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65717a1a417866fb94a8e4b.png)
原生动物及其他大型生物 原生动物
鞭毛虫(滴虫 Monas和波豆虫Bodo)
纤毛虫(游仆虫Euplotes 和尾丝虫Uronema) 原生动物的增加,一方面消耗有益轮虫增殖的细菌, 另方面又与轮虫竞争生存空间,对轮虫的增殖非常 不利。
太阳虫(Oxnerella maritima):分泌毒物刺杀轮虫。 其他大型生物
被甲前端 被甲后端 被甲后 被甲形状 被甲长( µ) 棘刺 (对) 棘刺 (对) 端开口
2
1
园钝形 椭圆形 300-350
3
0
园钝形 宽钝形 190-240
3
0
腹面三角形 椭圆形 S: 80-180
背面正方形
L:196-250
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萼花臂尾轮虫 B. calyciflorus
呼吸:靠纤毛打动的水流通过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神经:脑(咽上N节)和咽下N节 各器官。
另外:眼点(红色)、背触手和侧触手(刺毛为 应激反应)。
生殖系统:
雌体:卵巢(卵黄腺) 输卵管 泄殖腔 肛门。 雄体:发达的精巢和阴茎,遇到雌性就交配。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萼花臂 尾轮虫
壶状臂 尾轮虫
褶皱臂 尾轮虫
投喂方法 称重后放150-200目筛绢袋中,浸泡几分钟后利用 手搓滤,或采用搅拌机匀浆后,均匀泼洒池中, 由于面包酵母不耐盐,应采取多次投喂。可用定 时水泵进行投喂。
混合投喂 用微藻(30%-50%)和面包酵母(50%-70%)混 合投喂是一种规范化的投喂技术。
1、外部结构
被甲:透明、前缘有片状棘(背面6个、腹面4个); ❖轮盘部:由棒状突、纤毛环(打动水流)和触毛(感觉
作用)组成; 足部:足趾、足腺;与头部均能缩进。
轮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轮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4cd56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c.png)
轮虫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微型生物,在生物学研究和水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轮虫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选购轮虫、培养环境、饲料和培养技巧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轮虫的养殖。
正文:1. 选购轮虫在选择轮虫时,首先要选择健康活泼、透明无杂质的个体。
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异味、颜色是否均匀以及是否有异常形态来判断轮虫的健康状态。
此外,还应该选择生长迅速的品种,这将有助于提高轮虫的养殖效果。
2. 培养环境轮虫需要一定的培养环境来生存和繁殖。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适当大小的轮虫培养容器,如玻璃瓶或塑料盒。
然后,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最好是经过过滤的清洁水。
水质对轮虫的生存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确保水质清澈、无色无异味。
另外,轮虫还需要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通常保持在20-25摄氏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轮虫的生长情况更好。
3. 饲料选择轮虫的饲料主要是微小植物和浮游生物,如绿藻、硅藻等。
可以通过捕捉自然水源中的浮游生物或在培养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海藻等来提供充足的饲料。
另外,还可以加入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料,以促进轮虫的繁殖和生长。
在添加饲料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造成水质污染,影响轮虫的生长。
4. 培养技巧轮虫的养殖还需要一些技巧。
首先,应定期更换新鲜的养殖水,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要控制培养容器内的通气和温度,通风条件良好有助于轮虫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避免培养容器受到外界污染,使用干净的工具进行操作。
此外,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剂,增强轮虫的免疫力和生长能力。
注意事项:1. 饲料的品质要优质,以充分满足轮虫的营养需求。
2. 避免养殖容器的过度密集,要合理控制轮虫的密度,以避免资源竞争和水质恶化。
3. 防止养殖水中出现过高或过低的pH值,偏酸性或偏碱性的水质都会对轮虫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在培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轮虫的生长状况,及时了解是否需要调整饲料和生长条件。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de5b8302d276a200292eea.png)
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 1、温度 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 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5℃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10℃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 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 2、盐度 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0.2~ 5.0%的盐 褶皱臂尾轮虫为广盐性生物,能在 的盐 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 度范围内生长繁殖,其最适盐度范围,不同品系不同, 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 也依原生活环境盐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别,但对盐度的 突然变化耐力较低( 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 突变到1.8%水环境中, 突然变化耐力较低(从0.38%突变到1.8%水环境中,1 天后全部死亡)。 天后全部死亡)。
裂足轮虫
