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的获取和使用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 能源消耗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这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和风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 能源消耗对水资源的影响许多能源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例如煤矿的开采和燃煤电厂的冷却系统。

这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的短缺。

同时,一些能源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也会污染周围水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3. 能源消耗对土壤的影响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会污染土壤,使土壤质量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例如,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煤矸石,其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果不得当处理或堆放,会严重破坏周围土壤的生态环境。

第二部分:环境污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1. 环境污染对能源生产和使用的限制环境污染会限制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例如,大气污染会对燃煤电厂的运行产生影响,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水资源的短缺会限制水力发电的开发利用;土壤污染会对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带来困难。

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限制将阻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污染对能源价格的影响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成本往往高昂,而这些成本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嫁给能源生产和消费者。

例如,一些国家推行碳排放交易制度,企业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这会增加能源生产的成本,并最终导致能源价格上涨。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1. 能源消耗方面的解决方案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 能源是维持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增加的需求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首先,能源消耗直接导致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所产生的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长期以来,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持续上升,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变化。

4. 其次,能源消耗对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能源开采和生产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果这些活动不加以合理规划和管理,很容易导致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

5. 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等问题,而水资源污染则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减少能源消耗对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6. 此外,能源消耗也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土地的破坏和污染,尤其是在煤矿开采和石油化工生产中更为严重。

7. 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等问题,进而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8. 此外,能源消耗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威胁。

许多能源开采活动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和生态系统失衡。

9. 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进而加剧全球生态危机。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消耗对生物的威胁,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

10. 正确认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引导和公众参与,才能实现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1. 在可持续能源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现代社会的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空气污染化石能源的使用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万。

2. 水土流失采矿和燃烧能源过程中的废气和废水会对水和土壤造成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3.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采矿活动和能源生产过程会破坏自然栖息地,导致动植物物种数量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 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可以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灾害频繁等问题。

二、对策为了减少能源消耗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能源消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广泛宣传节约用能的意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节约能源开支,缓解能源短缺的现状。

2. 发展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加强环保监管加强环保监管是实现能源消耗与环境的平衡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监管,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必要途径。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公众的绿色生态意识,养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习惯。

综上所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加强环保监管和加强环境教育是解决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尽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过度的能源消耗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 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大量增加,而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2. 自然资源开采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形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3. 污染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影响着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肥力,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对能源消耗的影响1. 推动清洁能源应用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主要选择。

2. 加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鼓励人们节约能源,提倡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

3. 抑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进行限制和整治,减少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

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创新和人类行为方式的调整。

1. 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减缓能源供需矛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

新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并最终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

2. 能效改进通过提高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效水平,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所需的资源和能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过度消耗导致的环境压力。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一、背景在现代社会,能源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评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对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

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1.碳排放:燃烧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环境问题。

2.空气污染:燃烧化石燃料还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水资源消耗:能源生产和消耗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资源,例如,火力发电厂需要用水冷却。

这导致水资源稀缺,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压力,并可能引发水资源争夺。

4.土壤污染:部分能源生产过程中会释放污染物至土壤,污染土壤质量。

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能源消耗与环境的关系能源消耗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环境问题导致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破坏,进一步加剧了能源消耗的问题。

例如,由于资源短缺,人们不得不采用更高的能源消耗方式,如煤炭开采和石油提取等。

这进一步恶化了环境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环境问题也推动了能源消耗的改变。

环境规制的加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转向更清洁的能源形式,如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这种转变有望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指标:1.生命周期评估:从能源的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估。

通过量化每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综合评估能源消耗对环境的综合影响。

2.指标体系:采用碳排放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水资源消耗量、土壤污染程度等指标,量化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3.数据收集和分析:搜集各能源形式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以更准确地评估能源消耗与环境的关系。

五、评估结果根据上述评估方法和指标,得出以下评估结果:1.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耗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加强对碳减排的措施,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能源消耗与社会影响

