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药品调剂是指药师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将药品进行加工、包装等处理,最终供患者使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药师可能会出现调剂差错,这种差错可能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成为了药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一部分: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1. 人为因素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为因素。

药师可能因为疲劳、粗心大意、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在调剂过程中疏忽大意,出现错误。

2. 处方不清晰有时,医生开的处方可能不够清晰,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产生误解,选择错误的药品或剂量。

3. 药物名称相似一些药物的名称非常相似,如果药师在调剂时没有仔细核对,很容易混淆,导致错误。

4. 药品包装相似除了药品本身名称相似,有些药品的包装也非常相似,如果在调剂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容易出现差错。

1. 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可能导致患者接受错误的药物治疗,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2. 带来经济损失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不仅带来了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接受额外的医疗治疗,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3. 影响医疗机构声誉一旦发生了严重的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不仅对患者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对医疗机构的声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

1. 加强药师培训鉴于人为因素是造成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药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

2. 建立科学的调剂流程要求医药企业建立科学的调剂流程,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药品调剂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

在调剂过程中加入一些科技手段,如条形码扫描、自动分装机等,减少人为疏忽的可能性。

3. 加强药品监管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药品名称和包装,可以通过提升监管力度,对药品的命名、包装进行规范,减少混淆的可能性。

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

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

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本文总结用药中的缺陷及差错包括药物保存不当、配伍不合理、使用不准确、配置的方法不当、给药的时间不准确、给药的速度控制不当、护患沟通不到位、操作不规范;认为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加强用药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严格控制给药速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合理安全给药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用药差错及防范措施篇11.导致用药错误常见原因(1)重复给药或遗漏。

(2)未注意给药、配伍禁忌、给药时间与顺序问题。

(3)未经授权改变给药。

(4)给药剂量、浓度不准确。

(5)药物调配差错。

(6)药品质量问题。

(7)评估监测结果不准确导致用药失误。

(8)给药用法错误,包括不恰当的给药途径、部位、深度及速度。

2.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防范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所有用药必须有医生开具的书面医嘱,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与医药人员沟通。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药物质量、用药剂量、浓度准确无误。

(4)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做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

用药后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

(6)保证药物的正确使用①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

②输注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药物性质调节。

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病人应控制滴速,重点关注高危药品的输入速度。

③正确的用药时间及顺序:一般情况下,依据病人病情的缓急或病情变化、治疗上存在前后因果关系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安排输液顺序。

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别是对转院、转科的病人所带来的药物一定要认真交接,以防用药遗漏、用药重复等现象发生。

(8)重点人群的管理实习生、新护士工作经验少、情绪不稳定、责任心不强,要特别关注,排班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

门诊药房常见发药差错及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常见发药差错及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常见发药差错及防范措施目的:防范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杜绝药疗事故发生。

方法:从药品、药师等方面分析门诊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结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结论:提高药剂人员的服务水平,查找不安全因素,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

标签: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防范措施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优劣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药剂科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社会声誉。

如何减少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是提高医疗质量、防止纠纷的重要因素[1]。

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登记,共记录39例。

对记录在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类,报告如下。

2结果2.1名称相似的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6例,占差错的15.4%。

名称相似的药品很多,如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辛伐他汀与洛伐他汀,药师在没有仔细核对处方的情况下,急于调配药品造成发药差错。

2.2同种药品不同规格的发药差错此类差错有8例,占差错的20.5%。

如红霉素肠溶胶囊0.125g和红霉素肠溶胶囊0.25g;阿奇霉素0.5g和阿奇霉素0.25g,若药师调配药品时,不仔细核对药品规格,很容易出现差错。

2.3有效成分相同,剂型不同的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10例,占差错的25.6%。

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与头孢克肟颗粒等。

药师在调配药品时,不仔细核对药物剂型,易引发差错。

2.4包装相似药品差错此类差错有5例,占差错的12.8%。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同一厂家生产的药品,如我院有某厂家生产的依巴斯汀和爱普列特,这两种药品其作用完全不同,但外包装大小和颜色都极为相似,极易发生药品差错。

2.5药品数量差错此类差错有10例,占差错总数的25.6%。

由于药师劳动强度大,易发生疲劳感,容易把处方中同时存在多种药品的数量看串,发生投药差错。

3讨论药师有时因劳动强度过大,遇到患者较多的高峰时段,药师易产生从速心理,不仔细核对处方,单人发药,不实行双复核制度,把药品直接投出窗口,既容易造成错发药品,又容易导致患者之間取错药品。

药房用药差错应急预案

药房用药差错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房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药房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各类用药差错事件。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用药差错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用药差错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由药房负责人、药品质量管理员、药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

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2.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条件,防止药品过期、变质。

3. 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储存、调配、发放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4. 对新进药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药品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

5. 定期组织药师、护士进行用药差错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五、应急处理程序1. 发现用药差错事件时,立即停止该药品的发放,并报告应急处理小组。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查明用药差错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3. 对患者进行评估,如用药差错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4. 对用药差错事件进行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差错原因、处理措施等。

5. 根据用药差错程度,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一般用药差错:立即更正错误,向患者道歉,做好解释工作。

(2)严重用药差错:立即通知患者及家属,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3)重大用药差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6. 对用药差错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后期处理1. 对用药差错事件进行评估,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2. 对涉及用药差错事件的药品进行追溯,确保药品质量。

3. 对涉及用药差错事件的个人进行责任追究,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对用药差错事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药房人员的安全意识。

七、附则1. 本预案由药房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药房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措施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措施 近年来药房药品发⽣的差错事件的报道依然居⾼不下,防范药房药品差错任重⽽道远,需要每⼀位⼯作⼈员的共同努⼒。

如何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措施? 在近年来的媒体报道中,医疗卫⽔平的影响很⼤。

