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
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
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变成完全不产卵。
繁殖持续时间为6.7d.需精卵(未受精冬卵,混交卵):当外界环境恶劣不适宜轮虫生存时,如温度突变、种群密度过高、pH和DO剧变、食物的种类改变、食物不足等,种群开始出现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需精卵(混交卵),个体较小,只有夏卵一半大,透明,数目多。
休眠卵(冬卵):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冬卵)。
褶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长130 μm,宽88 μm,约为雌体成体体积的60%,卵壳厚,卵的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休眠卵可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待外界环境条件适合时,休眠卵萌发成新的非混交雌体,进入新一轮单性生殖。
轮虫的发育轮虫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胚胎发育期:即卵的发育时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
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 1、温度 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 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5℃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10℃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 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 2、盐度 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0.2~ 5.0%的盐 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 的盐 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 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 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 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对盐度的 突然变化耐力较低( 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 突变到1.8%水环境中, 突然变化耐力较低(从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1 天后全部死亡)。 天后全部死亡)。
裂足轮虫
二、生殖习性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 殖两种方式, 殖两种方式,两种生殖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换。 1、单性生殖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非混交生殖( reproduction)。 非混交生殖(Amictic reproduction)。 孤雌生殖首先由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 称为不混交雌体( female), 虫,称为不混交雌体(Amictic female),然后不混 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Amictic egg),最后非混交卵成熟后不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 egg), 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 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雌性轮虫又经有丝分 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这样一代接一代进行孤 雌生殖循环。 雌生殖循环。
轮虫培育方法
绝大部分种类的雌雄形 态差别极大。雄体体长只有 同种雌体的1/8-1/3,雄体没 有消化系统或只留痕迹,或 有咀嚼器和胃,但没有口和 肛门,它们不吃食。雄性生 殖系统占据假体腔的大部分。 一个膨大的梨形或球形精巢, 下接输精管通至阴茎(交配 器),没有阴茎的种类在交 配时输精管通过体壁有纤毛 的小孔向外翻出。雄体的头 冠皆向前方,长满纤毛,游 泳十分迅速,从不固着,特 别当有雌体存在时更为活跃, 直到与其中一个交配为止。 交配和精子的传递通过雌体 的泄殖腔孔或体壁
轮虫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
咸水水体中。甚至潮湿土址和苔藓丛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 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轮虫是 大多数经济水生动物幼体的开口饵料。在渔业生产上有 颇大的应用价值。轮虫也是一类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 和生态毒理研究中被普遍采用。
