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发生的一场技术和经济变革。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成为新的能源,带动了电灯、电动机、电报、电话等一系列发明和应用。
2.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
3. 化学工业的兴起:化学合成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如塑料、合成纤维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 大规模生产的出现: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等。
2. 科学方法的形成: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 科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文化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反作用。
4. 科学文化的传播: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科学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图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部门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造船业等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还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就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着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2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第一次革命的时候有着很多的不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些特点,第一在第一次革命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是从工匠们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那个时候科学和技术还没有结合在一起。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是一直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在促进生产力进步这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还在于这一次的革命不同于第一次的时候是首先在英国最先爆发的,其他国家则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差不多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的,技术也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单独发展,所以说规模是十分广泛的,整体来说发展要比之前迅速很多。
除此之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有些国家还没有完成第一次革命,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他们可以一起吸收两次革命的成果,而且还可以直接利用到国家之中,所以他们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比其他国家更快。
2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说明,首先还是要从政治方面来进行一些分析,当时资产阶级进行了许多的改革,各个国家的制度都得到了全新的确立,这为工业革命技术方面的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础。
而经济方面则在于第一次革命的成功让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国力和国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生产力也有了新的要求,这就为技术革命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资金基础。
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还在于在那个世纪中晚期的时候世界市场已经定型,对新式商品的需要也大幅度增加,这就要求更为边便捷的运输工具,而当时流行的还是前一次革命的时候留下的蒸汽机等机器,这已经不能够满足新的需求了。
而且当时电磁学等科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为电气的实现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基础。
第九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中期-19C中期)
第九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C中期-19C中期)[阶段特征]政治: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与此同时,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尝试。
经济:18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文化:在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19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生物进化论冲击了神创论,掀起了生物学领域的革命。
[主干知识]一、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产生工业革命的条件①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发达的手工工场提供了技术革新的条件。
⑤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带来广阔的海外市场。
⑥原料:殖民地广阔,原料丰富;本土煤炭资源丰富。
2.进程(1)技术革新①棉纺织业②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
(2)动力革命:1785年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的开始在工厂使用,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07年,汽船(美国富尔顿)。
1814年,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4)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3.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美、法)。
4.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世界格局
加快殖民扩张,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同时传播先进的技术、生产方式、制度、文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形成欧、美两大工业带;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工业国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亚非拉农业国生产原料;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引发一战。
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石油、汽车、化学工业等
经济阶段、思想
自由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思想形成
经济侵略方式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
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通过议会经济政治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
引发欧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开始城市化进程,出现火车、汽船等新交通工具;报纸等生活媒介;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飞机、汽车等新交通工具,电话、电报等新通讯工具;广播电影电视等生活媒介;电灯等照明工具;生活节奏加快;风俗习惯改变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条件、特点、影响)
项目
一工(1760年代-1860年代)
二工(1870年代-二战)
条件
前提
政权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9世纪60、70年代资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件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改革统一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
工场手工业积累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英国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
(3)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只有英、法、美三国完成,而德、俄、日等国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
(4)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随着其发展,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
(5)工业革命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6)各国工业革命受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法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早,但步履维艰;美国自身条件优越,发展迅速;德意志开始较晚,统一后才真正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成就显著;俄国工业革命是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统治下艰难而缓慢地开始,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7)各国工业革命各具特点,如,英国的工业革命并不是在其传统工业羊毛手工工场中开始的,而是在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棉鲂织业中开始的;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等等。
(8)最重要的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利用热来做功,使人类利用
能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应用的科学技术与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功和能、压力和压强、比热容、燃烧值、热机和热机效率、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内容相关。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史的阶段特征近代史是指自16世纪末开始到现代时期,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期。
近代史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一、16世纪-18世纪初——盎格鲁-荷兰主义、重商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盎格鲁-荷兰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兴起。
盎格鲁-荷兰主义是指英国和荷兰在大航海时代后期崛起成为强国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
