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气压带和风带学案(三圈环流)

合集下载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2.1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手工图加深记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理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圈环流教具学生手工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大家好!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咱们今天上一节火星情报课,首先进行一下分工,全班班长和地理课代表为火星情报高级特工,其他班委和课代表为初级特工,没有任何职务的同学为初级特工,咱们班一共有九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情报分局,今天的火星情报课的探究课题是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工作流程是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中级特工找出大气环流概念特点和成因局长进行会议讲话局长布置任务,各情报局独立完成各情报局任务成果展示火星特工工作考核。

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师:进行第一个环节,初级特工回顾热力环流,有哪位特工来帮助我们一起来回顾?生:初级特工XXX A地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中形成高压,B地受冷,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

师:非常好(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热力环流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中极特工找概念,所有特工读书33页第一段文字。

一分钟后由中极特工回答大气环流概念特点以及成因。

生:中极特工特工XXX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点:全球性,有规律的原因:不同纬度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师:找的非常对。

下面进行第三个环节,局长讲话。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

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生:热力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 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具、资料图表、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材39页活动。

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并回答问题。

识图、绘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月、七月气压分布图,并让学生画简图表示。

(提问)分析亚欧大陆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形成了高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形成低压中心,切断了哪个气压带?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夏季: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亚洲低压冬季:副极地低压被亚欧大陆切断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引导学生边画边想,带状的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压中心,由此形成认识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海陆热力差异和海陆分布状况决定了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化。

翻转课堂 高一地理学案11-必修一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翻转课堂 高一地理学案11-必修一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山东省昌乐一中2014级
高一地理翻转课堂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2014_年月日编号必修一10
第 1 页
第 2 页
3.读“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右图为地球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第 3 页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6~8题。

.盛行西风带
第 4 页
在线测学:
1.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
C.低气压带均由空气遇热膨胀上升而形成
D.高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
3.由于上空空气聚积,产生下沉气流而形成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压带
读图,回答4~5题
4.右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中纬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B.赤道上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C.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6.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大体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案2:3.2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2:3.2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素养解读1.通过视频资料的观察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分布特点。

2.通过观察三圈环流模型,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向,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预习准备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和陆地之间的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甲为低纬环流。

乙为中纬环流。

丙为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冬季。

问题探究11.判断正误。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没有规律。

( )(2)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是形成三圈环流的重要原因。

(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2.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南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西南飘扬D.向东北飘扬3.气压带的成因都是热力因素形成的吗?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原理:海陆的差异,海陆相间分布。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2.表现(1)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分布。

3.季风(1)概念:盛行风向随有规律地变换。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移动。

(3)表现:亚洲东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季风;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季风。

问题探究21.判断正误。

(1)亚洲高压是切断副极地低压带的唯一冷高压。

( )(2)南半球海洋分布广阔,没有形成冷高压与热低压。

(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亚地区夏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 )2.南亚地区的冬季风与夏季风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东南风B.东北风、西南风C.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3.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最为典型的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主题探究主题探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019年,某航空公司为实现跨大洲不间断飞行而推出一系列试飞计划。

三圈环流和季风导学案

三圈环流和季风导学案

四川省古蔺中学课改高2012级地理导学案课题: 2.2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层次:教师评价:学科组长评价:检查时间:月日注:以下习题中打★是要求所有班级要做的,打★★是挑战班、希望班必做的,打★★★是希望班必做的一、预习目标及重难点预习目标:1.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2.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重点: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以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动态过程、三维空间中风的方向。

二、教材助读自读教材P33-35三遍,阅读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析理解低、中、高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气压带风带的原因,能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认真理解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识记二分二至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位置。

三、知识再现(《大聚焦》P16-17)四、基础巩固(《大聚焦》P17-18例1和变式训练;“基础巩固”1-4题)五、探究案★探究点一:请阅读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在下图中标出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自己总结分布规律。

★探究点二: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图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带,C带,D带,E 带2.标出B、D所代表风向。

