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有关问题——以泥石流灾害为例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引起的地质过程和地表活动,导致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件。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沉陷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1. 减少灾害风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和持续时间等进行评估,以便预测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灾害风险,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范围,进而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资源开发计划,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评估地质灾害概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遥感监测和数学模型等。
1.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质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等。
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已经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总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概率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持续时间评估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数据获取和处理技术、模型建立和验证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提供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问题的探讨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问题的探讨陈飞飞;姚磊华;赵宏亮;马俊学【摘要】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开展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泥石流信息具有多元、多源的大数据特性,以及泥石流系统的时空变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性.总结了泥石流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等内容,指出了目前泥石流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指出了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传输,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运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理论与人工智能方法,对泥石流的时间、空间和规模进行高精度、高时效的评价和预报是未来的趋势.【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32【总页数】10页(P114-123)【关键词】泥石流;评价;统计学;系统科学;人工智能【作者】陈飞飞;姚磊华;赵宏亮;马俊学【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1 国内外研究进展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常会冲毁建筑物、淤积河道和淤埋农田,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如图1所示。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开展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近四十多年,泥石流评价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为定量,单一发展为综合。
泥石流的发生和演化过程受多种多样的不可控因素制约,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涉及统计学理论、数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1]。
已有众多学者从泥石流的成因、孕灾环境、特征参数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随着泥石流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不断引入到泥石流的评价领域,使得泥石流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2]。
图1 四川省都江堰市八一沟泥石流冲积扇[1]Fig.1 The deposition fan of debris flow of Bayi Gully in Dujiangyan City, Sichuan Province[1]在国外,1977年日本学者足立胜治等[3]分析了地貌、地形和降雨三个方面对泥石流的影响,判定了泥石流发生的危险度;1980年瑞典的Eldeen[4]使用危险区划图分析了泥石的流危险度,将泥石流危险性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1981年美国的Hollingsworth和Kovacs[5]将岩性、坡度和切割密度三个因子分别划分为五个级别,给选定的指标打分,运用因子叠加法对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虽然该方法在打分时有较强的主观性,但泥石流评价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灾害,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及其应用。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级,为工程设计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灾害历史资料分析、现场调查与监测、数值模拟分析和风险评估模型等。
首先,通过对灾害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规模和演化过程,从而对潜在的灾害风险有所了解。
其次,进行现场调查与监测,了解地质、地貌、水文等因素对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获得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
再次,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和灾害范围,评估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最后,结合以上方法,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泥石流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灾害风险,工程师可以了解泥石流灾害对工程的可能影响,从而在设计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工程风险。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灾害风险的评估,可以确定应急预警和疏散区域,提前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然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评估工作较为复杂。
泥石流发生需要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地质条件、降雨量、坡度等,评估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威胁。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预测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目标是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我们需要评估不同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程度,以便确定合适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历史灾害资料的研究以及现地调查数据的收集,可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次,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泥石流灾害往往受到地形、地质、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估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 quantitat)分析和估算,以获取准确的评估结果。
例如,在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时,可以考虑地形坡度、坡向、降雨量等因素,并通过统计分析以及灾害模型的建立来确定概率值。
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和灾害风险的差异性。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可能在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例如,地震带附近的地区可能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我们需要基于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应该能够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高风险区域,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防止泥石流的侵袭;而在低风险区域,可以通过疏导水流等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一步。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合理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和民众提供参考,加强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和可靠性。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识别。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并对其特征和成因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
此外,必须全面掌握研究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相关背景信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潜在灾害源的调查和分析。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详细调查潜在灾害源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性质等关键信息,并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使用现代遥感技术、地质雷达等先进工具,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分析潜在灾害源的数据,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再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了对潜在灾害影响范围的评估。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灾害源周围的地理、环境、社会等因素进行考虑,并预测可能的灾害扩散范围。
