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家校的风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合集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 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中的文化内涵。
2、提高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他们收集到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的交际表达能力。
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与风俗有关的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你能说说书上这一组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吗?2、学生自由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导入:各个地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习作指导课。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二、畅谈家乡的风俗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定的习俗?在那些特别的日子里,有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引导学生将家乡民俗与自己的生活趣事加以联系)2、学生自由发言,跟大家分享自己家乡的那些有意思的风俗。
3、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著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一看其他地区有怎样的独特的风俗。
(播放壮族五色糯米饭的风俗)4、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5、师小结:同学们,民风民俗是时间积淀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教材共展示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春节拜年图、正月十五赏花灯图、除夕包饺子图)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插图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风俗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怎么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三部分,对习作的评改和展示提出了具体建议。
二、教学目标:1.能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三、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融合写作:以《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教学准备:1、教学所需的多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1)师:“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课件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
在本单元里,我们也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十五夜望月》这几篇课文,了解了不同节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课件展示《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寒食》、《十五夜望月》的课文插图)。
那同学们再来看看以下几幅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说说这三幅图介绍了什么习俗?(2)学生自由发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家乡风俗的介绍:学生将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2. 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风俗对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意义。
3. 个人感受与看法的表达:学生将表达自己对这种风俗的感受和看法,分享自己与风俗相关的经历和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风俗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图片和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和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风俗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风俗的起源、发展、主要内容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讨论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写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何构思和撰写作文。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撰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感受、表达3. 内容:风俗的介绍、文化内涵、个人感受与看法作业设计1. 作文修改:学生根据评价和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家乡风俗的书籍和文章,进一步了解风俗的文化内涵。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家乡的一种风俗,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家乡的风俗》是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本单元的习作能力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
一是出现了春节拜年、元宵闹花灯、除夕包饺子等风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二是提供两个话题: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基于描写事物类习作的特点,选择了前一个话题。
关于介绍节日风俗习惯,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一次是在三下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要求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此次是对这一习作的延续和发展。
经过前几次的习作训练,学生能搜集资料,也能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而抓住风俗特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将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和本次习作要求,基于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家乡最特别的风俗,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明晰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做到详略得当。
2.抓住重点介绍的部分,结合搜集的资料,把“怎么过”写具体。
3.愿意将家乡的风俗与人分享,增进对家乡风俗的了解。
教学准备教师:PPT,学生课堂作业纸。
学生:搜集整理家乡风俗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语境,触发习作思维。
(一)聊聊作品中的风俗。
(课件呈现各地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本单元我们随着作者,穿越古今,了解了各地的风俗,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谈谈家乡特别的风俗。
1.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它有什么特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预设一:在我的家乡,结婚时的风俗很有意思。
女儿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哭得越厉害,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
预设二:我觉得过春节的风俗很特别。
特别是正月初一的时候,不能扫房间,这样财就会溜走。
那一天要开开心心的,这样才能一年都顺顺利利。
预设三:我是苗族人,我的家乡人非常重情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家乡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内容要求如下:1. 选择一种家乡的风俗进行介绍,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描述风俗的特点、起源、发展及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3. 结合亲身经历或感受,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调查、收集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风俗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调查了解:让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风俗,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文字或图片。
3. 交流分享:各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写作指导: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
5. 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文。
6. 修改润色:学生互相评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点评、指导。
7. 优秀作文展示: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主要内容:风俗特点、起源、发展、意义3. 写作要求:选材、构思、表达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内容,修改自己的作文,力求语言优美、表达流畅。
2. 收集更多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3. 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或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思路点拨二:再看写参加风俗活动亲身经历的,想写这个内容的同学,重点要写清楚活动的过程,要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因为写亲身经历,是写一个活动过程,所以我们写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要写清自己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具体过程。重点则是写经历。这个可以学习《腊八粥》的写法。
3.和同学一起回忆一下你参加过的印象深刻的那次风俗活动吧。
统编版语文六下《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的风俗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回忆所学的课文。
交流家乡习俗。
选择一个节日,和同桌说一说:你和你的家人通常又会做些什么事呢?
