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当归贝母苦参丸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本文查阅了当归、贝母、苦参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有效制剂等方面

的抗癌作用研究文献,综述了当归贝母苦参丸组成药物活性成分的抗癌作用及机制,为当归贝母苦参丸临床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医学文献参考。

标签:当归;贝母;苦参;抗癌;机制

2011年WHO报告Global Cancer Facts & Figures指出癌症是异常细胞生长和蔓延失控性疾病。癌症的病因包括外因(吸烟、化学物质、辐射、微生物感染)和内因(基因突变、激素、免疫疾病、代谢性基因突变)。全世界,1/8的人死于癌症;癌症引起的死亡人数超过了艾滋病、肺结核、疟疾死亡人数的总和。经典的化学合成药物抗癌作用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对增殖旺盛的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人们仍在努力寻找疗效好且不良反应低的药物,包括运用中医药理论在传统中药中寻找抗癌的中药和方剂成分。当归贝母苦参丸始载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等比例的当归、贝母和苦参蜜炙成丸,具有养血和血、清热燥湿、化痰散结、利窍开闭之功效。仲景曰:“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丸运用于膀胱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水提部位的当归多糖,氯仿、醇等提取部位的当归N-丁基苯酞内酯、川芎内酯A 和Z-川芎内酯,多种贝母皂苷、苦参酮类、苦参中的多种碱类具有不同的抗癌作用机制。本文从癌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凋亡、端粒酶活性抑制、逆转多药耐药、免疫调节、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抑瘤作用、辅助化疗、促进癌细胞增殖等方面对当归、贝母、苦参成分的抗癌作用机制及促进癌细胞增殖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于活性成分的配伍应用和提高方剂的疗效。

1 当归贝母苦参成分的抗癌作用机制

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包括癌细胞的分化、凋亡诱导、周期阻滞等方法。

1.1 诱导癌细胞的分化

癌细胞的诱导分化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是指癌细胞在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向着接近成熟及成熟的细胞方向分化。苦参碱能够将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分别阻滞在G0/G1期、S期,G2/M期,上调CD11b、CD15、p21Waf1/Cip1的表达水平、下调CGI-100 、Wnt-1基因的表达,癌细胞形态转向正常[2-3]。苦参碱干预白血病K562细胞后,细胞接近红细胞形态,p27kip1蛋白、Gγ珠蛋白的mRNA表达升高,向红系分化[4]。

1.2 癌细胞的凋亡诱导

癌细胞的凋亡(apoptosis)常称为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有核细胞自身的固有程序主动或被动地启动,激活细胞内的DNA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仅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多肽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且分子量小、来源广泛,具有低毒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抗肿瘤活性肽可特异性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组织,与肿瘤生长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将从抗肿瘤多肽药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关键词】多肽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且中国占相当庞大的病例数。药物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对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医药研发的热点。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多肽类药物不仅毒性低、活性高、易于吸收,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抗肿瘤作用,而且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因此,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抗肿瘤多肽的来源 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 天然活性多肽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可经过特殊提取分离工艺直接得到。近年来,对某些多肽经修饰加工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们可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特异性杀伤、抑制肿瘤细胞,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 1.1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 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肤,它们是非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如多黏菌素(polymyxin)、杆菌肽(bacitracin)、短杆菌肽(gramicidin)等,主要是由细菌产生,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这类微生物产生的抗菌多肽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细菌抗菌肽又称细菌素,是最常见的一类抗菌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可分泌。细菌中已发现杆菌肽、短杆菌肽S、多黏菌素E和乳链菌肽(Nisin) 4种类型抗菌肽,能特异性杀死竞争菌,而对宿主自身无害。例如[1],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该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支原体、抗真菌活性和一定程度的抗细菌活性。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 1.2动物源抗肿瘤多肽 动物源多肽主要是指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抗肿瘤多肽。如,有些哺乳动物来源的抗肿瘤多肽对淋巴瘤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免疫原性低;此外,还有Berge [2]等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来源于牛科动物乳铁蛋白Lfcin B的9肽LTX-302 ( WKKWDipKKWK )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其对淋巴瘤细胞A20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为16 μmol·L ̄1 。 多数研究表明,从天蚕中分离出的天蚕素Cecropin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Cecropin A和Cecropin B对膀胱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对所有膀胱癌细胞系的IC50为73.29~220.05 μmol·L ̄1,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破坏靶细胞膜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溶解和细胞破坏[3]。 1.3植物源抗肿瘤多肽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发展

