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8.30 【课时】第5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概念及过程;2.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概念、类型及特征。

一、新学期寄语:(10分钟)二、知识梳理(20分钟)(一)植物生产概述1.植物的特性2.植物数量(1)总数量(种类):;(2)我国高等植物数量:;(3)我国可栽培的数量:(二)植物的生长1.两种基本现象两者的关系:2.两个基本阶段概念:概念:标志:两者的关系:(二)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生长周期性(概念):2.周期性类型包括:(1):初期(特征):(型曲线)中期(特征):后期(特征):1(2):夏季(特征):冬季(特征):(3):春及初夏(特征):盛夏(特征):秋季(特征):冬季(特征):三、复习检测(10分钟)(一)填空题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和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其中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而花芽分化、幼穗分化是的表现。

2.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生长和生长,而两者以为界限。

但两者间往往还有一个时期,即。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可分为、和三个类型。

4.植物的生长速率与细胞生长过程密切相关,初期细胞以为主,中期细胞以为主,后期细胞则以为主,因而其变化呈形。

5.温带树木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一般在春季和初夏生长_____,盛夏时节生长_____,秋季生长速度又有所,冬季或________。

6.夏季一般在白天时植物生长较____,而在夜间较____,但冬季却是白天时生长较____。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植物生命现象的是()。

A 生长B 分化 C发育 D 徒长2.下列属植物发育现象的是()。

A 根的生长 B茎的生长 C花芽分化D幼穗分化3.茎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发育 C分化 D生殖生长4.目前,我国可供栽培的植物约()种。

A 100B 6000-7000C 400000-700000D 1000000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产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

(2)植物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环境的重要性。

3.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0分钟)(1)植物种植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作物对土壤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植物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植物种植对大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4.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20分钟)(1)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资料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植物生产中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生产与环境 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 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能力。

3. 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a. 植物对环境的依赖b. 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2. 植物的适应能力a. 植物的生长需求b. 植物的适应策略3. 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 土壤管理b. 水分管理c. 光照管理d. 温度管理e. 营养管理4. 环境保护与植物生产a. 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b. 可持续农业与植物生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植物与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分别介绍植物对环境的依赖、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以及植物的适应能力。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植物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讨论植物的适应策略。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产实验,例如种植一些常见的蔬菜或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 教学总结:总结植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强调环境保护对于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探讨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实践。

7. 课堂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8. 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等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培设备等实验所需材料。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产实地考察,观察和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3)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9.1 【课时】第7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休眠与衰老的现象;2.理解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3.掌握春化作用及春化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一、温故互查:(5分钟)(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根冠比顶端优势2.极性再生(二)简答题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阐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3.阐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二、知识梳理(20分钟)(五)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1)概念:(22.植物的衰老(1)概念:(2)表现:(六)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1.植物的成花过程:、、2.影响成花的因素:、、3.春化作用(1)概念:(2(3)春化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三、复习检测(一)填空题1.植物的休眠是指植物生长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现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环境变化的__________性。

通常将休眠分为________和______。

2.植物的衰老首先表现在______和_______。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最敏感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_____。

控制植物成花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秋播植物(如冬小麦、油菜)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___________才能转为___________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5.根据植物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的不同,可将春化作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6.冬性植物春化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___________,如果没有经过低温,则植物不能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一般为_______品种或___________品种。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一任务2)授课题目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及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2.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对植物生产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1.熟悉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2.熟悉植物生产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点)。

2.土壤剖面(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相关性,植物成花等知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了一个基本了解。

同时也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你知道有哪些因素影响其生长发育吗?提出引导性问题:启发大家说说自己家中或当地农户中植物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二] 新课讲解植物生产两大要素:自然要素和农业生产要素。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缺少其中一个,植物就不能生存,其组成有7个: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

(1)生物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生长既有利又有害。

微生物的影响: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

植物的影响:是农业要素的本体;杂草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2)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能量来源。

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同时光也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地理分布。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

