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米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米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水稻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粮食作物,在我国南方等地区广泛栽种,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稻谷85%左右用于大米加工。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以及优良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我国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由此也使得我国大米加工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随着市场日益的成熟和饱和,想要使得大米加工行业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从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个行业的一个全面认识来突破创新,并且了解一些这个产业最前沿的技术。
一、我国水稻的种植情况。
1、我国水稻种植的区域分布。
我国目前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
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
当前,我国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6%。
2、我国稻谷的生产情况。
随着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进和科学的种植技术的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2000~2004年这五年的持续性低产后,自2005年起,总体上我国水稻的产量是呈现一个增长趋势的。
3、加工能力情况
据统计,2007年全国大米加工企业7698个,年生产能力14666万吨,2008年处理大米能力为16046.5万吨,2009年我国大米年处理能力为19423.7万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米的年处理能力是逐年增高的。
俗话说名以食为天,大米加工业以我国丰富的粮食资源为原料,是我国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大米加工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一方面,科技的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对米制品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和追求营养健康主食品产业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我国大米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1、连续产能产量稳定增长,大米加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品结构基本合理。
2、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所占比重大
3、大米加工业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4、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三、我国大米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1、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将继续升级
消费结构升级为大米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0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接近40%的水平。
国内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将对大米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单纯地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转变为更加注重大米的品质、营养成分等,这将为大米加工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2、科技进步为大米加工业提供新技术和新装备
近几年科技领域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必将会推动粮油加工技术的创新。
国家将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这有利于大米加工业更好地引进围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企业也将不断增加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到大米加工产品开发,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深加工产品更加丰富,粮油的附加值不断提高。
3、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许多实力雄厚企业进军粮油行业,向全产业链模式发展。
如今许多国外公司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迫使一些小型企业整合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进入,使得整个大米加工行业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发展,推动了大米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一种潮流,以消费者为导向,种植—收储—加工—贸易—品牌—分销一体化,构建“从田间到餐桌”整体格局,打造出“内贸外销并举”局面。
4、提升大米加工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特色的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和集群。
具有特色的粮食加工产业园区和集群对于提高大米加工产业的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稻谷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有一定促进作用。
5、发展传统米制品主食工业化
优质米、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等营养健康产品以及大米蒸煮食品、方便食品和膨化休闲食品等专用大米及各种工业化米制品的生产。
将是未来大米加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6、发展优质产能,着力推动粮食加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大米加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
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培育和组建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服务宏观调控的粮油工业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
7、节能减排,减少大米加工电耗,提高稻谷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目前,国内大米加工业能耗与国外水平相当。
但国内部分大米加工业过分追
求大米表面光亮度,过度抛光,导致设备投资、装机容量和电耗增加,这种做法不可取,不利于节能减排,不利于降低大米加工业电耗。
国内稻谷加工业降低电耗还有很大空间。
8、完善粮食加工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
加快大米加工产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制订修订工作;开展从稻谷原料到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快速检测仪器和方法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完善粮食加工业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推进加工企业HACCP、IS020002、ISO14000和GMP等质量管理认证工作
9、创新将是大米加工行业一如既往的趋势
立足于创新,发展出更多关于大米加工的相关先进技术,才能使这个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维持产能供需平衡。
四、大米加工行业存在的特殊问题。
1、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带有一定盲目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倾向突出。
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稻谷的加工能力大大超出市场需要,连续几年的平均开工率低于30%。
2、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小时加工能力小于1t的农村小型加工机组的加工量占稻谷总量的50%以上。
企业规模小且管理粗放,初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加工产品含杂多、质量差,出米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3、产品标准和监控体系不健全我国大米产品品种档次甚少,现有的大米国家标准产品仅1种,等级仅特等、标准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4种,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
高等级大米产品的名称不规范,不统一。
泰国大米产品国家标准有11个等级,美国大米产品标准有7个等级。
日本的稻米产品品种较多,从用途上分为米饭用米、粥用米、酒米(清酒专用米)、炒饭用米等,从加工精度上分有普通米、免洗米等。
4、稻米产品的品牌集中度极小我国稻谷加工企业(含农村加工专业户)有几十万家,仅有少数区域性的品牌,缺乏全国性的著名商标。
经过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等部门的努力,去年大米被补充列为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范围。
2004年9月1日公布共有7家粮食企业的产品被列为2004年度中国名牌产品,但数量与全国第一大粮食和口粮的地位不符,如小麦粉评选出13个中国名牌产品,糖类就同时评选出了17个中国名牌产品。
5、.缺乏稻谷综合利用技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每年大约可产出稻壳3700多万吨、碎米3000多万吨、米糠1000多万吨。
由于资源分散及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装备,不仅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造成环境污染。
五、我国大米加工技术发展的重点
我国稻米加工业应进一步加大技术升级力度,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现代分离技术,开发稻谷精深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技术、应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等,
研制一批先进的稻谷加工装备。
主要有:
1、新型大规格碾米装备的研究开发目前国内外的稻米加工业正在向大型和特
大型化方向发展,市场需要新型大规格稻米加工专用装备,如砻谷机、砂辊碾米机、铁辊碾米机、抛光机和色选机等。
2、高效节能型农村小型碾米机组的研究开发我国拥有小型稻谷加工设备60
多万台(套),而目前全国50%以上的稻谷是由小型加工机组加工的。
因此,引用新技术,开发生产适合农村使用的高效节能型小型稻谷加工机组,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型加工企业提供新型装备,可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机械性能,从而提高稻谷的利用率,有利于农民增收。
3、米饭、米线等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米线等米制主食品,
一直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市场需要现代化成套生产装备。
4、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等米制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
的研究开发国内基本是空白,仅有试验性生产装置,主要设备依靠进口。
5、米糠、米蛋白深加工专用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利用大米及副产品制做米蛋
白、米糠蛋白、脱脂米糠等食品原料以及米糠纤维素和米糠营养素等功能性产品的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
6、稻壳(通过气化或燃烧等)用作生物质能源的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国内目
前现有的稻壳煤气发电装备,单机规模小于300kW。
宜开发生产规模为300~2000kW的稻壳煤气发电装备,重点解决稻壳煤气脱除焦油的难题。
7、以稻壳为原料生产人造板材和水泥等建材产品的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目
前国内现有的稻壳人造板加工装备,规模小于5000m3/年,而且采用的粘结剂甲醛超标。
需要开发生产新型技术和装备,采用绿色的粘结剂。
另外,国内尚没有利用稻壳制水泥的技术和装备。
8、留胚米、营养强化米、发芽糙米等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