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癌症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生物无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金属抗癌药物已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 景。本文对当前的一些铂类及非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并且就降低铂类药物的毒性和抗药性提出了新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金属抗癌药物铂类药物非铂类药物设计策略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与医药学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发现,许多金属配合物如铂、锡和铜等金属元素的配合物具有潜在抗癌活性,并且不同配合物对不同形式的癌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通过对其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设计合成高效、低毒的金属抗癌药物,可为临床上化疗法治疗癌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金属药物有许多其它药物无法比拟的独特性质,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 铂类抗癌药物的应用研究 自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B Rosenberg和V Camp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以来,铂族金属抗癌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位居榜前,列第二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位的化疗方案占据化疗方案的70-80%。 1.1 第一代铂族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 顺铂(Cisplatin)是顺式—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分子式是cis—Pt[(NH3)C1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其结构式为:

顺铂作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它在l9世纪末就被合成出来,60年代Rosenberg和Van Camp发现它具有抗癌活性,于1978年首先在美国批准临床使用,并迅速成为治疗癌症的佼佼者(现在临床采用的联合化疗方案中,70—80%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位,是治疗癌症的首选药物之一)[1]。顺铂致力于治疗的癌症有卵巢癌、肺癌、宫颈癌、鼻咽癌、前列腺癌、恶性骨肿瘤、淋巴肉瘤等等。顺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它不但对癌症的治疗带来了一次革命,而且带动了一门新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但早期由于顺铂具有肾毒性、胃肠道反应、水溶性差、耳毒性以及交叉抗药等缺陷,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直到1976年通过水化或使用利尿剂的方法缓解其肾毒性以及通过服用5—HT,受体拮抗剂ondansetron来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才使顺铂应用逐渐广泛起来。 各国研究人员先后合成2000多种铂类配合物并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当配体被较大的有机基团取代时,顺式和反式铂的配合物都具有抗肿瘤活性。也就是在设计反式铂类抗癌配合物时,利用一些空间位阻较大的基团来减少动力学活性。 1.2 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卡铂(Carboplatin)和奈达铂(Nedaplatin) 卡铂是1,1—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是美国施贵宝公司、英国癌症研究所以及Johnson Matthey公司合作开发的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分子式是Pt(NH3)2CBDCA。其结构式为: 卡铂与紫杉酵联用在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等方面的应用很有价值。卡铂具有:(1)化学稳定性好,溶解度比顺铂高16倍;(2)毒副作用低于

雄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雄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中药雄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介绍雄黄抗癌作用的研究与进展,包括治疗研究、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及其新剂型—纳米雄黄的研发等,并对雄黄抗癌作用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雄黄;肿瘤;治疗;机制;纳米雄黄 中药雄黄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其主要成分为As2S2 和As4S4,并夹杂少量As2O3和其他重金属盐。传统医学认为雄黄具有解毒、燥湿、祛痰、截疟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雄黄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许多学者将含雄黄的复方制剂或单味雄黄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及部分实体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在白血病治疗方面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及纳米药物新剂型也在深人研究之中。现将雄黄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1 治疗研究 1.1 抗血液系统肿瘤大量文献报道了中药雄黄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研究,临床实践显示,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缓解率较高,且具有毒不良反应少、无骨髓抑制和交叉耐药性、不易并发DIC 等优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用雄黄治疗一位白血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周蔼祥等人利用雄黄复方制青黄散治疗CML,有效率达86%。黄世林[1]用自制的复方黄戴片治疗APL 60例,60 d内完全缓解(CR)59例(98.3%),部分缓解(PR) 1例,与砒霜相比,毒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陆道培院士[2]以高纯度的As4S4治疗110例14岁以上的APL患者,CR率为100%,且As4S4的纯度越高,药物的不良反应越小。其后他又总结了经维甲酸(ATRA)治疗CR 后以As4S4巩固维持治疗的103例APL患者疗效,1~6年无病生存率为96.7%~87.4%,表明单用As4S4可以巩固维持治疗APL患者。此外,雄黄还能有效治疗ATRA耐药的APL患者,并改善出血倾向[3],为ATRA治疗后复发的病人找到了新的治疗手段。 体外实验显示,As2S2和STI571、As4S4和Imatinib联合使用比单用任何一种均能更显著地诱导CML急变期K562细胞凋亡,提示As2S2和STI571、As4S4和Imatinib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有可能提高治疗CML的疗效[4,5]。雄黄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始细胞过多性难治性贫血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也较高[6,7]。 1.2 抗实体瘤雄黄经适当配伍,可治疗宫颈癌及子宫颈癌前病变,能使宫颈核异质细胞逆转,是探索治疗子官颈癌又一新药。张国珍等用其喷涂治疗早期子宫颈癌2例,均获痊愈。对71例宫颈核异质患者逆转治疗,逆转为巴氏1级者11例,逆转为巴氏2级者60例,总逆转率为100%。将雄黄与轻粉、冰片、砂相配治疗13例皮肤癌患者,总有效率达76.9%。近几年,临床用安宫牛黄丸(含雄黄)治疗脑、肺、纵膈等部位的肿瘤取得了显效。细胞实验研究表明,As2S2可以抑制肺腺癌细胞SPC A1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抑制细胞周期的