(3)热热量是指因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一般用温度表示。

主要体现在积温、极端温度、最适温度和节律性变温上。

(4)水分细胞吸水:细胞主要靠吸收水分来增加体积。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个方面的变化而起作用的。

(5)空气空气中某些成分量的变化(如二氧化碳和氧等浓度的增减)和质的改变(如有毒气体、挥发性物质的增多和水气的增减等)都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生育。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 任务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单元任务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5)复习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9.5 【课时】第9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花芽分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2.了解植物生产的作用及特点。

一、温故互查:(5分钟)(一)名词解释1.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2.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二)简答题1.春化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2.光周期现象在生产上的应用?二、知识梳理(20分钟)(六)植物的成花过程及影响因素5.花芽分化(1)概念(2)花芽分化:植物顶端分生最后一次活动(由无限生长变成有限生长)(3)影响因素:①日照时间:日照合适开雌花,不合适多开雄花;②长日照:温度高花芽分化快;③水分、肥料:不足花发育不良,过量徒长;④微量元素:⑤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乙烯促进雌花分化,赤霉素促进雄花分化。

(七)植物生产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2)2.植物生产的特点(1)(2)(3)3.植物生产的作用(1)(2)(3)(4)三、复习检测(15分钟)(一)填空题1.温度升高,则花芽分化_________,土壤氮供给不足,花分化______且花的数量____________;土壤氮过多,引起__________,花分化________,且花发育_______;此外,微量元素缺乏,也会引起___________。

2.生长素类和乙烯利可促进黄瓜_________的分化,而赤霉素则促进________的分化。

3.植物生产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生产的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般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B. 湿度大时,有利于传粉C. 一般随温度升高花芽分化加快D. 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提早2.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 短日照促进短日照植物多开雌花B. 在春化作用处理初期可给予高温,可使春化处理效果破除C. 花、果实、种子的生长可称为生殖生长D. 植物生产一定要破除植物顶端优势3.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A. 转贮能量B. 促进物质循环C. 维持生态平衡D. 为物质活动提供能源4.以下关于植物生产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生产的复杂性B. 植物生产的季节性C. 植物生产的地域性D. 植物生产的气候性5.“民以食为天”说的是植物生产的()作用A. 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B.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C. 农业的基础产业D.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四、作业(完成导学案)五、安全、德育教育内容。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植物生长的发育环境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植物生长的发育环境

教学过程:上课前期准备:发芽实验(两个星期前准备)通过设计好的(小麦)发芽实验(放在宿舍由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注意观察并记录以下内容:1.发芽时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2.发芽是完全同时进行的吗?3.注意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异,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复习: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概念(4分钟)导入:由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概念引申到生长(2分钟)授课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0分钟)1.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举例:植物根、茎、叶的生长。

发育:是指植物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举例:叶片分化、花芽分化、气孔发育。

2.生长和发育的关系联系:生长和发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1)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就没有发育。

(2)发育又是生长的前提,只有在新器官、新组织分化出现后,才能继续进行生长。

区别:(1)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2)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是指该器官长、宽、厚、重的变化过程;而植物某一器官的发育则指该器官的组织、细胞的分化形成过程。

(再次通过生长和发育的概念所举的例子让学生仔细体会)(二)、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19分钟)1.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概念营养生长是指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穗大粒饱。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

①前期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生长。

②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会出现彼此消长的关系。

a 营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不良。

b 营养生长不良,抑制了生 殖生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好,这是作物高产的理想长相。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大题答案

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3)“肥田出瘪谷”说明营养生长过旺会消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空瘪粒多。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掌握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植物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具体适应策略;(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2)实验器材及实验用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知识;(2)分组准备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环境;(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吗?”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教师点评并补充。

3. 课堂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土壤、水分、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举例说明;(2)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及观察记录的准确性;3.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运用。

六、教学内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掌握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了解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内容:一、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二、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四)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形成了显著的季节性、有序性和周期性。

(五)明显的季节性植物生产依赖于大自然的周期变化,不可避免地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

