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设计3D模型审查要点
三维模型渲染的测绘技术要点
三维模型渲染的测绘技术要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三维模型渲染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动画、电影、游戏等领域。
它可以从一个平面的CAD图纸,通过添加颜色、贴图、材质等细节来赋予模型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三维模型渲染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测绘技术要点,本文将对其进行讨论。
首先,三维模型渲染的前提是准确的测量和建模。
在进行三维模型渲染之前,必须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建模。
这意味着需要使用测绘仪器和软件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建模,以获取真实且准确的模型数据。
此外,在建模过程中,还需注意去除噪声和错误,以保证模型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灯光和材质的选择和设置是三维模型渲染中的重要环节。
灯光的设置能够改变场景的光照效果,进一步增加模型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三维模型渲染中,常用的灯光类型包括环境光、平行光、点光源和聚光灯。
通过调整灯光的亮度、颜色和位置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光照效果。
同时,选择合适的材质也是三维模型渲染的关键。
材质决定了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和透明度等特性,对最终渲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材质可以分为金属材质、塑料材质和玻璃材质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置材质的颜色、纹理和反射率等属性,可以为模型增添真实感和艺术效果。
此外,阴影和反射也是提高三维模型渲染质量的关键要素。
阴影是通过模拟光线的传播和遮挡来营造出的模型投影效果。
在三维模型渲染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阴影效果来增加场景的逼真度和立体感。
反射则是指物体表面光线的反射效果,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通过细致的设置反射参数,可以使渲染结果更加真实和精细。
另一个重要的技术要点是摄影和相机参数设置。
摄影技术对于三维模型渲染非常关键,它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中的摄影机拍摄效果,包括视角、焦距、曝光等参数的模拟。
通过合理调整相机参数,可以使渲染结果更加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增加模型的真实度和艺术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附加的技术要点对于三维模型渲染而言也非常重要。
其中之一是渲染设置,包括渲染器的选择和参数设置。
集团酒店项目BIM三维模型审核要点试用版
××集团酒店项目BIM三维审核要点(试用版)2017年1月××集团研发部目录BIM各重要阶段工作要求2三维模型审核要点确认表6项目中典型案例分类说明10(一)设计类10(二)专业协同类15(三)净高类23(四)留洞类40(五)降板类45(六)垂直交通类46(七)竖井类50(八)消防类53(九)设备类54(十)精装类60BIM各重要阶段工作要求三维模型审核要点确认表下一章节进行部分典型问题举例说明,并不代表全部。
项目中典型案例分类说明(一)设计类图纸不完善问题1–节点详图表达错误图纸名称:1F一区综合天花图问题描述:详图节点与天花形式不对应,且节点标注尺寸不符合天花高度差,请核实。
问题位置:轴(22-23)(K-M)优化建议:调整节点涉及专业:精装设计院意见:调整节点问题截图:平面图剖面图问题是否解决:已解决原因:问题2–图纸信息不全图纸名称:二层商务中心及卫生间天花布置图问题描述:总图,详图,节点均无天花标高, 不确定是否与旁边的走廊天花标高一致问题位置:轴(18)(K)优化建议:补充天花标高涉及专业:精装设计院意见:补充天花标高问题截图:平面图模型图问题是否解决:已解决原因:设计疑惑点问题1–喷淋系统设计重复图纸名称:1F喷淋末端点位调整平面图2F喷淋末端点位调整平面图问题描述:喷淋系统设计重复,自动扶梯下的挑空区域布置两层喷淋系统。
问题位置:轴(20-21)(H)优化建议:取消此处1F喷淋头布置涉及专业:给排水专业设计院意见:取消此处1F喷淋头布置问题截图:平面图系统图问题是否解决:已解决原因:问题2-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图纸名称:防排烟系统图(二)四层排烟风管平面图问题描述:平面图与系统图不一致,风口布置楼层不一致。
问题位置:C-3#核心筒优化建议:修改涉及专业:暖通设计院意见:以系统图为准,修改平面图问题截图:平面图系统图问题是否解决:已解决原因:问题3–为满足标高,过度压缩风管尺寸,导致风速超标图纸名称:二层消防排烟、补风、加压送风平面问题描述:经核算排烟主风管风速为28m/s超过规范要求。
在设计建筑3D模型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设计建筑3D模型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在建筑设计中,3D模型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作为一种直观的设计表现方式,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同时也可以协助工程师在施工中更好地组织施工流程。
但是,想要成功地设计3D模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和布局规划和布局是成功设计3D模型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完成对整个项目的规划和布局。
