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作者及作品简介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文化 理解
总
结
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感知画家高超的技艺
和对战争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了解战争的残酷,非正义战争带给
人类痛苦和绝望,呼唤和平,反对战争。
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
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场面来描绘?
免胄图(中国画纸本) (北宋)传李公麟
图像 识读
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
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什么立场?
内战的预言(油画 1936) (西班牙)达利
原子弹灾害图·幽灵/火(纸本设色木板) (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图像 识读
构 图 : 松散凌乱,支离破碎。
色 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
风 格 : 抽象和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
图像
识读
象征性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格尔尼卡》 毕加索
学生 活动
撰写500字左右的短文,从构图、人物形象与场景等方面进行 分析,说清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是非与价值判断的。
导入 教学
非正义的战争永远 是文明的灾难,人 民的痛苦。
湘美版(新)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图像 识读
万里长城
图像识读
为什么建万里长城?长 城在古代的功能是什么? 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图像 识读
秦始皇陵兵 马俑一号坑
图像 识读
图像 识读
大观念: 战争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 艺术反映历史,战争作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 在每个时代的艺术中都有体现。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静静的小河》李自健是湖南省邵阳邵东县人,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
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
旅美之前,他创作的《孕》和《山妹》二幅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在画坛初露头角。
1971年至1992年,他潜心创作了一大批以“人性与爱”为主题,以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相整合的具有人文精神以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
《南京大屠杀》自1993年起,画家便开始在美国、台湾、德国、法国、英国等地举办大型巡回个展。
画家深刻感人的主题,朴质精湛的艺术语言,深深地触动了中西方的观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多次成为当地文化媒体报道的热点。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量同时也引起艺术界和艺术批评家的关注与赞誉。
东方观众的热情支持和期勉,使画家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促成了他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将自己的艺术推向世界,希望让地球上更多的人们,能从他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中,领略人性的尊严,感受爱的魅力唤起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孕中妻》为此,画家与其妻子、诗人丹慧女士一道倾力投入,联络策定全球巡展行程,广泛集结曾经售出的画作,并以多年的售画之资,成立了“环球巡回展”专门基金,在国际佛光会及众多中外友人、文化社团的协助下,在世界各地的艺术收藏家们的鼎力支持下,自费自主的展开了环绕全球,穿行世界的、非营利性巡回大展。
美国著名艺评家丹尼斯.怀伯曼指出:李自健是第一位举办全球巡回个展的中国大陆画家,而且此项空前的艺术展览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六大洲中的许多国家,在历史上,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一位艺术家的展览,曾经巡回并穿越如此众多的文化与国界。
李自健油画作品欣赏,满满都是爱!。
旅美画家李自健环球巡展的故事
,
扫 3 城市 艘 m 酋 先足 恩 I 的 艺 个 H
■李 自健与 家人一起
画展开幕才几天, 留言本 便留 F 了许 许多多深情的感言。李白健夫妻忙 先事情,再次飞回荷兰酋都阿姆斯特
丹 , 己是 在荷 兰 的 第 二场 展 出 之 地 …
全球最大的拍卖公司苏富比阿姆斯特
场馆 已安 排 好 了 在 南 京 的谲 展 取 得 了 巨大 成 功 , 宣 传 上离 不 开 《 在 华人 时 刊 》
及各家媒体的鼎力相助,也离不开江苏
省人 民政 府侨 务 办公 室 的大 力 支 持
荷 兰 , 战环球 巡展 首
作为 位年轻的华侨油画家,李 白 健携带着自己的百糸幅油画作晶开始了 全球巡展, 一站是前往 “ 第 油画故 乡”荷
门铃响起, 一位高大英俊的荷兰青 年汉子和一位端庄大方的女士出现, 怀 里 一 张东方式圆脸让李 白健与妻子丹 慧愣 住了: 中阐女攘 !小辫于 黄皮肤、
