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生平及创作年表

合集下载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作曲家瓦格纳的爱情故事音乐:瓦格纳《婚礼进行曲》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瓦格纳(1813-1883),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达到高潮和衰落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

他是继贝多芬,韦伯以后,德国歌剧舞台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物。

瓦格纳的一生十分曲折,时而颠沛流离,时而飞黄腾达。

▪除了歌剧外,他还创作了22部歌曲(包括声乐套曲),现存完整的15部中,《威森东克歌曲集》最为出名,传唱度也最广。

▪写于1857-1858年的《威森东克歌曲集》,是瓦格纳在苏黎世根据玛蒂尔德.威森东克的诗篇写成的一组声乐套曲,包括《天使》《静止》《在温室里》《痛苦》和《梦》。

玛蒂尔德.威森东克是德国的一位女诗人和剧作家,一位富商的妻子,十分美貌,人们曾这样形容她:“美丽而严肃,纤纤弱弱的她,看起来很有圣母玛利亚的味道”。

玛蒂尔德.威森东克瓦格纳对这位女士的爱慕是产生这部作品的感情基础,他们很快便成为恋人。

玛蒂尔德和她的孩子玛蒂尔德曾向瓦格纳说:“我愿意为你奉献一生直到死去”。

在这种艺术共鸣的感召下,玛蒂尔德写下了五首动情的诗歌,瓦格纳随即为它们谱上了音乐,这便是他们俩艺术上的结晶:《威森东克歌曲集》。

但他们最终未能走到一起。

瓦格纳和马蒂尔德这部套曲虽然成于爱情的甜蜜时刻,但却表现着绝望与苦涩,这不仅反映出两人对于这段感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所持的消极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对待人生的哲学观念-悲观主义。

▪《天使》作为开篇是五首歌曲中最为甜蜜的一首。

▪《梦》是整个套曲中最能表明瓦格纳心态的,所以他曾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心爱的玛蒂尔德。

下面是诗歌《梦》的全文。

玛蒂尔德放弃吧,多么美好的梦啊!控制我理性的蔓延。

因为她不像空虚的泡沫堆,在漫无边际的虚无中消褪;梦,在每时每日美丽地绽放。

带来的情话,把幸福放入我的心房。

梦,像那刺眼的闪光,射向我的灵魂,留给我永远的印象。

忘记一切吧!梦,如骄阳般的亲吻,在雪中吻出一簇簇花朵;这突如其来的感受,也许会迎来新的一天。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瓦格纳作曲家介绍一、瓦格纳的生平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1883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被誉为歌剧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在德国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独特,它融合了德国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的精华。

他的音乐常常深邃厚重,在交响乐和歌剧中巧妙地结合了旋律和和声,给人一种强烈而激动人心的感觉。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罗恩格林》等。

三、瓦格纳的创作理念瓦格纳追求音乐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他创立了“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应该贯彻整个剧情,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他还提出了“综合艺术”的概念,认为音乐应该与舞台设计、舞蹈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四、瓦格纳的影响瓦格纳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他的音乐风格对于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参照。

他的歌剧作品影响了整个音乐界,成为了许多歌剧演绎的经典。

五、瓦格纳的争议瓦格纳的作品和言论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

他的一些政治观点被指责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他的歌剧曾在德国的纳粹政权时期被滥用。

然而,尽管这些争议,瓦格纳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六、瓦格纳的成就瓦格纳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风靡全球。

他的歌剧作品被广泛演唱和演出,并且仍然受到许多舞台剧院和歌剧团体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七、总结瓦格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蕴含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感,而且在音乐形式和创作理念上也具有独创性。

他对于音乐界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无论是其伟大的创作成就还是其对后世音乐的影响,瓦格纳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曲家。