药用昆虫应用的研究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 姓名: 郭盼盼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 城规111 学号: 20311125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6 月2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药用昆虫使用的研究综述 郭盼盼 摘要: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使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昆虫;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使用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 insects Guo Pan-pan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fficinal insects in the last decade.And the paper makes the subs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officinal insects;active ingredi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clinical application

昆虫作为中药人药,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 就对药用昆虫的研究及使用有不同程度的记述。尤其是近几十年对其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并发现了一些昆虫中含有抗癌等活性物质, 在治疗某些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苗头。因此对药用昆虫研究使用情况做一归纳, 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探讨,将对研究、发掘祖国医药遗产和促进这方面科技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1 药用昆虫的概念 药用昆虫是指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可直接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昆虫。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因此,食用昆虫也有一些种类具有营养保健作用,这些食用昆虫也可以被称为药用昆虫。在我国的传统中药中主要通过使用昆虫作为一种配方,和其他动植物药材配伍,形成了很多疗效显著的处方。如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由3种昆虫和其他9味中药组成,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缓中补虚的功效。 昆虫入药,大多是以虫体本身,如蝼蛄、蜚蠊、芫菁、蟋蟀等是以成虫入药;刺蛾等是以蛹入药;星天牛、金龟子、丽蝇等是以幼虫入药;螳螂等是以卵入药;桑蚕的蛾、蛹茧、幼虫均可入药;蚂蚁的成虫和卵也可入药。除了以虫体本身入药以外,有的是以昆虫分泌液入药, 如白蜡虫的虫白蜡;蜜蜂的蜂黄蜡、蜂王浆、蜂王酸、蜂胶、蜂巢脾; 紫胶虫的紫胶等。有的是以昆虫生理入药,如蚱蝉的蜕壳药名蝉蜕。有的是以昆虫排泄物入药,如桑蚕的虫粪(蚕砂) 、化香夜蛾的虫粪(虫茶)。有的是以昆虫病理产物入药,如蝙蝠蛾的幼虫被麦角菌科虫草菌寄生死亡,从幼虫长出菌体和虫体一并为药(冬虫夏草),是中外驰名的珍贵补品,还有舟蛾蛹被麦角菌科蛹虫草菌感病致死生长出菌体和蛹一并入药(蛹虫草)。此外,还有以昆虫毒液入药,如蜜蜂、胡蜂鳌针排出的毒液,药名蜂毒。还有以昆虫等寄生在树叶上的虫瘿入药, 如角倍蚜虫等寄生在盐肤木等树叶上而成的虫瘿,药名五倍子。 2 药用昆虫的研究使用历史 回顾我国药用昆虫的研究历史,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2.1 临床认识阶段(原始记载期至公元19世纪前) 我国利用昆虫的历史有据可考的, 如养蚕有近5000年的历史,养蜂有近3000年的历史。药用昆虫最早记录见于《诗经》(公元前2-6世纪),有“七月蟋蟀, 蟋蟀入药”辞。《山海经》(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期)中已明确提出了药用昆虫的药用和治疗性能[1]。1972 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元前2世纪)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医书,其上记述虫类药物16种,明确昆虫药物5种:蚕(卵、冥蚕种)、蜂(卵、蜂子)、食衣白虫、地胆虫、庆良(蜣螂)等[2]。《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2世纪)是目前公认的第一部药学专著,其中记述21 种虫类药物,明确药用昆虫8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有蜂蜜、桑螵蛸,中品有蜂房、土鳖虫、僵蚕和虻虫;下品有斑蝥、蝼蛄等,并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3]。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公元500年),除对《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物进行订正外,又在自辑的《名医别录》(472-536年)中论述药物365种,其中增补昆虫药物9种,即:白蜡、原蚕、土蜂、大黄蜂、元箐、葛上亭长、蜻蛉、桑蠹虫、夜行虫等。之后较有代表性的“草”药用昆虫及其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如《唐新修本草》(公元659年)记述20种;《本草经集注》(华阳陶隐居,公元718 年)记述22种[4];宋代《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公元1116年)记述虫药52种[5];明代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记述了昆虫药73种[6];清代的《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1765)又补记昆虫25种[1]。 这一时期药用昆虫的研究主要是药学工作者从中医临床角度出发,对昆虫类药物进行观察、使用,在种类、加工、采收、炮制、药性、功能等方面有许多发现和正确记述,尤其是对昆虫药物的药性及作用认识较为深刻,例如蜂蜜作为最早认识的昆虫药物之一,《神农 1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动态】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生,随之而来的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理念的重大转变。研发焦点正从传统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发展,这些靶点新药针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 可达到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从而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为此,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发阶段。 目前发现的药物靶点主要包括蛋白激酶、细胞周期和凋亡调节因子、法尼基转移酶(FTase)等,现就针对这些靶点的研发药物做一综述。 1、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蛋白超家族。蛋白激酶的过度表达可诱发多种肿瘤。蛋白激酶主要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酪氨酸激酶,其中酪氨酸激酶主要与信号通路的转导有关,是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中心。蛋白激酶由于突变或重排,可引起信号转导过程障碍或出现异常,导致细胞生长、分化、代谢和生物学行为异常,引发肿瘤。 研究表明,近80%的致癌基因都含有酪氨酸激酶编码。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可以有效控制下游信号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酪氨酸激酶受体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针对各种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开发上市的主要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抑制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VEGFR-TK)抑制剂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TK)抑制剂等。基于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研究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包括舒尼替尼和索拉芬尼在内的几个上市新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评价结果。 1.1EGFR-TK抑制剂 许多实质性肿瘤均高度表EGFR,EGFR-TK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研发的热点之一。EGFR 家族成员包括EGFR、ErbB2、ErbB3、ErbB4等,其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2个半胱氨酸丰富区,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生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多个EGFR-TK抑制剂上市,且有不少品种处于研发后期。 1.1.1代表品种 1.1.1.1吉非替尼(易瑞沙) 本品是一种选择性EGFR-TK抑制剂,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2002年7月在日本首次上市,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本品也是首个获准上市的EGFR-TK抑制剂,属于苯胺喹钠唑啉化合物(anilinoquinazoline),为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本品最常见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和腹泻,最严重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为3%-5%。目前,本品用于前列腺癌、食管癌、肝细胞癌(HCC)、胰腺癌、膀胱癌、肾细胞癌(RCC)、卵巢癌、头颈部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治疗适应证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 1.1.1.2厄洛替尼(特罗凯) 本品由OSI制药公司开发,2004年11月在美国首次上市,用于治疗NSCLC。本品为口服小分子EGFR-TK抑制剂,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已明确能提高NSCLC患者生存期的靶向药物。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综述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概况 作者:韩学亮 201100260102 摘要 奈达铂、奥沙利铂等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有抗癌谱广、活性强、不良反应低、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此外,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的亲脂性铂配合物、多核铂配合物等新型铂类化合物,也显示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该文对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和一些具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铂类抗肿瘤药物、卡铂、顺铂、奥沙利铂、作用机制 引言 铂族金属包括铂、铑、铱、锇、钌6个元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和卓越的理化性质,一直在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铂配合物,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以其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许多肿瘤联合用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铂类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和Camp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癌症活性。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肿瘤界的广泛兴趣,之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随着一个个有历史意义的试验结果的公布,肿瘤化疗疗效有了大幅的飞跃。1995年WHO对上百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排名,顺铂在疗效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位于第二位。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所有的化疗方案中的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同时,铂类金属药物也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最为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之一,新的铂类抗肿瘤药奥沙利铂、乐铂等已相继推出。铂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沙铂和4-NDDP等已进入临床试验[1]。 自 20世纪 60年代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 ,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迄今为止 ,人们大约已合成了数千种铂类化合物 ,但作为抗肿瘤药物投入临床的仅 30种左右 ,其中 20 多种因抗肿瘤活性弱或毒