固着生活。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一)槌型:各咀嚼板都比较粗壮而坚实, 砧板内侧有沟痕但无齿。用于横向磨碎浮 游生物和有机啐片。具这种咀嚼器的轮虫 常为水轮虫型头冠,适应沉食取食方法 (如臂尾轮虫等)。营浮游或底栖生活。 底栖种类(如腔轮科)在沉水植物茎、叶 或其它底层物体上吸取微小的生物和有机 碎片。这种咀嚼器捕捉能力很弱。
轮虫培育方法
一、轮虫的主要特征: 1. 轮虫的头部前端扩大成盘状,其上方有一由
轮虫培养(生物饵料培养课件)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ng/个) 蛋白质/脂肪* 蛋白质/脂肪** ng/个(干重)
富含DHA的强化剂短时强化 163±13 100 2.3 1.4 331±13
蛋白质强化剂短时强化 238±44 165 2.6 1.8 502±33
*蛋白质按N×6.25计算;**蛋白质按氨基酸总和计算。
广布于淡水、河口等半咸水水体,但不出现在 酸性水体 。
是淡水湖泊、池塘的主要轮虫种群之一,也是 淡水池塘主要培养种类之一 。
褶皱臂尾轮虫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平均238m,宽 171µm,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 个。轮虫有一个尾,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趾, 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雄性个体小, 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 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在良好环境下:冬卵 (非混交)雌性→夏
卵(无需受精,挂在足 基部)→雌性小个体。 褶皱臂尾轮虫大约4h产卵1次,21个卵/雌, 持续时间6.7d。
非混交雌体、非混交卵
非混交雌体是指通过非混交生殖 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
非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 倍体的卵称为非混交卵。
轮虫的休眠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 后,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 此轮虫为非混交雌体 。
轮虫概述 一、轮虫
生物饵料应用概述
二、动物性生物饵料必须具备的条件
必需小型:作为鱼类的开口饵料; 形状简单,容易被破碎; 富有营养,容易消化; 不使水质恶化; 容易制备(培养); 能适应养殖幼体的摄食生态条件。
常见种类 牡蛎担轮幼虫:受精卵 担轮幼虫:大约饵用13-14小时;
藤壶无节幼虫Ⅰ、Ⅱ期:大约饵用3-4小时;
通常称为L-型轮虫 是海水培养的主要种类, 在鱼虾蟹的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 5、溶解氧:投喂饵料种类不同,要求溶解 氧量也不同。一般要求保持1.5ml/L以上。 • 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皱臂 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素。可容忍范围内610mg/L。
八、轮虫培养饵料
• 1、微藻:各种大小适宜的微藻,大多数都是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
• •
间的遗传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如褶皱臂尾轮虫有 的品系无性生殖到第25代仍无混交个体产生,而 另一些品系则几乎每代都有混交雌体产生。 母体的年龄:母体的年龄与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有 密切的关系。 轮虫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轮虫孤雌生殖世代的 积累对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具有诱导作用。
数叶。头冠基本构造可比拟为“漏斗”,漏斗底部为 口中,其边缘上生有两圈纤毛。 2、躯干部 头冠的下方即为躯干部,是身体最长最大的部分,一 般腹耐扁平或稍许凹入,背面隆起凸出的居多。 3、足 足位于身体的后端,大多成柄状,有时有假节,能自 由伸缩。有的种类无足。足的末端通常具有左右对称 的趾。
(二)内部构造
• 1、体壁:由一层表皮细胞和皮下肌肉及表皮细胞分泌的骨蛋白 • • •
稍许硬化形成的皮层组成。 2、假体腔:位于体壁下方,消化管及其他内部器官之间。 3、消化系统:包括口、咽头、咀嚼囊、食道、胃和肠。肠直通 泄殖腔,肛门开口于躯干部末端靠近足的基部。 4、排泄系统:位于身体两侧的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和一个膀胱 组成。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脑位于咀嚼器的背面,由一背神经团 节组成。轮虫具有相当发达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细胞,主要集中在 前端的头寇部分。如触手、眼点等。 6、生殖系统:除双巢纲的种类外,雌性轮虫的生殖系统由单一 的卵巢、卵黄腺和输卵管构成。雄性生殖系统,单巢纲雄体的生 殖系统包括一个单独的精巢、输精管及可能与输精管相连接的交 配器。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轮虫属于轮虫动物门、轮虫动物纲、轮虫目,小型的多细胞动物。