我们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以及使用目的来规划和布局建筑物的各个部分。
例如,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的相对位置,考虑到光照的方向和强度,考虑到建筑的通风和排水系统等等。
通过规划和布局,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设计的方向和氛围。
2.细节和材料另一个注意要点是细节和材料。
在设计3D模型时,要忠实地表达细节和材料的特征,有助于更加真实地展现设计。
例如,在模型中使用真实材质,可以提高整体效果的真实感。
同时,在模型中添加各种细节元素,例如门把手、窗户,花园等等,也可以使模型更加生动。
3.光照和摆位光照和摆位也是设计3D模型的重要方面。
在模型中,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灯光的位置和亮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家具和道具的摆放位置。
通过调整灯光和道具的位置,我们可以轻松地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感觉。
4.目标受众最后一点是考虑目标受众。
在设计3D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观众的精力和注意力。
如果我们是为商业目的而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重模型的细节和真实性。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是为一般大众设计,我们则需要注重模型的视觉效果和设计感。
这对于模型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在设计建筑3D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通过结合设计经验和技术,使得我们的模型更加逼真和精美。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不断参考模型和不断完善设计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3d模型审查原则
3d模型审查原则
3D模型审查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整性:确保模型数据完整,包括模型的所有组成部分,没有遗漏或缺失的部分。
2. 准确性:检查模型的几何精度、形状、比例等是否准确,模型在场景中的表达逻辑是否正确,以及各级别模型优化制作的合理性。
3. 规范性:确保模型符合相关的建模标准和规范,例如坐标系、命名、单位以及格式等内容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4. 一致性:检查模型与其投影生成的二维工程图的信息是否一致,无歧义。
5. 纹理和贴图:检查模型纹理、贴图的准确性、完整性、协调性、清晰度以及纹理与几何模型的一致性。
6. 接边和连接:检查各建模单元接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模型连接自然、流畅。
7. 特性和属性:确保模型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现势性,例如模型的材质、颜色、光照等属性是否正确设置。
8. 场景整体效果:检查场景整体色彩、光照效果是否协调一致,以及模型在场景中的位置和比例是否合适。
在进行3D模型审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专业的3D建模软件打开模型,进行全面的检查。
2. 根据项目需求和规范,确定审查的重点和要点。
3. 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与模型制作人员沟通,进行修正和完善。
4. 在审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的平衡,确保模型的质量和可用性。
三维模型模板的设计要点
三维模型模板的设计要点三维模型是一种使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对象,具有逼真的效果和可视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计、动画、游戏等领域。
在设计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模板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维模型模板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够为模型设计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首先,在设计三维模型模板时,需要考虑模型的用途和目标受众。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三维模型的要求不同,有些注重真实感和细节,而另一些则更关注形状和轮廓。
因此,在开始设计之前,模型设计者应该了解和调研自己的目标受众,并结合受众需求来确定模板的设计方向。
其次,模板的设计要考虑到模型的结构和比例。
一个好的三维模型应该具备合理的结构和适当的比例,使得模型看起来平衡而具有美感。
设计者需要仔细思考模型的比例关系,保持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统一。
此外,设计者还应该关注模型的结构,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实现性。
第三,模板的设计要注意色彩和材质的选择。
色彩和材质直接影响了三维模型的观赏效果和真实感。
因此,在选择颜色和材质时,需要综合考虑模型的用途、环境和氛围等因素。
比如,对于建筑模型,可以选择适合环境的材质和色彩,使其更贴合实际建筑的外观。
对于游戏模型,可以选择鲜艳的颜色和有趣的材质,增加视觉冲击力。
另外,模板的设计还要注重细节和精确度。
细节是体现一个模型质量和真实感的关键要素。
设计者应该注重细节的表现,关注模型的每一个部分,从纹理到贴图再到形状,都需要精心设计。
同时,设计者还应该追求精确度,确保模型的各个元素能够准确地呈现出来。
最后,模板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后期制作和修改的便利性。
