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辛亥革命》

合集下载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孙中山
黄兴
黄兴,(1874--1916) ,湖南长沙 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 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 一知交。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 领袖,与孙中山“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病故于上海。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背景: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
结果: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4.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
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
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
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
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材料研读“因而变色。全
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时间:。1911年4月
地点:广州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兴绝笔书
经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
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 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重要领导人 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 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 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 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 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 的旧官僚手上。
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 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黎元洪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课件(共24张PPT)

那么该如何医治?此处有三个药方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为了 革命都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一、医国救亡---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创立兴中会( 1894年,美国檀香山 )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作用:P36/1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机关报《民报》 在东京正式出版
同盟会革命纲领
P37材料: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 解除民族压迫。
民族主义
建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主义 建立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 脱劳动者的贫困。 民生主义
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机关报:《民报》
(3)同盟会革命纲领:P37材料(三民主义)
二、铁血铸共和—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经过:(P37/3)占领楚望台
二、铁血铸共和—武昌起义
→猛攻湖广总督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和汉阳 结果:取得胜利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 宣告独立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学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掌握其主要过程及结果。

2.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以及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新课:(1)辛亥革命的背景: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等背景。

(2)武昌起义:讲解起义的经过、意义。

(3)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辛亥革命的结果及历史意义:分析辛亥革命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辛亥革命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2. 武昌起义起义经过意义3. 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4. 辛亥革命结果及历史意义政治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武昌起义的经过及意义。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民主思想传播等。

