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范进中举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范进中举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4dd40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71.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范进中举附答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范进中举附答案范进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
”众邻居道:“老爷,恭喜高中了。
适才欢喜的有些引动了痰,方才吐出几口痰来,好了。
快请回家去打发报录人。
”范进说道:“是了。
我也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
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
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你们不知道,得罪你们说,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
众人都笑起来。
看着范进洗了脸,郎中又拿茶来吃了,一同回家。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小题1:范进中举是疯,醒来之后,感觉“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但对“中的第七名”记忆深刻,这说明了什么?(2分)小题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小题3:“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2分)参考答案:小题1:这说明范进一心考取功名,功名是他心目中最为重要的东西。
同时说明科举对他的毒害之深。
小题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语言上的变化,表现出胡屠户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特点。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51ad37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2.png)
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范进中举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范进中举](https://img.taocdn.com/s3/m/d40f86bc192e45361066f5c2.png)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星宿.(xiù) 腆.着(diàn) 相.公(xiànɡ)B.解.元(jiě) 行.事(hánɡ) 长.亲(zhǎnɡ)C.作揖.(yī) 亲.家(qīn) 侥.幸(jiǎo)D.兀.自(wù) 名讳.(huì) 拙.病(zhuō)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带挈体统见教醉醺醺B.绾起倒运商议啐在脸上C.商酌瞒着喘息何足为奇D.盘费恭喜轩敞谨俱贺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现如今高铁发展越来越快,过年回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高铁,难怪有人说:“2013年过年回家的路今非昔比....呀。
”B.为了坚持用户的利益,可以不怕得罪人,不怕被骂得狗血喷头....。
C.小强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D.即使有万贯家私....,也经不起你这样挥霍。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一文主要运用了夸张手法,揭示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心灵的毒害。
B.众乡邻劝说范母,称范进为老爷,又主动拿鸡蛋、酒、米,这些都表现了众乡邻的热情。
C.范进中举前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D.范进发疯的情节,既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5.填空。
本文节选自______代小说家________写的章回体________小说《________》。
这部书主要描写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________的腐朽。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后,某班围绕“范进中举”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围绕“范进中举”的内容,语文科代表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完成下联和横批。
【学练优】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课件):14.《范进中举》
![【学练优】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课件):14.《范进中举》](https://img.taocdn.com/s3/m/417752dbc8d376eeaeaa316d.png)
讲授新课
关于《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 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 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
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
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生,”意思是你的中举,还兴有我家的一份功劳,抬
一抬,拉一拉。“言”与“意”对照,揭示该人物丑 恶的灵魂。
讲授新课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讲授新课
“噫!好了!我中了!”
讲授新课
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 少思想活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
课堂小结
文章主题
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 重刻画范进中举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
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辛辣地讽
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
当堂检测
《儒林外史》精彩片断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
吃
住
茅草棚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用
地位
讲授新课
中举前 家境贫寒 忍气吞声 地位卑微 卑怯畏缩 随意辱骂 粗俗势利 厉声训斥 蛮横倨傲 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 不屑一顾
中举后 中举发病 地位顿变 谦卑恭敬
范进
热衷功名
范 进 中 举
胡屠户
千种夸赞 万般讨好 阿谀奉承
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b0936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9.png)
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范进中举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进中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范进中举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范进中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范进中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二课,它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极为精彩的片断之一。
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境遇的变化,深刻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腐蚀读书人的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长篇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该名著的讽刺艺术有所了解,并且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欣赏、感知艺术形象。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的要求,我设计如下三维目标。
1、学习个性鲜明的语言和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把握两个人物形象——范进和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3、探究小说的主题——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思考、发挥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
(三)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小说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并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学习小说,就要学会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主题的写法。
