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傅雷生平简介
翻译家:傅雷
生平
出 生:1908年4月7日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
亮,长辈们 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教 育: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中学读
1926年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 1928年开始为学法文留法四年。
家 庭:
•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美馥结婚,朱把一切 献给了丈夫和孩子。 “温 柔的妻子”、“慈爱的母 亲”、“沙龙里的漂亮夫 人”、“能干的主妇”, 还是傅雷的“秘书”。 夫妇 育有两个孩子:著名 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 级教师傅敏。
逝 世: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1966年9月3日的一个孟秋之夜58 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 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 躺椅 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 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 馥从一块 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 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 夫君而去。
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
《亚尔培萨伐尤》,1946年,1949年; 《欧也妮· 葛朗台》,1949年; 《高老头》,1950年; 《贝姨》,1951年,1954年; 《邦斯舅舅》,1952年,1953年; 《夏培尔上校》,1954年; 《雨儿胥· 米露埃》,1956年,1958年; 《搅水女人》,1962年,1979年; 《幻灭》,1978年; 《妇女研究》,1987年; 《赛查· 毕皮罗托衰记》,1989年; 《巴尔扎克全集》; 《约翰· 克里斯多夫》,1937年。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透过译作看傅雷
傅雷不仅译作宏富,尤以译文传神取胜。原著字里行间的 涵义和意趣,在傅雷笔下都能淋漓尽致得展现出来! 傅雷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就来源于他对工作的极端热 诚,他孜孜以求,俯首耕耘,用几近苛刻的态度来对待自 己的工作,一篇译作常常要三易其稿。傅雷的翻译观是对 作品进行再创作。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重要知识点分类详解一、作者简介: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少年时期的傅雷,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里读书。
后来他因为反对封建迷信而被学校开除。
“五四运动”时,傅雷参加街头的演讲游行,北伐战争时又参加了学潮。
在国民党的威胁恐吓与母亲的强迫之下,傅雷只得离开家乡。
1927年冬天,傅雷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留学期间,他游历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1931年春,傅雷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
在这次演讲中,他猛烈抨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931年秋天,傅雷回到祖国。
在此后的多年间,他一直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
傅雷以流畅传神的文笔、严谨的翻译态度,为现当代中国人奉上了一本本文学巨著。
“文化大革命”期间,傅雷遭到四人帮迫害,并最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吞服毒药自杀。
傅雷的夫人朱梅馥也选择自缢身亡,跟随丈夫而去。
1979年4月,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会去亦傅需、朱梅馥追悼会,为傅雷夫妇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
中的灰移弹在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傅需的平译作丰富,译著包括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搅水女人》《幻灭》,伏尔泰的《老实人》《天真汉》,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罗纳的《艺术哲学》等共30余种。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二、内容简介:《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 素材整理
傅雷素材整理一、生平事迹简介: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
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
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早年留学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
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
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
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
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
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教学生涯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上海音乐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傅雷生平简介
傅雷生平简介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傅雷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傅雷简介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自缢身亡、愤而离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傅雷个人经历早年留学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
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
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
1926年,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与同学姚之训等带头参加反学阀运动,大同校董吴稚晖下令逮捕,母亲为安全起见,强行送子回乡。
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
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
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教学生涯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傅雷简介
《傅雷家书》(节选)一、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南汇县(现南汇区)人。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1927年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学习。
巴黎是欧洲文化艺术之都,早年留学经历给予他艺术发展的极大动力,使他多艺兼通,在艺术、美术、音乐各个领域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1931年傅雷返国,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后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
1934年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
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参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和夫人朱梅馥(fù)双双自缢。
傅雷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译作达数百万言。
内容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因其独特风格和神韵而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
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
二、关于《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与他的夫人于1954至1966年间写给其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共一百八十多封,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的儿子傅聪的信件。
1954年傅聪赴波兰深造,1月17日傅雷同家人一道在上海火车站送儿子去北京准备出国。
次日,他写了封信给傅聪,这后来成为了《傅雷家书》的开篇。
楼适夷先生在谈到傅雷家书时说:“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先生是以一颗慈爱之心不断地给儿子写信,谈生活、谈艺术、说做人、说从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将满腔热诚流泻于笔端,深情寄寓于一篇篇信笺之中。