二、生殖习性 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 殖两种方式, 殖两种方式,两种生殖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换。 1、单性生殖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非混交生殖( reproduction)。 非混交生殖(Amictic reproduction)。 孤雌生殖首先由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 称为不混交雌体( female), 虫,称为不混交雌体(Amictic female),然后不混 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交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Amictic egg),最后非混交卵成熟后不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 egg), 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 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此后,雌性轮虫又经有丝分 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这样一代接一代进行孤 雌生殖循环。 雌生殖循环。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33cfc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4.png)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1. 引言轮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生活在水中,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中。
由于其繁殖速度很快,并且生长条件相对易于控制,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轮虫进行大量培养,以便于在实验室研究中应用。
以下将介绍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
2. 常见的轮虫培养方法现在有许多种不同的轮虫培养方法,其中包括:2.1. 滚动培养法滚动培养法利用滚轮,将轮虫放在滚轮上,轮虫随着滚轮的转动而摆动。
这种培养方法虽然可以产生大量轮虫,但它们不易观察,因为轮虫的运动不像在涂片中那样自由。
2.2. 悬浮液培养法悬浮液培养法是将轮虫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产生更大的轮虫数量,但是,它们的生长往往是不稳定的,因为液体环境可能导致轮虫间的竞争和天敌等因素的出现。
2.3. 垂直培养法垂直培养法是将轮虫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
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可以稳定地支持轮虫的生长,提供合适的营养和水分,并且容易将轮虫观察,因为它们聚集在固体培养基上。
3. 大量轮虫的培养方法对于实验室中大量轮虫的需求,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可控的自制培养盘作为培养环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制作培养盘并进行培养的步骤:3.1. 制作自制培养盘制作自制培养盘的材料包括工具纸、3M 滤纸、苯酚红和琼脂。
首先,从工具纸上切下一个直径为30cm的圆形,再将3M 滤纸切成相同大小的圆形放到工具纸上。
接下来,在琼脂中添加苯酚红,并将其倒入培养盘的中央。
3.2. 培养轮虫一旦自制培养盘完成后,将轮虫悬浮在琼脂中心,在内部划出一些空心圆或者螺旋状的条纹以便于观察。
在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培养盘的中心就会充满轮虫。
3.3. 收获轮虫最后,在琼脂中心划出的空心圆或螺旋状的条纹内使其凝结,这样轮虫就不会游动到所有地方。
在确定轮虫停止游动之后,用移液管轻轻地吸取轮虫。
4. 结论总而言之,轮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的微生物。
利用可控制的自制培养盘可以实现大量轮虫的培养。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7378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0.png)
轮虫培育技术轮虫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河蟹蚤状幼体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在河蟹土池育苗中应用广泛。
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蟹苗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蟹苗的质量,决定蟹苗培育的成败,2012年由于轮虫培育量不能满足蟹苗培育所需,导致大部分蟹苗育苗户后期无法投喂足够的轮虫满足蟹苗摄食,而以失败告终。
笔者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轮虫数量不足除了蟹苗培育池鱼轮虫培育池比例失调外,许多轮虫培育户培育技术差异也影响了产量。
示范户吴广其具有多年的轮虫培育经验,连续多年稳住高产,现将他的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准备1、池塘条件培育池在遥望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培育池共48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5~10亩,池型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1.5米,池型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塘埂坚固,不渗漏,斜坡坡比1:2.5。
池塘安置3台罗茨鼓风机,用pvc管道连接每口池塘,池塘中每10平方米投放1个气泡石。
2、清池进水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暴晒至龟裂状。
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依次加入敌百虫3mg/L,漂白粉20mg/L。
待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50厘米,调节池水盐度为15‰—20‰。
3、肥水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公斤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公斤,尿素每亩用7公斤。
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池水较肥时开始接种轮虫,由于所有池塘去年养殖过轮虫,池底具有较多休眠卵,用铁链来回在池底搅动数次,可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
三、培育期管理1、水质调控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在培育第7天起每天对池水进行换水,换水量前期在20%,中后期随着轮虫密度增加,投饵量的增多,水质易变坏,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40%,加注新水的温度尽量与轮虫池水温一致,温差不超过2℃,加注时进水管口要用300目的网袋进行过滤,防止敌害进入。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a33c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7.png)