能源消耗与社会影响

能源消耗与社会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逐渐增长,能源消耗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备受关注,不仅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经济、社会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带来深远影响。

一、环境影响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大规模的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酷暑等,给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量带来威胁。

其次,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会导致酸雨的出现。

酸雨对森林和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能源开采和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毒害物质,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污水、氮气压裂技术产生的废水等,都对水源造成污染威胁。

二、经济影响能源消耗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能源供应紧张,提高了能源价格。

高能源价格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巨大经济压力,也对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其次,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世界上一些国家依赖进口能源,而进口的能源价格和供应的可靠性无法预测,可能导致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紧张。

此外,由于能源消耗的不均衡,发展中国家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更高,涉及到大量的能源进口和外汇支出。

这使得这些国家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加脆弱,难以自主掌控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社会影响能源消耗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能源消耗的剧增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

这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还威胁着珍稀物种的存在。

其次,高能源消耗带来的能源供应问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能源紧张、价格上涨以及对能源的争夺可能引发国内和国际间的冲突,甚至导致战争。

此外,能源消耗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新的产业,对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结语能源消耗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引言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的基础,然而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2. 空气污染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积累,形成雾霾和酸雨等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 水资源消耗许多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涉及对水资源的消耗,如煤矿开采、火力发电等。

大量的水资源被用于冷却设备和发电过程中,导致水源的枯竭和水污染问题。

4. 生物多样性丧失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大规模的林地开发和水电站建设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物种灭绝的风险增加。

5. 土壤质量下降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释放物往往含有有害物质,当这些物质渗入土壤时,会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影响。

应对措施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介绍:1. 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经济。

2. 节能技术的应用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改进工业生产过程,提高设备的能效,推广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等。

3. 污染治理和减排加强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方面的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能源消耗是人类活动的必然结果,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能源的使用方式和量的控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可以被改变和降低的。

首先,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过度的化石燃料燃烧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冰川融化和海洋水位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减少能源消耗、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能源消耗对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许多能源的开采和加工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资源的使用和污染往往影响到附近的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此外,能源的生产也会带来一系列的污水和废水排放,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能源消耗还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能源产业、采矿活动和化学工业的废弃物排放会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的长期污染不仅会破坏农田,还会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也给土地使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能源消耗对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影响。

许多能源项目会破坏自然栖息地,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或迁徙。

例如,水力发电项目常常需要建设大坝,从而改变河流生态系统,并对鱼类和其他动植物造成威胁。

采矿活动和石油开采也会破坏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对珍稀物种造成生存威胁。

要解决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鼓励能源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

其次,应加强能源消耗的管理和控制,推动能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此外,还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力度,及时处理和治理污染物,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

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

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

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

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

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气)探究它们的规律。

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

根据公式mc Q=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

它们的热值分别是4-1=1.2510C J kg⨯干木柴,对于煤4-1=2.9310C J kg⨯煤,对于石油4-1=4.52210C J kg⨯石油,对于气态液化石油气有4-1=5.02310C J kg⨯气态液化石油气。

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热值越大。

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E mc=,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穷的。

因此能源正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网)二、一点基础:蝴蝶效应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Edward Norton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

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对于能源消耗也是同样的道理,一点点的增加或者减少就会对环境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三、“碳”的力量:1.来源: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突然为平衡的自然碳循环增加了新的因子——含碳的化石能源燃烧。

20世纪初,人类有开始燃烧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化石燃料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植物固定的碳素变成的。

再加上人口的激增及工业化的扩大,是这些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植物和海洋所能吸收的量。

据推算,每年约有50~60亿吨的碳由化石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2.影响:“碳”本身并不可怕,但它主要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方式进入空气。

一氧化碳的危害自不必说,而且,它在碳的量中只是凤毛麟角。

有些碳以微小颗粒的方式进入空气,形成雾霾,也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PM2.5”。

“碳”对人类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来自二氧化碳。

从下图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这就造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及厄尔尼诺现象:(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所有的带热物体都能以不同的波长放出不同能量的辐射。

