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户外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羽毛球在湘西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羽毛球在湘西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
羽毛球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该地区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论述湘西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分析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主要的问题相应对策。
关键词羽毛球湘西地区现状对策自从1995年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我国的全民运动战略已经走过了17年的历史。
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活动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在全民健身运动战略的大脚步推进下,湘西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羽毛球作为一种全身运动项目,由于其身体对抗性不强、安全性高,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上手快,娱乐性强,活动场地、时间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湘西地区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
但是目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将其进行分析、总结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湘西地区羽毛球的发展历程湘西地区坐落在湖南省西部,这个地区主要聚集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因此羽毛球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起步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国内各个大城市发展起来。
而湘西的羽毛球运动起步阶段在60年代中期,当时的装备及技术水平都很低下,随着羽毛球运动首先在高校内逐渐开展起来,参与的人数及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虽然发展很缓慢,但为今后的湘西羽毛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二)恢复阶段由于十年文革的负面影响,我国羽毛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当然这种影响也延伸到了湘西地区。
湘西地区的羽毛球在1978年后逐渐得到了重新恢复,一些陈旧的场地在得到了修缮后又重新得以使用。
湖南省湘西州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 0
2 2
: 一.lr .] 一 1 |.]『 6 _ I 薯 . \ I
.
散步
篮球
爬山
棋 牌
其 他
图 2 湘 西 州 少 数 民 族 村 落 农 民 参 与 体 育锻 炼 内 容 的选 择
和现 实指 导意 义 .
1 研 究 对 象 与方 法
1 1 研 究对 象 .
以湖 南省 湘 西州 少数 民族 村 落 体 育 为 研 究 对 象 . 查 涉 及 1 县级 市 , 县 ,6个 镇 ,2个 乡 , 调 个 7个 6 9
26 5 行 政村 , 12 0 在村 务农 、 济 收入 全部 或 主要 来 自于农 业 和家 庭副 业 的农 民. 5个 共 0名 经
体育的开展现状 以及村 落农民参与体育锻炼 的情况进行 分析研 究. 研究结果表 明 , 湘西州 少数 民族 村落
体 育人 口偏少 ; 村落农 民参与体育 活动的态度不积极 ; 体育锻 炼形式 及 内容 也相对 单一 , 所使 用 的场 地 器材简单 ; 缺乏村落体育 的组织 管理机构及健身指导员. 针对这 种现状 , 提出了应 发展湘西州 村落经济 , 夯 实村落体育 的发 展 ; 拓宽 体育宣 传渠道 ; 注重村 落农 民的 体育意 识的培 养 ; 用地 方优势 和民族 体育 利 资源 , 开展 湘西州村落特色体 育活动 ; 大经 费的投入 力度 , 加 因地制宜 的推进村 落体育场地设 施建设 ; 加
湘西 州 1 镇 1 乡 的 2 6个 0个 6个村 落 的 120名 农 民 ( 包 括农 村在 校 中 、 学 教 师 与学 生 和 长期 在 外 0 不 小
湘西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湘西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开发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管理和规划,体育旅游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为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湘西德夯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奇特的地貌和已有的旅游“知名度”为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当地独特的苗寨、罕见的苗鼓、浓郁的苗族民俗活动,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提供了“有机土壤”;两个路桥史上的工程奇迹——“矮寨坡公路奇观”和“世界第一悬索桥”为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交通条件和资源基础;且集自然风光奇秀、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之大统,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源泉。
总之,德夯大峡谷拥有多样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极具当地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传统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资源的高度结合,使湘西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成为一项极具开发价值与潜力的朝阳产业。
1 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现状1.1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得益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其四周皆为巍峨险峻的大山,“双龙抢宝山”、“金龟望月山”等群山相互媲美,为开发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夯大峡谷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德夯大峡谷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举办了各种户外运动,如湘西德夯国际攀岩邀请赛、矮寨低空跳伞节及德夯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等,这些丰富的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和相关体育运动项目融合,为德夯大峡谷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扩大了德夯大峡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羽毛球在湘西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羽毛球在湘西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作者:刘烨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8期摘要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