通过使用数值模拟、地质力学分析等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评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扩散程度和影响范围,为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还包括了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和评估。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潜在灾害的频率、规模、损失以及灾害发生可能性等多个指标,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和数据库,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通过量化的风险评估分析,可以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对人类活动的威胁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还包括了风险管理和防治对策的提出。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根据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防治对策,从源头控制、灾害预警、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评估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地质灾害,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过程中,地质灾害评价与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价。
地质灾害评价旨在确定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频率,并评估其对工程造成的威胁程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对目标区域内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原因的研究,例如岩性特征、地表破裂线、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的分析。
这些评价结果将进一步指导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
然后,进行风险评估。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中,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定量评估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工程风险。
通过分析可能产生的泥石流流域范围、泥石流流速、泥石流含固体量等参数,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特点、工程的重要性等因素,可以确定工程所处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选择合适的防治手段。
在地质灾害评价和风险评估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现场勘察和数据分析。
一方面,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包括地貌类型、地貌演化过程、地质构造等。
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土壤稳定性等进行实地测试和分析。
这些现场勘查数据是评价地质灾害和风险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和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理、气象、水文等多学科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型等,以提高评价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地质灾害评价和风险评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还需包括其他方面的工作。
例如,需要调查潜在的泥石流源区和泥石流运动路径,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扩展趋势。
此外,还需要研究降雨特征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山区和高陡地形地区更为常见。
泥石流灾害作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应该从区域尺度和工程尺度两个方面进行。
区域尺度评估主要考虑泥石流频发区和可能的泥石流源区,通过对历史泥石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了解泥石流的规模、频率和运动特征,以及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从而判断潜在的泥石流风险。
而工程尺度评估则侧重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评估该工程项目是否存在泥石流威胁,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在区域尺度评估中,可以使用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历史泥石流事件的统计分析,推断未来泥石流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貌解译、地质工程勘查等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土壤岩层条件等对泥石流的影响。
在工程尺度评估中,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预测泥石流对工程的可能影响。
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除了地理和地质因素外,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等也会对泥石流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因素都会对泥石流的规模和频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多因素分析和综合评估。
最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共享和应用。
评估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对于可能存在泥石流风险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加固山体、建设拦砂坝等。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提供给政府部门,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灾害评估与应对对策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灾害评估与应对对策泥石流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泥石流灾害,进行灾害评估并制定相关的应对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泥石流灾害的特点、灾害评估方法和应对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泥石流是由降雨、融雪或山体滑坡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具有急剧流动性和破坏性的高浓度泥土、碎石和水混合物。
泥石流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规模大、速度快、破坏能力强等特点,给山区和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泥石流工程勘查中,灾害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灾害评估的目的是准确了解区域内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设计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泥石流灾害评估时,需考虑山体地质构造、坡度、土壤类型、降雨情况等因素,以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灾害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通过对山体地质、雨量、地貌等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判断泥石流潜在威胁。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经验和专家知识,对于简单的工程勘察和监测项目来说是有效的。
而对于复杂的工程项目,如隧道、输水管道等,需要进行定量评估。
定量评估则是利用数学和物理模型,结合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预测泥石流可能发生的位置、速度和规模等。
除了灾害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泥石流灾害特点和工程勘察结果,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危害。
首先,可以在山体上设置护坡、挡土墙等措施,以防止泥石流的下滑和侵蚀。
其次,可以修建泥石流沟道,引导泥石流流向安全地带,减少对建筑和人员的威胁。
此外,还可以加强降雨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预警并疏散人员,以减少人员伤亡。
此外,定期监测和维护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已经建成的泥石流防治工程,需要定期进行巡视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有效使用。
同时,也需要持续关注周边环境变化,特别是降雨情况,以及时调整相应的预警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降低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时,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风险评估是了解目标区域的泥石流灾害潜在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历史泥石流、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信息,可以对潜在的泥石流灾害进行评估。
其中,历史泥石流的发生记录对于评估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它反映了目标区域发生泥石流的频率和规模。
地质构造是泥石流发生的基础,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判断目标区域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
地形地貌则是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之一,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可以推测出目标区域的泥石流发生概率。
