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之花绽放

合集下载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25【德育与成才】【才识】[2013.11]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工作。

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所有细微之处都能体现学校德育。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品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学校是德育的基本阵地,是青少年茁壮成长、道德品质得以陶冶、升华的好地方。

德育是全面教育人、培养人、提升人的一种教育活动,就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学校所进行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都是整个社会道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出色地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社会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硕果累累,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活教材。

当然,社会上还有一些阴暗面,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积极向上的,光明的方面去引导学生茁壮成长。

由于现代社会在加速变化,上一辈与下一辈的代沟也在逐步扩大。

由于教育者的观念和道德立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生活时空的限制,在诸多方面还表现出很不适。

当前在德育过程中表现出师生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立,对于教育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问题,绝对不能靠传统的老经验和旧观念去对学生进行德育,而是要同学生一起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引导学生。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积极灵活地改变自己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德育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让德育的教化力量更为强大。

我担任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班级有几名男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只好由父母的长辈在家带他们,于是他们便在放学后,在社会上沾染了一些恶习,抽烟、酗酒、上网吧等等。

了解他们的情况后,我多次和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

于是对于不同的孩子我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我耐心地一个一个地找他们做思想工作。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学生中绽放初次拿到《品德与社会》课本时,便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这是一本怎样的课本,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品德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密切关系问……随着我对课本理解的深入,并以此为桥梁,与学生探讨交流的越来越多,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现在仅就品社这门学科内容的丰富多彩与教学技巧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1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一直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品社是一门小科,但在我的心中它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单就《异彩纷呈说服饰》这一课就包括了泱泱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和其它各个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及风土人情。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辅以育人,必会取得良好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在课堂上和学生和谐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一些微笑,避免表情严肃,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想说而不敢说。

相反,课堂上教师多带些微笑,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质疑提问发表见解的学生,多给予鼓励,课堂气氛就会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就会进一步促进知识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异彩纷呈说服饰》一课时,我课下让学生搜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材料,在上课时让他们畅所欲言,把搜集到的材料展示介绍给大家。

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积累。

至此,我又让他们把我们汉族的节日单列出来,此时孩子们滔滔不绝徐徐道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我又问。

孩子们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我抓住时机接着说:“这些节日都是我们的老祖先留给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其中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至今让我难忘,他说:“对这些遗产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要保护这些精神的,也要保护那些物质的,不让外国人来抢我们的、破坏我们的,我还要好好学习,同学们也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热烈的掌声在教室里突然爆发,我和孩子们一起热血沸腾。

到此,品德教育水到渠成。

2了解历史,反思自我,畅想未来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历史这门学科,但是品社教学却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怒放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陶湾中心小学姜敏【案例综述】我校教师24人,在校生220多人。

几年来,我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育人队伍,师德师风良好。

能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广大小学生形成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我校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不断提高,确保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主要做法与效果】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机制(1)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健全。

我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大队部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在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用以规范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价制度,并且日趋科学和完善。

对学生德育行为量化评价,有《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等;对班级管理评价,有《班级管理量化考评细则》,等;对班主任工作考评,有《班主任考核细则》等,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

(2)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我校把加强德育工作放在事关学校兴衰的重要地位,纳入学校中长远规划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

在校长领导下,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

所有工作都强调突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在教师中形成“敬业爱岗、明理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

(3)重视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优劣,因此我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臵。

拓宽品德教育渠道,让德育之花常开不败

拓宽品德教育渠道,让德育之花常开不败

拓宽品德教育渠道让德育之花常开不败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

教师只有将幼儿对品德行为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但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则更多的体现出单一的说教方式,幼儿也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导致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如何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内涵,让幼儿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同时,形成自觉的品德行为习惯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细化一日活动,使德育渗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它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

在每天的工作中,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注重将德育无声的渗透在幼儿来园、盥洗、午餐等每个细节,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晨间入园时,我们各班设立礼仪小标兵,热情迎接家长和小朋友,同时引导入园幼儿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

在点名环节,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模式,让幼儿主动来发现班级中哪个幼儿没有到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

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主动与同伴交往,并在活动中学会分享、谦让。

午餐时,我们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挑食,不洒饭,进餐后能自觉收拾餐具,并安静、有序的午休。

中、大班还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协助老师完成浇花、整理图书、玩具等,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