羽毛球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该地区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文章论述湘西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分析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主要的问题相应对策。
关键词羽毛球湘西地区现状对策自从1995年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我国的全民运动战略已经走过了17年的历史。
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活动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在全民健身运动战略的大脚步推进下,湘西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羽毛球作为一种全身运动项目,由于其身体对抗性不强、安全性高,不受性别、年龄的限制,上手快,娱乐性强,活动场地、时间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湘西地区最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之一。
但是目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将其进行分析、总结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湘西地区羽毛球的发展历程湘西地区坐落在湖南省西部,这个地区主要聚集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因此羽毛球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起步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先在国内各个大城市发展起来。
而湘西的羽毛球运动起步阶段在60年代中期,当时的装备及技术水平都很低下,随着羽毛球运动首先在高校内逐渐开展起来,参与的人数及技术水平都有所提高,虽然发展很缓慢,但为今后的湘西羽毛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二)恢复阶段由于十年文革的负面影响,我国羽毛球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当然这种影响也延伸到了湘西地区。
湘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西师大体育学 院学报
Jun l f hs a E u ao ntueo hni oma U i rt ora o P yi l dct nIstt f ax r l nv sy c i i S N e i
V0. 5 No 3 I2 .
局群 体处工作人员共七人作为研究对象 。
12 研 究 方 法 .
器 材资金后才分别建成了 1 8个和 1 1个 , 也充分说明 了湘 这 西 自治州地方经济落后 , 在上 级资金 未完全 到位的情 况下 ,
12 1 问卷调查法 . .
采用 比例分层随机抽样 与整 群随机抽 未能投入和筹集更多的资金完成建设 任务 。
重要 的理 论 和 实 践 意 义 。
政村 , 20 从 0 6年起 至 20 0 8年 , 全州 计划建 设农 民健 身工程 18个 , 1 现共建成 4 3个 , 预计 20 0 9年 将建成 4 1个。表 1调 查结果显示 , 湘西 自治州农 民健身工程的建设经费来源不到 位是影 响农 民健身工程建设 的主要原 因 , 中 ,06年 国家 其 20
向湘西 自治州 20 06年在全 国范 围正式启 动“ 民体育健 身工程 ” 制 定并 院本科 生深人到湘西 自治州七县一市的农村 , 农 ,
下发了《 关于实施农 民体育 健 身工程 的意见》, 要求各 级体 农 民群众 共发放 问卷 80份 , 0 回收 7 4份 , 6 回收率 9 . % 。 55
Jn 0 0 u e 1 2
湘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 文辉 ,万 义
(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湖南 吉首 4 60 ) 10 0 摘 要 : 采 用问卷调查、 家访谈、 专 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等方法 , 对湘西 自治 州农 民体育健 身工程 的实
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刘娟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3期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内容、锻炼目的、参与的时间、次数、场地、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等对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开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3-0096-0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体育要为农村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内唯一一个进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区,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所在地。
作为传统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是湘西地区农村开展群众体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本论文通过对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专门性调查研究,针对开展现状提出了有助于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长远发展的对策,为促进湘西地区农村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又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亿万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是根据湘西地区行政区划及城乡差异等情况,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随机抽取湘西行政区划内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5个县市中的10个村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调研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体育学院资料室等获取了大量与本论文有关文献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标和需要,确定调查问卷的框架。
按照社会学原理设计问卷,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
