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关键词】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的一种有效、快速、安全的常用手术1]。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的指征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社会性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有关原因,并寻找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本院住院分娩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251例产妇。年龄20~42岁,孕周36~42周。

2.社会因素剖宫产调查:根据术前讨论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手术产原因并对其进行统计。

3.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条件:社会因素也称非临床因素,是指无明显的医学指征,未经充分试产或孕妇及家属要求行剖宫产术3]。包括(1)无手术指征记录;(2)未临产或未经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但产妇及家属坚决要求手术者。

结果

1.剖宫产分布:3年本院剖宫产占住院分娩的比例为33.5%(2500/7456),其中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占剖宫产的比例为10.0%(251/2500)。随着年份增长,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比例逐渐增高,见表1。表1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

2.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产妇恐惧分娩、惧怕疼痛、不愿经阴道分娩或试产时间不够及坚决要求剖宫产;“珍贵儿”及高龄初产,共占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的78.5%(197/251),并且因上述3个原因选择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升高;选择“良辰吉日”剖宫产者的比例也较高,占11.6%(29/251);产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安全、孩子聪明和医务人员把关不严或害怕医疗纠纷,未拒绝产妇及家属的剖宫产也占一定比例;少数产妇顾虑经阴道分娩会影响体形及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见表2。表2社会因素剖宫产各原因构成比例例(%)]

讨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适当控制剖宫产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剖宫产率高达40%~60%,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15%4],而社会因素致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5]。

1.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孕产妇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37.2%上升到2008年的46.7%。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舒适,尤其是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出现,产妇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惧怕疼痛,情绪紧张,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不愿受长时间分娩过程的疼痛,家属也不愿焦急等待,故拒绝阴道试产者由2006年的16.2%上升到2008年的19.7%;近年来高龄初产妇的比例逐年增高、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或“珍贵儿”增多,由2006年的13.9%上升到2008年的18.9%;部分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时间的特殊要求,选“良辰吉日”作为手术时间,执意要求剖宫产,此情况以知识水平低的农村为多;受初级保健人员及B超医生的暗示,认为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产妇及家属担忧胎儿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安危而放弃阴道试产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一些产妇害怕影响体形或经阴道分娩后会使阴道松弛影响日后的性生活质量,故强烈要求剖宫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手术时间短,可减少麻烦及风险,比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不可预测因素少,加上近年来产妇对胎儿安全性的期望值增高,人们法律意识增强,产科医疗纠纷不断上升,无形中对医护人员造成很大压力,使得医生不愿也不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并放宽手术指征而行剖宫产。另一方面少部分可能是由于医师技术水平有限,尤其是年资低的医师不能正确估计产程中的母婴变化,一旦发生异常便建议家属剖宫产,从而增加剖宫产率。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临床情况分析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临床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子宫复旧情况的临床差异。方法实施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实施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分别在产后的第1、3、5天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记录产后6周内恶露干净例数以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的子宫底下降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恶露干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子宫复旧良好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的子宫复旧速度较自然分娩的子宫复旧速度慢,且恶露持续时间较自然分娩长,必须把握好剖宫产适应证,减少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恶露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对剖宫产后子宫复旧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而剖宫产后子宫复旧和相关并发症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临床医生的观注[1-3]。自然分娩后子宫复旧方面的问题研究已经明确,但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的问题认识较为模糊。本文选择在本院实施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观察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下的子宫复旧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实施自然分娩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7.4岁,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6.9岁;观察组平均孕周38.2周,对照组平均孕周38.3周;观察组平均孕次 2.4次,对照组平均孕次2.5次。两组均排除合并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产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观察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对照组产妇实施自然分娩。两组产妇产后均给予相关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均实施母乳喂养。两组产妇均为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均无产褥感染等。测量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分别在产后的第1、3、5天进行测量。观察两组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记录产后6周内恶露干净例数。观察两组产后6周的子宫复旧情况,子宫收缩良好,自然恶露干净,为子宫复旧良好;否则为子宫复旧不良。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剖宫产原因分析

2016年上半年剖宫产率得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2016年1月至6月我院共生产639人,其中剖宫产406人,顺产233人,剖宫产率63、5%,其中有相对手术指征得剖宫产率占45%左右,对我科上半年剖宫产率高原因分析有如下: 一、医源性因素: 1、高龄产妇增多,加上一些孕妇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体重超 标,采取顺产得风险大。 2、由于彩超与胎儿监护仪得广泛应用,胎儿窘迫、羊水过少、 脐带绕颈、巨大儿、臀位诊断提高,但就是巨大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得绝对指征,绝大多数可以顺产,而孕妇疾 家属多不愿意顺产。 3、有反复流产、死胎得产史,婚后多年不孕,经多方面得治 疗得以妊娠得珍贵儿、试管婴儿,不愿顺产。 4、孕妇及家属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剖宫产得 孩子更健康、聪明,认为剖宫产产妇不忍受分娩疼痛,故剖宫产 对产妇好。 5、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分娩得恐惧、紧张、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因而要求剖宫产. 6、年轻医生处理难产经验不足,顺产助产能力下降,剖宫产 就成为解决问题得捷径。 二、社会因素 产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心理,认为剖宫产比顺产疼痛轻、安全,为

