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
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
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夏月④,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⑤,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
以文华显。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 ①魏收:北齐人。
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③调:嘲笑。
(④夏月:夏季。
⑤讽诵:背诵。
[文化常识]“戟”及其他。
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
“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
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
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及__________②辍_________2.翻译:①颇已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以武艺自达___________________;③积年,板床为之锐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文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①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②因此跟随别人读书;③于是埋头读书;④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
【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
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爱好练习骑马射箭,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
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魏收很惭愧,于是回过头来读书。
夏季,坐在木板床上,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
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后来)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 2.①很能写文章;②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③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④凭文章华丽而著名。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ōu](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不,没有)②响遏.行云。
(阻止)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芮伯献马贾祸(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 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参考答案: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狐假虎威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升初必考)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其母方.织( ) 其母引刀裂.其织(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
(2)(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 .. 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虎丘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②,以红粉笙歌③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④。
尝.秋夜坐钓月矶⑤,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⑥,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节选自《游虎丘小记》)【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风亭月榭间: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
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④独往会心: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⑤钓月矶:在虎丘山顶。
⑥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稀()(2)尝()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初十日到郡B.月色/甚美C.终不若山空人静D.尝秋夜坐/钓月矶3.作者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请说说文中从视觉和听觉写了哪些景物。
4.作者喜爱的虎丘的特点是什么?译文我在初十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
月色非常美好,游人也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级,并不扫兴。
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不时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还看到佛灯在林间树梢若隐若现。
1.(1)少(2)曾经2.D3.视觉:月色、佛灯。
听觉:笙歌、风铎。
4.月色美好;幽静。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ɡǎo]⑩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他家里的人。
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通用5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篇1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 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2.( B )。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小升初考试文言文专项训练篇2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学生版
) ③题( )
3.翻译:①少憩村店
①岁罹水患:
②死者相踵:
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③遂自经于鼓下: ④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
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
4.理解: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 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
②,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③之曰:“与
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
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
子·齐物论》)
【注】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狙,猴子。②口:口粮。③诳 (kuáng):欺骗。④芧(xù):橡树的果实。
2.翻译:
①齐桓公患之
;
②禁之奈何?
;
③非名之则利之也
2.比较上文的两个“夫”:
①“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____________;
2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一、“氏之子“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以下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氏子的答复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假设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假设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和是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三、“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诲:惟:援:俱:“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屡次,我知道在“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3、答复以下问题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2020-202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②之物。
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释:放下。
②藉:垫衬。
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③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
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州纪纲,州府的主簿。
⑤群下:部下,属员。
⑥实:事实,真相。
【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
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
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
⑴藉.背(垫、衬)⑵顾.州纪风(回头看)⑶咸.无答者(都)⑷得其实.矣(结果、事实)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同释重担息树阴。
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
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看见有少量的盐屑。
3、评价一下李惠。
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
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
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dàn]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
小升初必考)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XXX戒子XXX小时候背诵,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XXX突然中止,然后又继续背诵。
他的母亲知道他忘了,就呼唤他问:“为什么中止了?”他回答说:“有所失,又找回来了。
”他的母亲拿刀割开了她正在织的布,说:“这个布断了,你能修补好吗?”(用这个故事)警告他。
从那以后,XXX再也没有忘记过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正在织布)其母引刀裂其织(拿刀割开了她正在织的布)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为什么中止?)2)自是之后,XXX不复渲矣。
(从那以后,XXX再也没有忘记过了。
)3.XXX通过这件事,告诉XXX要认真研究,不能草率行事,要勤奋努力,不能轻易放弃。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刻舟求剑楚国有一个人涉水过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记下了船的位置,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停下船来,他就跳进水里去找剑。
可是船已经在不断地行驶,剑却一动不动。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庄子》,编者是XXX。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渡过水。
②是——从。
③遽——急忙。
④求——寻找。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固守旧观念,要灵活应变,不要沉溺于一时的困境中,要及时调整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
楚人有XXX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XXX?”其人XXX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子丑》,选自《列子》作者是列御寇时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2)物莫能陷也——没有东西能够穿透它。
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和格式错误。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小学生升学考试必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二、《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和是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三、《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诲:惟:援:俱:“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惟弈秋之为听是指: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回答问题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四、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孔子不能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五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谖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日:“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注释]①少时:小时候。
②诵:背诵。
③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④渲(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母方.织( ) 其母引刀裂.其织(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何为中止? 。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3.孟母通过这件事,告诉孟子 . . 的道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幼时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画横线的字。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有误的一项是()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子烹彘(zh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2.解释加点的字。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七、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篇文言文选自《》。
2.解释下面的字:弗: 立: 。
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
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 .八、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为现代汉语。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主人与.食 (2)既.得盐美(3)缘有盐故. (4)反.为其患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这篇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
. 。
十.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①夸父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④,饮于河、渭⑤;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⑥。
未至⑦,道渴而死⑧。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日:追逐太阳。
②逐走:竞跑,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⑤河、渭:即黄河、渭水。
⑥大泽:大湖。
⑦未至:没有赶到。
⑧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夸父与日逐走。
( )A.行走。
B.跑。
(2)河、渭不足。
( )A.不够。
B.够。
2.在文中找到与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黄河和渭水的水都不够他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海经》中保存了一些人们熟知的神话,你还能写出一个吗?神话故事中还有像夸父一样的人物吗?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1.正在割断2.(1)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呢?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了。
3.割断她的织物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会半途而废二.1.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2.①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②指示代词,这儿③急忙,立即,匆忙。
④寻找。
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4.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三.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1)……的人。
(2)穿透。
(3)用。
(4)不。
3.(1)夸耀它说。
(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4.(1)四.1.去:离开(2)破:击破,打破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五.BBDC六.1.C2.(1)止:阻止(2)遂:于是……就……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七.1.《韩非子•难一》2.不存在3.无言以对他把自己的矛和盾的功能都夸大到绝对化的程度,最后不能自圆其说4.什么都刺不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5.示例:我会说:“我的矛和盾是世界上的绝配,我的矛除了我手里的这把盾,别的盾都可以刺穿,我的盾除了我手里的矛谁也刺不穿,所以两个一起买最好。
八.1.A2.凿壁借光3.三个故事:凿壁借光、佣作求书、匡衡说《诗》(感受略)九.1. (1)给(2)已经(3)缘故(4)反而2.(1)主人听了,又给他加了些盐(2)愚笨的人没有智慧,便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十.1.(1)B (2)B2.河、渭不足。
3.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4.《精卫填海》。
有,如《精卫填海》中的精卫,《后羿射日》中的后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