(2)武昌起义的经过:1911年10月10日,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武汉三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共21张PPT)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 起义
刘道一、蔡 1906年
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 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 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 中 山 、 失败 黄兴
黄花岗
黄兴等
起义
1911年 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 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的斗志
黄花岗起义
阅读教材P43内容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2)主要力量
武昌起义 (3)时间
1911年
(4)经过 (5)结果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 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帝制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 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性质: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资产阶民主革命;
议一议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Hale Waihona Puke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易错误区
辛亥革命的概念
【错误观点】辛亥革命就是发生在旧历辛亥年的武昌起义。 【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包括准备、发动、保卫成果等阶 段。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1911年(旧历辛亥年)的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地点 湖北武昌
革命主力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 (10月10日)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辛亥革命_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_辛亥革命_课件
语语文文::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教教育育部部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也也称称““部部编编””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是是指指由由教教育育部部直直接接组组织织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除除了了语语文文,,还还有有德德育育和和历历史史。。现现有有的的语语文文教教材材,,小小学学有有1122种种版版本本,,初初中中有有88种种版版本本。。这这些些版版本本现现在在也也都都做做了了修修订订,,和和““部部编编本本””一一同同投投入入使使用用。。““部部编编本本””取取代代原原来来人人教教版版,,覆覆盖盖面面比比较较广广,,小小学学约约占占5500%%,,初初中中约约占占6600%%。。今今秋秋,,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语语文文出出版版社社的的修修订订版版教教材材,,还还是是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后后学学识识字字。。政政治治::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学学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教教材材有有两两个个版版本本,,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和和初初一一的的政政治治教教材材不不再再叫叫《《思思想想品品德德》》,,改改名名为为《《道道德德与与法法治治》》。。历历史史::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华华师师大大版版教教材材。。历历史史教教材材最最大大的的变变化化是是不不再再按按科科技技、、思思想想、、文文化化等等专专题题进进行行内内容容设设置置,,而而是是以以时时间间为为主主线线,,按按照照历历史史发发展展的的时时间间顺顺序序进进行行设设置置。。关关于于部部编编版版,,你你知知道道多多少少??为为什什么么要要改改版版??跟跟小小编编一一起起来来了了解解下下吧吧!!一一新新教教材材的的五五个个变变化化一一、、入入学学以以后后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字字,,再再开开始始学学拼拼音音。。汉汉字字是是生生活活中中经经常常碰碰到到的的,,但但拼拼音音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符符号号,,在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生生活活中中接接触触、、使使用用都都很很少少,,教教学学顺顺序序换换一一换换,,其其实实是是更更关关注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需需求求了了。。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就就是是把把孩孩子子的的生生活活、、经经历历融融入入到到学学习习中中。。二二、、第第一一册册识识字字量量减减少少,,由由440000字字减减少少到到330000字字。。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先先学学4400个个常常用用字字,,比比如如““地地””字字,,对对孩孩子子来来说说并并不不陌陌生生,,在在童童话话书书、、绘绘本本里里可可以以看看到到,,电电视视新新闻闻里里也也有有。。而而在在以以前前,,课课文文选选用用的的一一些些结结构构简简单单的的独独体体字字,,比比如如““叉叉””字字,,结结构构比比较较简简单单,,但但日日常常生生活活中中用用得得不不算算多多。。新新教教材材中中,,增增大大了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的的比比重重,,减减少少了了一一些些和和孩孩子子生生活活联联系系不不太太紧紧密密的的汉汉字字。。三三、、新新增增““快快乐乐阅阅读读吧吧””栏栏目目,,引引导导学学生生开开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教教材材第第一一单单元元的的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有有一一幅幅图图是是孩孩子子们们一一起起讨讨论论《《西西游游记记》》等等故故事事,,看看得得出出来来,,语语文文学学习习越越来来越越重重视视孩孩子子的的阅阅读读表表达达,,通通过过读读 故故事事、、演演故故事事、、看看故故事事等等,,提提升升阅阅读读能能力力。。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第第一一次次提提出出阅阅读读教教育育,,把把阅阅读读习习惯惯提提升升到到和和识识字字、、写写字字同同等等重重要要的的地地位位。。四四、、新新增增““和和大大人人一一起起读读””栏栏目目,,激激发发学学生生的的阅阅读读兴兴趣趣,,拓拓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有有家家长长担担心心会会不不会会增增加加家家长长负负担担,,其其实实这这个个““大大人人””包包含含很很多多意意思思,,可可以以是是老老师师、、爸爸妈妈、、爷爷爷爷、、奶奶奶奶、、外外公公、、外外婆婆等等,,也也可可以以是是邻邻居居家家的的小小姐姐姐姐等等。。每每个个人人讲讲述述一一个个故故事事,,表表达达是是不不一一样样的的,,有有人人比比较较精精炼炼,,有有人人比比较较口口语语化化,,儿儿童童听听到到的的故故事事不不同同,,就就会会形形成成不不同同的的语语文文素素养养。。五五、、语语文文园园地地里里,,新新增增一一个个““书书写写提提示示””的的栏栏目目。。写写字字是是有有规规律律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字字有有自自己己的的写写法法,,笔笔顺顺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的的规规则则,,新新教教材材要要求求写写字字的的时时候候,,就就要要了了解解一一些些字字的的写写法法。。现现在在信信息息技技术术发发展展很很快快,,孩孩子子并并不不是是只只会会打打字字就就可可以以,,写写字字也也不不能能弱弱化化。。二二为为什什么么要要先先识识字字后后学学拼拼音音??一一位位语语文文教教研研员员说说,,孩孩子子学学语语文文是是母母语语教教育育,,他他们们在在生生活活中中已已经经认认了了很很多多字字了了,,一一年年级级的的识识字字课课可可以以和和他他们们之之前前的的生生活活有有机机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原原先先先先拼拼音音后后识识字字,,很很多多孩孩子子觉觉得得枯枯燥燥,,学学的的时时候候感感受受不不到到拼拼音音的的用用处处。。如如果果先先接接触触汉汉字字,,小小朋朋友友在在学学拼拼音音的的过过程程中中会会觉觉得得拼拼音音是是有有用用的的,,学学好好拼拼音音是是为为了了认认识识更更多多的的汉汉字字。。还还有有一一位位小小学学语语文文老老师师说说::““我我刚刚刚刚教教完完一一年年级级语语文文,,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再再识识字字,,刚刚进进校校门门的的孩孩子子上上来来就就学学,,压压力力会会比比较较大大,,很很多多孩孩子子有有挫挫败败感感,,家家长长甚甚至至很很焦焦急急。。现现在在让让一一年年级级的的孩孩子子们们先先认认简简单单的的字字,,可可以以让让刚刚入入学学的的孩孩子子们们感感受受到到学学习习的的快快乐乐,,消消除除他他们们害害怕怕甚甚至至恐恐惧惧心心理理。。我我看看了了一一下下网网上上的的新新教教材材,,字字都都比比较较简简单单,,很很多多小小朋朋友友都都认认识识。。””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19张PPT)

