制,党委议事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市大部分县(市、区)党委根据《章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试行)》、《干部任用条例》等党的规章,相继完善了议事决策规则。
三位一体领导制度
三位一体领导制度1 前言三位一体领导制度是指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组成的最高领导机构。
其实这个制度并不是最近才有,早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就采用了象征团结的“三星”标志,后来也演变成了“三结合、三叶一团、三维一体”的理念,而三位一体领导正是从这个理念中发展出来的。
2 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形成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形成,源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家治理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一个人制”,即“一人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国务工作中,而忽视党和政府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机构紊乱、行政困难和领导机构中心化的弊端”。
考虑到这个问题,党中央通过实践及时总结,不断探索一种更适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模式,最终确定了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务院总理共同领导国家。
3 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机理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3.1 实现中央集权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一大作用,是通过构建中央集权的框架,实现国家统一决策、统一行动的目的。
在这个制度下,三位领导者是在共同认识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共同负责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难题,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2 提高领导层的透明度三位一体领导制度也可以提高领导层的透明度,让领导者之间建立相互制衡的关系。
在这个制度下,三位领导者由于职责分明,会相互监督、相互纠错,不会因个人物色而独断专行。
3.3 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三位一体领导制度强调由三个具体负责的领导者共同负责决策,有助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
这个制度不仅能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辩证思考、明确各自职责,给不同的利益方更多的磨合机会,更好地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问题。
4 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局限性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初衷十分良好,但其实质不是绝对的,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4.1 可能多余三位一体领导制度的构建是为了解决领导机构中心化、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在刚实施的时候,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述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
简述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引言领导体制是指组织中各级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分配,涉及到权力、责任和决策等方面。
在任何组织中,包括政府、企业、学校等,领导体制都是组织运转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简述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包括领导体制的定义、类型、组织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领导体制的定义领导体制是指一个组织中各级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分配,以及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决策、资源分配、任务协调以及成员之间的合作等方面。
领导体制既是权力的结构化体现,又是组织中权力的传递和控制方式。
领导体制的类型领导体制可以分为集中式领导体制和分散式领导体制两种类型。
集中式领导体制集中式领导体制是指组织中决策权和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高层领导者手中的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层领导者拥有广泛的权力和职责,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高度集中,较少授权给下属。
集中式领导体制可以确保较高层级的决策效率和统一指挥能力,但容易导致决策滞后、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分散式领导体制分散式领导体制是指组织中决策权和权力分散于多个领导者手中的体制。
这种体制下,下属拥有较大的决策自主权和责任,组织内部的决策权分散给各级领导者。
分散式领导体制能够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减少高层领导者的负担,但也容易造成决策不协调、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是指领导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和角色分配。
不同组织和不同领导体制下的组织结构形式各异,常见的有传统的上下级领导体制和现代的网络化领导体制。
上下级领导体制上下级领导体制是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层次化的管理结构为特征。
高层领导者居于组织的顶层,下设多个层次的下属领导者,信息和决策在层级间上下传递。
这种体制下,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上级领导者对下级领导者进行监督和指导,下级领导者汇报工作和执行上级领导者的决策。
网络化领导体制网络化领导体制是现代组织中的一种新型形式,特点是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呈网状分布,信息和决策可以在网络中自由流动。
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特点
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特点作者:王树春来源:《领导之友》2012年第06期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由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在2006~2007年地方党委换届选举中普遍实施,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各地换届选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经过六年多的具体实践,地方党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已成为比较成熟的党的地方领导模式。
这一领导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鲜明特点。
一、在职位配置上,尊重地方现实需求职位配置是常委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之一,职位配置是否合理得当,直接关系到常委会工作的健康运行。
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以后,常委的职位配置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地方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党委工作的客观需要,按需定位,事权统一,不搞整齐划一和“一刀切”。
一是尊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据统计,在2011~2012年各地新一轮换届选举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2名市(地)、区党委(不包括省会城市)“一把手”进入省级党委常委领导班子,还有一大批县(市、区)委“一把手”进入设区市委常委领导班子。
这一职位配置,不仅有利于省级和市级党委常委领导班子的结构优化,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示范区的领导。
二是尊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求。
首先是适当增加了常委领导职数。
地方党委配备改革后,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常委人数大幅度减少,一般都保持在13名常委的配置,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常委总人数比一般省委常委会增加了两个职数,以更好地加强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
其次,配备改革后,少数民族地区之外的省委常委会,副书记一般都设两个职位,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则保持3~4名副书记的架构。
第三,从常委构成看,少数民族常委在自治区常委班子中最少的占3名,最多的占6名,全国5个自治区共有22名少数民族常委,占自治区常委班子总人数的31.9%。