【教学设计】《范进中举》_语文_初中
![【教学设计】《范进中举》_语文_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f739e3b7daef5ef7ba0d3ceb.png)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小说。
选自我国清代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与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是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的好范文,同时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都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
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1. 感受、理解范进的形象及各个人物对比手法的运用。
2.拓展迁移,培养学生思考、想像、表达的综合能力。
3. 感受夸张讽刺的艺术魅力,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1.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2. 感受夸张讽刺的艺术魅力,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讨论,围绕一个“变”字生发开来,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重点分析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并注意处理好与《孔乙己》一文的比较阅读。
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讽刺的艺术魅力,探究社会意义。
这样的长课文尤其要注意精讲,适当的取舍。
1.提问法:长文短教,提问精而巧,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情境设置法:利用表演、多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参与。
3.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课前自学】1. 查阅搜集资料:有关作者吴敬梓、作品《儒林外史》、封建科举制度等相关内容。
2. 借助资料并根据小说的特点,自读《范进中举》。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14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pdf 语文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14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pdf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e2d85748d7c1c708a145b2.png)
范进中举一、整体把握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
本文写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一事,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这其实是前面情节的尾声,放在这篇节文里却跟某些小说里的背景有几分相似,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
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社会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第二部分,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
范进此举固然是受到了他宗师的鼓励,但如果不是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断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从他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是情节的开端。
第三部分,发榜之日,在断炊的情况下,范进奉母命到集上去卖鸡。
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喜报忽到,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
这是情节的发展,因为范进的命运从此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被人藐视的“现世宝”变成受人尊重的“老爷”。
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这又曲折地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
第四部分,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报子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
这是一场喜剧,是这个故事的高潮。
范进在发疯过程中始终只说着一句话:“噫!好!我中了!”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胡屠户在这场喜剧中对范进毕恭毕敬,把范进捧上了天,充分暴露了他趋炎附势的嘴脸。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学案 语](https://img.taocdn.com/s3/m/095ad471b90d6c85ec3ac689.png)
14.范进中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3.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小说的对比手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
一次在贡院撞号饭,口吐鲜血,满地打滚,闹得不可开交时,四个商人出于怜悯,替他捐了个监生进场考试。
从此他步步高升。
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一个考了二十多次的老童生引起了周进的高度注意,周进顿生怜悯,为其填了个第一名,这个老童生便是范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进中举》。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年幼聪明,才识过人,不善于治理家业,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
代表作《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带挈.(qiè)体统.(tǒng)劈.手(pī)醉醺.醺(xūn) 商酌.(zhuó) 尖酸.(suān)攀.谈(pān) 桑梓.(zǐ) 簇.拥(cù)侥.幸(jiǎo) 权.变(quán) 轩.敞(xuān)4.词语解释带挈:挈带。
文中指提携,意思是“让人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明确: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案及反思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范进中举》教案及反思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795390c22590103029d34.png)
《X进中举》教案及反思教学目的: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描写中了解社会。
3.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感知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领会运用对比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教学步骤:一. 出示教学目标:1.布置预习,查字典给自己认为的难点字词注音,并解释。
①按要求填空(在括号内填拼音或字词)星宿(xiù)斋公(zhāi)醉xūn(醺)lài蛤蟆(癞)yán王(阎)紧(攥zuàn)带挈(qiè)腆(tiǎn)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②解释下列词语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商酌:商量,考虑。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省,知觉、明白。
二、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介绍少作者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某某全椒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八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长春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长春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04674aa98271fe910ef934.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长春版)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
50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原文:“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
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好”,几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结束了!“中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到手了)