在设计模板时,应该考虑到模型的后续调整和修改的可能性。
设计者可以合理设置模型的层次结构,方便后期的修改和调整。
同时,还可以考虑添加一些控制点和参数,使得模型更加灵活和易于改变。
综上所述,三维模型模板的设计要点涵盖了目标受众、结构和比例、色彩和材质、细节和精确度、后期制作和修改等方面。
设计者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模型制作规范与质检
一、规范与要求1.2.软件使用版本为 3ds max 9.0单位设置为米。
如下图: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
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1.制作注意事项:(1)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
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如下图:(2)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的情况。
(3)模型 Z 轴最低点坐标要在 0 点以上,地面同理。
(4)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
如下图:(5)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如下图(6)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
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
必要时候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7)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
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
模型平面边缘轮廓点分布尽量均匀,否则容易使模型破面或产生其他问题。
(8)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 Edit Mesh或 Edit Poly方式,为精简数据量,特殊情况可使用 Surface建模, 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9)如有平面物体表面有黑斑时,应取消这几个面的光滑组。
对于曲面要统一曲面的光滑组,避免烘焙的时候贴图出现黑色接缝(10)模型做好后,不应存在辅助的虚拟物体。
如 dummy。
(11)对于有重叠结构且边缘不用贴图细致表现的模型可以采取落搭的方式制作以节省数据量,如图:(12)对于需要做成片叠加在物体表面的模型(如大厦立面悬挂的广告牌),与物体的立面距离至少要达到 0.03米,保证导出的 osg重叠面不闪烁,同时在侧面不能看到特别明显的两个面间的距离。
(完整版)3d模型设计标准
1模型设计书内容1.1规范类问题1.1.1门牌号不需要独立建模,贴图表现。
1.1.2园林城市,旅游城市,森林城市,制作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1.3规划模型都为标准级别以上模型,根据地块性质及功能进行制作,应符合江南的建筑风格。
地面按照路网的标高进行高差建模制作。
1.1.4军事基地以及其他保密性质的区域的处理方式是结合周边地块的性质进行处理,使其能更好的融为一个整体。
1.1.5不同模型对于通用的贴图,可以不改变命名,直接使用。
1.1.6居住区内的车库卷帘门用卷帘门的贴图表现,沿街的卷帘门需替换成其他贴图。
1.1.7现状模型90%以上的模型属于标准级别的模型,规划模型全部属于标准级别以上模型。
1.2建筑模型等级标准所有模型应基于1:500、1:1000或1:2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建筑物的基底轮廓线进行建模,并与地形图保持一致。
1.2.1精细模型1.地物特征:本级别模型为具有城市或地区形象代表的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结构复杂,具有视觉和象征双重价值(地标建(构)筑物)。
其中代表性建筑包括商务地标、旅游地标、现代建筑地标等。
2.总体要求:要求模型结构准确,特有结构不能省略,细节表达准确,能够准确表现0.5米以上的建筑特征、文字标识、Logo、底商,侧面采用真实照片,并作光影效果处理。
精细模型应具有较高精细度,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具有丰富的细节,能够表现建筑的特点。
要求贴逼真纹理,贴图纹理中对于‘‘0.5米的建筑细节应清晰可辨。
3.元素列举:1)围墙及栏杆:a)围墙:超过0.1的厚度应该建模体现,圆柱及球体用实体模型表现。
b)栏杆:厚度超过0.3m建模制作,厚度在0.1—0.3m用三面贴图的方式表现,厚度在0.1以内用双面贴图的方式表现。
2)台阶部分:用模型表现,贴图要和现状照片一致。
3)建筑入口:旋转门及门框厚度超过0.2m建模制作。
4)底商:贴图制作,贴图应和实际一致。
5)广告:建模制作,和实际一致6)主体结构:根据制作经验进行制作。
模型设计评审报告
模型设计评审报告
一、模型设计评审内容
本次模型设计评审的目的是确定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模型设
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设计目标。
1、需求分析
评审者应首先确定模型的基本需求,如宗旨,用例,功能,可行性,
可测试性,性能,可维护性等。
这是软件系统设计首先要从需求分析开始,确定合理程度,完成评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发现模型设计中未考虑的或
不够完善的需求进行改进。
2、功能性需求
3、结构性需求
在编写模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结构性需求,如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复杂性,系统性能,系统的可维护性等。
三维模型审查要点
5.4
仪表接线箱和通道空间
Junction Box And Access Volume
5.5
仪表空气储罐
Instrument Air Reservoir
项目要求 PROJ.
