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人家》纪录片——分镜头稿本

合集下载

A6城建筑之美分镜头剧本定稿0312

A6城建筑之美分镜头剧本定稿0312

一、类型:视频主题片。

二、长度:15分钟
三、主旨:表现当时建设者的审美追求以及紫禁城建筑艺术美学要点,通过有导向性的、富有感染力的、美的画面,
打动观众,引导观众欣赏紫禁城建筑。

四、风格:
1、针对不同国度、民族和文化背景游客受众的审美需求,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把紫禁城建筑之美的知识
点交待清楚;把建筑之美具体化、实物化;追求语言的阳刚性、冲击力和感染力。

把建筑当灵魂之物去
写,使抽象美,变转换为具象美。

2、片子节奏舒展、明快、紧凑,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人更多的信息量和人文知识。

五、音乐与播音:宫廷古典音乐素元为主;语速在4—5字/每秒。

六、音频质量技术等级:16:9宽屏高清(1920×10800)、立体声。

七、内容阐述:
1、从紫禁城布局、形制、色彩和装饰四个方面讲述建筑之美;
2、引导观众在故宫探索属于自己的美的历程。

故宫的美的层次是极其丰厚的,我们只能把其中比较主要
的线索交给观众,需要观众自己调动全身心去观察、体验和思考。

《中国国家地理》影视中心
11。

人类学视野中的西部纪录片

人类学视野中的西部纪录片

摘要当敏锐的人类学家把摄影机带进人类学的研究中以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当《藏北人家》在国际上名声大振以后,全世界的人类学家和纪录片创作者都把目光投向中国这片充满神奇而诱惑的土地。

人类学和西部纪录片表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则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人类学和西部纪录片的发展之路,日趋成熟。

但是,很少有人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去研究西部纪录片,本文通过介绍人类学、人类学纪录片和西部纪录片的概念、研究范畴,以及粗略介绍他们的发展历程,从人类学这个独特的角度重新审视西部纪录片,以人类学的观点为起点,以西部纪录片为落点。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理形态多样化,人类文化资源丰富,丰富的地理文化资源含有许多人类学因素,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西部地域,会有不小的收获。

再者,以人类学为基础,透视西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以及西部纪录片的价值,无一不含有人类学的观点和思想。

我国西部纪录片也曾经辉煌过,但只是昙花一现,并未长久,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为西部纪录片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助于我国西部纪录片更有效的开拓国内外市场。

再者,文化侵略、文化霸权愈演愈烈,全球一体化理念深入人心,许多文化面临消失或已经消失,而唯一拯救的办法就是影像纪录,因此,西部纪录片担任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将在结论部分结合目前的国际环境,结合我国西部地域特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为西部纪录片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类学;西部纪录片;地理形态;文化资源AbstractWhen keen anthropologists put the camera is brought into the study of anthropolog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discipline has entered into a new period. When "the family in the northern of Tibet" of international fame rose to fame later, world anthropologists and documentary creator pay close attention her Chinese this piece of land full of magic and temptation. Anthropolog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surface are two different concepts; actual is existed countless connection,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mature road. However, few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thropology of western documentary, this paper stud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nthropology, anthropology documentary and western documentary concepts and the research category, and introduced their development course roughly from anthropology, this unique Angle to examine the western view of anthropology and documentary, that is to start for placement. Western documentary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is vast and varied geography, rich resources of human culture words, abundant geographical culture resources contains many anthropology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re will be a lot of harvest. Furthermore, based in anthropology perspective,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the western documentary value of western documentary all contain anthropology views and ideas. In China's western documentary also once brilliant, but just a flash in the pan, did not last, from the anthropological point of view for the western opens a new roads, documentary in western China more effectively to the documentary develop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Moreover, cultural aggression and cultural hegemony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global integration concept pervasive, many cultural extinction or have disappeared, and the only way to salvation, therefore, that influence the western documentary record as the obligatory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will be a conclusion combin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with China's western region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Angle of anthropology for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some documentaries.Keywords: anthropology; western documentary; geography culture; resources第一章绪论一、选题的目的1922年6月1日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的反映爱斯基摩人的影片《北方的那努克》在纽约首映并获得巨大的成功,此电影至今都被认为是纪录片的经典之作,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电影的诞生之作。