最常见的一种滤食性的浮游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500μm,肉眼观察为针尖的小白点。
轮虫结构复杂,由头部、躯干和足(尾)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头前方有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
轮虫的生物学轮虫分类方式:运动方式有头冠纤毛运动(螺旋式运动和旋转式运动),上面还有附肢种类的不同;跳跃运动有三肢、多肢和巨腕轮虫。
进食方式以轮盘旋转摄食失误,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
生活方式主要有营浮游生活或兼性浮游生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轮虫的分布:轮虫的种类繁多,约2500种,180属,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数量稀少,轮虫作为浮游动物的一大分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轮虫的水平分布:无论是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
轮虫的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也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
轮虫的饵料食物主要以单细胞藻类、细菌、酵母、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为主。
其中单细胞藻类主要有小球藻、小环藻、扁藻、栅藻等;酵母主要是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和小型的桡足类;有机碎屑主要是残饵、粪便。
轮虫的存在形式:轮虫以卵的形式存在于底泥中,在整个池塘的孵化中通常是搅动池塘底泥中的卵可以使卵上浮,从而卵可以孵化成轮虫;另外还有成体的活轮虫,活轮虫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直接发育成雌体,新的个体。
轮虫在水中呈小白点,大量消耗藻类,水质清瘦,也消耗有机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轮虫大量存在,如果死亡后可以积累成有机物质,消耗溶解氧,在池塘中如果出现大量的轮虫,通常不建议杀轮虫,而建议大家采用物理方法,灯光诱捕的方式捕捉轮虫。
轮虫的生物饵料轮虫可以做为生物饵料,生物饵料或活饵料是指经过人工筛选可进行人工培养的优质的饵料生物,主要指浮游植物、菌类,全球水产养殖动物中饲料也发展迅速,但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动物、人工育苗的优质开口饵料仍然是不可替代。
轮虫的培养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
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轮虫生活史分为:* 单性生殖阶段* 两性生殖阶段* 休眠阶段。
3、生活史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
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轮虫是一种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常见于水体中,具有繁殖迅速、易于培育和营养丰富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和饲料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高效地培育轮虫。
一、轮虫的基本特征轮虫是一种圆柱形的微小动物,体长约为0.1-0.3毫米,宽度约为0.02-0.05毫米。
它们呈透明色,通常在显微镜下观察。
轮虫的消化系统呈管状,口部位于头部,肛门位于尾部。
它们通过摆动身体来游动,摆动频率约为每秒50次。
轮虫是一种单性生殖动物,即雌雄同体,可以自我繁殖。
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天可以产卵2-3次,每次产卵量可达20-30个左右,孵化后的幼虫经过3-4天的成长期后就能变成成虫。
二、轮虫的培育条件轮虫的培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条件:1.水质轮虫是水生动物,因此水质对它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水质应该保持清洁、透明,不含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水温应该保持在20-2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轮虫的生长发育。
2.饲料轮虫以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为食物,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饲料。
常见的轮虫饲料包括酵母粉、螺旋藻、绿水等。
在给轮虫喂食时,应该注意饲料的数量和频率,以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污染。
3.光照轮虫对光照要求不高,但是适度的光照可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轮虫的培育过程中,应该保持光线适度,不要让轮虫暴露在强光下或长时间处于黑暗中。
