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介绍分析

智慧城市介绍分析

智慧城市介绍分析第一点: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和集成,实现城市运行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优化。

智慧城市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创新的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模式,构建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城市环境。

智慧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各部门、各行业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居民中心的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智慧城市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4.可持续发展:强调在城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的美好家园。

第二点:智慧城市的应用与挑战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减少拥堵;在环境监测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收集空气质量、水质等数据,及时响应环境污染事件;在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在社会服务方面,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服务的提供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1.技术挑战: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持智慧城市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避免技术瓶颈和安全隐患,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慧城市在收集和使用大量数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居民隐私的保护,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提升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据管理、智能交通、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下面将对智慧城市的多种建设模式进行典型分析。

1. 智能交通模式: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改善交通管理和交通系统的效率。

典型的智能交通模式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帮助司机和行人规划最优的交通路线,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2. 能源管理模式:智慧城市的能源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能源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这些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能源的使用情况,对能源消耗进行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电网可以根据需求和供应情况调整电力的分配,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 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

智慧供水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和水压,提高供水的质量和效率。

智能建筑可以利用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对建筑能耗、温湿度、照明等的智能控制,减少能源消耗。

4. 数据管理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因此数据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式。

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各个领域的数据,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通过对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和环境保护措施。

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是多样化的,涉及到多个领域。

要实现一个智慧城市,需要有全面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支撑,并进行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的合作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论智慧社区建设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

论智慧社区建设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

论智慧社区建设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智慧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管理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它可以通过引入现代高科技,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不断升级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商业机构也开始注重这个领域的开拓和应用。

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成为商业机构进入智慧社区时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智慧社区建设的特点智慧社区建设是一种城市管理的新兴领域,也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代表之一。

智慧社区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智慧社区建设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IoT等技术的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智能的服务。

2、可持续的发展智慧社区建设需要非常多的投入,如设备、软件、系统等。

但是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例如,社区智能化后可以优化居民日常生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促进社区文化发展,进而产生更多的社区价值。

3、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资源、人才等传统方面,而是包括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城市治理等方面。

智慧社区建设是城市竞争力重要的一部分,社区智能化提升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二、智慧社区建设的商业模式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商业机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商业模式,为社区居民和商家带来多维度优质服务。

1、平台型平台型商业模式主要包括社区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在线服务平台等。

这些平台提供居民生活所需的信息、商品、服务等,增强社区居民与社区商家沟通和交易的便利性。

2、资本型资本型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社区内的资源、项目进行投资,提高社区的资源利用率和效益。

例如,通过投资社区物业,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加社区品质。

3、O2O型O2O型商业模式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线上服务,同时通过线下服务为居民带来更多的社区服务。

例如,通过在线教育网站来提供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同时实时预约线下的社区教育机构来为居民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中国,深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已经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被称为“深圳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深圳模式”。

一、政府引领,产业主导1.1 深圳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引领城市向智慧化转型。

1.2 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深圳以科技产业为主导,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1.3 政府与产业的合作模式,使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成效显著,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二、数据驱动,智能应用2.1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平台,实现了城市各类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2.2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圳开发了多种智能应用,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慧环境监测等,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

2.3 深圳的智慧应用不仅提高了城市运行效率,还改善了市民生活质量,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放合作,生态共建3.1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外城市和企业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化。

3.2 深圳建立了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3.3 深圳的开放合作模式,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智慧社区,民生关怀4.1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注重社区建设,推动智慧社区的发展,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2 智慧社区通过智能化设施和服务,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4.3 深圳的智慧社区建设,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创新驱动,未来发展5.1 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5.2 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完善城市的智慧化水平,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致力于“一揽子”解决问题——谈谈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

致力于“一揽子”解决问题——谈谈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

致力于“一揽子”解决问题
——谈谈智慧城市建设的商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毛光烈
何谓“一揽子”解决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要解决什幺问题?一
句话:就是要解决城市健康发展面对的
一切问题或各种问题尤其是让城市居
民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地生活与工作
的问题。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不只
是讲解决信息化的问题,而是以网络信
息手段去解决“城市”的健康发展问题
要十分注意“智慧”+“城市”的结合,要
依靠“信息专家+城市专家”来进行.
子”解决问题业、商务或服务模式创新
的均衡发展水平。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
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访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君青
今年2月,国家工信部下发《物
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智
慧城市建设内容列入工作重点,要求政
府主管部门在九大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
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推广经验,
为物联网在全社会应用做准备。