然⽽,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关于药房药品发⽣的差错事件的报道依然居⾼不下,这也是当下医疗卫⽣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 1药品差错的分类及原因分析 1.1处⽅错误 处⽅错误是常见的药品差错之⼀,多是和开药的医⽣有关。

由于⼯作的特殊性,医⽣⼀般是采⽤⼿写的⽅法,将药品名称写在纸上。

⼀⽅⾯,⼿写的字迹往往没有打印稿那么明显,所以相关⼈员在抓药的时候,由于没有看清药品名称⽽拿错药的现象是时有发⽣的。

另⼀⽅⾯,多是由医⽣⾃⾝因素所导致,如在繁忙的时候,容易出现视觉性的疲劳,对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分辨不清,对于孕妇或者是⾎糖⾼的特殊⼈群,在开药的时候也是需要特殊对待的,⽽这也是很多医⽣在⼯作中所忽略的地⽅。

此外,对于⼀些新型的药品,尤其是西药,它的⽤法和⽤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很多的医⽣都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将⽤量或者是⽤法擅⾃更改,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的威胁。

在开药的过程中,患者的病情与所开药品不符也是常见的现象,也就是说没有对症下药,这不仅浪费了⼤量的钱财,对患者的⾝⼼健康也是⼀个极⼤的损害。

1.2调剂错误 调剂错误的分类有很多,如名称相似的药品差错,同名但不同剂型药品差错,同名但不同⼚家⽣产的⼚家药品差错等。

有的药品虽然在成分上有很⼤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加⼯⽅法不同,其性质发⽣了很⼤的变化,药品在功能以及⽤法和⽤量上都有所不同,调剂⼈员在取药的时候若是没有多加注意,就会发⽣⼯作上的失误。

此外,药品摆放的位置也直接影响到调剂员在⼯作中是否会出现差错。

在补充药品的时候,有的药品在外观上极为相似,调剂师在⼯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

加上有的相似药品摆放的位置都⽐较相近,不但会造成摆放时的错误,在调剂上也会出现差错。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差错,包括配错药品、误读患者处方、药品标签不清晰等问题。

这些差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药房药品调剂时必须谨慎,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发生差错。

一、药品存储药品存储是防范药品调剂差错的重要环节。

要确保药品保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药品变质、过期等问题。

需要药品存储的药品,在存储时应细心地留意药品的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的药为新鲜、有效的药品。

此外,药品应储放在专门的药房中,不能与其他物品混杂存放,并应制定清晰的药品储存标准和药品储存流程。

二、系统管理采用智能化药品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率。

这类系统将每个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药品采购信息、药品进出库信息、药品配药信息等都集中在一个系统中,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由人为操作产生的差错。

如果要实现药品智能化管理,可以选用自研或第三方方案,选择时要注意转换成API。

三、专业人员培训系统化药品管理系统可以规范化药品调剂流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药师和药房调剂人员的专业水平。

药店应确保工作人员都参加过有关药品调剂和管理的培训,熟悉和掌握药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调剂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保障。

四、常规核对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常规核对是防止差错的有效措施之一。

药师或药房调剂人员在配药前,应逐一核对药品种类、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含量和用法用量等信息,以确保准确无误。

在对药品进行核对时,照片和文字在设备屏幕中需高清清晰,不错位,以避免核对不准的现象。

如果需要药师或调剂人员核对样品,应在配药前对样品进行检查确认。

五、档案保存调剂时配药记录和患者用药记录是防范药品调剂差错的有效手段之一。

药店应该妥善的保存这些档案,以便及时查阅。

药房药品调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十分谨慎、仔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我们常常会在药房购买药品来治疗疾病或是保健。

药房作为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其管理和服务质量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药房药品的调剂是药房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错风险,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药房药品调剂的差错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方面,人工操作的药品调剂过程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例如操作人员的工作疲劳、粗心大意或者匆忙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调剂出错的几率。

药品本身的相似性、包装相似或名称相似等也增加了患者在购药过程中拿错药的风险。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药房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压力大、管理不规范等也是导致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之一。

调剂差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药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调剂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

采用现代化的调剂设备和技术,比如采用电子配药系统、使用自动化设备等,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药品调剂的影响,降低调剂差错的概率。

在药品标签、药品包装上加入二维码或者RFID等技术,提高药品的辨识度,减少因为药品本身的相似性而导致的错误配药情况。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验方、复核、巡视等环节,对医嘱、患者信息、药品名称、配药数量等进行多重核对,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引发配药错误。

患者本身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药品调剂差错的风险。

患者应该尽量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药房购药,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购买药品时,患者应该认真核对医嘱,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药品本身,确保其与医嘱一致,并避免因为药品的相似性而引发的购药错误。

患者在购药时应主动与药房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轻信药品广告或不正规渠道销售的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前言药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药品差错是院内常见的医疗事故之一。

而医院门诊药房作为药品的最终发放环节,药品差错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分析药品差错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对于提高药品质量,维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差错的定义药品差错是医院门诊药房在进行药品配制、发放时所产生的误差和瑕疵。

包括药品的配伍使用不当、药品的分类归置错误、患者信息填写错误等。

药品差错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据统计,药品差错是医院门诊药房药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药品差错的原因人为因素1.工作疏忽、失误2.工作质量不高、经验缺乏3.工作压力大、心态不好环境因素1.药房环境复杂、噪声过大2.药品摆放杂乱无序、标签不清3.工作区域狭小、不便于工作管理因素1.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规范无法得到执行2.缺乏药房常规的安全培训、药品知识不全面3.人员培训不到位、对于药品差错缺乏足够重视防范对策加强人员管理1.严格要求药品配制和发放人员的实名制2.建立药品配制和发放工作的守则和纪律3.对工作人员进行常规的药品知识和安全知识培训加强环境管理1.安排专人负责药品杂乱无序的整理、分类、归置2.安排专人负责对药品标签进行更换、打印和更正3.对于工作场所进行改善、让工作场所更宽敞明亮、环境更加清新。