求吉利,要求选时择期手术,目前产科医疗纠纷与诉讼增加,产科医务工作者从业压力大,也就是剖宫产增加得原因之一. 三、指征因素 近年来瘢痕子宫增加,在相对手术指征里面瘢痕子宫占了很大一部分,每月我院仅因瘢痕子宫手术得就占剖宫产得50%左右,其它手术指征有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双胎、ICP、头位难产等。 针对剖宫产居高不下,下半年我科将进一步加强控制剖宫产得工作,具体措施拟定如下: 一、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 须经主治医师以上批准。 二、通过孕妇学校及门诊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前教育,普及科学分娩知 识,正确认识分娩就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得过程,纠正人们认识上得误区。 三、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尽量消除孕产妇得恐惧心理,增加孕 妇顺产得信心,避免社会因素得干预。 四、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得适应症. 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得培训,提高助产技术,规范医务人员得行 为,把剖宫产率作为科室管理得一项重要指标,制定与完善各种相应制度、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等。 六、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得产生。 七、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减少瘢痕子宫得形成,对无严重合 并症及并发症得瘢痕子宫,在严密监护下,鼓励阴道试产。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的历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 1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原名剖腹产,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0余年,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医 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但在当时,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5一20 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也都是非死即残,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到公元巧世纪, 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 未成熟,既没有麻醉,又不懂得如何消毒,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并不断推广。 2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 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到1978年为15.2%,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 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见表1。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一些地区超过了50%。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一2%,到1988年上升到22%。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年间资料分析,60年代剖 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O%。上海市1950年剖宫产

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不断增多,就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诊治并治疗,现就临床剖宫产术后发热原因分析如下: 1.非感染性因素: (1)术后吸收热:是无菌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一般不超过38·5G o,3天后会退热。 (2)泌乳热:产后3~4日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引起发热,称泌乳热。一般<38.5℃,时间 <24h。术后3日或4日却突然出现中度热,伴乳房充盈、硬结及轻微触痛,无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的明显升高,经适当乳房按摩尤其是及时母乳喂养乳汁排空后,多于当日迅速退热次日不再 反复。 (3)药物热:一般药物热多由抗生素引起,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白细胞内致热源的释放,多见于术后6-10天突然高热或者体 温下降后重新高热;均在每次静滴用药后2小时左右出现,39-41摄氏度,呈 弛张热;应用一般退烧药效果差;停用抗生素后一周亦未在出现高热;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米索前列醇也可引起发热。 (4)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是脂肪组织的无菌性坏死,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肥胖;使用电刀;术中机械刺激;酒精进入伤口;术中缝合技术 不佳,打结过紧,残留死腔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咳嗽;羊水污染;多次剖宫产等等,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伤口渗液情况,及 时拆线,敞开引流,3-5天即可愈合。 2. 感染性因素: (1)上呼吸道感染 (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感染

(3)切口部位血肿 (4)泌尿系感染 (5)下肢静脉栓塞 (6)全身性因素:贫血等 手术切口的感染 曾经管过一个也是剖腹产术后的病人,术后一直都是发热,最高到过39度左右,因为后来应用了高级的抗生素,血Rt wbc也正常了,体温不算太高了,都术后6天了,刀口的脓液才出来,切口感染,把切口清创之后,体温就正常了。2呼吸系统 术后的上呼吸到感染,病人咽部充血,红肿,或是有脓苔,发热还是体温比较高的,更严重还有肺炎的,所以,发热的病人一定要仔细查体。 3泌尿系统的感染 就是我这个病人,术后虽然我们就留置尿管24小时,可是也有感染的,所以,遇到发热的,一定要检查血尿常规。 4脱水热 一般是婴幼儿的事情,咱们术后都大量补液了,而且术前禁食水的时候也很短,一般不考虑。 5输液反应

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剖宫产原本是作为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挽救母儿生命的一种手段,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其安全性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实践证明,应用恰当的剖宫产是挽救母儿危难的重要措施,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的观察意识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导致剖宫产率越来越大。 一、剖腹产居高不下的原因 1 医源因素 ①高龄产妇比例增多,加上一些孕妇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体重超标,采取顺产的风险较大。 ②由于彩超和胎儿监护仪的广泛应用,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臀位、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巨大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绝大多数可顺产,而孕妇、家属多不同意试产,臀位几乎都是在孕妇、家属的要求下进行剖宫产。 ③有反复流产、死胎的产史,婚后多年不孕,经多方面治疗得以妊娠的珍贵儿、试管婴儿,不愿意顺产分娩。 ④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任何围生期缺氧及产伤的风险。 ⑤许多孕妇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还有人认为剖宫产是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最安全的生产方式,甚至有些孕妇担心自然分娩会影响形体。 ⑥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分娩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而要剖宫产。 ⑦年轻的医生处理难产的经验不足、顺产助产能力下降,剖宫产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2 社会因素 ①产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的心理,认为剖宫产比顺产疼痛轻、安全,顺产会使阴道松弛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对剖宫产缺乏正确的认识。

