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的戏剧与曲艺
日本文化概况

能
能剧的起源
能剧中“能”的起源最远可追溯至奈良时期, 中国唐朝的散乐传入日本,是从中国传到日本 的一种娱乐形式。
能剧的发展
能剧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能”最初 称做“猿乐”或“猿乐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现 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能剧的题材
能剧的演出,包括剧目的选择和剧目顺序 的安排,都是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的,不 能随意改变。
能剧概况
能剧是以主角演员的歌舞为中心,与伴 奏之唱念及奏乐所构成的音乐剧。演员 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征;能的面具称为能 面。戏剧的要素是由舞蹈、唱念和奏乐 所构成。
“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 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 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 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 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 灵、女人、孩子和老人。能戏从根本 上讲是一种象征的舞台艺术,其重要 性在于稀有的美学氛围里面的仪式和 暗示。
狂言的概念
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 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 。 狂言与能剧一样,同属于日本四大古 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是能剧的一 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剧放在 一起合称“能乐”。
狂言是小型喜剧,情节简单,每 出戏不过2至4个角色,演出时间大 约20至40分钟。
狂言表演的特征
庭园
日本庭园是依循日本神道、佛教或禅 宗中自然与人的关系之哲学所创造的 庭园。普遍具有简单、不对称设计的 特色,以修剪过的常绿树为主,通常 包括桥梁、岩石、踏脚石、砂砾地以 及石灯笼,以营造一个用来冥想和沉 思的环境。
能剧的面具
能剧的面具数量多达200多种,大致可分为 老人、男人、女人、鬼神和怨灵,在表演时 一般只有主角戴面具。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中日传统戏剧文化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的京剧与昆曲、日本的能和歌舞伎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日传统戏剧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剧种特点以及文化交流与影响等几个方面。
1. 历史与发展中日传统戏剧文化都源于民间戏曲艺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与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剧种。
中国的戏曲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但真正兴盛的是元代至明清时期。
其中,以京剧与昆曲最为著名。
京剧起源于北京,形成于清光绪年间,它在唱腔、乐器、舞蹈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昆曲则起源于江苏昆山,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它在音乐、表演和剧情方面讲究变化和抒情。
日本的传统戏剧则以能和歌舞伎为主,最早起源于公元14世纪的室町时代,经过多次变革后逐渐形成了现代的艺术形式。
2. 剧种特点中日传统戏剧文化中的剧种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演风格。
其中,京剧着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演技巧的独特性,它在唱腔、表演、化妆和服装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
昆曲则以音乐和演唱为主,强调唱腔的变化与段子的表现,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艺内涵。
能是日本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它注重歌舞的表现和身体语言的精湛技巧,演员需要掌握各种舞蹈和动作技巧,才能完美地表现出剧中的角色和情节。
歌舞伎则是日本最为知名和流行的戏曲剧种,它在表演形式和舞台设计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讲究化妆、服装、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3. 文化交流与影响中日传统戏剧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
中国的传统戏曲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随后在日本逐渐演化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日本的能和歌舞伎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在京剧中可以看到一些日本剧种的表演元素。
在现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也促进了传统戏剧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例如,中国京剧和昆曲经常在日本演出,而日本的歌舞伎和能也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关注。
此外,中日两国还在保护传统戏曲文化、推广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日本传统音乐的流派与特点

日本传统音乐的流派与特点日本作为一个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流派。
这些流派传承了日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审美观念,展现出了日本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日本传统音乐流派及其特点。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它源自于日本古代贵族文化,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响。
古典音乐通常由三个主要元素组成:箏(一种弹拨乐器)、尺八(一种竹制吹管乐器)和三味线(一种弦乐器)。
这些乐器的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声音,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其复杂的音乐结构。
它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古典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细腻的演奏技巧,演奏者需要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来传达情感,使听众能够深入感受到音乐的内涵。
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形式。
它源自于普通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间音乐通常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三味线、铃鼓和手鼓等。