去年9
月,浙江省政府和工信部、国家标准化
委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
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
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10月浙
江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
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浙江智
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浙江省
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指出,推进“智
i追求市民满意度的“考
慧浙江”的建设是浙江现代化城市建设
的重要内容,是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举
措。

浙江省副省长毛光烈强调,实现智
慧城市建设目标,必须依赖于商业、商
务或服务模式创新及体制机制创新、领
导与监管模式的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N种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N种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N种模式尽管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无疑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市建设的N种模式,希望能对读者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1. 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政府通过投资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各个领域的智慧化改造。

例如,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在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环保等领域进行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等激励措施。

2. 以企业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企业可以研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产品,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与政府、社区、住户等各方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3. 以社区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社区通过居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方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社区可以开展居民智慧化培训,建设共享设施和服务平台,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社区运转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4. 以大学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大学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大学通过创新科研和人才培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大学可以与政府、企业等多方合作,开展智慧城市相关的研究项目,培养专门人才,推广创新技术和应用。

5. 以跨界合作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跨界合作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各个领域的机构、组织和企业共同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可以共同组建智慧城市建设联盟,共享资源和信息,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6. 以国际合作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际合作起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作用。

国际组织、国际企业和各个国家之间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例如,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促进智慧城市的全球交流与发展。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以城市为载体,全面优化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也愈加多样化。

通过典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从而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指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主导角色,包括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

这种模式下,政府负责整体规划和统筹,承担资金投入,并通过政策和法规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新加坡是典型代表之一。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政府主导,不断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例如推行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环保系统等,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加坡政府鼓励公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形成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

二、企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指由企业主导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投资和技术创新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实施。

中国深圳是企业主导的典型代表。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之路,不断引入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深圳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积极探索,如在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实践,加速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

三、社会参与模式社会参与模式是指城市居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各种形式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斯德哥尔摩是欧洲最具创新力和活力的城市之一,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的智慧城市。

这里的居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城市发展,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共同探讨和推动城市的智慧化进程。

城市的政府部门还积极倡导和支持各种公民参与的项目,例如公共空间的规划、共享交通的建设等,有效调动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是指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指导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通过数字化技术连接,形成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实现效率、便民、环保等多方面的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城市规模和资源可用性等因素,划分为传统国家、新兴国家以及开发中国家等基本类型。

下面以一些典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为例进行分析:1. 北京:政府主导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多元化的城市氛围。

北京市从2012年,政府建立了 Smart Beijing 计划以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

计划的实现主要是缩短政府与企业的距离,为数字技术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及通过在市内安装可相互连接的传感器和智能化设施来强化数据交换。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计划,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

2. 东京:市民参与的社会化建设东京是一座井然有序、高度智能化、高效率的城市。

东京采用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是市民参与型式的社会化建设。

这种模式注重公平、公正,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参与其中,包括举办创新实验室或开展公共参与式活动,以鼓励市民对数字化技术的理解和接受度。

3. 纽约:由民间开发商主导的智慧城市发展纽约市是美国中心城市之一,多元化、密集的人口和活出色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它成为一座非常受欢迎的智慧城市。

纽约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由民间开发商主导,主要是可靠性和经济性为导向的。

开发商使用开源技术和新技术,包括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和WiFi等,以协助网络和数据交流,为纽约打造一个智慧城市。

综上所述,不同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都各具特色,要根据本地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智慧城市将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及应用案例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及应用案例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及应用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传统城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因此,“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发展模式和应用案例两方面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1.单一模式单一模式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仅引入单一技术,比如只构建创新城市或数字城市。

该模式适合特定的城市或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韩国的封面城市,便是一座数字科技城市。

在该城市,市民的生活几乎全依赖于智能手机和应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交通、购物、医疗等方面的操作。

该城市的建设模式保证了市民的生活品质,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成功案例。

2.集成模式集成模式是指将多种技术进行集成,形成独特的城市管理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各领域的数据交换和协作效果更加明显,可以为科技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比如新加坡是一座集成城市,该城市早就在城市管理方面做出了先锋。