②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准婴儿的地位尤 显重要。部分孕产妇及其家属担心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头颅受产道挤压而变形,影响胎儿的智力。 ③为求吉利,要求择日择时剖宫产分娩。 ④产妇受家庭、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 ⑤产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对剖宫产分娩的创伤认识不足。 ⑥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时间短,有些产科医生为避免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承担医疗风险的压力,在适应证的掌握上尽量放宽 标准。 ⑦有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论孕妇是否有剖宫产指征都进行剖宫产手术。 ⑧目前产科医疗纠纷和诉讼增加,产科医务工作者从业压力加大,正在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 指征因素 3.1 危及胎儿 ①血氧含量降低②胎儿心率过低或过高③子宫异常:子宫过小、瘢痕子宫或子宫畸形④多胎妊娠⑤子宫颈异常:宫颈口过松、孕妇患活动期生殖器疱疹感染⑥胎盘及脐带异常:前臵胎盘、胎盘早剥⑦发育异常。 3.2 危及孕妇 ①头盆不称:胎儿头过大,不能通过骨盆②产程过长,如第二产程延长③胎位不正:臀位、横位④高龄产妇:年龄大于40岁⑤孕妇处于危急状态: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子痫、高血压。 4 剖宫产的缺点 与顺产相比,剖宫产存在以下缺点: ①剖宫产不仅容易导致产妇术后伤口感染,还容易造成肠损伤、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死亡率为正常分娩产妇的5倍。 ②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明显高于顺产分娩

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剖宫产的近期并发症及分析 作者:颜道雪,张桂芳,刘德义 【关键词】剖宫产 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既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使得剖宫产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剖宫产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但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反而会使其增加,故盲目以为剖宫产是解决产科困难分娩的最好方法的观点是错误的[2]。更何况剖宫产术后有诸多并发症,对产儿均有一定危害。本文就剖宫产近期并发症做一讨论。 1剖宫产近期并发症 1.1对母亲的近期并发症(1)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2)产褥期感染增加,产褥期感染增加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3)手术损伤。剖宫产手术损伤包括: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子宫切口撕裂、肠道损伤。(4)产后疼痛增加。(5)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增加。(6)留院天数增加。阴道分娩一般留院4~5日出院,而剖宫产一般留院6~8日。 1.2对新生儿的近期并发症(1)肺透明膜病变;(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剖宫产儿PPH的发生率5倍于阴道产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往往是缺氧所致。(3)新生儿损伤:剖宫产造成的产伤临床并不