★探究点三: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B、乙点位于30°N附近C、甲点位于30°N附近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请阅读教材P33的图2.11,完成下列的探究题★探究点四:1.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时,是什么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2.什么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什么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探究点五:看教材P37“1月份、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在1月份图中,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为何分布在北纬60°以南的地区?在7月份图中,副热带高气压的位置为何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地区?六、课后巩固(《小聚焦》P17-18★:1-14题;★★: 15题)古蔺中学课改高212级班姓名:小组:第组题四川省古蔺中学课改高2012级地理导学案课题:2.2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海陆热力性质与气压中心层次: 教师评价: 学科组长评价: 检查时间: 月 日 注:以下习题中打★是要求所有班级要做的,打★★是挑战班、希望班必做的,打★★★是希望班必做的一 、预习目标及重难点预习目标: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2.掌握冬夏季存在于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位置。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

【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

2.2 气压带和风带(一) 导学案 【使用说明】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并记忆。

2、认真思考预习部分的思考题,想好答案要点,课堂讨论时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3、认真完成各问题后的例题,思考问题的突破口和考查点。

[学习目标] 1、学完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其形成过程。

2、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

[导学提纲] 问题一 单圈环流 1 结合课本33页活动题及右图描述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思考:现实中单圈环流能否形成?为什么? 问题二 三圈环流 (北半球为例)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表现: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1 低纬环流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箭头①),在 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 上空(南风),受 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 (箭头②),到30°N 附近上空时,变成了西风。

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 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 。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 (箭头④)。

这样在赤道与30°N 之间形成一个 环流圈。

2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也叫盛行西风(箭头⑤)。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又叫极地东风(箭头⑥)。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箭头⑧)。

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环流圈。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1
(指导画图)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a、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气压带。

b、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

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

提问: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引出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
通过讲解和演示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请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逐步投
二、课堂总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重要原因之一。

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1)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气压带、风带南移)。

)上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图中高、低气压的名称分别为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

A、B两处季风中,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是
另一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炎热干燥
C三地中冬季气候最温和的是 A ,年降水量最少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学案1:3.2气压带和风带

学案1:3.2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综合思维)知识梳理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 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 和 之间的 和 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分布 形成A 赤道低压带 南北纬5°之间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带 附近 高空空气 E 带 附近 近地面气流 G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7个气压带风带 分布 风向 B 带 赤道~ 之间 风 D 带 之间 风 F带之间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6个风带(1)原因: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 ,冬季偏 。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陆地面积 且海陆 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分布。

3.季风环流(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 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①东亚季风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自主诊断(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 的是 A.①极地高气压带 C.③东北信风带

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多雨带


图 5.10 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 压带, 表示风带。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假设1:①地球不自转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表均一
----单圈环流
假设2: ①地球自转②太阳直射赤道③地表 均一
成云致雨— —锋面雨
全 球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的 分 布
90°N 极地高气压带
极 行 北

东 西 信
风 风
带 带 风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N
盛 东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N
赤道低气压带
60°N 副极地 低气压带
90°N 极地
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
高气压带
引起三圈环流的原因是什么?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90°S 60°S 极 副 地 极 高 地 气 低 压 气 带 压 带
30°S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0°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30°N 60°N 90°N 副 极 副 极 地 热 地 高 带 低 气 高 气 压 气 压 带 压 带 带
判断:北半球是什么季节?理由? B在什么地区? A是哪里?
1、 读图回答问题:表示北半球______ 冬 季的大气 环流状况,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2.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大致是: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方向一致 D.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

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能准确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提高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产生的结果。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绘图法、小组合作等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画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造成美国部分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的恐慌,日本和美国相隔如此遥远,氢气球往往没有动力,那你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怎么漂洋过海,从日本到达美国的吗?学习了这节课后,你就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热力环流”,请学生上黑板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教师评价。

设问: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局部地区冷热不均,同学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在全球范围内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一)大气环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1.大气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意义?2.什么是大气环流?【学生回答】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统称为大气环流。