公共建筑设计之瓦格纳个人史及代表作

公共建筑设计之瓦格纳个人史及代表作

邮政储蓄银行和圣·利奥波德教堂,都是瓦格纳的后期作 品,是最后的巨作,但这并不是他到达顶峰的足迹,也不是 决定性的最后声明,而是不停地活动,不断地更新的进展报 告。两个作品,特别是银行,直到今天仍是那样的新鲜,那 么不断地贴切于时代,这正是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 瓦格纳是早期佛罗伦萨文艺复兴风格的大师,是完美无 暇的平面和新艺术风格立面的大师,是有骨有肉的结构形式 的大师,是大城市设计的大师……他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求新。 他的求新精神早已萌芽于他年过五十又执教鞭时所写的《现 代建筑》一书里,(或后来版本改称的《我们时代的建筑艺 术》),为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一切有关的方针、手法和警语。 1903年他参加了邮政储蓄银行新楼的设计竞赛,在37个方案 中夺魁,前一年,在另一个维也纳郊区的山顶兴建教堂的设 计竞赛中,他的方案也被选中。
瓦格纳的作品年代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可以说是一本展现从十九世纪中 期到二十世纪初风格演变的教科书:从早期的历史主义到崭露头角的现代主 义。同时这些作品涵盖了从家具设计到城市规划之间的一个极广的范围。在 家具设计方面,他采用了富有个性的客观几何造型的形式语言,和包豪斯的 设计一样简练,对于胶合板等新材料的运用更是具有开创性的;在建筑设计 方面,他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在水牛城设计 的拉金大厦 (Larkin Building,1904年),以及贝伦斯(Peter Behrens)在柏林 设计的涡轮机工厂(Turbinenfabrik,1908-1909年)同样成为现代主义运动的 最早标志之一;在城市规划方面,他被赞誉为“现代维也纳城的设计者和创 造者” ,成为欧洲现代城市早期发展的典范。(注1)然而,瓦格纳不象他 ( 1 同时代的英国的马金托什(Charles Mackintosh)或者布鲁塞尔的奥尔塔 (Victor Horta)表现出革命者的姿态,他的座右铭 “必要性是艺术惟一的 情人”(Necessity is the sole mistress of art)让他置身于一个既成传统中。 作为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者和理论家,瓦格纳在知天命之年出版的《现代建 筑》标志着他的思想步入成熟阶段。这本书的重要影响可与柯布西耶的《走 向新建筑》相媲美。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学生奥别列兹(Joseph Maria Olbrich)、霍夫罗(Josef Hoffmann)等人也是闻名遐尔,并组织了反对学术 传统和历史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一致性和对手工艺的艺术改造的维也 纳分离派。瓦格纳也是建筑师(设计师)职业化进程中的先驱,他的事务所 被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建筑师事务所。

瓦格纳和他的乐剧

瓦格纳和他的乐剧

70瓦格纳和他的乐剧文/朱茜摘要:瓦格纳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大师,他改革歌剧创立“乐剧”,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

音乐和戏剧相结合,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使用“主导动机”和“无终旋律”,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大大提高管弦乐队的作用。

创作经典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將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关键词:乐剧;歌剧改革;主导动机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大师,作曲家,乐器发明家。

是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匠,前承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浪漫主义歌剧风格,确立德国民族主义歌剧,并且將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学过钢琴,少年时喜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音乐上受德国作曲家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和韦伯(C ·M ·von ·Weber ,1785-1826) 影响。

在莱比锡音乐大学听美学和哲学课,同时从圣托马斯学校的韦恩利希学习和声和对位,开始写作钢琴曲和管弦乐曲。

之后在维尔茨堡、里加等地歌剧院工作,为日后的歌剧创作打下结实的根基。

早期作品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并且获得很高的声誉。

1848-1849年受欧洲革命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將自己对于欧洲歌剧的见解写成论著,主要有《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等等。

他又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影响,主张改革歌剧,包括戏剧与音乐须组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运用连续不断的音乐结构来主导动机的手法、半音和声体系和配器效果,丰富歌剧的艺术表现力。

瓦格纳指出,戏剧诗歌的特点在于把人类的感情描绘出来,但并不直接通过戏剧诗歌,而是借助语言媒介,先理性,再感性。

换言之,音乐才是感情的直接表达,并且与诗歌完美的相融合,诗歌应摒弃其内在的理性成分,即无感情的事情叙述,和不能用感情表达的外界事件。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

瓦格纳(音乐)—搜狗百科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家,瓦格纳于1831年随托玛斯教堂的音乐家梯沃多·魏利格学习和声、对位。

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促使他在非常短的时期内就掌握了这些理论,并且用之于实践。

1832年,瓦格纳创作了《C大调交响曲》由于这部作品在莱比锡上演获得成功,使瓦格纳在音乐界的地位有所改善。

紧接而来的机遇,又使他在音乐的道路上出现新的转变。

1833年,瓦格纳应威尔茨堡剧院的邀请,担任了该剧院的合唱指挥。

不久又先后在柯尼堡和里加歌剧院担任指挥。

这使他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歌剧作品,并通过演出实践,逐渐地摸索到歌剧艺术的特殊规律和当时流行的不同流派歌剧的艺术风格。

歌剧院的工作,使瓦格纳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不但提高了指挥能力,而且在歌剧创作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

在此期间他写了两部歌剧:《女奴》和《恋禁》。

尽管这两部作品还比较幼稚,但它们却打开了瓦格纳毕生从事的歌剧创作的大门。

在柯尼堡剧院工作期间,瓦格纳与女歌剧家米娜·普兰纳结成夫妻。

1839年瓦格纳来到巴黎。

巴黎是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之一,瓦格纳久已仰慕这块土地。

并希望能在这里施展自己的艺术才能。

但事与愿违,他完全被人才济济的“海洋”所湮没了。

瓦格纳没有获得上演自己作品的权利,只能以抄谱来糊口求生。

在巴黎的三年,是瓦格纳一生中最贫困的时期。

他曾因鞋底破洞,买不起新鞋而无法外出。

他甚至连最便宜的剃刀也买不起,并常常饥肠辘辘。

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涯》中,瓦格纳曾写过下面一段令人伤心的回忆:“有一天,我走到贫乏的尖端。