REQUIRED
建模和审查阶段
Modeling and Review Stage
总体布置
CADWorx/MagiCAD
Plot Plan/ 一次审查 二次审查 最终审查
2.9
平台栏杆
Handrail for Platform 2.10 垂直支撑连接板
Vertical Bracing Gusset Plate 2.11 墙体
Wall 2.12 门/窗
Door/Window 2.13 吊车梁
Crane Beam and Monorail 2.14 桩基
Pile 2.15 电缆沟/管沟
质流向是 确,管道 查 的类型 杆方向是 是否满足
查
否正确
与设备的
是否正 否合理 要求。
连接是否
确
正确
审查抽出的 ISO 图
设计界线是否已 明确表示,用于 定位的轴网参考 点的设置是否合 理。
支吊架 间距、形 式设置 是否合 理
疏放水及放气 点考虑是否正 确,坡度是否 满足要求。
材料表中元 件的材料等 级,型号是否 与模型一致
审查管道三维模型
检查管道 检查模型 数 管道规 阀门的布 检查坡度 模型中 碰
基本布置 中相关设 据 格、材料 置是否方 大的管道 管道保
是否与 P&ID 图
备接口定 位、形式
一 等级及
致 性
管件阀
便运行操 在模型是 温厚度 作和检修 否进行放 是否正
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制作要求
附件2: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制作要求建设单位报审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时,应同步提交项目三维模型电子文件(3DS MAX9.0或以下版本的*.max文件),具体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一)模型应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大地基准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基准。
(二)模型应带材质贴图且经过烘培,整体风格应与方案效果图一致,贴图为tif格式。
(三)模型(特别是建构筑物)应真实反映项目布局、坐标、标高、高度、体量、外形,各项参数应与项目设计方案一致。
二、模型精度项目设计方案模型按照建模深度分为简模和精模两种。
(一)简模:简模建模内容包括项目基础地形、建构筑物及道路等内容。
基础地形: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础地形应真实反映设计方案的地形地貌,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意图给定相应的材质。
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外的地形模型应分开表达。
建构筑物:建构筑物模型可根据建筑基底和建筑高度直接生成平顶柱状模型,应表现出建筑物基本轮廓,模型面数应控制在500面以内,贴图可根据设计需要采用设计贴图材质、通用材质或单色图片材质进行。
道路:道路模型应体现道路的位置、走向等基本内容,纹理应采用简单贴图。
(二)精模:精模建模内容包括项目基础地形、建构筑物、道路、景观及附属设施等内容,具体要求如下:基础地形: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础地形三维模型应采用1:500地形图制作,模型应真实地反映设计方案的地形地貌,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意图给定相应的材质。
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外的地形模型应分开表达。
建构筑物:建构筑物模型应充分反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细节,表面突出大于或者等于0.5m时应用模型来表现,小于0.5m时可用贴图表现,宜一栋建筑一个单位,面数根据模型复杂程度控制在1500面以内(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面数限制,但最大不应超过3000面),面数多的模型应采用分辨率较高的贴图,但最大不应超过512×512。
精模示意简模示意道路、景观及附属设施:项目内部道路平面位置、竖向标高及几何尺寸应与设计方案一致,纹理应采用简单贴图;植被宜采用十字交叉面片建模,贴图采用带Alpha通道方法制作;附属设施应与地面相连,外形结构准确,贴图采用带Alpha通道方法制作。
3d评审流程
3D评审流程一、需求分析在开始任何3D评审流程之前,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明确和分析。
这包括了解项目的目标、范围、期限以及其他相关要求。
对需求的深入理解有助于确定评审的重点和方向,并为后续的数据收集和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二、数据收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收集所需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产品规格、设计图纸、用户需求、市场趋势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建立高质量的3D模型至关重要。
三、模型建立使用专业的3D建模软件,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设计意图,开始建立3D模型。