少见,主要是皮肤切伤和骨折。 2剖宫产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2.1对母亲近期并发症的分析 ,能使宫缩减弱和消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血窦开放,出血增加。可以说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报道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因素占36.55%;(2)子宫切口血管破裂出血,如子宫切口选择过高,或宫体部的直切口,均容易使纵向行走的血管断裂,增加出血机会。根据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15.26%)是阴道分娩(7.5%)的2倍。 ,而子宫下段处则无细菌生长以保持宫腔的无菌环境。临产后,随着子宫收缩的加强,宫颈展开扩张,原寄生在下生殖道的细菌可上行,或胎儿经过产道时所致的裂伤,也是病原体入侵的门户。实行剖宫产时由于子宫切处血管和淋巴管的暴露,以及术后切口组织缝合后凝血,使局部组织血供减少皆有利于细菌的侵入、繁殖,导致感染向子宫肌层和宫旁组织,甚至向盆腔深部蔓延。另外,羊膜腔内的细菌也可直接污染腹膜。有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致晚期大出血,严重者致化脓性腹膜炎,最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3]。,上次剖宫产史,腹膜外剖宫产。轻症者表现为一过性血尿,严重者则应酌情行修补术。(2)输尿管损伤:妊娠期子宫常常右旋,术时若不注意,出现子宫切口偏左,向左撕裂,在撕裂缝扎时容易损伤到输尿管,甚至误扎输尿管。(3)肠道损伤:包括肠功能损伤和肠管损伤,肠功能损伤多见于手术后动力性(麻痹性)肠梗阻,前者往往由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一) 【关键词】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 剖宫产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的一种有效、快速、安全的常用手术1]。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的指征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社会性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2]。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有关原因,并寻找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本院住院分娩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251例产妇。年龄20~42岁,孕周36~42周。 2.社会因素剖宫产调查:根据术前讨论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手术产原因并对其进行统计。 3.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判断条件:社会因素也称非临床因素,是指无明显的医学指征,未经充分试产或孕妇及家属要求行剖宫产术3]。包括(1)无手术指征记录;(2)未临产或未经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但产妇及家属坚决要求手术者。 结果 1.剖宫产分布:3年本院剖宫产占住院分娩的比例为33.5%(2500/7456),其中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占剖宫产的比例为10.0%(251/2500)。随着年份增长,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比例逐渐增高,见表1。表1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 2.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产妇恐惧分娩、惧怕疼痛、不愿经阴道分娩或试产时间不够及坚决要求剖宫产;“珍贵儿”及高龄初产,共占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的78.5%(197/251),并且因上述3个原因选择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升高;选择“良辰吉日”剖宫产者的比例也较高,占11.6%(29/251);产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安全、孩子聪明和医务人员把关不严或害怕医疗纠纷,未拒绝产妇及家属的剖宫产也占一定比例;少数产妇顾虑经阴道分娩会影响体形及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见表2。表2社会因素剖宫产各原因构成比例例(%)] 讨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适当控制剖宫产率,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剖宫产率高达40%~60%,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15%4],而社会因素致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5]。 1.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孕产妇担心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安危是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37.2%上升到2008年的46.7%。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舒适,尤其是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出现,产妇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惧怕疼痛,情绪紧张,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不愿受长时间分娩过程的疼痛,家属也不愿焦急等待,故拒绝阴道试产者由2006年的16.2%上升到2008年的19.7%;近年来高龄初产妇的比例逐年增高、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或“珍贵儿”增多,由2006年的13.9%上升到2008年的18.9%;部分产妇及家属对分娩时间的特殊要求,选“良辰吉日”作为手术时间,执意要求剖宫产,此情况以知识水平低的农村为多;受初级保健人员及B超医生的暗示,认为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产妇及家属担忧胎儿在经阴道分娩过程中的安危而放弃阴道试产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一些产妇害怕影响体形或经阴道分娩后会使阴道松弛影响日后的性生活质量,故强烈要求剖宫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手术时间短,可减少麻烦及风险,比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不可预测因素少,加上近年来产妇对胎儿安全性的期望值增高,人们法律意识增强,产科医疗纠纷不断上升,无形中对医护人员造成很大压力,使得医生不愿也不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并放宽手术指征而行剖宫产。另一方面少部分可能是由于医师技术水平有限,尤其是年资低的医师不能正确估计产程中的母婴变化,一旦发生异常便建议家属剖宫产,从而增加剖宫产率。

剖宫产率的阶段分析

剖宫产率的阶段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24T13:18:26.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3期供稿作者:何宗娅 [导读]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何宗娅 (贵州省交通医院妇产科 550001)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3-0085-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6年间的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 针对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及自然分娩率逐年下降的均势,对我院6年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产科工作者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03—2008年6年间分娩总数及剖宫产人数进行统计分析,产妇年龄20—45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三年,第二阶段为后三年,2003—2005年分娩总数782例,其中剖宫产341例,占43.6%;2006—2008年分娩总数1142例,剖宫产578例,占50.6%。 2 结果 后阶段的社会因素已跃居第四位,经查阅病历,第1阶段的头盆不称大多数为绝对性头盆不称,而第2阶段的以相对性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两阶段均以胎儿宫内窘迫为主。从病历可看出,以急性胎儿窘迫居多,慢性胎儿窘迫占少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术前后均未找到引起胎儿窘迫的原因。 3 讨论 近几年剖宫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有科学进步的一面,也有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如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对胎儿窘迫存在有诊断过度的问题,有的单凭一时胎心率变化或单纯的羊水轻、中度粪染,或单纯的胎儿电子监护结果异常而作出诊断,而忽视了对胎儿、胎盘、脐带、羊水、母体状况等多因素多指标的分析,有一部分不合理的操之过急的剖宫产存在。 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也是剖宫产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孕妇不能忍受分娩阵痛,害怕在产程中出现一些对婴儿造成不利影响,不能接受产程潜在危险、珍贵儿等,有少数择定良辰吉日等不正确观念,执意要求剖宫产。 医务人员方面:面对不断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给医务人员带来困扰,使她们对孕妇及家属的要求采取纵容或妥协态度,其次为医务人员责任心淡化,剖宫产手术免去了医务人员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与麻烦及其所承担的风险压力。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但不是理想完美的分娩方式。作为产科工作者应更新服务观点,提高产科整体素质,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使用产科技术提高产科服务质量,使分娩成为完全而幸福的过程,为孕妇创造一个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提高责任感,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把剖宫产率降低在最小范围内。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剖宫产的现状分析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析剖宫产的现状以及剖宫产对母的影响。方法选取近3年妇产科入院患者189例分娩病例进行分析,统计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时机的选择对母儿的影响,统计其构成比。结果数据显示,3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各年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剖宫产,对母女的影响很大。结论近些年来剖宫产率明显上升,社会因素逐渐成为剖宫产的主要因素。 标签:剖宫产;现状分析;对母儿影响 近些年来,剖宫产术的技术逐渐提高,其安全性也伴随着逐渐升高。剖宫产本是解决难产及重症高危妊娠的较为快捷有效的办法,本次研究针对出现的这种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我院入院患者的剖宫产率、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时间、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时机的选择对母女的影响,统计其构成比。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012年入院患者中产科189例分娩病例,其中选择剖宫产的76例:急诊剖宫产4例,择期剖宫产84例。对选择剖宫产的所有患者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分析来研究其心理变化引起的原因。 1.2 方法将所有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剖宫产率、择期剖宫,手术时间、剖宫产指征、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生体重、出生后对新生儿Apgar 评分,相关统计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软件对各种构成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数据关于近3年患者的年龄,手术费用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而近3年来,剖宫产的指征变化过程中胎儿因素、头盆因素等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社会因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3年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分析显示近3年选择剖宫产的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差异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原因分析