将这些信息综合考虑,可以对目标区域的泥石流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管控措施的制定是减轻灾害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首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和范围。
了解风险源的分布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工程措施。
例如,在山体边坡上设置护坡或者挡土墙,用以防止泥石流的形成和扩展。
对于重点区域,可采取地下排水系统或者泥石流防护林等手段,加强灾害防治效果。
此外,还应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除了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来说,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同样重要。
首先,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确定工程的布置方式。
比如在高风险区域设置多个防治工程点,以增强灾害防护效果。
在设计防治工程时,应考虑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确保工程的长期可靠性。
此外,还应结合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合理安排监测设备,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情况。
在实施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地灾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引言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从此,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所有新建项目在项目报批和征用土地前,要求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随着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技术要求及评估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完善。
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从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实行。
为进一步贯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3月25日重新颁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
其中,《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为了适应评估工作的新需要,国土资源部随通知下发了新的技术要求。
新的技术要求内容更加详细、可操作性更强,但同时对评估工作的技术工作量的投入、评估方法的规范化、评估内容的细化以及评估报告的质量和图件的信息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强调了对评估报告的备案、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及质量终身制的法律约束性。
1.树立地质环境是变化的观念在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地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观念。
地质环境条件是各种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基础,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内因,而各种地质外营力和人工活动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外因或诱因。
同时各种地质外营力和人类工程活动又不断地对地质环境进行着改造,尤其是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往往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论及措施意见采取工程措施和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一种由于地形、地质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其中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类型。
泥石流因其具有剧烈性、破坏性和随机性等特点,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对于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勘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估。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基本前提,因此对勘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岩性、断层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了解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地质因素。
其次,对勘查区域的地貌特征进行评估。
地貌特征包括山地、河谷、峡谷等地貌类型以及坡度、坡向、坡高等参数。
通过分析地貌特征,可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潜力和流动路径,从而评估泥石流的风险程度。
第三,对勘查区域的水文条件进行评估。
水文条件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包括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参数。
通过分析勘查区域的水文条件,可以判断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从而评估泥石流的危险程度。
第四,对勘查区域的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评估。
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程度很大。
通过分析勘查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情况,可以评估泥石流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潜在影响。
最后,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如规划控制开发区、修建防护工程、加强监测预警等,以降低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对地质、地貌、水文等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查和分析,还需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风险评估,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灾害,其中泥石流灾害被认为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针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对其评估指标和评估过程进行解析,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工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其可能带来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而泥石流灾害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灾害类型,其风险评估的方法也相对复杂。
根据《泥石流防治工程研究与设计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评估指标的选择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泥石流形成潜势指标、泥石流发生频率指标、泥石流规模指标、泥石流危害程度指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泥石流事件、现场调查数据和地质工程勘查数据,可以计算出这些指标的数值,进而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大小。
其次,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多个。
泥石流的发生受到地形地貌、地壳运动、气候气象、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调整。
例如,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可以通过建立地形地貌图、地质构造图、地下水位图等专题图来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要考虑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对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此外,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需要借助风险评价模型。
常用的模型有定性评估模型和定量评估模型。
定性评估模型主要是根据专家经验和判断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定量评估模型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地质灾害风险指标的数值,能够较为客观地进行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最后,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时,应该充分考虑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涉及多个因素和数据,这些因素和数据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一、背景概述地震是地球自然界中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先后经历数十次地震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及预防,本文对某沿海城市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二、地震灾害评估分析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该城市地震活动频繁,历史地震记录较为完整。
据悉,在过去的200年中,该城市共历经了5次地震,最大烈度为7.2级。
其中,2008年的一次地震已经对其经济建设及当地民众生活产生了波及。
2.地震危险性评估根据现有数据,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属于地震高风险地区。
考虑到该城市地勘落后和抗震设施技术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3.区域受灾分析该城市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裂及地面塌陷的风险都较高,而该城市内高层建筑较多,建筑抗震能力较低,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问题相对突出。
三、建议措施1.强化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地震台网布局,增加地震监测设备密度,及早发现地震动态,为预防灾害提前作好准备。
2.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勘探,加强地质调查,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加强防范建设工作。