【提问】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教师绘图讲解(二)单圈环流1.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且太阳直射在赤道,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画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三)三圈环流如果考虑地转偏向力,仍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教师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北半球低纬地区环流。

人教版必修1 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地理: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全球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可通过三圈环流来说明。

理解三圈环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气热力环流,二是风的形成及风向的转变。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近面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三圈环流是假设地球表面均匀情况下的理想模式,实际上气压带和风带在近地面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并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还应了解海平面气压和风的实际情况,以使理论联系实际。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还随季节作周期性移动,其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被破坏呈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三种气候类型的案例分析,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侯的重要因素。

同时,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热力作用是本课的一条主线,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和季风环流,都离不开热力作用。

人教版必修1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1)

人教版必修1学案:2.2气压带和风带(1)

〖必修1〗2.2 气压带和风带(1)【学习目标】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南北移动规律。

2.分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3.理解季风的成因和分布。

Ⅰ 三圈环流●一、三圈环流的形成 1.成因①高、低纬度地区之间冷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2.示意图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在近地面表现为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A 带,C 带,E 带,G 带。

B 带,D 带,F 带。

◇提醒:气压带的成因有两类①热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因热而低压)、极地高气压带(因冷而高压)。

②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气流下沉而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气流上升而低压)。

●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7月前后偏 ,1月前后偏 。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

尤其是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分裂成了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Ⅱ 季风环流●一、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一月七月●二、比较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冬夏季风比较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蒙古、西伯利亚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南部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蒙古、西伯利亚东北风凉爽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地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提示:南亚的西南季风的形成——在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南部形成亚洲低压),从而形成西南季风。

【对点演练1】读图,回答1~2题。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三圈环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应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学习过程】一、大气环流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________状态。

2.成因:______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3活动,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完成问题:1.假设的条件有哪些什么?2.高低纬度间大气如何运动?请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3.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第一步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的②不考虑地转偏向力③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1.假设地表均匀,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地球不自转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第二步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的②考虑地转偏向力③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学生活动:1.绘制北半球三圈环流图。

学生活动:2.画出三圈环流变式图合作探究依据大气运动状况,请思考在纬度0度、北纬30度、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把它们标在图中(提醒注意是近地面)。

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3. 在左下图中标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并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合作探究看课本P34图2.10,在赤道地区和纬度60°附近为什么容易形成降水?降水成因是否相同?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假设前提: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表均匀;(1)在右图中标出A、B、C三图的日期(2)气压带、风带随的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移,冬季向移。

巩固练习:1. 大气环流是指()A. 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B.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C. 海陆间的大气运动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2~3题。

2.2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2.2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3课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其作用。

(2)能绘制说明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3)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重点难点】全球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重要的内容。

本节重点是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

【自主探究】什么是大气环流?它有哪些作用?用文字说明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1][绘图说明]绘出三圈环流、标注风、压带名称及风向90 气压带性质热力冷高压60 动力冷性低压30 动力暖性高压0 热力热低压30 动力暖性高压60 动力冷性低压热力冷高压绘三圈环流:90°S 60° 30° 0° 30° 60° 90°N[探究活动2][读图说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移动的原因:A 的日期为B 的日期为C 的日期为 移动的规律:就半球而言: 全球而言:[探究活动3][阅读分析]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为什么北半球海陆分布对大陆的影响比南半球显著?(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北半球却呈块状)[读图说明] 季风环流概念: 形成原因: (1)重要原因:[探究活动4]被切断的气压带 大气活动中心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一月气压七月气压【基础巩固】1.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2.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为西南风 ②南半球为西南风 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 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B.极地高气压带C.极地东风带 D .信风带 4.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5.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 ②冬季南移 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 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2)季风环流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冬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性质夏季风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赤道附近印度洋 风向 性质成因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7.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C.反气旋的影响D.气旋的影响8.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B.东亚的西北季风C.南亚的东北季风D.南亚的西南季风9.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B.高气压带均由冷空气冷却下沉而成C.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北风D.赤道低气压带南邻东北信风带10.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气压带风带。学案