由于真的身无分文,很早我就奔出屋子,一直步行到巴黎。

因为我根本没有钱可以买票坐车。

我一直盼望着,即使能弄到五个法郎也是好的。

于是我整天在巴黎街头游荡着,直到黄昏。

最后我的使命还是落空,不能不照原来那样,再步行回到缪顿”。

贫困的生活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挫败瓦格纳的创作决心。

他日以继夜地工作,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中,以惊人的毅力写完了两部歌剧,一部序曲和数首歌曲。

瓦格纳,出色的“愤青”

瓦格纳,出色的“愤青”

瓦格纳,出色的“愤青”作者:肖复兴来源:《档案天地》2012年第10期在我的眼睛里,瓦格纳(1813—1883年)有点像是一个现在所说的“愤青”,或者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种“翻着跟头的小资产阶级”。

在所有的音乐家中,大概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他更富有激情的了,只是那激情来也如风,去也如风。

1849年“五月革命”时期,他和柏辽茲、李斯特一样激情澎湃,爬上克罗伊茨塔楼散发传单,遭通缉而不得不投奔李斯特,在李斯特的帮助下逃到国外,流亡了13年。

1862年他被赦,虽然到处指挥演出,却收入寥寥,濒于绝境,险些自杀之际,又绝处逢生,柳暗花明,巴伐利亚二世召他去慕尼黑,他成为了宫廷乐长,在他人到中年之后,给予他实现音乐伟大梦想的一切物质条件,让他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住在那里的一座湖滨别墅里,和李斯特的女儿、著名指挥家彪罗(1830—1894年)的妻子柯西玛,堕入爱河,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在那里结婚生子,为儿子取名叫做齐格弗里德,他所创作的歌剧《齐格弗里德》就是为纪念儿子的出生。

瓦格纳,他一生都绝不满足于音乐,而希望超越音乐而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物。

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博览群书,13岁时就已经翻译过荷马诗史的前12卷。

他希望集音乐、文学、哲学、历史等于一身,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尽管保罗·亨利·朗格在《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中,称他和尼采是19世纪精神方面最强大的思想家。

在我看来,他无法和尼采相比,他的性格注定他成为不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就连那个时代最反对他的尼采那样的哲学家都成不了。

他的激情澎湃、想入非非,不甘心屈人之后,总想花样翻新,又总是翻着跟头动摇着、水银一样动荡着的,艺术大概是他最好的去处和归宿,在音乐里,他可以神游八极,呼风唤雨。

(一)26岁叩响巴黎音乐之门回顾一下瓦格纳的创作过程,的确很有意思。

因为他不是那种奉公守法的人,他的创作不是一条清浅平静的小溪,而是一条波澜起伏的大河,恣肆放荡,常常会莽撞得冲破了河床而导致洪水泛滥。

简析瓦格纳的“乐剧”思想

简析瓦格纳的“乐剧”思想

简析瓦格纳的“乐剧”思想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德国作曲家、剧作家。

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1883年2月13日卒于威尼斯。

生父早亡,继父L.盖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话剧演员、文学家和肖像画家。

瓦格纳在家庭影响下,从小就热爱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14岁时曾尝试写作一部五幕的大悲剧。

瓦格纳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才赋从童年开始便已显露,八岁时学会弹奏韦伯的《自由射手》,十四岁写悲剧,十五岁时瓦格纳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极为深刻,立下了毕生为音乐而献身的决心。

从1831年起,他一面在莱比锡大学读书,一面师从C.T.魏因利希学习作曲理论。

早年的创作有少量的钢琴曲、几首管弦乐序曲、7首为歌德的《浮士德》谱写的歌曲(1831)、《C大调交响曲》(1832)以及几首有标题的序曲。

其中包括1836年完成的《波兰》序曲以及1840年写的《浮士德》序曲等(后者在1855年重新修改)。

瓦格纳的主要创作领域则是歌剧。

瓦格纳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也是争议最大的作曲家之一。

因为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接受了来自文学、哲学、政治的各种影响,思想非常复杂多变。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对浪漫主义歌剧作出了大胆的改革,艺术上极有独创性。

瓦格纳的乐剧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与他的生活与经历密不可分。

他早期通过自学﹑交友和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及艺术修养;他也热爱文学并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对哲学的兴趣以及读书思考的习惯,瓦格纳从青年时期就养成,并贯穿了他的一生。