新加坡在太阳能、高科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该城市拥有全球领先的数码双生活动策略、环保太阳能区域计划和创新工作室等一系列的城市管理系统,因此成为了国际上的聚集地。

3.综合模式综合模式则是不同城市之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进行全面的协作和构建。

一方面,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互相沟通交流经验,共同应对城市化问题。

另一方面,各城市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合理的城市管理体系。

比如欧洲智慧城市倡议则是以综合模式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种尝试。

欧洲智慧城市倡议致力于为城市管理者和市民提供智慧、绿色、数字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三、应用案例分析1.上海市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先者。

上海已经着手开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一系列智慧城市项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智慧社区项目。

上海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创造数字化的社区环境,让社区将图书馆、医院、超市等服务连接在一起,成为了自身的一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随着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创新。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

一、公私合作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中,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建设项目并签订合同来分配收益。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政策引导和监督作用,而社会资本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公私合作模式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更加多样性,能够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优势,从而推动投资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PPP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等间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服务设施或公益性项目的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采用PPP模式,通过合作形成联合投资机制,将政府和社会资本有机结合,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

同时,PPP模式还可以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责任划分清晰,并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风险分担能力,使得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更加健康和稳定。

三、创新金融模式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传统的融资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创新金融体系。

创新金融模式包括基于科技的金融和金融科技等多种方式。

其中,基于科技的金融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手段提高金融效率,例如采用人工智能来评估风险、构建智能交易平台等,从而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

而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模式可以采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来改进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支付、结算、交易等问题,使得整个投融资体系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四、金融和政策的相互协调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创新还需要在政策和金融方面积极协调。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城市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政管理等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以提升城市的综合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

1. 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智慧城市。

政府提供土地、政策扶持等资源,私营企业则负责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度,同时私营企业也能获得经济利益。

该模式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2. 全球合作模式:全球合作模式是指不同城市之间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相互学习和合作,各个城市可以共同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推动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

该模式的优势是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能够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该模式需要建立起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 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模式是指将居民和社区组织纳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共同参与城市的运行和管理。

通过居民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

社区组织的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自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该模式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加强居民的意识和能力培养。

4. 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模式是指通过创新的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这些企业和团队常常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提供各种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

他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该模式需要创新创业者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同时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情况和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式。

不同模式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更好的建设效果。

《智慧城市(第1篇)》教案

《智慧城市(第1篇)》教案

智慧城市(第一篇基础看法)【学习目的】学习和认识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和掌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及系统框架认识智慧城市的愿景及目标【学习要点与难点】理解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差别及其发展趋向【教课课时】 3 课时【教课方法】理论讲解法、举例法等【主要教课内容】复习:数字城市新课导入:一、智慧城市产生的背景与意义1.1 智慧城市出生的现实背景从09年起,智慧城市在国内外遇到了宽泛关注,好多国家和地域相应睁开了本质性的探究实践,智慧城市的新理念及新模式也推动了新一轮城市的发展演变。

可是智慧城市的出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特别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出生是应付后金融危机时代、提振经济信心以及追求新的经济增添点的时代需求; 08年金融危机造成了全世界经济下滑、失业率增添等不良现象。

世界各国为了应付经济发展窘境,纷繁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国家” 的发展战略,经过进一步加大投资并带动有关家产的发展等措施来促使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智慧城市的出生是解决目前众多城市病的现实需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欠缺,为了改变城市建设发展面对的窘境,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愿景,以期改变城市建设、发展与营运的传统模式,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智慧城市的出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以及显现智慧成就的自然需求。

1.2 智慧城市出生的技术背景智慧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形态,拥有透辟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共同、精确管控、创新应用、和睦发展等方面特点,这些特点充足显现了将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但这类智慧化的城市形态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支撑,智慧城市的诞生拥有很强的技术背景。

——感知技术:自动辨别、传感器、条形码、遥测遥感、无线传输等感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宽泛应用完好改变了人们常知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直接推动了智慧城市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等中心理念的提出。

——网络技术,特别是第三四代挪动通讯技术。

——支撑应用技术:云计算、散布数据办理、数据发掘、微电子技术、智能技术及信息共享交互与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等。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

智慧城市的“深圳模式”引言概述: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向来以来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处于率先地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深圳智慧城市的模式。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 交通运输:深圳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优化,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此外,还引入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方便市民出行。