黑 眼腑 、j LF !娘 来 j 是这 对 夫 蛋 ~岁 = 孟 收莽 的孩 于 中 国小 姑 娘 的 肖像终 于 l 面 好 . 美玲 的爸 爸 突 然 说 : 我 钉 一 个 请 或 , 恕 请 您 替 我 在 这 幅 画 像 的 背 后 用 中 、 文备 上 一 话 , 吗 ?1 英 段 好 断的背 面 我 会 密封 , 等 到 美玲 l 8岁 成年 礼 的 趣 i
国际佛光会艺术发展委员 会副主任。20 年 t 自 06 攀 健荣获了 “ 南京 国际和平 特别贡献奖章” 。
《 华人时 刊》 与李 自健再 续前缘
第 ’ 次接 触 季 n健 先 艟 冉 南京 展 新 旧 发 ,
…
华人 精英 I TE ELI
道德经第30—33章2
饥饿的苏丹
饥饿的苏丹
当曾经报道过南非种族隔离的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 在1993年苏丹拍摄饥饿的小女孩时,同样面对的是福尼 尔在哥伦比亚所面对的道德问题。在苏丹的国内战争和 饥荒中,他在一个小村庄中发现了这个饥饿的女孩,正 艰难地挪向救援站,而一只秃鹰尾随其后,似乎随时都 在等待她的死亡。卡特完成拍摄后,赶走了秃鹰。照片 刊载于3月26日的《纽约时代》,立刻成为人类灾难的 象征。数以千计的读者写信询问女孩的命运。编辑解释 说,作为摄影师,他并不知道女孩的最终结果。生性敏 感的卡特难以接受批评的质疑——尽管这幅画面让他一 举成名。这幅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奖的两个月后,他最终 于在1994年选择了自杀。
战争灾难:美军对巴格达实施首轮突袭之后,巴格达上空硝烟弥漫
战争灾难: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老子提出的“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兵者 不详之器,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 得志于天下矣。”这两句,说明任何事物达到强盛就会走 向衰弱,走向反面,这就是没有遵循道,没有遵循道就很 快会自取灭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个发动侵略战争的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及其首要战犯三元凶希特勒、墨索 里尼、东条英机,曾几何时,在20世纪30~40年代中不可 一世,图谋以战争逞强天下,企图称霸世界,但终因“物 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因违反了老子所说的 “道”——“以兵强天下”,而加速了其灭亡。
一、老子的战争观——“不以兵强天下”
第三十章至三十一章:主要讲的是老子关于战 争的观点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三 十 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远。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教案)
《战争与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2003湘版高中美术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讲授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
本课我采用视频欣赏、雕塑、建筑及绘画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及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与痛苦,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懂得珍爱和平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几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追问静态美术如何呈现复杂而动态的战争,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提问师生互动、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教材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或影像图像资料。
学生:书本或与战争有关的影视或文学著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片段,认真观看,等下回答几个问题?思考与交流:1、观看视频后,你有何感触?2、与你现在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比,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入本课主题《战争与和平》二、作品欣赏和重点讲解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形态、不同风格的战争题材的作品,并提出问题。
1、长城思考与交流:万里长城是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2、秦始皇兵马俑思考与交流: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意义?3、《狼牙山五壮士》油画现代詹建俊思考与交流:(1)、五壮士是处在什么时代环境?表现了什么精神?(2)、画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哪些细节刻画来体现这种精神?4、《南京大屠杀》油画现代李自健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去分析画面的能力。
战争与和平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 油画 布面 现代 陈坚)
油画《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大屠杀事件
油画《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事件
你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
【鉴赏】:《南京大屠杀》
【内容】
观察这件作品, 说说刻画了什 么内容?
南 京 大 屠 杀 ( 油 画 布 面 ) ( 现 代 ) 李 自 健
【创作】
画家绘制这幅 画的过程
【意义】
这件作品产生 了什么社会影 响?