欧洲革命到来的1830年瓦格纳正当17岁,这位敏感的青年站在革命者一边,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当时现存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这直接影响到他早期和中期的创作。

瓦格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剧的创作领域。

自1833年起,瓦格纳开始了他动荡不安的音乐生活。

1839~1849年间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开始进入探索时期,他先后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瑟》(1843~1845)和《罗恩格林》(1845~1848)等重要作品。

德 音乐家 瓦格纳

德 音乐家 瓦格纳
该厄躺在病床上听着听着,对他的妻子说:“他会有音乐天才吗?”后来,瓦格纳的母表作品: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罗恩格林》
瓦格纳(1813—1883)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第二年,母亲改嫁。他的后父名叫路德维希·该厄(1779—1821),是个戏剧演员和肖像画师。瓦格纳八岁时,后父又死了。
该厄在世时,非常关心瓦格纳和他的前途。一八二○年该厄病倒在床,有一天他教七岁的瓦格纳到隔壁房间去演奏一首民歌给他听,瓦格纳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这是一首德国人已经唱了三代的民歌,一年以后,威柏(1786—1826)把它用进了歌剧《魔弹射手》第三幕,作为女主人公阿加特准备结婚时伴娘所唱的歌。
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一个小官吏之家。1831年入莱比锡大学,随魏恩里希学和声及对位。二十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尔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去巴黎原想干番事业,但结果落得生活窘迫,十分清苦。1842年他的歌剧《利恩齐》(1840)演出成功,才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但以后几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塞》等(1845)演出相继失败,又使他陷于困境。1849年因参加五月暴动失败,至苏黎世避难。后受叔本华悲观哲学影响较大。自1854年起,酝酿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并完成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0年,大赦返国。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特维希之邀,去慕尼黑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76年于拜鲁伊特筹建歌剧院演出自己的乐剧。1877年,开始创作《帕西法尔》,因病拖延至1882年完成。翌年,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一生共写了《罗恩格林》、《名歌手》等十一部歌剧,九首序曲,一部交响乐,四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作曲家作品目录_瓦格纳

作曲家作品目录_瓦格纳

019 019Aபைடு நூலகம்
019B
Doble fuga en Do mayor a cuatro voces. C.: Leipzig, otoño 1831-invierno 1831/32 020 Ouvertüre in d-Moll (Konzert-Ouvertüre Nr. 1). Obertura en Re menor (Obertura de concierto n.º1). C.: Leipzig, verano-otoño 1831. E.: Leipzig, 25.12.183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Klavierauszug zu zwei Händen von Ludwig van Beethovens Sinfonie Nr. 9 in d-Moll 根据路德维奇· 贝多芬 范· (1770-1827) 小调第 9 交响曲, D op. 125. 作品第 op. 125 号,为双手钢琴而作的改编曲。 Reducció para piano a dos manos de la Sinfonia n.º 9 en Re menor op. 125 de 创作日期和地点:1830 年春-1831 复活节于莱比锡 n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C.: Leipzig, verano 1830-pascua 1831 Ouvertüre in B-Dur, sog. Paukenschlag-Ouvertüre. Obertura en Si bemol mayor, llamada de golpe de timbal (desaparecida). C.: Leipzig, verano 1830. E.: Leipzig, 25.12.1830 Politische Ouvertüre e-Moll. Obertura polí (desaparecida). tica C.: Leipzig, septiembre 1830 bB 大调序曲,名为敲定音鼓序曲(遗失) 创作日期和地点:1830 年春在莱比锡 首演日期和地点:1830 年 12 月 25 日于莱比锡 E 小调策略序曲(遗失) 创作日期和地点:1830 年 9 月于莱比锡