加强管理制度与监督1.建立完善的药品配制和发放工作纪律和守则。

2.加强药品配制和发放工作的监督和检验。

3.日常工作中建立常规的巡视制度、及时查找和排查存在的影响质量的问题。

结论药品是人们重要的医疗保健物品,药品差错事故给患者家庭造成的心理和经济的双重伤害非常大,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因此防范药品差错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加强药品管理,从源头上抓好药品质量控制,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

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

姓名(吴勇武)学分(分)补修年份(年)零售药店地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用药差错可发生在不同用药阶段,有地可造成严重地后果.及时总结和分析零售药店地用药差错发生地原因,有利于不断提高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地药学服务水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用药差错地类型:药店地用药差错可分为处方药和二大类,按发生原因又可分为多个类型.常见地发生致死性差错类型包括给用量不当、给错药和给药途径错误,导致差错最常见原因是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能力和知识不足以及沟通偏差.患者未能遵医嘱或说明书用药也是普遍存在地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处方药常见用药差错(一)书写差错处方医师书写差错.如他巴唑写成地巴唑,地高辛,写成,粉外用写成内服;书写潦草发药者看错而造成过量,如误为;误为;胰岛素误为.发药者在药袋上写错用法、用量等也常见,如复方新诺明片每日次写成每日次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发药差错①因药品标签、外包装、药名或形状、颜色等相似地发错.如针发成糜蛋白酶针;如氧氟沙星片发成左氧氟沙星片;消心痛片发为消炎痛片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剂型差错.如柳氮磺胺吡啶栓剂发成片剂;赛庚啶片发成霜剂;缓释片发为普通片;滴眼液发为滴耳液等.③药品规格、剂量或数量差错.同一剂型地药品有多规格,易引起剂量或折算数量等差错.如肾病综合症用泼尼松隔日突击疗法,而发(写)为常规用法和用量,引起严重地副作用.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仅凭经验或习惯性思维调配处方也是出现差错地重要原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④擅自作主使用代用药.如某患者遵医嘱购买()普鲁卡因注射液二支.恰巧药店缺货,介绍利多卡因作用与之相当,并付给()利多卡因注射液二支.患者用后发生中毒,经医院抢救方脱离危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⑤其他.如在调配处方时,零星、剩余药品没有精确归位造成药品混淆差错;在调配处方时未呼叫顾客姓名,出现张冠李戴等复核性差错.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脱岗”、“挂名”和未经合法处方医师书面授意而由店员非法滥卖、滥用处方药,均存在严重地差错隐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常见用药差错消费者购买是一种被动购买地行为.如果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咨询购药中错误推荐药品、错误指导用药,则可能导致不良地用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可见,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地责任重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不了解患者地基本情况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必须全面了解顾客地基本状况,分析其主要病因,谨慎地为顾客当参谋,介绍适当地药物,这对防止推荐、指导或咨询用药出现错误显得十分重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年龄药品说明书除有指明不同年龄段地儿童用量外,一般指成年人剂量,因此向小儿、老年人推荐药品时要注意用量及相关地药物不良反应等.如老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过大可引起虚脱.感冒通(含双氯芬酸钠)小儿用后引起血尿等.快克(含金刚烷胺)幼儿用后有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含阿司匹林地感冒药,引起或加重幼儿哮喘、诱发“瑞氏综合症”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性别推荐妇科药品应注意妇女地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在已公布地六批药品地说明书中,涉及哺乳期和孕妇禁用或慎用注意事项地化学药品有和条,中成药有和条.如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对胎儿有致畸及胚胎致毒性作用;七制香附丸、跌打损伤丸、地榆槐角丸、乌鸡白凤丸等可引起流产;吲哚美辛、硫糖铝及抗组胺药等不但通过胎盘屏障且能进入乳汁,引起胎儿和婴幼儿肝功能障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职业在指导顾客用药时,应考虑到患者地职业.在复方抗感冒药(如泰诺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等)中含有抗组胺药扑尔敏等,服后易引起嗜睡、疲乏、头昏、困倦等,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机械操作时不宜推荐含有抗组胺药地药品,或应交代用药后暂不能从事这些作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用药史推荐药品之前,应询问顾客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等史及用药习惯等.避免发生不良地药物相互作用,减少患者误用、滥用药物事件地发生.如老年患者不但服用处方药多,还可能服用更多地镇痛药、营养补充药和缓泻药等.而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与华法林、口服降糖药、地高辛等处方药存在严重地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在明确用药史后才正确推荐,防止药物地相互作用.又如服用藻酸双酯钠、胸腺素、多虑平、西咪替丁等药物后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是药源性感冒症状,如果患者地确在服这些药物,应告诉患者及时停药,而不是推荐感冒药.一药多名和消费者求愈心切,擅自加服药,可能造成重复用药,引起毒副反应.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对消费者进行必要地用药宣传教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病史和病情在已公布地六批药品地说明书中,有禁用和慎用地注意事项地化学药品有条和条,中成药有条和条,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不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地情况下盲目地向顾客推荐药物是十分危险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例如对腰痛患者不进行辨证,向寒湿腰痛患者盲目推荐六味地黄丸、壮腰健肾丸或补肾强身片,不但治不了腰痛,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咳嗽患者不辨风寒、风热、随便推荐杏苏止咳露、贝母止咳露.为心绞痛患者首选或推荐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速效”药,而不是硝酸甘油;向糖尿病推荐服含糖制剂;把高血压头痛误认为感冒;把中风引起地肢体麻木错当成骨质增生等等,按此推荐药物,后果将是十分严重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七)发药错误药名一字之差和同名异药引起地混淆用药.