3.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
制定各类抗震规范,加强抗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论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高风险,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建议强化地震监测、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第二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滑坡一、背景概述滑坡是指因土壤松弛、重力作用或外部力的影响,导致土体在山腰、山脊或山坡上向下运动的一种地质灾害。
该城市位于高山地区,地势陡峭,滑坡灾害潜在压力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城市的滑坡风险情况,本文对该城市进行了滑坡灾害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地质灾害评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破坏,进行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与要求。
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是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预测、评估和处理地质灾害,以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和防治措施。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灾害形成原因、规模、活动性和风险等方面。
首先,评估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勘查人员需要收集和分析该区域的地质地貌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气候资料等,以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只有深入了解泥石流形成的背景,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工程措施。
其次,评估灾害规模是确保工程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重要因素。
规模评估需要考虑流量、坡度和物料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使用数值模拟和地质工程方法,可以预测泥石流的流动速度、冲击力和破坏范围等参数,从而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
此外,评估泥石流的活动性对于制定防治措施和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重要。
活动性评估需要考虑泥石流形成和活动的时间、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因素。
通过分析历史泥石流事件、监测数据、泥石流动力学特征等信息,可以评估泥石流的活动性,并预测未来的灾害潜在风险。
最后,评估泥石流的风险是决定工程设计防治措施的关键因素。
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泥石流的规模、活动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进行工程地质灾害评估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估应基于充分的调查和实验数据,并结合现场勘察结果。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其次,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和合理的原则。
评估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模型、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充分的公开和交流。
另外,评估结果应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靠性。
评估应该能够预测可能的灾害发生,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预警措施。
最后,评估结果应该是可操作和可执行的。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对工程的威胁程度,可以为灾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降低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时,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地形、气象和水文等信息,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对地质灾害过去发生情况的研究,可以分析其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未来灾害的预测提供依据。
在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时,需要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来确定灾害的发生概率。
这些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降雨量、坡度等。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可以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灾害发生的概率。
另外,地质灾害的风险分析也需要考虑工程本身的脆弱性。
不同种类的工程对地质灾害的抵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估风险时需要考虑工程的结构、材料、施工方式等因素。
通过对工程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灾害对工程的破坏程度。
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时,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因此在评估风险时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来自数据的不完整性、模型的简化以及参数的选择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充分的讨论,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评估其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
及时、完整、准确的数据是进行评估与分析的基础,只有在有可靠的数据支撑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和预测。
除了在勘查过程中进行评估与分析,还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
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威胁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耐灾能力。
同时,在工程运行与维护阶段,也需要定期进行灾害风险的评估与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的作用或地表运动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评估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其对人类、财产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浅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科学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和技术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地震灾害的评估,可以使用统计分析和地震学理论来确定震源参数、震级和震源位置,进而预测地震的危险性。
对于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可以通过对流域地貌特征、降雨强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来评估泥石流的潜在危险。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可以识别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区域,评估可能的破坏程度。
地质勘探技术也是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获取地下地质情况和地震活动的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地质灾害的复杂性使得评估工作变得困难。
地质灾害通常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评估模型往往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实地数据和经验知识,这对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
地质灾害的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如地震记录、降雨数据、地面形变数据等。
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限制、资金限制等,现有的数据往往不够完整和准确,这给评估工作带来了困难。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有待提高。
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往往只是概率性的估计,并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评估结果的解释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客观,以避免误导和错误的决策。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科学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条件评估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条件评估要点地质条件评估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工程设计和防治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潜在的泥石流风险,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
本文章将重点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条件评估要点。
首先,需要了解地质属性。
地质属性是评估地质条件的基本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倾向和倾角等。
地质构造指地壳力学的组成和性质,对地质灾害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质地等。
岩层倾向和倾角则是评估地质条件中重要的参数,它们可以通过野外调查和现场测量获取,为工程建设提供相关的地质数据。
同时,还需要对该地区的地质历史进行回溯,以了解过去的泥石流灾害记录,进一步评估该地区的泥石流风险。
其次,需要进行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的评估。