1.2.3实地观察法本人走访了湘西州(市、县)体育局、文化局,同时深入村,与当地村委会领导、村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点工作人员,文化站的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详细地了解当地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情况,获得比较详实的资料,并进行完整的归纳和总结。
湘西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运动水平 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和 }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湘 西 高 脚 竞 技 运 动 的 开 展 状 况
竞技 运动 是指 为 r最 大限度地 发挥 个人和 集体 在运 动能
力、 体力和智 力等方面的潜力 , 以夺 取 比赛优胜 , 创造优 异运动 成绩为主要 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 、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的社会体
行存 此 基 础 上 寻求 湘 两 高 脚 竞 技 运 动 的 发 展 对 策 ,对 高 脚 竞 技
国组织 的各种 高脚 比赛 , 取得了 良好 的成绩 , 为湘西 自治州 高脚
事 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赢得 了荣誉 。 本研究对近两 年湘西 自治州参加 2 0 1 0年湖南省 第七届少 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5 5名高脚运动员 ,以及参加 2 0 1 1 年第 九届全 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的州体校高脚运动 员调查情
搏击 ・ 武术科学
2 0 1 3 年1 0
销 l 0卷 第 1 0 期
【 民族传统体 育 】
湘西高脚 竞技运动 的现状调查 与发展对策研 究
黄 文 辉 刘 少英
基地 , 湖 南 吉 首 4 1 6 0 0 0 )
摘 要 : 文章运用问卷调 查法、 实地考察法、 专家访谈 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 究方法, 从运动 员、 教练员和
湘 西 自治 州 高 脚 运 动 员 代 表 湘 西 自治 州 参 加 了湖 南 省 和全
湖南 省民运会 的正 式 比赛项 目, 2 0 0 3年被列为全 国第七届 民运
会的竞赛项 目以来 , 在 国内得到 了广泛的开展 。 对湘西 高脚竞技运动 开展的现状 和影 响因素等进行研 究 ,
中华民族传 统体 育是 中华 民族宝贵 的文化遗产 ,也是 中国 传统 文化重 要组 成部 分。 从这个意 义上讲 , 发展民族传统体 育事 业有利 于促进 民族团结 、 弘扬民族文化 、 振奋 民族精神和发展 民
湘西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湘西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黄文辉刘少英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10期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等三方面对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并找出制约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现代体育的冲击,导致群众练习人员减少;学校对开展不重视,导致后备力量减少;竞赛组织开展甚少,导致练习热情减少等。
文章针对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意识,提高群众参与高脚运动积极性;积极引入到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中,增强高脚运动后备力量水平;重视运动员的选拔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提升高脚运动竞技训练水平等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旨在为高脚竞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高脚竞技运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68—0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和发展民族经济。
国家在《2001-201O年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工作方针,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高脚原来只是湘、鄂、渝、黔边区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自从由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挖掘、整理的高脚运动被列为1986年湖南省民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03年被列为全国第七届民运会的竞赛项目以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对湘西高脚竞技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湘西高脚竞技运动的发展对策,对高脚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湘西高脚竞技运动的开展状况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运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夺取比赛优胜,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的社会体育活动。
对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湖南省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生体适能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体适能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它在学校体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体适能的概念出现得相对较晚。
在北美国家,将个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称为适能。
适能又分为体适能和心理适能或心智适能两大范畴,其中体适能为一般体育、健康,为运动医学界人士所注重。
因此,很多时候,他们所提及的适能也就是指体适能。
关键词:湘西州;中学生;体适能;调查本文所研究的体适能是中学生体适能,我们都知道健康体适能的指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因此我们采用以下项目来测试中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的各个指标,如反映速度的50米跑、100米跑;反映耐力的台阶试验、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跑;反映力量的立定三跳远、推铅球、体重握力指数和反映柔韧的坐位体前屈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普通中学高二年级男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湘西州众多的中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湘西州民中、吉首市一中、永顺县一中学、古丈县一中、花垣边城中学,这些学校即有重点学校也有普通学校,在这五所学校中,每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的体适能数据,其中男生、女生各100名。