在此过程中,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逐步构建模型的各个部分。
同时,注意保持模型的比例和细节的准确性。
四、初步评审完成初步的模型建立后,进行初步的评审。
这一步主要检查模型的完整性、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五、细节评审在初步评审通过后,进一步对模型的细节进行评审。
这一阶段重点关注模型的精细程度、纹理、材质等,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设计要求和美学标准。
六、碰撞检测为了确保模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碰撞检测。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检查模型是否存在潜在的碰撞问题,如部件之间的干涉或不合理的设计等。
如果有碰撞问题,需要对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
七、修改优化根据评审的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
这可能包括调整结构、改进设计、优化性能等方面。
在修改过程中,应保持与原设计的统一性,同时考虑生产工艺和制造成本等因素。
八、最终评审在完成修改优化后,进行最终的评审。
这一步是对整个3D评审流程的总结和确认,确保模型满足所有要求,并且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开发或生产。
如果最终评审通过,可以准备将模型用于后续的工作或生产中。
3D模型审查要点
3D模型30% 及60%审查要点
30%模型审查
●所有工艺设备的位置;
●所有建筑物(仅外形)的方位,例如控制室、分析室、综合楼、门房等;
●所有单路、铺装面、混凝土板和绿化区域;
●界区定义;
●维修区域,例如,管束抽芯区域;
●操作和维修工艺设备、内部装置的人孔。
60%模型审查
●设备上的工艺及仪表管口方位;
●设备上的梯子、平台方位;
●阀门、设备的主要操作平台;
●永久性吊车及起重机及横梁;
●防火设备(消防栓、检测装置、水喷淋系统、雨淋系统等);
●洗眼器的位置;
●仪电装置,例如接线盒、变送器、现场配电箱、照明箱;
●3”或DN80及以上的工艺及公用工程管道,包括支架、流量计和主要仪表;
●10”或DN250及以上管道的应力分析要求;
●管廊及区域内的仪电电缆槽架;
●坑和沟;
编辑版word。
三维模型制作规范及标准
真三维模型制作规范说明一、建模准备工作1.场景单位的统一1)在虚拟项目制作过中,因为通常较大的场景同时制作,所以都是以米做为单位会较为好操作些,所以,在建模之初就要把显示单位和系统单位都设置为M。
2.工作路径的统一:在项目操作时,往往一个项目会由许多人共同协作完成,这样,一个统计的工作路径就显得犹为重要,为便于我们项目管理及制作,我们在这里把项目的工作路径统一为:磁盘\城市项目名称\城市项目区块编号\MAX 存放项目相关场景文件;\MAPS 存放项目使用的贴图文件;二、建筑建模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建筑建模工作包括模型细化处理、纹理处理和帖图,三者同时进行。
帖图可用软件工具辅助完成。
场景制作工具统一采用3dsmax9.0。
1.建筑精度的认定及标准1)一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1级精度建模——地标建筑、层数>=18层的建筑、建筑面积>=20000m2的建筑、大型雕塑、文物保护单位、大型文化卫生设施、医院、学校、商场、酒店、交通设施、政府机关、重要公共建筑等2.1级模型建模要求——需精细建模,外形、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建筑细部(如:屋顶结构,建筑转折面,建筑与地面交界的铺地、台阶、柱子、出入口等),以及建筑的附属元素(门厅、大门、围墙、花坛等)需做出;3.1级模型应与照片保持一致,丰富其外观细节,应避免整个墙面一张贴图,损失了模型的立体效果;需注意接地处理,例如玻璃不可直接戳在地上;该有的台阶、围墙(含栅栏、大门)、花坛必须做出;建筑的体量应与照片一致;4.面数限制——1级模型控制在1000~2000个面。
5.一级精度建筑结构>=0.3米需要用模型表现出其结构,<0.3米可用贴图表现其结构。
(一级精度建筑楼梯或台阶<0.3米时都需要用模型表现其结构。
)2)二级精度建筑1.哪些建筑需要按2级精度建模——道路沿路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及其它不属于1级精度的市(区)行政、金融、商贸、文化、科技、展览、娱乐中心等建筑,成串的骑楼建筑需以2级精度建模;2.2级模型建模要求——纹理与实际建筑相同,可删除模型和地面相交长宽小于3米的碎小模型,可减少模型附属元素(如:花坛、基座、柱子段数等);3.对于2级模型,整体、细节的颜色、形状都应与实际保持一致;4.面数限制——2级模型控制在300~800个面。
详细设计3D模型审查要点
生产管理部3D模型审查是详细设计3D建模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通过30%、60%和90%模型审查会,业主方和设计方充分交流意见并达成一致,以推进下一步设计工作。
一、审查目的1.3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审查可通过性、安全、平面布置、人机工程和可施工性。
2.6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全面审查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以及30%审查遗留问题的回顾。