把远方带回身边——纪录片《极地》素材解析与运用

把远方带回身边——纪录片《极地》素材解析与运用

素材前沿\影视素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把远方带回身边——纪录片《极地》素材解析与运用程 诚西藏从来都不是一个缺乏题材的地方。

它的自然壮阔,它的环境残酷,它的信仰纯粹……在它众多的样子中间,纪录片《极地》将呈现它最普通日常的一面。

摄制组走遍西藏6个地区、73个县市,行车里程超过赤道一周,穿越雪地森林,驻守荒原村□编辑/高明燕落,从普通人的爱与感情出发,通过21个故事,向我们展示在这样一个最靠近天堂的地方,人们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片子里,有在无人区生活的野生动物保护员、自封为“公主”的可爱奶奶、藏族的说婚人、壁画师、木锁匠人等等。

有人第一次坐汽车,感叹这是“能跑的沙发”;有人这一生做过最坏的事情,是踩死过几只小虫子。

从平凡中窥见智慧,在普通人身上洞见伟大,去世界的尽头追逐人生,用生命的喜悦照见你我。

正如监制曾海若为《极地》同名书籍所写的序言:所以放眼望去,离你最远的地方,是极地;离你最近的地方,也是极地。

这个冬天,让《极地》温暖你和我。

【人物•面孔】驮盐者——次仁爷爷空空查卡盐湖,海拔5200米。

每年在最冷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一群驮盐队,十几个人加上一百多头牦牛。

在当地,经历采盐、驮盐,是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标志。

他们相信:采盐的苦,就是要经历死以外的所有艰辛。

采盐有多苦?长途不说,这一路,多是风雪,运气不好,还有野兽环伺。

而驮盐者次仁爷爷认为,只有最严格的规矩,才能克服这些困难。

于是,他为驮盐队制定了严格的要影视素材\素材前沿作文与考试•初中版求,犯错一次,在身体揪一撮体毛,以示惩罚。

采盐的过程也要保持绝对的虔诚,为了采到纯度最高的盐,他们要走到极度荒凉、毫无人烟的地方。

采盐的仪式绝不能含糊。

采盐前,先煨桑(点燃香料以祭神祈愿)。

采完盐,要对盐湖女神敬谢,洁净的盐,是盐湖女神赐予的珍宝,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对拥有的一切都不能忘了感恩之心。

在西藏,一袋纯净的盐能换来三袋青稞。

让人动容的是,经过生死考验,来到最纯净的地方采盐,他们不贪婪,只取自己需要的。

纪录片《大城之北》第3集:广袤草原-解说词旁白文案

纪录片《大城之北》第3集:广袤草原-解说词旁白文案

纪录片《大城之北》第3集:广袤草原-
解说词旁白文案
大城之北系列第3集,将带领观众探索广袤的草原。

这片神秘
而迷人的土地,孕育出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深厚的文化。

本集将聚焦于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群体之一,蒙古马。


些高贵而敏捷的生物在艰苦的草原环境中生存,展现出无与伦比的
适应能力。

观众们将有机会目睹蒙古马如何在草原上奔驰,它们优雅的身
姿和飞驰的速度将令人惊叹。

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些可爱的动物们的
生活性和繁衍过程,以及人类和蒙古马之间的紧密联系。

另外,我们将揭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其他奇妙之处。

观众们将欣
赏到草原上其他常见动物的壮观景象,如羚羊、野马和飞禽。

这些
生物和草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草原生态系统高度复杂而精致。

最后,我们将深入了解草原的文化遗产。

观众们将聆听蒙古族
人民的故事和传说,了解他们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

这将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让他们体会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

本集中,我们将借助摄影技术的高超之处,用细腻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展现草原的壮丽与神秘。