轮虫的定向培养方法轮虫属于轮虫动物门、轮虫动物纲、轮虫目,小型的多细胞动物。
最常见的一种滤食性的浮游动物,体长通常只有100-500μm,肉眼观察为针尖的小白点。
轮虫结构复杂,由头部、躯干和足(尾)三个部分组成,具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
头前方有圆形轮盘,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
轮虫的生物学轮虫分类方式:运动方式有头冠纤毛运动(螺旋式运动和旋转式运动),上面还有附肢种类的不同;跳跃运动有三肢、多肢和巨腕轮虫。
进食方式以轮盘旋转摄食失误,咀嚼器直接猎取食物。
生活方式主要有营浮游生活或兼性浮游生活,营底栖,附着或固着生活。
轮虫的分布:轮虫的种类繁多,约2500种,180属,广布于各类淡水水体中,在海洋、内陆咸水中也有其踪迹,但数量稀少,轮虫作为浮游动物的一大分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轮虫的水平分布:无论是池塘还是湖泊,种类和数量都以沿岸带向中心逐渐减少。
轮虫的垂直分布:底栖的种类分布于3-4米深度;浮游种类三肢轮虫、多肢轮虫、龟甲轮虫在深水湖泊也可以分布到200米的深度。
轮虫的饵料食物主要以单细胞藻类、细菌、酵母、浮游动物及有机碎屑为主。
其中单细胞藻类主要有小球藻、小环藻、扁藻、栅藻等;酵母主要是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浮游动物主要是枝角类和小型的桡足类;有机碎屑主要是残饵、粪便。
轮虫的存在形式:轮虫以卵的形式存在于底泥中,在整个池塘的孵化中通常是搅动池塘底泥中的卵可以使卵上浮,从而卵可以孵化成轮虫;另外还有成体的活轮虫,活轮虫通过孤雌生殖进行繁殖,直接发育成雌体,新的个体。
轮虫在水中呈小白点,大量消耗藻类,水质清瘦,也消耗有机质,对水质的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轮虫大量存在,如果死亡后可以积累成有机物质,消耗溶解氧,在池塘中如果出现大量的轮虫,通常不建议杀轮虫,而建议大家采用物理方法,灯光诱捕的方式捕捉轮虫。
轮虫的生物饵料轮虫可以做为生物饵料,生物饵料或活饵料是指经过人工筛选可进行人工培养的优质的饵料生物,主要指浮游植物、菌类,全球水产养殖动物中饲料也发展迅速,但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动物、人工育苗的优质开口饵料仍然是不可替代。
水产养殖中怎样快速培养轮虫
![水产养殖中怎样快速培养轮虫](https://img.taocdn.com/s3/m/c148e9f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4.png)
⽔产养殖中怎样快速培养轮⾍轮⾍是⼀种微⼩的动物,⽣长在⽔体中,是⽔产动物苗种很好的开⼝饲料,作为幼苗天然的动物性饵料,可以促进⽣长发育。
因此,培育轮⾍对于养殖户来说有很⼤的意义。
本⽂从室内和室外培育轮⾍⽅⾯做介绍,希望能给养殖户⼀些参考。
室内培育轮⾍的⽅法1、种苗的采集与消毒⼯作从池塘⾥捞取浮游⽣物的样品,在解剖镜下将轮⾍分离出来。
为了避免其它的浮游动物的混⼊,可先将轮⾍⽤吸管吸到清洁的玻⽚上,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的容器中,以保证轮⾍的纯度。
培养的⽔泥池在放种之前先要⽤⾼锰酸钾进⾏消毒,清洗⼲净以后等待使⽤。
培育轮⾍⽤的⽔也要严格消毒。
常⽤的药物是漂⽩粉,可以杀灭⼤部分敌害⽣物和藻类,余毒消失得也快,⼀个星期就可以使⽤。
⽔在使⽤之前,要⽤少量的轮⾍试⽔,如果轮⾍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才能⼤量接种,轮⾍的接种密度⼀般是2~5个/毫升⽐较合适。
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0~12天即可以扩⼤培养。
2、饵料投喂 培育轮⾍基本都是⽤酵母和光合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够的光照,光合细菌对轮⾍的⽣长有明显的促进作⽤,投喂量是5×106~10×106个/毫升。
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吃⾷状况来确定投饵量,以吃饱没有剩饵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轮⾍的⽣长。
在较⼩的⽔体中培养轮⾍,投喂酵母后要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还能增加⽔体中的溶解氧。
如果⽔体较⼤,在培育轮⾍时,应采取向⽔中充⽓的措施,以保证培养⽔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还可以防⽌饵料下沉,促进轮⾍的快速⽣长。
3、轮⾍的温度控制与扩⼤培养 轮⾍⽣长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最适合的⽣长温度为24~30℃,为了能使轮⾍快速⽣长,要注意维持合适的⽔温。
轮⾍的⽣长发育与⽔质有很⼤的关系。
在培养过程中,轮⾍会越来越多,排泄物也会增多,⽔质很容易发⽣变化,所以,培育的过程中,要观察⽔质情况,定时加注新⽔。
在适宜温度和充⾜的饵料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质,经过10天左右的培养,当轮⾍的密度达到60个/毫升以上时,就要进⾏扩⼤培育或采收⼀部分增加空间。
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dab504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e.png)
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标题:轮虫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用途。
本文介绍轮虫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调节、营养供给、温度控制、光照管理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成功建立轮虫养殖系统并获得优质的养殖效果。
正文:导语: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水生生物,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为了高效稳定地进行轮虫养殖,养殖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 筛选培养容器:选择透明、无毒、易清洗的培养容器,如玻璃容器或塑料盒。
容器大小根据养殖量自行决定。
2. 水源准备:选择无污染的饮用水或透明度较高的自来水,并放置一段时间进行蒸发处理以去除氯气。
二、培养介质准备与调整1. 确定培养介质:轮虫常用的培养介质包括绿水、海藻粉或鸡蛋粉等。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介质。
2. 调控介质的盐度:根据不同品种的轮虫,合理调节培养介质的盐度以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水质调节1. 水质清洗和消毒:定期清洗养殖容器,并放置在日光下晒干。
消毒时使用无氯漂白剂进行简单处理。