理查德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
“ 乐 剧 ” ( M u s i k d r a m a ) , 在 1 8 3 3 年 由 德 国 作 家 特 奥 多 ·蒙 特 在 论 文 集 《 批 评 之 林 》 中 用 以 称 呼 普 通 歌 剧 , 此时没有后来瓦格纳歌剧的那种意思。但瓦格纳的追随者们读到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用来称呼瓦格纳改革 的歌剧。但瓦格纳本人并不同意,1872年他专写了一篇文章:《关于“乐剧”的命名》,说明这个称呼容易让人 误会。但瓦格纳又觉得他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戏剧,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戏剧。他说:“认真地说,它的名称的 意义应当理解为:一种安置在音乐中的真正的戏剧。因此,重点应当落在戏剧上,这种戏剧应当跟迄今为止的歌 剧剧本完全不同,尤其不同的是,在这种戏剧中,剧情绝不仅仅是根据哪种传统的歌剧音乐的需求而安排的,恰 恰相反,倒是一种真正的戏剧的性格需求支配着音乐的构思。”
莱比锡《画报》中所描绘的《漂泊的荷兰人》最后一场,1843年
1843年1月2日,《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 ,该剧寓意深远、音乐生动,一般认为是其真正 显露水准的第一部作品,瓦格纳的名声亦由此确立;3月,完成了《汤豪瑟》的脚本创作。1844年12月14日,作 曲家韦伯的灵柩移葬回德累斯顿,瓦格纳为此创作了《挽乐》(Trauermusik) 。
女高音施洛德·戴夫里恩特 1828年,完成了第一部长达五幕的悲剧《劳伊巴德》,为了给该作谱曲,开始自 学洛吉尔德《通奏低音的方法》,并私下随莱比锡交响乐团的米勒学习和声。1829年,在莱比锡听了女高音施洛 德 ·戴 夫 里 恩 特 演 唱 的 《 费 德 里 奥 》 中 的 作 品 后 , 决 定 放 弃 其 他 志 向 , 确 立 以 音 乐 为 奋 . . . . . .
1 8 2 0 年 , 瓦 格 纳 在 德 累 斯 顿 郊 区 波 森 多 夫 的 一 所 小 学 读 书 , 并 在 牧 师 克 里 斯 蒂 安 ·魏 策 尔 的 指 导 下 上 了 几 节 钢琴课。1821年6月,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歌剧《自由射手》首演于德累斯顿,幼小的瓦格纳被该剧吸 引,并通过继父结识了韦伯 。

瓦格纳

瓦格纳

特里斯坦和弦:
《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之《婚礼进行曲》 《罗恩格林》是瓦格 纳所作的三幕歌剧,1850年初演。剧情取自古代史诗,并由作者 自撰脚本。瓦格纳在这部歌剧中把罗恩格林和爱尔莎的命运看做 是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命运,他对人们诉说 正义和理想。因此,歌剧《罗恩格林》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部自 传体作品。第三幕中的混声四部合唱《婚礼大合唱》是当贵妇人 们引导着爱尔莎,国王和贵族们引导着罗恩格林进入新房时所唱, 音乐庄严而抒情,乐队重复着合唱的声部(片段1)。这就是欧美 各国几乎家喻户晓,因常用做婚礼音乐而得名的《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乐剧的特点:1整体艺术整体艺术整体艺术整体艺术2无终 旋律无终旋律无终旋律无终旋律3半音化和声半音化和声半音化和 声半音化和声4.主导动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
艺术成就: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 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 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 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 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 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 顶峰。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 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 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 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 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 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威廉· 理查德· 瓦格纳(德语: 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 日),德国作曲家。他是德国歌剧 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 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 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 潮流,理查德· 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 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乐史 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简介

瓦格纳简介

乐剧的特征
一、神话题材; 二、整体艺术; 三、以“场”为体; 四、无终旋律; 五、主要动机; 六、大编制管弦乐队; 七、特性乐器。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瓦格纳在成名歌剧《黎恩济》之后,分 别在《漂泊的荷兰人》、《唐豪赛》和 《罗恩格林》中探索了新的歌剧道路。 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尼伯 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 武神》、《齐格弗里德》、《神界的黄 昏》)全面地实践了他的歌剧改革的构 想。他的重要作品还有乐剧作品《纽伦 堡的名歌手》以及《帕西发尔》。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瓦格纳是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 他毕生不屈不挠所要创立的一种新型歌剧,体现了浪漫主 义综合艺术的最高理想。他把自己的歌剧称为“乐剧”。 他认为,乐剧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 其中戏剧是最终的目的,音乐只是手段。为了保持剧中感 情的连贯性发展,他革除了传统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分曲 结构形式(即把歌剧音乐分为咏叹调、宣叙调、重唱), 发展了一种比宣叙调更有旋律性,比咏叹调更加灵活自由 的咏叙性的“无穷尽的旋律”。在瓦格纳看来,交响乐队 是乐剧中起统一作用的主要支柱,它把剧情、角色都融汇 在音响的洪流中,而声乐的旋律只是音响洪流中的一个声 部。他进一步采用交响曲中的主导动机来表现或象征人物、 情感、思想。主导动机的含意变化体现了剧情的发展。瓦 格纳的半音和声为他音乐的连续不断和炽热情感的表现提 供了可能的音乐基础,也把欧洲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推向了 崩溃的边缘。
变节者的微笑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生 于德国莱比锡。他几乎是自学了作曲,20 岁放弃莱比锡大学的学习,先后在一些小 歌剧院当合唱队长、指挥。歌剧《黎恩济》 在德累斯顿受到欢迎,被任命为萨克森国 王的宫廷指挥,开始了他对歌剧改革的历 程。参加1849年德累斯顿革命运动,革命 失败后被通缉,潜逃瑞士。写作了《艺术 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及两卷《歌 剧与戏剧》等论著。并着手把他的理论付 诸实践。1861年获赦免,由于婚姻、经济、 艺术改革而陷入困境。1864年刚登上巴伐 利亚王位的18岁的路德维希二世、瓦格纳 音乐的崇拜者,把瓦格纳召到慕尼黑,对 其事业出力资助。为了上演他的音乐剧在 拜罗特建立节日剧院。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瓦格纳的主要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篇1一个名人让人快速记住他的工具便是他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品必然受到人们的拥戴、得到世人的称赞。