在各校体育教研室的帮助下,对随机抽取的部分学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获取湘西州中学生体适能的数据资料,并对获取的数据和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归纳、分析。
1.2 研究方法1.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详细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湘西州中学生体适能变化的相关资料。
1.2.3 数理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和所获取的体能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2.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生体适能指标统计结果分析根据反映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生体适能状况的男、女生100米跑、1000米(男)、800米(女)跑指标,得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学生体适能数据的统计结果,为弄清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学生的体适能现状和变化规律,本人将逐一对这四项指标进行分析。
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研究以湘西州“南五县”民俗体育活动为例
4、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土家族民俗文化与国内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等活动,让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同时, 也要积极推动土家族民俗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总之,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 教育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深入推进文化传承教育,才能使土家族 的民俗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 荣做出贡献。
二、湘西州“南五县”民俗体育 活动的特点
1、地域性
湘西州“南五县”民俗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些活动多源于当地的 生产生活实践,与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密切相关。例如,苗族武术主要在凤 凰县、花垣县等地的苗族聚居区流传;土家族打溜子则在保靖县、古丈县等地的 土家族聚居区广为流传。
2、群众性
当前,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的方式主要包括家族传承、村落传承和民 间组织传承等。家族传承是指长辈向晚辈传授土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礼仪习俗 和民间艺术等;村落传承则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等仪 式传承土家族的文化;民间组织传承则是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传播和传承土 家族民俗文化。
感谢观看
2、融入现代教育:将土家族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除了在课程设置 中增加相关内容外,还可以通过开发乡土教材、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方式,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土家族文化的魅力。
3、创新传承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虚拟现实等,创新土家 族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通过建立数字化博物馆、虚拟现实体验馆等方式,让更 多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土家族的文化。
总之,湘西州“南五县”的民俗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群众性和多样 性特点。
参考内容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土家族是这里 的主要民族之一,其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土家族民俗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 开展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湘西地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体 育活动 内容呈现 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参 与者最多的是民族民 间武术 , 大都是 中、 老年农民 ; 其次是舞龙舞狮 , 大多数都是湘西 地 区农 村中 、 青年农 民 , 排在第三位 的是苗族鼓舞 , 中青年女性
居多。 这些项 目简便 易行 , 容易开展 , 没有场地设施 的限制 , 符合 农村和农 民的实际; 另外 , 还有一些 民族民间体育项 目开展得也 比较好 , 比如说 : 摆手舞 、 跳竹竿 、 秋千 、 上 刀梯 、 龙舟 、 高脚 马 、 陀 螺、 抢花炮 等( 见表 1 o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1 3 年3 月
第 l 0卷 第3 期
【 民族传统体育 】
湘西地 区农村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支 0 娟
( 吉 首大学 体育科 学学 院 ,湖南 吉 首 4 1 3 0 0 0 )
摘 要 : 文章 运 用文献 资料调研 法 、 问卷调 查法 、 实地观察 法 、 数 理统计 法等研 究方法 , 从项 目内容 、 锻 炼 目的、 参 与 的时 间、 次数 、 场地 、 组 织 形式 、 资金 来源等 对 湘西地 区农 村 民族 民间体 育活 动 开展 现状 进 行深入 细致 的调 查与分析 , 并提 出民族 民间体育 活动发展 的 8 8 一 )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 : 民笔传统体 育学。
9 6
民间体 育项 目的选择 上 , 由于认识 不足 , 开展得较少 , 而且开展 的时间多集 中在节庆活动 。由此 , 湘西地区农村居民 , 选择 的大
占被调查 总人 数 1 . 4 2 %;每月参 加 1 - 3次者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 7 . 0 2 %; 每年参 加 1 — 4次者 占被 调查总人数 的 4 1 . 8 4 %, 每年 参 加5 — 7次的 占被调查人 数 2 4 . 8 2 %,每年参加 8 - 1 1 次的 占被调 查总人数的 4 . 2 6 %。由此可见 , 湘西地 区农 村居 民参与 民族民问 体育活动的次数是不确定的 ,这与湘西地 区农村居 民的劳作 特
浅析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与新路径
