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精)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活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2.绿道: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自然走廊(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和人工的各类绿色要素构成的相互连接的网络【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第三章城市绿地分类·红线:各种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道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筑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筑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5大类13中类11小类(p69)·服务半径: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狭长型绿地,带状公园位于规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一般不小于8m·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第四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实现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a吸收有毒气体b净化水体c净化土壤d减轻放射性污染f滞土减尘作用e改善城市小气候g减噪作用h杀菌作用I环境监测作用j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筑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5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观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1.总体规划阶段2.分区规划阶段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第六章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观赏性,供人们休闲、游览、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分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游览绿地的出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界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总则1、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城市生态休闲中心
城市绿地系统的配置原则
• 功能互补原则:各类绿地功能相互补 充,形成完整的绿地体系 • 资源共享原则:充分利用绿地资源, 提高绿地利用效率 • 灵活适应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居民 需求,及时调整绿地配置
03
构建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规划理念与目标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目标
• 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城市绿地系统 • 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提高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休闲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改进
• 针对绿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 加强绿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进绿地规划实施的格局 • 提高绿地规划实施的效果和效益,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0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介绍
国外优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保障措施
•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障绿地规划的 顺利实施 •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绿地规划的实施 经费 • 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绿地规划的科学 性和技术水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评估与反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反馈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绿地规划方案 • 加强绿地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保障绿地规划的有效实施 • 建立完善的绿地规划反馈机制,促进绿地规划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规划理念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规划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绿地空间布局与景观设计
城市生态休闲中心的绿地空间布局
• 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体系 • 保证绿地资源的均衡配置,满足城市各区域的绿地需求 • 注重绿地空间的连续性,形成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
长沙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长沙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相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长沙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范围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如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改,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有关法规程序进行。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分市域和都市区两个层次,市域范围包括市区(即五个行政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岳麓区),一个县级市(浏阳市)、三个县(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主要确定域内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和自然保护区范围;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区,长沙县的星沙镇、暮云镇、黄花镇、榔梨镇,望城县的高塘岭镇、坪塘镇、丁字镇、雷锋镇、星城镇、含浦镇、黄金乡,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
第三条划定市域重要绿色空间的保护范围,明确要突出体现的自然地域风貌特色。
重点表现长沙山、水、洲、城相融相彰的基本构架,创造平衡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绿地应合理安排、均匀分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充分结合。
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使物种的多样性通过科学的物种规划与安排来促进和提高。
注重植物景观的塑造和树种选择,绿化建设应该与实际发展相结合,合理安排近、远期开发建设的内容和进度,最大程度达到城市绿地按计划、有步骤建设的目的。
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分近、远两期,近期为2003年~2008年,远期为2009年~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文件)●《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年)●《关于印发〈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城建[2000]106号文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务院[2001]20号令)●《湖南省实施〈城市绿化条例〉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长沙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引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以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而空间优化模型则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的分析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需求与城市绿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绿地空间不均衡、绿地连续性差等问题。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通过规划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益和质量,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的基本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优化模型是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格局优化空间格局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更加合理和均衡。
通过空间格局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连通性,减少城市绿地系统的碎片化和孤立化现象,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2. 空间结构优化空间结构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和多样化。
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 空间功能优化空间功能优化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功能进行优化,使得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功能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城市绿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集块 状公 园绿化 带—— 城 市外 围连续 自然 生产 绿化 带 的建设 模 式 。同 时 , 祖 群 等 _ 通 过廊 道—— 斑 张 5 ] 块理论 , 研究 西安 市游 憩 空 间的组 合 与划分 , 总结 并 其空 间 分布 规 律 。石 忆 邵 、 蕊 _ 以上 海 黄兴 公 园 张 6 ]
绿地 为 例 , 大 型生 态 绿 地 或 公 园 等 生 态设 施 影 响 对 效应 进行 了定 量 研 究 , 点 是 研 究 城 市绿 地 建 设 对 重
化工 程基 本是 点 状展 开 的 , 重点 建设 几个 公 园 , 只是 在外 围南 淝河 一 带顺着 河 道形成 一 个带状 绿 地空 间
合肥师 范学院学报
J u n l fHee r lUnv r i o ra fi o No ma ie st y
J1 0 l u.2 1
Vo . 9 No 4 12 .