1.2 能源管理:深圳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对电力供应的智能监控和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推广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1.3 智能化建造:深圳在建造设计和管理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建造物的智能监控和节能管理,提高建造物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2.1 大数据应用:深圳通过对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及时掌握城市的运行情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2 电子政务:深圳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化和便捷化。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办理各类政务手续,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2.3 公共安全监控:深圳建设了一套覆盖全市的公共安全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提高城市的安全防控能力。

三、智慧社区建设3.1 智能化设施:深圳在社区建设中引入智能化设施,如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方便居民的生活和管理。

3.2 社区服务平台:深圳建立了社区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各类社区服务,如物业管理、社区活动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3 社区管理:深圳推行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预社区管理,通过智慧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四、智慧环境建设4.1 智能环保:深圳通过建设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环境质量,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此外,还推广了垃圾分类、水资源管理等智能化措施。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是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来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选择与城市的发展目标、规模、资源条件、行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将对几种典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进行分析。

1. 垂直式建设模式垂直式建设模式是指在单一领域或行业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例如交通、能源、环境等。

该模式下,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来提升该领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优点是在特定领域里取得明显的改进和成果,但缺点是缺乏整体和综合性思考,无法在全面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2. 平台式建设模式平台式建设模式是指在城市层面上建设智慧城市平台,通过集成和共享数据、资源和服务,实现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该模式下,城市会建设一个统一的智慧城市平台,用于管理和协调各个行业领域的数据和服务。

这样可以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操作,提升城市的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各个领域的协同效应,但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和政府的主导作用。

3. 多中心建设模式多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在城市内部建设多个智慧中心,每个中心负责特定的功能或服务。

这样可以将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分散到多个中心,减轻单一中心的压力,提高城市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可以建设交通中心、环境中心、医疗中心等,每个中心都可以独立管理和运营。

优点是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但缺点是需要协调各个中心的工作和数据共享。

以上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改进和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社会治安等方面。

面对这些问题,各城市的政府和企业需要思考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两个基础上,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进行推进。

其中,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二者的选择和运用将影响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一、技术路线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融合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配置。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物联网技术,它使得城市中的各种设备和物品能够互相连接、互相感知、互相交互,形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网。

通过对这些设备和物品进行远程监测、分析和控制,有望实现城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城市自身的情况和特点,以及目标需求和实现难度。

建议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技术路线。

1. 数据收集与传输方面。

针对城市中不同的设备和物品,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通信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传输。

例如,对于交通设施,可以选择车辆探头、行车记录仪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对于环境污染情况,可以选择空气质量监测器、污水监测器等设备进行监测。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

对于城市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价值。

建议可以选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指导城市管理和决策。

3. 数据应用和服务方面。

最终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建议可以选择智能交通、智能灯杆、智慧环卫等模块进行应用,提供实现效果显著的智慧服务。

二、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它影响智慧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商业价值。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智慧城市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将各类智能设备和传感器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关资源相互连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运行管理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建设。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分析。

1. 公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项目的模式。

政府在这种模式下通常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私人企业则负责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和管理服务。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私人企业的市场竞争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品质的提高。

公私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和企业在利益分配、责任担当等方面可能存在摩擦和对立。

2. 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模式是指政府和居民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支持,而居民则积极参与智慧城市项目的规划、实施和使用。

社区参与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社区参与还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公共服务。

社区参与模式也面临一些难题,如组织和协调居民参与的难度较大,居民之间的利益分歧和意见不一致等问题。

3. 城市群合作模式城市群合作模式是指多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城市之间可以进行智能化设备的联网和信息的互通共享,从而提高城市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城市群合作模式还可以促进城市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城市群合作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市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问题,城市间的差异性和竞争性等。

4. 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指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项目的模式。

政府在这种模式下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和推动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参与,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建设方案完整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慧城市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集成化的管理和优化的资源配置,旨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的概念解读、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解读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系统进行全面智能化管理的城市形态。

其基本特征包括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和可持续性。

信息化是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城市各个部门、设施和居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

智能化是指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城市决策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更加高效和便捷。

人性化是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体验,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可持续性是指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建设模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1. 国家主导模式国家主导模式是指由国家政府牵头制定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和政策,组织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

这种模式下,国家政府承担着整个建设过程的主导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这种模式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上海的世博会期间的智慧城市建设。