默读书本提示,圈画重点。
交流方法,互动中明确方法。
和同学一起回忆参加过的印象深刻的那次风俗活动。
学生列提纲。
欣赏例文。
交流启发。
修改提纲。
为了使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所延伸,特安排了本次写作训练。由于学生知识基础有限,对于风俗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课前先安排学生通过文字资料、图片资源等使学生深入的了解本地的风俗,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尽可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部编版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教学设计教案名称:了解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俗特点;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描述家乡风俗的词汇和句型;2.培养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家乡的风俗。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写出生动详细的描写;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1.课文《家乡的风俗》;2.板书:家乡的风俗。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谈谈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2.出示板书“家乡的风俗”并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家乡的风俗特点)快速阅读课文《家乡的风俗》,并找出相关信息。
2.学生自主阅读,个别表演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家乡风俗。
Step 3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记录一种家乡的风俗。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了这种风俗,会对家乡的人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出这种风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Step 4 写作训练(20分钟)1.提醒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风俗的短文。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用富有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的风俗。
3.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形容词和特殊的句子结构来丰富文章内容,如“每年的……是……”、“人们会……”。
Step 5 朗读与分享(10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对家乡风俗的感受和思考。
Step 6 小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家乡的风俗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家乡有自豪感。
2.鼓励学生多了解并尊重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 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简介: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家乡的风俗特点:分析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与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3. 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
4. 家乡的风俗活动: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融入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分析家乡的风俗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乡风俗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他地方风俗的差异。
4. 讲述家乡的风俗故事:讲述家乡风俗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
5. 介绍家乡的风俗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6.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了解的家乡风俗融入到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学生习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8.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习作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副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精神3. 正文:- 家乡的风俗简介- 家乡的风俗特点- 家乡的风俗故事- 家乡的风俗活动- 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家乡安阳正在蓬勃发展,作为小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宣传安阳贡献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写家乡风俗做起吧。
二、目标航船因为有了目标才能顺利达到彼岸,学习因为有了目标才能事半功倍,一起读。
写作目标1、我能画出习作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2、我能根据习作要求选材,确立中心。
收集资料,列出提纲;3、我能根据习作要求确立独特的写作方法,抒真情实感,显个性特点。
4、我能做到字体工整,字数600左右,和同学分享,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三、学习过程自学:(1)、审题请大家默读材料,边读边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并在书上批注。
1、本次作文属于命题?半命题?自拟题目?2、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写哪两个文体?3、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建议、特别强调了什么(加分项重涂)?(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自学(2)、梳理导学案——学习任务1、确立题目要新颖,列出提纲我能行。
2、精彩开头和结尾,且听我给你说明。
3、典型事件排时间,特点来历穿插好。
4、写作方法有新意,模仿魔方要发扬。
四、队学交流、合作、预展、抽取任务五、群学展示展示一:定题目,列提纲,说开头,道结尾。
展示二:定内容,说过程,插来历,听谁说。
六、后展示提升亲爱的孩子们,你知道“好作文”的标准吗?一篇好文章有三个标准。
1、语言表达的准确性;2、布局谋篇的创新性;3、主题思想的正确性。
模仿就是魔方,读是为了写。
最近你学到的哪种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你的习作中?(指名回答)七、写作歌:家乡风俗并不难,认真审题是关键。
列提纲,分详略,穿插来历和特点,字儿不够事来凑,活动现场和感受。
开头结尾有方法,模仿魔方是高手。
八、结束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1.阅读理解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9654;课时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板块一欣赏,导入新课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任务1.谈话引出习作的主题,激发学生谈风俗习惯的兴趣。
导语:所谓风俗,就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教师分别出示图片:民族风俗——苗族民居吊脚楼,节日习俗——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传统礼仪——拱手礼。
)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了民俗风情画卷的冰山一角,它们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呢?说给大家听一听吧!2.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预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家乡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再选择其中一种说清楚这个风俗习惯的主要特点。
3.明确写作任务。
(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二、合作探究,交流方法过渡: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老师从大家精彩的发言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将家乡的风俗习惯的独特之处写得清楚明白呢?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重点介绍其最主要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2.回顾写法,掌握技巧。
(1)回顾课文,交流写法。
(2)小组归纳,教师板书。
①顺序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方法多样,描写生动,突出特点。