二、丰富德育教育载体,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在德育教育中,我们积极改变德育教育说教式、形式化、单打一的现状,坚持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并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重感悟,重体验,积极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道德情感。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幼儿开展了“百米长卷画家乡”、“家园亲子放风筝”、“红七月童心颂党恩”、参观风电厂、游览玉泽湖公园、走进玉门千亩精品蔬菜示范园区等一系列童趣盎然的活动。

让道德之花开满人间_高中作文

让道德之花开满人间_高中作文

让道德之花开满人间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让道德之花开满人间,感谢您的阅读!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道德之花开满人间》。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时时刻刻约束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它是什么呢?它就是道德。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

那,什么是道德呢?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无不以高尚的道德做为至高境界。

如今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变迁,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对公民的道德建设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同发起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并组织编写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书。

书中通过许多感人的故事:微笑的力量、心灵的强者、恩师如父、下跪的藏羚羊、消逝的仙湖……增加我们小学生的课外知识,强化道德意识并践行道德规范。

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名言警句,如尊敬长辈的“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特权”(司汤达);“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

”(毛泽东)“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甘地)……这许许多多凝聚着前辈智慧和崇高精神情怀的隽永话语,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怎样帮助别人,怎样培养自己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自身修养。

让我们舍去以前不好的东西,做一个品格高尚的学生。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道德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知道了道德就是自强、自律、自爱;道德就是孝敬长辈、乐观生活、勤劳节俭;道德是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道德是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助人为乐……道德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绽放宋振山(桓台县唐山镇第二小学)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成就美好人生的基础。

然而现实情况是:德育的魅力正在消退,因为它背离了真实的、鲜活的、丰富的源头而渐行渐远,背离了原本智慧的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智慧,走向单调、枯燥。

一、当下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道德知识代替道德智慧。

学生会说、会背、会考试;而面对多元文化现象和价值观不会辨别、不会选择、不会行动。

最终结果是道德教育的知识胜利了,而人却失败了。

其次是忽视了道德能力的践行。

经历、体验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但事实是,道德教育被文本所占领,儿童的经历与体验退避三舍。

试想没有经历哪有体验?没有体验哪会有心悟之、行动之?无行动、无能力哪有智慧可言?其三是封闭了道德智慧生长的空间。

“早上起来得最早的是我,晚上睡得最迟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负担最重的是我还是我。

”学生对流行歌词的改编道出了生活中的无奈。

无奈的生存状态扼杀了道德智慧。

其四是破坏了道德智慧的“表情”。

智慧应该有自己的表情。

智慧的表情是智慧的外部基本特征。

愉快、欢悦、幸福应是智慧的表情。

让学生智慧起来,首先让学生快乐起来、幸福起来。

幸福感的消退,正是智慧的消退。

二、加强德育工作的措施(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素质1.每月召开1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2.开展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

3.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修订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努力使我校的班主任考核制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加强学生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利用班主任例会和学生干部培训会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2.通过竞选的方式选拔组织管理能力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少先队干部。

对选拔出来的少先队干部,德育处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学生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展成为品德高尚、热爱祖国、有责任感、有公德心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快乐校园,意味着在校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

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正面价值观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家园,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要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校园文化应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要营造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友爱互助、谦虚谨慎的品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形成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更要推动软件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正能量,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举办各类德育主题的讲座、演讲比赛、课外读书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

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益力量。

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让他们成长为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

二、家校合作,共育爱心学子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两个环境。

要让德育之花在快乐校园中绽放,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形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和提升教育水平,引导家长正确关注孩子成长,共同构建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建设工作,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引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育人,促进家庭和学校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受到更多关爱,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德育之花绽放课堂

德育之花绽放课堂

德育之花绽放课堂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育之花需要在课堂上得到绽放,让学生在学习的亦能得到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第一节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何为“德育”。

德育是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完善的人格素质。

帮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德行品德是他的生命之根,是他立足之本。

在学习生活中,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做好德育工作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每一朵“德育之花”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绽放。

第二节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

诚信是人格的一种表现,也是行为的一种规范。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对一个人的影响,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用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诚信的真谛,让他们明白,只有诚信待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第三节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

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担当,是每个人应具备的行为修养。

只有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主动承担责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明白只有主动承担责任,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责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只有积极担当责任,才能取得成功。

