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初中地理会考复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纲要一、地球地球是一个球体,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等长的。

纬度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和北极。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在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在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在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在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a.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但在局部可能有起伏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a.自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b.公转运动: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是近似椭圆形3.四季的变化a.四季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b.四季的轮换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4.地震a.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b.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强弱的依据之一二、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1.地理位置a.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地区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b.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2.区域划分a.区域划分是按照一定特征将地域划分成不同区域b.区域划分有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依据3.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b.我国以长江为界,可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三、中国的地形地貌1.中国的地形格局a.中国地势东西高,中部低b.中国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盆地等2.中国的河流a.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悬河流之一b.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3.中国的高原和盆地a.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b.内蒙古高原:中国境内最大的高原c.西南盆地:中国境内最大的深层盆地四、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灾害1.中国的气候类型a.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b.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中国的气候特点a.凉爽的春季和炎热的夏季b.干燥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季3.气象灾害a.台风:热带气旋的一种,常常造成巨大破坏b.干旱:气候异常造成的缺水现象c.暴雨:降雨过程中短时间内降水量过大造成的灾害五、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的分类a.可再生资源:石油、煤炭等b.不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水资源等2.中国的自然资源a.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等b.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3.环境保护a.废水处理:利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废水,减少对水体的污染b.垃圾分类: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六、交通与通信1.陆上交通a.铁路: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首位b.公路:中国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位2.水上交通a.内河:长江、黄河等内河运输发达b.海洋:中国拥有世界第三长的海岸线3.通信发展a.移动通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b.互联网: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七、人口与城市化1.人口普查与人口分布a.人口普查是统计和分析全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调查b.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2.城市化进程a.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b.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率逐渐提高八、经济与区域发展1.农业a.粮食生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b.特色农产品:如茶叶、丝绸等2.工业a.制造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b.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3.发展不平衡a.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b.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一.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念:世界地理是系统考察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由平原、丘陵、山地和河流构成,主要为
四大陆构成的世界地形。

3.世界的人文地理:世界人文地理主要考察人口、语言、社会文化和
经济,主要有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等。

二.中国地理:
1.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中国地理总体特征指的是中国的地理形势、
气候环境、植被覆盖和人文地理等。

2.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主要构成为东部平原、中部丘陵、西部高
原和西南地区山地,另外还有海岸线构成的海洋地形。

3.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文地理主要指的是中国的民族、语言、
宗教、历史文化和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等。

三.地球科学:
1.地球构造:地球的构造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其中地壳是上部
最薄的部分,而地幔是下部最厚的部分。

2.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外壳、内核、地幔层和地壳
层等。

3.地球的岩石结构:地球上的岩石结构主要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成岩岩类构成,这些岩石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层次关系。

四.世界地理进展:。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及答案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及答案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全市会考)姓名一、试卷内容比例:地球和地图20﹪;世界地理30﹪;中国地理50﹪。

二、试卷题型及比例:单项选择题60﹪;读图题40﹪。

三、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中等题=7:3四、考试内容:(仅列举要点,详细内容阅读课本)(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21千米,极半径小于(填大于或小于)赤道半径。

2、纬线的特征、判读及南北半球的划分: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纬线圈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长约 4万千米左右,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球。

赤道以北叫北纬,用 N 表示,以南叫南纬,用 S 表示。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 和 90S 。

南北回归线分别是23.5N \ 23.5S 。

3、经线的特征、判读及南北半球的划分: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

经线圈是半圆(圆或半圆),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地球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向东西各分为 180 度,以东的叫东经,用 E 表示,以西的叫西经,用 W 表示。

判断: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是两条经线。

(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之所以这样分的原因是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目的是确定一点的位置。

4、地球自转特点及地理意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大约需要 24 小时。

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自转特点及地理意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时轨道近似椭圆,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成 66.5 的夹角。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

在北半球,一般把6\7\8 月划为夏季, 9\10\11 月划为秋季,12\1\2 月划为夏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相反还是相同)。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变化(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精华版)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精华版)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仪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地球仪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1.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

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考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八、九章(70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一个说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二、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以赤道为界2、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

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30—60、60—90。

4、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周长三、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理意义;五带划分四、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区分: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能画出来)5、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海洋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一、地球海陆分布:1.、71%是海洋,29%是陆地。

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2、陆半球、水半球二、结合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识记以下内容:(P28-30)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形状和大小顺序(要画出来)2、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大致分布以及原因三、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2、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3、板块运动:七年级下册日本一、概况:1、位置: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国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大岛及其周围的数千个小岛组成。

3、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灾害的岛国,因为它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今年可能会出日本地震的事,结合地震带的分布以及地震产生的原因4、日本的最高山峰: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火山);日本的首都:东京。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自转公转自西向东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一年转动一周所需时间(即周期)产生四季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2、经纬线的划分:(1)经度的划分: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E)和西经(W),东经划分0°~180°,西经划分0°~180°。

(2)纬度的划分: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N)和南纬(S),北纬表示划分0°~90°,南纬划分0°~90°。

