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测试卷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古汉语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语气词等。
这些词汇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在文言文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文言虚词,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介词的使用。
介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注意掌握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如“以”表示手段,“因”表示原因,“为”表示目的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介词和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搭配,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连词的使用。
文言文中的连词有“而、乃、则、故、然、虽、且”等。
这些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如“而”表示并列,“乃”表示因果,“则”表示转折等。
正确理解这些连词的作用,对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3.助词的使用。
助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和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而、所”等。
这些助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如“之”表示代替,“乎”表示疑问,“者”表示主语等。
掌握这些助词的使用,对于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叹词和语气词的使用。
文言文中的叹词和语气词有“哉、乎、矣、耳、兮”等。
这些词汇在句子中起着表达感情和语气的作用,如“哉”表示感叹,“乎”表示疑问,“矣”表示肯定等。
正确理解这些词汇的使用,对于理解句子的语气和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使用,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积累词汇、总结规律,并多加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准确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要熟读、精思才能掌握规律,因此,要认真研究课文,背诵典型句子,整理出常见虚词的用法表格,以便于记忆。
文言文翻译是研究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忠于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文字优美,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即所谓的信、达、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可老而捐之?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为何收舆?”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舆,故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舆;手推的小车。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错误的是哪一项?()A.欲捐之:抛弃B.是负义也:担任C.无需更舆:改换2.对原谷言行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A.原谷认为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不可因老捐之。
B.原谷认为弃舆可惜,他日稍作改装还可装载货物。
C.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促使父亲改正捐祖的错误。
3.这则文言文适合编入下列哪本书?()A.《诚实守信读本》B.《古代笑话集》C.《文明礼仪读本》D.《廉文化读本》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①吴王欲伐荆②,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⑤,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⑥。
吴王曰:“子⑦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⑧,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⑨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⑩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蝉:知了。
②荆:楚国。
③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④少孺子:年轻人。
⑤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⑥旦:早晨。
⑦子:你。
⑧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⑨延颈:伸长头颈。
⑩务欲:一心想要。
⑩前利:眼前的利益。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 三旦:_ 善哉:_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023-2024年小升初语文六年级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二)(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考前冲刺卷(二)(试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楚人有鬻(音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成语给故事加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为划线的句子划一处停顿节奏,并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母责子退鲊陶公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鲊饷母。
母封鮓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4.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尝.以坩鲊饷( )(2)汝.为吏( )5.翻译: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陶母希望儿子是个怎样的鱼梁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积累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jiǎo)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yǔyú)?曰:非然也。
7.请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使弈秋诲.二人弈( )为是其智弗若..与( )9.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画出两人学弈时的表现。
10.本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事情,告诉我们____________道理。
2021部编版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测评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测评卷(二)一、(2019·全国小升初模拟)快乐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生命的姿势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 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
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 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气温陡降至零下40 摄氏度。
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
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
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
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
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营救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一次又一次地下降。
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 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一、课外开心阅读。
草房子(节选)①眼看着就要会演,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需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
我不能做秃鹤。
”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
”大家都很遗憾。
②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当他看到桑桑走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好吧。
”桑桑接过纸条。
③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
④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他也愣了半天,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⑤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鹅决心演好这个戏。
他用惊人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⑥在参加会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会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预演了一遍,全场不停地响起掌声,孩子们兴奋极了。
⑦秃鹤决定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
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
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
秃鹤就是接夏日来打扮自己的。
但眼下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同学们冻得直踩脚,秃鹤却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⑧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无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
观众们激动得把手掌都拍麻了。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
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壳瓢,走马到屠桥……”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非常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⑨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真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小升初语文专项 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2)(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季梁)往见王日:“令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告臣日:“吾欲之楚。
’臣日:'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日:‘吾马良。
’臣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翻译下列句子。
(1)吾欲之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之楚,将奚为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A.南辕北辙B.分道扬镳C.天南地北D.南来北往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课文再现。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在这段话中,作者____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
5.把内容补充完整。
6.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7.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___和____;“舍”的意思是____。
破瓮救友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8.解释下列划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手不释书自( )①众皆弃去去( )①儿得活得( )①群儿戏于庭于( )9.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A.故时有物外之趣B.其虫旧曾有之C.至之市D.钱帅登之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之:动词,往,到。
③用:资用,即路费。
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阅读《叶公好龙》,完成习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7.“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 )8.“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 )9.“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A.方才B.正在C.方形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炳烛而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
”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于郊衢(qú),抚节悲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______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鸟类鹗(xiāo(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识:________ 至:________息:________ 感:_______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①与群儿戏于庭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
吏系①得一夜行人。
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
”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①系:抓。
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________②云________③鞭乎________②释之________(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7.课外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
②柘(zhè)木:柘树。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⑤少女:小女儿。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理解词语意思。
曰________ 溺________堙________ 故________(2)本文选自《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9.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
俄而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
②徙:迁移,移走。
③过:拜访。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俄而:不久。
(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
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
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亡羊补牢B. 防患未然C. 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 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 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 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10.课外阅读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
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
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11.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12.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
履:鞋。
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13.课外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写出文中的比喻句。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
(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1. (1)自谓;遂;弗止;乃;反(2)薛谭学讴;列子·汤问(3)自谓尽之;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B2. (1)A(2)有时好几年;原因(3)人身体的美丑本没什么特别的奥妙之处,眼神是传神之笔,是无形之物,比较难描绘,不能不慎重对待;画龙点睛3. (1)A,C(2)等到翠鸟生了小鸟,翠鸟特别爱护小鸟,唯恐它从树上掉下来(3)避免祸患;爱护小翠鸟,怕它掉下来;人们伸手捉住了小翠鸟4. (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啄树则灿然火出。
(3)有鸟类鹗(xiāo(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