十大抗癌中药

十大抗癌中药 十大抗癌中药 一、灵芝 甘、平。益精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滋养强壮,补虚抗癌。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别名]瑞草、菌灵 芝。子实体含灵芝三萜、灵芝多糖、蛋白质、有机锗、微量元素硒、灵芝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 抑制癌细胞,治白血病的作用。 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能保护癌症患者体内 正常细胞的DNA不再氧化、被癌化,防止癌细胞的再生。 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 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灵芝能增强癌症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包括胸腺、脾腺、骨髓造血机能、红血球、白血球等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免 疫细胞,尤其是专门对付癌细胞的Tc杀手细胞、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质与量。能激发干扰素、肿 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细胞激素的自体生成而达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灵芝能使癌症患者机体较放松,易于睡眠、易于饮食。可增加癌症患者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解压、镇静、镇痛的作用。

灵芝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 的。总之,灵芝有助于人体血液的清澈及正常细胞组织的运作,创造出癌栓不易形成、癌细胞不适生存的空间让人体自 体治癌。 二、红豆衫 红豆衫又称紫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枝、叶、皮、根可提取昂贵抗癌药物——紫杉醇。从红豆杉的树皮 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200红豆杉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 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 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 型抗癌药物。 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被公认 是当今天然药物领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据专家介绍,紫杉醇不溶于水或酒精之类溶解物,它的淬取技术非常 复杂、加工程序十分严密,直接使用红豆杉树皮或根茎是不能治病的。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死于癌症的病人在630万人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4082209.html,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现状 作者:盛丽娜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 【关键词】中医院;治疗;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71-01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620万,占总死亡人数12%。预计到2020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萬人[1]。因此,恶性肿瘤(以下简称肿瘤)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医药治 疗肿瘤是一种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及多靶点的整体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和生命质量提高是其显著特点[2]。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治法、实验研究 和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着重从这几方面做一综述。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法 中医对肿瘤积块的经典论述首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的论点:“若内伤於忧怒,则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湿气不行,凝血温裹而不散,津液墙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在中医学中,气是指具有营养和推动机体发展变化的、无形的、有很强活力的物质及其功能,天气、地气、人气共同推动人的生命活动,完成各种新陈代谢。气行则血行,气结则血瘀,气利则水畅,气滞则水停痰阻[3],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 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4]。徐振晔[5]等提出。中医药分阶段防治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优化方案:第一阶段为“扶正”;第二阶段为西医“祛邪”为主,结合中医扶正;而第三阶段,即本阶段中医“扶正祛邪并重”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量的临床实验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中药的抗癌机制 2.1.1 抗突变作用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癌变的重要途径。实验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或复方具有抗突变作用。如人参、绞股蓝、绿茶、半枝莲、黄芪、六味地黄丸等均有抗突变作用