3、特殊经纬线:(1)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和西经。

(2)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和南纬,划分南北半球。

(3)东西半球的界限: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组成的圆。

(4)北纬23.5°(北回归线), 南纬23.5°(南回归线)—划分热带和温带。

(5)北纬66.5°(北极圈), 南纬66.5°(南极圈)—划分温带和寒带。

(6)五带的划分(教材P.12.图1.20)4、通过经纬线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方向、图例。

6、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运用比例尺)、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二)世界地理1、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亚洲(最大),非洲(最热),大洋洲(最小),南极洲(最冷,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冷,纬度最高)。

2、知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亚欧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南极洲---寒带气候3、板块学说及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纲要一、地球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20°W、160°E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2、地球的活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发生四序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来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来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受阳光映照的情形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三、地图1.地图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部分:1.陆地形成与变化:a.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b.地震、火山和地理构造;c.植被带和气候带;d.地貌类型及其特点。

2.空气水的运动和地球的水循环:a.大气环流和区域气候;b.水蒸气的生成和降水;c.河流水系和地下水的形成;d.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3.冰川与沙漠的地理特征:a.冰川的形成与演化;b.沙漠的形成与分布。

4.地球生态系统:a.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b.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c.地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海洋与岛屿:a.海洋运动与洋流形成;b.世界海洋资源和环境问题;c.岛屿的形成与发展。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口与城市:a.人口分布与迁移;b.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模;c.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农业与工业:a.农业的类型和分布;b.农业对环境的影响;c.工业的类型和分布;d.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3.内陆交通和海洋运输:a.内陆交通的发展和影响;b.海洋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4.资源和能源:a.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b.能源的类型和利用。

5.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a.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b.地图的使用和解读。

三、地理实践部分:1.地球观测和测量:a.大地测量和卫星遥感;b.地图投影和比例尺。

2.野外实践:a.地貌观察和测量;b.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

3.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a.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b.地理实验和模拟技术。

以上是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的精选内容,根据学校和地区的具体要求和教材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先进行整体了解,然后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掌握好基础知识后,进行题目的练习和模拟考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和考试技巧。

希望以上提纲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一、自然地理
1、地形
(1)有关地球的概念:地球是圆形的,由六大洲组成,被分为北半球
和南半球;地球表面由陆地与海洋组成;地球公转约一年,自转约一天。

(2)有关地形的概念:地形特征是地表上的形状,大陆、海洋都有自
己特有的地形。

主要包括高低不平的地势、河流、湖泊、沼泽、山脉等。

(3)特征介绍:地形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平原
是四面均由坡度较小、比较平坦的地形,河流和湖泊常常经过其中。

丘陵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原相连形成的连续的低坡度的地形,有许多丘陵
地形可以找到。

山地是由许多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它们可以是独立的山脉,也可以形成更大的地貌类型。

高原是一种高海拔的地形,地面平坦,多数
高原上覆盖着草地,有许多河流,也会有雪山、湖泊和洞穴。

盆地是经过
构造变化形成的地形,由于构造变化,盆地内外地势不平,有许多河流流
经其中,也可以有湖泊。

2、气候
(1)有关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一个时期,地球表面不同地方发生的
气象现象和气象数值的平均值。

(2)特征介绍:大气含有水汽、二氧化碳、氮气、硫氧化物等物质。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最新整理)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最新整理)
七、欧洲西部 1、①识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②四大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 平宁和巴尔干半岛。 2、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 发达:著名乳畜大国:荷兰、丹麦(P53)
八、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低纬度地区,世界上最大 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2、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干
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陆
横断山脉
4、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和南极的企鹅
3、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
5、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成了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科学考查
山―雪峰山
站。
4、主要山脉走向:(P26)
6、方向: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注入太平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河: 注入印度洋 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7、气候特点:(P10)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 ②季风气候显著: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二、日本 1、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 4 个大岛组成。 2、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
谷)
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 椰子:印度尼西亚
蕉麻:菲律宾 稻米:泰国,缅甸,越南
4、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4、东南亚居民:黄种人,来自:广东、福建

南亚旅游景点:课本 P28
四、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位置: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重点微缩)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重点微缩)

(一)七年级上册1.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3.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4.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6.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7.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8.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9.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0.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2.天气: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1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14.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15.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16.: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17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19.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0.世界的人口问题: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21.世界的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2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全部)