三、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为了提高轮虫的繁殖速度和培育效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轮虫的品种有很多,不同品种的繁殖速度和饲养条件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用轮虫种类时,应该选择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2.控制水质轮虫的生长发育与水质密切相关,因此要控制好水质。
可以通过定期更换水、加入水质调节剂等方法来保持水质清洁、透明。
3.适当喂食轮虫的饮食要适当,不要过度喂食,以免导致水质污染。
可以根据轮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
轮虫培育方法和技巧
轮虫培育方法和技巧最近在研究轮虫培育方法和技巧,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之所以会研究轮虫培育,是因为我养了一些小水产,那些小家伙需要吃轮虫。
刚接触的时候啊,就感觉像在黑暗里摸索,真的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那先讲讲轮虫培育的环境吧。
就好比咱们人啊,要住一个舒服的房子才能生活得好,轮虫也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
要有合适的水温,这就像我们人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似的,一般20 - 25℃之间比较合适。
还有啊,水体的酸碱度,最好能保持在中性或者略偏碱性一点,就像土壤的酸碱度适合才能种好花是一个道理。
然后就是轮虫的食物方面。
这轮虫吃的东西呢,比较偏爱藻类。
收集藻种就像是寻宝,要去那些藻类丰富的水域,比如说一些富营养化的小池塘,不过得选没有被污染的哦。
把藻种采回来后,得悉心培养,就像照顾小宝宝似的,给它们足够的光照,适量的营养元素。
培育轮虫过程中,我犯过一个错误。
我以为只要把轮虫放进去,有食物有环境就可以了。
结果有一次忘记换水了,那水就变得特别脏,轮虫的状态就很差。
这就像咱们一直住在一个特别脏的屋子里,肯定会生病一样。
所以啊,记得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对了,还有个事儿要说。
繁殖轮虫的时候也得注意密度不能太大。
这就像住房子人不能太多一样,拥挤了就会出问题。
如果轮虫密度太大,它们相互之间就会争夺资源,生长繁殖都会受到影响。
你可能会问,如果没有合适的藻类该怎么办呢?其实市场上也有一些轮虫的人工饲料,但是呢,相比起来,藻类喂养的轮虫质量可能更好一点。
不过人工饲料也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哦。
轮虫培育也不是就这么简单顺利的,有时候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
就像庄稼会有虫子啃一样,轮虫也会得病。
这个时候就得仔细观察轮虫的状态,发现有异常的表现,比如说聚集或者颜色不正常,就要赶紧采取措施。
我目前还在摸索更有效的治理病虫害的方法,这就是我目前的不足之处。
总之呢,轮虫培育需要耐心和细心,多观察多学习。
也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有什么疑问可以跟我一起交流讨论呢。
轮虫培育应注意事项
轮虫培育应注意事项轮虫培育是一项微生物培养技术,主要用于饵料的生产。
以下是轮虫培育应注意的事项:1. 选择适宜的培养液:轮虫一般生长在有机质较高的环境中,常用的培养液包括豆腐渣水、稻壳水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液可以促进轮虫的繁殖和生长。
2. 控制培养液的温度:轮虫较为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30,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轮虫的生长和繁殖。
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调节培养液的温度。
3. 合理控制培养液的酸碱度:轮虫对酸碱度较为敏感,一般较适宜的pH范围为6-8。
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应通过调节培养液的酸碱度来维持适宜的环境。
4. 注意加入合适的培养基质:轮虫需要有机质作为食物,加入适量的培养基质可以提供轮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培养基质有豆腐渣、稻壳等。
5. 维持合适的培养液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培养液浓度都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应根据轮虫的需求,适时调整和控制培养液的浓度。
6. 注意清洁和消毒:轮虫容易受到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容器和工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对轮虫的影响。
7. 注意适时采收和更新培养液:轮虫的寿命较短,一般在7-10天左右。
应根据需要适时采收轮虫,更新培养液,避免培养液中的老化物质对轮虫生长的影响。
8. 注意室内环境调控:轮虫对光线、湿度和通风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