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铂类金属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 前言 自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 Rosenberg B .和Camp V 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 以来,铂类 金属抗癌药物的合成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顺铂和卡铂已成为癌症化疗 不可缺少的药物。1995年WHO 寸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 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 位居榜前, 列第 2 位。另据统 计, 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加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 疗方案的 70%— 80%。 顺铂和卡铂所获得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各国学者去研究更好、 更有效的新药。 在过去的 25年里有几千个新的铂族化合物进入筛选, 其中的 28个化合物进 入临床研究,有 4 个化合物已获得批准进入市场,还有 2—3 个化合物将获得生产批文。展 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几十年来增长迅速。 1996 年顺铂和卡铂已进入全世界销售 额领先的十大 抗肿瘤药物之中,分别列第 8 应和第 5 位。 1999 年卡铂又进入全球最畅销的 前 150 个非处方药行列中,列第 66 位。其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展现了铂族抗癌药物良好的 应用前景。 铂类抗癌物质的发现过程 事情发生在 1965年。 一天, 在美国密执根大学的实验室里, 卢森堡博士和同事一起正在 做一个关 于电场对细菌影响的实验。他们选用大肠义氏杆菌 (Eshefichia Co1i ) 作为研究对 象。首先把它们放入一种“ C'介质的培养液中 (此培养液由NHCI2g / L , NaHPWg /L , KHP@3g /L , NaCl3g /L’MgCbO . 01g /L , Na^SOO . 026g /L 组成,鼓入压缩空气,然后在 培养室中放入两个半圆柱形的惰性金属铂电极,电极接上演串可以 改变的交流电源。 实验开始了。当频率为1000周/秒的交流电加在电极两端,通 发生了怪事: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疯狂地伸长, 然为正常细菌的 300倍,然而细菌的个数却没有增加。用生物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茵体并 没有发生分裂, 它们的繁殖被抑制了, 但细菌的生长却没有被阻止。 这意味着茵体产生了病 态。 这个意外的发现, 大大激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 是什么因素促使菌体 变形生长呢?在以 往的细菌培养研究中, 也曾观察到一些物理因素, 例如紫外辐射, 度的改变, 都会影响菌体的生长。他们分别研究了这些影响因素, 未得到类似的结果。 会不会是电场对细菌的生长施加了影响呢?然而, 不鼓 入空气,仅仅通入氯气和氦气,电场也不能显示其威风,即需要氧化性气氛。 这里,使 人们意识到并非物理因素, 而是化学因素, 并且是由氧气参与的电化学过程, 使菌体产生异 常生长。显然, 产生了氧化性的电解产物。用 KI- 淀粉试剂检验电解后的培养液,呈现淀粉 碘分子络合物的典型蓝色, 这也证实了这种电解产物的存在, 而通电前的培养液却不能使该 试剂变色。 那么,这种抗菌性的氧化产物是什么呢?他们企图从电解液中捡定出诸如 S 2042-等可 能的氧化性分子或离子,但都末检出。反过来,他们向培养液中加入 氮的氧化物等,试图 激起大肠杆菌的异常生长,但是奇迹并没有发生。 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 ?不!人们知道大自然的真面目总是深藏在一层层面纱后面的。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 021131097 魏永懿 50周/秒 -100000 周/秒 2安培的电流两小时后, 茵体成丝状。 它的长度竟 培养液渗透压温度或者酸 一个个实验都做了, 但并 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 ClO 、H 202,、 CIO -、H 202和