傅雷以语重心长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关心、教育儿子,大到爱国、做人,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他的无私的纯真之情,益父、益师、益友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扉,给天下父母子女以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 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 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进行中文写作。 煌煌15卷《傅雷译文集》,洋洋 五百余万言,文字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清丽可 诵,堪称我国翻译的典范。 (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认为,“翻译工作 要做得好, 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 完美无疵 ”。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 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主要译作
翻译思想
翻译态度
•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者必须认真了解原 作及原作者和了解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修养。
翻译语言
• 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 、行话、文言和“旧小说 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 言流畅”
理解表达
• 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第一,理解要“化为我 有”,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
关于翻译语言,傅雷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 二无体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 同鲁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 言、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 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 病”“纯粹之中文”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 和“文言”,关键在于 “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 碎”。
关于理解表达的两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要 “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 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 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 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譬如,巴尔扎克在环境描 写上是不惜笔墨的,对他那个时代的建筑、室内陈 设、人物服饰都作了极其细腻的描写。事过境迁, 相隔一个世纪,一个东方人来翻译这些西方的古董 确实不易。傅雷翻译这方面的段落时,俨然就是个 考古学家。
傅雷简介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01
02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04
03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ADD YOUR TITLE
添加标题内容
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05
请替换文字内容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 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ADD YOUR TITLE
添加标题内容
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标题文字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或详细文本描述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亮 亮图文旗舰店
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根据您的需要自由拉 伸文本框大小
傅雷简介最完全
• 1934: 20 Lectures on World Masterpieces of Art《世界美 术名作二十讲》
《贝多芬传》在傅雷以前有三种中文译本,但傅译本 出版后便一捶定音,再无重译本了。
据说,在译《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傅雷是边听音 乐,边研究音乐史,边译小说的:罗兰讲海顿就听海顿的 交响乐,讲勃拉姆斯就欣赏勃拉姆斯。傅雷感情的波澜随 着书中的人物情节起伏,终于译完了全书。
• 1950: Le Père Goriot by Balzac 《高老头》
• 1952:巴尔扎克《贝姨》、《斯舅舅》
• 1953: Colomba by Mérimée(梅里美)《嘉里美科隆巴》 • •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约翰·克里斯朵夫》
• 1963: Philosophie de l'art by Taine Persondata 丹纳《艺 术哲学》
傅雷简介
1908.4.7—1966.9.3 上海南汇县人
字(courtesy name):怒安 号(pseudonym):怒庵
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 家,音乐鉴赏家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 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中。
见解之二:“以艺术修养为根本”
傅雷说:“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 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 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 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
傅雷(生平介绍和历史及传记)
傅雷——一名伟大的人物 一名伟大的人物 傅雷
傅雷生平 傅雷的翻译作品 《傅雷家书》
傅雷——一名大的人物 一名伟大的人物 傅雷
傅雷生平 傅雷的翻译作品 《傅雷家书》
傅雷——一名伟大的人物 一名伟大的人物 傅雷
傅雷生平 傅雷的翻译作品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傅雷的生平介绍
傅雷于20世纪 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 傅雷于 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 世纪 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 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 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 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 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同大学附中学潮。 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 年冬离沪赴法 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 年 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 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 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 》,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 意大利等国。 年秋回国后, 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 年秋回国后 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 文化大革命”期间 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 期间, 文化大革命 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 年的一个孟秋 之夜。 月 日的夜晚 日的夜晚, 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 之夜。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 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 、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 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 雷文化与精神, 年 月 海市傅雷中学。
傅雷简介(最完全)
• 我们如果仅仅从翻译与艺术的角度去评价傅雷是不够的,因为傅雷不仅仅是 翻译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他传播的是思想的圣火,他是”思想圣火传播
者永远的榜样。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 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1921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被徐汇公学开 除。仍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 。 1928年,开始留法四年 。
• 1934: 20 Lectures on World Masterpieces of Art《世界美 术名作二十讲》
• 1934: Vie de Tolstoi by Rolland《托尔斯泰传》
• 1934: Vie de Michel-Ange by Rolland 《米开朗基罗传》
1942: Vie de Beethoven by Rolland 《贝多芬传》
• 1949: Eugénie Grandet by Balzac 《欧也妮·葛朗台》