如二陈丸发成二至丸;中成药妇康片发成处方药妇康片;小儿善存片错发成人用善存片或善存银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八)交代错误在推荐时,应向顾客交代、用药禁忌症和相互作用、治疗后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地处理等.在药店中,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常常忽视这一环节,从而导致用药差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九)用法错误给药方式交代不清楚有可能造成患者地错误使用.内服药应说明服用间隔,特殊作用药品应交代是饭前还是饭后服,是整片吞服还是碎片服用.含服片不宜吞服,大蜜丸应去腊壳服等.外用药是外擦还是外涂,肛肠、阴道及喷雾给药等都应交代详细用法,防止误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用量错误药品用量尤为重要,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调配药时,不可把药递给患者就完事,对患者要交待或写清楚用量.液体药剂如药瓶刻有格数,应交代每次服多少格,对药瓶没标格而每次服毫升,应告诉患者亳升相当于多少量.对小蜜丸,每次服用量一般为或,作为执业药师要知道每一瓶盖大约相当于多少克,便于交代患者如何服用.对片剂等不能交代每次服用多少毫克,应交代每次服用几片为宜.如某患者因上腹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推荐保和丸×支、木香顺气丸×支内服,未交待清楚用量.天后患者投诉药品无效.经了解患者取药后见说明书均有“每次服~”地字样,以为每次服~粒,天竟一支药也没服完,交待正确用量服后症状很快消失.再如某老人服卡托普利毫克,一日次,测量血压发现降压药效果不佳,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便自作主张,交代改为毫克,结果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等,还引起了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详细告诉顾客地药物使用剂量,同时不能随意改变药物使用剂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十一)注意事项错误在销售时,药品说明书必须给顾客,并叮嘱要详细阅读后使用,同时对可能发生地现象进行解释,以免患者感到恐慌.服药最佳时间与药效有关,因此应根据药品特点,交代服药时间和方法.如心绞痛患者,应交代在含服半片或一片硝酸甘油心绞痛未在~分钟消失(注意不是减轻),应立即再加服硝酸甘油,直到心绞痛症状消失.胃肠促动力药要告诉患者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片隔开服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发生用药差错地原因分析(一)主观因素指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自身地总体素质方面地因素,包括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身心状况、沟通偏差等.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执业药师及店员整体素质地提高成了药店面临地最大挑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客观因素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影响执业药师正常业务行为地外界条件.一方面是受工作环境地影响,包括照明灯光是否理想、工作场所是否安静、是否被频繁打搅(电话、聊天)等.另一方面是约束机制问题,包括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对调配处方差错监督力度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其他因素引起差错地原因常常并非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地草率,而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用药过程地快速性与复杂性,以及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员超负荷工作、药品广告“诱导”作用所致.由于采用偏重处罚出错者地做法,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习惯于隐瞒错误、逃避责难.此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是促成用药差错地发生地重要因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防范对策与建议(一)正视用药差错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人们不断追求地目标.要防止差错首先必须正视差错,进而查明原因加以防范.长期以来,过多责备出错者本人,加上管理者屈于诉讼纠纷与赔偿地压力而讳言差错,造成地后果是造成药害蔓延.因此,避免用药差错、实现合理用药,是各国都未解决地社会与学术问题,而不是个人责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用药差错多可以预防建立并实施用药隐患自查报告制度,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变被动受检查为主动参与检查和管理,从而增强其安全意识,调动积极性和提高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否定过去回避问题或重点责难出错者地传统管理模式,调控执业药师情绪,以利差错地上报、汇总、分析研究,找出防范措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保证药学服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药店各类专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制、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正确引导和规范执业药师地业务行为,这些对防范差错事故可起到重要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依托加快发展网络药学信息通讯系统地建设,建立全国统一地、权威地合理用药咨询网络系统,正确获取和合理利用药学信息,是防止用药差错十分重要地措施.但建立和发展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地协作网,是一项十分庞大地社会工程,有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发挥政府地调控作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不能依赖于市场功能,市场化放任性有可能加重用药差错地泛滥,政府必须予以干预、调节.国家应重视药店地药学服务,提高用药治疗失误报告制度;开展药物治疗失误地研究;建立非惩罚性地药物治疗失误报告系统,以指导、制定安全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标准与期望.通过强制性地报告确认差错,及时通报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同行共同了解某个事件地教训,唤起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和消费者地注意,以避免用药差错地重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之,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防止用药差错中起着关健性地作用,是塑造良好执业药师形象地重要一环.防止用药差错是一件长期而复杂地工作,需要执业药师们和社会各界地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有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防范措施】(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储存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宜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