食用与药用昆虫

摘要:通过本文来阐明冬虫夏草在古今的异同及真伪的区别。方法使用鉴别手段洞察真伪冬虫夏草的鉴别特点及补益功能的按需应用。结果通过了解前人对冬虫夏草的认识和现代科技的研究,使传统的中药补品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注重真品与伪品的鉴别和功能上的差异。结论冬虫夏草一物以真保身,以假损体,传统补品,不能以概补之,注重理、法的运用。冬虫夏草是临床常用名贵中药之一,具有补肾益肺、纳气平喘、止血化痰的功效,与人参、鹿茸并为三大补品。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临床用于治疗阳痿、腰膝酸痛,久虚咳喘,痨咳咯血等症。因资源稀少,价格昂贵,消费者购买到货真价实、物有所值的冬虫夏草,是每个人的愿望。并要掌握它的应用方法与鉴别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冬虫夏草是什么 冬虫夏草一物始见于清吴仪洛所著《本草从新》一书[1]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它是由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冬虫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的蝠蛾幼虫,使幼虫僵化,在适宜条件下,夏季由僵虫头端抽生出长棒状的子座而形成(即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它主要产于中国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等省及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 真正的冬虫夏草均为野生,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的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在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moricanus O berlhiir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2]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象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菌孢把虫体做为养料,生长迅速,虫体一般为四至五厘米,菌孢一天之内即可长至虫体的长度,这时的虫草称为“头草”,质量最好;第二天菌孢长至虫体的两倍左右,称为“二草”,质量次之。因为僵化后会长出根须,所以被称作冬虫夏草。 由于野生冬虫夏草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对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所以本身资源比较有限。近年来又由于冬虫夏草主产地生态环境遭到人为严重破坏,大量盲目不合理采挖致使资源日趋减少,产量逐年下降。而冬虫夏草由于可以药食两用,且人们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所以多个国家对它的需要倍增,价格逐年上涨,国际市场日益紧缺。为了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目前许多地区如四川、湖北、河南、陕西、云南及湖南等省都相继开展了对冬虫夏草的研究工作。人们对冬虫夏草的研究涉及无性型确证、生态环境考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人工栽培等方面。 药用价值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虫草是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常用中药,主要成分有:虫草酸、粗蛋白和谷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B12等物质。虫草的功能为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损,益精气。补肺益肾,治肾虚咳喘、咯血、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病后久虚、自汗、盗汗等虚证。 药用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见于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1694年)所载:“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咳。四川嘉定府所产者佳。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夏化为虫。”后来,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1756年)一书中记载:“夏草冬虫,功与人参同,能治诸虚百损”,该书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的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材科jd1401班熊腾飞 摘要:无机抗癌药物得设计及研究仍就是当前一个前言课题,其中铂类抗癌药物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发现顺铂有抗癌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癌药物得应用与研究得到了迅速得发展。今天,各类铂抗癌物已成为癌症化疗中不可缺少得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铂类抗癌药物得特点、药理、应用及不良反应。 1、顺铂 1965年,美国科学家B、Rosenborg意外发现惰性得铂电极能引起细菌得菌丝生长。在进一步得研究下,其研究小组发现第一个具有抗癌活性得金属 配合物——顺式二氯二铂,即顺铂(DDP,PDD,C l2(NH 3 ) 2 Pt)。 1、1顺铂得特点及药理 顺铂中铂得价态就是正二价,铂周围结合两个氯及两个氨分子,因此顺铂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具体作用时,顺铂对乏氧细胞较为敏感,可扩散通过带电得细胞膜,先将所含之氯解离,然后与DNA上得核碱鸟嘌呤、腺嘌呤与胞嘧啶形成DNA 单链内两点得交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得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得结构与功能,抑制癌细胞得DNA复制过程,但对RNA与蛋白质合成得抑制作用较弱,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1] 1、2顺铂得应用 DDP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得药物之一。临床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均能显示疗效。[2] 1、3顺铂得不良反应 虽然应用广泛,但顺铂具有较大细胞毒性,特别就是用量较大时对人体得影响十分明显。其不良反应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1)消化道反应:主要就是严重得恶心、呕吐。患者需服用一周左右得强效止吐剂。(2)肾毒性:主要导致累积性及剂量相关性肾功不良,一般剂量每日超过90mg/m2即为肾毒性得危险因素。(3)

常见的抗癌中草药

常见的抗癌中草药 一;据报道,有500多种抗癌中草药,发现通过实验研究给予评价最高的药物有: 补骨脂、败酱草、漏芦、蕲蛇、三七、千金子、女贞子、旱莲草、天花粉、五倍子、蒲黄、五灵脂、没药、龙葵、地龙、壁虎、西洋参、藏红花、阿魏、茜草、茵陈、扁豆、紫河车、黄芪、蝉蜕、瞿麦等。 确定有明显抑制癌症的药物有: 三七:有极明显的广谱治癌作用,同时止痛止血。 干漆:有广谱治癌作用。 土大黄:止血,通便,对白血病、肠癌、骨髓癌有治疗作用。 土鳖:有广谱治癌作用。 大蒜:有治疗肺癌作用。 山豆根:有广谱治癌作用。 山慈菇:消肿散结,有广谱治癌作用。 千金子:有治疗皮肤癌,脑癌作用。 马勃:可治疗恶性淋巴癌。 马齿苋:有治疗食管癌,肠癌作用。 天冬:治疗乳腺癌,防止乳腺癌手术后转移。