2016年上半年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2016年1月至6月我院共生产639人,其中剖宫产406人,顺产233人,剖宫产率63.5%,其中有相对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占45%左右,对我科上半年剖宫产率高原因分析有如下: 一、医源性因素: 1、高龄产妇增多,加上一些孕妇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体重超 标,采取顺产的风险大。 2、由于彩超和胎儿监护仪的广泛应用,胎儿窘迫、羊水过少、 脐带绕颈、巨大儿、臀位诊断提高,但是巨大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绝大多数可以顺产,而孕妇 疾家属多不愿意顺产。 3、有反复流产、死胎的产史,婚后多年不孕,经多方面的治 疗得以妊娠的珍贵儿、试管婴儿,不愿顺产。 4、孕妇及家属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剖宫产的 孩子更健康、聪明,认为剖宫产产妇不忍受分娩疼痛,故剖宫 产对产妇好。 5、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分娩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因而要求剖宫产。 6、年轻医生处理难产经验不足,顺产助产能力下降,剖宫产 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捷径。 二、社会因素 产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心理,认为剖宫产比顺产疼痛轻、安全,

为求吉利,要求选时择期手术,目前产科医疗纠纷和诉讼增加,产科医务工作者从业压力大,也是剖宫产增加的原因之一。 三、指征因素 近年来瘢痕子宫增加,在相对手术指征里面瘢痕子宫占了很大一部分,每月我院仅因瘢痕子宫手术的就占剖宫产的50%左右,其它手术指征有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双胎、ICP、头位难产等。 针对剖宫产居高不下,下半年我科将进一步加强控制剖宫产的工作,具体措施拟定如下: 一、严格手术审批制度。除急诊剖宫产手术外,所有择期剖宫产术必 须经主治医师以上批准。 二、通过孕妇学校及门诊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前教育,普及科学分娩知 识,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纠正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三、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尽量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心理,增加 孕妇顺产的信心,避免社会因素的干预。 四、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症。 五、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助产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的行 为,把剖宫产率作为科室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和完善各种相应制度、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等。 六、加强孕期指导,合理指导孕期饮食,避免巨大儿的产生。 七、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减少瘢痕子宫的形成,对无严重合