【感受】
夜深人静的画室里,回响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阿炳的《二泉映月》的音乐,李自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937年日本人侵占南京,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历史场面,整幅油画 【感受】:画中尸体成山,日本士兵狞笑着杀人取乐,尸体上尚存的一个小孩,仰天哭喊,这种场 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使世人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从而促使 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面的主体是堆积如山的尸体,整座尸山后是奔流滚滚的长 健在悲愤地一笔一笔地画着堆积如山的死难同胞。面对着这绘制中的巨画,李自健一次次陷入 热爱和平的人反思战争。 景,惨不忍睹,战争的残暴震撼我们的心灵。所以,我们希望在地球上再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江。 揪心的痛,一次次掉下悲愤的眼泪。
1 2 3
Are you ready?
战争之历史痕迹
中国长城
军事堡垒—古建筑—战争的产物—历史见证
圆明园遗址
皇家园林—火被毁—战争产物--历史见证
战争之绘画作品
《南京大屠杀》( 油画 布面 现代 李自健)
•
《原子弹灾害图》也称《原爆图》(1959)(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鉴赏:《原子弹灾害图》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写作:巴以冲突与世界和平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及写作:巴以冲突与世界和平【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60分)曾经的绿水青山,如今却变成了荒漠戈壁是谁打破了宁静的世界,却让战火烧透人类的家园?是谁抹去了孩童的欢笑,却让泪水淘尽生命的硝烟?是谁偷走了皎洁的月光,却让烈火烧出地狱般的辉煌?是谁遮住了人类的视野,让白鸽的羽毛插满秃鹰血腥的身躯?是谁蒙蔽了智慧的认知,让繁花般的生命如此落英飞洒?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 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
而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 毁灭财富。
没有和平 就没有人的幸福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能有永久的和平 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请以“守望和平”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1.审读材料材料的前半部分连用五个“是谁”的反问句,概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 人的天赋就是进行永无息止的战争。
而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 毁灭财富。
没有和平 就没有人的幸福 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引导考生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今天我们不断的回望历史并不是要铭记彼此的仇恨 而是要理解彼此的伤痛,并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让历史重演。
“守望”是写作的关键,“守望”本意是“看守了望”,但它的内涵非常广泛,长期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和平时代,战争与牺牲已逐渐远去。
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选择,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坚守,有太多的蓝图需要描绘。
2.确定立意如何守望和平?首先是如何面对战争和战争造成的仇恨。
其次,爱、珍惜、感恩、谅解、宽容、沟通、谦让、友善、信任等等皆可以消除仇恨,引来和平。
第三,铭记什么,忘记什么,也是要考虑的内容。
和平发展民生福祉和谐稳定多元对话理性思考客观评价尊重生命心存悲悯命运共同体4.素材备用时事素材巴以冲突多年,炮火不断、生灵涂炭,世界瞩目。
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轰炸了美国的世贸大楼,6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马俊邦《战争与和平》课件
《内战的预言》 一组 《格尔尼卡》 《布雷达的投降》 二组 《免胄图》
阅读学案填表格回答问题
作品 作 国 流 者 家 派
《内 战的 预言 》 《格
时代 主题内容 背景 用一个支离 破碎的人预 感内战
艺术 特色
色 彩 鲜 艳 灰 暗
设计意图 揭示战争的 荒谬和残酷
西 超现 西班 达 班 实主 牙内 利 牙 义 战 立 体 主 义 二 战
展示预 习成果 激情 导入 作品赏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巩固检测 创作实践
文山中学 美术组 马俊邦
有侵略, 就有反抗 A、作者描 绘的是什 么时期的 战争? B、作者的 创作意图?
