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师说公开课[优质ppt]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课件(25张)
高中语文《师说》优秀课件(25张)《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收录在《韩昌黎文集》中。
本文主要讲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了师者的概念,阐述了师的作用和责任,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一、教学内容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掌握《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 解读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等。
4. 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5. 掌握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提高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对《师说》的解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师德观念和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
3. 文中强调的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
难点:1. 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2. 师者的概念和师的作用和责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录音机、课文朗读光盘。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韩愈的简介,引入《师说》的学习。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光盘,让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
3. 课文解读: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解释其中的含义和意义。
5. 课堂讲解:对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进行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6. 随堂练习:给出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师说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者,所以引导学长也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答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文学家韩愈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其中《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阐述了师道的价值和意义。
《师说》ppt(优秀课件)
知识卡片(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对于
以……为耻
指示代词,那些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第二自然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习句读
惑不解
小学大遗未见其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在对比中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师说》ppt(优秀课件)
语言简练
逻辑严密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同时增强了说服力。
文章各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使得整体论述更加有力和深入。
03
02
01
03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句话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和相互学习的可能性。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孔子形象
学生在文章中呈现出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的形象。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交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学习的真谛和意义,从而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这一形象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学习者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形象
03
CHAPTER
教育思想探讨与启示
韩愈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倡尊师重道。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注重德育和智育的并重。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师说》中教育思想的精髓,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以礼待人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倾听老师教诲,认真学习
倡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老师的生活和工作,以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观点,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职责,同时也指出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0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和疑难的必然性,从而凸显了教师“解惑”职责的重要性。
作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在《师说》中被塑造成一个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的良师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教师的期望和追求。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师说》课件
动词,有疑惑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迷惑
道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 年相若也,道类似也
道德学问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气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引导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取道
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道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
自然规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原因
通 • 六艺传经皆通习之 齐明、周最……乐毅之徒通其意 鸣之不能通其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不懂句子停顿,不理解疑惑,有的(指前者)向老师 请教,有的(指后者)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 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 处。
3.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 近乎谄媚了。
特别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C.“世果群怪聚骂”与“其可怪也欤”(《师说》)两
句中的“怪”字含义相同。
感到奇特
D.“指目牵引”与“目遇之而成色”(《赤壁赋》)两
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目”字含义不同。
使眼色/眼睛
《师说》素材积累
角度一: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被 传为佳话的尊师范例,不胜枚举。韩愈面对当时“耻 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为恢复师道,不仅自己抗颜为师 ,还作《师说》,对师道做了精辟的论述。徐特立坚 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那些勤 奋的为师者,谦逊的从师者书写了一个个永恒不变的 尊师重教的诗篇,为华夏莘莘学子树立了尊师的榜样 和典范。
高三一轮复习《师说》课件
[⑥评劾点城]此固题县也令是一相人当妄成杀熟人的者题型了,在于
考A查.考①生②对⑥文章B的.理①解③能④力和分析问题的
能C力.。②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C 的一项是:(3分)( )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 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惑而不从师 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而耻学于师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辍耕之垄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代知识,道理)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助,取独)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助,取独)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助,取独)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 (代,代这件事)
⑦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⑧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代,代童子)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
D 正的一组是:(3分)(
)
【①答所案与】交D游,皆一时长老
【②解公析虽】以①职讲事的之是,涣而少鄙时其的为事人,还未为官;
②③是虽说为涣政鄙极视宽王,蒙而正用怙法势必骄当横,体现的是
涣④为公人礼性之格甚,厚不,能以体备现乡为举官公正;④说的
是⑤涣传爱上惜旨人,才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 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 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 (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 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师说》课件
1、代词,可译为他 2、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5、指导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估计语气,可译为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代词,可译为其中 9、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一词多义:乃 P604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却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 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 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 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 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5、 副词,可译为才