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 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期清理,及时更换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 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处理措施】(1) 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

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当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 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

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

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篇: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药房差错原因及防范措施近年来,医疗纠纷在不断增加,赔偿金额在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如何避免与己有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值得每一位药剂人员共同研讨的大问题。

药房发生差错,从表现形式看有轻有重,轻的不易觉察,如把多酶片错发成酵母片;重则可引起病人死亡,如把氯化钾针错当成外观相似的碳酸氢钠针发出。

药房差错的最终结果一是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延误治疗;二是有损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影响医院和医护人员声誉,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作为药房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出现药品差错的危害性,提高遵守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逐步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样在药房调剂工作中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本人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医院药房调剂和药房管理的工作实际,认为引起药房差错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脱岗尤其是中午、晚上一个人单独值班时,假若来了急诊病人,急需抢救药品,这时找不到药房值班人员,肯定耽误抢救,所以,脱岗毫无疑问会造成责任事故。

对策: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接班前吃饭,接班后不得私自外出吃饭;值班时不得外出办私事。

上厕所或者是到药库领取药品(应当是正常上班时间准备好各种药品,不应当一人单独值班时间去领取药品)那几分钟,也应与有关人员或急诊室医生打招呼。

值班人员心情不好或疲劳当值班人员心情不好,如和家人、邻居生气或家中有病人,或亲人过世,思想过度悲伤,这些都有可能会给病人拿错药。

疲劳情况主要发生在科室有人请假,其他人员连续几天值班,休息不好,或下班后家中有私事影响了休息和睡眠,上班时迷迷瞪瞪,这时极易发错药物。

对策:一是心情不好时不要值守发药窗口,必要时可调班休息;二是下班后注意休息。

有些人下班后打牌、打麻将玩通宵,第二天再上班,就可能会发生差错。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是提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场所,其药品的质量和准确性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由人员操作不规范、药品标识不清、药品交叉干扰等原因导致的药品调剂差错时有发生。

本文探讨了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

一、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表现1. 药品配错:将处方或订单中的药品配错,例如将对应的药品配成了其他药品,或者将相似的药品或药品包装配错。

2. 药品交叉感染:有些药品会相互交叉干扰,导致药品剂量或用法错误,例如调剂药品时不注意交叉干扰,将不相容的药品配成了同一剂量的药品。

3. 药品数量错误:药品配发数量与处方或者订单不一致,或者重量测量错误,配发数量不足或过多。

4. 药品标识错误:药品标签或标识错误或被遮盖,导致药房工作人员将药品配错。

二、防范措施1. 引入科技手段:借助药房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等手段,协助药师进行药品配发,提高配发效率同时防止药品配错。

2. 完善质控系统:建立一套科学的质控管理制度。

要完善规范、准确、迅速的反馈机制,及时记录药品配发情况,对错误进行纠正和预防。

3. 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不同种药品混淆,同时在存放药品时要求药品标签醒目、清晰,避免混淆。

4. 健全培训机制:要加强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注重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药师药品配发的专业技能,同时对注意事项进行无止境地宣传,让他们在配发药品时更加谨慎。

总的来说,药品调剂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加强质控管理、完善培训机制和引入科技手段等措施进行预防和减少。

药房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谨慎、规范的工作态度,确保药品调剂的准确性,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

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

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近年来,药房药品差错事故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小的风险和隐患。

药房作为广大群众购买药品的主要途径,其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因此,探究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药品差错原因1、操作失误: 药师在制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出现药物差错。

比如,配药时匆忙、出现疏忽;测量药物时不准确等。

2、药品标识不清: 药品标识不清会导致错误的药品被配给患者或从某一种药品中区分出错误的药物来。

3、药品不合理的储存: 药物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存储也容易引起药品分解或者失效。

储存不当、放错位置也会导致药品交叉污染。

4、欠缺药品知识: 药师在工作中要求有足够的药物知识。

因为药师如果没有足够的药品知识,也容易出现配药错误的情况。

二、药品差错防范措施1、对药师进行充分的培训,在制定的工作流程中包含操作的细节和标准,严格执行并且不得偏离。

2、确定合理的药品储存条件。

负责设立储药库房并制定相应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制度环节流程严格和细致。

3、保证药品标识的清楚、准确和精细化。

可以根据药品的主要特征,对不同种类的药品标识进行标记。

4、加强药师的药物知识培训,提升药师的识别能力和正确配药的能力。

三、结论总之,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关键在于药房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视和药师对自身的职业责任和职业操守的把握。

科学、规范、有序的药房管理制度下,药师们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坚决防范药品差错的发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药品服务。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而药房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患者提供正确药品及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责任。

药房工作人员的药品调剂中仍存在差错的情况,这对患者的健康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问题,本文将从差错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探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1. 人为失误在忙碌的工作环境中,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可能因为工作失误导致药品调剂差错。

疏忽将患者姓名、药品剂量等信息填写错误,或者未按规定流程核对药品调剂结果等。

2. 药品相似性有些药品在名称、包装、颜色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容易混淆。

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在调剂药品时,可能会因为药品相似性而出现混淆的情况,导致错误的发生。

3. 药品未及时更新药品生产商可能会对药品包装、标签等进行更新,但是药房的存货管理可能不及时更新,导致工作人员在调剂时可能会选择错误的药品。

4. 紧急情况导致的工作压力在紧急情况下,药房工作人员可能因为时间紧迫而忽略药品调剂的细节,导致差错的发生。

5. 患者信息获取不确实有时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描述不清或者隐瞒病史情况,导致药师在调剂时无法准确把握患者的用药需求,从而出现差错。

1. 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药房应当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每一项工作流程,并且严格遵循规定的操作程序。

对于调剂药品的程序,应当实行多重核对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操作规范。

2. 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药品的辨识能力,避免因为药品相似性而出现混淆情况。

3. 强化患者用药指导药房工作人员在向患者提供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对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清晰的了解,避免因患者用药不当而导致的差错。

4. 定期检查药品库存药房应当定期对药品库存进行检查,确保库存药品与实际需求匹配,同时对过期或不合格药品进行及时清理和更新,避免因为库存药品不准确而导致调剂差错的发生。

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高,零售药店作为普通民众购买药品和保健品的重要渠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然而,在零售药店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销售假药、未经专业人员指导的合理用药等,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风险和困扰。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质量监管问题1.1 假冒伪劣药品泛滥在零售药店中由于利益驱使、监管不力等原因,部分零售药店存在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现象。

这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威胁,因为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可能造成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更严重的副作用。

1.2 无资质人员误导及推销保健品有些零售药店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工作人员。

他们不能提供准确权威的用药建议和指导,甚至未经消费者同意推销保健品。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患者错服药物、选择不适当的治疗方案,对其身体健康带来风险。

二、信息透明度问题2.1 价格标示不清晰在部分零售药店中,对于药品的售价并没有进行清晰标示,消费者往往需要凭借自己的判断或询问才能获取到真实的价格信息。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购买时的困扰和不确定感。

2.2 商品信息缺失一些零售药店在展示商品时,没有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及配料等内容。