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是地质条件评估中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卫星影像和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
通过对地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地势的起伏、沟谷的走向和纵横分布,以及河流、山脉和山谷的分布等地貌特征。
这些特征对于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
然后,需要进行水文条件的评估。
水文条件是评估地质条件的重要方面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
水文条件的评估包括对降雨、地下水位和径流情况等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了解,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通过对地下水位和径流情况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方式和水文特征。
这些数据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需要进行植被和土壤条件的评估。
植被和土壤是评估地质条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植被状况和土壤性质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和土壤稳定性等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
第 2卷
第 1 期
震 灾 防御技 术
T c n l g o Ea t q a eDia trP e e t n e h o o yf r rh u k s se r v n i o
Vo1 2, . No.1
20 0 7年 3月
Ma 20 L. 0 7
摘要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是有效预 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
行环境直接危害和间接危 害的一项主动 防灾措施 。本文基于近年来在开展此项工作中 的一些经验
和 体会,对 地质 灾害评估工作 的整体流程 ,包括评估依据 、技术 内容、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
后如何 备案 等进行 了评述 ,并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 行了探讨 。
作为 目前进 行地 质灾 害危 险性评 估 的规 范和 依据 。
国内目前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的单位众多、资质各异 。由于这项工作具有起点
高、难度大 、技术创新性强和工程个性特点鲜明等特点,加之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对国土资 源部最新颁布的关于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 试行) 以下简称 《 》( 技术要求》 国 )( 家标准,19 )的解读各不相 同,因而在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 中,有许多方面仍存在模 99
关键词:地 质灾害
建设用地
评估
引言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 ,是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
运行环境直接危害和 间接危害的一项主动防灾措施。科学合理地开展此项工作 ,对发现项 目 建设区潜伏重大地质灾害问题 、提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以及指导建设项 目安全实施
糊不清 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笔者近几年在开展此项工作 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地质灾害 评估工作的整体流程 ,包括评估依据、技术 内容 、评审要求及评估工作完成后如何备案等进 行综述 , 并对所遇到的一些具体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与从事此项工作 的同行交流和分享。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方法探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方法探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地质风险评估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关键环节。
地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地质、地貌、水文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综合评估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从而为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而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地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常见的泥石流地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灾害历史分析、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地质勘察与地质调查,以及数值模拟等。
灾害历史分析是通过收集泥石流灾害的历史记录和相关资料,对泥石流活动的频率和规模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泥石流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而泥石流形成机理研究则是通过对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泥石流的规律和特征。
此外,地质勘察与地质调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工程地区的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地貌特征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泥石流的潜在风险。
此外,数值模拟方法则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泥石流的流动特性、速度、流量等参数,并以此评估泥石流对工程的危害程度的方法。
这些方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验证,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地质风险。
其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风险评估方法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地质条件、地貌特征、降雨情况等。
地质条件包括土地坡度、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这些因素对于泥石流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地貌特征包括地表形状、河流走向、土地利用情况等,这些特征能够反映出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潜在风险。
而降雨情况则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触发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预测未来降雨情况,以及不同降雨强度下的泥石流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可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工作,应强调勘察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前期规划、勘查设计、勘查施工和勘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活动或外部环境影响而引起的、对人类、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严重危害的不利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火山喷发、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评估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在于科学地判断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可能性,以及对其危害程度的客观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涉及的技术问题包括地质勘察技术、遥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地质信息系统技术等。
地质勘察技术是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情况等进行野外勘察和调查,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摄影图像,对地域地质构造、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进行快速准确地调查和分析。
数值模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地质灾害发生的过程和影响,对地质灾害的规模、范围、影响程度等进行模拟和预测。
地质信息系统技术是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相关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和分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需要地质学、水文学、气象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协作,而相关专业人才短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勘察和数据支持,而一些地区的地质勘察和数据获取困难。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大量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支持,而一些地区的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较为滞后。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理、气象等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较为复杂。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手段的研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有关问题——以泥
石流灾害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也不断的发展
进步,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促进了
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因此笔者就主要是以泥石流为例,对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的建
议和措施,促进我国社会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泥石流
1、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越越来越深入,国际对这方面