地道战 (现代)
罗工柳
战争的连锁反应 日本原子弹爆炸时间和地点? 原子弹灾害图· 水(日本)丸木位里夫妇
分析 作品 的艺 术特 色和 表现 手法
跟踪练习
达利 ),西班牙人,( 超现实主义) 1、《内战的预言》作者是( 流派的代表,表现了梦魇中的西班牙内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毕加索 ),西班牙人,( 2、《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立体主义 ) 流派的代表,本作品用( 黑 )、( 白 )、( 灰 )三种基调, 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 二)战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3、《免胄图》作者是( 北宋 )时期的画家(李公麟 ),这是 一幅(白描)画,即:中国画技法名。单用墨色线条勾描而不施 彩色的画法。源于古代的“ 白画 ”。 4、《 秦始皇陵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此作品 属于( )雕,人物形态各异,形象逼真,具有写实性。 圆 5、《布雷达的投降》作者是( 委拉斯贵支 ),西班牙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那些作品( 《教皇英诺森十世 ), 》 (《纺织女》 ),( 《宫娥》 )。
正确理解美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能展现战争恢弘的一面 能体现出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 能再现战争的残酷 能反应战争带来的灾难 能反映出作者的态度与立场
2013年中考历史三轮复习专题——钓鱼岛争端与中日邦交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 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 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B)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B)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科技立国政策
表现(一)
表现(二)
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 年 1961—1970 年
8.2
2.8
2.7
7.5
4.8
5.8
11.2
4.1
2.8
4.8
5.8
5.6
表现(三)
20世纪50年 代中期 60年代末
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 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 D 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正视过去才能着眼未来.73年前,那场日本军队对手无寸铁的 中国平民和俘虏大规模的集体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 难。这指的是 ( C) A、建立731 那队.用人体作细菌实验 B 、“扫荡”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C 、制造南京大屠杀,连续六星期屠杀30 多万人 D 、轰炸重庆等后方城市,造成无数平民伤亡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右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 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A)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 波罗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朗;倭倭来,不要慌,我有 戚爷来抵挡。”这首儿歌是描述下列哪一事件的 (A ) A、戚继光抗倭 B、岳飞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文天祥抗元
用美术传递真善美
用美术传递真善美美术组陈晓在一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高中开展美术鉴赏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该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从美术鉴赏课中受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希望能够给学生一些心灵的指引和精神上的帮助,让美术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因此,运用美术教育传递真善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净化他们的心灵,这应该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最核心的目的。
美术的“真”,体现在真情实感。
美术鉴赏不只是欣赏作品,而要从作品中挖掘画家的情感,通过作品与画家交流,产生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从艺者需要真情、真镜、真感,观赏者从中接受心灵和道德教育。
学生能否通过作品体验“真”和得到心灵升华,取决于教师能否以自身的真实情感来引导学生鉴赏作品。
我曾经为学生设计了一节《诗配画——生活小记》的课程,课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最近很出名的《老树画画》。
老树是一位大学教授,用潇洒稚拙的笔墨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尤其是每幅画所配的打油诗,充满调侃的意味,集意境和趣味于一身。
他的画朴实、洒脱,充满了风轻云淡的自然之感,关键是他完全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我决定用老树的形式让学生创作。
当大家看到老树的作品,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看到他的画,我感觉内心很自由,想奔跑就奔跑,想狂吼就狂吼!”这是最真实的体验,老树的画让他们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我,那是渴望简单与快乐的灵魂。