三是尊重资源型城市发展需求。
专职副书记的角色定位及类型选择
w慨n DisⅢion蚰跏nt姗鬻’攀鸶鹾【摘要】中央在这次地方党委换届中。
减副”,大都采取了。
一正两副”的领导模式,但现实中专职副书记权力边界、责任边界不清,职责定位模糊的问题仍亟待解央。
本文对选十现实问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美键词】专职副书记;角色定位;类型选择【中图分类号】D262j【文献标识码l A【文章编号1 1007一1962(2007)12一∞37—02党的十六届四中垒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较好地完成.剩余的省市在2007年上半年完成,有的已开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减少地方党委剐书记职数,始。
换届中一般都按中央要求配置了。
一正二副”的领导架宴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1(‘十三届四中构,即一名党委书记.两名副书记.在副书记中一名专职副全会文件新思想新{参断新举措学习读本’第333页)。
根据中央书记。
但在已换届结束的地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专职副这一精神的要求.2006年的地方党委换届,大部分省市都书记责任边界、权力边界不清。
角色定位不准。
在工作实践四是完成书记交办的工作任务。
其二.夸后改革的发展方能实行常委会票决制.或实行垒委会票决错。
向可参照中央模式,人大常委会主任、敢协主席进常委。
不4.强化全委会的监督作用。
在新的领导体制下,全委设副书记。
适当减少党委职能部门领导兼任常委的职散,会除了履行原有的职责外,还应强化一个重要职责。
即听适当增加政府副职进常委职数。
这十方案的好处是有利于取和审议常委会阶段性工作情况的报告。
监督检查常委会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和制贯彻执行垒委会决策的情况。
一方面。
要适当增加全委会约.也有利于发挥常委会的作用。
扶教,原刚上每半年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随时召开。
另3.尽快重新修订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程序。
书记办公一方面.要规范全委会的程序和规则,切实发挥全委会的会取消后.有许多重大事项还需要在常委会之前进行酝酿、职能作用,确保委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得掏通和协调。
党政结构常识图
一、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结构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
三、中国国家权力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四、中国政府机构国务院基本架构
五、中国政府部门官员级别
A、官员升级流程: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
市火车站街区管委会
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
群团机关
共青团泰州市委
市社科联
民主党派
民革泰州市委员
民主同盟泰州市委员会
民主建国会泰州市委员会
农工民主党泰州市委员会
九三学社泰州市委员会
三、二、县委直属事业
四、1、党校;2、档案局;
五、三、群众团体
六、1、工会;2、团县委;3、;4、工商联;5、科协;6、残联;
四、县政府职能部门上:
共有21个部门,分别是财政、审计、发展和改革,民政、劳动、卫生、城建、林业、水利、交通、统计、经贸、农业、环保、安检、人士、司法、文化、教育、公安、计生等21个职能部门,分别按照各自职权行使职能,职责一般都是由法律具体规定的;
市法院
党委工作机构
市委办公室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农工办
市委台办
市委610办公室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办
市商务局
市信访局
市法制办
市外办
市政府垂直管理单位
邮政局
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市委讲师团
市地震局
省社科院泰州分院
泰州广播电视台
市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
市政府派出机构
市行政服务中心
市委、市政府办事机构
E、准副省级城市: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10个“较大的市”;
我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运行机制
我国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与组织运行机制作者:李司琪胡周艳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0期摘要: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组织结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组织功能的发挥和组织运行机制的效能。
本文选取Y省X乡为个案,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切入点,在分析X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机制时,从横纵维度深入思考,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层次对X乡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地方政府推进组织结构改革、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产生启示。
关键词:X乡组织结构组织运行机制我国乡级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末梢,处于基层的一线位置,在按上级要求对本级政府机构进行整改的同时,乡政府的组织结构及组织运行机制仍需面对独特的环境,比如乡党委决策科学性难以衡量,乡政府内部的各分站所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协同性有待提高,乡纪委在监督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的弊端无法对乡党委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等。
一、X乡政府组织結构现状X乡党委、政府设4个综合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机关行政编制25名。
在事业单位的设置上,X乡设5个综合服务中心和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财政所。
二、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简介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功能主义从结构出发,剖析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将结构与其对应的功能相联系,构建出独树一帜的理论框架。
并在此框架下分析了一系列社会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帕森斯因结构功能主义名垂青史。
(二)运行机制的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在组织分析的过程中,帕森斯重点提出的是组织内外部横纵关系交织的文化—制度维度以及组织中角色行为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所达成的结构均衡。
在政府组织的协同性分析中,这一思维同样适用,政府在处理好错综复杂的内外部横纵关系的同时,努力使组织内外部各部门、各角色遵守制度化的规范,以保证组织的顺畅运行。
公务员基础--第四章 中国政府的架构与运作
4、县级人民政府
➢ 县政府、市辖区政府、县级市政府 ➢ 组成、任期与职权 ➢ 机构设置 2020/7/6 ➢ 派出机关 ----街道办事处
中国政府的架构
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体制 5、乡级人民政府
➢ 包括乡、民族乡和镇的政府 ➢ 地位 ➢ 组成与任期 ➢ 机构设置 ➢ 职权
2020/7/6
第四章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运作
2020/7/6
中国政府的运作 一、政府的决策 ➢ 指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其目标,从经过意
见综合而制定的多种方案中选定或综合 出一个方案的过程 1、政府决策的形式
• 参会的人员、决策的场合、决策的方法等 • 主要形式: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各种会议
2020/7/6
2020/7/6
中国政府的运作
三、政府的沟通与协调 1、政府的沟通
➢ 指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信息、意见 、思想和感情的双向传递和交流,是政府顺 利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
➢ 目的是为了达到彼此了解、取得共识、团结 合作、相互支持、彼此信任、齐心协力地贯 彻实施决策,实现决策目标
➢ 方式主要有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2020/7/6
中国政府的运作
三、政府的沟通与协调 2、政府的协调
➢ 指调整政府系统内外关系,使之相互配合、 和谐一致、协同动作而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 的行为
➢ 目的是将分散的行为变为集体的行为,将冲 突的行为变为合作行为,将矛盾的行为变为 协同的行为,使执行过程有序化、高效化
➢ 方式主要有内部横向协调 、内部的纵向协 调和外部协调
2020/7/6
中国政府的运作
四、政府的监督 2、政府的监督体系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三层涵义及其结构内容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三层涵义及其结构内容◎ 李志平 张阿樱从性质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从制度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政治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优势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治理、党的执政、具体工作三个层面。