应保持适宜的光照和湿度,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为轮虫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9. 注意观察和调整培养条件:定期观察培养液中的轮虫数量和状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轮虫的生长和繁殖效率。
总之,轮虫培育需要注意培养液的选择、温度、酸碱度、培养基质、浓度等因素的调控,并保持清洁和消毒,以及合理调控室内环境。
通过科学管理和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轮虫的产量和质量。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 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轮虫培养重点
轮虫培养重点在鱼、虾、蟹育苗生产种,大规模利用培养轮虫,以替代部分昂贵的卤虫无节幼体,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
在轮虫的培养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造成培养失败,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轮虫品系的选择按轮虫最适生活温度分,有高温品系(23℃-30℃)及低温品系(15℃-23℃)。
为满足轮虫对温度的要求,保证不同品系在最适温度下的生长繁殖,降低能源消耗,根据育苗生产的季节不同,所选择的轮虫品系也不用,一般冬、春季选择低温品种培养,夏、秋季选择高温品系培养。
二、接种密度在生产种,根据轮虫种的来源和数量,接种密度一般为2个-100个/毫升。
但从繁殖周期,饵料的利用率及生产规模上考虑,接种2个-20个/毫升,个体繁殖速度快,绝对增加量少,饵料利用率低,收获周期长:接种80个-100个/毫升,绝对增加量大,饵料利用率高,收获时间短,但在育苗旺季种源得不到保证。
根据这些年的经验,接种数量在40个-50个/毫升最为适宜。
三、清池时间一般来说,清池是根据轮虫生长情况、收获次数、水质污染程度、池底残饵存留量、细菌及敌害生物多少,再结合育苗生产需求量的高低来进行。
最好冬季、早春20天一次,夏、秋季10天一次为宜。
四、饵料种类及投喂饵料分单胞藻类和酵母类。
从生产上考虑单胞藻类主要用小球藻和等鞭金藻(3011),一般每天上午投喂1次,以水体稍呈颜色为号。
它们的作用是调节水质,吸收氨氮,强化轮虫质量。
从每个轮虫每天利用10万细胞看,用于大批量培养轮虫。
一般育苗场家,单胞藻是不能满足供应的。
酵母主要是食用的鲜酵母,接种时按25ppm/日,后期按1克-3克/百万轮虫·日投喂,每天平均投喂5次,具体时间是凌晨4:00、上午8:00、中午1:00、下午6:00、晚上10:30。
五、水质要求培养用水要求盐度达2‰-50‰,没有淡水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用海水。
生物饵料课件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01012
一、轮虫种的分离
• 1、采样:用网目为120 μm浮游生物网采样。 • 2、去除较大个体浮游生物:用300 μm筛网
去除较大动物与杂质。
• 3、静止:使轮虫浮游水面,用纱布或滤纸
吸取。
• 4、解剖镜下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吸管吸取。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一)休眠卵的萌发形式 零星萌发形式:指轮虫的休眠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围内,轮虫都能正常繁殖,适宜光照范围88-200 μmol/(m2·s)。萼花臂尾轮虫光照强度在2-240 μmol/(m2·s)范围内,对轮虫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因 此,光照强度对轮虫种群增长影响效果与种的属性 有关。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均能正
• pH: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在pH4.5-
11.5的范围内可以萌发。pH8时休眠卵孵化时间最短。
• 溶氧: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正常萌
发的临界氧量0.3mg/L.
3、休眠卵形成时的食物与环境状况及其对萌 发率的影响
• 休眠卵形成时的母体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对轮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 第三节轮虫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轮虫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历史
• 1960年,日本Ito发现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作为仔鱼饵料的价值,并进行大量培 养技术的探索。1967年,Hirata和Mori发展面包 酵母是轮虫的适合饵料,至70年代在轮虫培养占 面包酵母被广泛使用。
食物、盐度和pH值等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期、生
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轮虫如何养殖大全要点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
3克/立方米、
尿素为 15 克/立方米~ 20 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20-50 个/毫升为好。因为酵母 (面包