许多同学对老树的画产生情感共鸣,他们也迫不及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屏气凝神地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
他们画的世界各不相同,每位同学都为自己的作品配上了有趣的打油诗。
通过他们的作品,我读懂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单纯、善良、高兴、悲伤、沉重、释放。
读艺术是在读生活,创作艺术是在表达情感。
美术的“善”,体现在道德情操。
“千教万教,教人求善;千学万学,学做善人。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力与判断力,引导学生用客观、积极的心态和道德观去分析作品,从而达到“善”的体现。
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们今天做的:
调动感受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了解表现意图时艺术形象与形式的作用 尝试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你的想法 以分析创作意图的方式对作品做出评价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怎么理解这样的作品
达利 1931年 油画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怎么理解这样的作品
《记忆的永恒》达利 1931年 油画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艺术家如何调动我们的感觉
《内战的预感》达利
艺术家如何调动我们的感觉
《内战的预感》达利
《椅中圣母》拉斐尔
如老者,沉着、稳重 、留有余地
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层 创作者 第二层 演奏者 第三层 听者
伏 尔 加 河 上Leabharlann 的 纤 夫 列 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一层 创作者 第二层 演奏者 第三层 听者
对视觉作品的理解
第一层 创作者 第二层 观者
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怎么理解这样的作品
怒吼吧,中国 (版画,1935年) 李桦
如盛年,热情、果敢、坚强有力 H.克纳帕尔兹布什
又译汉斯·克纳佩兹布什(Hans Knappertsbusch,1888-1965)生 于德国的艾尔伯非尔德,中学期间便指挥学校管弦乐团,至波恩大学 后学习哲学,后转科隆音乐学院,师从史坦巴哈及洛舍(1909-12)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作品有着几种定论
如何通过理解创作意图来评价作品
李自健《南京大屠杀屠•生•佛三联画》油画 1991-1992年
如何通过理解创作意图来评价作品
毕加索《格尔尼卡》油画 西班牙 1937年
如何通过理解创作意图来评价作品
创作训练
平凡生活里的艺术之美——李自健油画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指的是价值的普遍性”,是人类的中间价值被共同认同的部分。
人作为类存在物,有着一些共同的本质,在深层心理结构等方面有着共同性。
普世价值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引领政治走向的意义,在艺术画廊中同样大放异彩。
李自健在画作中不断对“母爱”“乡愁”“民族力量”等方面进行讴歌,用艺术为人类设计了温情的精神领地。
这些具有着超越意识的艺术主题具有广泛的大众认可度,同时也印证着人与现实、人与自身和谐相融的重要性。
一、极具共情性的母性形象母性崇拜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是人类意识深处的原始情结,母爱被衍生为一种冲破一切的无穷力量,这种具有着生理血缘之爱的主题在李自健的绘画系列中占比尤重。
以“人性与爱”经典代表作《孕》为例,其将孕中母亲的伟大与端庄刻画成凝固的艺术,具有着无可比拟的永恒性。
画中人物以李自健妻子为原型,她低头用手轻捂胸口,似乎在屏神思索,母性的温柔慈爱从眉眼间溢出。
冷色调的背景与米白色长裙对比映衬,人体色调饱和程度带来视觉上的明亮,从而使整个画面趋向温暖。
画中圆润的侧脸、肩颈与隆起的孕肚勾出一条生命的弧线,这条弧线有着“刚柔并济”的双重渴望,一重饱含着新生命孕育之时母亲的珍视与温润,一重又在母亲坚毅的眼神中窥探出对生命的坚定与爱的永恒。
在歌颂母亲这一具体形象上,满足了审美者对母性之美的共同需求,用伟大的情感构筑人类的共识,形成普世的情感追求,从而上升为“从善”“从美”的价值观念,感化人们去铸造现实之上的理想主义精神家园。
李自健除选择母亲独自出镜的温情画面之外,还编排了双向互动场景。
李自健将母亲这一形象推向了独特的高度,其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自我个体的满足,而是包容性地展现相互交融的爱。
如作品《胎声》中扎着羊角辫的大女儿轻轻依偎在母亲的怀中,俯身将耳朵贴在母亲的孕肚上,具有双重性的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意味深长,一面是母爱的展现,一面是母爱的传递、延续。
画中生理空间与生活空间重叠交汇,女儿的动作其实是其心灵在与另一个生命进行呼唤和应答。
两幅画引发的故事
两幅画引发的故事中国人的两幅画一幅轰动美国另一幅日本不敢看这是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
【被遗忘的人】一副画正在美国引起轰动E-mail 文化传播网幻灯片制作:蕴秀園背景音乐:走向复兴•【被遗忘的人】一副画正在美国引起轰动。
白宫前,一名男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陷入痛苦之中。
他身边围绕着43位美国总统,多数正试图安慰他。
而站在最前方踌躇满志的奥巴马却无视这个人,他的右脚踩在宪法上,詹姆士-麦迪逊恳求他停下来。
画家乔恩-麦克诺顿表示,美国人正在失去美国梦。
(见下图)这是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
2 米、高2。
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
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对展览的成功感到不舒服。
一些日本人也来参观。
他们走后不久,就有人打电话来,要求主办者撤下《南京大屠杀》见下图•网友在南京看到的反日一幕:直接令人震撼不已在南京新街口附近,哪家就不说了。
暂时能做的,只有这些!确实令人震撼!•门前闪烁的字:由于钓鱼岛事件,本店特。
(接上图)特别声明:1.恕不接待小日本,狗。
(接上图)狗除外,动物无辜。
2.(接上图)2.本店今天起排查店内所有产品。
接上图)产品设备,如有发现日本货物。
接上图)一律更换,我们暂时能接上图)暂时能做的只有这些。