重商主义是指国家把贸易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注重出口、限制进口,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体制。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劳动力大量解放,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一过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
欧洲国家跨越大洋,占领了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领土。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扩张不仅带来了巨大财富,也带来了殖民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四、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
全球主义者提倡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以求建立世界和平与繁荣。
民族主义则强调国家利益和保护本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中期——权力斗争和冷战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权力斗争和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进行了一场破坏性的战争。
战后,美国和苏联展开了长达50年的权力斗争,国际形势紧张,全世界遭受了巨大压力。
六、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的快速整合,不断增强的经济竞争力都带来了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
总的来说,近代史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经历了许多重大的阶段性特征。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现代化历程的进程和趋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图二的发明者___A_____
图三的发明者__C____ 图四的发明者__D____
7.材料一 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 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 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 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
主要成就 国家 人物
发明
影响
电的应用
美国
爱迪生
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 映机;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
电的应用不仅大大 提高了生产效率,
电网
而且便利了人们的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 生活。世界由此进
电车、电报
入了“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 新的交通 工具
德国 德国 德国
奥托 戴姆勒 狄塞尔
时间 标志性成就 进入的时代 领先国家 主要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英国
德国、美国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白炽电灯(爱迪生) 改良蒸汽机(瓦特) 汽车(本茨) 火车(斯蒂芬森) 飞机(莱特兄弟)
能源 动力
煤炭 蒸汽机
化学工业 瑞典 诺贝尔 和新材料
美国 海厄特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赛璐珞
在军事、工程方面得 到广泛运用
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法国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开辟新的纺织品生产 领域
意义:
(1)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 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
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的变化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其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末。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经历了许多变化,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特点:1. 蒸汽动力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集中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崛起: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业。
以英国为中心,纺织工业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效率。
3. 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工业革命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工厂和工业中心迅速发展起来。
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岗位,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
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更为高效,化学工业的发展催生了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
2. 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
例如,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电话、电报和电灯等发明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 国际贸易的扩张和全球化的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了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依赖。
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组织迅速发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趋势。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基于蒸汽动力和纺织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人阶级的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依赖于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张。
这些变化彰显了工业革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影响_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介绍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影响_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介绍本文从工业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养老金制度问题。
工业化要求完成两大结构性变革:一是经济结构的变革,主要以产业结构为代表;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影响,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影响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世界的非欧洲部分。
起初,在传播方面存在着各种障碍。
英国有条法律禁止出口机械,欧洲大陆的形势也无助于工业化,这尤其是因为行会的力量以及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相联系的动乱。
但是,战争于1815年结束,英国的那条法律也于1825年被废除。
很快,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铺设铁路热影响到欧洲大陆。
此外,在这个时候,英国实业家正在积累剩余资本和寻找向大陆投资的机会。
到1830年,仅仅法国就雇用了15000至20000英国工人来操纵新机器。
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传播,某些因素就决定了传播的方式。
自然资源、尤其是钢铁的充分供应和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
比利时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
这一过程在1830年以前开始,进行得非常迅速,到1870年,大多数比利时人已居住在城市,直接依靠工业或贸易过活。
早在1830年,比利时每年就生产600万吨煤,而到1913年,这数字已上升到2300万吨。
不过,工业的其他部门也发展得非常迅速,所以,从1840年起,比利时必须从英国进口煤。
继比利时之后的是法国,不过,由于若干原因,其发展速度要怪得多。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
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
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
不过,工业化确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点。
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并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2.纺织业和机械制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业为主导,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增加了产量。
此外,机械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工厂制和劳动力的转移:工厂制的兴起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生产从家庭转移到大规模的工厂中,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新的劳动力组织和社会结构。
4.市场经济的兴起: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工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电力和化学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的革新为主要特征。
电力的应用和电气设备的创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材料和化学制品的生产。
2.钢铁和重工业的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见证了钢铁和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发动机、机床等。
这推动了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化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3.科学与技术的突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热力学、化学、电气工程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科学和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推动。
4.全球性和帝国主义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帝国主义的兴起和全球经济的联系加强,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并将工业产品输出到全球市场。