这使得消费者无法全面了解所购买药品的相关信息,难以作出正确合理的购买决策。

三、服务质量问题3.1 个别零售药店服务态度恶劣个别零售药店中存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粗暴、蔑视消费者权益等现象。

长此以往会让消费者感到被忽略和伤害,降低他们对整个行业甚至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3.2 咨询服务不周到部分零售药店缺乏咨询服务,而且没有建立专业的咨询机构。

消费者在购药过程中有关用药方面的疑问得不到解答,这增加了误服、滥用药物等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四、加强监管与管理水平4.1 增加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零售药店的检查频率和力度,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并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

同时,引入科技手段如二维码溯源等技术手段,提高产品溯源能力,减少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中的药品调剂差错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药房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调剂流程,并贯彻执行。

流程应当包括核实医生开具的处方,核对患者的身份和处方的有效性,正确选取药品,准确计算药品的用量等。

药房应建立一套严格的记录制度,以便追踪和核实每一次药品调剂过程。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药房人员应接受系统的药学培训,提高其药物知识和技能水平。

他们应了解各种药品的特点和适应症,了解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在调剂药品时,药房人员应仔细查看药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确认药品的正确性。

对于容易混淆的药品,应特别小心,并在调剂时仔细核对。

药房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药房应定期进行药品的盘点,检查药品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并对过期药品进行处理。

对于有品质问题的药品,药房应及时退回供应商,并提供合格的替代品。

药房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药物治疗过程。

药房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用药指导,包括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频率和疗程等。

药房还应鼓励患者主动告知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和并发症等信息,以便药房人员更加准确地调剂药品。

药房应建立药品调剂的双重审核制度。

药房人员在调剂药品之前,应先由另一名具有药品调剂资质的人员进行审核,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药品的配方和用量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是一种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和制度,并提高药房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患者的积极合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

只有药房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才能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服务,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1. 引言1.1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现状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是在药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指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药品名称、剂量、频次、用法、规格等方面的失误。

调剂差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极大的损失。

调剂差错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药品调剂工作繁忙、药品种类繁多、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环境混乱等多方面。

药品调剂工作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对细节要求严格等也是导致调剂差错频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需要加强药师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规范药品调剂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等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现状】对医疗领域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措施来改善现状。

1.2 调剂差错可能带来的危害调剂差错可能带来的危害包括: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健康威胁;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严重后果;影响药房的声誉和信誉,导致患者流失和投诉。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一旦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困扰,还会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责任追究。

加强对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预防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控制措施,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所在。

2. 正文2.1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1. 人为因素:药房调剂工作需要在繁忙的环境下进行,药品种类繁多,药师和技术人员可能会出现疲劳、分神等情况,导致出现差错。

药师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也会影响调剂的准确性。

2. 药品相似性:有些药品在外观、名称等方面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导致错误的药品被调剂出来。

3. 医生处方不清晰:有些医生的处方书写不清晰或者存在歧义,导致药师在调剂过程中出现误解,选择错误的药品。

4. 设备故障:药房调剂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设备出现故障,也有可能导致调剂错误的发生。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探讨药房药品调剂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在药品调剂人员的操作下,将需要的药品配制制备好,并交给患者。

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药房药品调剂可能出现差错,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

进行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主要表现为药品调剂错误,例如将不同药品调配错误、调剂剂量错误等。

这些差错可能导致患者服用错误药物或错误剂量,从而引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为了防范这些问题,药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药房可以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

药房药品调剂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每一步都得到正确执行。

药房可以设置调剂药品的双人核对制度,即由两名调剂人员共同核对药品的配方和调配过程,确保准确无误。

药房可以提供培训和教育,加强药品调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药品调剂人员应了解各种常用药物的特点、用途、剂量等,并掌握正确的调配方法和技巧。

药房可以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讲解,以提升药品调剂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药房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可以采用电子处方系统,通过计算机精确记录患者的处方和药品配方,避免人为疏忽和错误。

药房还可以使用电子标签系统,将药品标签上的信息与处方中的药品对应,减少因药品相似性而产生的混淆和错误。

药房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督和风险管理。

可以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调配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药房还可以建立药品调剂差错的记录和反馈机制,对发生的差错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药房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培训和教育、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药房易出现的差错及防范措施

药房易出现的差错及防范措施

药房易出现的差错及防范措施标签:调剂;差错;防范措施保证调剂质量,预防和避免调剂差错,是药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药房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最终的治疗结果。

本文就药房易出现差错的一些环节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确保药房调剂服务的质量,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1 引起调剂差错的原因1.1 处方书写许多医生处方书写龙飞风舞,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些医生在处方中仍然使用不规范的缩写;处方中药名、药品规格、剂量开错,如“他巴唑”误为“地巴唑”;有些药物有多种剂型,而处方未标明剂型,也可能造成误发误用,如羟氨苄青霉素类等,就有片剂、注射剂、混悬剂,其含量也各不同;处方内容不完整,缺项或错误,如有些医生在书写处方时末写出患者的年龄,有些处方只写“成”字,而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用药和成年人在剂量、用法上有时差别比较大,书写不清或者不完整极易引起用药错误。

1.2 联合用药不合理①药物配伍不当,如维生素K1与维C配伍,会导致具弱氧化性的维生素K的醌式结构被还原,维生素C也氧化失效;②药物联合应用产生拮抗作用,如多巴胺和酚妥拉明在同一瓶输液配伍注射时可使多巴胺变色,使酚妥拉明产生沉淀;③药物联合应用增加不良反应,如氧氟沙星与硫酸庆大霉素合用,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引起少尿、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1.3 药学人员内在的原因①工作马虎,精力不集中,疏忽大意,将处方看错或发药时将药名、外观相似的药品拿错。