民间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其朴实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它常常通过歌曲的形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歌词通常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相关。
民间音乐的旋律通常简单易懂,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唱。
它是日本人民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3. 能乐能乐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具仪式感和戏剧性的流派之一。
它起源于13世纪的日本,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能乐通常由一支乐队和一些表演者组成,乐队使用一些传统的乐器,如太鼓和笙。
能乐的特点之一是其复杂的舞台布景和精心设计的服装。
能乐的演出通常在特殊的剧场中进行,舞台设计精美,服装华丽。
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音乐表达来展现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
能乐注重舞蹈和肢体表演的配合,使得观众能够全面地体验到音乐和戏剧的魅力。
4. 流行音乐虽然日本传统音乐中的流派主要集中在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能乐等方面,但现代日本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流行音乐文化。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文化传承者,在传统戏剧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和深厚的底蕴。
本文将从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这两种代表性传统戏剧形式入手,对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进行深入考察,探讨其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剧种发展和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中国京剧中国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的清代。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武打表演和五官齐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对中国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唱戏、念白、做功、打板、武戏等技艺,多才多艺的表演形式给京剧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京剧剧种繁多,有历史剧、戏剧、传奇、武戏等多种类型。
以梅派、荀派、派、文派、花旦和刀马旦等表演形式最为典型。
每种表演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表演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形式多样的生动表现。
京剧在表演风格上非常注重细节和肢体语言的表现,表演艺术在音乐、服装、化妆、动作等方面都有着精心的设计和构思,使得京剧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戏曲艺术形式。
二、日本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的代表,起源于17世纪初期的日本江户时代。
歌舞伎与中国京剧一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热爱和重视。
歌舞伎的表演形式包括舞蹈、歌唱、念白和扮相等,其中扮相是歌舞伎的重要特色之一,演员们经过精心的化妆和服装设计,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歌舞伎的剧目多样,包括历史剧、恋爱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丰富多样。
歌舞伎舞台上的动作和表演非常夸张和夺目,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形体语言,展现出戏剧性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
歌舞伎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更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歌舞伎的表演形式和剧情设定充分展现了日本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对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日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傾く(かぶく)”此字的连用形。
日语中,将引人注目的动作、服装称为“かぶき”,而这样的人称为“倾奇者(かぶき者)”。
有人因此贴切地用了同音的三个汉字:歌(か)、舞(ぶ)、妓(き)来为这种表演命名。
而宽永年间,游女歌舞伎被禁止,因此就用会联想到伎乐的“伎”字取代会让人联想到艺妓的“妓”字。
不过在江户时代,“歌舞伎”与“歌舞妓”这两种用法都是通用的,确定将此项技艺定名为“歌舞伎”,则是明治时代的事。
二.狂言是日本戏剧的一个流派。
它与能一道,从猿乐衍化发展而来,狂言与能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之一。
狂言一般穿插在能剧之间表演。
与能的不同,狂言是一种内容简单而即兴的喜剧。
在语言方面狂言大量运用民间的俚语。
而内容上则一般取材于民间题材,并运用讽刺的手法尖锐的抨击了武士或者贵族。
也正因为如此,狂言比起能剧更受到平民们的欢迎,渐渐发展成一种最为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
狂言在起源初期并没有剧本,在后来的漫长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用文字记载的狂言剧本。
现今保存下的剧本有260多个。
表演狂言的演员被称作狂言师。
在现代,比较著名的狂言师有野村万斋。
在日本的奈良初期,中国的散乐已经流传进日本。
而能剧与狂言剧就是民间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加上了一些独特的滑稽表演,渐渐的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猿乐”。
在这个时代,能与狂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到镰仓时代,这两种剧目才有了明显的差别,但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方式而已。
之后在南北朝时代,因为得到了贵族阶级的支持,能与狂言才真正转化成一种比较正式的戏剧形式,并且迅速发展起来。
狂言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大藏流”,“鹭流”与“和泉流”。
日本传统表演艺术

• •
能剧
能剧
日本的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 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 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今天 ,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 这类剧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 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 蹈组成。
狂言
• 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 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是猿乐 能与田乐能的派生物。狂言与能一样,同 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因为它也可以算 是能剧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和能 剧放在一起合称“能乐”。因为狂言属于 喜剧型科白剧,所以相对于典型的悲剧型 歌舞剧----能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在 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用幽默的方 式给