2. 水质监测:定期测试水质,包括pH值、氧含量、亚硝酸盐和铵盐含量等指标,并做相应调整。
四、营养供给1. 基础养分提供:轮虫喜欢自然食物,可以添加各类水体中常见的微生物、藻类和腐殖质等物质来提供其所需营养。
2. 补充营养饵料:可根据轮虫的需求添加蛋黄粉、脱脂奶粉和酵母等辅助营养源。
五、温度控制1. 理想温度:轮虫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25℃左右,如果在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环境中养殖,轮虫的生长效果会受到影响。
2. 温度调节:合理利用加热器、冷却器、通风设备等调节设备来维持恒定的温度。
六、光照管理1. 光照强度:轮虫对光照有一定要求,太强的光照会使其聚集在光线周围,太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限。
2. 日照时间: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轮虫的日照时间,以每天6-8小时为宜。
轮虫的培养
![轮虫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5ebdc6cb84ae45c3b358cfa.png)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第三章轮虫的培养* 一、褶皱臂尾轮虫的生物学* (一)生殖习性*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
* 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幼虫,称不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混交卵。
非混交卵(非需精卵、夏卵)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双倍体雌性轮虫。
* 夏卵:卵园形,卵壳薄而光滑,蓝灰色,长径56-130um,短经48-96um。
* 轮虫单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群体数量增加迅速,有人称为“爆发式的增殖”。
* 初孵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h可产卵1次。
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卵间隔也延长。
*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d。
(二)两性生殖* 又称混交生殖。
* 首先不混交雌体产生混交雌体。
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混交卵,又称需精卵。
* 如果混交雌体年轻时不与雄性交配,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的雄体。
* 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精卵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
* 休眠卵可以忍受恶劣环境条件。
* 休眠卵:较大,长130um,宽88um,弓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卵壳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卵黄呈橘红色。
* 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休眠时间为7-10d以上,因此一旦形成休眠卵应经过一端时间再孵化。
3、生活史* 轮虫生活史分为:* 单性生殖阶段* 两性生殖阶段* 休眠阶段。
3、生活史4、诱发两性生殖的因子* 轮虫以单性生殖方式繁殖,群体数量迅速增加。
培养时有利。
* 而两性生殖出现,则意味轮虫群体数量增加减慢,甚至产生大量休眠卵后,虫体大量死亡,造成培养的“崩溃”。
* 但从另一方面看,休眠卵适于贮存和运输,也有利用价值。
* 1、高的种群密度:代谢废物浓度增高。
* 2、低温与温度的剧烈变化:* 温度在25℃-30 ℃之间,无明显区别,单性生殖比例较高。
低于25 ℃以下,两性生殖率增加。
* 把低温条件下培养的轮虫放在加温至29-30 ℃的培养液中,每2d反复操作1次,可以人为地促使轮虫形成大量受精卵。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fc72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1.png)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是一种微生物,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饲料添加剂、医药科技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轮虫培育技术:
1. 培养介质:轮虫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牛肝提取物和磷酸盐缓冲液。
可根据不同用途的要求适当调整营养成分的配比。
2. 培养温度:轮虫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25℃,最佳生长温度为18-28℃。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3. 培养pH值:适宜的pH值为6.0-7.0,过高或过低的pH值也会对轮虫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4. 接种量与维持密度:轮虫的接种量应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对轮虫的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还应严格控制轮虫的维持密度,以保证其生长和繁殖的最佳环境。
5. 滤过和分离:培养轮虫时,可能会出现其它杂质和菌种的污染。
必须进行滤过和分离,以确保轮虫的纯度和数量。
总之,轮虫培育技术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确保轮虫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最佳的环境条件,从而实现其最大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b19ff18fc4ffe473368ab7c.png)
轮虫培养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
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
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变成完全不产卵。
繁殖持续时间为6.7d.需精卵(未受精冬卵,混交卵):当外界环境恶劣不适宜轮虫生存时,如温度突变、种群密度过高、pH和DO剧变、食物的种类改变、食物不足等,种群开始出现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需精卵(混交卵),个体较小,只有夏卵一半大,透明,数目多。
休眠卵(冬卵):混交卵与精子结合成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厚壳的休眠卵(冬卵)。