•每个中国人都要看看:日本人最憎恨的中国七大明星成龙2005年为电影《神话》在韩国做宣传,一个日本人挑衅的问道:“成龙先生,您以前几乎一直在好莱坞打拼,为什么又回到国内发展?是不是因为您在好莱坞不景气?”成龙一愣,随即回答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本,在好莱坞打拼如何也不妨碍我在国内发展,我们中国人不像有些国家,因为一部电影在好莱坞略有影响就改了美国籍(这明明指出是日本的一个演员),像我,李连杰等不管在好莱坞发展如何都会回到国内献给影迷们一些作品,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品德。
高中美术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万 里 长 城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提问:
长城作 为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杰 作,中华民 族智慧和血 汗不是 军事意义上的 堡垒,而是历 史的见证者, 是中华民族的 代名词,成为 一件无与伦比 的艺术品。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目前,在非洲、中东(叙利亚、伊拉克、乌克兰等)国家战火和恐怖主义任然 不断,世界很不太平,战火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普通民众还是艺术家,一直都在祈
祷和平。他们各自都用些什么方法来告诉人们要珍惜和平呢?
用文字,用口述,用海报招贴,用电视影视,美术作品等。
三、第和六平课的战祈争祷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小结并评价:
人们不希望战争, 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 我们通过对本堂课的学 习了解到艺术家在艺术 创作中也一直寄托着这 种良好的愿望,让我们 为世界的和平献出自己 的一份力量!
课后作业: 创作一幅呼吁和
平的作品!(任何形 式都可以)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整个画面的调子阴郁,情景恐怖,充满了悲剧气氛。这是画家 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战 争 、 饥 饿 、 贫 穷 给 民 众 带 来 的 灾 难
谢谢观赏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比较中、西方雕塑有什么不同?
大 卫 ( 米 开 朗 基 罗 )
第六课 战争与和平—— 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湘版 高中 美术 鉴赏 教案 战争与和平
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交流和综合活动来完成,以美术作品为中心,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从不同层面来看待问题的习惯。
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如关于战争的著名电影或文学名著,以及它们对于战争的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经验转化到学习上来,更好地认知新事物。
教学中可以适当放映一些表现战争的影像资料片断,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课程中可以先集体教学,再分组讨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通过问题展开,激发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答案。
可以采用系统分类的方式。
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战争的各个阶段,进而要求学生总结、分析,然后推测,最后大胆假设。
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欣赏作品。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完成一件以“和平”为主题的作品,可以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通过实际动手创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范金梅
一副震惊中外的画
震撼人心的《南京大屠杀》 李自健最知名的油画是《南京大 屠杀》。1988年,李自健只身赴 美国自费留学。偶然机缘让他结 识享誉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星 云大师问李自健能不能画一幅 《南京大屠杀》。星云大师说, 1937年冬,12岁的他和母亲到南 京寻找父亲,但已找不到,于是 只有到尸骨遍野的死人堆里去翻 啊、找啊。 12岁的孩子没看到父亲,却看到 很多很多死人,惨状深深留在他 的印象里,无论从大陆到中国台 湾或到美国,都没能忘记。
谢谢欣赏
范金梅
早在2002年,李自健就与汶川结下了特殊情缘。为收集绘画素材,画家第一次到汶川采风,便被一座座古韵 犹存的美丽羌寨所吸引。“憨实的村童、稚气的笑脸……孩子们的天真、朴实与美,已成为我多幅‘乡土气息’系 列画作的基本素材,也可以说,这里就是自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而在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李自健一度陷入了忧虑。他担心的是,那些自己常去的寨子还在吗?那些孩子是否 还活着?“那几天,羌寨山沟里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背着竹篓,在奔流的溪水中跳来跳去的情景,时常在我的眼 前涌现。”
李 自 健 画 人 性 与 爱
主题人性与爱 作品欣赏
爱心大使语汶川娃的故事