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造成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原因较为复杂,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包括低血压、妊娠期间消化系统的改变、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疼痛、手术牵拉等,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如开放有效的静脉通路,改变产妇体位以预防仰卧位综合症,心理舒适护理,减少或停止手术探查或操作,吸氧以缓解缺氧对脑组织的刺激,加强呕吐病人的护理,给予药物治疗和指压穴位法治疗;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有效地预防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近几年我国剖宫产率日益增多,一般为30%左右[1],虽然手术难度小,手术所用时间短,但是有很多产妇由于各种原因仍然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恶心与呕吐不仅给术者增添痛苦,而且可直接影响到术中呼吸道的管理及术后的恢复,严重者可因反流误吸发生吸人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所以作好产妇的呕吐护理至关重要。我院2006 年1月到2007年1月,共做剖宫产手术856例,术中出现呕吐情况99例,我们针对其相关因素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2006 年1 月到2007年1 月共有剖宫产手术856 例,年龄为21-41 岁,平均年龄为26±0.25 岁。术前妊高征患者59 例,二次手术53 例,饱食者137 例。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其中有617 例患者采取硬腰联合麻醉,159 例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80 例采取腰麻,共发生呕吐现象者99 例,发生率为11.5% 。发生在麻醉完成平卧时26 例,进入腹腔后66 例,关腹时7 例。 2.原因分析: 2.1 低血压呕吐现象的发生与低血压密切相关,血压下降后脑组织 的血流灌注量必然减少,脑组织的能量储备很少,容易引起缺血缺氧,并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呕吐。 2.1.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 经过放射学检查发现,在平卧位时约有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的历史及现状 1 剖宫产的历史 剖宫产原名剖腹产, 是医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早在公元前7 0 余年, 罗马帝国即颁布了关于剖腹产的法令: 规定凡孕产妇在妊娠后期死亡或行将死亡时, 医师必须将胎儿从母亲的腹中取出。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但在当时, 仅限于对已死亡或行将死亡的孕产妇实施,孕产妇死后, 胎儿在子宫内仅仅只能存活 5 一20 分钟,因此即使将胎儿取出, 也都是非死即残, 存活率几乎等于零。到公元巧世纪,开始对难产的孕妇施行剖腹产术, 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 由于当时手术技能尚未成熟,既没有麻醉, 又不懂得如何消毒, 而医生在取出胎儿后也不知如何缝合子宫切口, 而是任其自然收缩止血。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妇, 在施行手术后的一周内,相继因出血或感染而身亡。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消毒技术、切口技术和缝合技术的发展, 剖腹产术逐渐被医生们所采纳, 并不断推广。 2 国内外剖宫产的现状 据Richard报道, 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 世纪70 年代初为5.5 % , 到1978年为15.2 % ,而到1988年升到25.0% , 是当初的5 倍, 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 年代起, 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 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 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Francix在1944年对挪威、英国、瑞典、美国1980-1990年剖宫产率的变化作了比较, 见表1。南美国家,如巴西,在1986年全国的剖宫产率已达到36.4 , 一些地区超过了50 % 。

我国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 一2 % , 到1988年上升到22% 。北京妇产医院1960年一1994年35 年间资料分析, 60年代剖宫产率< 5 % , 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为20 % ,90年代上升到4O % 。上海市1950 年剖宫产率为9.95 % , 1977年上升到45.51% 。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剖宫产率1980一1984 年为18.60 % , 1995年上升到48.24% 。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为40 % 左右, 但少数已超过60 %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在城市医院设法控制剖宫产率的同时, 区、县医院, 甚至乡镇卫生院正在热衷于开展剖宫产术, 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 % 以上。国外剖宫产率上升的迅速阶段在70 年代,到80年代已趋于稳定, 而90 年代则逐步下降,这种上升的趋势持续了大约20 年。美国妇产科学会提出的目标是到2000年剖宫产率要降到15% 以下, 其中初次剖宫产率要< 12 % , 再次剖宫产率< 3% 。挪威、英国及瑞典1990 年的剖宫产率已在15 % 以下, 日本仅为7 % -8 % 。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在80 年代中期与90年代, 目前尚未达到稳定水平, 并且继续上升。目前, 据调查, 剖宫产率已经到75 % ,甚至更高。 剖宫产的起源,历史发展及我国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 1,剖宫产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⑴剖宫产的起源 剖宫产术(ceasarean section)原名剖腹产,在西方又称为凯撒大帝剖腹产,或君王剖腹术,是一种经腹壁(剖腹术)和子宫壁(子宫切开术)切口帮助产妇娩出胎儿的外科手术。相传因凯撒大帝为剖腹而生,故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 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可供孕妇选择已成为事实,且逐年上升,而社会因素却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我院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年1~12月我院分娩577例,剖宫产264例,占45.81%。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131例,占49.62%。初产妇118例,经产妇13例,年龄21~43岁。 1.2 社会因素剖宫产判断条件:(1)无手术指征的记录;(2)未临产或未经充分试产或已临产且产程进展顺利,但产妇坚决要求手术者。 1.3 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本组131例主要原因如下:(1)产妇对分娩的恐惧、畏惧疼痛,不愿阴道分娩或试产时间不够,坚决要求剖宫产占64.89%(64例);(2)“珍贵儿”及高龄初产占9.92%(13例);(3)选择“良辰吉日”剖宫产者占1 2.98%(17例);(4)产妇及家属认为剖宫产安全,小孩聪明,占10.69%(14例);(5)医务人员害怕医疗纠纷,未拒绝产妇及家属的剖宫产要求,占9.92%(13例);(6)怕经阴道分娩致阴道松弛,影响今后性生活者7.64%(10例)。 2 讨论 剖宫产手术指征的理论已由医学因素即母婴因素转变为医学与非医学因素并重,而这些理论的转变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1]。本组资料显示剖宫产率居高的原因主要来自非医学因素影响:(1)孕产妇的主观因素;(2)社会对剖宫产的认同;(3)医务人员的心理趋向。 2.1 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本组资料显示,孕产妇的主观因素如恐惧、怕痛、择时、珍贵儿等,还有来自周围的影响;产前教育和围生期保健相对不足,使孕妇普遍存在对分娩的恐惧,产妇对分娩缺乏信心,惧怕疼痛和母儿安全,怕经阴道分娩失败后再行剖宫产而不愿试产。这些已成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首要原因。