浅析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与新路径作者:赵乐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其中农村居民体育活动是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体育价值取向、场地和参与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找出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湘西农村居民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60-02多年来,湘西农村地区群众的体育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这一现象主要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西部地区一直我国的欠发展地区,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是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消除贫富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
其中对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建设,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1 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1.1 在价值取向方面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所谓的价值取向就是指人们对事物或者行为的认知情况,人们对事物和行为的认知,将会决定人们在日常行为中的动机方向以及行为强度,特别是对个体行为的心理变化情况起到定向作用。
在湘西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中,其价值取向对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参与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发展湘西农村居民体育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显示,湘西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湘西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是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身体健康、疾病康复、增强体质等,此外调节精神压力、舒缓心情等也是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目的,所以在湘西农村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中,丰富精神生活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地域和性别差异也是影响湘西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价值取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男性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大多会是为了提升运动能力,而女性则是为了改善体形。
湘西州山地户外运动参与人群特征研究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并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
湘西州境内奇谷、奇瀑、奇桥、奇路、奇台自然奇观众多,拥有十分丰富的山地户外运动资源;这里还有凤凰古城、南华山、矮寨奇观、吕洞山、红石林、德夯大峡谷等名胜景区,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非常适合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
1、湘西州山地户外运动参与人群特征1.1、参与人群的基本情况(1)参与人群的性别特点。
表1参与人群的性别特点分布(N=350)性别人数(人)占比(%)男21160.29女13939.71本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共350份,其中211人为男性(占60.28%),女性139人(占39.71%),湘西州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中男性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女性。
这是山地户外运动探险和挑战等性质特点所决定的,男性先天的身体优势决定着这项运动会更吸引男性的参加,不过女性参与者也正在积极的参与到山地户外运动中来。
(2)参与人群的年龄特点。
表2参与人群的年龄特点分布(N=350)年龄范围人数(人)占比(%)20岁以下23 6.5720-30岁13538.5731-40岁6618.8641-50岁9727.7151岁以上298.29调查结果显示湘西州参与山地户外运动的人群中,年龄分布主要在20-40岁之间,占比为总调查人数的57.42%。
由此可以看出,湘西州参与户外运动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这主要是由于年轻人愿意探索新事物,具有较强的运动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他们成为了户外运动的主要参与者;41-50岁之间的参与者参与度也较高,占比为总人数的27.71%。
说明随着当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加强,人们参加户外运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由于大部分青少年学业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参加户外运动,而且山地户外运动对体能等各方面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老年人身体机能出现大幅降低,不能参与到激烈的山地户外运动,因此在20岁以下以及51岁以上的参与人数很少。
湘西州大学生户外运动风险防范研究
关键词 :湘 西 州 :大学 生户 外运动 ;风 险防 范
近些 年户 外运 动成 为现代 热 门运动 , 越来越 多 的人 们选 择参 与 户 外运 动 并喜 爱 上这 种 亲近 自然放 松 身 心 的运 动方 式。 随着 户 外运动 的发 展各 种 问题也 不断 凸显 , 户 外安 全 问 题备 受关 注 ,人们 开始 关注和 研 究户外 运动 风 险防 范问题 。 高校 大学 生是 一个 庞大 而又特 殊 的户外 运动 群体 , 受多 方面 因素 影 响大学 生户 外运 动存 在较 多安全 问题 。 本文 以湘 西州 大学 生户 外运 动风 险防 范为 研究对 象 , 分 析现 状寻 找大 学生 风险 防 范影响 因素 并提 出相应 建 议 , 旨在 促进 大学 生户 外运 动 的发展 。 1对 象与方 法
1 . 1研 究对 象 以湘 西州 大学 生户 外运 动风 险防 范为研 究 对象 , 以湘西 州在 校 大学生 做为 具体 调查 对象 。 1 . 2 研 究方法 1 . 2 . 1文 献 资 料 法 运 用互联 网 以“ 大学生 户外 运动 ”“ 户外 运动 风 险防范 ” 为 关键 词进 行检索 ,通 过户 外运 动相 关 网站搜 集资 料信 息。 通过 图书馆 、资料室搜 集 相关 著作 和报刊 杂 志等 ,了解 最 新
2 . 1 . 1参 与户 外运 动 的意愿 在 大 学生 参 与 户外 运动 意愿 调 查 中 ,2 9 . 7 2 % 表 示 很 喜 欢 、4 9 . 6 5 % 表 示 喜欢 、 1 3 . 2 9 % 表示 不喜 欢 、7 . 3 4 % 表示 很 不
喜 欢 。接 近 8 0 % 的大学 生表 示喜 欢或 很喜欢 参 与户 外运 动 , 这表 明户 外运 动对 大 学生具 有较 大 的吸 引力 , 湘 西州 大学 生 参 与户 外运动 的积 极 性很 高。