(六)严格的地域性地区不同,其纬度、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不同,其社会经济、生产条件、技术水平等也有差异,从而构成了植物生产的地域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二任务1 植物细胞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二任务1 植物细胞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教案(单元二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的细胞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及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

2.熟悉细胞的基本结构、常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认识细胞的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1.能识别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及作用,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能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能进行生物绘图。

教学重点、难点1.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2.细胞器的功能(重点)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难点)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即“问题—探究—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4课时)引言:大家都知道一句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结果。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单元2 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学习。

[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大家看图片,这是早期的显微镜,如果把暖水瓶的软木塞子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大家想象一下会看到什么?看图,这就是显微镜下的软木塞,这也就是虎克最早发现的细胞。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植物细胞”(教师顺势展示课题)[二] 新课讲解1、植物细胞概述(1)什么是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支原体、细菌、放线菌与蓝藻均由这样的原核细胞构成,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内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都有这种细胞组成,属真核生物。

(2)植物细胞的形状植物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与功能相适应。

(3)植物细胞的大小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

细胞体积小、表面积大,有利于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迅速交换,对细胞生活具有特殊意义。

在大概了解植物细胞的概念、形状、大小后,同学们要完成目标1的思考题:目标1—思考: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有无关系?请大家认真思考,积极回答。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设计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设计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设计哎呀,今天咱们聊聊植物生产和环境的那些事儿!大家都知道,植物就像我们的朋友,给我们氧气,给我们美食,简直是无处不在的小帮手。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绿色的植物,咱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哦,真是可怕,空气浑浊得像是洗不干净的窗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奇妙关系,顺便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知识,嘿嘿。

咱们得知道,植物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哦。

它们在空气中悄悄地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简直就像小工厂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阳光是它们的好朋友,帮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想象一下,植物在阳光下悠闲地“吃饭”,一边呼吸,一边让我们享受到新鲜空气,简直是太神奇了!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保持生态平衡。

就像老话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点一滴,它们在默默奉献。

咱们说说土壤。

土壤就像植物的家,植物的根扎在土里,吸收水分和养分。

如果土壤被污染了,那植物就像人喝了脏水一样,活不久。

想象一下,一棵树在污染的土壤里挣扎,真是心疼啊!所以,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植物,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古人云,“土有德,百草丰”,说的就是土壤的重要性。

没错,咱们得好好爱护这片土地,让植物在上面茁壮成长。

说到水,这可是植物的生命之源。

水分充足的时候,植物长得又快又壮,像是喝了能量饮料一样,精神十足。

可是,一旦缺水,植物就像人缺水一样,干枯得快。

就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仙人掌,虽然耐旱,但长时间没有水,哪怕它再顽强也扛不住啊。

咱们可不能让植物“渴死”,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这样它们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别忘了光照。

植物就像人一样,需要阳光,缺少了光照,植物就会“抑郁”,叶子发黄,花儿也不愿意开。

这就像人不见阳光,心情也会变得很差。

想想你在冬天阳光不足的时候,心情是不是也低落?所以,要确保植物有足够的阳光,让它们每天都能“晒太阳”,快乐地生长。

环境的变化对植物影响可大了。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 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植物生产的定义和意义;2. 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的影响;4. 环境保护与植物生产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探究:2. 学生小组讨论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3. 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知识讲解:4. 教师讲解植物生产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5. 教师介绍环境保护与植物生产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6.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讨论与分享:7.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结: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作业:9. 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设计一份环境保护方案,并写一篇小论文,介绍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2. 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4. 学生设计的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产的重要性;2. 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材料;3. 环境保护案例资料;4.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板书或投影。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植物园,了解植物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2.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3. 配置植物生产实验器材,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

希望以上教案能为您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祝您教学顺利!。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

授课题目任务1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 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 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 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 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 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吉林省《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第一单元 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吉林省《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第一单元 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第一单元任务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一、选择题1.()是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科技2.()是物质性要素,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最活跃的要素。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科技3.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属于稀缺要素。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科技4.()是人类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及农业生产难以替代的平台。