2. 行业主导模式行业主导模式是指由某一特定行业或企业联合相关机构和社会力量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

例如,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供通信设备和技术支持,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 市场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自主选择建设方式和技术支持。

这种模式下,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三、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制定。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

智慧城市多种建设模式的典型分析随着城市在经济、社会和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不是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多种方面,例如城市管理、交通、环保、公共安全、卫生等等。

针对每个城市的具体需求和情况,不同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模式。

一、政府领导模式在政府领导模式下,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其任务是确保城市系统具有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通过与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制定政策和规划,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政府领导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确保所有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优化。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以加快城市的变革。

二、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模式是让社区居民对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这种模式的目标是在城市中创建一种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氛围,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社区参与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在城市居民中建立一种民主、透明和基于合作的文化。

市民可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供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发展。

三、私营部门领导模式在私营部门领导模式下,私营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领导作用。

这些公司拥有必要的资源和经验,可以更好地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商业发展相结合。

私营部门领导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吸引资金和资源,并加速城市的智慧化进程。

同时,私营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四、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在合作伙伴关系模式下,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和成果。

这种模式的目标是创造一种互相联通和支持的文化,以促进城市中各方面的发展。

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技能和资源,以支持城市的智慧化进程。

这种模式可以鼓励创新和绩效,并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和支持。

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根据其实际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以加速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慧城市建设的浦东模式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瞄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快速推进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智慧城市管理从平面化向立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推进智慧民生服务从单向推送向多方互动的服务模式转变、推进以产用联动和融合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通过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行先试,浦东新区在顶层设计、信息协同共享、政社合作共建、惠民示范引领、产用联动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凝练出具有浦东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和推进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信息消费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了国家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

上海市浦东新区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域,在国家住建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关心和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以智慧引领模式变革为主线,突出以民为本,在政府平台化创新、城市立体化管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2010和2011年,浦东新区连续荣获“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在2013年中国社科院牵头的全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三方评估中位列第二名,标志着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智慧城市建设“浦东模式”。

一、总体情况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多万,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5929.91亿元。

近年来,浦东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正在全力打造“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国家改革示范区。

2013年浦东又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浦东新区正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上显示出更加重要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效应,在政府职能、服务业、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金融业等领域继续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

1、发展目标浦东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是:以国家战略为己任,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政府转职能效能和城乡二元结构这“三个着力点”,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融合化、开放化”合一的城市运行体系,基本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普及、便捷、城乡一体化的市民生活环境,努力培育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环境健康和谐的产业支撑氛围,达到“基础设施高度覆盖、产业发展高度生态、应用体系高度发达、民众生活高度和谐”的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区域和示范区域。

2、发展现状2009年,浦东新区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初步构想,2011年,在上海市率先推出《智慧浦东建设纲要》、《推进智慧浦东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智慧浦东建设核心任务——“3935战役”和118个重点项目,聚焦推进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利民的应用体系建设、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取得了积极成效。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领先近年来,浦东新区通过着力推进城市光网升级、无线城市完善和配合市推进三网融合等三大计划,逐步形成了以“光网+无线”为主的城市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无处不在的网络”,智慧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基本形成。

光网覆盖水平已达到185万户,实际固定带宽已达13M,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3G网络,基站总数6339个,建成公共区域WiFi场所2508个,并推动在浦东68个公共区域(医院、公园、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向公众开放“iShanghai”免费WiFi。

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用户数97万户,NGB用户数97万户,IPTV为34万户,移动用户数为441万。

(2)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初具特色通过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方面实施的一批信息化项目,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智慧应用体系,探索形成了以高效、惠民为特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电子政务体系进一步丰满,平台化政府建设初显雏形;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城市自我管理运行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百姓诉求,行政管理和为民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

智慧浦东建设成效已经被最广泛、最基层的市民所感知、体验和应用。

(3)智慧产业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为目标,推动智慧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新区新的支柱产业和上海市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基地。

2013年实现营收约195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成为支柱产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约2500亿元;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新兴融合创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正成为支撑和引领产业未来发展重要领域。

(4)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引导和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

成立了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和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在国内率先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率先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在10家街镇开展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居家养老等领域的应用试点。

从组织领导、共享协同、投入模式、研究咨询、宣传推广等方面基本形成有效的智慧城市环境保障体系。

3、存在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创新可持续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