通过这一系列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观众们将深刻体验到大城之北的魅力和独特性。

欢迎观看纪录片《大城之北》第3集:广袤草原,一场草原之旅,与您分享这片土地上的精彩与奇迹!。

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资料

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资料

《藏北人家》展现了藏北牧民措达一家人在草原上非常普通的一天的生活。

再现了他们的现实生活,是一段完整的故事。

通过片子我们能够感受到藏民族在与自然的抗争和适应中建立起的一种和谐关系,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心理和他们创造出的独特的游牧文明。

这样一种主题的表达蕴含在所有的声画形象中。

例如在阐述藏北牧民的人生观时选择了措纳在草原上独自一人放牧、纺线时的生活场景。

这种安静的放牧环境是一个思考的好环境,用它来表现藏北牧民的人生观比较合适。

从表面看起来,解说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价值观,而是选择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说“藏北牧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而这种“相互帮忙”和“不计报酬”恰恰是藏北牧区的特点,与沿海地区的情形大相径庭。

解说词利用这个有意义的细节画面,使观众很自然地领悟了片子的深层意义,透过事实了解了藏北牧民的价值观。

接下来影片又巧妙地选择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讲述了藏北牧民的婚姻观。

婚姻是涉及男女双方两个人的事情,利用罗追帮助措达洗头这个细节,正好表现了两个人的通力合作与配合。

用这段画面来讲述婚姻观,特别是讲述稳固的婚姻关系,是比较合适的。

纵观上面三段影片,讲述的都是地地道道的理念。

从人生观、价值观讲到婚姻观,阐述每一种观念时皆精心选择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借助于这个细节把观念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有时甚至只字不提观念本身,选取典型意义的画面细节,不着痕迹的给我们传递藏北牧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

透过这些,让我们感受到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生存状态。

只是饶有兴味地描述事实,但观众透过事实所体会到的则是观念。

透过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纪录了藏北牧民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一致的劳动与生活。

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文化品质。

首先,他的主题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

主题更趋向于深层、永恒的内容。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纪录片解说词在现在社会,我们需要用到解说词的情形越来越多,在写作上,解说词有一定的书写规范。

写起解说词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解说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录片解说词特点一、形象生动,画龙点睛形象生动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韵味和美的享受。

为了表现漓江水的宁静或欢快,创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作了形象性的解说:“有时她是这样的娴淑而宁静,用那委婉的柔波,梳理着碧绿的长发;有时她又是那样的活泼而开朗,有意在炫耀着那孔雀开屏似的衣裳。

”(纪录片《漓江水》)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引领人们陶醉于漓江水的柔美之中。

画面具有形象性,解说词也不例外,但两者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解说词往往是对画面的补充、点染和深化。

好的纪录片解说词正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结合。

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创作者刘郎对浙江海盐的南北湖产生一种与在名山胜水中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别处的山水更为不同的是,这里的湖,像盐一样地把乡村的质朴,溶化在水里;这里的山,又像臂膀一般,把淳厚的民风,揽在了自己的怀中。

”(纪录片《情醉湖山》)画面是实实在在的“南北湖”风光,而解说词则伸向了我们看不见的画外,用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乡村的质朴”和“淳厚的民风”化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给观众留下思索和回味的自由天地,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和再创造。

二、幽默诙谐,情趣盎然富有幽默感的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致和感悟,传递画面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信息与感情,还能让观众在另一种“审美空间”中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

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的《森林之歌》一经播出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该片以生动、写实,又不失浪漫的拍摄风格,精彩、奇妙,又不失深度的内容,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自然生态文明。