中国产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产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5-4-15 12:58:45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 霞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近年来,我国产科在母体医学、胎儿医学及普通产科几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孕产妇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且,因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大多数是可避免的,值得我们深思。 制定产科规范促进产科与国际接轨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成立后,积极组织全国专家撰写各种规范并推动这些规范在临床实施,自2007年产科出台《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规范(草案)》并刊登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以来,至今已陆续发布10多项产科诊治规范及专家共识。2014年,产科学组专家组在既往已发表指南的基础上修订并发表了《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并首次发表了《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胎膜早

破诊断处理规范(第1版)》,并陆续在《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为进一步推行上述诊治规范在临床实施,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妇产科杂志》以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举办的“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产科指南巡讲”已经启动。 另外,国内产科专家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妇产科联盟等产科领域相应规范制定,将中国产科研究证据引入相应的规范修订工作中。 进一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随着剖宫产史带来的瘢痕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病例的增多,特别是“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上述并发症的增加更是给产科临床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让广大妇产科同道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降低初次剖宫产率的急迫性。 针对我国剖宫产率较高的现状,近年来,通过政府和学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等一系列措施,我国很多地区的剖宫产率已明显下降。北京地区剖宫产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剖宫产率高达51.8% , 2014 年已降至42.5%,降幅达18.0%。与既往相比,2014年剖宫产率的降幅最大。2014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颁布20 周年,国家爱婴医院复审已经将母乳喂养率和剖宫产率定为妇幼保健院的考核指标之一,提出要减少及避免无医疗指征的剖宫产。 剖宫产史再妊娠所引起的相应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包括瘢痕部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诊断与处理、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等。 胎儿医学的快速发展 尽管我国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产前筛查与诊断一直是我国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产前诊断工作多局限于染色体检查及彩超结构筛查等,但是染色体异常仅占出生缺陷的小部分,因而加强单基因病、遗传代谢病等筛查,推进以产科为核心的多学科会诊平台建设,是产前诊断工作的重点问题。 目前,国际上陆续发布了针对无创产前检查技术( NIPT )临床应用的指南,强调孕妇在接受N I P T 前应进行充分的遗传咨询。2014年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Bianchi 等发表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在胎儿21-三体和18-三体综合征的检测中,NIPT比血清学筛查更具优势。但由于该项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尚不规范,可能存在相关

(完整word版)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 导读: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在处理难产、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儿死亡率和病率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麻醉技术及药物治疗条件的改进,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剖宫产率在世界各国也随之升高。我国的剖宫产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且近20年来,呈现持续上升的状况。 文献报道显示,国内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个别医院甚至高达70%以上。剖宫产率的上升可导致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WHO在全球剖宫产率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孕妇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危险度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等,在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临床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 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阴道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2次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后再次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穿透官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3 500g者)及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6.双胎或多胎妊娠:第1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手术,。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评估结果认为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以尽快挽救胎儿。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率并尽快实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重度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手术。 9.孕妇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合并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妊娠期脂肪肝、血小板减少及重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妊娠巨大儿者: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出生体质量>4 250 g者。 11.孕妇要求的剖宫产: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将孕妇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 request,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而实行的剖宫产。(1)仅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如有其他特殊原因须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2)当孕妇在不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要求剖宫产,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3)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方法以减轻孕妇的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4)临床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分娩的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开题报告

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开题报告 一、综述 (一) 研究背景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直线上升,远高于80年代以前,更高于发达国家。对这一倾向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及麻醉、剖宫产技术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发展,剖宫产指征发生了演变,实践证明,确实为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国内剖宫产率出现迅猛增高势头,它来源于医生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重受社会因素干扰所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因为剖宫产并非是降低两率的唯一手段,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仅增加母儿的危险性,同时医务人员也身受其害,识别和处理难产的基本技能将逐渐退化并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两率应靠加强围产保健来实现。 (二)国内外研究剖宫产现状 据Richard报道,美国的剖宫产率在20世纪70年代初为5.5%,而到1988年升到25.0%,是当初的5倍,发展的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从80年代起,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开始关注这种趋势,使剖宫产率逐步下降,到8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以上变化证明,经过努力剖宫产率是可以得到稳定并下降的。国内据1989年全国剖宫产学术研讨会资料报道,50年代剖宫产率仅为1%~2%,60年代剖宫产率<5%,70年代末到80年代为20%,90年代上升到40%。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为40%左右,但少数已超过60%。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区、县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以上。这种变化动向与我国和国外的剖宫产率变化模式很相似。国外剖宫产率上升的迅速阶段在70年代,到80年代已趋于稳定,而90年代则逐步下降,这种上升的趋势持续了大约20年。我国剖宫产率迅速上升在80年代中期与90年代,目前尚未达到稳定水平,还在继续上升。那么到21世纪初能否稳定并下降呢? 二、剖宫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 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麻醉、输血、抗感染技术的发展,使剖宫产手术病死率下降、安全性大大提高。剖宫产指征发生了演变,诸如损伤较大的臀位牵引术、中高位产钳术、头皮牵引术等已被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术所代替,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妊高征、子痫等,已不再是剖宫产的禁忌证。 2.剖宫产的孕产妇病死率 1973~1979年瑞典704732例分娩中,剖宫产63075例,与剖宫产有关的孕产妇病死率为12.7/10万活产,比同期阴道分娩的1.l/10万活产高12倍,同期美国Wayne[5]州医院报道剖宫产孕产妇病死率为102.9/10万活产。国内沈阳市四所医院23067例剖宫产孕产妇病死率为48.12/10万活产。以上报道死亡主要原因是出血、感染、肺栓塞、羊水栓塞等。 3.剖它产术后近期并发症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可有子宫内膜炎、尿道感染、子宫或腹壁切口感染、贫血、血栓静脉炎、术中出血、损伤其它脏器等。国外报道术后总并发症可高达28.3%,国内报道剖宫产近远期出血可达5%~6%;感染率达3.6%~8.1%。 4.剖宫产远期并发症 在剖宫产术后远期随访中,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异位妊娠等并发症明显比阴道分娩组高。 5.围生儿病死率