而这个作品的主人也将随之走入大众的视野。

一代古典音乐大师,德国歌剧的伟大人物瓦格纳,他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传世的瓦格纳作品呢?瓦格纳最初的作品是仙女和禁恋。

曾经他中途停止对它们的创作,这两部作品曾一度也遭到禁演。

他真正开始成功的作品便是《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

这几部剧作让瓦格纳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们之间一部接着一部,循序渐进。

在第一部的时候人们只是礼貌性的给予肯定,可接下来的几部在情节、人物、色彩、音乐上把古老传说显得更加神秘,也让人们注意到了这几部不凡的作品。

并且这几部作在前奏时,他都用更加有诗意并且富有感染力的序曲代替了原来的传统序曲。

瓦格纳最伟大的创新便是他在传统的歌剧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形式乐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是他乐剧的最大成就之一。

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

前者表现的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展现了人内心的思维。

后者也是他一生所有作品中唯一的一部喜剧。

他在这部剧中利用角色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和态度。

这两部瓦格纳作品都把他推向了巅峰。

瓦格纳作品最伟大的还是《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剧耗时时间长,场景宏伟浩大,也是他的巅峰之作。

世界音乐大师瓦格纳的主要作品是什么篇2瓦格纳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风格一直以来是受到人们的非议。

现在网上有很多网友都在探讨瓦格纳首创什么体裁,专家的解释是瓦格纳首创了浪漫主义歌剧作曲的潮流,他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音乐巨匠。

瓦格纳音乐巨匠奏响人生乐章

瓦格纳音乐巨匠奏响人生乐章

瓦格纳音乐巨匠奏响人生乐章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以其宏伟壮丽的音乐作品和对音乐剧的革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音乐作品如同奏响的乐章,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以他的音乐巨匠之路为线索,探讨他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人生中奏响人生乐章的。

1. 瓦格纳的早期生活——音乐的萌芽瓦格纳在1813年出生在德国莱比锡,从小就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官,母亲则是一位剧院的演员。

在家庭的熏陶下,瓦格纳对音乐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这为他成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音乐事业的起步——追求创新瓦格纳在青年时期展示了他对音乐剧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的颠覆性态度。

他运用了新的音乐表现手法,使舞台剧与音乐完美融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他的作品《塔恩豪瑟》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被视为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

3. 音乐巨匠的挑战与反思——艺术与政治的交织瓦格纳的艺术创作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反思。

他的音乐理论、政治观点以及与贵族阶层的纠葛都使他处于风口浪尖。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瓦格纳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努力创作出更加卓越的作品,为人们奏响了人生的乐章。

4. 瓦格纳的音乐遗产——超越时空的影响尽管瓦格纳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的音乐却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他的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探索,深深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内心,激发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思考。

瓦格纳创作的音乐依然为今天的世界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奏响着人们的人生乐章。

5. 瓦格纳的影响——艺术家的榜样瓦格纳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艺术追求和对音乐的热爱也使他成为了一位影响深远的艺术家。

他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剧理念对后世的音乐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瓦格纳的激励下,许多艺术家踏上了追求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艺术道路,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光芒。

瓦格纳(Richard

瓦格纳(Richard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 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 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 年便已创作。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 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 间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 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史上 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 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 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因 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 分突出。


Agony: very severe pain the agony of arthritis (关节炎) in agony I was in agony. He groaned in agony. a very sad, difficult, or unpleasant experience It was agony not knowing if she would live. agony of He was in agonies of remorse (悔恨). agony column: a part of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in which someone gives advice to readers about their personal problems agony aunt:someone who writes an agony column

Part I paragraph 1-9


1. Does the man‟s appearance, describ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give one any impression of “grandeur”? No. He is a little man with the sign of illness, sick in both body and nerves. This is by no means an appearance that may bring one a sense of grandeur. Then what makes the man with such a poor look have “delusion of grandeur”? The only explanation is that he is a “monster of conceit”.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逝世
1883年2月13日,理查德·瓦格纳逝世。

瓦格纳是德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也是继贝多芬、韦伯以后,德国歌剧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等。

1813年5月22日,瓦格纳在德国莱比锡出生。

1833年,正式开始进行音乐创作。

1843年,《漂泊的荷兰人》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瓦格纳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849年,瓦格纳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流亡生涯。