• 渊源
• 歌舞伎三个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 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 异的动作,后来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 :代表音乐分类
•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 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 • 剧目可分四种: • “义大夫”狂言 • “时代物”狂言:借古喻今的历史剧 • “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 事
• 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并且 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 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比起能剧更能被 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 型的平民艺术形式。
艺妓
• 艺妓日本传统职业,产于17世纪的东京和 大阪,最初的艺妓全部是男性,在妓院和 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 。18世纪中叶,艺妓职业渐渐被女性所取 代,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日本传统表演艺术
• • • •
歌舞伎 能剧 狂言 艺妓
日本传统戏曲与剧场

日本传统戏曲与剧场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戏曲与剧场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欢迎,也吸引了许多国际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日本传统戏曲与剧场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首先,日本传统戏曲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戏剧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能剧、歌舞伎和文乐等。
能剧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4世纪。
它以独特的音乐、舞蹈和面具为特色,讲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歌舞伎则是17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以其精彩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服装而闻名。
文乐是一种较为精致的戏剧形式,强调优雅和细腻的表演风格。
这些传统戏曲形式在日本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能剧在室町时代(14世纪至16世纪)达到了巅峰,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娱乐活动。
而歌舞伎则在江户时代(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大众娱乐的代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文乐则是在明治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得到了发展,成为了日本现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戏曲在日本的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是在二战后的时期,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大幅减少。
然而,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价和推广,传统戏曲在日本的地位又有所回升。
许多剧团和演员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和现代化的手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除了传统戏曲,日本的剧场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剧场不仅是戏曲表演的场所,也是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的舞台。
例如,话剧、音乐会和舞蹈演出等都在剧场中进行。
日本的剧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例如歌舞伎座和国立剧场等。
这些剧场不仅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
日本传统戏曲与剧场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人民认同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
此外,传统戏曲和剧场也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日本传统音乐剧与舞台剧的发展及特色

日本传统音乐剧与舞台剧的发展及特色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传统音乐剧和舞台剧也因此具有独特的发展和特色。
在日本的传统音乐剧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歌舞伎和能剧,而舞台剧则以宫崎骏的作品为代表。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日本传统音乐剧与舞台剧的发展及特色。
首先,我们来看看日本传统音乐剧的发展。
歌舞伎是日本最古老的传统音乐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
它将戏剧、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融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歌舞伎剧目通常选取自日本历史、文学和神话传说,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华丽的戏服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歌舞伎的演员不仅要精通表演技巧,还要具备扮相、化妆和服装方面的专业知识。
这使得歌舞伎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与歌舞伎不同,能剧是一种更加古老且神秘的传统音乐剧形式。
它起源于14世纪,是一种由僧侣演出的宗教仪式。
能剧的特点是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演员们通过舞蹈、唱诵和打击乐器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能剧的剧目多取材于日本古代文学和神话传说,如《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等。
演员们在表演时需要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意义,这使得能剧成为了一种富有内涵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除了传统音乐剧,日本的舞台剧也有着独特的发展和特色。
宫崎骏是日本最著名的动画导演之一,他的作品被改编成舞台剧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幻想世界和深刻的主题而闻名,如《千与千寻》和《龙猫》等。
这些作品在改编成舞台剧时,通过精心设计的舞美和音乐,再现了原作中的精彩场景和情感。