在恢复过来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
正好体现了范进“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2017学年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各版本、各单元)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章知识要点(汇总)。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https://img.taocdn.com/s3/m/3b77463a9ec3d5bbfc0a746a.png)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立足必须学会立志,勤奋才能达到攀登之目标。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范进中举。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醺x n:酒醉。
攥zu n:握。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x ng人事:指失去了知觉,陷入昏迷状态。
也指不懂得人情事理。
作揖: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倒运:倒霉。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地上爬着的癞蛤蟆,想吃天上飞翔的天鹅。
比喻痴心妄想。
现世宝:丢脸的家伙。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摸门不着:摸不着门路,意思是不知从何说起。
兀w 自:仍旧,还是。
桑梓z :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他家自其曾祖起一直科第不绝,官也做得相当发达,有过五十年"家门鼎盛"(吴敬梓《移家赋》)的时期,但到了他父亲时已经衰败。
他少年时代生活还颇优裕,随父亲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并不局限于八股文训练,还涉及到经史、诗赋。
二十岁时考上了秀才,这也是他一生所取得的最高功名。
三年后父亲亡故,他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族人欺他这一房势单力孤,蓄意加以侵夺,这使他看到人情世态的凉薄,并由此产生了对家族的厌恶和反抗的情绪,祖传遗产也在短短几年内随着这种情绪的增长而加速散尽:他一面往来于家乡与南京,涉足花柳风月之地,肆意挥霍;一面随意散发钱财给向他求助的人。
而且他几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也遭到族人和亲友的歧视,感到在家乡很难居住下去,便在三十三岁时把家搬到了他所喜爱的有着名山胜水的南京。
到南京以后,家境虽已很困窘,但他仍过着豪放倜傥的生活,他对仕途也失去了兴趣。
虽然他性格豪爽,但内心的辛酸还是难免的。
吴敬梓是旧时代一种很特别的人物。
但生活的理想究竟在哪里,这对吴敬梓仍然是艰难的课题。
他看到"衣冠人物"的堕落,想到的是原始儒学以人格修养为先的原则,觉得讲求礼乐仁政和君子式的"文行出处",才是挽救士风的途径。
范进中举课件
![范进中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75bd46852458fb770b56ac.png)
向阳学校 于东坡
一十 朝年 成寒 名窗 天无 下人 知问 。,
吴 敬 梓
一、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二篇精读课文。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 第三回。《儒林外史》是一部反对科举制度 和封建礼教毒害的名著。《范进中举》以塑 造范进老年中举,喜极而疯和胡屠户前倨后 恭等形象来揭示病态的社会。本文为提高学 生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 础。
对范进疯态的描写
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
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 的水。
这些夸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范进是中举后狂喜
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1.这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刻画的主要人物 是________,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 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 )揩眼泪 两茎( )灯草 3.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进行 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________,这件事充分 揭示了他________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 的形象。 4.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 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 说? 5.《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从本文和《范进中举》 可以看到,文章大部分通过________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 果。
六、板书设计
中举前 中举后
范范进 进 中胡屠户 粗俗势利 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范进中举》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范进中举》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a8e53b606edb6f1afe001f4c.png)
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范进中举》中的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中的细节描写,极具讽刺意味,下面,我们就从各种描写方式入手,一起来分析一下。
★颇有韵味的动作描写
【剪辑一】①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句①,一个“腆”字韵味十足,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他酒足饭饱之后的醉态,以及不可一世的丑相。
句②,“低着头”显示了胡屠户心灵的猥琐。
“扯了几十回”,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合情合理,极富讽刺意味。
这两个动作细节把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富有变化的语言描写
【剪辑二】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范进称呼胡屠户为“老爹”,颇有深意,这正反映了范进身份地位的变化。
中举前范进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称他为“岳父”,而中举后则称胡屠户为“老爹”。
前后称呼的变化表现了范进的老练与世故,讽刺了封建读书人丑恶的灵魂。
★令人捧腹的心理描写
【剪辑三】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这一心理描写,反映了胡屠户在打了范进之后的心理状态。
相比于之前他说范进是“现世宝”“想天鹅屁吃”,要范进“撒抛尿自己照照”等,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4范进中举(吴敬梓)【全国一等奖】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4范进中举(吴敬梓)【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5ab07b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3.png)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重点(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发生在科举时代的故事,主人公范进从二十岁开始应考,年年进考场,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秀才,紧接着中了举人。
那么范进中举以后哪些方面变“好了”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阅读课文,并划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阅读思考。
)(周围人对范进的态度变好了,特别是胡屠户的态度。
)二、品析课文1、范进中举以后哪些方面变“好了”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是“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却是“贤婿老爷、文曲星”。
★中举前他在范进中秀才时只带了“一挂大肠、一壶酒”;而中举后却带了肉和钱,后头还跟了一个小伙计。
★中举前常常把范进骂个狗血喷头,摸门不着,而中举后看到范进的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还有最后范进给他六两多银子时,他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去了,跟范进中举前的逞风逞威形成鲜明对比。
2、小结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比较图表:中举前中举后称呼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长相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品貌好、才学高贺礼一挂大肠、一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动作一口啐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一路低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去了3、中举前后这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放映出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可用哪些词语概括?(前倨后恭、粗俗势利。