③运用修辞,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④多方面介绍,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三、确定思路,完成初稿1.先确定习作题目,再列出写作提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 “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2.材料:笔、纸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4.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舒适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家乡特色风俗,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目标:介绍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表达家乡情感的愿望。
3.活动一:学生自我介绍家乡的一两个特色风俗。
4.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家乡风俗的意义,并汇总形成小结。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理解。
2.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家乡风俗。
3.活动一:学生根据所了解的家乡风俗,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自由作文。
4.活动二:学生交流作文,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1.复习:再次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了解。
3.活动一:小组合作,准备呈现家乡风俗的PPT,每组介绍一种风俗并展示具体场景。
4.活动二:全班讨论,分享家乡风俗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家乡风俗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合作与交流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考和情感。
五、延伸阅读1.《家乡风俗的魅力》,刘瑞康,少儿图书出版社,2008年。
2.《风俗文化探索》,李宁,中华书局,2015年。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热爱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课题
家乡的风俗
课型
习作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
4、和同学分享交流习作,互相改一改,编成一本风俗集。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初步学习编写提纲。
通过对于民俗作文活动的交流和修改,感受详略得当的好处,意会写作的技巧,完善自己的作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鼓励学生完成民俗集的编写部分。
建议将不同民俗收集在一起,主要介绍民俗名字、由来、内容。也可以贴上活动的场景照片。
引导学生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通过介绍教学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5、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
以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表述的欲望和兴趣。
通过交流,探索表述民俗的注意事项,为接下来介绍民俗活动、民俗写作活动提供经验。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家乡的习俗》教案教学目的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的风俗习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
(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
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故乡的榕树》优秀教案一、教材情况分析: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不宜全文诵读,故乡的榕树.。
(读一遍需近20分钟)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
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
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1.点拨、诵读教法 2.投影胶片等 3.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3分钟)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
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
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
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
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
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优质教案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介绍一种风俗时能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表达中融入自己的体验。
【语文要素】2.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教学课时]1-2课时一、头脑风暴确定风俗1.情境创设,聊风俗。
(1)出示图片展示各地风俗。
(闹元宵、看花灯、包饺子……)(2)今天我们将举行一次风俗展,请同学们为自己家乡的风俗代言,我们将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六种风俗,看谁介绍的风俗能荣登班级的“风俗榜”。
2.头脑风暴,晒风俗。
说起风俗,大家的话题都很多,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家乡的风俗吧,请同学们写下你们家乡的各种风俗,不少于四种。
3.众里挑一,选风俗。
(1)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家乡那么多种风俗,那么你最想推荐哪一种风俗呢?写出推荐的理由,不少于三条。
我选择介绍的风俗是()理由一:理由二:理由三:(2)同学们虽然选择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整体上我们可以将理由归纳如下:选择的理由:主要特点:活动体验:风俗来历:看法感受:二、回顾课文,提炼要素1.分享交流,明要求。
(1)要想让你介绍的风俗脱颖而出,获得大家的认可,你打算怎么来介绍呢?(2)学生交流。
例如介绍“北京烤鸭”,有的讲了有关烤鸭的历史故事,有的讲了第一次吃烤鸭时的感受,有的介绍烤制的方法,有的介绍一鸭三吃的吃法以及烤鸭的色、香、味。
2.回顾课文,导思路。
(1)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是怎么来为我们介绍风俗的。
(指名说,师归纳)(2)学生比较发现:介绍一种风俗,先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
3.填写习作导航单,初构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写作技巧: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3. 作文修改: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风俗,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风俗,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等。
2. 学具:作文纸、笔、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风俗,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写作指导: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如何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5. 修改与评价:学生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提高作文的质量。
六、板书设计1. 家乡的风俗2. 正文: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 写作技巧:选材、构思、表达等方面的指导。
七、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一篇关于家乡风俗的作文。
2. 修改作业:互相修改作文,并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乡的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写作指导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部编版小学6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研究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研究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研究适当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重点】1.研究介绍家乡风俗故事,使文章内容丰富。
2.研究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刻画事物特点或描写场景。
3.研究适当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安排】1.导入。
用学生熟悉的春节风俗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入新课。
2.选材。
通过风俗惯图片,引发学生选材,并挖掘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家乡风俗惯的特点以及仪式,或经历的风俗活动的认识与理解。