第四节课,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何谓“友爱”。

友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是人们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表现。

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友爱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友爱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友爱和支持。

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如何主动帮助他人,让学生明白友爱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明白只有友爱他人,才是一个优秀的人。

五德教育活动方案

五德教育活动方案

五德教育活动方案五德教育是一种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以德育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注重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推广五德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一、主题活动——“品德之花绽放”活动内容:1. 通过课堂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分享优秀人物的品德故事,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楷模。

2. 组织品德表现比赛,让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行为,增强品德修养。

3. 制作“品德之花”展示墙,用花瓣形象的卡片记录学生的亲善行为和品德表现,鼓励他们多做好事、做好人。

二、体验活动——“五德体验营”活动内容:1. 安排学生前往社区慈善机构、养老院等地,与孤寡老人互动,传递爱与温暖的力量。

2. 组织户外拓展活动,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和意志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举办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日,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志愿活动的乐趣与意义,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创新活动——“品德创客工作坊”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利用创客教育的方式,设计并制作与品德相关的创意作品,如卡通形象、手工艺品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实施“品德微电影”创作比赛,让学生以短片形式展现品德故事,通过影像传递正能量。

3. 设立“品德创作公益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作品分享给他人,推广品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四、亲子活动——“亲子园地,育德共享”活动内容:1. 邀请家长参与品德教育讲座,提升他们对于孩子品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2. 开展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体验,加深亲子关系,培养亲子情感。

3. 举办“亲子品德之星”评选活动,表彰那些在家庭中注重品德教育的家庭,倡导家庭“育人”的重要性。

五、综合活动——“五德系列文化节”活动内容:1. 分期分主题地开展五德文化节,涵盖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亲子互动等环节,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五德文化讲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五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让品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

让品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课程。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生活,品德课的教学应生活化。

要想真正让学生在“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实现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生活化课堂教学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实现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个体的情感,通过经历、感悟、体验,扩展学生的生活视野,提高品味生活的能力与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挖掘生活化的资源教学要讲究艺术,要想过程出彩,必须有精彩的“点”来吸引人。

首先,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实践动机。

课堂的布置、人气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知的欲望。

童趣化的教室布置,给儿童童趣的世界增添一抹新鲜的色彩。

张贴一些德育漫画、名人名言、学生作品,无形之中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激励学习的斗志。

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最新发生的新闻、故事加以利用,既体现与时俱进,又做到贴近生活,还可以作为话题开展教学。

其次,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教育是需要背景与氛围的。

很多思想教育的进行,选择在特定的社会大背景、大环境下进行,围绕社会热点展开讨论,增强感染力,通过搜集资料,可以通过课件形式展示,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环境破坏前与破坏后的强烈反差,播放一些滥砍滥伐树木,污水排放,大气破坏等视频,并结合当下炒得沸沸扬扬的空气污染pm2.5,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唤醒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及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让道德之花在细节中绽放

让道德之花在细节中绽放

让道德之花在细节中绽放齐齐哈尔市实验小学彭佳“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不仅是人生的哲理,更是道德的田园。

道德存在于细节的积累中,所以,品德与社会课要多多关注细节,从细节之处入手,发挥细节的潜力,让每一个细节都绽放出美丽的道德之花。

一、创造教学细节:细节是成功之门,一个有头脑的人,他不会死等细节的到来,而是勇于创造细节。

一个看得准,善于创造并抓住细节的人,就会让你在某一个细节上看到希望。

道德更需要细节的创造,这个细节会让学生滋生道德的种子,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面对中国式的“421家庭”,面对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人们感同身受就是如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太自私,不懂得感恩。

而今天课堂上精心创设的一个细节,却让与众人相同看法的我,不得不对孩子们刮目相看——谁说他们不懂爱。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课《家人的爱》接近教学尾声时,为了让学生知道感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家中,我们得到的父母的爱太多太多了,现在就为爱我们的家人唱首歌好吗?”听到这话,学生立刻兴奋起来。

“你们想把哪首歌送给家人呢?”有的学生提议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学生拍着小手唱起了这首歌。

唱完后,我追问了一句:“唱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和我一起玩儿。

”有的说:“我想到了生病时,爸爸妈妈着急的样子。

”当第三名学生站起来时,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想妈妈了。

”听了学生的话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重复一句:“想妈妈了。

”这时,这个孩子声音颤抖地又说:“向那些在外面上学的孩子,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平时看不到妈妈。