褶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长130 μm,宽88 μm,约为雌体成体体积的60%,卵壳厚,卵的一端卵黄和卵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休眠卵可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待外界环境条件适合时,休眠卵萌发成新的非混交雌体,进入新一轮单性生殖。
轮虫的发育轮虫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胚胎发育期:即卵的发育时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21248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a.png)
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轮虫是一种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常见于水体中,具有繁殖迅速、易于培育和营养丰富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实验和饲料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高效地培育轮虫。
一、轮虫的基本特征轮虫是一种圆柱形的微小动物,体长约为0.1-0.3毫米,宽度约为0.02-0.05毫米。
它们呈透明色,通常在显微镜下观察。
轮虫的消化系统呈管状,口部位于头部,肛门位于尾部。
它们通过摆动身体来游动,摆动频率约为每秒50次。
轮虫是一种单性生殖动物,即雌雄同体,可以自我繁殖。
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天可以产卵2-3次,每次产卵量可达20-30个左右,孵化后的幼虫经过3-4天的成长期后就能变成成虫。
二、轮虫的培育条件轮虫的培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条件:1.水质轮虫是水生动物,因此水质对它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水质应该保持清洁、透明,不含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水温应该保持在20-25℃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轮虫的生长发育。
2.饲料轮虫以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为食物,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饲料。
常见的轮虫饲料包括酵母粉、螺旋藻、绿水等。
在给轮虫喂食时,应该注意饲料的数量和频率,以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污染。
3.光照轮虫对光照要求不高,但是适度的光照可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发育。
因此,在轮虫的培育过程中,应该保持光线适度,不要让轮虫暴露在强光下或长时间处于黑暗中。
三、最快繁殖轮虫培育技术为了提高轮虫的繁殖速度和培育效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轮虫的品种有很多,不同品种的繁殖速度和饲养条件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用轮虫种类时,应该选择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2.控制水质轮虫的生长发育与水质密切相关,因此要控制好水质。
可以通过定期更换水、加入水质调节剂等方法来保持水质清洁、透明。
3.适当喂食轮虫的饮食要适当,不要过度喂食,以免导致水质污染。
可以根据轮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数量。
小球藻轮虫的培育
![小球藻轮虫的培育](https://img.taocdn.com/s3/m/208c06146bd97f192279e990.png)
一、培养用水处理:用来培养微藻的海水必须不含浮游动物,取得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 使用漂白水来消毒,在10L的海水中加入1CC 10%的工业漂白水(或2CC家用洗衣的漂白水),隔天再加入水稳(硫代硫酸钠)将残氯中和,水稳加入的量依照各家厂商说明使用,中和后既可拿来培养微藻(或者你可以用Skimmer打一下,我是没有这样做)。
2. 使用高温消毒的方式,就是给他拿去煮沸就行了。
3. 装到密闭的容器中,静置于无光的暗处4星期。
4. 买人工的海盐来泡,这个最容易取得,但也最容易遭到微生物污染。
再将上述的海水,置于阴暗处备用,在使用前,每5L加入1克观叶植物的氮肥(一般超市都有在卖,蓝色的结晶),当然,你也可以自行调配韦因(walne)培养液配方,效果因该会更好。
另外,你也可以将氮肥先用RO淡水泡好,接种时再添加也可以,例如:我的培养瓶为2L,我先将一克的氮肥泡成600ML,每次接种时加入约100-120ML,泡一次刚好用一个星期5天,同时稀释一下比重。
二、凝球藻培养:将藻种到入上述添加氮肥的乾淨海水,依藻种浓度稀释到2-5倍的容量,通常我会稀释到刚好有点看到写在瓶子另一侧的文字,放置于有光线照射但温度不会高于30度以上的地方既可(使用FL、PL、T5或是HQI、太阳光皆可),一般即使超过30度也可以养得起来,但温度低一点比较不会倒,恒温比较重要。
最好有打气设备,可以依照孵化丰年虾的方式,保持瓶内为翻滚状避免沉淀或结块最好,打入空气可以在日与夜中,提供适量CO2与O2,对稳定PH也有一些帮助。
凝球藻每隔一星期可採收一次(最好是五天一次),再依照前述方式稀释培养。
提早收穫的藻,总细胞量较少,培养太久则细胞营养已变差且水质变坏,有时也会因耗尽养分而一夕倒掉。
因此为确保优质微藻之培养,需定时接种、收穫、清洗、再接种,以确保培养成功。
三、轮虫的培养:取100CC含轮虫的种原液(密度约为100 隻/CC),约每天加入100CC的藻水,添加的时机可观察水色,如果变透明就需要添加,如果为浓绿色则不需要(这时得检讨一下,为什麽繁殖的较慢)。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
![饵料生物之轮虫的营养价值及培养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367806ed630b1c58eeb50c.png)
三、培养方式 (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和分:粗养、 精养 1 、粗养:室外大型水泥池 ≥ 50m3 或土地 600~1500m2 2、精养:室内一般0.5~1m3 (二)依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分: 1、一次性培养 2、半连续培养 3、连续培养
四、一次性培养 (一)培养容器、培养池 (二)培养用水 300目滤除敌害生物,消毒,盐度1.5~2.0% (三)培养单细胞饵料 小球藻或微绿球藻1000~3000万个细胞/ml,亚心 形扁藻为20~30万个细胞/ml,即可接种。 (四)接种 单纯藻饵,接种量0.1~0.5个/ml,经7~10d培养 面包酵母饵,25℃ 接种量14~70个/ml
3、两种生殖方式结果的比较
轮虫进行单性生殖时,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尾 雌体平均产21个卵,繁殖持续时间为6~7天,经10 天培养,可由原来1个/ml增殖到1500~2000个/ml。
轮虫进行两性生殖时,产生休眠卵,休眠卵必 须经过7~12天的休眠,在条件适宜时才能孵化。 思考: 1、轮虫的那一种生殖方式对鱼类的生产更有利? 2、两性生殖对轮虫有何意义?