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层次及其结构(一)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三个层次1.国家治理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国家治理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主要体现在党的战略定位和政策设计。
一是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提出的“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中包括的“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
二是2019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因此,国家治理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一个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建设制度体系、依法治国制度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经济建设制度体系、文化建设制度体系、社会建设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党的绝对领导制度、外交工作制度、国家监督制度体系等。
2.党的执政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的执政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主要体现在党的执政定位和政策设计,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的第二部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出的六个方面制度建设,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二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三是具体工作层面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四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制度;五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六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建国后中共领导体系的确立与特征
作者: 陈丽凤
作者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上海200233
出版物刊名: 甘肃理论学刊
页码: 63-66页
主题词: 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系;确立;特征
摘要:1949—1956年是中共领导体系全面确立的重要时期。
一是党的中央、地方、基层各级党委内部结构与纵向层级形成新的格局;二是党的工作机构的调整与加强凸现出建设特征与执政功能;三是确立了党对国家事务全面领导的组织架构。
这一以中央与各级党委为权力中心的领导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党的全面执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与领导力量的保障,也对执政党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的模式选择及其发展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这表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目的,就是要经过持续努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党的领导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党领导一切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揭示了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总揽全局”是说党的领导要有大局观和整体观,做到总揽不包揽,解决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带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与落实路线、方针、政策上,放在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议大事、用干部上。
“协调各方”就是说党的领导需要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必须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等各个机关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使各个方面都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从而形成合力。
归根结底,要通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使“党领导一切”这个政治结论得到全面、深入、彻底的落实。
坚持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
坚持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
何光
【期刊名称】《领导广角》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领导主要是,对本地区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组织的主张成为本地区的法规或政令;向地方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在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组织、协调本地区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工作;动员、组织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何光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
【相关文献】
1.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实现途径研究 [J], 宋刚峰;王洲洋
2.党委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J], 孙志刚
3.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元阳县委着力创造良好的政治局面 [J], 欧光辉
4.党委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J], 孙志刚
5.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述评 [J], 刘维涛;吴储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来自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
bsp;第二,科学界定常委成员的职能。按照“权责对称”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同时,进一步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党政分工重叠的问题。在具体职责分工上,对于兼任政府副职的常委,其工作分工和职责定位,应以政府为主,所分工负责的政府工作,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其他常委不再分管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好分管工作。在出现涉及多个常委的综合工作时,应由主管常委负责协调沟通并抓好落实。第三,优化常委会的组成结构。新型党委领导体制的确立,对领导成员的胜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选好党委“一把手”。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减少后,“一把手”的任务更重了,要求“一把手”统揽全局的能力更强,民主作风更好,自我要求更严,党内威望更高。其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把常委会成员推到决策中心位置上,要求常委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能够独当一面,推动工作。在年龄结构上,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注意合理使用其他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在知识和专业结构上,既要选拔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更要充实熟悉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干部;在个性特点上,要充分把握每个常委的气质、性格特征,真正达到班子成员相容互补、刚柔相济、团结和谐,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第四,进一步探索并逐步规范专职副书记的职能定位。从目前实践来看,专职副书记职责的明确定位尚需要一个过程。笔者认为,根据实际,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助手的角色。作为书记的主要助手,应协助书记处理重大事务,受书记或常委会委托,负责协调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主持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二是突出专职的角色。