舞台剧不仅保留了原作的精髓,还通过演员们的表演和舞蹈来增添了新的魅力,使得观众们可以在舞台上亲身体验到宫崎骏的世界。
总结起来,日本的传统音乐剧和舞台剧因其独特的发展和特色而备受瞩目。
歌舞伎和能剧作为传统音乐剧的代表,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
而宫崎骏的作品则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将他的幻想世界和深刻主题带到了观众面前。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中日两国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戏剧文化,而这些传统戏剧文化不仅是两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人民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本文将结合考察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分析中日传统戏剧文化在表演形式、故事题材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首先来看日本的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初江户时代。
歌舞伎的表演形式独特,一般由男性演员扮演男女角色,表演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以及特殊的音乐和歌舞。
歌舞伎的故事题材广泛,既有历史传奇,又有民间传说,涵盖了日本社会各个领域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面貌。
歌舞伎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都体现了日本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而中国的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京剧的表演形式强调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方式,演员在表演中需要注意唱腔的抑扬顿挫、念白的语调节奏、动作的舒缓娴熟和武打的精湛表演。
京剧的故事题材多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文学名著,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京剧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表演形式上,歌舞伎和京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歌舞伎注重舞蹈和动作的表现,演员面部化妆浓艳,服装华丽繁复,以各种姿势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心情和性格。
而京剧则更注重歌唱和动作的结合,演员在表演中需要运用脸谱、服饰、动作等来表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在故事题材上,歌舞伎和京剧也有所不同。
歌舞伎的题材多为历史传奇和民间传说,如《義経千本桜》、《曽根崎心中》等,而京剧的题材则多为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文学名著,如《白蛇传》、《三岔口》等。
在文化影响上,歌舞伎和京剧也分别对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歌舞伎作为日本传统戏剧的代表,影响了日本的文学、美术、服饰等方面,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
而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也对中国的文学、音乐、戏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传统音乐剧场与舞台剧表演

日本传统音乐剧场与舞台剧表演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音乐剧场与舞台剧表演独具魅力,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展现了日本人民的艺术才华,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独特理解。
日本传统音乐剧场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能剧和歌舞伎。
能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起源于13世纪的日本。
它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诗歌,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讲述了各种故事和传说。
能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非常精美,常常使用强烈的色彩和华丽的图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演员们的表演技巧也非常高超,他们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中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达给观众。
与能剧相比,歌舞伎是一种更加浮华和戏剧化的表演形式。
它起源于17世纪的日本,是一种由男性扮演所有角色的戏剧形式。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和服装同样非常华丽,常常使用大量的金箔和丝绸,给人一种奢华和庄重的感觉。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夸张和激烈,他们通过特殊的动作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歌舞伎的音乐也非常独特,常常使用传统的乐器和歌唱方式,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除了传统音乐剧场,日本还有许多精彩的舞台剧表演。
舞台剧是一种以话剧为基础,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视觉效果的表演形式。
它通常以故事为基础,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日本的舞台剧表演非常多样化,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
有些舞台剧表演着重于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对白来展示角色的成长和变化。
而有些舞台剧表演则注重于视觉效果和特技的呈现,通过舞蹈和音乐来创造出奇幻和梦幻的世界。
无论是传统音乐剧场还是舞台剧表演,它们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表演形式不仅具有艺术性,还传递了日本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独特理解。
在这些表演中,观众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民对自然美的崇拜,以及对人类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同时,这些表演形式还展示了日本人民的创造力和才华,他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和创新的舞台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日本戏剧

发展
在日本,像中国的京剧一样,古典戏剧也面临 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 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 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其中最能表现“狂言”特色的是描写地主与奴仆矛盾
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写聪明伶俐的奴仆捉弄主人的故事。 其他如鬼神与人的矛盾、僧侣与施主的矛盾、丈夫与妻子的 矛盾等等,也都极尽嘲笑、揶揄或讽刺之妙,反映了时代的 民主精神。