炽热的太阳发出波长较短的高能辐射,凉爽的地球表面发出波长较长的低能辐射。

地球的大气层起着温室玻璃的作用,允许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穿过,抵达地球表面,但是却能够捕获波长较长的地球的红外辐射热,使地球保持着一种温暖的状态,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温室效应”。

大气之所以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是因为大气本身合有大量的温室气体,比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每种气体都有其特有的吸收谱线,是否是温室气体的关键是它能不能强烈的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辐射,如果能那它就是温室气体。

是不是温室气体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

当温室气体过多时,会使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全球气候会因此变暖。

全球变暖会有很多危害。

比如: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二氧化碳就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2)厄尔尼诺现象:要弄清这个现象,要先讲讲洋流。

所谓洋流,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式,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按温度又分暖流(从暖处流向冷处,如日本暖流,巴西暖流)、寒流(由冷处流向暖处,如秘鲁寒流,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暖流造成沿岸温度上升,降雨增加;寒流造成沿岸温度降低,降雨减少。

说完了洋流,就好解释厄尔尼诺了。

所谓“厄尔尼诺”,就是指因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

与普通的暖流一样,它有增温增湿作用,而且效果更明显。

其对温度的影响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有温室效应引起,是温室效应危害的具体表现。

(3)从这方面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刻不容缓且益处多多。

再来看看前面所说的“蝴蝶效应”。

既然一点小小的变化就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从我们自身做起——少使用消耗化石能源的东西,就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

四、核能——双刃利剑1.发展: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5兆瓦(电)的核电站。

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

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

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

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

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

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

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3.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

2.原理:核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呢?简而言之,它是以核反应堆来代替火电站的锅炉,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之变成蒸汽。

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一般说来,核电站的汽轮发电机及电器设备与普通火电站大同小异,其奥妙主要在于核反应堆。

核电站除了关键设备——核反应堆外,还有许多与之配合的重要设备。

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它们是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安全壳,汽轮发电机和危急冷却系统等。

它们在核电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H O He N 1117842147+→+ n C He Be 101264294+→+3.对环境影响:核电站在运行时不能出半点差池。

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就是最好不过的前车之鉴我们对所有安全措施的严守都只能是为我们提供一种近似的而非彻底的安全。

核电站自身潜在的高危特性是不能允许操作人员有丝毫失误的,因此也就预示着核电站隐含了不可避免的危险。

核物质高强度的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毁灭性不用赘论了。

核能从经济的角度上讲也并非完全可行。

人们不了解的是,建一座核电站相对容易,拆除它却要花费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建造的费用。

拆除核电站要将整座核电站用特殊的工具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小砖头,然后一块一块地用特殊仪器检测,未发现含有过量核辐射的才可以运走。

若发现其含有超量核辐射的则要按核废料处理。

提到核废料,极少有人知道它处理的难度,这也是造成公众对核电站抱无所谓态度的主要原因。

核废料不同于废电池,统一收集密闭封存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核废料中不能被完全用尽的核物质仍具有极强的放射性,且具有残留时间长、毒性剧烈的特点。

核废料即使贮存过百万年,其残留物质中的核辐射剂量仍能超过允许剂量的一千万倍以上,这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比起核电站的运转来,世界本身所具有的不稳定特性,必将给核废料的安全贮存带来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破坏。

基于此,许多原来率先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正在考虑停建缓建核电站。

国外一些专家也呼吁人类在对核能的使用上要慎之又慎。

因为核技术不仅是用于军事上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核技术本身就是极度危险的。

(图片所示为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五、总结:本文主要从当今最主要的两种能源——化石能源、核能源论述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十分惊讶地发现,消耗能源终究是有危害的。

它也许就像是慢性病,挥之不去,又慢慢地吞噬着你的生命;它也许又像是急性发作,在瞬间击倒你,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我们不可能再次回到农耕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可能节约能源,等待未来的科学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