城 市绿 地 结 构 和 空 间布 局 研 究
— —
以 合 肥 市 为 例
王 传 兵
( 肥师范学院 政法与管理 系 , 合 安徽 合肥 2 0 6 ) 3 0 1
施工队 , 负责全市绿化工作 , 辟建 了一批街 头公 园、
花坛 和林 荫 道 。“ 革 ” 间 , 文 期 整个 城 市 建 设 处 于 瘫 痪状 态 , 公共绿 地 面积 降到 6. 3m 10 h 。到 17 9 9年 , 合肥 市第 一次 正 式 编制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次 提 出 要 首
析绿 地 系统 的空 间 特征 , 出 了 “ 圈二 片 三 环 ” 提 一 的
建 国初 , 肥 市在 百废 待兴 的情 况下 , 织市 民 合 组 进行 街 道整修 、 旧建 新 , 旧城墙 的基 址上 修筑 环 拆 在 城 马路 , 营造 环 城 林 带 。 15 96年 , 立 市 园林 绿 化 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
02
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
国内外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国际绿地系统发展
自19世纪中叶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 地系统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城市绿地系 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地网 络。
国内绿地系统发展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政府 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生态园林城市 、森林城市等建设,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
存在问题及挑战
绿地总量不足
尽管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仍面临绿地总量不足的问题。一些城市绿地面 积占比较低,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
绿地分布不均
城市绿地分布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城市中心区域绿地稀缺,而郊区则相对充裕。这种 不均衡的分布格局影响了绿地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实践案例: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成果展示
绿地现状分析
绿地布局方案
通过对城市现有绿地的详细 调查和分析,明确绿地建设
的现状和问题。
01
02
综合考虑城市空间Βιβλιοθήκη 构、生 态环境、景观风貌等因素, 提出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方
案。
03
04
绿地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需 求,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发
展目标和指标。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确保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支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科研支持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科学研究,探索适合 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4章
26
第四节 新的规划视角——景观生态规划 一、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 20世纪80年代之后,景观生态规划逐渐形成完整成熟的 理论方法。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 格局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间的空间格局。 •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生态学解释地表景观基本 结构的语言,这是一个能普遍适用于森林、农田及城市 建成区等各类景观的语言模式,地表的任何一点必然位 于斑块、廊道或基质之内。这一语言简明通俗,可操作 性强,因而很快被广泛运用到各类景观生态规划中。
29
30
31
三、生态廊道建设 • 由于能为生物迁徙和各种生态流的水平运动提供 通道、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廊道在景观安 全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度和结构是决 定廊道生态效果的关键。 • 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影响的廊道一般有两 种:生物保护廊道及河流廊道。
32
(一) 应使廊道足够宽(若满足生物迁徙、传播和生物多样 性保护需求则不应窄于60米),以减少边缘效应影响。 (二)应根据廊道内可能出现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设置廊 道宽度。 (三)尽可能将生态质量最高的生境包括在廊道边界内。 (四)对于较窄、缺少内部生境的廊道来说,应促进和维持植 物群落的复杂性,这样能增加植被的覆盖度,改善廊道的 生态质量。 (五)廊道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地环境类型,即保护生境 的多样性。 (六)除非廊道足够宽(如超过1公里),否则不应在很长距 离内没有一个节点性斑块在其中出现。
12
• 这里假设一个简化的组团模型,它的大小是刚才所述的 理想规模:平面形态为边长5km的正方形,组团分隔绿化 带宽度取500m,组团绿心为边长1km的正方形,隔离绿带 面积由相邻两个组团分摊。 • 这样在每个组团中,由绿心和隔离绿带组成的生态绿地 面积为5.25k m2,占组团面积的20.6%。若城市都由这样 的组团构成,人均生态绿地可达12.5m2。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10.16•【文号】建城[2002]240号•【施行日期】2002.10.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通知(建城[2002]240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规划委(局)、园林局,深圳市城管办,新疆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为更好地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今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按照执行。
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建司。
附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00二年十月十六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编制说明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加强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规划质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特制定本《纲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纲要》由建设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海岛型城镇绿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析——以浙江玉环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经济、生态的仂调发展 。
后,浙 江省共有 乡镇 级海 岛城镇 6 7个 ( 包括 加,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绿色空 间难 以得
山、岱 山、嵊泗、玉环 、洞头) 。
成 8个镇和 2 9个 乡) 、市县级海岛城镇 5个 ( 舟 到严格保护;③城市园林绿地分布不均, 、 [关 键 词 ]海 岛型 城镇 , 绿 地 系统 规 划, “ 心 3 体 系,且 数量和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④河 网水 浙江 海岛型 城镇 既是 自然 资源和 渔港 人 系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 日趋恶化; ⑤城市嵛观 t r fGr en e tSy t m fl l n — 文景观 的集 中地, 同时也 是兼 具 山地 生态 系 视 廊和绿化空 间秩序 混乱。 e no e b l s e o s a d tp dT y e own 。— s _ —W ih t e Pl nn n 统脆 弱性和海 岛生 态环境 脆 弱性的 生态敏 感 - _ - - t h a i g 11 . oft ba e be tSy t m 区,海 岛型城 镇绿 地系统 的规 划与 建设直 接 he Ur n Gr en l s e of