”经了解得知,这个小女孩来自于本县的杏山乡,寄宿在一位教师家里。

于是,我顺势引导:“其实,父母也舍不得你,为了让你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有出息,把你送到这里上学,这也是父母对你的爱,你更要努力学习。

老师也发现你是一个既懂事,又有孝心的孩子。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悄悄绽放论文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悄悄绽放论文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悄悄绽放语文教学虽然以语文教育为主,但不能让德育教育成为荒芜的空地。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感情型的,以感性化为主,就是通过抓住文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施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呢?在语文教育中施行德育教育可以讲究以下的策略或艺术。

一、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体悟,这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施行德育,要想达到理想的目标,首先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体悟,这是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取向和接受能力,难以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只有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大量去读,自己升华,悉心体悟,接受德育教育。

二、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就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活”课堂就是关键,就是要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

例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时,要想细致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比较困难,学生也很难调动起兴趣,于是我借鉴了一位名家的桥段,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画出相应的数学函数图像,结果学生反应热烈,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在文中找出了非常细致的情感变化,并且据此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函数图像,在解释时也有理有据,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淡淡的忧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了解到作者正是因为国家的忧患才会产生这样的忧虑,再结合作者最后为了坚持民族气节不食美国救济粮病饿而死的事迹,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在看似不经意中让学生接受了一番人格、民族气节的洗礼。

三、抓住课文中的德育渗透关键点(一)教师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

如,可以在课文中闪光点处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议,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

清风进校园廉洁润心田内容

清风进校园廉洁润心田内容

清风进校园廉洁润心田内容以清风进校园廉洁润心田清风吹拂着校园,带来了一片宁静和清新的氛围。

这清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更是指一种纯洁的心灵和道德风尚。

在这个以清风进校园为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来润泽我们的心灵田园。

一、课堂廉洁,知识之花绽放课堂是学子们获取知识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然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却表现出不廉洁的行为,比如抄袭作业、作弊考试等。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更损害了自己的品德和学识。

因此,我们要以清风进校园的态度,坚决抵制这种不廉洁的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品质,让知识之花在廉洁的土壤中绽放。

二、校园廉洁,和谐关系蓬勃发展一个校园的和谐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有时在校园中,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廉洁的行为,比如欺凌、谣言传播等。

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破坏了整个校园的和谐氛围。

因此,我们要以清风进校园的精神,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中,主动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让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谐的地方。

三、自我廉洁,品德之花绽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德,而这种品德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和人格。

然而,有些人却在自我中违背了廉洁的原则,比如贪污、舞弊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因此,我们要以清风进校园的态度,坚守廉洁的底线,做一个守法守纪、廉洁自律的人,让品德之花在清风的吹拂下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光芒。

四、社会廉洁,公平正义蓬勃发展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环境,其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然而,有些人却在社会中做出了不廉洁的行为,比如行贿、偷税漏税等。

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损害了人们的信任和谐团结。

因此,我们要以清风进校园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宣传和传递廉洁的理念,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和有序。

五、家庭廉洁,家风之花绽放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也是一个人品德的塑造者。

然而,有些家庭却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忽视了廉洁的教育,导致孩子学会了不廉洁的行为,比如贪图私利、不尊重他人等。

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5篇)

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5篇)

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5篇)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5篇)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青年不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也不仅是生活在现在的人,而是生活在未来的人。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欢迎阅读!关于为人品德的国旗下讲话稿(精选篇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礼仪道德之花绽放你我”。

说到文明礼仪道德,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朋友,他吐在地的是一口痰,但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丑陋。

这是一个不讲文明礼仪道德的历史教训。

大家看,这是什么?对!口香糖。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仪道德,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中国素以“文明礼仪道德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文明礼仪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礼仪道德程度。

而个人的文明礼仪道德水平,则可以折射出一个集体的整体素质。

一个人如果不遵守文明礼仪道德礼仪道德规范,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国家声誉。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道德礼仪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道德礼仪道德。

可是看看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废纸,听听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一粒沙子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张废纸,一句脏话,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当代中学生灵魂的一面镜子——文明礼仪道德的缺失。