3.描写特点。
研究抓住“家乡的风俗”的特点或仪式等进行描写的写法,可以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刻画风俗惯或活动情景,也可以通过写风俗活动写出个人实际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欢迎来到XXX大语文作文课堂。
今天我们要写的主题是“家乡的风俗”。
大家一定听过不少有关家乡风俗的神话传说或生活故事,也一定经历过或看见过许多有关风俗生活的活动或仪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如何写有关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风俗”之前,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家乡有哪些风俗。
1.同学们先看四张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些风俗惯有关吗?2.大家在大脑中迅速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与这些风俗有关的经历,在心里描述一下,并与同学交流。
图片:贴福字、放爆竹、包饺子、拜年)二、抓特点刚才,大家看了有关春节拜年、包饺子、放爆竹、贴对联的风俗图片。
那么,想一想,试一试,能不能用两三句话来介绍一下其中一个风俗呢?例如:拜年是我们最古老的传统俗。
每到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起床互相串门问候:“新年好!”,并有幼辈叩头致礼,这就是拜年的风俗。
贴对联也是我们古老的传统惯。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也有自己铺纸泼墨自己写的,人们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家对春节风俗都了解得很清楚,而且介绍得也很详细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视频教学设计
---《家乡的风俗》
教学内容及背景:
这节微课展现的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家乡的风俗》的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了解了中国的各地的不同风俗,对风俗充满好奇之心,也想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本课微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家乡风俗的直观素材,在构建文章结构和提高表达技巧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帮助。
设计思路:
微课开始先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家乡的风俗”的素材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开拓习作视野,接着强调习作要求,清晰学生的习作思路,然后以《欢乐的民歌节》作为习作范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构建文章结构,提高写作表达水平,最后让学生参照此写法去写自己想写的作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风俗都有哪些。
2.明确习作要求
3.通过范例学会构建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并运用相关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家乡风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欢乐的民歌节》的写法,掌握构建文章结构的方法,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写作。
2、通过运用相关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内容
同学们,本次的习作内容是家乡的风俗,你们所熟悉的家乡风俗都有哪些呢?
二、提供习作素材
请同学们观看图片,看看你对下面哪些风俗最熟悉,逐个展示风俗图片(12种),并进行简单解说。
三、明确习作要求
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想一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可以分哪几个方面去写?
重点介绍什么?
把握好要表达的中心。
四、学习习作范例
《欢乐民歌节》
1、文章结构分三部分:开头—过程---结尾。
2、学习“过程”部分内容按一定顺序的写法:活动前—活动时
—活动后
(1)活动前:进行场面描写,并运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出示相关句子。
(2)活动时:要对台上演员、台下观众进行具体的描写,也要加入自己的感受,描写人物时注意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鲜明。
出示相关句子。
(3)活动后:写出人们“陆续离开依依不舍”
3、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开头可用开门见山的写法,结尾注意点明中心。
出示相关句子。
五、总结习作方法
去掉幻灯出示的句子,展示习作范例《欢乐民歌节》文章的脉络结构以及表达方法,方便学生整体感知。
六、习作练习
参照《欢乐民歌节》的写法,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喜欢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家乡的风俗》是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风俗的实际体验,或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
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来历,突出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家乡常见的风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学生来说选择写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把重点内容介绍清楚。
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对学生加强引导。
教学策略:
1、以第一单元所学习的课文为基础,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关于风俗的写法,学以致用,写出对家乡风俗的真实感受。
2、通过佳作展示,让学生欣赏他人习作的优点,完善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目标: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介绍风俗习惯时,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
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风俗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请欣赏以下图片(展示各名族民风民俗图片),你能说说以下的节日中都有什么习俗?
3、如果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习作内容吧。
二、新授
1、出示习作内容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审题指导
(1)写家乡的风俗
(2)介绍一种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风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思路导航
(1)介绍风俗
①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
②介绍几个方面,重点介绍什么
③我的实际体验
(2)参加的风俗活动
①风俗的特点或来历
②活动现场情况
③我的亲身感受
以上两个习作方向都可表达对家乡风俗的看法
4、指导写法
如何才能写好家乡的风俗呢?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
(2)注意观察的顺序,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3)观察时仔细看、认真地听,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刻画特定环境中个别人物的活动细节,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5、自拟提纲,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3)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6、自主练习
(1)自由编写提纲。
(2)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拟定作文提纲。
7、修改习作,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交换欣赏习作。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4)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5)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8、佳作展示
展示优秀范文,并点评,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提升写作水平。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学会了吗?快动手写一些吧。
教学反思:
指导本此习作,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内容和要求,习作的范围和方向,其次,指导学生构思及指导写法,根据构思完成习作提纲,再次,引导学生着手习作,完成后对习作进行修改。
由于是微课,时间紧凑,留给学生的时间几乎没有,因此,在实际指导本次习作中,从以下这几方面都要留足实际教案让学生进行讨论: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2、你打算如何列出提纲;3、学生着手习作;4、修改习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