服装:狂言的服装比起能剧来就简单多了。服装大多是中
世纪日本的日常服饰。多数狂言剧不使用假面,虽然有50个 剧目使用,通常也是使用在非人类的角色,例如:动物、神 灵和鬼魂。与能剧的表演者毫无表情比起来,狂言的表演者 大量使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以达到喜剧效果。
面具
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
对于能剧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表演时戴上的面具,他们尊 面具为圣。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 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戴面具的时候,表演者会小心翼翼 地从木盒中取出面具,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把面具的正面 对着自己的脸,说:“我要演你了。”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 每个能剧表演者表演前都会这样做。
木偶净琉璃
简称为“净琉璃 ”,正如名字所说相当于我 们的木偶剧
18世纪上半期,以京都大阪一带为发祥地的木偶 净琉璃十分兴旺,压倒了歌舞伎,但到了18世纪 下半期,这种形势逐渐反转过来。由于歌舞伎汲 取了木偶净琉璃的表演、音曲、脚本各方面的长 处,不断丰富自身,加之京都、大阪一带的歌舞 伎艺人和剧作者大量转移到武家政权的首府江户, 使得江户的歌舞伎中又出现了一些名艺人,从而 更促进了歌舞伎的成熟。19世纪后半期,木偶净 琉璃日渐衰微,只在京都有一个文乐座剧团,作 为古典剧种的继承者,被保存下来。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

日本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日本传统戏剧形式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精湛的表演技法和独特的舞台布景,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本文将探讨其中几种传统戏剧形式的表演技法,包括能剧、歌舞伎和人形剧。
首先,我们来看看能剧。
能剧是日本最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
在能剧中,演员通过精确的身体动作和高亢的声音,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通过舞蹈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能剧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通过精心搭建的舞台和装饰,使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种细致入微的表演技法和舞台设计使能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精彩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最受欢迎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多样化的剧情而闻名。
在歌舞伎中,演员通过特殊的化妆和服装来扮演各种角色,从而展现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他们通过精确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歌舞伎还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演,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华丽的舞蹈,使观众陶醉其中。
这种多样化的表演技法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使歌舞伎成为了一种充满魅力和魔力的艺术形式。
最后,我们来看看人形剧。
人形剧是一种利用木偶表演的传统戏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美的木偶而闻名。
在人形剧中,演员通过操纵木偶的动作和表情,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通过精确的手势和动作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
此外,人形剧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通过精心制作的木偶和精美的布景,使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种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美的木偶使人形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艺术形式。
总之,日本传统戏剧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表演技法和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能剧、歌舞伎和人形剧都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舞台设计,使观众陶醉其中。
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能、狂言、落语、演歌

18世纪上半期,以京都大阪一带为发祥地的人偶净 璃十分兴旺,压倒了歌舞伎,但到了18世纪下半期, 这种形势逐渐反转过来。由于歌舞伎汲取了人偶净 琉璃的表演、音曲、脚本各方面的长处,不断丰富 自身,加之京都、大阪一带的歌舞伎艺人和剧作者 大量转移到武家政权的首府江户,使得江户的歌舞 伎中又出现了一些名艺人,如中村富十郎、濑川菊 之丞等,从而更促进了歌舞伎的成熟。19世纪后半 期,人偶净琉璃日渐衰微,只在京都有一个文乐座 剧团,作为古典剧种的继承者,被保存下来。
“歌舞伎”三个字的意思?
歌舞伎三个字原来的意思是“倾奇( 歌舞伎三个字原来的意思是“倾奇(かぶ 因为表演时有一些奇异的动作。 き)”,因为表演时有一些奇异的动作。后来 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 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 歌,代表音乐; 代表音乐; 舞,表示舞蹈; 表示舞蹈; 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内容
歌舞伎两大主题: 歌舞伎两大主题: 以历史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 一、以历史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あらご と)”,即以脸谱或夸张的演技表现超人的力 量。 以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 二、以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 わごと) (わごと)”。
(三)经典剧目介绍
《忠臣藏》 《曾根崎情死》 《鸣神》
歌舞伎(かぶき) 能剧(のうげき) 净琉璃(じょうるり) 狂言(ひょうげん)
一、歌舞伎
(一)歌舞伎概况 (二)歌舞伎的发展历史 (三)歌舞伎经典剧目介绍 (四)歌舞伎的舞台 (五)歌舞伎表演者着装 (六)歌舞伎中使用的乐器 (七)歌舞伎的今天
(一)歌舞伎概况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 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 文化遗产,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中日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戏剧传统,其传统戏剧文化在演艺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京剧到歌舞伎,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通过对中日传统戏剧文化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传统,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唱、念、做、打和舞五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艺享誉世界。