趋炎附势、爱钱如命的市侩。
嫌贫攀富、凶横粗鄙、圆滑世故。
)4、大家概括得很好,可见吴敬梓笔下的胡屠户是一个欺贫攀富、粗俗势利、凶横粗鄙、趋炎附势、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
5、胡屠户这种性格是怎么造成的?(应是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胡屠户善良的本性和人格。
如果考官不是周进,范进就不会中举,不中举那不还得老老实实去谋生?胡屠户教训他是为他好。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ceb9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b.png)
《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长篇小说。
小说以范进的考试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高官厚禄的考试制度下的腐败陋习和劝学用人的思想观点。
同时,通过写范进之父范爷,范进之友路从严等人物的形象描写和语言交际活动,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士人文化和礼教社会的痛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代科举制度对中国士人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词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了解范进的社会环境和科举制度。
(2)阅读和分析小说《范进中举》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进行课堂讨论和解读。
(3)学习和实践写作技巧,尝试写出自己的范进故事或心得体会。
(4)展开情境教学,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深度体验范进的考试之路和与他人的交往。
(5)开展展示活动,邀请范进故事的演说者或求官者演说或宣扬“进士不如范进”理念。
2. 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活动:观看视频“范进中举”,带领学生们回忆当时的人物和情节,并引入文化素养的认识点。
(2)知识讲授活动:读小说《范进中举》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结合词语运用技巧,注重语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3)课堂讨论和分析活动:以问题和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并就个人观点和唯美性进行探讨和交流。
(4)写作技巧应用:实际操作环节,教师讲解写作方法和技巧,开展小品文或读后感书写活动。
(5)情境教学体验:以角色扮演、朗诵和分组互动的形式,实现学生对范进的真实体验,加深主题教育的印象效果。
(6)展示交流活动:学生进行口语演讲和表演,以“进士不如范进”等观点为向导,推广和孕育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 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高,热情积极。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c72b51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a.png)
4、范进中举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剖析文本。
(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合作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2.教学难点(1)把握文本主题,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准确翻译文段。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儒林外史》。
(2)简介《范进中举》的背景及故事梗概。
2.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范进的悲剧原因,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幽默、讽刺手法。
(2)讨论《范进中举》的现实意义。
5.文言文阅读技巧讲解(1)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如词义辨析、句式分析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翻译重点文段。
6.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文段。
2.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3.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翻译课后练习题中的文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
2.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2.吴敬梓《儒林外史》原著3.网络资源,如人物简介、教学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课堂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热烈等3.期中、期末考试成绩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 !好. !. 我. 中了. !. ”.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 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
一脚踹在塘里. ,.挣.起.来,.头.发都. 跌散了,两手
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
着笑着,. 一.直.走. 到集上去了。
.
12
品读课文
1.范进为什么说“好”字?
2.请设想:范进大嚷“好”的瞬间, 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
.
13
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
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可以 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种种的甜酸苦 辣 ,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 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 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 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 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正是作者的点 睛之笔!
3.来屠,户恭被喜众高人中局了不!”过,只.得. 连. 斟.两. 碗. 酒. 喝. 了. ,壮一壮胆,把. 方. 才.这. 些.小. 心.收. 起. ,
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
晃晃的户前倨后恭的句 子,并品析,下节课交流。
2、课外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
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
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
里揣……
.
17
.
18
练习反馈
1.范进抱着鸡,手里插. 个. 草.标. ,一.步. 一. 2出.来只踱. ,听的…得,…东.一.一张.片..片西.声.声望...的.叫,.锣在道..响那.:,“里三寻快匹人请马买范闯老.将爷
.
14
.
15
品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对胡屠户的描写中,
那些词语特别精彩?
.
16
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
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
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
1、听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精彩
的词语或句子
.
11
范进中举发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 了. 一. 遍.,又. 念. 一. 遍.,自己 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 一. 声. ,. 道:“噫!. 好. 了. ! 我. 中了. !.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
.
20
.
21
.
1
进学回家,丈人教训
.
2
乡试回家,卖鸡救命.
.
3
看喜报发疯昏厥
跌倒池塘
.
4
胡
屠
户
治
疯
.
5
前
倨
后
恭
的
胡
屠
户
.
6
.
7
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 的主要情节。
2.文章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
8
品读课文
1、听读课文
.
9
品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
10
品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