总的来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强调机械制造和工厂制的发展,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并具有更加全球性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这两次工业革命共同推动了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工业知识点总结初中
历史工业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发生的一场由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转变的运动。
这场运动以煤炭、铁和纺织工业为代表,开创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 工业革命的起因工业革命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农业革命的成功,让农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一部分工人靠手工业为生,形成了雇佣关系;其次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家们希望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迫使他们使用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工业机器;最后是科技进步,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冶炼业及交通运输巨大的发展。
2. 工业革命的特点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机器生产的兴起,以前靠手工生产的商品都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其次是劳动力的大规模利用,工业革命后,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廉;再者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发展,资本家和资本家的雇佣工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是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蒸汽机车的发明和铁路的兴建,加速了城市之间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
3.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经济上的影响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也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演变提供了基础;其次,社会上的影响是农业人口流失严重、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再者是政治上的影响,工业革命导致了资产阶级的崛起和劳动者的觉醒,不断的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运动,这些都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国内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工业革命的传播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然后逐步向欧洲大陆和整个世界传播。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工业技术输出和移民输出。
1. 资本输出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大量的资本积累起来,资本家们开始把资金投入到国外的工业企业中。
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次工业革命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的机器制造业兴起,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型。
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农民成为工人阶级,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
2.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电力、石油和钢铁等新兴产业为核心,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工业化进程加速,制造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第三次工业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等产业的发展。
制造业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转型,服务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同时,新兴产业如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也蓬勃发展。
总体而言,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演进,产业结构呈现出从传统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再到服务业和知识经济为主的演变趋势。
从单一产业发展到多元产业并存,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和互相渗透。
这些变化不仅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社会结构、就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变化。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状况有哪些_19世纪工业革命的状况介绍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状况有哪些_19世纪工业革命的状况介绍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又源自科学研究领域的突破。
追根溯源是欧美大学影响并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状况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19世纪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17世纪时,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
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
19世纪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条件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
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来解释工业革命能首先在英国发生。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威廉在1689年同意接受议会提出的《权利法案》的条件后被议会宣布为英国国王,称为威廉三世。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2.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4.人民有请愿权;5.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19世纪对欧洲大陆来说,是“工业革命的世纪”。
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既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又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简介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
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
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2)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表现在英国即圈地运动)(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4)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
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
伴随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欧洲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对19世纪的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三
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三张广翔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1996()2
【摘要】19世纪60~70年代是俄国经济的转型时期。
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激活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全俄市场的形成,劳动的地域分工,生产力配置和工业生产布局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冶金业和机器制造业则相形见绌,金属和机器的自给率远远不能满足铁路建设的迫切需要。
棉纺生产仍是一枝独秀,其技术进步和生产集中的示范效应及潜在影响不可低估。
改革后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形成。
转型时期俄国工业革命以粗放式发展为特点,即以增加活劳动为主,大机器生产与手工劳动长期并存。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俄国工业革命尚未落下帷幕.
【总页数】7页(P9-15)
【关键词】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铁路建设;棉纺业;重工业;工人阶级
【作者】张广翔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俄罗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512
【相关文献】
1.略论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特点 [J], 杨光
2.十七世纪俄国人对满洲的研究与欧洲制图学——《俄国人对满洲的地理研究》之
三[J], В·А·阿努钦;宋嗣喜
3.论19世纪俄国工业蒸汽动力发展历程及其工业革命特点 [J], 张广翔
4.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一 [J], 张广翔
5.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发端──俄国工业化道路研究之二 [J], 张广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世纪的工业革命
19世纪的工业革命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从英国开始,逐渐影响了整个欧洲和其他国家,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面貌。
在这个时期内,机器工业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力,工厂生产的商品大量出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也大幅度增长。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现代经济体系和现代科技的基础,其影响仍然存在于当今世界。
一、工业革命的起因19世纪工业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下半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食品供应的增加,缓解了人口压力,同时也增加了棉花和羊毛等原材料的生产。