三、褶皱臂尾轮虫的变异
轮虫是形态变异极大的动物,就是同一品系 也有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即多型性,经研究人们 发现,水温变化、饵料的质和量、增殖密度等环 境条件是引起轮虫大小变化的主要的外在因素。
四、褶皱臂尾轮虫的生态条件
1、温度 不同的品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差别较大,5℃ 是轮虫生活的最低温度,10℃ 是轮虫繁殖的临界低温, 40℃ 是轮虫生活和繁殖的临界高温。
第二节 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的分离 水温升高至15℃以上,用120μm左右的浮游生物网在 水质较肥的水体中捞取(清晨日出之前效果更佳), 去掉其他杂物。 1 、先用 300 μm 尼龙网滤去小鱼,杂物等,再集中容 器中放置数小时。 2、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不 充气数小时,待桡足类及其他浮游动物等都死亡沉于 水底,再用沙布或滤纸平放水面使浮在水上层的轮虫 黏附其上,取出沙布把轮虫冲洗入另备容器中,即可 得较纯轮虫,按此方法再经2~3次分离后,可得到纯 种轮虫。 3 、也可把采集的水样放在显微镜下用微吸管将目标 吸出。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a35dfbd69dc5022aaea00d9.png)
泥鳅活饵--褶皱臂尾轮虫培养黄爱丹2012092616摘要:褶皱臂尾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鱼类、虾蟹类等的重要天然饵料生物。
随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的用量越来越大。
通过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作为泥鳅的饵料。
关键词:泥鳅、褶皱臂尾轮虫、生物饵料、培养方法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目的以泥鳅为例,轮虫这个活载体,可以传递泥鳅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幼苗轮虫种的分离与保种在已有轮虫繁殖的场所,便于大量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主要过程海边小水体、小池塘、半咸水坑洼处、冷库周围小坑洼处,用浮游生物网(250目以上)捞取浮游生物样或取底泥,加半咸水或海水(盐度15~25)浸泡后,经60目筛绢过滤,滤去大的砂粒、杂质,再经过80目筛绢进一步滤去杂质,剩下泥质物再经过250目筛绢滤去细泥后,把留在250目筛绢的样品放在水槽内,水温控制在25℃,经5~7天,孵化出轮虫,用250目筛绢捞取,在解剖镜下用细吸管吸出轮虫,继续培养后再经2~3次分离,除去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再把分离出的轮虫按l~2个/ml接种到保温性能好的水槽(池)内,或水族箱内,水温控制在25℃,投喂单胞藻,每天搅动水体或间断充气,当密度达100个/ml以上时再扩大培养。
轮虫一般采取保存冬卵的方式进行保种。
目前苗种生产单位一般不需要分离保种,可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取得。
另外,目前已有专门的销售轮虫冬卵的单位,可以购进轮虫冬卵进行孵化、培养。
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的方法1.室内培养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培养水池(槽)为1~6Ⅲ3的小型水池(槽)和20~50m3的大型水池(槽)。
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而决定所采用水池的容量。
也可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
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ml,培养效率高,能较长时间稳定培养,有计划地生产。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7b6be620b1c59eef8c7b498.png)
轮虫培养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1、饵用特点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 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1、形态特征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生物饵料课件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01012
![生物饵料课件 第三章轮虫的培养01012](https://img.taocdn.com/s3/m/9ab263f92e3f5727a4e9623c.png)
一、轮虫种的分离
• 1、采样:用网目为120 μm浮游生物网采样。 • 2、去除较大个体浮游生物:用300 μm筛网
去除较大动物与杂质。
• 3、静止:使轮虫浮游水面,用纱布或滤纸
吸取。
• 4、解剖镜下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吸管吸取。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一)休眠卵的萌发形式 零星萌发形式:指轮虫的休眠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围内,轮虫都能正常繁殖,适宜光照范围88-200 μmol/(m2·s)。萼花臂尾轮虫光照强度在2-240 μmol/(m2·s)范围内,对轮虫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因 此,光照强度对轮虫种群增长影响效果与种的属性 有关。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均能正
• pH: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在pH4.5-
11.5的范围内可以萌发。pH8时休眠卵孵化时间最短。
• 溶氧:萼花臂尾轮虫和角突臂尾轮虫休眠卵正常萌
发的临界氧量0.3mg/L.
3、休眠卵形成时的食物与环境状况及其对萌 发率的影响
• 休眠卵形成时的母体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对轮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 第三节轮虫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轮虫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历史
• 1960年,日本Ito发现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作为仔鱼饵料的价值,并进行大量培 养技术的探索。1967年,Hirata和Mori发展面包 酵母是轮虫的适合饵料,至70年代在轮虫培养占 面包酵母被广泛使用。