湖南省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自 2004 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根据自然 的山川景观,以体育彩票公益金启动建设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青 少 年 户 外 体 育 活 动 营 地, 旨 在 提 高 学 生 身 体 素 质 及 健 康 水 平, 加 强 青 少年体育文化交流。截止到 2014 年底,共 有 167 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竣 工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规范营地的建设, 鼓励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青少年体育活 动,国家体育总局将对国家级体育活动营地 进行常态化资助,以帮助营地顺利开展更为 丰富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随着国家体育总局 每年批准营地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我们更 加关注营地发展状况及运营质量的问题。湖 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各级各类学校尤其高等院校聚集,是中国高 等院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多的省份, 教育发展状况相对较好,比较具有代表性。 目前为止,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 育活动营地 3 所,其他小规模的户外体育活 动场所也有许多。本文通过对上述湖南省青 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发展现状的研究,了 解其营地建设以及青少年参与户外体育活动 的一些基本情况,在促进该地区户外运动持 续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省市的户外体 育活动营地建设和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有价 值的参考。
注重在企事业单位的推广户外体育活动,在 增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同时 , 也实现了弘 扬民族文化作用。比如湖南省某企业举办了 “梦想湖南”户外健身操比赛,有利于提升 全体员工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 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操也采用了户外体育 活动的形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压 力大,同时缺少运动的习惯,因此身体素质 发生下滑。部分企事业单位虽然也在开展体 育运动 , 但是内容存在局限性,许多运动项 目难以在员工中普及,而户外体育活动具有 简单易学特点,有利于改善员工的身体素质。
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体质状况相关
2023-11-10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讨论与结论 • 建议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1. 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遍下降,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对体质状况影响显著。
2. 湘西地区作为我国欠发达地区之一,研究其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与体质状况 的相关性更具代表性。
指导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
06
建议与展望
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供设施支持
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使其 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 要性。
实施科学指导
增加体育设施和器材,满足大学生课外体 育锻炼的需求,并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提 供更多的运动场所。
增加体育活动形式
开展体育教育和健康指导,为大学生提供 个性化的锻炼建议,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锻 炼习惯。
数据来源
总结词
详见附表1、附表2
详细描述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多个可靠的来源。其中,问 卷调查的数据来自于各所大学的学工部门和学生社团, 体质测试的数据则来自于体育部门和校医院等机构。同 时,我们还从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获取了相关的背景 数据,以便对研究结果进行更为全面的对比和分析。附 表1和附表2详细列出了各数据源的具体信息和使用方法 。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存在差异
调查发现,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上存在差异。男性大学生更倾向于 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而女性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参加低强度的体育锻炼。这种差异可能 与性别之间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有关。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体质状况的关系受…
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胡涵韬舒颜开来源:《武术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湘西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龙舟运动普及率高,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湘西龙舟文化的特点和开展的现状找出发展趋势,进一步制定相应对策,可以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走访调查法,对湘西地区3市10余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湘西竞舟普及率高,决大多数的龙舟都成龙形,在竞龙舟过程中还有乐器,在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了古老的祭奠活动,指出应该提高领导认识,健全龙舟竞渡组织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抓好龙舟竞渡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培训基地,弘扬龙舟文化,整合湘西传统文化使其更好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116—03在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区域性和传承性,使其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代相传中保留了下来。
