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工学结合形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有效、可控的途径。文章就其机制、现状、策略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实施工学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基本范式。各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根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实践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学结合模式多样,其中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种实践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业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但在实践层面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就目前而言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全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尚未配套成熟,特别是尚未形成产学全面合作的体制与机制;二是由于学生职业能力、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与效益等因素的制约,使校外实训基地对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缺乏积极性;三是高职院校现有的传统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仅靠现有的实训基地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参与顶岗实践的机会。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与原有校办工厂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自主经营与管理,学校可以避免经营企业的压力,集中精力办学;与校外实习基地相比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拉近了校企合作的距离,建立了明确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规范约定,加强了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使“校门对准厂门,课堂衔接车间”,实现“递进式”能力培养,利于为企业提供“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机制建设

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其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建设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明确双方的职责、义务、利益,规范双方的行为;通过机制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1.双方认同的动力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有关企业,一方是人才的输出者,另一方是产品制造者,双方的生存与发展是推动平台建设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从校方而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合作的最大目标。从企业角度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合作目标和愿望,如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场地、设备等资源以及技术、管理员工等人力资源合作需求;企业发展中、后期,主要是人力资源以及产品研发、技术开发与创新等合作需求。因此,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必须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平衡点,形成校企互认的合作动力机制,并通过合约的制订予以明确。并且伴随学校与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合作内容,形成良性发展、持续推进的动力机制。

2.合作双赢的利益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合作,存在着利益上的协调与制约。这种制约不是相互之间的牵制和对抗,而是要求彼此相互适应。因此校企双方要换位思考,寻求相互间的协调与统一,推进互利双赢。就学校而言,必须针对不同企业需求,考虑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困难,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场地、设备、人员、产品开发等方面让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合作的诚意、合作的实力、合作的利益,理想境界是让合作企业离不开学校。从企业角度而言,应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寻求企业经济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平衡,在学生实习、师资队伍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提供条件。只有校企双方经常换位思考,才能实现合作的长久和双赢。

3.分类管理的运行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从经营主体可以分为学校主体、企业主体以及校企股份制等类别,从企业经营范围可以分为设计、制造、贸易、服务等类别。不同类别的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撇开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单就基地教学实施情况而言,接受的学生数、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千差万别。比如设计类的基地一次接受学生实习数较少,因此该类基地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建设计团队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制造类企业一次容纳学生数较多,但岗位差距较大,因此教学组织必须实施周期轮岗的形式进行。再从管理角度讲,很难用一个管理制度实现对多类别基地的管理。因此必须根据企业运营实际,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订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4.责权利明确的责任机制。任何一种机制的形成和正常运作,都需要有制度或协议来保障。因此,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在沟通了解、换位思考的基础上,以互相信任为前提,签署相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合作机制、安全保障、违约处理等。以此规范双方的行为,形成双方互认的责任机制,有助于校企合作在平稳中运作推进。

5.效益挂钩的评价机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从资讯、决策、实施到完善的系统工程,关键在机制,要推进基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是双方的,从学校角度讲,重点评价教学实施、基地管理、队伍建设等指标,对企业履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进持续、和谐发展。为提高评价质量和效果,必须将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情况与评价结果以及学校建立的奖励政策相结合,对贡献度高的基地学校要在兼职教师课时津贴、推优、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1.开放办学,建立校企发展联合体。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双方的诉求统一、目标一致,只有双方在合作目的、利益分配、资源共享等方面达成一致,才能建立长久、深层的合作关系。但从目前情况看,校企双方难寻“门当户对”的合作盟友,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行业、企业与教育的距离,导致双方难有机会相互合作;校企利益偏差较大,导致双方难寻平衡点,也就难以合作;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难以推动双方的科学发展,导致双方合作困难。因此,从学校的角度,要围绕行业、企业办学,熟悉了解企业现状,找准目标;同时要坚持开门办学,不断宣传、推介自己,让企业了解学校,让企业放心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双方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倾听企业的诉求,换位思考,以求共赢和长效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联合体。

2.转变观念,构建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校企合作的推进与发展需要合作双方营造和谐的合作氛围,构建彼此相容的合作文化。作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而言,更需要全员、全面、全方位地构建校企合作校园文化,保证校企合作的和谐推进。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学校对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认识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全员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没有全覆盖,有些只停留在领导层面,有些只覆盖教学科研部门。因此,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由于认识层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