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视。
例如在2004年的时候国土部为了更好的贯彻《地质灾害
防治条例》,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简称《通知》) 。
从此之后,我国建设用地审批中增加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这一
新的内容。
我国在建设用地使用之前,首先是需要对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这是我们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而我们对这方面进行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
要求( 试行) ( 简称《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这主要是由于《技术要求》是
《通知》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正是由于其作用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就主要
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我国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使得我国地质行业产生
了一种新的资质证书,也就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并且在这个基础上
也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队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队伍,甚至
还出现了一种新的业务,也就是地质灾害为香型评估业务。
根据相关的统计说明,我国具有这种证书的评估单位承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应该已经超过 30
万项。
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簪进步,这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地质行业比较大
的业务之一,有利的促进了我国地质减灾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保证了人们的生命
安全,减少了经济损失。
2、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法定的地质灾害,在国务院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是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6 种,在这6中地质灾害中要
以泥石流滑坡的危险性是最高的,其相关概念在我国的出现是比较晚的,大约是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并且在各个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危险性评
估的影响,我们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估的研究也已经开始出现,并将其作为先导
开始研究。
在我国泥石流为现象评估发展的过程中,在1988年就正式的提出了
泥石流危险度的概念以及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
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
展以及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在1995年的时候就出版了比较具有标志性研究成
果的著作《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这本书是我国现代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的唯一一本著作,正是由于这本书的重要性,因此在2000年的时候将其编入了《地质灾害勘查指南》。
随着我国相关学者和专家的不懈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
就逐渐的建立了我国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的基本体系,这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地质灾
害行业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就会发现,其主要是分为区域评估、流域评估以及场地评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并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多和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遇到灾害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相关的体系或者是以相关的制度来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估,从源头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自 2004 年国土资源部发布《技术要求》试行到现在,到现在已经14年代时间过去了,这一技术在我们运行的如何,并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那些问题,笔者就主要是以泥石流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其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促进其发展进步。
3、顶层设计与区域评估分析
随着我国相关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对这方面的内容越来越重视,并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地质灾害普查详查资料数据,修编新的全国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区划图和6 种法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全国区划图,审定批准后,作为宏观控制性区划,纳入各级政府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和应用。
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环境差异大,因此对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全国性的灾害区划图仅仅是只能够起到基础性的工作的指导,对云南省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指导作用不强,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宏观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差的。
而且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以及一些地质风险地图集中,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等级图区划图比例尺小,区划结果设置的比较粗糙,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作为指导,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远远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因此我们就需要建立顶层设计和加强对区域的评估分析。
顶层设计的关键是要在全国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和分灾种区划的宏观基础上,统一相关规范的标准,并且还以县级行政区域,最好是以乡镇行政区域为单元,编制和研究比例尺比较大的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图和分灾种类区划图,这样就可以针对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标准,并且还可以在云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第一层面上就建立起来完善的、覆盖全云南省的区域灾害评估体系。
就以泥石流为例进行说明,在我国比较常见的是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泥石流分布及其灾害危险度区划图》和《中国滑坡灾害分布图》,但是这两幅图不仅是年代比较远,相关的资料收录严重不全,而且其主要是以全中国泥石流的相关情况为主进行分析研究的,云南省的相关情况仅仅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已经不适合云南省相关情况的发展变化。
2004 年,殷坤龙在其《滑灾害预测预报》一书中发表过全国滑坡灾害分布和危险区划图,并且在其中与县级行政单位变为划分的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云南省自己也曾经出版过一些非公开的泥石流灾害的区划图,但是经过这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现,并没有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云南省应该讲地质灾害比较容易发生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主要的单位,甚至还可以细化到乡镇行政单位,就可以对云南省出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较为详细的划分、分类,并进行精细化的评估,这样就对大大的提高了云南省在接下来对流域评估和场地评估的精细化程度以及评估的准确性,促进云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4、流域评估和场地评估分析
从2004 年开始《技术要求》试行以来,不少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少可供操作的规范和完善的理论指导,并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往往是因人而异,例如是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确定等,这就给实际操作过程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流域评估和场地评估,例如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级,可实行双向要求,一是按建设项目重要性来分级,二是需要对《技术要求》中“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中有关泥石流的内容进行修订,并对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发内心研究的和修订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进行,这样才能够促进云南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希林.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有关问题——以泥石流灾害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24(02):8-15.
[2]刘瑞强.我国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起动及相关防治措施研究[J].甘肃科
技,2016,32(21):31-34.
[3]史德明.我国泥石流灾害剖析与防灾对策建议[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0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