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全是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今义:__知道__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年级上册要背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要背的知识点初中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折点,由于这个阶段的知识点是初中最基础的知识点,所以这个阶段的知识点是初中知识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七年级上册要背的知识点。
一、语文1.《论语》中的八句格言:有所为有所不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吾善学而不厌精、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未迟疑、不耻下问、不可怨天不利己2.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组合方式3.五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句、主语谓语宾语句、主谓宾补句、主语谓语双宾语句、主语系表结构4.文言文常用词语及其用法5.初中语文作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二、数学1.十进制、百分数和分数的互相转换2.正数、负数的概念及其运算3.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及其应用4.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以及单位换算5.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三、英语1.基本句型、时态和语态2.被动语态和疑问句的构成方法3.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变化4.动词不定式的用法及其形式变化5.常见固定搭配和短语的用法四、历史1.十字军东征和蒙古帝国的兴起2.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3.明清两朝科技发展和海外贸易4.中国古代文化和经济的对外交流5.明朝和清朝时期的文化、教育制度变迁五、地理1.世界各大洲、国家的名称、位置和形态2.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3.中国各省区市的名称、位置和特征4.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5.世界主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这些是七年级上册要背的基础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语文诗歌、古诗文等各种形式来记忆知识点;使用翻译软件和同类软件来加强语言学习;使用地图软件来帮助理解地理知识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七年级语文上册基本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基本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是初中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包括语文常识、语文技能、语文阅读、语文写作等四个方面。
一、语文常识语文常识是指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以及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
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在语文学科中,语言文字是基础。
学生应该掌握语言文字的概念、属性特征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知识。
2. 声韵调声韵调是汉字拼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写出声母、韵母、声调的组合规则。
3. 词语知识词汇是语文基础,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汉字词语的造词规则和基本意义。
4. 句子知识句子是语言文字的基本单位,学生应掌握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5. 基本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字表达的方式,学生应熟练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语文技能语文技能是指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阅读技能、表达技能和应用技能。
1. 阅读技能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具备准确快速的阅读能力,并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段落和句子的意思。
2. 表达技能表达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学生应熟练应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在写作中表达清晰、准确、流畅。
3. 应用技能应用是语文教育的应用阶段,学生应能熟练应用语言文字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应对日常交际、参加演讲比赛等。
三、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是整个语文教育的核心。
很多孩子在学习语文阅读时,常常陷入“看懂字眼,不懂意思”的境地。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理解课文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时,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和外延。
2. 阅读常见文体语文阅读涉及到多种文体,包括故事、小说、寓言、传记、新闻报道等。
学生应熟练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知识点。
下面将逐个单元进行介绍:
第一单元:认识语文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语文的概念、语文的功能、语文的表现形式以及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单元:人生的起点——初中生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初中生活的语文学习目标、语文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知识体系以及初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单元:文学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学的概念、文学的作用、文学的种类以及文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四单元:走近诗歌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诗歌的概念、诗歌的形式、诗歌的表现技巧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单元:古代诗歌名篇赏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诗歌的名篇,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
第六单元:小说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小说的概念、小说的种类、小说的结构以及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第七单元:走近寓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的表现手法、寓言的教育意义以及寓言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现代文的概念、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的表现手法以及现代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九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言文的概念、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的篇章结构以及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第十单元: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重点分析了其中反映出的文化传统、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了鉴赏分析。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十个单元及其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使用古代汉字,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2. 词汇丰富,使用较多的汉字,需要积累大量的生词;3. 语法结构复杂,句式严谨,需要深入理解;4. 语言优美、含蓄、抽象,需要仔细品味。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1. 以“时态、语态、主谓、宾谓”为主的“四分法”。
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动词形式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主谓关系。
2.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倒置,常用于表示强调、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并列句:以“而、且、乃、若、亦、则”等连词连接的句子,形式较多样化,常用于并列、转折、递进等情况。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忠实于原文:阅读文言文时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解释。
2. 熟悉常用字词:通过课文和练习积累常用的字词,逐渐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疑难句的解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或者查阅相关的注释和翻译。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仔细体会。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理解上下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并尽量还原原文的语义。
2. 注意准确用词:尽量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翻译文言文,避免用词过于生僻或繁琐。
3. 灵活运用语序: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调整词序。
4.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并在翻译时适度加以转换。
五、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王安石祭侄文》:了解古代祭礼的形式和礼仪,在阅读中体会王安石的豪情壮志。
2. 《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作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3. 《孟子》: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孟子的思想,如仁义道德、君臣关系等。
4. 《论语》: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领悟其中的道德和修养。
七年级语文上册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常考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为学习高中语文和文学艺术打下基础的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本文总结了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常考知识点。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辨析生僻字、理解古诗词意境、了解文化背景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考点包括理解课文的主旨、能力、特点、立意以及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文章信息,总结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意图。
三、写作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写作考查主要包括作文和提纲填写两种形式。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文体转换,比如叙述、说明、议论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提纲填写中的各项要求,能够准确概括主旨,恰当准确地列举细节、论据和论述过程等。