尤其是那种中国式幽默,生动优美,深沉隽永,使看似平淡的自然场景变得颇富情趣和意蕴。

在《云横秦岭》一集中,为了争夺猴王宝座,正值壮年的流浪公猴“八字头”与老猴王“甲板”进行了一番较量:“这颗大树是历任猴群首领的宝座,现在它是属于‘甲板’的。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地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导论在我国,电视是典型的“舶来品”,而电视专题却是地
第一节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之辨
电视专题片到底是什么?这是围绕在实践领域和学术界的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很多时候,“专题片”大多与纪录片相混淆,或直接冠以“纪录片”的名称,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操作中的迷惘。有人说“领导让拍的是专题片,自己想拍的是纪录片”;有人说“有主持人出现的是专题片,没有主持人的是纪录片”;有人说“有主观解说词的是专题片,纯客观记录的是纪录片”;甚至还有人说“专题片就像是论文,而纪录片是小说、散文,其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遵命,一个是创作”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在电视纪录片中,主题是复调的、多维的,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纪录片的叙事主要是“再现”性质的,是一种“对现实的记录”,侧重于“故事”的“线形”发展,关注的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是一段相对完整的时空流动,所有的声画形象都蕴涵着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形象大于思想,将内容寓于生动的叙事形式——声音和画面之中,将观点隐藏于被拍摄者的动作、表情、言谈和经历描述中或者镜头的背后,给受众留出一个无限的开放性的解读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电视纪录片追求对象的真实,而电视专题片则追求观念的真实。
而电视专题片由于主题先行,进行的是横向纪录,凡是与主题相关的人物、事件均可纳入镜头,所以其镜头语言是多样性的。正如高鑫先生所说:“电视专题片,不仅可以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而且可以运用表现过去时的镜头……可以运用将来时的镜头,诸如梦幻镜头、梦境镜头,乃至于意识流的镜头。”
② 剪辑思维
一般来说,电视作品的剪辑风格可以分为两种:再现性剪辑和表现性剪辑。再现性剪辑重在客观事实的陈述,主要功能是写实;表现性剪辑则更注重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电视专题片的“主题先行”容易使观众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剪辑中应多采用较具趣味性的表现性剪辑。而纪录片更强调纪实性,多运用长镜头,讲究一种“无技巧”剪辑,其剪辑思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再现性剪辑。纪录片叙事线索往往比较明显,进入剪辑后,编辑方式更注重客观事实本身的陈述,内容表达多于主题表达。

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

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

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纪录片文案脚本(二稿)电联川藏——川藏联网工程专题片文案脚本(二稿)1、本文为初步文案,时长55分钟左右。

成稿保持框架不变,但具体落实到每段文案,根据视频剪辑的特点会有较大改动。

2、如按照《穿越昆仑》模式,其行文风格和采访点以传播为主,相对偏向于精炼、直白的大白话,势必舍弃掉很多信息点,请指挥部明确。

3、如有遗漏、增补或删减,请指挥部书面形式反馈一个附带文案。

编号内容要点备时长注第一部分:引言7分钟1、横断山脉、三江断裂带概况;7分钟2、当地缺电少电事例;3、川藏联网政治背景与工程目标;4、工程情况概述。

第二部分:工程情况36分30秒(一)引言 1、川藏联网工程沿线地理、气候环境概述。

2分钟(二)勘测设计1、设计单位背景;2、案例:勘测设计单位实地测量+航飞制作1:1万地图满足工程使用;3、设计过程中针对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进行的设计创5分30秒新。

(三)基础施工1、横断山脉地理地貌对工程基础施工带来的影响;2、案例:组合式轻型旋挖机的研制和功效;3、案例:针对当地低温情况下作出的应对措施。

6分钟(四)运输 1、承接上文过渡、工程沿线交通情况及背景介绍;2、运输线规划、兵站式管理、三级危险评定管理方法介绍;3、工程索道规划及建设情况介绍;4、马帮运输简要介绍;5、工程交通运输大数据。

6分钟(五)环保 1、承上启下过渡、案例:施工现场植被保护情况介绍;2、案例:川藏联网工程线路为保护竹巴龙保护区绕路;3、环保水保总体情况大数据。

4分钟(六)医疗 1、承上启下过渡、高原对于施工人员的生理风险介绍;2、三级医疗体系的及功能介绍;3、电塔组立过程中研制的高塔供氧系统介绍;4、医疗保障体系大数据7分钟(七)组塔放线1、承上启下,引入工程针对特殊环境积极进行科技攻关;2、碳纤维抱杆的使用和在川藏联网工程中的意义;6分钟3、八旋翼无人机放线在工程中首次得以运用;4、防跳槽多轮组合式滑车在工程中得以实践并将大范围推广;5、塔身碳纤维拉线支撑等施工工艺创新及意义。