1864年,路德维希二世非常欣赏瓦格纳的音乐才华,帮助其偿还债务,瓦格纳的人生也开始转运。

1868年,《纽伦堡的名歌手》在慕尼黑首演,该剧确立了瓦格纳在德国音乐中的主导地位。

1883年2月13日,瓦格纳因心脏病而逝世,结束了其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扬·瓦格纳诗20首

扬·瓦格纳诗20首

扬·瓦格纳诗20首扬·瓦格纳(Jan Wagner, 1971-),德国当代著名诗人,新一代德语诗坛最为独特而响亮的声音之一。

出生于汉堡的瓦格纳很早就对诗歌写作与翻译表现出浓厚兴趣,曾在汉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爱尔兰圣三一大学研究英国和爱尔兰当代诗歌。

1995年,瓦格纳和诗人托马斯?基尔斯特一起出版了一本题为《元素外侧》(Die Au?enseite des Elementes)的活页诗集,收入了他们翻译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年轻诗人和被文坛忽略或遗忘的优秀之作。

2001年,瓦格纳发表了处女作诗集《试钻蓝天》(Probebohrung im Himmel),从此走上独立诗人之路。

继《格里克的麻雀》(Guerikes Sperling, 2004)和《十八个馅饼》(Achtzehn Pasteten, 2007)两部优秀诗集之后,《世界报》2008年秋季的文学副刊为瓦格纳设立了诗歌介绍专题,这对一位开始创作生涯仅七年的年轻作家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羊角芹不可小觑:羊角芹名字里已暗藏贪欲1它的花,悬浮之白,贞洁如同暴君的梦。

它归来,如古老的罪孽,就像在狱中把暗号传递穿越草丛和田野底的黑夜,直到某处突然放射出纯白的抵抗之网。

车库后,嘎吱作响的沙砾里,樱桃丛中,羊角芹如泡沫,或浪花,飞溅无声,沿山墙爬升,直到羊角芹攻陷四周,征服花园,羊角芹越过羊角芹,把此地吞食的羊角芹2。

马“你的诗是一匹马一语中的就像抽在马身上的鞭子”——迈克尔·唐纳吉《鞭》3它是狐狸吗,是白马还是黑马是雄抑或雌那一路小跑穿过花园,从大黄和薰衣草丛旁边经过的生灵?在那儿,它越过三重障只为在沙场的中心降落。

在载着木桶的推车和金色的草垛金字塔前全身紧绷。

它是匹冷血的布拉班特马吗,拖着一千克的心和一个野鹅组成的V型轻犁;抑或是匹利皮扎马?,身为黑色降世,懂得如何轻舞越过原野,从纯黑蜕为纯白,最终蜕为胜利,把世界玩弄于股掌,刺眼如皇帝擤鼻涕的白布。

瓦格纳简介素材

瓦格纳简介素材

瓦格纳简介素材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火线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打开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厥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纷乱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艺术成就
1、对传统歌剧举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夸大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定音乐必须遵从戏剧内容需要举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2、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成长到顶峰。

3、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束或四管束),增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看成“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

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议决“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4、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29日
瓦格纳生平及创作年表
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

少年时期瓦格纳即由于身为演员的继父的引导而逐渐对戏剧和音乐发生兴趣。

当时正值第一部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自身的歌剧、韦伯的《魔弹射手》的成功演出,认识作曲家本人以及受到歌剧本身的强烈感染和震撼,对瓦格纳后来的艺术创作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从小就开始的对德国本民族的传说、莎士比亚戏剧和古希腊神话的深刻迷恋,还有对古典主义和新兴浪漫主义音乐的同样崇拜,促使瓦格纳最终走上一条崎岖曲折、满布荆棘然而最终使他赢得曙光的艺术之路。

瓦格纳第一、二部歌剧作品《仙妖》和《爱情的禁令》并没有取得成功,正当他的艺术才华难以被承认同时生活拮据时,按照法国大歌剧创作的《黎恩济》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扬。

但是,瓦格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独立的艺术理想追求以迎合观众的“梅耶贝尔式口味”,他要继承韦伯开创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传统,创造崭新的、真正能够反映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伟大艺术——也正是他从小的梦想: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完美结合”。

于是《漂泊的荷兰人》首演时,观众陷入漠然和困惑之中,他们只是因为他的《黎恩济》的作者而礼节性地鼓掌——他们甚至不相信这出自一人之手——到了《汤豪瑟》,愈趋离奇的情节、诡异的人物、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使观众们感到害怕。

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和《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的古老传说所显示的神秘力量,还未能够被人们完全理解。