A.土地B.劳动力C.资本D.科技二、填空题1.植物生产属于()生产,具有两大要素,即()和()两者缺一不可。

2.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主要有()、()、()、()、()、()、()等。

3.生物包括()()()这三类生物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形成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4.空气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是()和()。

()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不可或缺的成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5.养分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收必需的化学营养元素,主要有大量元素()()()()()()6种,中量元素()()()3种和微量元素()()()()()()()7种。

6.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四层和母岩;农业旱地土壤剖面一般分为()()()()四层。

7.农业生产要素是指从事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等要素。

三、名词解释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2.积温3.有效积温4.极端温度5.最适温度6.节律性变温7.空气湿度8.土壤养分9.施肥 10.土壤剖面 11.农业生产要素 12.物候期 13.养分四、判断题()1.短日照植物一般起源于低纬度地区。

()2.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化层,厚15-20cm,有机质含量高。

()3.土地永久性的生产资料。

五、简答题1.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2.土壤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何影响?3.劳动力对植物生产有何作用?4.土地作为农业生产要素具有哪些特点?5.科学技术和管理如何影响植物生产?6.植物生长的农业生产要素有哪些?。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掌握植物与环境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2.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2. 植物生长的生物因素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植物样本3. 观察记录表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吗?Step 2: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水分、阳光、空气、土壤等。

2. 讲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Step 3: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生长环境。

Step 4: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上。

1.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感悟。

三、作业布置2. 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记录并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课后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观察记录表填写完整,小论文内容充实。

2. 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分享发现。

3. 学生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教学内容拓展Step 1:引入新的概念(5分钟)1. 讲解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Step 2: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不同植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生长环境。

Step 3: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全本

目录绪论 2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5----24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25----32 第3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32----46 第4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47----53 第5章植物生产与温度调控54----58 第6章植物生产与光能利用59----64 第7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65----78 第8章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79----84绪论教学目标:◆掌握: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植物生产的特点。

◆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

◆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产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一、由学生讨论对农业的认识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人们生活消耗的粮食、水果、蔬菜几乎全部来自于植物生产;服装原料80%来自于植物生产。

(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植物生产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我国40%的工业原料、70%的轻工业原料来源于植物生产。

(三)农业的基础产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生产。

(四)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门植物生产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植物生产,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

Ⅱ、植物生产的特点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与其他社会物质生产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的复杂性植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系统,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它是由各个生产环节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技术的实用性植物生产是把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主要研究解决植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技术必须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简便易行,省时省工,经济安全。

(三)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产的每个周期内,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互不分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年性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 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还存在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来反映出来。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总重量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量的比值,它受土壤水分、营养状况、温度、光照等因子影响。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2)植物的再生再生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植物的再生现象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现象。

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一个普遍规律6.植物的成花生理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1)春化作用许多秋播植物(如冬小麦、油菜)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时期,要求每天有一定的昼夜相对长度的交替影响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

二是长日照植物。

三是日中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在营养生长过程后,就能感受到外界信号(如光周期和低温等)调节产生成花刺激物,植物茎生长点花原基形成、花芽各部分分化与成熟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7.植物生产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植物生长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第一,转贮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第二,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2)植物生产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系统的复杂性。

②技术的实用性。

③生产的连续性。

④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⑤明显的季节性。

⑥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④农业的基础产业。

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三] 综合小结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6.植物的成花生理: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7.植物生产(1)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节性。

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农业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四]课堂检测(15分钟)1.请解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极性现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 课后作业:作业:1.举例说明植物的极性现象,并说明植物的再生的应用有哪些?2.举例说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3.总结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需课后完成作业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慢——快——慢”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相互竞争。

根冠比。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上端生芽、下端生根。

(2)植物的再生: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6.植物的成花生理(1)春化作用: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生产应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三种类型: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生产应用: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光周期和低温等成花刺激物。

7.植物生产(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转贮能量、促进物质循环。

(2)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