3.9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审查小设备的平面布置(如仪表接线盒位置等)和60%审查遗留问题的回顾。
二、审查人员要求模型审查会至少有以下专业参加:工艺、设备(检修)、安全(消防)、操作、仪表、电气、总图、配管和结构等。
三、审查依据已定稿的P&ID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相关的安全操作要求等。
四、联合审查内容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
3D模型审查各阶段主要内容如下:1.30%模型审查内容总图和设备布置(1)是否满足工艺上的集成和优化要求;(2)消防道路规划;(3)大型设备如反应器,塔,空冷器等吊装/检修的可行性,重点考虑起重设备站位是否足够;(4)公用单元和工艺单元优化布置;(5)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区,建筑物,汽车/火车装卸区,火炬/ 烟囱,污水处理装置,空冷器等布置是否满足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要求;(6)各工艺单元,罐区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7)将来改扩建的预留/界面考虑;(8)装置内主要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9)进出装置的主要管道;(10)检修空间(换热器管束抽出空间,加热炉管抽出空间,大型压缩机,催化剂进料/泄料等);(11)逃生通道是否通畅(不能存在操作逃生屏蔽区,逃生路线不能朝向装置),逃生通道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国外一般要求长度超过12米的平台需要加设双通道)。
2.60%模型审查内容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设备的通道/操作/检修的安全性;(2)设备框架和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满足要求;(3)通道空间内是否有障碍物;(4)远程切断阀和减压阀是否有安全距离并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于到达,从此位置是否能观察相关设备;(5)灭火蒸汽分配管距被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6)生产人员是否便于操作放净/放空阀门,在此位置视线是否便于观察流体流出;(7)主要操作平台、操作温度较高的立式设备平台上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公用工程软管站;(8)蒸汽/凝液的排放是否能导致人员安全受到威胁;(9)装置内控制室和分析化验室的鼓风机进口是否位于安全区域。
详细设计模型审查
正式的模型审查是在工厂设计的关键时期,通常在30%, 60% 和90%设计阶段控制点。
审查时使用非在线的一系列冻结了的模型文件,该模型应标明日期/状态并作为审查记录保存。
详细设计阶段的正式三维模型审查应分为以下两步实施:
1.内部评审
在各专业内进行,主要审查可操作性、维护性、安全性、P&ID检查。
工艺、配管、自控、电气和结构等。
2联合审查
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
3D模型审查阶段和内容
(1) 30%模型审查(设备定位审查)
所有设备的定位及其开口方位;
构架(钢和混凝土)和建筑物;
主要操作通道和梯子;
主要的大管道或关键工艺管道;
设备和单元方位;
预留的逃逸路线;
管桥和主要的管道支撑构架;
仪表电气地下电缆沟外形;
吊装/抽芯空间,机动吊车护坦。
(2) 60%模型审查
所有管道基本完成;
塔和设备上的平台梯子;
固定吊车及其梁;
阀门操作平台;
钢结构和建筑物的最终尺寸;
洗眼器定位;
就地控制盘;
消防系统;
仪表连接件;
地上仪表电缆槽盒。
60%模型审查对于管道和设备布置非常关键,通过后可以切取施工图发往施工和预制。
(3) 90%模型审查
模型完全建好后的审查。
(4) 审查记录
审查用三维模型应可以直接进入模型审查演示界面,审查中系统应有自动编号的标签功能并自动存储。
装置区号应预先输入每个审查区模型,当审查意见输入系统后就可以提供详细说明,使其他人员易于理解。
三维模型审查要点
2.9
平台栏杆
Handrail for Platform 2.10 垂直支撑连接板
Vertical Bracing Gusset Plate 2.11 墙体
Wall 2.12 门/窗
Door/Window 2.13 吊车梁
Crane Beam and Monorail 2.14 桩基
Pile 2.15 电缆沟/管沟
V
外形
●
(Outline)
V
外形
●
(Outline)
V
外形
●
(Outline)
V
●
V
外形
●
(Outline)
V
外形
●
(Outline)
V
外形
●
CADWorx/MagiCAD 建模为单一厂房或装 置,一般不涉及
序号 Item
审查内容 Items on Model
Grating/Check Plate/Concrete Floor
REQUIRED
V
建模和审查阶段 Modeling and Review Stage
总体布置
Plot Plan/ Layout (10%)
CADWorx/MagiCAD
一次审查 二次审查 最终审查 1st MR 2nd MR 3rd MR (30%) (60%) (90%)
外形
●
(Outline)
V
地下管道
Under Ground Piping
4.5
设备附件 (含阀门/盲板/仪表等)
项目要求 PROJ.