紧急剖宫产预案(建议)

紧急剖宫产预案 为保障母婴安全,中华医学会及无痛分娩中国行等多部门都要求当母婴出现紧急情况时实行五分钟剖宫产。我们医院如何接合目前各科室的实际情况来实最快速最有效的处理紧急剖宫产,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流程。 一、参与人员:麻醉医生2名、手术室洗手护士1名、助产士2名、产科医生3名(主刀、助手、辅一)、儿科医生1名。 二、医疗用物及器械准备: 1、优化器械:(准备简单的手术器械包)剖腹孔巾一张(要求特制达到四层)或一次性产包,手术刀柄一把,产房备手术刀片1-2张;止血钳四把(两把中弯,两把文氏);纱布四张;消毒包(含卵圆钳一把、小纱布两张、消毒杯一个)。 2、常备麻醉紧急剖宫产药品箱:氯胺酮1支、瑞芬太尼1支、舒芬太尼2支、丙泊酚5支、琥珀胆碱1支、罗库溴铵1支、七氟烷1瓶、麻黄素1支、去氧肾上腺素1支、肾上腺素5支、硝酸甘油1支、氢化可的松1支、地塞米松5支、纳洛酮1支、胶体2瓶、处方。 3、麻醉器材:手麻系统、麻醉机、螺纹管、监护仪、心电电极片、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探头、硬膜外穿剌包、腰麻穿剌包、腰硬联合穿剌包、简易呼吸器、听诊器、吸痰管、全麻包、喉镜、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单、收费单。 4、新生儿抢救箱:新生儿气管导管、新生儿吸痰管粗细各一根、新生儿插管喉镜、新生儿呼吸囊(产科常备) 5、吸引器3套,(麻醉准备一套,手术台上准备一套,新生儿准备一套); 6、踏脚凳2个(手术床左右各一个踏脚登。) 三、流程及科类人员职责。 1、试产前产科医护人员向产妇家属说明试产过程中随时有因紧急情况行紧急剖宫产并签字。 2、助产士发现产妇有紧急剖宫产可能(如III类胎监、脐带脱垂、胎盘早搏、前置胎盘大出血、母体情况异常需立即终止妊娠等情况)时,给予宫内复苏相应措施(左侧卧位、高流量吸氧、抬高臀位、回推胎头、加快补液速度等),同时立即报告产科医生,由产科医生发出紧急剖宫产信号(同时通知辅一、辅二、住院总,尽量多喊人)。 3、紧急剖宫产信号发出后1号助产士电话通知麻醉科室到位、主刀(住院总或一线医生)通知手术室护士并敦促立即到位、手术助手(辅二)通知儿科医生到位。2号助产士把产科常备的紧急剖宫产手术器械包推入第3产房。产科工人阿姨转产妇到第三产房。 4、1号助产士通知到麻醉医生后,和产科工人阿姨一起把产妇接入到第3产房。并把麻醉机、手麻系统推到指定位置,给产妇上好监护仪。并用麻醉机螺纹管上面罩给产妇吸氧(高流量),吸引器准备到位。 5、主刀手术医生通知手术室护士后洗手准备上台 6、手术助手通知到儿科医生后洗手上台 7、麻醉医生A接到电话后带上剖宫产药品从20间对面电梯到产科准备全麻药品。同时通知麻醉医生B。 8、手术室护士接到电话后从20间对面电梯到产科洗手上台。 9、麻醉医生B接到电话后带上剖宫产药品从20间对面电梯到产房准备气管插管包及喉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