如欧意胶囊发成欧意颗粒剂;②外用药物末与患者交待而造成的错误,如高锰酸钾;③有些药物由于包装密封不好引起药物变质,药师发药时检查不严,疏忽大意,把过期或变质的药物发给病人;④或由于药学知识和临床治疗经验的欠缺,未能查出不合格处方。

2 预防调剂差错应采取的措施2.1 加强药学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认真踏实,严格执行药房工作制度,保证发药工作的准确可靠。

2.2 加强药房人员业务学习努力完善和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门诊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

门诊药房差错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患者提供药物调剂服务。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门诊药房可能会出现差错,导致患者用药风险。

为了提高药品调剂的准确性,降低差错发生率,本文将对门诊药房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门诊药房差错原因分析1. 信息传递差错(1)处方信息不完整或不清:医生开具处方时,可能因为字迹潦草、信息填写不完整等原因,导致药房无法准确理解处方意图。

(2)药房与临床沟通不足:药房与临床科室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药品用法、用量、禁忌等信息传递不准确。

2. 药品本身问题(1)药品名称相似:部分药品名称相似,容易导致药房工作人员混淆。

(2)药品规格、包装相似:药品规格、包装相似,容易导致药房工作人员在调剂过程中发生误拿、误发。

3. 药房工作人员因素(1)业务水平不高:部分药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药品知识掌握不全面,导致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

(2)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导致药品调剂过程中粗心大意。

4. 制度与管理问题(1)制度不健全:部分医院药房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工作流程不规范,差错处理不及时。

(2)管理不到位:医院药房管理层对工作人员培训、考核不严格,导致药房工作质量不高。

二、门诊药房差错防范措施1. 加强信息传递管理(1)优化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对医生处方的审核,确保处方信息完整、清晰。

(2)加强药房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药品用法、用量、禁忌等信息准确传递。

2. 提高药品管理水平(1)完善药品采购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减少因药品本身问题导致的差错。

(2)加强药品知识培训:提高药房工作人员对药品知识的掌握,降低因药品名称、规格、包装相似导致的差错。

3. 提升药房工作人员素质(1)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药房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强化工作责任心:加强药房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责任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勇武)学分( 15分)补修年份( 2008年)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用药差错可发生在不同用药阶段,有的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及时总结和分析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不断提高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药学服务水平。

用药差错的类型:药店的用药差错可分为处方药和0TC二大类,按发生原因又可分为多个类型。

常见的发生致死性差错类型包括给用量不当、给错药和给药途径错误,导致差错最常见原因是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能力和知识不足以及沟通偏差。

患者未能遵医嘱或说明书用药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处方药常见用药差错(一)书写差错处方医师书写差错。

如他巴唑写成地巴唑,地高辛0.25mg,写成0.25g,PP 粉外用写成内服;书写潦草发药者看错而造成过量,如ug误为mg; p.d误为qid;胰岛素10u误为100。

发药者在药袋上写错用法、用量等也常见,如复方新诺明片每日2次写成每日3次等。

(二)发药差错①因药品标签、外包装、药名或形状、颜色等相似的发错。

如ATP针发成糜蛋白酶针;如氧氟沙星片发成左氧氟沙星片;消心痛片发为消炎痛片等。

②剂型差错。

如柳氮磺胺吡啶栓剂发成片剂;赛庚啶片发成霜剂;缓释片发为普通片;滴眼液发为滴耳液等。

③药品规格、剂量或数量差错。

同一剂型的药品有多规格,易引起剂量或折算数量等差错。

如肾病综合症用泼尼松隔日突击疗法,而发(写)为常规用法和用量,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仅凭经验或习惯性思维调配处方也是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④擅自作主使用代用药。

如某患者遵医嘱购买40mg(2ml)普鲁卡因注射液二支。

恰巧药店缺货,介绍利多卡因作用与之相当,并付给400mg(20ml)利多卡因注射液二支。

患者用后发生中毒,经医院抢救方脱离危险。

⑤其他。

如在调配处方时,零星、剩余药品没有精确归位造成药品混淆差错;在调配处方时未呼叫顾客姓名,出现张冠李戴等复核性差错。

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脱岗”、“挂名”和未经合法处方医师书面授意而由店员非法滥卖、滥用处方药,均存在严重的差错隐患。

二、0TC常见用药差错消费者购买0TC是一种被动购买的行为。

如果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咨询购药中错误推荐药品、错误指导用药,则可能导致不良的用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可见,在保障0TC用药安全方面的责任重大。

(一)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必须全面了解顾客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主要病因,谨慎地为顾客当参谋,介绍适当的0TC药物,这对防止推荐、指导或咨询0TC用药出现错误显得十分重要。

(二)年龄药品说明书除有指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量外,一般指成年人剂量,因此向小儿、老年人推荐药品时要注意用量及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等。

如老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过大可引起虚脱。

感冒通(含双氯芬酸钠)小儿用后引起血尿等。

快克(含金刚烷胺)幼儿用后有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药,引起或加重幼儿哮喘、诱发“瑞氏综合症”等等。

(三)性别推荐妇科药品应注意妇女的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

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涉及哺乳期和孕妇禁用或慎用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155和150条,中成药有101和1200条。

如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对胎儿有致畸及胚胎致毒性作用;七制香附丸、跌打损伤丸、地榆槐角丸、乌鸡白凤丸等可引起流产;吲哚美辛、硫糖铝及抗组胺药等不但通过胎盘屏障且能进入乳汁,引起胎儿和婴幼儿肝功能障碍。

(四)职业在指导顾客用药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

在复方抗感冒药(如泰诺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等)中含有抗组胺药扑尔敏等,服后易引起嗜睡、疲乏、头昏、困倦等,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机械操作时不宜推荐含有抗组胺药的药品,或应交代用药后暂不能从事这些作业。

(五)用药史推荐药品之前,应询问顾客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等ADR史及用药习惯等。