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全部)
南极圈内极昼
太阳直射点移动:春分——夏至,冬至——春分;(直射点向北移)
夏至——秋分——冬至(直射点向南移)
规律:昼夜长短判定: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南半球反之)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南半球反之)
0为热带;
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绕什么转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交替(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的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A、地形剖面图可最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B、B、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39)
拓展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
坡度陡缓的判断:同一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形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选择登山、行军打仗,交通线路(沿等高线修筑)、河流发育、漂流活动、攀岩活动及可能爆发山洪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如何逃生、大坝选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聚落的分布等。有的还需要说明理由。
赤道以南为南纬S,以北为北纬N
0经线以西为西经W,以东为东经E
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北为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1.地理的定义和分类-地理的定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别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方法-图件和实验方法-统计和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二、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2.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时间和经度的关系3.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的制作步骤-地图的使用方法三、地球的层构造和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层析结构-不同地质层的特点和组成2.地壳的活动和板块构造-地壳的活动现象-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和地震地带四、气候与天气1.气候的基本要素-温度-湿度-降水-风2.气候的分类-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天气的形成和变化-气压变化和气流形成-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因素-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和特点五、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水污染和水环境治理-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水环境治理的措施和方法六、土壤资源和土地利用1.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的主要成分和形成过程-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分布2.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农业耕地和林地的利用-农业发展对土地的影响3.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城市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管理七、人口与城市化1.人口资源和人口分布-人口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2.人口迁移和城市化-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类型-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的意义和内容-合理城市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八、经济地理1.经济活动和经济区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分类-经济区位的重要性和选择原则2.工业和交通运输-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类型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特色和类型-区域合作和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九、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类型-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旅游地的分类和发展2.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规划-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的重要性3.旅游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十、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自然灾害类型和特点-地震-暴雨和洪水-干旱-风暴和台风2.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和措施-预测和监测-防灾工程-灾后救援和重建以上是初中地理会考复习的提纲,详细内容可根据自己的课程教材和知识点进行具体的学习和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地理毕业会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2)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º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º-30º属于低纬度;30º-60º属于中纬度 60º-90º属于高纬度②特殊经线·0º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B 经度为 ;纬度为 。

C 经度为 ;纬度为 。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 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五带的划分(见右图) 三、地图 1、地图的语言:地图三大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会计算、会读、会比较) ⑵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2、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估算:甲、乙山峰的海拔,及甲、乙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如右上图所示:A 坡比B 坡更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如右上图所示:A 、B 表示山脊,C 表示鞍部,D 表示山谷,E 表示陡崖。

判断方向:B 位于D 的东北方,C 位于D 的西北方。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现象或地理意义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1天 昼夜交替、时差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年四季变化、五带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的详或略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大简略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Bkm23.523.5比例尺计算:甲、乙两座山峰之间的直线距离。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 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3、六块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4、七大洲:①北美洲、②大洋洲、③亚洲、④南美洲、⑤非洲、⑥南极洲、⑦欧洲 (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5、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

6、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7、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1、六大板块: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 ③美洲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非洲板块、 ⑥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A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4、山系与板块: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另: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三、天气与气候 1、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沙漠气候、④热带季风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温带海洋气候、⑧温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寒带气候、⑾高原山地气候A AA AAABB B2、部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 旱、雨季明显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 全年温暖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冬季 全年寒冷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降雨分布均匀 冬季寒冷干燥 寒冷,全年少雨分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 布 地 区 气 候 类 型热 带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温 带 亚热带季风、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 带寒带气候四、认识国家和地区 1.在下图中相应的位置填出:①日本、②俄罗斯、③澳大利亚、④美国 ⑤巴西、⑥中东、⑦欧洲西部、⑧南极洲 2.日本是群岛国家,因地处亚欧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 国家,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个大洲的欧洲国家,自然资源丰富。

4.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国徽上的动物有袋鼠和鸸鹋;“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5.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高度发达的工农业,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6.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咖啡、甘蔗、柑橘产量世界第一,这里有世界最大流量的亚马孙河,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7.中东地区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均居世界第一,并主要集中在波斯湾沿岸。

8.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多的地区。

9.南极圈以南的地区被称为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被称为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 经纬度位置我国所属的温度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4省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中国的范围(1)我国的四个端点: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2)领土: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①②③④⑤⑦ ⑥⑧(3)领海:由北到南依次是:(甲)渤海、(乙)黄海、(丙)东海、(丁)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内海包括渤海和琼州海峡。

(4)岛屿:第一大岛——台湾,第二大岛——海南(5)邻国:14个陆上邻国,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印度、⑥缅甸、⑦尼泊尔、⑧老挝、⑨越南、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 (6)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A 韩国、B 日本、C 菲律宾、D 印度尼西亚、E 马来西亚、F 文莱3、中国的行政区划(1) 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记住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全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回归线①③②④ ⑥⑦⑧⑨ABCDE4、中国的人口(1)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5、中国的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多少不一,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都超过500万人。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1)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类地形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我国的地势对气候、交通、河流等的影响:①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③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4)认识主要的山脉及地形区 H 阿尔泰山脉 I 天山山脉 J 喜马拉雅山脉 K 秦岭 L 长白山 M 台湾山脉主要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阶梯 ①青藏高原 ②柴达木盆地分界线 A 昆仑山脉—B 祁连山脉—C 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 ③准噶尔盆地 ④塔里木盆地 ⑤四川盆地 ⑥内蒙古高原 ⑦黄土高原 ⑧云贵高原 分界线 D 大兴安岭—E 太行山—F 巫山—G 雪峰山第三级阶梯⑨东北平原 ⑩华北平原 ○11长江中下游平原 ○12东南丘陵B①②③ ④⑤⑥ ⑦ ⑧⑨⑩○11 ○12 ACDEFGH IJKLM2、气候(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是漠河,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大致等同于①我国1月0℃等温线; ②800mm 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④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⑥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3、中国的河流(1)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被称为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被称为内流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