龙舟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族传统运动,无论对人类个体的身心健康还是群体的和谐共处,都发挥着促进作用,能够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所需。
正确看待龙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国龙舟的健康发展。
同时,它也为中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世界体育文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湘西龙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悠久的传承仪式是湘西地区的群体保持记忆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中的个人在社会或群体中找寻自我,确证自我的方式,龙舟文化已经成为联系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纽带。
中华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少有的以单一项目形成并演变发展至今的文化,历史久远、传统厚重、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人数众多、传承有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生命力,所蕴含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传说苗族祖先盘瓠就是龙犬下凡,苗家是龙的后裔。
因此在湘西苗乡地区的龙舟文化,主要是围绕祭龙拜祖等祭祀文化,研究湘西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湘西地区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r——以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为例
湘西地区户外运动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r——以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为例曹春红;张小林【摘要】通过对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其前期运作和进行过程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经验启示和进一步提升的策略,从而获得普通性参考和借鉴思路;最后在前期市场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以及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的活动的研究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湘西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发现状,提出正对性的开发的策略,以更好地为湘西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年(卷),期】2017(007)012【总页数】2页(P173,175)【关键词】户外运动;市场开发;策略【作者】曹春红;张小林【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吉首大学湖南吉首 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95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展示大湘西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助力大湘西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湖南省文明办、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旅游局决定联合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怀化市人民政府、邵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凌鹰户外集团公司策划与承办“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西”活动,该活动分湘西自治州站、怀化站、邵阳站三站进行。
2015年6月份正式启动的湘西自治州站是今年整个穿越大湘西活动的首站,主题是“领略少数民族风情,揭秘大湘西神秘文化”,整个活动除了主要的徒步穿越,还包括了露营、苗族祭祖仪式、大湘西文化展示活动、品尝大湘西美食以及篝火晚会等。
本站参赛选手除了来自国内的135名选手外还有6名选手分别来自美国、刚果金、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其内容的丰富性及参与人员的广泛性都非常具有影响力。
2.1 活动前期准备不充分,风险与安全评估不到位该次穿越大湘西在湘西站时出现了连续两天的阴雨天气,因为承办方事先没有做好遇上下雨天的备案计划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导致很多运动员冒雨参加比赛,一方面山路湿滑,不利于参赛运动员的前行,同时还增加了安全隐患,因为在湘西站比赛路线很多都只是一条狭窄的山路通道,通常是一面靠山,另一面就是悬崖,十分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户外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张鑫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户外运动是一种新兴的并且带有一定强度、探索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南的西北门户,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同时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投资开发潜力极大。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湘西州户外运动的资源分类、参与对象、运动路线、运动设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湘西户外运动未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湘西户外运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3(a)-0166-02
1 湘西户外运动现状
1.1 湘西州户外运动资源与分类
湘西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西边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
奇妙的大自然为湘西州创造了奇特的山地、众多的瀑布、洞穴和峡谷。
这些资源为登山、攀岩、瀑降,峡谷负重、徒步穿越等户外活动提供了天然场所,拥有众多全面的户外自然资源为登山、攀岩、瀑降,峡谷负重、徒步穿越等户外活动提供了合适天然场所,同时又拥有亚洲第一的悬索桥一矮寨天险,是进行休闲骑行湘西州的峡谷众多,可以开展丛林急救、攀岩、滑翔、蹦极紧急求援等系列;湘西州多奇石、怪壁。
可以开展溯溪、搭索过涧、溪降、漂流等系列;湘西州多山地、多奇洞。
可以进行洞穴探险、迷宫等系列。
1.2 湘西州户外运动参与者
根据查阅资料以及调查结果显示,根据性别来划分的话,男性占户外比例的绝大多数,占比70%以上,说明湘西州参与户外运动的男女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男性在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和兴趣方便往往比女性要高很多,这主要是与男女的身体生态状况和性格差异。