答案:⑥说,讲 ⑦取道 ⑧原因 ⑨同“导”,引导
实词积累·或
P572
• “或”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囗”字, 表示疆域,右边是“戈”字,合起来指拿 起武器保卫国土。“或”“國”(即国)古 同为一字,后“或”字借用来表示“或者” 等义。
• 【识记方法】 “或”有两个基本义:有 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 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有的”义。
• 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理解性默写
• ①《师说》是韩愈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 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 素养。
10.2《师说》复习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5.小学而大遗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吾未见其明也 形作名,明智的地方
7.不耻相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名作动,学习
8.则群聚而笑之 名作状,成群
9.位卑则足羞 形作名,地位低下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愧
10.官盛则近谀 形作名,官位高的人
四、特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
1.而耻学于师
状语后置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p2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
二、古今异义
1.今之众人
众人:一般人
2.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三、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作动,低于
2.而耻学于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三、词类活用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4.则耻师焉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角度二: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 “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 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人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 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 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向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
p3知识点
一、通假字(无)
二、古今异义 1.圣人无常师 固定的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3.如是而已 这,此 三、词类活用 1.孔子师郯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四、特殊句式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知识点总结(适用于新课、一轮复习)课件(28张PPT)
句末助词)];今之众人( 一般人),其下( 低于,不及)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以……为耻)学
于师。是故圣( 圣人)益圣( 圣明),愚( 愚人)益愚( 愚昧)。圣人之所以( ……的原因)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表推测语气,)大皆概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
其对身于(
自)也己,则(
却)耻师焉,惑( 糊涂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 泛指文字的诵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从师,
学习 )焉,或不( 同“否”)焉,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而大遗( 大的方面丢弃 ),吾未见其
明( 聪明,明智 )也。巫医乐师百工( 各种手工艺人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类 ),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相似 )也,道相似也。位
欲。”王无复言
道: 说,讲
(14)(2017·天津高考)岁凶,横道.伤杀 (15)(2017·浙江高考)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
道: 道路 道: 志趣
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用作动词 a.则耻师焉: 从师,拜师。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不及。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b.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 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 认为近于谄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课件-文言文阅读-《劝学》、《师说》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不__明___句__读__,__不__能__解__决__疑__惑__,__有__的__(_指__“__句__读__之__不__知__”__)向___老__师__学__习__, 有__的__(_指__“__惑__之__不__解__”__)_不__向__老__师__学__习__,__小__的__方__面__要__学__习__,__大___的__方__面__却__放__ 弃__了___,__我__没__看__出__那__种__人__的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得__分__点__:__以__“__之__”__为__标__志___的__宾__语__ 前__置__句__;__“__或__”__,__有__的__;__“__小__”__“__大___”__,__小__的__方__面__,__大__的__方__面__;__“__遗__”__, 放__弃__;__“__明__”__,__明__智__之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项意思相同。 B项“以羊易之”的“易”指替换。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 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 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 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
《劝学》《师说》
复习任务
1. 梳 理 积 累 两 文 中 的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重 点 掌 握 古 今 异 义 词 和 多 义 实 词 “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师说》课件(共33张ppt)
天才固然是令人钦佩与羡慕的,但一个百 折不挠走向成功的人,方称得上真勇士!
学生活动一 齐读韩愈作品,勾画知识点, 回顾韩愈有关常识及文体知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韩愈被任命为四门博士,在后来的 《进学篇》中记录: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 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但是这些贵族学生却 夹带嘲笑说:“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 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 教人为?”
文章背景
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三十五岁, 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 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以 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大夫攻击,被 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回答这 种责难的。
古文运动
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 兴起于东汉,盛于南北朝,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 世称“四六文”。 到了唐朝,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 实。
古文运动
先秦两汉的散文,质朴自由,有利于反映现实生 活、表达思想。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学习优秀散文传统,把 当时的文体从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把散文的发展推 向新的阶段。
鲜少为人作赋的李白忍不住提笔写下流传 至今的文字:
《师说》(优秀课件)
07
总结与建议
对《师说》ppt的总结评价
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易于 理解
语言生动,表达力强,能够 引起听众的共鸣
内容丰富,涵盖了《师说》 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建议增加一些实例,以增强 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未来改进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优化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效率
04
课件内容
《师说》背景介绍
作者:韩愈
创作时间:唐 代
文体:古文
内容:阐述了 教师的重要性 和教师的职责, 强调教师应该 具备的素质和
修养。
《师说》原文及注释
原文:《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主要阐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和教师的职责。
注释:《师说》中的“师”指的是教师,“说”指的是议论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主题思想:尊师重道, 追求真理,反对盲目 崇拜权威。
艺术特色:运用比喻、 排比等修辞手法,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 感染力。
《师说》的影响与价值
思想价值:阐述 了尊师重道的思 想,强调了教师 的重要性
文化价值:反映 了唐代的文化风 貌,具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
教育价值:对现 代教育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强调 了教师的职责和 使命
课程目标:理解《师说》 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联系方式:张三,***, ***
课程时间:2023年4 月10日
课程形式:PPT演示、 课堂讨论、课后作业
标题:《师说》课件 课程名称:《师说》
授课教师:张三
课程要求: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讨论、按时完
成作业
课程内容:包括《师说》 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等
高三一轮复习师说公开课ppt课件
府吏见丁宁。
君既若见录。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儿童相. 见不相识。
达标检测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
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广东卷)
A)(06年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B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陋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惟利是图 。 惟命是从。
.