气压带风带。学案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提高分析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能力。

2.能够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解决问题。

3.可以绘制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重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预习案】 阅读课本P33-P35完成下列问题:2.单圈环流阅读课本P33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假设:① ② ③太阳直射赤道(1)在右图标出大气运动方向,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2)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可以维持?为什么?3.三圈环流假设:① ② ③太阳直射赤道结合课本34页-35页,在右图画出气压带、风带、风向。

4.读右图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结论:(1)全球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2)就北半球来说其移动规律: 。

练一练: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10°—20°盛行东南风C.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是杂乱无章的D.气压带、风带与高低气压带都是相间分布探究二知识补充:形成空气流动的动力有热力因素以及动力因素,热力因素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而带来空气的运动;动力因素是空气被迫下降或是上升带来的运动。

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课本P34图2.10试着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试着运用本节知识,对照地图册解释气球炸弹是怎么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练一练:2010年3月冰岛火山爆发导致火山灰蔓延到欧洲对航空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风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本节知识网络】【巩固案】:(针对学习目标1、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三圈环流)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独立按照形成过程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2.通过绘制示意图,能熟练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温故而知新】要求:1、在图1中画出AB之间的热力环流;2、在图2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的高空风向;3、在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下的近地面风向;【学习流程】一、三圈环流1.大气环流指。

大气环流的三个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单圈环流(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无地偏力;b.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c.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

)赤道空气受热()到高空形成()气压,极地空气冷却()高空形成()气压,气流在高空由()流向(),近地面()流向()。

3.三圈环流(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b.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

)只考虑高低纬间()差异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力我参与1:画出低纬环流A 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因受热上升,致使近地面形成低压,称为(),赤道高空形成高气压,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南风),但受()的影响,到()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时,变成了西风,空气便在()附近自西向东运动,并且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下沉形成(),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了()。

我参与2:画出中纬环流B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压带一部分流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也叫()。

与此同时,从()向南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上空,另一部分流向()上空。

我参与3:画出高纬环流我能总结4.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b地表均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
编写人:王枫叶校对:王丽娟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独立按照形成过程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
2.通过绘制示意图,能熟练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温故而知新】
要求:
1、在图1中画出AB之间的热力环流;
2、在图2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的高空风向;
3、在中画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下的近地面风向;
【学习流程】
一、三圈环流
1.大气环流指。

2.请用示意图表示单圈环流的形成。

(假设前提:a.地球不自转---无地偏力;b.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c.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


赤道空气受热()到高空形成()气压,极地空气冷却()高空形成()气压,气流在高空由()流向(),近地面()流向()。

3.三圈环流
(假设前提:a.阳光直射赤道---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b.地表均匀---无海陆差异。

)我参与1:画出低纬环流
A 低纬环流:赤道空气因受热上升,致使近地面形成低压,称为(),赤道高空形成高气压,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流向北极上空(南风),但受()的影响,到()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时,变成了西风,空气便在()附近自西向东运动,并且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下沉形成(),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了()。

我参与2:画出中纬环流
B 中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压带一部分流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也叫()。

与此同时,从()向南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上空,另一部分流向()上空。

我参与3:画出高纬环流
我能总结
4.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的形成,并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匀。


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 移,冬季 移。

【检测反馈】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C.地转偏向力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B.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C.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D.南半球的极地东风是东北风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气压带代表(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5.风带1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
6、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 .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D .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60º
30º 30º
60º 0º
30º
15º 15º 0º
b c d
8、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A .向东飘扬
B .向西北飘扬
C .向南飘扬
D .向东南飘扬 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 ,
B ,
C ,
D 。

(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4)极锋是 风带和 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5)此图表示北半球 (季节),判断理由是 。

(6)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变化?
【课后反思】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