四、古诗文歌赋学习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学生需要学习古诗文歌赋,掌握一定的鲁迅、李杜、陆游等诗人的诗歌知识,能够理解其思想、意境、修辞手法和背景。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背诵诗歌、如何欣赏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欣赏的古诗文歌赋的意境和思想。
五、古代文化和历史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七年级学生也需要对古代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往往通过阅读古代文化和历史相关的文章,了解古代诗词、戏曲和文化传统等。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断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历史文化素材。
六、其他除上面提到的知识点外,七年级语文上册还有其他一些常考的知识点。
比如: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文体转换等。
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知识点都深刻掌握。
总体来说,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常考知识点涉及面很广,需要学生在追求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同时注重在线学习的平台,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理解及易错知识点(带★号为重点理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理解及易错知识点(带★号为重点理解)1课《春》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句中。
★抖擞: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褒义词。
指精神抖擞,不是指身体抖擞。
呼朋引伴:招呼朋友,引来伙伴。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摇摆;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不能用于形容男士及环境等描写。
重点考。
2课《济南的冬天》安适:安闲舒适。
着落:事情有归宿、有结果‚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宽敞:指宽大、开阔、宽阔。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小巧灵便。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澄清: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
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3课《雨的四季》娇媚: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仪容甜美具有魅力。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句中。
常考。
粗犷:豪放;豪壮。
静谧:寂静;安静。
凄冷:淒涼、寒冷。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不能用于自己及同事等,常考。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词,不能用于褒义句中,重点考。
5课《秋天的怀念》侍弄: 整治;料理;‚喂养;ƒ摆弄。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恳求,乞求。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略有贬义。
★诀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不能用于分别等场合。
常考。
淡雅:素净雅致。
高洁:高尚纯洁。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烂漫:色彩鲜丽。
喜出望外: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6课《散步》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粼粼:形容水流的清澈或石的明净。
一霎时:很短的时间。
各得其所:原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7课《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匿笑:偷偷地笑;掩口暗笑。
祷告: 宗教徒向神求保佑。
遮蔽:遮挡;拦挡。
★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七年级上册语文冷知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冷知识七年级上册语文冷知识概览:一、文学常识积累1. 了解重要作家及其生活时代、所属流派,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例如,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2. 了解重要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团体,如明代的"唐宋派"、"公安派"和"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等。
3. 了解基本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二、古文词汇解读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如"之"、"其"、"者"等。
2. 理解文言虚词,如"乃"、"以"、"于"等。
3. 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三、诗词鉴赏技巧1. 学会通过意象、意境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平仄和韵脚对诗词表达的影响。
3. 了解诗词的常见题材,如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等。
四、写作手法分析1. 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
2. 学习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开头、结尾的重要性。
五、文化背景探究1. 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如科举制度、婚姻制度等。
2. 探究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理解文化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 了解重要的文化典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诗经》、《楚辞》等。
六、字词来源解析1. 探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汉字的字形、字义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初一下学期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
6、黄河颂
一、字词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哺育劈开宛转屏障九曲连环
二、感悟中心
诗人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以黄河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整首诗的风格豪迈、直白。
三、句子解析
1、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歌颂内容由虚到实,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是一个比喻句,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7、最后一课
一、主题内容
小说通过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着意刻画了乡村老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字词
哽咽挟踱步惩罚诧异祈祷督学膝头懊悔
钥匙
三、关键句
1、小弗朗士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2、文章写教堂的钟声、起到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将要替代法语。
钟声、号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到烘托和铺垫的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忽然”表明了什么?
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的教,学生全神贯注的听的情况下敲响的,增加了悲怆的气氛。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个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监狱大门”和“钥匙”比喻什么?
“监狱大门”指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通知和封锁;“钥匙”指法国语言;全句意思是:掌握祖国的语言,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四、补充: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中心思想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
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字词
逼狭险峻阻抑崎岖愈能李大钊回环曲折亦复如是
三、句子解析
1、如何理解“雄健的精神”?
指民族的精神,是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迫势。
”这句话中的比喻义分别是什么?
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的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9、土地的誓言
一、中心思想
作者抒发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的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二、字词
炽痛嗥鸣斑斓怪诞亘古澜语默契田垄镐头
污秽丰饶辘辘泛滥白桦林蚱蜢
三、句子解析
1、作者为什么将“关东原野”称为“她”?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用“她”体现了作者对土地的深情,语言热烈,感情浓郁。
2、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作者昔日在田垄留下的欢笑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早已荡然无存,取代的是无尽的凄苦和悲愤。
用“埋葬”使句子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情。
10、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的北朝民歌,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叙事诗,收录上古至唐五代的乐章和歌谣,其中以汉魏隋唐的乐府诗为主。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壁”。
二、中心思想
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诗,塑造了木兰这一聪明勇敢、淳厚质朴、不慕名利、爱国爱家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三、字词
唧燕山辔头可汗姊妹胡骑金柝鸣溅溅云鬓战袍
机杼霍霍啾啾戎机鞍鞯星宿
四、通假
1)对镜贴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同伍的士兵
五、一词多义
市将帖机
六、古今异义
爷迷离但郭走
七、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为动词,记,登记。
2)当窗理云鬓: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
八、特殊句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宾语前置)
2、昨夜见军帖。
(省主语)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
翻译: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次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九、句子解析
1、“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但在战场厮杀时,要分辨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2、①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可汗大点兵。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②写木兰奔赴沙场途中思念亲人的诗句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③写木兰征战生活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