食物、盐度和pH值等
五、轮虫的发育
• 轮虫的个体发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胚胎发育期、生
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轮虫如何养殖大全要点
![轮虫如何养殖大全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39f4ddba0d4a7303763a05.png)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
3克/立方米、
尿素为 15 克/立方米~ 20 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
200
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20-50 个/毫升为好。因为酵母 (面包
酵母 )水中 3 h 的死亡率超过 50%,所以,剩余的大量酵母死亡后污染轮虫培育水体。用酵母长时间培育轮虫
(>3d),
若投饵量过大,大量酵母死亡污染水质,使
pH 值下降、氨氮浓度上升,造成轮虫死亡,导致培育失败。
轮虫接种密度过小时,若酵母投喂量小,酵母在水体中的密度便会降低,轮虫很难滤食到足够的食物,因而轮虫
三、培养管理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 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 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 适时加水。 后期温度较高, 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 不断产出轮虫,
1.000-1.015 之间;相对密度在 1.020 以上时,相对密度
越高,轮虫的增殖量越少。
高盐度对轮虫增殖不利,如果仅从轮虫培养来考虑,适宜的盐度范围是
15-25,但低盐度培养的轮虫投入育苗池
后活力差或死亡,饵料价值会降低,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比重促进轮虫的增殖。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维持水位,保
持正常的水深。在炎热的夏天,太阳曝晒,水分蒸发量大,造成水位下降,池水盐度增大,对轮虫生长繁殖很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 1、胚胎发育期:指卵的产出到幼体的孵出所 经历的时间。 • 2、生殖前期:指幼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 所经历的时间。 • 3、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 出所经历的时间。 • 4、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 个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3、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状况及其对 萌发率的影响
• 休眠卵形成时的母体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
对轮虫休眠卵的萌发具有较大影响。 • 受精的混交雌体的摄食也影响其所产休眠卵 的萌发率。 • 通过改变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状况,可改变 休眠卵萌发的最适温度以及在该温度下的最 大萌发率。休眠卵形成时培养水体盐度影响 萌发时所需的最适盐度。
轮虫的良好饵料。 • 2、酵母类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油脂酵 母、活性干酵母。 • 3、微生物团絮:团絮中主要的生物种为酵母 和细菌。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的分离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三、轮虫培养方式 四、一次性培养 五、半连续培养 六、大面积土池培养 七、池塘轮虫的增殖
一、轮虫种的分离 • 1、采样:用网目为120 μm浮游生物网采样。 • 2、去除较大个体浮游生物:用300 μm筛网
一、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 1、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被甲长196240µ m,宽152-202µ m。适应有机质多的水体,常在池 塘等环境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 要种类之一。 2、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被甲长 全300-350µ m,宽180-195µ m,是淡水池塘培养的主要 种类之一。 3、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被甲长 238µ m,宽171µ m。通常称为L型轮虫。是海水培养的主 要种类,在鱼虾蟹育苗中应用最广泛。 4、圆型臂尾轮虫( Brachionus rotundi formis): 被甲长117-162µm,宽100-121µm。称为S型轮虫。是热 带种类。
三、轮虫培养方式
(一)依培养条件的人为控制程度分: 1、粗养 2、精养 (二)依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分: 1、一次性培养 2、半连续培养 3、连续培养。
粗养和精养
1、 粗养: 培养池为室外大型水泥池(一般20立方米以上)或 土池(一般1-2亩或者更大)。对其环境条件难以 人为控制。缺点是培养不够稳定。 2、精养 : 培养池为室内小型池,一般0.5-1立方米,大的510立方米。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培养达到的密度高, 一般达500-1000个/ml。
去除较大动物与杂质。 • 3、静止:使轮虫浮游水面,用纱布或滤纸 吸取。 • 4、解剖镜下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吸管吸取。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一)休眠卵的萌发形式 (二)休眠卵的孵化方法 (三)影响休眠卵萌发的因素
(三)影响休眠卵萌发的因素
• 1、保存方法和时间对休眠卵萌发率的影
响 • 2、萌发时的环境状况对休眠卵萌发率的 影响 • 3、休眠卵形成时的环境状况及其对萌发 率的影响 • 4、品系或克隆间的差异
• 1、体壁:由一层表皮细胞和皮下Biblioteka 肉及表皮细胞分泌的骨蛋白 • • •
稍许硬化形成的皮层组成。 2、假体腔:位于体壁下方,消化管及其他内部器官之间。 3、消化系统:包括口、咽头、咀嚼囊、食道、胃和肠。肠直通 泄殖腔,肛门开口于躯干部末端靠近足的基部。 4、排泄系统:位于身体两侧的具有焰茎球的原肾管和一个膀胱 组成。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脑位于咀嚼器的背面,由一背神经团 节组成。轮虫具有相当发达的感觉器官和感觉细胞,主要集中在 前端的头寇部分。如触手、眼点等。 6、生殖系统:除双巢纲的种类外,雌性轮虫的生殖系统由单一 的卵巢、卵黄腺和输卵管构成。雄性生殖系统,单巢纲雄体的生 殖系统包括一个单独的精巢、输精管及可能与输精管相连接的交 配器。