• 1950: Le Père Goriot by Balzac 《高老头》
• 1952:巴尔扎克《贝姨》、《邦斯舅舅》
• 1953: Colomba by Mérimée(梅里美)《嘉里美科隆巴》 • •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约翰·克里斯朵夫》
---- 罗新璋
• 从文学阅读来说,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文学这样,与我们中国 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阅读关系,以至于翻译家傅雷先生一旦去世,巴尔扎克 在中国也就去世了;仿佛此前他还一直活着一样。优秀的译者是如此重要, 在非母语国家的阅读中,他几乎就等于原作者的化身。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傅雷,字怒安,号怒庵,1908年出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曾留学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有两个儿子:傅聪、傅敏。
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
傅雷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也是有原因的:1908年,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傅雷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翻译了相当大量的外国作品,尤其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在这些翻译作品中,傅雷翻译最多的就是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的著作。
因此,傅雷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也有一句话说出了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
‛傅雷不仅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的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
不仅在翻译作品上,傅雷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作为。
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客观的赏析。
作为文学评论家,傅雷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众多学者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也自出版以来,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从各方面来讲,傅雷都是相当的优秀,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称为大家。
对于傅雷,很多人都对他做出了评论。
好友杨绛曾说:‚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
‛画家黄苗子也说过:‚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
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好友楼适夷说:‚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傅雷简介_650字
傅雷简介_65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傅雷,1908年4月7日生于上海南汇县傅家宅。
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
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
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
次年与庞薰琹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
傅雷的译作多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的名著。
24岁的他就译出了《罗丹艺术论》。
26岁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课时,写出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文章不仅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名作,更触及了哲学、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和历史背景等等,足见其知识之渊博,多艺兼通。
在《贝多芬传》里,傅雷以一位音乐鉴赏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笔与贝多芬心灵相通,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彼此呼应”。
其翻译的作品强调“神似”,即“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认为“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并要求文字“译文必须为纯粹的中文,无生硬拗口的毛病”。
傅雷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上所耗费的精力最巨,他挑选了《人间喜剧》中最有代表性最有意思的15本翻译了出来。
其译作经过了半个世纪依然影响深远,名著一再重译都无法超越。
就像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作品《约翰·克里斯托夫》成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的必读之书一样,傅雷与长子傅聪的书信结集而成的《傅雷家书》也成为半个世纪以来家庭教育沟通的一种典范。
著名翻译家傅雷介绍
8
主要翻译思想
1. 翻译态度 傅雷强调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翻译工作 者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原作及原作者等)和了解 自己,必须加强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学识。 2. 选材的标准 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 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9
主要翻译思想
3. 翻译语言 傅雷在翻译用白话文或文言文的见解上,与鲁迅、 周作人相近。他认为白话文“一无规则,二无体 制”,不赞同瞿秋白“绝对的白话”,而赞同鲁 迅“四不像的白话”。他认为需要从口语、文言、 方言、旧小说等处吸取营养。他提倡,再创造的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 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
3
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 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 术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 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 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梅馥结婚。抗日战争时期, 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 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 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 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 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LOGO
著名翻译家:傅雷
1
人物简介
中文名:傅雷,字怒安,号怒庵 民 族:汉族 籍 贯: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上 海市南汇区航头镇)人 出生日期:1908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66年9月2日 职 业: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主要成就: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名著, 《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 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4
文革时期陷入政治漩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 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傅雷之 子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家书》出自这一 时期傅雷与其子的书信来往中。1966年8 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 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 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 报)。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 夫妇已在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 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 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 亡。