m Ⅱ c sa d tp d twn a e b t d a - _ 妇Iln - e y o s h v oh t a v n he
t g f n t r lr s e n r git f t a e o a u a e ou c s a d fa l y o he r i e os s e P a n n ft er g e n el s sems c y t m l n i g o h i r e b t y t s o d b a r u n t e e oo c l ass i h ul e c ri o to h c lgia b i n ed o d o ic e s h u b ro r n c r . - r er n r a e t e n m e fgee oesi t m p o et er ai ,on e t h re xsm an an r v h iqu l c n c e ge n a i, it i t y t t e p r ne te oo y o e g e n e vr me t h e ma n c lg f h r e n i t on n a d f r a p r c o s i e o y tm e ln — n O m e e t wn hp c s se Th a d f t s a ig p te no s r un c n e - xs i h r c pn a t r f” ur o d-e t ra i” sc a - a t le y t e e oogc irt .y t m a i cer d b h c l ial o iys s e z pr t c it gi ,p na a t blya dsrt om e me t n, n e ryo e d pa i ,n tal r p r ai t t i f o
城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结构主要有
在用地布局上,低洼处进行水系和绿化用地布局,起伏区进行其它用地布局, 形成绿化空间与居住空间交错相接.在道路网架的布局上,以广场为核心,散发多 条林荫大道.在新建设区域中,可以明显地看到4 条明显的绿带。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结构主要有:点状结构、带状结构、楔状 结构、混合式结构。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形式
3
1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相关理论
2
长春城市概况
3
长春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变迁
4
长春市现行绿地系统布局特点分析
5
长春市绿地系统布局存在的问题分析
5
长春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发展方向
4
二、长春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长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3、优化绿地系统, 创造流绿空间(新时期)
1996 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取代传统单一 中心城市.随着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结构的变迁,促使在组团、群体间穿插农田 和绿地,使得城市同大自然紧密融合,从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2002 年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在2004 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以创造 “流绿都市”为目标,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环城绿带、水系绿化、生态 廊道、低密度空间建设,提高城市绿地比例,保护、延续和发扬传统景观特 征,保持城市“疏朗、大气、通透、开放”整体空间意象.到 2004 年,长春 市绿地总量 6 117 .82 公顷,在全国处在先进水平阶段。
伪满时期——长春市处于东部山区森林植被和西部平原草甸植被的过渡地带,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全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 城市构图分析评价: 比较人口规模、构成、土地利用现状等的调查结果,提出人
口、产业、城市动向与发展、建成区和城市规模等的设想, 绘制城市绿化设想图、居住区设想图。
2. 环境保护分析评价: 分析名胜古迹、传统建造物、历史风土人情; 分析评价动、植物等的自然特性,绘制环境保护评价图。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确定城市绿地的目标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137-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
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上 海 中 心 城 区 绿 地 规 划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南京主城区 绿地系统现状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 主城绿地系统主体结 构是以“山水相依、城 林交融、环带围绕、 点面结合、大小配置、 组群分布、绿廊连接” 等手法,构成“节点-星座--环网”状布局结 构。
阶段目标——以主要的绿地指标来体现。分为近期目标 和远期目标。
景观学专业核心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1.2 规划的内容
总的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
绿地系统。
具体的内容有以下、总目标。 (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 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 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与用地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相并列的一项重要的 规划内容,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转也规划,其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反映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中绿地的分布状况、数量指标、绿地性质和各类绿 地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要体现在市域大环境下的绿地体系。它包括绿地结构、绿地分类、绿地布局、 指标体系、绿化配置、绿地景观和近期建设等规划内容,并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原则
• 整体性原则
城市绿地之所以形成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因为将城市绿地各个组成部分作为 一个整体考虑具有明显的优势,即“整体大于其各个孤立部分之和”。因此无论哪类绿地的 布局和建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存在,而是应该将其放到整体的建设背景之内,统筹安 排,同一布局。
•
综合以上各定义,可以认为:城市绿地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保持
着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以植被为主要
存在形态,具有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城
市绿地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林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Logo
目录
1 城市绿地 2 城市绿地系统 3 城市绿地系统相关理论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概念
•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绿地界定为: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
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被人
浅析系统与结构的关系