民族文化的七色鹿——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专题研究

民族文化的七色鹿——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专题研究

304文产研究民族文化的七色鹿——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专题研究赵 方(西藏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摘 要:近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全球化。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形式,其中以少数民族为主的纪录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不仅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制作数量在逐年上升,公映次数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民族纪录片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影视地位,业内对其的理论研究也得以不断深化。

笔者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纪录片;藏北人家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7-0304-01一、纪录片的生存困境我国少数民族纪录片的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微观角度而言,纪录片的题材较为单一,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或者比较敏感的话题,关注度并不高,导致现有的少数民族纪录片缺少浓厚的历史感。

而在需求上,由于纪录片的内容和定位没有实现多样化,所以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纪录片的观看人数较少,所以观众的层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即使我国电视节目每年都会推出新的纪录片栏目,但是其运作深入程度不足,所以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导致收视率不高。

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少数民族纪录片的整体质量不高,不能真正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其质量更是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质量高的纪录片不仅在国内能获得高度认可,在国际上也可以获得高度赞赏;另一方面,一些纪录片即使是在国内也没有市场。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纪录片的要求并不完善,更没有足够的保障,所以影视公司在进入和退出时会面临不合理的要求;第二,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有比较明显的“文化标签”,国外观众根本无法理解纪录片的内容,不论是纪录片的故事内容,还是想要表达的思想,都不能达到国外观众的期待。

而民族纪录片的国际化本身就是影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所以在扩展海外市场方面,少数民族纪录片陷入了困境。

CCTV纪录片《西藏的诱惑》解说词

CCTV纪录片《西藏的诱惑》解说词

纪录片《的诱惑》解说词郎(男) 的诱惑,不仅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地理,更因为:,是—种境界。

――本片创作者题记歌曲《朝圣的路》我向你走来,捧着一颗真心;我向你走来,捧着一路风尘。

啊,真心,啊,风尘,芸芸众生芸芸心,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只怕是半心半意的人……(女) 我向你走来,捧着一颗真心,走向的高天,走向苍凉与奔放。

(男)我向你走来,捧着—路风尘,走向的山魂水魄,走向神秘与辉煌。

(女)令人神往的啊,多少人向你走来,――因为“的诱惑”,因为那条绵延的雪域之路;(男)令人神往的啊,多少人向你走来,——因为“的诱惑”,因为神奇的之光……(片名:《的诱惑》)(女)像诱惑晨曦,像星星诱惑黎明。

对人的诱惑,那样强烈,那样不可遏止。

对具有献身精神的艺术家来说,像诱惑雄鹰。

(男)像山野诱惑春风,像草原诱惑骏马,对人的诱惑,那样巨大,那样难以摆脱。

对敢于追寻的艺术家来说,像大海诱惑江河。

因为的诱惑,一位中国的电视工作者,离开了养育自己的淮河山水,走上了那条朝圣的路。

数年之间,他踏遍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地区,并且历时一年之久,徒步考察了横贯的雅鲁藏布江。

(男)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留下了一份遗书:“如果我不幸遇难,请按照藏族的习俗,将我天葬。

”(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振华决心如此之大,热情如此之高呢?(男)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的诱惑。

凡是到过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触:博大的,你是这样的超拔与旷远,你是这样的骠悍与雄浑!走遍地北天南,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这样鲜明的民族色彩;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那样醒目的塔影佛光……。

(女)由于前人的铺垫,现在进藏已经无须像当年的文成公主那样,巅簸春秋冬夏,历尽路途风霜。

现在进藏,驱车能以直入,天路更可高飞。

然而,在有志之士的眼里,进藏的终点,并非是贡嘎机场,并非是川藏、青藏两条公路汇合地点的两路之碑,而是江之源,而是地之谷,而是天尽头.(男)只有在天尽头,你才能看到真正的大自然的壮举。