酵母 )水中 3 h 的死亡率超过 50%,所以,剩余的大量酵母死亡后污染轮虫培育水体。用酵母长时间培育轮虫
(>3d),
若投饵量过大,大量酵母死亡污染水质,使
pH 值下降、氨氮浓度上升,造成轮虫死亡,导致培育失败。
轮虫接种密度过小时,若酵母投喂量小,酵母在水体中的密度便会降低,轮虫很难滤食到足够的食物,因而轮虫
三、培养管理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 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 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 适时加水。 后期温度较高, 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 不断产出轮虫,
1.000-1.015 之间;相对密度在 1.020 以上时,相对密度
越高,轮虫的增殖量越少。
高盐度对轮虫增殖不利,如果仅从轮虫培养来考虑,适宜的盐度范围是
15-25,但低盐度培养的轮虫投入育苗池
后活力差或死亡,饵料价值会降低,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比重促进轮虫的增殖。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维持水位,保
持正常的水深。在炎热的夏天,太阳曝晒,水分蒸发量大,造成水位下降,池水盐度增大,对轮虫生长繁殖很不利,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生物,具有快速繁殖和高营养价值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水产养殖等领域。
下面介绍几种最快速的轮虫培育技术:
1. 原液法培育:将轮虫培养原液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饲料,静置2-3天后,可获得大量的轮虫。
2. 接种法培育:将少量轮虫接种于含有饲料的水中,注意保持水温和光线适宜,轮虫便会在数天内迅速繁殖,不断增加数量。
3. 滤菌法培育:用菌膜滤去水中的细菌,可以创造一个适宜轮虫繁殖的环境,大大提高繁殖速度。
4. 柿子皮法培育:用柿子皮熬出的汁液拌入适量的水中,再加入饲料,放置数天后,轮虫就会在汁液中迅速繁殖。
总之,要想最快速地培育轮虫,需要注意适宜的温度、光线和饲料,并采用上述各种培育方法中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轮虫的出现说明水质,轮虫怎么培养繁殖快
轮虫的出现说明水质,轮虫怎么培养繁殖快出现轮虫说明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1、未及时清污,细菌滋生:池塘长期未清污,导致池底有机物较多,且塘内含有的溶氧较低,滋生了大量有害菌,为轮虫提供了食物,故容易爆发轮虫。
2、小型藻类较多:塘内藻类以一些小型藻类为主,如绿藻,为轮虫提供了天然饵料。
3、药物使用不合理:未合理使用药物,导致轮虫出现抗性。
一、轮虫的出现说明水质轮虫的出现说明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适合轮虫繁殖。
给池塘进水时,轮虫会随水一起进入池塘内,如果条件适宜,轮虫就会大量繁殖,主要原因如下:1、未及时清污,细菌滋生池塘较长时间没有清污,使得池底的有机物较多,同时池塘内的溶氧含量较低,导致有害菌大量滋生,而这些都是轮虫的食物,因此容易爆发轮虫。
2、小型藻类较多池塘内的藻类主要以绿藻等一些小型藻类为主,这为轮虫的繁殖提供了天然饵料。
3、药物使用不合理(1)目前常用的鱼池杀轮虫药物主要是代森铵类药物,此类药物在使用初期的效果较好,但使用频率较高时容易使轮虫产生抗药性,而且存在严重杀藻的请款。
(2)但同时关于此类药物是否对鱼、虾会产生毒性的试验报道目前还比较少,因此它是否具有毒性还未确定,所以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
4、水产动物的放养密度小轮虫虽然是水产动物的敌害生物,但它也是一种优良的饵料,尤其是对于鱼、虾、蟹幼苗阶段而言。
但若是粗放养殖,且放养密度较小,此时虾苗、鱼苗的摄食速度小于轮虫的繁殖速度,就会导致大规模爆发轮虫。
5、池塘之前爆发过轮虫轮虫卵具有较为坚固的外壳,能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大部分药物的侵蚀,据相关资料记载,轮虫卵最长可以存活27年左右,因此池塘一旦爆发轮虫,之后就很难根治,当条件适宜时就有可能再次爆发。
二、轮虫怎么培养繁殖快1、培养时,采用水体施肥的方法先繁殖浮游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以便为轮虫提供食物,培养期间水温控制在18-24°C为宜。
2、每立方米水体施用以20-30克硝酸铵,5-10克人粪尿的比例配成混合的肥料作为基肥,培养过程中每隔4-5天追施1次有机肥,大约经过10天左右即可收获。
轮虫生产性大面积培养
从室 内种级培养 、 室外 生产性 培养等方 面阐述 了轮虫生产性 的大面积 培养方式 , 简述 了轮虫 的主要
轮虫 ; 生产 性培养 ; 水产养殖
敌 害生物和培养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 。
轮 虫是 一种 在鱼 、 、 类人工 养殖 的育 苗 阶段 若 用单 一 藻 液 , 藻 浓 度 约 为 3 虾 蟹 扁 0万 ~ 3 5万 细 胞/ 被 大量 用作 活饵 料 来 源 的小 型 浮 游 动 物 , 是 鱼 、 mL, 也 小球 藻 、 藻分 别为 50万 ~ 1 0 万 细胞 / 金 0 0 0 mL
牧稿 日期 :0 00 —8 2 1—30
2 0年 第 4 01
3 室外 生 产 性泡 出酱 油色 的 汁液 , 天 中午 前 后 泼 洒入 池 。池水 每
虽经过滤, 仍有微型单细胞藻类进入 。在一般光照 、 温度 的条件下 , 几天后水色逐 渐由清变淡绿或浅褐