•
•
的后期而诱导混交雌体的形成。 食物:轮虫适口饵料会被其他种类代替,由此导致 轮虫种群中雄体和混交雌体的产生。 光照:长光照有诱导产生混交雌体作用;混交雌体 产生百分率最大的波长425-475纳米。 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盐度38无混交雌体,在 盐度50的20的海水中,有90-100%个体产生混交 雌体。 pH:较高的pH培养轮虫时,其混交雌体产生的百分 率相对较高。
• 1、培养容器、培养池:
•
•
•
四、一次性培养(续)
• 5、投饵
•
• • •
一般每天投饵两次主要靠观察水色调整,投饵后 水应呈现出淡的藻色。饵料被吃光时,水变清,呈淡褐色 (轮虫的本色),应及时补投饵料。 生产性培养轮虫,多以单胞藻和面包酵母混合投喂,池中轮 虫除消耗池中藻类饵料外,每天投喂面包酵母两次,日投饵 量为每一百万个轮虫投1-1.2克。 6、搅拌或充气 小型培养,在每次投饵后需轻轻搅拌。生 产性培养,水容量较大,必须充气。用油脂酵母为饵料,轮 虫密度近乎1000个/ml时,必须提供60-100L/(min.m3)的充 气量。 7、生长情况的观察和检查 每天上午,用一个烧杯取池水 对光观察。如果轮虫游泳活泼,分布均匀,密度加大,则为 情况良好。如果活动力弱,多沉于论底层,或集成团块浮于 水面上,密度不增加甚至减少,则表明情况异常。 8、收获 一般经过3-7天的培养,轮虫密度达到100-200个 /ml(粗养)或400-600个/ml(精养),即可收获。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
• 1、温度:5-40 ℃褶皱臂尾轮虫能生长繁殖,
较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5-40 ℃,30-35 ℃繁 殖最快。 • 2、盐度:褶皱臂尾轮虫在2-50范围生长繁殖, 适宜繁殖盐度10-30,尤以15-20最适宜。 • 3、光照:褶皱臂尾轮虫从全暗到200 μmol(m2· s)范围内,轮虫都能正常繁殖,适 宜光照范围88-200 μmol(m2· s)。
• •
四、生殖习性
• (二)、轮虫的繁殖方式 • 1、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休眠卵
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非混交 雌体经有丝分裂产生双倍体的非需精卵。非需精卵 又称夏卵或非混交卵。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 交雌体最适条件下,大体间隔4小时可以产卵1次, 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最高产24个卵。 2、两性生殖:当外界环境恶劣不适宜轮虫生存时, 种群开始出现混交雌体,混交雌体经减数分裂产生 单倍体需精卵。如果混交雌体在年轻不与雄体交配, 不论以后有无交配混交卵均不受精,发育为单倍体 的雄体。如果混交雌虫在年轻时交配,混交卵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为双倍体的受精卵,受精卵再形成 厚壳的休眠卵。休眠卵又称冬卵。
二、轮虫的形态特征
• • • • • • • • • • •
(一)外部形态 1、头部 2、躯干部 3、足 (二)内部构造 1、体壁 2、假体腔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5、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 6、生殖系统
• 1、头部 • 头部具有头冠,头冠的形状变化很大,常分为两叶或 • • • •
(一)外部形态
四、一次性培养
各种玻璃培养缸、水族箱、 玻璃钢水槽、水泥池,都可以用来培养轮虫。 2、培养用水 : 需经砂滤器过滤或密筛绢网(300目) 过滤以除去小型甲壳动物等敌害生物,并加入淡水调 节盐度至最适范围(15-20‰)。 3、培养单胞藻饵料 : 室内小型培养,多用单胞藻为 饵料,可先使用专门培养单胞藻的设备培养好单胞藻 备用。生产性培养,一般先在轮虫培养池培养单胞藻, 待其生长繁殖达到一定的浓度(小球藻或微绿球藻为 1000-3000万个细胞/ml),即可接种。 4、接种:如单纯以藻类为饵料培养,接种轮虫密度为 0.1-0.5个/ml时,经7-10天培养,可达到收获的密度. 用面包酵母为饵料培养轮虫,接种量必须大。在25℃ 的条件下,轮虫的接种量以14-70个/ml适宜。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2、混交雌体的受精率 • (1)雌雄相遇及交配的可能性。同一品系
雌雄交配的可能约占相遇概率的71%,而不 同品系之间交配可能性仅占20%。 • (2)雄轮虫的受精力。 • (3)雌体是否易于受精。 • 3、受精的混交雌体的产卵量 • 4、影响休眠卵形成效率的因素
五、轮虫的发育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 • •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第二节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第三节轮虫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第一节 轮虫的生物学
• • • • • • • •
一、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二、轮虫的形态特征 三、轮虫的变异 四、轮虫生殖习性 五、轮虫的发育 六、轮虫的寿命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 八、轮虫培养饵料
六、轮虫的寿命
• 褶皱臂尾轮虫的寿命,大约为7-10天。在2022℃,雌虫平均寿命10.5天;繁殖持续时间为 6.7天;每个雌体平均产生后代21个。 • 萼花臂尾轮虫在20、25和30 ℃ 下培养时,其 寿命为分别为168、118和60小时。 • 壶状臂尾轮虫在15、20、25和30 ℃下,其平 均寿命分别为305、262、173和120天。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续)
• 4、pH:褶皱臂尾轮虫在pH5-10的范围内,
均能正常生长繁殖。 • 5、溶解氧:投喂饵料种类不同,要求溶解 氧量也不同。一般要求保持1.5ml/L以上。 • 6、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水平是影响褶皱臂 尾轮虫增长的限制因素。可容忍范围内610mg/L。
八、轮虫培养饵料
• 1、微藻:各种大小适宜的微藻,大多数都是
数叶。头冠基本构造可比拟为“漏斗”,漏斗底部为 口中,其边缘上生有两圈纤毛。 2、躯干部 头冠的下方即为躯干部,是身体最长最大的部分,一 般腹耐扁平或稍许凹入,背面隆起凸出的居多。 3、足 足位于身体的后端,大多成柄状,有时有假节,能自 由伸缩。有的种类无足。足的末端通常具有左右对称 的趾。
(二)内部构造
(四)休眠卵的生产及意义
• 1、诱发两性生殖因子 • (2)内源性因素 • 遗传因素:混交雌体的形成常因同种轮虫不同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