围绕以劳树德主题的作文

围绕以劳树德主题的作文

围绕以劳树德主题的作文《劳动,让品德之花绽放》咱们从小就知道“劳动最光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哟!你看,隔壁的李爷爷每天早早起来打扫街道,那认真劲儿,让大家走在路上都觉得舒心。

还有咱村的张阿姨,家里种了一大片果园,每天辛苦劳作,果子成熟的时候,她总是先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尝尝。

劳动可不只是干活儿,它能让咱学会珍惜,懂得感恩。

就像我自己,以前总是不爱收拾房间,东西扔得乱七八糟。

后来妈妈让我自己整理,累得我满头大汗。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乱丢东西了,因为我知道整理的辛苦。

学校里也经常组织我们去植树、打扫校园。

每次干完活,看着整洁的环境、新栽的树苗,心里那个美呀!这让我们明白,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创造美好,也更懂得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所以说,劳动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的品德像花儿一样美丽地绽放!《在劳动中成长》我家有个小菜园,以前都是爸爸妈妈在打理。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说要帮忙,他们高兴坏了。

我学着挖坑、播种、浇水,太阳晒得我脸通红,腰也酸得不行。

但当我看到种子发芽、长大,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这些小小的劳动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

而且,每次劳动后,看到家人开心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特别有用。

所以,别小看劳动,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有品德!《劳动的魅力》朋友们,你们觉得劳动有魅力吗?我觉得有!我家楼下有个卖早餐的叔叔,每天天不亮就出摊。

他做的包子又大又香,大家都爱买。

他说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大家吃得开心,他就满足了。

这就是劳动带来的快乐呀!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每天辛勤地备课、讲课,教导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他们的劳动,让我们茁壮成长。

劳动不仅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还能给别人带来幸福。

这难道不是一种魅力吗?《以劳树德,从身边做起》咱都知道以劳树德很重要,可怎么做呢?其实啊,从身边的小事就能开始。

比如说,在家里帮妈妈洗碗、扫地,这不仅能减轻妈妈的负担,还能让咱学会关心家人。

爸爸下班累了,给他倒杯水、捶捶背,这也是劳动,更是孝顺。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的教育、关爱他人的教育、感恩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并就这方面的尝试与大家一同探讨和研究。

1 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

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当学生了解了北京夜景的繁华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以优美的语言描述北京的美景,描述北京的发展变化……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北京的上空,领略北京的风采,学生沉醉了,说体会时,有的说:“我多么想设计一个造型独特的彩灯,为北京增添一分光彩”有的由衷的赞叹:“北京,祖国的心脏,我爱你!”有的说:“北京这么美,我仿佛听到了各国奥运队员走在北京的街道上发出的赞叹声,我是多么自豪呀!”我精心设计了这个情境让学生去体验,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渐渐形成了一些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是自发的、深刻的。

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一次多么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呀。

2 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教授《望洞庭》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懂得了诗意后,我先指名几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用最美的语言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叙述出来,让学生体验自然景物的优美,当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画一画”的情节,学生在画画中慢慢进入情境。

从点滴做起,培养品德——国旗下的讲话

从点滴做起,培养品德——国旗下的讲话

从点滴做起,培养品德——国旗下的讲话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阳光普照、国旗飘扬的美好时刻,我们相聚在校园。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点滴做起,培养品德”。

品德,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它支撑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人格。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培养品德无需惊天动地的举动,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品德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在学校里,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培养品德的契机。

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这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我们自律品德的体现。

当我们不被周围的事物干扰,专注于老师的讲解,就是在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和意志力。

课间休息时,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保持校园的安静与和谐。

这小小的安静,能让同学们在课间放松身心,同时也展现出我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对他人的尊重。

看到地上有纸屑,主动弯腰捡起,这一简单的动作体现的是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却能汇聚成良好品德的洪流。

与同学相处的点滴中,品德更是无处不在。

当同学忘记带文具时,我们大方地递上一支笔或一块橡皮,这是乐于助人的品德。

在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耐心倾听、友好沟通,而不是争吵,这体现了包容和尊重他人想法的美德。

一句真诚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是我们礼貌待人品德的日常实践。

在家里,品德培养也体现在点滴行动中。

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摆放碗筷、收拾房间,这是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恩。