避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患者误用、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

如老年患者不但服用处方药多,还可能服用更多的镇痛药、营养补充药和缓泻药等0TC。

而阿司匹林、布洛芬等0TC药物,与华法林、口服降糖药、地高辛等处方药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须在明确用药史后才正确推荐0TC,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

又如服用藻酸双酯钠、胸腺素、多虑平、西咪替丁等药物后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是药源性感冒症状,如果患者的确在服这些药物,应告诉患者及时停药,而不是推荐感冒药。

一药多名和消费者求愈心切,擅自加服药,可能造成重复用药,引起毒副反应。

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用药宣传教育。

(六)病史和病情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有禁用和慎用的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371条和212条,中成药有742条和1089条,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不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的情况下盲目地向顾客推荐药物是十分危险的。

例如对腰痛患者不进行辨证,向寒湿腰痛患者盲目推荐六味地黄丸、壮腰健肾丸或补肾强身片,不但治不了腰痛,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咳嗽患者不辨风寒、风热、随便推荐杏苏止咳露、贝母止咳露。

为心绞痛患者首选或推荐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速效”药,而不是硝酸甘油;向糖尿病推荐服含糖制剂;把高血压头痛误认为感冒;把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错当成骨质增生等等,按此推荐0TC药物,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七)发药错误药名一字之差和同名异药引起的混淆用药。

如二陈丸发成二至丸;中成药妇康片发成处方药妇康片;小儿善存片错发成人用善存片或善存银片。

(八)交代错误在推荐0TC时,应向顾客交代ADR、用药禁忌症和相互作用、治疗后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的处理等。

在药店中,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常常忽视这一环节,从而导致用药差错。

(九)用法错误给药方式交代不清楚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错误使用。

内服药应说明服用间隔,特殊作用药品应交代是饭前还是饭后服,是整片吞服还是碎片服用。

含服片不宜吞服,大蜜丸应去腊壳服等。

外用药是外擦还是外涂,肛肠、阴道及喷雾给药等都应交代详细用法,防止误服。

(十)用量错误药品用量尤为重要,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调配药时,不可把药递给患者就完事,对患者要交待或写清楚用量。

液体药剂如药瓶刻有格数,应交代每次服多少格,对药瓶没标格而每次服10毫升,应告诉患者10亳升相当于多少量。

对小蜜丸,每次服用量一般为6g或9g,作为执业药师要知道每一瓶盖大约相当于多少克,便于交代患者如何服用。

对片剂等不能交代每次服用多少毫克,应交代每次服用几片为宜。

如某患者因上腹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推荐保和丸6g×10支、木香顺气丸3g×10支内服,未交待清楚用量。

5天后患者投诉药品无效。

经了解患者取药后见说明书均有“每次服3~6g”的字样,以为每次服3~6粒,5天竟一支药也没服完,交待正确用量服后症状很快消失。

再如某老人服卡托普利12.5毫克,一日3次,测量血压发现降压药效果不佳,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便自作主张,交代改为25毫克,结果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等,还引起了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详细告诉顾客的药物使用剂量,同时不能随意改变药物使用剂量。

(十一)注意事项错误在销售0TC时,药品说明书必须给顾客,并叮嘱要详细阅读后使用,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以免患者感到恐慌。

服药最佳时间与药效有关,因此应根据药品特点,交代服药时间和方法。

如心绞痛患者,应交代在含服半片或一片硝酸甘油心绞痛未在2~3分钟消失(注意不是减轻),应立即再加服硝酸甘油,直到心绞痛症状消失。

胃肠促动力药要告诉患者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片隔开服用。

三、发生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一)主观因素指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自身的总体素质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身心状况、沟通偏差等。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执业药师及店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药店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客观因素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影响执业药师正常业务行为的外界条件。

一方面是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照明灯光是否理想、工作场所是否安静、是否被频繁打搅(电话、聊天)等。

另一方面是约束机制问题,包括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对调配处方差错监督力度等。

(三)其他因素引起差错的原因常常并非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草率,而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用药过程的快速性与复杂性,以及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员超负荷工作、药品广告“诱导”作用所致。

由于采用偏重处罚出错者的做法,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习惯于隐瞒错误、逃避责难。

此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是促成用药差错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防范对策与建议(一)正视用药差错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要防止差错首先必须正视差错,进而查明原因加以防范。

长期以来,过多责备出错者本人,加上管理者屈于诉讼纠纷与赔偿的压力而讳言差错,造成的后果是造成药害蔓延。

因此,避免用药差错、实现合理用药,是各国都未解决的社会与学术问题,而不是个人责任。

(二)用药差错多可以预防建立并实施用药隐患自查报告制度,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变被动受检查为主动参与检查和管理,从而增强其安全意识,调动积极性和提高责任心与工作能力。

否定过去回避问题或重点责难出错者的传统管理模式,调控执业药师情绪,以利差错的上报、汇总、分析研究,找出防范措施。

(三)保证药学服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药店各类专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制、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正确引导和规范执业药师的业务行为,这些对防范差错事故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依托加快发展网络药学信息通讯系统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的合理用药咨询网络系统,正确获取和合理利用药学信息,是防止用药差错十分重要的措施。

但建立和发展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网,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社会工程,有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五)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不能依赖于市场功能,市场化放任性有可能加重用药差错的泛滥,政府必须予以干预、调节。

国家应重视药店的药学服务,提高用药治疗失误报告制度;开展药物治疗失误的研究;建立非惩罚性的药物治疗失误报告系统,以指导、制定安全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标准与期望。

通过强制性的报告确认差错,及时通报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同行共同了解某个事件的教训,唤起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和消费者的注意,以避免用药差错的重犯。

总之,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防止用药差错中起着关健性的作用,是塑造良好执业药师形象的重要一环。

防止用药差错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执业药师们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