2001年秋天,著名画家李自健自居住地美国洛杉矶飞 抵四川,从都江堰市聚源镇第一次进入汶川地区,收集中 国乡土绘画创作素材以来,至2007年间,曾先后六次抵达 汶川,涉足于茂县、理县、汶川的多个山乡村寨。画家尤 其钟情痴迷于离汶川县城仅7公里的桃坪羌寨,并以之为主 要素材采集点。自此,画家与桃坪羌寨的山民乡亲结下了 深厚情谊。桃坪羌寨儿童的淳朴、可爱、天真的形象,多 年来一直成为画家李自健乡土孩童油画的主角,这些作品 曾参与“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全球巡回展,巡展世界多 个国家,这些作品大多已为海内外艺术收藏家收藏。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ppt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 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不 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 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 位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这幅画问毕家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画,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13
第十三页,共25页。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你看这幅油画后的感受
第十四页,共25页。
南 京 大 屠 杀 ( 油 画 布 面 ) ( 现 代 湖 南 邵 阳 ) 李 自 健
14
《狼牙山五壮士》
16
第十六页,共25页。
残暴和黑暗
光明、希望
光明、和平
痛苦的人民
第十七页,共25页。
《格尔尼卡》 毕加索 17
请同学们看书76页《格尔尼卡》分组讨论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背景
2、画家 3、构图 4、色彩 5、风格
18
第十八页,共25页。
这幅画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公牛象征法西斯,可怜的马象征受难的人民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 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 ,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 撕裂长空。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谢谢! 再见!
24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9
第九页,共25页。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 论胜利及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 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 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 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
李自健油画作品的艺术人类学阐释
李自健油画作品的艺术人类学阐释作者:张未末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李自健是当代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物之一,其围绕“人性与爱”主题,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油画作品。
本文尝试以艺术人类学视角,从四个方面分析李自健油画作品。
第一部分结合李自健成长经历,挖掘其作品的形象原型和情景原型;第二部分以“身份”为切入点,研究其作品的异文化阐释;第三部分解读其画作的叙事特点、历史影响等;第四部分阐释其画作超越民族与地域之间界限的原因,探寻艺术作品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李自健他者视角人性与爱李自健是湘籍旅美著名油画家,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自费赴美留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1993年至今,李自健在30个国家和地区了举办了72次油画环球巡回个展,坚持以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创作与公益性全球巡展方式,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享誉国际。
20世纪70年代以来,李自健以“人性与爱”为主题,创作了一大批将审美理想和道德理想相融合的具有普遍人文关怀以及中国文化特征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
其作品题材广泛,既有纵向时间的宏大叙事历史记录,又有横向空间的民族、国家间异文化交流,李自健站在历史潮流的节点和中西文化的交汇处,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其作品都极其贴合艺术领域人类学转向的变化,并成为艺术人类学一个典型的阐释对象。
一、乡土中国——李自健作品的原生动能文艺理论家习惯于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之于人的永恒魅力,荣格认为,文艺魅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表现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原型的影响激励着我们,因为它唤起一种比我们自己的声音更强的声音。
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
”①具体到李自健而言,无论是其本人抑或是其作品,都有着极为突出的原型。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指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
在李自健的画笔下,恬美的牧童、勤恳的水牛、忠诚的黄狗、着食的鸡,是其乡土系列、家书系列及牛童系列的常驻角色;沧桑而慈祥的老妇人和朴实且热烈的红花被则作为基石构筑了祖母、红花被两个系列。
国内战争纪念馆案例分析
国内战争纪念馆案例分析作者:佚名学研资讯来源:规划署点击数: 725 更新时间:2006-3-19国内战争纪念馆案例分析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于南京城西日军当年大屠杀现场之一的江东门“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本馆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占地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
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1、开发指导原则突出日军暴行和纪念的主题;围绕主题,增强震撼力2、开发手段及方式阐述丰富的史料和事实证据,突出主题设计构思抓住“生”与“死”的对比,突出日军大屠杀造成的死亡、悲愤的主题,并保持遗址的地形地貌。