但是,瓦格纳的成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奠定的。

为了寻求能够表现他的艺术理想的音乐,他努力地去“导致和声语言和管弦乐色彩的极端扩张”,创作出最复杂的、最瑰丽的、最震撼的同时也是能够深深驻留于人们心目中的音乐。

神话和史诗具有无穷的、永恒的魅力,它们常常是民族悠久历史的最贴切反映。

瓦格纳的代表作——自《漂泊的荷兰人》以来所有歌剧作品——的素材均来自描述古老传说的神话和史诗,而他总是自撰台本——他的台本代表着德国乃至欧洲十九世纪下半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以及自行设计舞台场景,这使他能够将音乐天才和创作灵感最佳地统一起来。

正是这样的创作历程,造就了《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诞生——这是瓦格纳第一次以“音乐戏剧”来命名的作品,也是乐曲调性、结构上作出了最大胆创新的作品,它被认为是对推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起了最大作用的作品:西方音乐史对前、后浪漫主义的划分是以瓦格纳为标志的,而最能够反映瓦格纳创作理念与哲学的作品,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瓦格纳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失败、破产、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总是伴随着他。

作为早期革命与自由注意的同情者(这些也反映在《黎恩济》中),他被通缉而被迫流亡国外十多年,正是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和堪称最伟大的谐歌剧之一《纽伦堡的名歌手》(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部谐歌剧,也是瓦格纳歌剧中唯一连他的“反对派”也喜爱的歌剧——虽然创作的意图中有对他们的恶意讽刺意味),而音乐创作史上最大的奇迹之一、宏编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也在此期间创作了很重要的部分。

1864年,瓦格纳得到了他的崇拜者巴伐利亚国王的资助回到了德国,结束了居留国外的生活,终于能够有安定的场所来创作了。

也许艺术家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不能被常人理解(这种思想在《罗恩格林》中得到了最深刻的反映),他与自始至终都是坚定而狂热的瓦格纳派的著名指挥家、曾指挥上演了多部瓦格纳歌剧的汉斯·冯·比洛夫(Hans von Buelow)的妻子、李斯特的私生女儿科西玛(Cosima)的恋爱,闹得慕尼黑满城风雨,也使他难以在宫廷立足——这对于崇尚独立思想的作曲家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而那优厚的金钱支助也并未减少。

但是,在1876年那看来是天方夜谭的拜罗伊特节庆剧院——可以说是瓦格纳的私人圣地——落成暨《尼伯龙根的指环》首演计划得以实现之前,瓦格纳一直生活在磨难之中,其中有
对前途的不自信、论敌的攻击、绯闻的困扰,更多的是创作的艰辛。

幸而有科西玛忠实的陪伴,使大师度过了这段岁月。

1876年《尼伯龙根的指环》首演成功,瓦格纳终于真正成为德国歌剧、德国音乐乃至德国艺术的象征。

对腐朽、权欲的诅咒和对英雄的讴歌,可以说,瓦格纳就是德意志精神本身。

1882年,另一部迥然不同的然而同样伟大的《帕西法尔》上演了。

当最后一幕乐声响起,瓦格纳从赫尔曼·列维手中悄然接过了指挥棒,在全场观众感动的泪光中,漂泊一生的大师终于回到了基督教博爱众生的怀抱,他写下了最后的精神遗嘱。

带着终于如愿实现的艺术理想、带着刚刚来临的幸福、带着他对德意志民族的殷切期望,70岁的老人渐渐接近了安息。

1883年2月12日,瓦格纳逝世于威尼斯;18日,下葬于拜罗伊特剧院旁的汪弗雷德花园。

附:瓦格纳歌剧及其它作品
歌剧:
结婚Die Hochzeit (1832, 莱比锡1838)
仙妖Die Feen (1833-34, 慕尼黑1888)
爱情的禁令(巴勒莫的见习修女)Das Liebesverbot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 马格德堡1836)
黎恩济,罗马的最后一个护民官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 德累斯顿1842)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ender (1840-41, 德累斯顿1843)
汤豪瑟与瓦特堡的歌唱比赛Tannhaeuser und der Saengerkrieg auf Wartburg (1842-45, 德累斯顿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 (1845-48, 魏玛1850)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 (1856-59, 慕尼黑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uernberg (1845-67, 慕尼黑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连演三日和一个前夜Der Ring des Nibelungen (拜罗伊特1876)
前夜:莱茵的黄金* Vorabend: Das Rheingold (1851-54, 慕尼黑1869)
第一日剧:女武神* Erster Tag: Die Walkuere (1851-56, 慕尼黑1870)
第二日剧:齐格菲* Zweiter Tag: Siegfried (1851-71, 拜罗伊特1876)
第三日剧:神界的黄昏* Dritter Tag: Goetterdaemmerung (1848-1874, 拜罗伊特1876)
帕西法尔Parsifal (1865-82, 拜罗伊特1882)
其它作品:《齐格菲的牧歌》、《韦森东克之歌》五首,等等
主要音乐论著:《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