这些原材料又是制造织物和衣物的基本材料,因此,它们的供应增加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在这些基础之上,社会科技的进步,如机器制造技术的改进、燃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改善,更加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进步使得产品价格降低,进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由于机器生产的效率远比手工制作高,使商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供应机制也得到改善,满足了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这种供应机制导致了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崛起。
工业革命通过机械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等措施,使商业现代化,加速了城市化。
由于工厂通常集中在城市中心,使得劳动力和原材料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同时降低了产品成本。
这些工厂所创造的商品大量出现,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也大幅度增长,从而导致了海外殖民地的创建和扩大。
三、工业革命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劳动价值和利润成为了产生财富的主要手段。
这种财富的积累导致了资本家阶级的兴起,并影响了社会的组织和经济结构。
在这个时期,一些人开始拥有足够的财富来控制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他们的权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扩展。
江浙会馆、杨家将、诸和会等商业团体扮演了主要角色,对社会变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工业革命的推进也影响了全球政治。
英国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世界霸权的巅峰,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特点19世纪工业革命是经济史上的奇点,它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但工业革命本身并不是天外来客,它同样是一系列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9世纪工业革命的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
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
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
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
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
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
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她不希望在公开对抗中输给西班牙。
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
他们像走私掠船者一样行动,差不多就是海盗了,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
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作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些新加入的竞争者,显然抢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西班牙的利益。
一次次的争夺和冲突之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
1588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以遮天蔽日的骇人威势,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
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
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
英国的强大最终还是通过商业和殖民地的经济扩张。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1] 19世纪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棉纺织技术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
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
1764年,织工兼木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即珍妮纺纱机(以他的女儿的名字命名的)。
它能同时纺16;18个纱锭,提高了工效15倍。
这样初步解决了织与纺的矛盾。
但珍妮机有缺点,由于它是用人力转动,纺的纱,细、易断而不结实。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1769年,理发师兼钟表匠理查德;阿克莱特制造了水力纺纱机。
从此,机器转动不再用人力,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水力纺纱机纺的纱,韧而粗,可作经线。
由于它使用水力,必须靠河边新建厂房。
1771年,在得比附近的克隆福得建立了第一座棉纱厂,雇了600个工人.这样就突破了原来的手工工场阶段,开始进入近代机器大工厂阶段。
为了解决纱粗的问题,1779年青年工人赛米尔;克隆普顿综合了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mule,音译为缪尔纺纱机,又称综合精纱机)。
骡机同时能转动300;400个纱锭,极大地提高了工效,而且它纺出的纱,又精细又结实。
纺纱机的不断发明和改进,出现棉纱过剩,这样又推动了织布机的发明。
1785年,工程师埃地蒙特;卡特莱特制成了水力织布机,提高了工效40倍。
1791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织布厂。
随着棉纺织机器的发明、改进和使用,与此有关的工序也不断革新和机械化。
如净棉机、梳棉机、漂自机、整染机等,都先后发明和广泛使用.这样,棉纺织工业整个系统都实现了机械化。
由于18世纪60;80年代发明的棉纺织机都是工具,它很快为英国其它轻工业部门(如毛纺织、麻纺织、丝纺织、造纸、印刷等)加以改进采用了。
19世纪初,英国整个轻工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3] [4] 动力技术随着棉纺织工具机的发明和推广,原来的动力(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形势,因而使蒸汽机的发明成为迫切的需要和可能。
正如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2页)1769年,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机械师詹姆斯;瓦特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从此这个吞吐烟火的大力士“魔王”出世了。
1782年,他经过改进又制成了联动式蒸汽机。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使人类由二百万年来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劳动时代进入了近代机器大生产的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英国各个工业部门机械化。
各种工具机都需要动力推动,蒸汽机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蒸汽机开始应用在轻工业上,1784年英国建立了第一座蒸汽纺纱厂。
以后,它陆续运用到各个工业部门,在冶金工业上开动鼓风机,在采矿工业上开动排水机,在交通运输业上开动火车和汽船等等。
到1825年,英国已有蒸汽机1.5万台、马力37.5万匹。
19世纪工业革命的特点社会特点(1)它是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的。
这是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
加之,英国的棉纺织工业是新兴工业,它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它是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的。
从古代至近代,人类社会是以使用什么样性质的生具作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石器时期、铜器时期、铁器时期等,可是到了近代机器出现以后,则往往是以使用什么样性质的动力作为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如蒸汽时代、电汽时代、原子时代等。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它是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用机器操作代替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主要标志,用机器制造机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
也就是说,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
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当时,英国从工厂到矿山、从陆地到海洋、到处是机器在轰鸣,到处是机器在转动,到处是机器在奔驰……它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胜利行进的协奏曲。
机器霸占了英国生产的历史舞台,手摇纺车、人力车、马车等都逐渐退出了生产的历史舞台,放进了历史博物馆。
(4)它是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但是,他也不是完全闭关自守、一律排外,外国的先进技术可以利用的他还是尽量吸收。
如汽船、净棉机等就是美国发明的,英国很快把这种先进技术引进来,加以应用和推广;蒸汽机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在1690年制成了实验性的蒸汽机,后来英国技师萨费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和纽可内在1704年又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加上新的研究和试验,才在1769年制成单动式蒸汽机。
[5] 技术特征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同时又显现出某些阶段性。
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蒸汽;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技术体系与以前的以农业为中心的技术体系不同,与19世纪中叶逐渐孕育并开始形成的以电气的应用为中心的技术体系也不同。
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许多科学家逐渐对科学的应用产生了兴趣,加速了科学和工业的结合,使得许多技术上的发明成了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
(2)由工作机、传动机、动力机所组成的机器系统的出现,是这一技术系统的另一个特征。
以工作机的发明为起点,解放了双手;动力机以蒸汽机为动力源,通过复杂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给工作机。
(3)机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它是在各种技术的体系化过程中出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工匠个人的技能已经不能够了。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技能的地位相对降低了,机械设备及劳动手段的作用提高了。
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机器劳动使得进一步分工成为必须,产生了工匠和工程师的分工。
同时,也使得工人把技术看作是异己的力量。
蒸汽;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从工业革命开始孕育,经过了约100年的形成期,逐渐成熟起来,并日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