史料陈列厅内展出的主题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专题,主要从日军暴行等方面展开。
其主要陈列的内容有:当年日军大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揭露日军暴行的记实、报导和出版的专著、图书;幸存者的名册、照片、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人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日记、供词、屠杀武器;慈善团体崇善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的照片、判决书等。
电影馆放映厅,有200多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展出的内容,都是历史的真实纪录,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李自建,著名的旅美画家,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海外特聘画家、[1]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
20年来,持续于六大洲三十个国家与地区举办大型环球巡回个展,自主、自费,以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巡展传播人性与爱普世价值,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影响广泛,瞩目画坛。
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及欧洲拜占庭“圣·约翰骑士勋章”获得者。
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市
出生日期:1954年职业:油画家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
信仰:佛教主要成就1993年起,环球巡回大型个展。
代表作品《山妹》;《孕》;《生之梦》;《龙的传人》;《1937·南京大屠杀》简介
李自健最知名的一幅油画是《南京大屠杀》。
1988年,李自健只身来到美国自费留学。
两年后,李自健凭借才华和坚韧的意志,在肖像画领域开始有所收获,但依然困顿于艺术渺茫前程。
1991年春,偶然的机缘让他在洛杉矶西来寺结识了享誉世界的高僧星云大师。
得星云大师特别赏识与鼎力支持,画家得以搬入星云大
师提供的蒙蒂拉精舍优雅环境,潜心作画,500余日夜,创作出一大批,表现人间大爱的油画作品,
一天,外出弘法返回美国的星云大师,向李自健提出,“能不能画一幅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巨幅油画”。
大师说他就是南京大屠杀这场灾难的受害者和见证人,1937年12月,年仅12岁的少年星云,在母亲的带领下,到南京寻找父亲,找遍了血腥屠城,未果,从此天人永隔,留下刻苦铭心记忆。
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师为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惨无人道的悲痛历史,他深情嘱托画家去创作一幅警世之作,李自健不负大师厚望,在大洋彼岸洛杉矶,潜心创作三个月,克服重重困难,悲愤执笔,终于完成了这幅让世人震撼,让日本右翼势力惧怕的巨幅历史油画,并将此幅巨画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展”在全世界六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展出,造成巨大的轰动与反响。
李自健于1991年,2003年先后创作的两幅《南京大屠杀》巨幅历史油画,现已分别收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3]
内容
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侣真实再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1991年作于美国洛杉矶的《南京大屠杀》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
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
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
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
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
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3]
反响
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曾经被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丹尼斯·怀伯曼撰文“这是一部雄辩的声明。
唯有毕加索《格尔尼卡》可与之比美”。
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公民党创始人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画感慨道“凝睇《南京大屠杀》,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
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蕴藏着画家的深刻感悟与人类的和平呼唤。
李自健创作巨幅历史油画《南京大屠杀》并且顶住日本右翼势力百般阻挠、威胁,勇敢坚持在全球间展出,为真实历史代言,并于2006年,荣获了“南京国际和平特别贡献奖章”。
在画展上,我经常看到被这幅画深深震撼的日本人。
在台湾,有一群日本妇女看过这幅画后,向我们深深鞠躬道歉。
还有日本观众留言:“我们的侵略战争对不起中国人民。
我们要和政府隐瞒历史的行为斗争下去,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
”还有日本著名文化大师池田大作,他看到《南京大屠杀》这幅画,感动得哭了。
应他的邀请我去日本,4600位东京创价大学的大学生起立为我鼓掌。
因此,将“人性与爱”画展带到爱好和平的日本民众中去,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
(摘自《潇湘晨报》对李自健的采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