既然是专职党委副书记,应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协助书记抓好党务工作,负责党委日常工作。三是突出协调的角色。参与本地区重要干部任免、重要案件处理、重要工作等重大事项决策前的个别酝酿、思想沟通和决策后的协调落实。3.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依托和保障第一,完善地方党委的议事决策机制。党委的议事决策机制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度,是反映党内民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以完善党委议事决策为重点,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内容、决策规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符合法律和有关规定;积极探索票决制等决策方式,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决策咨询、调研、听证和民主讨论、会议表决等一系列制度,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要通过建立决策执行中的协调、反馈和纠错机制,在保证决策得到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第二,建立常委沟通协调机制。新体制下,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客观上容易造成常委之间对彼此分管工作缺乏了解,如果主动性不够和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可能导致信息不通畅,常委会的决策作用难以得到真正发挥。比如,就某个议题,尽管开了常委会,如果某些常委对这个议题不了解,而又缺乏大局和宏观意识,什么事情依然都是负责该领域的常委说了算,这样的话,常委会实际上也成了走过场。另外,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后,交叉任职的干部相对负担较重,因此,要建立常委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书记与常委、常委与常委之间的工作交流,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第三,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综合考评机制。要适应新的领导体制框架下领导干部选拔作用的新要求,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突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学发展三个方面、确立尽可能量化的指标体系,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为班子配备、干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使干部对自己的升迁去留有一个明确的预期。第四,建立权力运行的制衡监督机制。按照横向适度调整权力、纵向有步骤地下放权力、权力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原则,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使地方党的代表大会或全委会行使的决策权、党的各级委员会行使的执行权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的监督权相互依存和制约,保证地方党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实际中,要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常委要向常委会、常委会要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同时要研究重大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责任追究办法,对责任追究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和时限做出明确规定,严格区分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主观故意责任和过失责任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行政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模式
摘要:党的委员会制度是党的领导体制的核心和关键。地方党委换届后,在领导体制架构上体现出了一些带有趋向性的新特点,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还需要在常委分工负责制、委员结构、工作机制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保证新型地方党委领导体制的高效和谐运行。关键词:党委换届;领导体制模式;新特点;基本思路党的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权力运行的载体,在执政条件下,其运作状况既直接反映出党内民主的质量,也是衡量整个政治体系民主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党的委员会是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架构的核心。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地方党委既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汇集、处理和传递层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去年以来,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的要求,各地党委换届工作陆续结束。从换届后的情况看,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在架构模式上体现出一些新特点,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保证新的领导体制的和谐有效运行。一、地方党委新型领导体制架构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效能换届后,地方党委的领导体制模式总体上可概括为“一正两副(或三副)、党政交叉、分工协作”,完善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会制度,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1.领导职位精简,有利于降低执政成本在目前全国已换届的省、市、县三级党委内部,除民族地区外,书记、副书记基本上都按照“一正两副或三副”(部分省市级党委班子保留了三名副书记)的要求配备,常委人数基本控制在11至13人。据有关部门预计,这次换届完成后,约有10多万名干部要离开原有岗位,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从深层次来看,这样的改革,决不是简单的干部数量减少,而是体制层面的改革。干部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随着由职务管理向职责管理的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有可能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口。2.领导层级减少,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执政效率换届后,各地普遍取消了书记办公会这一议事层次。从决策体制上看,由原来的“书记――副书记――常委”三级架构向“书记――副书记或常委”两级架构运作机制转变,根据分工,各项议题由常委直接提交常委会,减少了领导层级,决策链条明显缩短。一方面,在常委分工负责制下,扩大了常委会的议事范围,决策中心由书记办公会向常委会、全委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和书记办公会“以议代决”现象,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制度得到发扬和强化;另一方面,减少了常委对副书记的依赖性,增强了常委站位全局、纵向沟通、横向协调的履职要求,将常委真正推到了党委核心领导的前台,常委职责凸显出由重在履行表决权向承担决策和执行责任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执政效率。3.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有利于提高科学执政的水平职能配置是反映领导体制科学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的比例”是新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目前,理论界对“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的比例”有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这是党政关系上的倒退。笔者认为,政党执政的条件下,党与政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关键是控制公共权力的路径选择是否科学。基于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不同特点,在地方党委会组成中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的交叉任职,只要党委和政府的权力边界划分清晰,会有利于提高党委会的科学决策水平,有利于加强党对经济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是优化领导职能的重要尝试。4.党委内部权力结构更加明晰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的高效实施应以权限划分为前提和基础。党委会内部权力关系倒置或紊乱是地方党委传统模式运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党委会内部的权力授受关系为“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书记办公会是议事机构不是决策机构,不得决定重大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