对 象[ 。
藻的生长、 轮虫缺饵产量就下降 , 以必须维持藻细 所 胞持续生长 , 以优势压劣势 的方法使原生动物处于 劣势 , 不能生长。若 能在实验室种级扩大到 30 0 50L 轮虫达 10 5 个/ , 0 , 0  ̄10 mL 带卵个体达 5 , O
2 室 内种级扩大培养
它们在适宜水温条件下繁殖很快成了藻类生长的敌害抑制藻的生长轮虫缺饵产量就下降所以必须维持藻细胞持续生长以优势压劣势的方法使原生动物处于劣势不能生长
21 0 0年 第 4
轮 虫 生 产 性 大 面 积 培 养
何 大 庆
( 北生物科 技职 业 学院 , 湖 武汉 4 0 7 ) 3 0 0
摘要
一
虾、 蟹类幼体前期生活阶段最关键的活生物饵料之 为宜 。再按 水 体 以 5 1 / ~ 0个 mL 的量 接 入 轮 虫 。 例 如 , 仔 鱼 在 摄 食 的前 几 天 , 百 万尾 需 要 约在 8 0d 轮 虫 即可 达一定 的数 量 。若 取样计 数 鲤 每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命为分别为168、118和60小时。
• 壶状臂尾轮虫在15、20、25和30 ℃下,其平
均寿命分别为305、262、173和120天。
.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
• 1、温度:5-40 ℃褶皱臂尾轮虫能生长繁殖,
较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5-40 ℃,30-35 ℃繁 殖最快。
影响
• 3、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状况及其对萌发
率的影响
• 4、品系或克隆间的差异
.
2、萌发时的环境状况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
• 温度:在5-35℃的范围内,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都
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0-25 ℃
• 光照:光照对轮虫休眠卵萌发率的影响常因种而异。
光对于红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快速、批量萌发是绝对 必要的,但对角突臂尾轮虫和蒲达臂尾轮虫却无影 响。
• 6、搅拌或充气 小型培养,在每次投饵后需轻轻搅拌。生
产性培养,水容量较大,必须充气。用油脂酵母为饵料,轮 虫密度近乎1000个/ml时,必须提供60-100L/(min.m3)的充 气量。
• 7、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检查 每天上午,用一个烧杯取池水
对光观察。如果轮虫游泳活泼,分布均匀,密度加大,则为 情况良好。如果活动力弱,多沉于论底层,或集成团块浮于 水面上,密度不增加甚至减少,则表明情况异常。
.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母、活性干酵母。
• 3、微生物团絮:团絮中主要的生物种为酵母
和细菌。
.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的分离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三、轮虫培养方式 四、一次性培养 五、半连续培养 六、大面积土池培养 七、池塘轮虫的增殖
.
一、轮虫种的分离
• 1、采样:用网目为120 μm浮游生物网采样。 • 2、去除较大个体浮游生物:用300 μm筛网
.
(三)生活史 单巢类轮虫的生活史,分单性生殖世代和两性生殖 世代,两世代交替循环。
.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混交雌体的受精率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率的因素
.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1)外源因素 • 生育酚:α-生育酚可能直接作用于轮虫胚胎发育
典型的浅水池塘的浮游动物。被甲长(不包括前后 突起)175-210µm,宽90-170µm;前端侧突起长3560,后端右突起长55-80。一般在长江中下游冲积 平原的中小型浅水湖泊内。
.
二、轮虫的形态特征
• (一)外部形态 • 1、头部 • 2、躯干部 • 3、足 • (二)内部构造 • 1、体壁 • 2、假体腔 • 3、消化系统 • 4、排泄系统 •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 • 6、生殖系统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 4、排泄系统:位于身体两侧的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和一个膀胱
组成。
•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脑位于咀嚼器的背面,由一背神经团
节组成。轮虫具有相当发达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细胞,主要集中在 前端的头寇部分。如触手、眼点等。
• 6、生殖系统:除双巢纲的种类外,雌性轮虫的生殖系统由单一
的卵巢、卵黄腺和输卵管构成。雄性生殖系统,单巢纲雄体的生 殖系统包括一个单独的精巢、输精管及可能与输精管相连接的交 配器。
• 受精的混交雌体的摄食也影响其所产休眠卵
的萌发率。
• 通过改变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状况,可改变
休眠卵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及在该温度下的最 大萌发率。休眠卵形成时培养水体盐度影响 萌发时所需的最适盐度。
.
