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及其历史考察_省略_跨越与跨越_卡夫丁峡谷_关系研究_冯景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及其历史考察)))历史跨越与跨越/卡夫丁峡谷0关系研究

冯景源

内容提要历史的跨越发展是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都有跨越发展的实例。在马克思那里,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0理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加深对历史跨越理论的理解,本文对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进行了历史考察。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跨越理论卡夫丁峡谷

1中图分类号2B03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0447-662X(2002)05-0001-06

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表现为跨越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有两种观点影响了我们对社会跨越发展的科学理解:一种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0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0。这两种观点都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能跨越的。这是对唯物史观的一种偏颇理解。从这种偏颇理解出发,不可能对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科学的说明。为此,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我们对唯物史观的跨越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0理论时,认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中没有历史跨越理论,只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0的理论,由此得出结论说,马克思晚年产生了理论/困惑0,进行理论/反思0,并由这种观点出发,产生了一些理论上的偏频理解。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对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0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先谈马克思的历史跨越理论。

历史的跨越理论是相对于社会形态/演进0理论谈的。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历史发展的/演进0理论,抑或/跨越0理论,都是在我们熟悉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一书的/费尔巴哈0一章最后一节中叙述的。这一章分为三节A、B、C。最后一节C的内容是/共产主义)))交往形式本身的产生0。这一节是在论述了唯物史观一般理论(社会形态的一般演进以及引起这种演进的物质生产及其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等矛盾)之后论述的。这一节是根据他阐述的唯物史观理论来探讨共产主义交往形式产生问题的。在这一节里,从理论的阐述上,有两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共产主义运动同以往的社会运动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自觉0。相比较/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和交往的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0¹

第二,探讨了历史发展的/跨越0问题。注意,这里谈的跨越发展,不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0这种具有历史特殊性的问题,而是在谈了历史发展的/演变0之后谈的另一种发展理论。/因此,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

#

1

#

¹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3卷,第79页。

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对于某一国家内冲突的发生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重点号引者加的)等这种矛盾在这个国家本身中发展到极端的地步。由于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竞争,就是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重点另是引者加的)0¹。

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演进0形式与/跨越0形式一一作了阐述。对于前一种形式是这样叙述的:/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本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更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类型的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变成桎梏,,0º。

对于这一发展形式,马克思指出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自发地进行的0;二是/这种发展是非常缓慢的0»。

而跨越发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自觉的,即不是靠自发地进行;而且是迅速的,有时是/异常迅速的0。马克思通过/跨越0发展的各种形式,论证了以上的特点。

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晚年才论证历史跨越发展的问题,并且这一理论表现了他在理论上的/困惑0。我认为,马克思关于历史跨越发展问题的研究,前后有三次,我们分别叙述如下。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跨越理论的早期论述

近年来,有的学者关注马克思晚年跨越/卡夫丁峡谷0的研究,但却得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理论上早期观点与晚期观点有反差,得出了马克思晚年/困惑0的结论。当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的5人类学笔记6与5历史学笔记6并回过头来同马克思早期作比较分析时,发现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这里的关键是关于唯物史观完整体系的理解。这完整体系在内容上,主要的又是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理论界有的论者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当作一切民族或国家发展的具体道路来理解。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这两者是有联系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这里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解。社会发展道路,从总的方面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形式;另一种是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形式。

为了具体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这里我们着重探讨马克思如何在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指导下,运用实证的比较分析方法剖析社会跨越发展问题的。我们知道,马克思在1857)1858年5经济学手稿6及为这一手稿写的/序言0中,论述了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同样,马克思依据这五种社会发展形态,也论证了五种社会跨越发展的问题。

关于原始氏族向奴隶社会的跨越发展,马克思是在摘录摩尔根的5古代社会6一书中予以论证的,应该指出的是,摩尔根在5古代社会6利用史实科学地论证了古希腊人从血统的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发展过程。他在该书的/希腊政治社会的建立0一章中指出:/雅典(希腊奴隶制中央政权的所在地)引者)在新的政治体制下勃然兴起,声威并著,,雅典人已上升到了人类历史上诸民族中最卓越的地位。0¼马克思在摘录了摩尔根这一章的主要论述之后,又以舍曼的古代历史学著作5雅典国家6探讨了其他原始氏族的奴隶制跨越发展问题。马克思写道:/根据舍曼的说法,霍普利特部落(雅典统辖的一个行政区)引者)是希腊的外来人;他们一度在克苏图斯统率下站在阿提卡(希腊人的居住地)引者)方面和优卑亚的加尔西顿殖民者进行战斗,并因此获得优卑亚对岸的杰特拉波里和大部分邻近地带作为移住

# 2 #

¹

º

¼1美2路易斯#亨利#摩尔根:5古代社会6(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74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3卷,第81、81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3卷,第8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