在户外运动方面,男性表现的比女性更加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按照参与者的年龄来看,参与户外运动的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阶段,参与的人群年龄分布比较集中,中青年人参与度最高,证明湘西州地区户外主要参与者是中青年人,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参与人群的职位较为合适,时间充足,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并且喜欢和认同户外运动这一休闲项目;按照参与者的职业来看,主要参与者是包括各类技术的专业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国家公务员、商务人员。
在校学生和一般的底层工作者参与者较少。
这也证明户外运动与职业的参与有着非常紧密的的联系,因为参与者有着稳定的收入、充足的时间和良好的教育,健身意识比较强烈。
1.3 湘西州户外运动路线
根据湘西州目前举办过的赛事来看,已经开发的具体项目包括滑翔、跳伞、漂流、登山、攀岩、汽车摩托车拉力赛。
根据这些赛事来看,湘西州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更多的户外运动路线,利用德夯的峡谷、高山、瀑布、等自然优势可开展登山、徒步、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项目;利用里耶八面山开展洞穴探险、野营等项目;利用湘西州的山体进行山地户外运动;利用峡谷、瀑布、桥梁、公路等自然资源开展合适的户外运动路线
1.4 湘西州户外运动的基础设施状况
由于国家对湘西州地区的重视,交通设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湘西州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干的体系以公路运输为主体。
航空、水运作为补充,湘西州作为湖南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现在正在建立三位一体的交通方式。
湘西地区自己的高铁和航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修建中。
将来会以张家界、吉首、怀化三城市为中心,联通湘西州各个地区。
湘西地区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深奥”为主要特色,更拥有着68%的深林覆盖率中保存着两处原始森林。
并且湘西州的总人口为2845797人(2014年),并且少数民族人口占整个湘西州的74.85%左右。
并且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湘西人口的GDP得到迅速的提高,居民普遍拥有了国内旅游的条件和动力,为户外运动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湘西州户外运动发展对策
2.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交通通讯条件
加快完善好湘西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提高和加快运输能力。
加大湘西州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通讯联系。
加强湘西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设施的建设,和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
才能为湘西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培养人们对于户外运动的正确理念,鼓励参与户外
大部分的人群对于户外运动普遍的存在不理解。
认为户外运动是在“在户外进行的运动”,我认为像体育局以及相关工作单位应加大力度对户外运动的宣传,通过媒体、网络、报纸等传媒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进行宣传,使户外运动为为普通民众所熟悉。
户外运动是一门综合性强、发展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特色和地域特点将户外运动和大众联系起来。
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和来宣传户外运动。
让大众了解和近距离接触户外活动。
2.3 指定相应的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
湘西州地区户外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扶持。
湘西州地区应参考《湖南省旅游业整体规划》、《湘西自治州旅游有人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划中关于户外运动发展目标
的内容,并且要结合湘西州地域的地理资源优势、民族特色优势,制定长远的规划,设立目标。
2.4 加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户外运动专业的人才,才是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经营的关键因素,有了众多从事户外运动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带动湘西州户外运动的氛围。
户外运动商业商业部门和户外运动管理部门还可联合开办培训班,培训紧缺的户外运动资源开发和精英人才,加速人才培养。
湘西州想要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应充分利用湘西州高校培养人才的良好平台,与湘西地区的高校进行深层次的合作,鼓励高校自主培养户外运动人才。
推行人才培养的政策。
重视户外运动人才的培养,积极建立培养户外运动人才的体系。
湘西州地区户外运动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湘西州唯一的一所高校--吉首大学这一平台。
为解决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可以在学校开设户外运动社,吸引喜欢户外运动的学生,并且给与适当的培训,有兴趣的可以更加深层次的培养。
并且可以在体育专业中增设关于户外运动的课程或者开展户外运动专业科目。
2.5 加强户外运动资源的合理开发,创造优势品牌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增长。
促使湘西州地区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并且湘西州政府为大力发展旅游而举行的大型活动和赛事精彩不断,近几年来政府主导国际鼓文化节活动在国内外引发巨大的反响。
攀岩邀请赛的赛事的举办、穿越大湘西等活动的举行,大幅度的提高了湘西地区的知名度。
湘西州地区户外运动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起来。
湘西州户外运动的开展应在政府以及俱乐部的领导下,结束各自作战的散乱局面。
并且政府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并且推动高校与政府和民间组织有机的联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24):92-96.
[2] 黄小敏,黄安民.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广州市旅游基础设施的影响研究[J].2011,32(4):50-53.
[3] 钟天朗,王荣朴,张林,等.上海国际体育大赛与城市文化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19-23.
[4] 徐鹏.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山难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1):70.
[5] 东锋,吴香芝,张林.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执行过程及效果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