REQUIRED
V
建模和审查阶段 Modeling and Review Stage
化工工程(企业)三维3D模型审查要点指南
索尔化工技术化工工程(企业)三维3D模型审查要点指南2020年4月目录一、总图和设备布置 (3)二、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4)三、消防 (5)四、管道 (5)五、阀门 (6)六、换热器和再沸器 (6)七、泵和压缩机 (7)八、加热炉 (8)九、设备 (8)十、火炬和排放系统 (9)十、罐区 (9)一般来说,化工厂设计三维模型审查分为30%、60%、90%审查,那么,三维模型审查该审查哪些内容,我们且看下文:一、总图和设备布置(1)是否满足工艺上的集成和优化要求;(2)道路/铁路规划;(3)大型设备如反应器,塔,空冷器等吊装/检修的可行性;(4)公用单元和工艺单元优化布置;(5)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区,建筑物,汽车/火车装卸区,火炬/烟囱,污水处理装置,空冷器等布置是否满足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要求;(6)各工艺单元,罐区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7)将来改扩建的预留/界面考虑;(8)装置内主要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9)进出装置的主要管道;(10)检修空间(换热器管束抽出空间,加热炉管抽出空间,大型压缩机,催化剂进料/泄料等)二、安全性和可操作性(1)设备的通道/操作/检修的安全性;(2)设备框架和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满足要求;(3)通道空间内是否有障碍物;(4)远程切断阀和减压阀是否有安全距离并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于到达,从此位置是否能观察相关设备;(5)灭火蒸汽分配管距被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6)生产人员是否便于操作放净/放空阀门,在此位置视线是否便于观察流体流出;(7)主要操作平台、操作温度较高的立式设备平台上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公用工程软管站;(8)蒸汽/凝液的排放是否能导致人员安全受到威胁;(9)装置内控制室和分析化验室的鼓风机进口是否位于安全区域。
三、消防(1)手动操作的消防设备、阀门是否有便捷、安全的通道;(2)如发生事故,当一条道路堵塞时,消防车是否能便于到达;(3) 考虑相关被保护设备,审查消火栓、消防水炮、水喷淋、消防箱等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的位置;(4)液化气储罐水喷淋系统的管道和喷头布置是否合适;(5)雨淋阀集合管是否位于其所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范围内;(6)事故洗眼沐浴器设置是否靠近酸、碱及其它腐蚀性化学品处理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管理部
3D模型审查是详细设计3D建模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通过30%、60%和90%模型审查会,业主方和设计方充分交流意见并达成一致,以推进下一步设计工作。
一、审查目的
1.3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审查可通过性、安全、平面布置、人机工程和可施工性。
2.6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全面审查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以及30%审查遗留问题的回顾。
3.90%模型审查会目的是审查小设备的平面布置(如仪表接线盒位置等)和60%审查遗留问题的回顾。
二、审查人员要求
模型审查会至少有以下专业参加:工艺、设备(检修)、安全(消防)、操作、仪表、电气、总图、配管和结构等。
三、审查依据
已定稿的P&ID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相关的安全操作要求等。
四、联合审查内容
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
3D模型审查各阶段主要内容如下:1.30%模型审查内容
总图和设备布置
(1)是否满足工艺上的集成和优化要求;
(2)消防道路规划;
(3)大型设备如反应器,塔,空冷器等吊装/检修的可行性,重点考虑起重设备站位是否足够;
(4)公用单元和工艺单元优化布置;
(5)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区,建筑物,汽车/火车装卸区,火炬/ 烟囱,污水处理装置,空冷器等布置是否满足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要求;
(6)各工艺单元,罐区和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7)将来改扩建的预留/界面考虑;
(8)装置内主要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9)进出装置的主要管道;
(10)检修空间(换热器管束抽出空间,加热炉管抽出空间,大型压缩机,催化剂进料/泄料等);
(11)逃生通道是否通畅(不能存在操作逃生屏蔽区,逃生路线不能朝向装置),逃生通道的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国外一般要求长度超过12米的平台需要加设双通道)。
2.60%模型审查内容
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1)设备的通道/操作/检修的安全性;
(2)设备框架和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满足要求;
(3)通道空间内是否有障碍物;
(4)远程切断阀和减压阀是否有安全距离并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易于到达,从此位置是否能观察相关设备;