对长辈说话有礼貌,听从他们的教导,这是孝顺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合排队等候,不随地吐痰,这些点滴行为都是良好品德的表现。

它们不仅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还能为周围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心培养品德,让自己成为有道德、有素养的人,让品德之光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让品德之花绽放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蒋海燕
【内容摘要】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靠单纯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而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不断积累,才能逐步养成的。

品德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的体验和行为实践为主的课程。

儿童生活经验的积累、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感的体验和行为的实践。

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不断的实践、体验,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实践体验成长
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生活,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获得真实的道德感悟。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模拟生活情境,加强品德引导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而不指向现实生活,它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也认为“课堂教育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身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

”是的,品德的效果应是知行并重,教学不能只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原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

因此,我们有目的地在课堂中采用模拟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变呆板为活泼,化枯燥为生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道德认识,在生活体验中规范言行。

比如:在教学学生理解“礼貌用语”、“礼貌动作”时,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梅梅到叔叔家做客要先干什么?当叔叔请梅梅坐下倒茶给她喝时,她应怎么做?跟叔叔告别时,她应怎么做?”并通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深化了学生的礼貌规范。

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礼貌热情待人的要求去做,学生不仅再现了课本中的礼貌热情待人的情境,还调动了生活中原有的积累,弥补了生活中不到位的礼貌缺失,使学生的“礼貌用语”和“礼貌动作”更为规范、丰富。

二、学会活用教材,进行有效互动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因为这是源于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的东西。

而关于道德的知识,他们接受得最多,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体验,那么知识的种子就不能在个体的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这种道德知识就如假牙、假发,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学习情境,使儿童在学习中体验。

想办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建立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相互进入的通道,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儿童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达到教材所承载和传达
“感受、理解、体验、践行”的价值目标。

比如:教材里讲的是编者设计的妈妈怎样关心生病的我,在课堂上,我不是一味去分析父母对孩子的爱和道德灌输,而是创设了活动情境,让学生自说、自画、自演家人的爱,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向同组成员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小故事,而后又请小组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平时家里人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并以家里人对你这么好,你又该为家庭、家里人做些什么等问题讨论发言。

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并激发他们爱家、爱家人的情感,使学生更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有报答家人爱的思想和行动,学着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陪爷爷奶奶聊天、给病中的亲人送水送药、打扫和整理自己的房间、帮妈妈做家务等等,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对长辈的爱。

三、注重情景体验,做到用情感化人。

人的情感活动受所入情景的制约,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往往有综合作用。

在品德教学中,借助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体悟、心理换位和行动实践等途径,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自主对话的交流平台,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开展讨论和交流。

并在课堂中能有意识地构建这样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合作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能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打好基础。

其次,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因为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辩解,在观点分享与协商的过程中,自然地会产生出一种“我也能行”的积极情感。

再次,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习沟通、学习互助、学习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

四、在生活中体会,在活动中深化体验
品德教学不应该理性化、教条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尽量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明白组织合作的条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和喜悦”的教学目标。

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反复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过程。

我让学生用易拉罐搭塔,以小组为单位,组员共同合作搭塔,在规定时间内请各组交上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评价、欣赏。

由于学生在开始时没有进行小组协商,也没有明确合理的分工,所以有的学生忙着搭塔,有的学生在互相埋怨,有的学生实在插不上手,就承担起指挥的任务但没有人听,还有的学生想参与却被组内成员排挤,只能在一旁观望,最后各组成果大多不尽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却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

这时,我让学生发表意见,找出不成功的关键,启发学生要相互配合。

再开展第二次体验活动,重新搭一次塔,许多组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然后我让学生谈两次搭塔的感受,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纳出如下意见:成功的条件,事先要商量,人人都要负责任,分工要合理,经常交流等;失败的原因,相互埋怨,各自单干,分工不合理等。

五、在时空中回归生活,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思品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即回归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生活是个大家庭,他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社会生活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研究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启发,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反思者、体验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

在空间上舍远求近,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

由于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是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因此我们要常举一些身边的例子,适当引入一些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我会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的体会也更真切,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内容要更有说服力。

总之“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能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化的道德教育理念,坚持以生活为准绳,敞开课堂的大门,将思品教学从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做到从生活中“知”,在生活中“行”。

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才能指引我们更好的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使学生真正过上幸福、美好、充满道德的社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