天葵子:用于治疗纵隔、鼻咽、甲状腺、乳腺、淋巴癌有效。 天南星:治疗颅内、食管癌。 天仙子:有杀死癌细胞作用。 五味子:可治疗血癌。 五灵脂:有抗肿瘤,增加免疫功能作用。 乌梅:可抑制癌症,增加免疫功能,治疗食管、直肠癌、消除多种息肉。 牛黄:可治疗舌癌。 甘松:可治疗皮肤癌。 龙葵:可治疗多种癌症,升高白细胞,消除胸、腹水、镇咳。 仙鹤草:有细胞毒样作用。 白英:有广谱抗癌作用。 白矾:抑制癌细胞增生。 蛇舌草:有广谱抗癌作用。 半枝莲:抑制白血病,抗基因突变,促进免疫功能增强。 地龙:很强抗癌活性,增高白细胞,调节免疫功能。 西洋参:具有抗癌活性,对于各种泌尿、生殖系统癌有效。

藏红花:有细胞毒样作用,对于癌性出血和其他出血均有作用。 肉桂:治疗血癌,卵巢囊肿。 花蕊石:治疗乳腺癌广泛转移。 没药:有抑制癌症作用,促使癌细胞逆转,提高免疫功能。 诃子:有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 补骨脂:抑制癌细胞增生,升高白细胞,增加红血球,提高免疫功能,刺激骨髓。 阿魏:抑制癌细胞增生,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治疗血管瘤。 鸡血藤: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对肝癌、骨癌有治疗作用。 败酱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促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 鱼腥草:抑制癌症扩散,增强免疫功能,止咳,消除胸水。 栀子:可治疗肝癌。 茜草:有强烈抑制癌细胞增生作用,明显升高白细胞,治疗绒毛上皮癌。 荜茇:治疗纵隔肿瘤。 旱莲草:抑制癌细胞增生,增加免疫力,诱生干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绪论 (3) 二、胃癌 (4) (一)大蒜素 (4)

(二)白英 (4) 三、肝癌 (6) (一)大蒜素 (6) (二)苦参碱 (7) 四、胰腺癌 (8) 五、其他 (9) 六、结论 (10)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中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肿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存在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基本上多是采用西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而随着中医药的逐渐发展,在治疗肿瘤领域,中医药的治疗优势越发凸显。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在研究抗癌药物时,从不同的植物当中萃取天然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采用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对癌症进行治疗时,增效减毒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最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之后,以中药对其进行试验可以发现具有很强的一直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其机体棉衣功能,并且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以胃癌、肝癌、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等为例对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抗肿瘤;研究进展 一、绪论 肿瘤是全球疾病致死的重要元凶之一,癌症则是属于恶性肿瘤。目前治疗肿瘤的手段主要是西医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等。但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大,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是调动机体免疫

功能和整体抗病能力的新的全身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中药天然有效成分及其提取物被发现有助于治疗肿瘤等疾病,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干预性好[1]。本文以胃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为例,综述了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胃癌 在临床消化道肿瘤当中,胃癌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肿瘤,并且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其发病率居于首位,因此也对人类的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种肿瘤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地域环境、癌前病变、饮食习惯、基因、遗传甚至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癌的产生。 (一)大蒜素 大蒜可以对胃癌细胞直接产生抑制迁移、抑制增殖的作用,同时还能对胃癌细胞进行诱导,从而使其不断凋亡。此外,大蒜还能防止致癌因子的形成,这也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我国一些学者充分借助MTT、Western blot以及RT-PCR等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并且对P38和Caspase-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观察[2]。研究表明,大蒜素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生长,这一现象的产生则很可能是因为在大蒜素的作用下,P38的表达量以及Caspase-3表达量的增加,从而对胃癌细胞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迁移变化情况进

昆虫学

探讨昆虫文化应用于人类社会 姓名:邢鸣宇班级:2009级管理学院3班学号:P0923114837 摘要:本文描述昆虫的社会作用和人文作用。主要是通过阐述昆虫食用性这一特征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帮助;昆虫药用性的特点 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昆虫的娱乐性形成了中国爱虫热文 化,沉淀厚重的历史精华;从昆虫到人类,感悟人生的真谛。关键字:昆虫食用药用娱乐鸣虫爱虫 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种群。4亿年以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有多少生物难逃灭绝的命运,但是,地球所经历的种种浩劫中,昆虫却能大难不死,经久不衰。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本文对此进行概述。 一、昆虫对现代社会的的作用 ㈠昆虫的食用性 ⒈开发食用昆虫的原因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趋势下,蛋白质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牛奶、鸡蛋、鱼、肉等常规蛋白质食品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要。因此,开发新型食物和