【文学常识】傅雷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我国著名文学翻译 家、文艺评论家。上海市南汇县人。与夫人朱梅馥育有长子傅 聪,次子傅敏。傅雷一生译著宏富,译作达34部。译文以传神 为特色,行文流畅,用字丰富。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 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 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梅里美《嘉尔曼》《高龙巴》; 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邦斯舅舅》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1957年被打成 “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 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傅雷家书知识清单
傅雷家书知识清单1.作者简介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1908年4月7日生于江苏南汇周浦镇。
傅雷年幼丧父,母亲贤淑,极富主见,曾请先生教子认字、授英语与算术。
1919年傅雷进镇小学二年级,一学期后转往上海,入南洋中学附属小学。
1921年考取教会学校徐汇公学。
傅雷原名怒安,十五岁时易名为字,另取名为雷。
1928年2月3日抵马赛,次日至巴黎。
他持严济慈信,经郑振锋介绍进法国西部的贝底埃补习法语。
同年秋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主修文艺理论。
课余去卢浮美术史学校和梭旁恩艺术讲座旁听,观赏法国艺术馆、博物馆的美术名作。
1932年和表妹朱梅馥结婚。
同年参加庞薰琹等组织的“决澜社”,发表社签名宣言,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主持庞薰琹个人画展。
授课外,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译外国文学及撰写艺术理论文章之中。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2.书籍简介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
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
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
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傅雷家书》复习资料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傅雷个人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傅雷家书》复习资料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傅雷个人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一代翻译巨匠——傅雷
主要成就
傅雷的译作多为法国文豪巴尔扎克和罗曼· 罗兰的名 著。15卷《傅雷译文集》,共五百多万字,是中国 翻译史上空前的巨著。
傅雷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批评家。“在上海的时候, 我们曾经陪傅雷招待一位法国朋友,钟书注意到傅 雷名片背面的一行法文:Critiqued Art(美术批评 家)。他对美术批评始终很有兴趣。”24岁就译出 了《罗丹艺术论》这样不朽的名著。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 萨伐 龙》《欧也妮· 葛朗台》《贝姨》等等; 罗曼· 罗兰4种:即《约翰· 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 《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 《查第格》。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 (1954~1966)傅雷及其夫 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 信186封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 折光。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 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 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 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 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 孩子。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 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影响深远
傅雷之死
翻译巨匠傅雷的愤然辞世, 是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 夜。9月2日的夜晚或3日的 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 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 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 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 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 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 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 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video/1669738.htm
遗书节选(共13条)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周 菊娣。 五、六百元存单一纸给周菊娣,作过渡时期生活费。
名著阅读《傅雷家书》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傅雷家书》复习资料一、傅雷个人简介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
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
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的生死时刻
翻译巨匠傅雷的愤然辞世,是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或3 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爱红卫兵的殴打、辗转而亡。两小时后, 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被单上撕下两条长布条,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随夫 君而去。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达10次之 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但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 中,傅却再也难以幸免。在一次专门为他召开的批判大会结束后,傅被戴上了 “右派分子”的帽子而沉重回家。见到夫人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不是阿 敏太小,还在念书,今天我就……” 1966年,当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浪潮席卷中国的时候,傅已预感到自己在 劫难逃。他对来家探望的周煦良明言:“如果再来一次1957年那样的情况,我 是不准备再活的。”而当“运动”才开始一个月,他就向朋友们喃喃自语: “我快要走了,我要走了……” 而现在,这只昂首天外的天鹅终于等到了上路的机会。经过从这年8月底开 始的4天3夜的查抄、罚跪,变着花样的辱骂、殴打,他觉得动身的时机已经完 全成熟,大地上已失去了逗留的理由。他头朝天堂,眼望故乡,将一杯和有毒 鸩的药水仰脖吞下。他不再妥协。
• 1979年,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隆重 举行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 郑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 误的,应予改正;十年浩劫中所受诬 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 治名誉。
Back to THEORIES
一封遗书写尽生前牵挂
9月3日上午,女佣准备为他打扫卧房的时候,发现平日生 活像钟表一样刻板的译匠没有起床。他已经永远地睡了.又大 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户籍警察左安民闻讯赶来,发现书桌上 有一个火漆封固的包裹,上面写着“此包由×××路×弄× 号朱人秀会同法院开拆,傅、朱”,里面有几个装着钱、物 的信封,以及一封由工笔小楷誊写而成的信。 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自己的内弟朱人秀上缴当月55元的 房租,没有忘记给自家的保姆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钟, 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期的生活费。他说:“她是劳动 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最后剩下的53.3 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自己与夫人朱梅馥的火葬费。没有一 丝一毫的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 谢谢~~~
傅聪
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 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 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 弟子梅· 百器。一九四六年梅· 百器去世后,基 本上是自学,后来还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 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以优 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他勤 奋好学,又有极高的音乐天分,最终成为伟大的 音乐家,钢琴家,一生获奖无数.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 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成功合作。自此 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聘于国际音乐 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者、评论家和诺 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 黑塞,撰文赞颂傅聪, 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瑕。 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吸 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