➢结果:
林觉民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材料思考:黄花岗起义有什么意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奋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 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 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 “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课堂练习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九十年以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
革命志士 的奋斗
广西
都以失败告终
时间
1911年
武昌起义
过程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汉三镇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11月下旬,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练习三
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中共中央前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1)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先生”是指谁?
辛亥革命
孙中山
(2)“先生”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意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 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辛亥革命》

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 结束了中 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辛亥革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请在书中《武昌起义后形势图》中将宣布独立的省份涂上颜色。
你发现了什么?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想一想: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 武昌起义纪念章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和革命团体、政党的简历;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1、背景和条件:
(5)思想宣传: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
二、武昌起义
1911
孙中山黄 兴
影响最大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起义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共4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共44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 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
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课讲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 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 命 武 装 起 义
时间 1906 1907 1907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新课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 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刘道一(1884-1906年
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 武装起义。 影响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 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 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 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 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 (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课堂小结
辛 亥 革 命 革命起义: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 义、黄花岗起义 主力: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影响: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 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通过材料分析,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二、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1.条件
军事
组织 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党党及团体的涌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课件

B、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一次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 8.你知道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
吗?
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
9.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C
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经过:1911年10月10晚,武昌新军工
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新 军兵营纷纷响应 ,随后占领了楚望台军 械库;经过一夜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明今宣不
年年统用
种猪不掐
田吃过,
- - 武
不 纳
羊 ,
二 年
不 用
昌粮
半算
起 义

,,






你能说出武昌起义的 历史意义是什么吗?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6.中华民国成立于
D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7.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C
A、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第8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 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 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 方,只要星星之火就 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 之 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5张PPT)

退 位 诏 书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 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
清王朝结束。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2.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 的权力,孙中山提 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 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 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 世凯窃取。


