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页PPT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
丰富得多;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④经济发展速度不同造成的人均产出和人均生活 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并呈上升趋势。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处:
不利于我国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
不利于国民经济 的协调发展。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
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
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 3.结论: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 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 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
势”, 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 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 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重要问题
● 区位概念 ●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 区域经济的含义 ●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2020/5/24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三节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 线辐射 :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 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 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 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 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 开。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②居民之间的思 ①摊饼式辐射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 比 异较小,在推进 辐射效率更高。 较 过程中,摊饼式 辐射遇到的阻力 也较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1/A1)/(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 i=A i*Kαi*L iβ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 i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区域经济学完整课件
韦伯认为,劳动费和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 局的重要因素。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 比重或与运费相比较劳动费在成本中所占比重 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 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 同样会对工业区位施加影响。为了研究这种影 响,韦伯提出了劳动费指数这个概念: 劳动费 劳动费指数= ———————— 制成品重量
其理论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 孤立于世界之外,四周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 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 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 赖四周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 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3)假设孤立国内各 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4)农业生产以取得 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 资和利息固定不变。
n MinF=f*Min(∑miri +rk) ⅰ=1 式中F为单位产品总运费,f为运费率, m1(i=1,…,n)为单位产品消耗的i原、燃料重量, r1为i原、燃料的运距,rk为产品运距。上式含 有若干假设条件,主要有:①所研究的是一个 匀质国家,各地生产成本一致;②只研究一种 产品的生产布局,不考虑生产的相互作用;③ 原料地与市场已知;④运费与重量和距离成正 比。
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 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 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 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 素决定的。 数学表达式为: P=V(E+T)
设计了孤立国6层农业圈: 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业圈,主要生产鲜菜、 牛奶; 第二圈层为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 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主要生产谷物; 第四圈层为谷草农作圈,主要生产谷物、 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8
三 、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人口集中的原因 (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 (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 (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 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
现,造就了城市。
.
19
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 1、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2 纵向分解:
图 2-11 经济规模
M
.
起始规模(S)。 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MES),指 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 益率水平的规模; 最优规模M。 在区间[ S,M ]都是经 济规模。
28
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
(1) 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 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
.
10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 (2)市场调控机制 (由企业抉择) (3)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 (4)目标驱动机制 (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
11
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1、费用最小化: 出行设施 2、福利最大化: 保险服务设施
技术联系 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
社会性联系 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 互作用。
服务联系 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 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
政治、行政、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 组织联系 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
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
区域经济学演讲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区 域与外部市场的交流和合作。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 区域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政策与制度
政策与制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保障,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可以
激发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01
02
03
04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区域
经济均衡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提高区 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绿色发展战略
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对外开放战略
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吸 引外资和技术,提高区域经济
政策因素
政府在税收、投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 产生。
人力资本
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技能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 响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
区域经济差异的解决对策
优化产业布局
通过引导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优 化产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 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降 低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交流 与合作。
03
与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而区域经济学则更
关注城市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和规划。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A)/(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11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αβ 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A*K*Liiii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i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1.制度要素 制度要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化程度、产权制度、地方政府行 为。
2.市场要素 市场要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地点 的重要依据。 市场要素的集中表现是消费区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首选地。 3.交通运输要素 交通运输要素是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1、我国产业布局的趋势判断
东部沿海仍是产业布局的核心地区,东西部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沿海三大都市圈将继续主导中国产业布局,中西部城市群作用上升; 四大板块的区域格局得到巩固,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得到实现; 经济带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资源型地区经 济转型发展与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主要内容(一)
1、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
2、 区位理论
1、不可流动性要素 2、可流动性要素 3、基础性要素 1、农业区位论 2、工业区位论 3、市场区位论 4、新经济地理学的 区位理论 5、区位理论评述素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 主要内容(二)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1、产业布局指向
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 某一类地域的倾向,称为布局指向。
1.产业布局指向的内涵 产业布局指向,主要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2.产业布局指向类型 1. 能源指向;2. 原料地指向;3. 消费地指向;4.劳动力指向;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6.高科技指向。 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 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企业所有权状况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市场竞争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第二章 企业空间成长、迁移与区位调整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下面就介绍偏离份额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的基本思想是将
区域内经济总量的变化分成三个因素:经济总量变化=份额 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可以用产业结
构偏离分量表示结构效应,用竞争力偏离分量表示空间效 应。
5.其他原因
业提高社会威望的需要,企业家追求成就感的需要,企 业化解风险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效应,政府的指导与支 持等。值得一提的是,制度经济学派的科斯从交易费 用角度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从而交易费用节约也是 企业进行扩张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空间扩张过程与战略
伴随着企业的增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由单个产 品、单个部门逐步向关联部门和多个部门扩展,其经 济活动的地域范围也将随之向更广泛的地域扩张。
行为学派从企业决策者和决策过程的角度解释企业迁移行 为。
(三)新制度学派对企业区位迁移的解释
企业改变区位的空间经济过程主要是由社会的文化制度和 价值观决定的
二、企业区位变化:结构效应与空间效应
企业迁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具有重大影响。企业从迁出地迁 出会减少这一产业的企业存量和这一产业类型的比重。相 反的,企业将增加迁入地这一产业的企业存量和这一产业 类型的比重。
偏离份额分析法举例分析
假设某地区i 在期初O时期经济总量为bi,O,经过t时间后,到达t时期,此 时该区域经济总量为bi,t。假设该地区j产业在O时期规模bij,O,在t时期 时该产业规模达到bij,t。则i区域内j产业经过t时间的发展,增长量Gij可
以表示为:Gij=bij,t-bij,O,该产业在该时间段内的变化率rij=(bij,t-
区域经济学第五版课件第2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0
第一节 区位概念
5.要素禀赋论 (factor endowment theory) 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 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
不同的来源
各部门技术不同 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劳动密 集型产品
资本密 集型产品
较丰富- 相对价格低
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
净收入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1
第一节 区位概念
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 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 位。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2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5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1.区位:
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 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 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6
第一节 区位概念
2.经济区位: 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场所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2020年9月22日星期二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3
第三节 区域经济
弊
不利于国民经 济的协调发展。
端
不利于我国国民 经济的整体素质
因此,必须妥善地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发展问题,这 将直接影响我国迈入世界性经济增长的进程和国家的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稳定的增长; ②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③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 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⑤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 ⑥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⑦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⑧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3.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965年,威廉逊发现,经济增长中区域间不 平衡程度的变化呈倒U形,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 区域间经济发展趋同。1991年又指出,发达国家 的人均收入差距并非一贯如此。
4.评述-尚待解决问题
增长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是否都存在对非均衡 的依赖性?增长对非均衡的依赖性是否存在某种客 观限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要求的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判断区域经济发 展差异的合理性?