《亚尔培萨伐尤》,1946年,1949年; 《欧也妮· 葛朗台》,1949年; 《高老头》,1950年; 《贝姨》,1951年,1954年; 《邦斯舅舅》,1952年,1953年; 《夏培尔上校》,1954年; 《雨儿胥· 米露埃》,1956年,1958年; 《搅水女人》,1962年,1979年; 《幻灭》,1978年; 《妇女研究》,1987年; 《赛查· 毕皮罗托衰记》,1989年; 《巴尔扎克全集》年); 《约翰· 克里斯多夫》,1937年。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永远的傅雷先生”的年 谱 ⊙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亮,长辈们便
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姓名由来] ⊙ 1921年,考入上海天主教创办徐汇公学读初中。 ⊙ 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为徐汇公学开除。仍以同等 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上街游行讲演,控诉 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 ⊙ 1926年,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带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 海持志大学。[学生时代] ⊙ 1927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 1928年开始留法四年生涯,并开始受罗曼· 罗兰影响,热爱音乐。留 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 ⊙ 1931年春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邀请,在罗马发表题为《国民 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的著名讲演,抨击北洋军阀的黑 暗统治。[法国留学]
伏尔泰
《老实人》
,1955 年
《扎第格》 ,1956 年
《伏尔泰小说选》。 1980年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 子。《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 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 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 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 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 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 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 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的遗书
人秀: 尽管所谓反党罪证是在我们家里搜出来的,百口莫辩的,可是我们至死也不承认是我们自己 的东西,(实系寄存箱内理出之物)。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我们也知 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 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 聪(傅雷的儿子)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 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为我们别无至亲骨肉,善后事只能委托你了。如你以立场关系不便 接受,则请向上级或法院请示后再行处理。 委托数事如下: 一、代付9月份房租55.29元(附现款) 二、武康大楼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请交还。 三、已故老母余遗款由人秀处理。 四、旧挂表(钢)一只,旧小女表一只赠保姆。 五、600元存单一张给保姆,作过渡时期生活费。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 受累。 六、姑母傅仪寄存我们家存单一张600元,请交还。 七、姑母傅仪寄存之联山庄墓地收据一张,此次经过红卫兵搜查后遍觅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仪寄存我们之饰物,与我们自有的同时被红卫兵没收,只能以存单三张(共370元) 又小额储蓄三张,作为赔偿。 九、三姐朱纯寄存我们家之饰物,亦被一并充公,请代道歉。她寄存衣箱两只暂时被封,瓷器木 箱一只,将来待公家启封后由你代领。尚有家具数件,问保姆便知。 十、旧自用奥米茄自动男手表一只,又旧男手表一只,本拟给敏儿与×××,但恐妨碍他们的政 治立场,故请人秀自由处理。 十一、现钞53.50元,作为我们的火葬费。 十二、楼上宋家借用之家具,由陈叔陶按单收回。 十三、自有家具,由你处理。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使你为我们受累,实在不安,但也别无他 人可托,谅之谅之。
⊙ 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 陈叔通等发表宣言,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 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 1957年,是傅雷先生大起大落的一年。他以“亲美”、“反苏”的罪 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达10次之多. ⊙ 1958年,他被错误地划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饱经忧 患,又回进书房,仍以坚毅的秉性,每天译书不辍。 ⊙ 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杀身亡。
家 庭:
• 1932年,与青梅竹马的表 妹朱美馥结婚,她把一切 献给了丈夫和孩子。 “温 柔的妻子”、“慈爱的母 亲”、“沙龙里的漂亮夫 人”、“能干的主妇”, 还是傅雷的“秘书”。 夫妇 育有两个孩子:著名 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 级教师傅敏。
生死相随的妻子
据与傅家有长期交往的朋友回忆,造化在这个女 人身上显示了一种极其奇特的矛盾统一。受的是完 全的西式教育,在音乐、书画、英文小说的鉴赏方 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但她的性格、气质、应对事物 的态度完全是东方古典社会贤妻良母的典型。在给 儿子的信里,她这样解释自己:“我对你爸爸性情 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因的,因为 我太了解他……(他)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 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 人正直不阿,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 他。”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追随,她把东方妇女的 温存与高贵、坚定与自信、仁爱和牺牲发挥到令上 帝为之落泪的程度。 她在1966年9月2日下午,也就是她在辞别这个 世界时所留给我们的最后信息: 她对周说:“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我 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到老周(煦良)家给我借 身干净的来。” 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朱在投缳自尽前,先 将一块棉胎铺在地上,然后才将方凳放上去——— 她的目的是,不让方凳倒下时发出声响,影响别人 的休息。
• 傅敏 • 傅敏是一位普通 的中学英语教师,由于 受父亲”右派”的影响, 他一生坎坷,遭爱人离 弃,亲人离散,最后把一 生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 的教育事业上,成为深 受学生爱戴的特级老师.
逝 世:
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 1966年9月3日的一个孟秋之夜58 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 殴打、凌辱,从坐在自己的 躺椅 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 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 馥从一块 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撕下两条长 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 夫君而去。
傅雷
•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一代翻 译巨匠。 •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 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 级艺术大师的作品,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 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 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的重要作品。数 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 雷体华文语言”。 • 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文革” 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 文格与人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