5)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的花”,对此理解最 准确的是( )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未完成革命任务 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 山辞职
评价辛亥革命 (辩证的分析)
性质: 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 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 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 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对 内 对 外
局 限 性
辛亥革命不能完全成功的原因和教训: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证明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方案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与条件 爆发 —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19张PPT)
徐锡麟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黄兴
结果 影响
同盟会领导 失败 的第一次武
装起义 失败
失败
失败 鼓舞斗志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2.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革命 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有哪些特点?
特点:1.起义都失败了, 2.起义次数多, 3.革命党人实力较弱
特点:4.起义地点大多位于南方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广西起义
6.名称演变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1911年)
7.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思考辛亥 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二:1907年7月10日,秋瑾已知徐锡麟失败的消息, 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 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 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 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 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 “黄花志士的奋斗
3.结合课本知识及下列材料,说一说 革命党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 们学习?
浙皖起义领导人 徐锡麟、秋瑾
秋 瑾
材料一:(浙皖起义失败后)公堂之上,面对审判, 徐锡麟(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 )义正词 严,怒斥清廷专政误国。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 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铭待我,私惠 也;我杀恩铭,天下之公也。”清官又问:汝常见恩 铭,为何不于署中杀之。徐锡麟言:“署中,私室也 ;学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岂可 鬼鬼祟祟。”遂自写供词,愿一人承担责任,不牵连 学生。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的影响:
①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 高潮得到来;
②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中华 民国成立创造了条件;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合作探究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
1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 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 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 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 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 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原因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
组织: 积极谋划起义
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武昌首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经过
10/14/2019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1日)
—— 《中国近现代史》
开创了...民主革命,推动 了...思想解放,打开了...闸 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练习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 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 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3张PPT)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结果:起义失败,徐锡麟死难, 秋瑾因歹徒,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1907年,孙中山亲赴
河内,与黄兴共同筹 划领导广西起义,袭 取广西镇南关。
结果: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
最终失败。
镇南关
孙中山在镇南关
孙中山与黄兴
4.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兴
林觉民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 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 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 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 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 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 十二烈士”。
爆炸,起义计划泄露。
文学社 蒋翊武孙武 共进会 湖北新军
孙武事故 计划泄露
刘复基 彭楚藩
10日革命 蒋翊武 党人起义 当晚起义
蒋翊武 临时总司令
孙武 参谋长
准备充分
刘复基
彭楚藩
三位烈士血 染黎明
杨洪胜
工程八营起义 领导人熊秉坤
仓促发动
武昌起义·经过
发动起义
夺取军械所 进攻总督衙门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汉三镇
武昌起义·高潮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在中国腹地打开了一个突 破口。到11月下旬,全国已 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武昌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武昌起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你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意义
1911-10-10
狭义
1894-11
广义
1912年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课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时 间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1894年-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 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 行的一系列斗争。
学习目标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人教部社会习俗的除 旧布新,更趋 自由平等。
辫子剪了
小脚松了
礼仪变了
课堂总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武昌起义
各省响应
①推翻了清王朝 ②结束了封建帝制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推动了思想解放
20世纪 中国历 史的一 次巨变
当堂训练
过程性评价
1.小明在电脑上输入“1911年”、“武昌”等关键词,你认为他要搜索的
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
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这些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
且深入人心。这充分表明辛亥革命( C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当堂训练
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具体章节为: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结果;2. 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民主思想传播和民族觉醒的推动作用;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反映辛亥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a. 背景:清朝晚期的民族危机,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激化;b.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的建立;c. 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d. 影响: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觉醒、社会变革。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a. 背景:民族危机、国内外矛盾b.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建立c. 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d. 影响: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觉醒、社会变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b.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结果;c.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答案:a.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民族危机,国内外各种矛盾的激化;b.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结果: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的建立,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c.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觉醒、社会变革。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9课《辛亥革命》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第9课《辛亥革命》。

详细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革命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讲解: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分析历史意义。

a. 背景介绍: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讲解: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分析: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氛围。

4. 例题讲解:以辛亥革命相关试题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和解答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a. 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b.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d. 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

b. 请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a.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国内外形势。

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结果:清朝灭亡,民国成立。

b.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 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 “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和革命团体、政党的简历;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5)思想宣传: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
辛亥革命形势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 省宣布独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涂一涂
请在书中《武昌起义后形势图》中将宣布独立 的省份涂上颜色。
你发现了什么?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想一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三单元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
新课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年级 | 上册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第一次 失败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 金兆龙率领下,在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武昌起义 为什么能够 得到各省的 迅速响应?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湖北军政府颁发的 武昌起义纪念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 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 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
—— 《中国近现代史》
请结合材料,谈谈辛亥革命的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6)起义时机:保路运动兴起,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2、时间:1911年10月10日;
——革命时机渐趋成熟
3、结果:占领了武昌城、汉口、汉阳;
旧历1911年为辛亥年,故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二、武昌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 找一找:武昌起义的时间?主 力?结果?影响?)
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 结束了中 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辛亥革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907 1907 1911
秋瑾 徐锡麟
孙中山 黄兴
孙中山 黄兴
影响 最大
失败 失败 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 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1、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 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 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 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 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 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 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 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 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 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 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阅读课文,回答武昌起义的相关问题
1、起义的时间 2、起义的地点 3、起义的领导人 4、起义的主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发动者: 熊秉坤
3、结果: 占领武昌城,首义胜利,成立了军政府。
4、影响:
各地响应起义,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 迅速崩溃。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2、浙皖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3、黄花岗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 色。……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二、武昌起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