京剧的表演分为唱念做打,演员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唱功、念功和打功,还要善于表演。
而在日本,歌舞伎是一种以歌、舞、音乐、话剧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艺术。
歌舞伎通常以历史故事、武士精神和爱情故事为主题,表现出日本人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两种戏剧形式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是中日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考察中发现,京剧和歌舞伎在表演形式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两者都重视舞台美术和服装的细节,注重细节的刻画,追求戏剧角色的内心情感。
两者在表演过程中都注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通过唱念做打和歌舞的表演方式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世界。
京剧和歌舞伎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京剧的表演更加强调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更加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而歌舞伎则更加强调武士精神和日本传统道德观,更加注重表现忍耐、勇气和无私的品质。
京剧的表演更加注重技巧和功底的培养,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表演。
而歌舞伎的表演更加注重角色的传承和技艺的传授,演员通常是家族式的传承,需要在家族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也应该重视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戏剧是中日两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两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展京剧和歌舞伎的传统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也应该借鉴现代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传统戏剧形式,开发适合现代观众口味的剧目,让传统戏剧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日本的表演艺术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歌舞伎的特徵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歌舞伎:具有节奏感的台词、色彩鲜艳的化妆、精雕细琢的舞台形象,最大特征是女性角色全部由男演员扮演。
木偶戏又叫做木偶净琉璃。
“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则是一种伴以三味线演奏的戏剧说唱。
能乐是以歌舞为中心的音乐剧。
是一种特别好笑的笑剧,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
近世初期,时常举行御灵会以祭拜在战乱中死於非命的人,后来御灵会便发展成风行全国的风流舞。
而所谓的歌舞伎舞,则是以风流舞为基础,所发展成的一种不戴面具、动作整齐划一,和中世舞蹈不同的舞台艺能。
阿国歌舞伎歌舞伎舞最初起源於出云大社的女巫「阿国」,为劝募修复神殿的经费,来到京都所表演的一种叫做<念佛舞>的艺能。
当时在寺庙和神社中常举行酬神祭,「阿国」也以此名目开始表演歌舞伎舞,后来还借用「能」的舞台,而大受欢迎。
此时正值 17 世纪初,德川家康在 1603 年成为将军,之后德川 300 年的发展也奠定了歌舞伎的历史。
歌舞伎舞与女歌舞伎「歌舞伎舞」一词最早出现於史料的时间是1603年。
井少五在现在的汉字中写成歌、舞、伎,但它原先是由「井少仁」而来的,其意为「异於平常的新倾向」。
故名思义,歌舞伎舞是和传统的能的舞蹈大不相同的新风俗舞。
当时都市中设立了许多游里,并出现了大批的游女,她们以华丽的团体舞蹈在门口招揽顾客,后来这些游女便被称做「游女歌舞伎」。
此时不但伴奏中加入了三味线,她们也组成艺团不停地巡回表演。
此外,各地也都成立了游女歌舞伎座而风行全国。
但是宽永 6 年,幕府以伤风败俗为由,下令禁止了游女歌舞伎及所有的女性艺能。
男歌舞伎(从若众歌舞伎到野郎歌舞伎)女歌舞伎被禁后,代之而起的是「若众歌舞伎」,这些将浏海梳起的美少年们所表演的舞蹈和狂言艺能,在女歌舞伎的全盛时期就已经存在,但直到当时才展露头角。
日本传统戏曲

日本传统戏曲《能乐》应龙老师所望,最近了解了一些关于日本传统戏曲的情况。
本文作为学习心得发表于此,以供龙老师和其他朋友参考。
由于初涉此地,了解极浅。
而且,都是来自网上资料。
有不到之处或者片面不全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能乐》是什么《能乐》起源于8世纪奈良时代,基于传自中国民间的综合艺术“散乐““百戏“。
包含有曲艺,杂耍,歌舞,幻术等。
后演变成以滑稽和模仿为中心的表演形式,文字表述也改成“猴乐“。
“散乐“和“猴乐“日语的发音类似,并非是与猴有关,只是表记文字的变化。
在今天,《能乐》包括“能“和“狂言“两种戏曲形式。
“能“的表演艺术被确立于14世纪,从以模仿为主的内容,磨练为以表现“幽玄“,即另外一个世界的内容,亡灵等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内容为理想的歌舞形式。
以前的模仿滑稽的喜剧内容加上讽刺生活的内容,成为另外一种戏曲形式“狂言“。
“能“只歌不言,“狂言“只言不歌。
《能乐》使用的乐器有四种。
笛子,小鼓,大鼓和太鼓。
前面说了,“能“是表现过去的,现实不存在的幽玄的世界。
而且主要是以悲剧为主,主人公(主角)一般带面具表演。
表演形式是象征性的,写意的。
身段上几乎看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动作,演员随歌谣和节奏起舞。
细微的表现把观众带到一种想象中去,以此实现所要表现的美感。
“狂言“则是无名庶民人物登场,夸张地描写生活中的事情,主人公一般也不带面具,是写实的夸张性的表演。
“能“的服装,作为表现其精神内容的一个形式,重要性仅次于面具。
在江户时代,发展成根据人物而类型化。
主要的素材是真丝,色调,花色与戏中人物类型,演技有密切关系。
“能“和“狂言“,通常是交替演出的。
现在,一曲“能“的表演通常要一个小时。
“狂言“则通常需要30分钟。
这样交替演出,无论从内容上,表现手法上都起到互补的作用。
“能“的抽象,凝重,悲情与“狂言“的现实,喜庆滑稽正好起到调节观众口味的作用。
两者都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
舞台背景是很概念化的,与剧情没有关系。
日语传统戏剧,经典篇目

日本传统戏剧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最著名的经典篇目有《芭蕉扇》、《蜻蛉夫人》、《蝴蝶夫人》、《紫禁城》等。
《芭蕉扇》是一部古典戏剧,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芭蕉扇的少女,她为了拯救被困在山洞里的父亲,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成功拯救了父亲。
这部戏剧让人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勇气和爱心,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蜻蛉夫人》是一部古典戏剧,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蜻蛉夫人的少女,她为了拯救被困在山洞里的母亲,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成功拯救了母亲。
这部戏剧让人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勇气和爱心,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蝴蝶夫人》是一部古典戏剧,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蝴蛹夫人的少女,她为了拯救被困在山洞里的兄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成功拯救了兄弟。