(1)信息孤岛成为阻碍政府服务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浦东新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础扎实,但以“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共享和协同难”为代表的政府协同共享问题突出,一些部门认识还存在误区,尤其是对信息化的“纯部门论”、“纯工具论”、“纯基础设施论”还很有市场,使得信息孤岛现象难以消除。

(2)粗放式的城市建设模式已落后于城市创新可持续发展需求。

公共交通难、能源消耗大等成为限制浦东新区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的重要掣肘。

如何在城市建设和运营中有机融入更加智慧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理念,是浦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首要考虑的内容。

(3)传统的民生服务模式成为制约市民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

浦东新区处在上海这个拥有全国一流医疗资源的城市,看病难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医疗存在服务单一、医疗水平不高、医疗资源欠缺等问题,农村居民和地区的基本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都有待满足和提高。

让市民有幸福和归属感,很多民生服务,如医疗、养老等还需要更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

(4)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考验浦东产业融合创新水平。

信息产业是浦东新区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具有比较优势,但近年来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已现颓势,占上海市比重由2010年的54.5%降至2012年的48.3%,产业后续发展乏力迫使浦东必须尽快寻找到促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发力点。

二、创新特色浦东新区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实践。

经过几年的努力,信息基础设施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城市光网、3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电子政务、城市管理、惠民服务、智慧产业等智慧城市核心建设领域,推进了近200个信息系统建设,每年推出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三类各十大示范应用项目。

特别是成为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单位以来,浦东新区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在智慧政府服务、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民生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创新特色,取得了突出成效。

1、智慧政务服务: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浦东新区长期致力于构建具有“透明化,互动化、协同化、参与化、个性化”特征的平台化政府,着力推动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的信息服务整合,以业务为重点的办事协同,以公众为中心的多渠道服务,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推动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向以公众为中心的平台化政府转变,加快推动新区以政府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

(1)基于中台构架的协同化电子政府——平台化政府的大脑当前浦东新区电子政府具体为前台(对外服务)、中台(数据交换)和后台(业务支持)三大版块,形成了前台受理、中台交换、后台协同办理的“前、中、后台”政务协同机制,目前已实现202个部门应用单点登录整合,34个应用系统数据集中交换,为25个部门部署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提供了统一邮件、统一短信服务、统一用户目录服务等基础应用。

浦东新区电子政府的特色在于:平台化政府的大脑——“中台”。

其主要功能为“衔接、交互、承载”,实现各系统之间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缩短企业及市民的审批时间,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市民和企业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平台化政府的神经中枢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通过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应用,形成了目前新区政务信息资源的核心中枢。

目前,浦东新区公共基础数据库已建成完善的人口、法人和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

三大数据库涵盖530多万人信息,覆盖率户籍人口99%以上,常住人口90%左右;涵盖20余万法人信息,覆盖率98%以上;涵盖120多个新区地理信息。

目前三大数据库正在全区推广应用。

浦东新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特色在于:不仅通过相关制度保障等软性约束手段推动各单位、各应用系统数据共享,还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调度中心建设构建政务信息资源“自由流动、快速共享”的硬性通道,最大限度上突破了信息孤岛现象,为新区政府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了基础保障。

目前,基本实现了数据全覆盖、跨部门协同共享,正在逐步探索社会化的开放利用。

(3)行政审批一体化电子平台——平台化政府的实践行政审批一体化电子平台是基于平台化政府的创新实践,基本建成以“前台一口受理、中台集中交换、后台协同办理、多种渠道反馈、全程透明可控”为特征的、条块协同的新一代电子政府行政审批平台,为企业提供一口受理、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为审批人员提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审批环境,为监察部门提供程序透明、全程可控的审批监管,实现了行政审批“办事最高效、程序最透明、服务最便捷”总目标。

2014年1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原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政府利用目前的资源,在行政资源不扩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水平。

行政审批改革是平台化政府的重要实践和体现,其特色在于:通过政府内部的信息协同,尽量让企业“少跑一次路、少填一张表、少进一道门”,变“让企业跑”为“让数据跑”。

如企业登记“三联动”实现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的“一口受理,一表登记,一次审查,一网流转,一次发证”,审批流程从原来的23天缩短至最快只需要4-5天,“企业登记三联动系统”入选《中国综合配套改革案例集》(第一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