寻求蛋白质新资源,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食用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学家和营养学家已认识到历史上人们把昆虫作为食物,不仅是出于补充能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饮食营养平衡价值和含有的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量的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食用昆虫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食用昆虫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如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其中大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FAO/WHO标准值。食用昆虫的氨基酸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组成合理,是一优质蛋白质源。食用昆虫的脂肪含量和热值变化较大。 因此食用昆虫对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现代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体营养结构的提高问题有很大的作用。 ⒉食用昆虫的历史 我国的食虫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尔雅》、《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了蚁、蝉和蜂3种昆虫加工后供皇帝祭祀和宴饮之用。北方人喜食蝗虫、蚕蛹、蝉和豆天蛾幼虫;江浙一带人们爱吃蚕蛹;福建、两广一带捕食龙虱;台湾同胞最爱吃“香酥蟋蟀”;湘西人对炸马蜂幼虫感兴趣。在云南省,食用昆虫为全省各民族普遍的习俗,而且早已形成了极有民族特色的食虫文化,食用的种类和方法也丰富多样,仅烹调的方法就有13大类。并且贵州的仡佬族,广西东兰县长江、金谷一带的壮族和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哈尼族人民都举行各自不同的“吃虫节”,到时家家户户餐桌上总少不了油炸蝗虫、腌酸蚱蜢、甜炒蝶蛹、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综述

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概况 作者:韩学亮201100260102 摘要 奈达铂、奥沙利铂等新型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具有抗癌谱广、活性强、不良反应低、与顺铂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此外,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的亲脂性铂配合物、多核铂配合物等新型铂类化合物,也显示出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该文对铂类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和一些具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铂类抗肿瘤药物、卡铂、顺铂、奥沙利铂、作用机制 引言 铂族金属包括铂、铑、铱、锇、钌6个元素,它们具有许多独特和卓越的理化性质,一直在高新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铂配合物,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以其显著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许多肿瘤联合用药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铂类药物的研究最早兴起于40年前,1967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Roserlberg和Camp首次发现顺铂具有抗癌症活性。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肿瘤界的广泛兴趣,之后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随着一个个有历史意义的试验结果的公布,肿瘤化疗疗效有了大幅的飞跃。1995年WHO对上百种抗肿瘤药物进行排名,顺铂在疗效及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位于第二位。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所有的化疗方案中的有70%~80%以铂为主或有铂类药物参加配伍。同时,铂类金属药物也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最为活跃的研究开发领域之一,新的铂

类抗肿瘤药奥沙利铂、乐铂等已相继推出。铂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目前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沙铂和4-NDDP等已进入临床试验[1]。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迄今为止,人们大约已合成了数千种铂类化合物,但作为抗肿瘤药物投入临床的仅30种左右,其中20 多种因抗肿瘤活性弱或毒性过强而被淘汰[2]。 1 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 在过去的30余年里,人们对几千个新的铂类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其中有几十个化合物进入了临床研究,目前已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有4个品种,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 第1代铂类抗肿瘤药物 顺铂是顺二氯二氨合铂(Ⅱ)的简称,缩写为DDP或CDDP(Ⅱ)。1979年首次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铂类抗肿瘤药物,目前已被收录入中、美、英等国的药典。顺铂对睾丸癌和卵巢癌的疗效明显,也可以用来治疗膀胱、颈部、头部、食管的肿瘤以及小细胞肺癌,还可与博来霉素、阿霉素及5-氟尿嘧啶配伍进行联合用药。顺铂抗癌谱广、作用强、活性高,易与其他抗肿瘤药配伍,因其交叉耐药性少而有利于联合用药,但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包括肾毒性、胃肠道毒性、耳毒性及神经毒性)及低溶解性、耐药性限制了临床的大剂量和长期使用。 1995年WHO对上百种治癌药物进行排名,顺铂的综合评价(疗效、市场等)名列前茅,列第2位。另据统计,在我国以顺铂为主或有顺铂参与配伍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顺铂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含铂类化疗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亦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组方之一。顺铂是头颈癌单药有效率最高的药物之一;顺铂加五氟尿嘧啶(5-FU)是头颈癌化疗的标准方案之一,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亦是非常有前景的头颈癌化疗方案。顺铂及卡铂一直是治疗睾丸癌(尤其是非精原细胞性)、卵巢癌的主要治疗药物。顺铂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是侵袭性膀胱癌、骨肉瘤、食管癌、胃癌等的标准化疗方案。 早期的顺铂合成是以K2PtCl4为原料与氨水反应得到,但因重现性差且含有大量的杂质被放弃。目前顺铂合成(收率为80%)以K2PtCl4为起始原料,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实现: (1)加入KI ,转化成K2 PtI4,与氨水反应,制备出相应cis-[Pt(II)I2(NH3)2]中间体。(2)中间体与AgNO3 (或Ag2SO4/Ag2O)反应,过滤分离AgI得到cis-[Pt(NH3)2(H2O)2 ]2 +母液。(3)母液与KCl反应,制得顺铂[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