这部戏剧让人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勇气和爱心,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紫禁城》是一部古典戏剧,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紫禁城的少女,她为了拯救被困在山洞里的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成功拯救了朋友。
这部戏剧让人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勇气和爱心,也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友谊的重要性。
日本传统戏剧的经典篇目,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友谊和勇气的重要性,也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的魅力。
日本传统戏剧

能面的起源
在進行祭祀儀式時,戴上面具表示化 身為神靈,傳達神旨和神威
之後,象徵智慧的老人面、代表女神 的女面,才陸續出現
能面的功能
能面具有人和靈的特質,皆有其「精 神的核心」來凸顯人物性格。
│
能 面 若 女
│
能 面
般 若
能 面 姥
-
-
能 面
恶 尉
能
扇劇 子的
最道 具具 重小 要而 性簡
舞台的特點:
1、非常開放,各個方向的觀眾都可以 看到能劇表演
2、四根立柱支撐的芝居式建築就是舞 臺,舞臺唯一一堵牆是舞臺的背 景,由不同的劇目可以看到上面描 的不同的背景。
本
橋 掛
舞
能劇舞台Biblioteka 台本第位現一於
存座岡
使市崎
用立城
歷劇內
史院的
, .
最 久 的 劇 場
它 同 時 也 是 日
能 劇 場 為 全 日 本
日 本 傳 統 戲 劇
壽 司
拉 麵
薰 衣 草
溫 泉
相 撲
能劇的起源:
可以推到中國傳來的散樂, 祈禱五榖豐收的民間宗教儀式 以模仿為主的民間舞樂「猿樂」 這三種藝術互相影響,最後才 發展出能劇。
能劇特色: ※ 能劇是將舞蹈、音樂、詩
歌、戲劇等藝術混和的一種 現存的世界上早的舞台藝術。 ※ 能劇的主角幾乎都是幽魂
單
笛
太
小
大
鼓
鼓
鼓
隅 田 川 哭 泣
-
分《 為服 四裝 大》 類多 :仿 外照 袍中 、國 內唐 服朝 、的 叉服 裙裝 及式 頭樣 飾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

中日传统戏剧文化考察中日传统戏剧文化都源远流长,是两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戏剧艺术体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日两国传统戏剧文化进行考察。
一、戏剧类型中国的传统戏剧包括戏曲、雕龙戏等多种类型。
其中,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
它是以京剧、豫剧和黄梅戏为代表的,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表现形式。
京剧在表演形式上注重唱念做打、身段、面谱等元素的协调,强调表演的规范化和艺术性;豫剧则突出了表演的热情和活力,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功夫动作的华丽。
黄梅戏则是地方性戏曲,以唱为主,注重表达情感。
日本的传统戏剧包括能剧、歌舞伎和人形剧等。
其中,歌舞伎是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之一。
由于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深受现代西方文明的影响,因此,其传统戏剧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有所改变。
但日本传统戏剧的精髓,仍为日本人所保留和传承。
二、表演元素中日两国传统戏剧的表演元素也有所不同。
在京剧中,脸谱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脸谱的画法十分精细,用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经历。
在能剧中,音乐是最重要的表演元素之一。
能剧旋律优美,能抒发情感。
在歌舞伎中,表演最为突出的是演员的特技和面部表情。
三、故事内容中日两国传统戏剧中,故事内容也有所不同。
京剧、豫剧的故事多来自中国历史和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而歌舞伎的故事则通常来自日本的神话或历史事件,也有一些来自日本文学名著,如《浮世绘》等。
四、角色类型在中日两国传统戏剧中,角色类型非常丰富。
在京剧中,角色的分类有正、净、丑等,它们的服装、发型、身段等都有所不同。
在能剧中,有时装角色、重要人物、宝物等等多种类型的角色。
在歌舞伎中,有男、女、老、少、凶、吉等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
这些不同类型的角色让观众更能够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中日传统戏剧文化是两个国度保留和传承下去的文化瑰宝。
通过对于其中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感受刀道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传统的戏剧与曲艺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戏剧。
“歌舞伎”的“伎”,具有双层含义:“艺妓”和“技艺”。
在歌舞伎出现的早期,“艺妓”的含义更多一些,渐渐的,“技艺”更为人们所强调。
•2005年,歌舞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舞伎踊•庆长八年(1603),出云(现岛根县东部)大社的女巫“阿国”,为募集修复大社神殿的资金,来到京都,开始表演“念佛踊”(佛教僧侣为教化民众而发展出特殊的布教舞蹈)。
她身着华丽衣裳,腰佩长刀短剑,扮演街上的轻浮游侠,与男性扮演的茶屋女调情嬉戏,言谈举止颇带色情。
这种令人耳目一新、感官刺激强烈、贴近庶民生活的新潮表演颇受观众喜爱,演出大获成功。
后人称之为“歌舞伎踊”。
游女歌舞伎•由妓院老板组织娼妓表演的团体歌舞伎。
演出时,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以二、三十人为一组粉墨登场,依次表演自己最擅长的技艺。
这种表演无疑具有广告的性质,却同样是赚尽人气。
她们开始组成艺团在各地巡回演出。
宽永六年(1629),幕府认为“游女歌舞伎”有伤风败俗之嫌,禁止其继续演出。
若众歌舞伎•表演者为由美少年(稚儿)和美青年(若众)组成的团体。
他们梳起刘海,男扮女装,表演舞蹈和危险的杂技。
更让观众感兴趣的,还是这些美少年们展现的非男非女的中性美。
演出结束后,观众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少年叫到身边,一些有地位的武士甚至随意将他们带回宅弟,行有伤风俗之事。
而且,演员还常与观众发生恋情,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无疑不利于幕府构筑封建秩序。
1652年,“若众歌舞伎”被禁止。
野郎歌舞伎•然而,此时的歌舞伎已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的禁令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
第二年,即1653年,幕府就取消了禁令。
条件是,演出者要将前发剃成成年男子的发型,而且,演出形式必须是模仿剧。
从此,歌舞伎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和妖艳舞蹈蛊惑观众的做法,增加了“狂言”的念白剧情,划分了男女角色,增设了舞台的引幕,创造了歌舞伎剧场的花道原型。
歌舞伎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情节复杂、场景宏大的民族戏剧。
•元禄时代(1688-1703),歌舞伎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快速成长期。
表现在:在戏剧文学上,出现了专门编写歌舞伎脚本的名作家;完善了演出剧本的文学形式。
在艺术风格上,确立了“和事”和“荒事”两大流派。