三、轮虫培养方式
(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程度分: 1、粗养 2、精养
(二)依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分: 1、一次性培养 2、半连续培养 3、连续培养。
被甲长117-162µm,宽100-121µm。称为S型轮虫。类
• 5、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 angularis):
被甲长110-205µm,宽85-165µm。体形小,是鱼类 良好的开口饵料,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种类之一。
• 6、裂足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经
• 3、培养单胞藻饵料 : 室内小型培养,多用单胞藻为
饵料,可先使用专门培养单胞藻的设备培养好单胞藻 备用。生产性培养,一般先在轮虫培养池培养单胞藻, 待其生长繁殖达到一定的浓度(小球藻或微绿球藻为 1000-3000万个细胞/ml),即可接种。
• 4、接种:如单纯以藻类为饵料培养,接种轮虫密度为
0.1-0.5个/ml时,经7-10天培养,可达到收获的密度. 用面包酵母为饵料培养轮虫,接种量必须大。在25℃ 的条件下,轮虫的接种量以14-70个/ml适宜。
全300-350µm,宽180-195µ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238µm,宽171µm。通常称为L型轮虫。是海水培养的主 要种类,在鱼虾蟹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 4、圆型臂尾轮虫( Brachionus rotundi formis):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 第三节轮虫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
第一节 轮虫的生物学
• 一、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 二、轮虫的形态特征 • 三、轮虫的变异 • 四、轮虫生殖习性 • 五、轮虫的发育 • 六、轮虫的寿命 •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 • 八、轮虫培养饵料
• 2、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2-50范围生长繁殖,
适宜繁殖盐度10-30,尤以15-20最适宜。
• 3、光照:褶皱臂尾轮虫从全暗到200
μmol(m2·s)范围内,轮虫都能正常繁殖,适 宜光照范围88-200 μmol(m2·s)。
.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
所经历的时间。
• 3、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
出所经历的时间。
• 4、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
个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
六、轮虫的寿命
• 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10天。在20-
22℃,雌虫平均寿命10.5天;繁殖持续时间为 6.7天;每个雌体平均产生后代21个。
• 2、两性生殖:当外界环境恶劣不适宜轮虫生存时,
种群开始出现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 单倍体需精卵。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不与雄体交配, 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 的雄体。如果混交雌虫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 厚壳的休眠卵。休眠卵又称冬卵。
.
(一)外部形态
• 1、头部 • 头部具有头冠,头冠的形状变化很大,常分为两叶或
数叶。头冠基本构造可比拟为“漏斗”,漏斗底部为 口中,其边缘上生有两圈纤毛。
• 2、躯干部 • 头冠的下方即为躯干部,是身体最长最大的部分,一
般腹耐扁平或稍许凹入,背面隆起凸出的居多。
• 3、足 • 足位于身体的后端,大多成柄状,有时有假节,能自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
一、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 1、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被甲长196-
240µm,宽152-202µm。适应有机质多的水体,常在池 塘等环境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 要种类之一。
• 2、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被甲长
.
四、一次性培养(续)
• 5、投饵 一般每天投饵两次主要靠观察水色调整,投饵后
水应呈现出淡的藻色。饵料被吃光时,水变清,呈淡褐色 (轮虫的本色),应及时补投饵料。
• 生产性培养轮虫,多以单胞藻和面包酵母混合投喂,池中轮
虫除消耗池中藻类饵料外,每天投喂面包酵母两次,日投饵 量为每一百万个轮虫投1-1.2克。
• 母体的年龄:母体的年龄与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有
密切的关系。
• 轮虫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轮虫孤雌生殖世代的
积累对轮虫混交雌体的形成具有诱导作用。
.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2、混交雌体的受精率 • (1)雌雄相遇及交配的可能性。同一品系
雌雄交配的可能约占相遇概率的71%,而不 同品系之间交配可能性仅占20%。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 5、溶解氧:投喂饵料种类不同,要求溶解
氧量也不同。一般要求保持1.5ml/L以上。
• 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皱臂
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素。可容忍范围内61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