(5)灭火蒸汽分配管距被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
(6)生产人员是否便于操作放净/放空阀门,在此位置视线是否便于观察流体流出;
(7)主要操作平台、操作温度较高的立式设备平台上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公用工程软管站;
(8)蒸汽/凝液的排放是否能导致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9)装置内控制室和分析化验室的鼓风机进口是否位于安全区域。
消防
(1)手动操作的消防设备、阀门是否有便捷、安全的通道;
(2)如发生事故,当一条道路堵塞时,消防车是否能便于到达;
(3)考虑相关被保护设备,审查消火栓、消防水炮、水喷淋、消防箱等固定式和移动式消防设施的位置;
(4)液化气储罐水喷淋系统的管道和喷头布置是否合适;
(5)雨淋阀集合管是否位于其所保护的设备的安全范围内;
(6)事故洗眼沐浴器设置是否靠近酸、碱及其它腐蚀性化学品处理设备。
管道(具体可参照附件:化工配管设计常见的错误案例分析)
(1)管道高度是否能满足通道的净空要求;
(2)所有蒸汽管道的支管应从主管上部引出;
(3)气体管道应避免低袋以免产生凝液,如不可避免是否有外部伴热设施;
(4)放空/放净设置是否合理;
(5)蒸汽管道低点都应有排凝设施;
(6)除泵进口水平管道上使用顶平大小头外,其他水平管道上应使用底平大小头;
(7)压缩机进口管道是否坡向分液罐,每一处低点是否都有放净;
(8)小口径(<DN25)的冷却水管道应从主管上部引出以防堵塞;
(9)管道上的仪表是否便于接近/观察,测量点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必要的操作平台或工作通道;
(10)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11)超声波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以避免传感器撞到相邻管道,科里奥利流量计周围是否有足够空间安装传感器;
(12)管道布置应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避免袋形。
否则应根据操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
阀门
(1)阀杆不得朝下,不得影响通道通行;
(2)阀门是否设在容易接近、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是否有固定或可移动平台;
(3)阀门手轮是否易于操作;
(4)注意不同形式的止回阀的安装位置。
换热器和再沸器
(1)是否有足够的换热器头盖、管箱拆卸空间,是否有足够的管束抽出设备的行动空间;
(2)吊车、管束抽出设备是否能进出并抽出、运走管束;
(3)冷换设备管道只能出现一个高点和低点,并设放空/放净,避免出现袋形;
(4)易燃易爆气体换热器冷却水出口是否设置了安全阀,并将安全阀的出口放空管引至安全区域,以备万一换热管出现泄漏时气体逸出造成安全隐患。
泵和压缩机
(1)泵和压缩机周围的阀门是否便于操作;
(2)泵和电机的检修空间能否满足;
(3)双吸泵进口是否有所需的直管段;
(4)压缩机现场仪表盘应布置在靠近驱动机的侧面或端面,盘后应有检修通道;
(5)压缩机封油罐是否有放空并在安全区域排至大气;
(6)离心式压缩机上部不得有障碍物,以便压缩机检修。
加热炉
(1)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鼓/引风机等辅助设备的检修要求能否满足,鼓风机进口是否处于非危险区域;
(2)管道是否遮挡窥视孔、通道、回头弯箱封盖;
(3)吊装炉管的机动机具的通行通道和检修场地能否得到满足。
炉管抽出空间能否得到满足;
(4)燃烧器喷嘴、管道(燃料油、燃料气和雾化蒸汽)能否易于拆卸,是否有足够的拆/装空间;
(5)加热炉与其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加热器的间距,不应小于6m。
分液罐和燃烧器的管道应避免低点;
(6)蒸汽分配管距加热炉体不宜小于7.5m,底部应有疏水设施;
(7)当手动操作燃料油/气的阀门时,视线应能从窥视孔观察到燃烧器的工作情况;
(8)燃料气切断总阀应距加热炉15m以外,调节阀要装在地面易于观察和维修处;
(9)加热炉进料管道应对称布置。
设备
(1)人孔所处的平台是否便于打开人孔和人员进入;
(2)设备仪表是否易于操作/观察,注意液位计不能阻碍通道;
(3)真空设备的大气腿高度能否满足需要(通常在10m以上)。
火炬和排放系统
(1)火炬总管应坡向装置边界处的分液罐或全厂火炬总管,不宜有袋形,否则应有排凝设施;
(2)火炬总管应在可能吹扫全部管道的端部设蒸汽或氮气吹扫管;
(3)排入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出口管道是否按介质流向45℃斜接到泄压总管部,且距离尽量短;
(4)火炬总管的安全阀及其排放管是否高于火炬总管;
(5)安全阀是否安装在易于检修和调节之处;
(6)湿气体泄压系统安全阀应高于泄压总管,若安全阀出口低于总管后排出管需要抬高接入总管时,是否在低点易于接近处设分液包;
(7)可燃气体排气筒、放空管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连续排放:应高出20m范围内平台或建筑物3.5m以上。
间接排放:高出10m范围内平台或建筑物3.5m以上。
);
(8)安全阀进口设有切断阀(单闸板闸阀)时,阀杆应水平安装。
罐区
(1)各个罐区的布置是否满足防火间距的要求;
(2)罐区的消防系统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易于接近。
例如消防系统控制阀应设于防火堤外,且距罐壁不宜小于15m;
(3)各个罐区在界区处、管墩、装卸区的布置是否合理;
(4)控制阀是否都布置在防火堤之外;
(5)储罐仪表布置是否合理,是否都在易操作处或可观察处。
3.90%模型审查内容
(1)60%审查意见的落实回顾;
(2)所有模型已经搭建完成。
4.审查记录
设计方审查用三维模型应可以直接进入模型审查演示界面,审查中系统应有自动编号的标签功能并自动存储。
装置区号应预先输入每个审查区模型,当审查意见输入系统后就可以提供详细说明,使其他人员易于理解。
业主方应该对审查问题进行记录,会后形成会议纪要,便于下一步落实。
附件:化工配管设计常见的错误案例分析1.泵的管线设计
2.管道及阀门的布置
3.管道选材和等级分界
4.机泵周围管线设计
7.塔及容器的管线设计
10.支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