“和事”歌舞伎的表演文雅优美,题材多以描写江户庶民阶层的男女恋情为中心,男主人公往往是既无金钱又无能力的美男子,对所爱的女子一片痴情,“和事”流行于京都和大阪;“荒事”歌舞伎的表演粗犷豪放,题材多是具有超人般力量的武士铲恶扶善的故事,“荒事”产生于江户(现东京)。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采取文明开化、欧化改良的政策,歌舞伎也不得不为迎合时代而改革,这就是歌舞伎的近代化。
他们一方面尊重并利用传统歌舞伎的演出样式,一方面排斥荒唐无稽的內容,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的演艺剧。
•二战后,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期间,因为歌舞伎中有剖腹自杀等封建忠君内容,一度禁止歌舞伎上演。
占领军副官巴瓦斯担任演剧审查官之后,逐渐解除了歌舞伎上演禁令。
巴瓦斯是歌舞伎的爱好者,他认为应该把艺术和现实政治分离开来考虑。
此后,各歌舞伎世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普及歌舞伎艺术,电视台也现场转播,并且开办欣赏讲座,一些文化人经常撰文介绍,欧美等西方国家也纷纷邀请歌舞伎前往演出,歌舞伎逐渐得以复兴。
•在现在的日本社会,理解和观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
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
歌舞伎的名角市川猿之助就成立了“21世纪歌舞伎组”,创造了所谓的“超级歌舞伎”。
这种歌舞伎的宗旨是,继承江户时代歌舞伎华丽、多元的舞台风格,借助现代化的舞台技术手段,选择符合现代人欣赏品味、具有一定思想性的题材,制造出符合各阶层观众喜爱的作品。
比如,引入了深受日本人喜爱的《三国志》,创作出《新三国志》。
这个剧本最大的卖点是将刘备设定为女性,与关羽之间产生了一段离奇而浪漫的爱情。
演出时,还邀请了吉林京剧院的演员协助演出。
同时,运用了“空中飞人”的技巧。
歌舞伎的主题•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历史剧”和“庶民生活剧”。
•“历史剧”(“时代物”)描写的是发生在江户时代以前的贵族和武士间的历史故事,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民间传说。
剧中虽然也有商人、农民等普通民众,但他们只是作为陪衬。
•作品举例:《劝进账》•“庶民生活剧”(“世话物”)是以江户时代民间发生的一些真实事件为题材创作的剧目。
剧中主人公多是商人,市井侠客以及普通民众。
当时,亲戚、朋友等因碍于彼此的情分,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为处事,否则就会被认为无情无义。
“世话物”所揭示的主要就是社会义务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冲突。
作为最终的结局,有问题解决后一切回归圆满的,也有恋爱男女作为不能尽情义的代价而共同殉情自杀的。
•作品举例:《曾根崎情死》歌舞伎的扮相•歌舞伎中,角色不同,其发型、脸谱、服装等也各有千秋。
观众可以根据这些要素,判断登场人物属于何种角色。
男子的扮相“和事”中的美男子,脸上一般化妆成白色,眼部和嘴唇也经过精心的化妆,线条柔和俊美.“荒事”中的武勇豪杰,为了表示具有超人般的力量,脸谱上多画有红色线条,所戴的假发巨大而奇特,就连演出服也颇显夸张。
女子的扮相•日语称之为“女形”,皆由男性扮演。
因为是男人所扮,自然会有女人所没有的阳刚之气,为了弥补这一点,“女形”们往往在化妆、着装、言谈举止等方面特别强调女性的柔美妖艳,因此反而显得比真的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比如扮演小姐和花魁者所着用的服装,其豪华艳丽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舞台演出者的服装有时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装置在瞬间进行变化。
如鸣神上人的服装为纯白色,以示具有法力的高僧或者是具有超人能力者。
鸣神上人曾为美女云绝间姬所诱惑,但是,当他发现云绝间姬是天皇为了蒙骗他而送到他身边的时候,盛怒之下变成了雷神。
这时,为了表现其怒不可遏的心情,演出服装通过特殊的装置瞬间从纯白色变成了火焰模样。
歌舞伎的舞台歌舞伎的舞台旋转舞台•舞台的上方安置大转盘,通过设置在舞台下方的旋转装置进行转动。
这种旋转舞台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舞台分成前后两部分,隔开后可以同时准备两种场面。
演出时,观众看到的是前面部分,需要转换场面时,前后一转动即可完成。
通过这种旋转舞台的场面转换,可以向观众交替展示在不同场面发生的故事。
由于歌舞伎的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如果是普通舞台,场面切换非常费时。
旋转舞台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是一种非常适合歌舞伎演出的优秀舞台。
花道•“花道”是指观众席间通向舞台的过道,约一米多宽。
演出者从花道的尽头,即舞台的正对面通过“花道”登台,这时观众与演出者之间可以相互打招呼,还可以相互接触。
但是,花道不仅仅是演出者的通道,同时也是演出空间的一部分,演出者可以在花道上进行表演,还可以在此向观众展示静态姿势。
除花道外,有时还可以设临时的通路兼舞台,演出者利用花道和这一临时通道绕观众席一周,边演出边与观众进行近距离交流。
这样舞台与观众席具有连成一体的感觉。
再如,当演出者表演乘船的场面时,花道上往往铺上蓝色的长布,使人感觉就像是河流一样,这样观众在观看时就像和演出者一同乘坐在船上一样。
这种设法让观众能在近距离观看演出者形象的表演,就像现代的影视画面的特写镜头,其效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出入口•妖魔鬼怪的扮演者从地下通过此出入口登场或突然从舞台上消失。
歌舞伎的舞台上往往设置非常漂亮且几乎与实物相同大小的舞台装置,这样舞台上所上演的故事就好像是现实生活中实际所发生的一样。
如春天时,舞台上往往布置成樱花盛开、风和日丽的场景.中国传统文化与歌舞伎的关系•首先,歌舞伎是在综合吸收日本传统舞乐,即能、狂言、人形净琉璃等艺术养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市民戏剧,堪称日本传统艺能之集大成者。
而能、狂言、人形净琉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其次,歌舞伎中有很多中国题材的曲目,多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
比如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改编的《玄宗皇帝花车》,取材于郑成功反清复明、光复台湾故事的《国姓爷合战》,《歌舞伎十八番》中的《关羽》,《次泻十种》里的《猪八戒》等。
•最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男扮女装的角色,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等。
他们享有“东方传统艺术的姊妹花”之称。
能のう•日本最古老的戏剧,始盛于14世纪。
•演员头戴面具,靠念、唱、单调的音乐伴奏舞蹈,以及洗练的程式化了的暗示性表意动作,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
能乐的脚本称为“谣曲”,包括对白、词曲,篇幅短小,最长者三千字左右。
谣曲大致分为以下五类:1、以神体为主人公,写神社的缘起、名门的来历等。
2、以历史上的武人(大多是武人的亡灵)为主人公,写武人由于狂妄固执,落入修罗道,最后通过僧人的佛法获得往生的故事。
3、以男戴假发扮美女或美女精灵为主人公,大多取自古代物语中女性人物的故事。
4、以鬼神、天狗、怪异动物为主角,写它们被勇士折服的故事。
5、以狂女为主人公,既有写历史故事,也有写现实的人情世态的。
文楽ぶんらく•也叫做“木偶净琉璃”•兴起于17世纪•类似于木偶剧落语落语是日本的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类似于中国的单口相声。
与单口相声不同的是,落语师除了嘴皮子的功夫,还会拿出折扇和手帕来当道具,并以滑稽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来表现生活。
落语来源于佛教传入日本时,和尚为吸引听众而通俗化了的风趣生动的布法。
•落语的不少段子来源于中国的民间笑话集,最有影响的是明末作家冯梦龙所编的《笑府》。
《笑府》是中国明代民间笑话专集。
分上下两卷,共收笑话作品100则。
《笑府》中大部分笑话抓住了生活中某些丑恶现象,加以形象的概括,突出一点,深入揭露,往往能一针见血,醒人耳目。
刻画人物多用夸张手法,语言锋利幽默,结构巧妙,具有很强的喜剧效果。
《笑府》在江户时代传到日本后,很受欢迎,出版了多种抄本、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