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较稀缺-相对价格高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6.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 相同:都使用相对比较原则来说明比较优势
李嘉图:着眼于商品本身的差异 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引入资本,对导致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作 了深刻、科学的研究,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不足:要素禀赋论假设生产要素总量既定不变且得到充分利用, 采用的是短期静态比较分析,缺乏长期动态的观点且把技术 因素视为无差别、相对静止的既定因素,显然有悖事实。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2.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957 年 , 经 济 学 家 缪 尔 达 尔 ( Myrdal ) 提 出 了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概念和“二元空间结构”理 论,认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主要是区 际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而 且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 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地理上的二元经济。
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重要问题 ● 区位概念 ●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 区域经济的含义 ●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
第一节 区位概念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第三节 区域经济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二、区位单位 三、区位因素 四、区位决策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成 为我国经济研究中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4.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②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体制的转换速度和程 度也不同;
③存在两个相反有互补的梯度差,即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远 远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又要比东部地区 丰富得多;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3)增长极理论
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把经济空 间划分为计划经济空间、力场作用经济空间和均质经济 空间三种类型,关心的主要是增长极的结构特点,尤其 是产业间的关联效益,而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②20世纪60年代初,罗德温(L.Rodwin)首次提出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②+ ③+ ④
缪尔达尔—赫希曼假说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⑤卡尔多(N.Kaldor) 1970年他提出“相对有效工资”概念,即货币
工资与生产率增长率的比例。 ⑥卡尔多及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的局限性:
都是循环模型,缺乏对初始优势条件的有力解 释; 卡尔多模型中的有效工资概念无法解释生产力 行为如何引起较快增长的机制。
按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区域经济学
3.比较优势理论 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 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 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二、经济区域
1.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 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 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 ①人的经济活动的产物; ②不能无限划分;
③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3. 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 的。 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 能不可加 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 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 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二、区位单位
1.定义: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 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
2.内涵: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
3.结论: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
局的物质实体。
第一节 区位概念
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 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的约束条件选择最 佳的区位。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一、区域 二、经济区域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一、区域
1. 1950年,佩鲁,在《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中把经济空间 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并并分为:
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 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 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 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方法分为三类: ①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 ②极化区域,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 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 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
③20世纪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认为 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与一定地理范围相联系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 系,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
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赫希曼,指出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影
响:“极化效应”(polarized effect)和“涓滴效应”(tricklingdown effect)。
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 ———区域经 济非均衡增长理论
三、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一、研究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地域分工 理论
1.定义: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包括绝对优势理
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等。
2.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 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 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 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第一节 区位概念
三、区位因素
1.定布义等:区。位各单区位位进上行区空位间因配素置的的差外异部,约才束决因定素各,如区人位口的分优布劣、,市从场而供才求有、区资位源差分异。 2.埃德加·M·胡佛
一个区位的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 ①地区性投入:区位上不易转移的投入的供应情况,如
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 ②地区性需求: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 ③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 ④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净收入 不同的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因素不同,其区位利益具 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也就决定了各个区位的相对优劣。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二、大国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规律—区域经济非 均衡增长理论
1.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①基本观点: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
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
②缺点:
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视为同质的一元经济,忽视了发展中国 家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表现 为多类型的经济形态; 假定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已经成熟,从而把要 素流动和经济均衡增长直接联系起来; 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
1.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 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 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 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7.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按赫—俄理论,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应越来越少,而
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扩大。然而事实恰恰不然,这现象暴 露了赫—俄理论的局限性,从而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 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产 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1.二次世界大战后,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 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 展的“二元性”。
2.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发展经济学想从经济上解决经济增 长和发展的不对称,平衡二元经济的利益冲突,但在调节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却没突破。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
(2)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①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 平衡的。区域可被分为低梯度区域和高梯度区 域。高梯度区域的产业主要由处于创新阶段的 兴旺部门所组成。
②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 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区域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 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秩序地从高 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