浅析系统与结构的关系————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解析班级:城规0802班姓名:舒轩学号:080120215指导老师:岳邦瑞浅析系统与结构的关系————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解析摘要:本文为了说明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不仅解释系统与结构在定义上的区别,还从宏观层面讲述了系统与结构之间的联系和差别,最后以城市建设中的绿地系统和绿化结构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阐述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大问题。
系统与结构的定义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这个定义强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元素的整合作用。
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
长期以来,系统概念的定义尚无统一的定论。
而大家都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
结构:即是一种观念形态,又是物质的一种运动状态,或者说是不同类别或相同类别的不同层次按程度多少的顺序进行有机排列。
系统与结构之间的联系一般我们说起系统必然会联想到结构,那系统与结构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前哲学上曾经学过:每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
因为系统是有好多要素的集合体,二系统之间这些要素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绿地系统及其结构关系的相关案例解析城市绿地系统自身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而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就是对绿地系统规划的整体框架的把握,是绿化系统内部各要素(景观轴、景观节点等)间相对稳定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与时空表现形式。
我们一般从城市景观结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城市绿地结构与功能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城市城市绿地系统。
如右图所示,是一个工业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图。
园区内的绿地系统按照“点——线——面”相结合,成环成网的方式布置。
区内的绿化系统形成为:“一体、两翼、五带、六园”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一)规划基本理念
城市绿色廊道理念: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
廊道简单地说,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廊道可以是隔离的条状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廊道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
湿地理念: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带,河带密集,水系发达,存在大量湖泊、池塘,土地潮湿,又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湿地环境特征,尤以万江区地带特征为最。
湿地退化和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其内在实质是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与破坏,而在外在表现上则是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和自然景观的丧失。
由于生态演替的作用,只要克服或消除自然的或人为的干扰压力,并且在适宜的管理方式下,湿地环境是可以恢复的,恢复湿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再现一个自然的、自我持续的生态系统,使其与环境背景保持完整的统一性。
系统建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国际上城市发展的目标,建立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使其纳入更大的城市生态系统中去,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环境,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城市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各类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
建构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最高目标。
(二)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
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原理为基础,以绿廊和河岸湿地为理念,以城市设计方法为手法进行绿色空间形态布局,提出“一网、二环、二轴”的绿色空间结构模式的布局。
一网:建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网络。
运用绿色廊道理念,在东莞市东江两岸沿线、市区内部规划开辟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结合城市主导风向,把城市外围的生态信息,如空气、绿化等引入城市中心区域,绿色廊道与道路绿化结合形成绿化空间网络系统,从而保证城市在绿色网络中良性运行,每段绿廊、每段道路绿化和每个绿化节点,都尽可能体现出自然生态的氛围。
城市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不仅保持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展示了城市文化的丰富内涵,大量的文化信息、城市人文景观都被组织在绿色廊道系统内,演绎城市文脉的传承,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公众交流空间,人们在此间休闲、娱乐、运动,充分享受自然的魅力。
二环:建构城市外围的生态林地绿环,建构环城市中心区的公园绿地绿环。
依照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的原则,形成内外两个环状生态联系环。
城市外围的生态林地共生环,以城市建成区外围的风景林地、农林生态用地、万江地区河岸湿地等形成的,链式的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既保持系统的完整性,又可环绕城区保护中心区的生态绿化环境,用绿色限制城市的扩张,引导城市环境与郊区的野生生态环境共生。
城市中心区的公园绿地关系环,是以城内道路绿化为基本骨架,把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引导郊外的新鲜空气、多样性生物进入城市中心区,使城内绿地不再是孤立的块状园林,而是一个有机高效的绿色系统,为市民创造绿色环境。
两轴:山水轴、江河轴。
山水轴:规划的山水轴由东莞市的西北走向东南,西北方向以万江片区的水网湿地环境为依托,通过滨水绿化、城市公园绿地引入城市中心;东南则以同沙水库、水濂山水库、同沙林场为依托,通过虎英公园、旗峰公园为楔子,将郊野的城市风景林地中的绿景引入城市中心,重在恢复植物种群的多样性,西北、东南走向的山水绿轴在城市中心区则以绿色廊道联接,真正形成宽窄不一的灵活的绿色廊道,逐步恢复城市生态链和生物通道,恢复生物多样性,使城市发展为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
江河轴:江河轴是以东江水系、东江两岸的河岸湿地以及岸上的滨水绿化带构成的,以东江在珠江三角洲密集水网水系为形态特征,所形成水系环境和湿地环境。
在生态演替的作用下,只要克服和消除人为的干扰破坏,在适宜的管理方式下,在东莞特有的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环境中,湿地是可以恢复的。
湿地的恢复将表示水环境保护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不再是单纯的消灭城市排放污水污染,而是在此基础上,恢复生物圈独特的多样性和共生性。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全面建构滨水生态游憩环境,通过各种手段,提供系列的开放型亲水空间,加强体现河道水系与近郊鱼塘、农场的天然联系,把城市近郊的环境气氛引入城市中心区,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水的活力、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