规律四:介词的宾语前置。介宾 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 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奚以知其然也?
.
规律五:“相”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可译为“我,你,她,他”, “见”译为 “我”,这时“相”“见”是宾语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判断句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状语后置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 判断句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5.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6. 不拘于时
状语后置 被动句
.
拓展延伸
.
宾语前置类型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一项是( ) D
A、陈利兵而谁何。 B、惟兄嫂是依。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蹑足行伍之间,而. 倔起阡陌之中。
师说高三复习ppt课件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
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 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古文运动的主将 柳宗元
古文:这一概念首先由 韩愈提出,是一种与内容空 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 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 取法先秦两汉散文笔法
周记: 谈谈你对老师的认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阅读分析第一段
1、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中 心 论 点 : 学 者 必 有 师
总 论 从 师 的 必 要 性 和 择 师
师之所存也。
标 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阅读分析第二段
3、第二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 人”“耻 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公开课精品PPT
思考: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 怎样的结局?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结果: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君子不齿,
① 之:结构助词,的。
②学者:求学的人。
③所以:用来……的。跟现代汉语里表因果 关系的“所以”不同。 ④道:道理,此处指儒家的思想。 ⑤受:同“授”,传授。 ⑥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①者②,孰③能无惑?惑而④ 不从⑤师,其⑥为⑦惑也终不解矣。
①生而知之: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而, 连词,表承接。 ②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③孰:疑问代词,谁。 ④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⑤从:跟从 ⑥其:指示代词,那,那些。 ⑦为:动词,成为。
一词多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传
师道之不传有久矣 (流传,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 所以 (表示“用来……的”,“……的凭
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表示“……的原因”)
“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择师而教之 (指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他”“他 们”)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相当于“这类”、“这些”)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 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①童子之师,授之②书而习其③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④ ,惑之不解,或 师焉,或不⑤焉,小学⑥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重点字词
• 1.孰能无惑
谁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哪、岂
•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名作动 低于
• 4.君子不齿 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看不起
• 5 圣人无常师 • 6.作师说以贻之
固定的老师 赠送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受通“授 ” 传授、教授 。
2.或师焉,或不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 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 句是: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
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 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慈父见背。
府吏见丁宁。
君既若见录。
嬉戏莫相忘。
誓天不相负。
儿童相见不相识。
达标检测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
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广东卷)
A )(06年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B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3.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
自学检测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的
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4.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状语后置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其惑者也。 判断句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5.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6. 不拘于时
状语后置 被动句
拓展延伸
宾语前置类型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老师 学习 以……为师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从师
军队
于 1.其皆出于此乎 2. 学于余(耻学于师) 3. 于其身也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自 介词,向
介词,对于
介词,的
2.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间取独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
4. 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秦人不暇自哀。
规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 奚”等。
大王来何操?
童子何知?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 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陋之有? 夫晋何厌之有? 惟利是图 。 惟命是从。
规律四:介词的宾语前置。介宾 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 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奚以知其然也?
规律五:“相”指“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 可译为“我,你,她,他”, “见”译为 “我”,这时“相”“见”是宾语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一项是( ) D
A、陈利兵而谁何。 B、惟兄嫂是依。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4.翻译句子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 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2016 陕西商洛四月模拟) 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 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 士气,激励军心呢? (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 修,是丘之过也。
流传 传授
解释经书的著作 传送
招待宾客的馆舍
道 1.有碑仆道 2.吾师道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策之不以其道 5.何可胜道也哉 6.道相似也
道路 道理 风尚 方法
说
懂得的道理
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吾从而师之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十年春,齐师伐我
古:用来……的,……的凭借。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 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大家
4.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
今: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5.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没有必要
一词多义
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朔气传金柝 5.舍相如广成传舍
6.或师焉,或不焉 • 名作动,从师 7.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形作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意动用法,以……为耻 9.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 意动用法,以……为师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不通“否” ,不。
活用词类 •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形作名,疑难问题 • 2.吾从而师之 • 意动用法,以……为师 •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名作动,学习 • 4.而耻学於师。 • 意动用法,以……为耻 •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名人说师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
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背诵课文。 2、准确归纳文中常见的重点字 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 义、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的意义 和用法。 3、准确归纳宾语前置的类型。
5. 择师而教之
代词,代“子”,他
•其
•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
•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代词,他(生乎吾前者)
• 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
• 4.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大概
• 5. 其可怪也欤
副词,表反问,难道
• 6.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代词,他们
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