《藏北人家》纪录片——分镜头稿本

《藏北人家》纪录片——分镜头稿本
全、中
10s
帐篷外面的场景
全、近
20s
帐篷里面,措达家里的场景
一座帐蓬就是一个家庭。这里是牧人措达一家。
措达今年28岁,他和比自己大一岁的妻子罗追结婚九年,已经有‘了3个孩子,

固定镜头
5s
女主人罗追的父亲索朗
女主人罗追的父亲索朗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摇镜头
5s
罗追进帐篷
罗追怀有8个月的身孕
近、中跟镜头Fra bibliotek5s晨光、帐篷
时候不早了,措达准备外出放牧.
特写
30s
用“唐古”装干粮
这种皮口袋叫“唐古”,它是藏北牧人特有饭盒。里面装着一天放牧所需的干粮。在藏北,许多生活用品都取自牛羊的身上。这种羊皮做的口袋轻巧、实用,牧人外出时都带着它.

摇镜头
20s
措达准备出发
措达放牧要走很远的路。他必须带足一天的干粮。在藏北草原、牧民的帐蓬一般搭在靠近水又避风的地方,离牧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背景乐
远、全
摇镜头
8s
湖水边的牦牛群
背景乐
远,全、近
拉镜头
27s
高耸的石柱
远方的唐古拉山脉
措达纺线
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不动。年复一年,人们重复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永远处于和他们的祖先一模一样的环境中。
背景乐
特写、近
拉镜头
30s
措达纺线
藏北的牧民对自己的生活抱有一种宿命的观点。措达认为,生活中没有坏的事,他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所以他快乐,无忧无虑。他去过拉萨朝圣,拉萨的房子漂亮,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帐蓬,更喜欢藏北草原的宁静。
近、全
逆光
19s
白玛仍在用力捣奶

藏北人家

藏北人家

(一)如果说,像反映政治民主之类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那么,更多的作品往往将普通人作为纪录的主角,将镜头聚焦在平凡的人生和平凡人的现代性体验上,并以此折射出沧桑巨变的社会时代。

它们往往以平民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视点来寻找散布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景观,发掘生活中被淹没的尊严和价值,而其对潜藏在平凡生活里的生命活力开掘又总能激发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处境的回眸反顾和驻足深思。

《藏北人家》就以其平民式的叙事镜像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而获得人们的好评。

《藏北人家》透过藏北牧民那恬静淡远、和谐安宁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纪录了藏北牧民始终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一致的劳动与生活。

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文化品质。

首先,他的主题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

主题更趋向于深层、永恒的内容。

作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藏北人家》从看似平常处取材,以原始形态的素材来结构片子,表现一些个人化的生活内容,达到一种蕴含着具有人类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强调人文内涵和文化品质。

纪录片《藏北人家》,它之所以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杰出代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关注的是个人。

在《藏北人家》中占据镜头最多的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给观众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这些普通人。

继它之后的纪录片都体现了对人的深层关注,都是以人为核心,直接关注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去除了许多功利心态,多了一些人文性。

《藏北人家》注重感受与体验的共时性,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性和丰富的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出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

既然纪录片是一个高端知识市场的产物。

在当代大众文化领军的电视文化景观下,纪录片制作呈现出强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分析

纪录片解析一、纪录片与故事片(虚构片)的区别与联系1、纪录片的定义: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

纪录片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纪实性,随机性。

2、故事片的定义:综合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以表现和虚构为基础的,通过演员表演来完成的一种影视片类型。

它的主要特点是虚构性,表演性,主观意识性比较强烈。

3、看完两者的定义之后,我们来看看二者的区别:(1)从表现特点来看:纪录片主要是以真实,纪实为基础,它力求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用真实的手段记录下来,以此来表达一个思想或主题。

而故事片主要是以虚构的,艺术化的表现为基础,它把发生的事情通过艺术地再加工,再创造,然后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当然故事片也有纪实性的,但它和纪录片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已经是渗透了艺术再现形态的纪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实,因此,它和纪录片就不能等同了。

(2)从制作技术手段来看:①前期:纪录片讲究的是同期声的效果,真实再现客观环境带给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反映真实的情况,它不需要布光,不需要道具等等。

而故事片恰恰就需要这些来支撑,它要求的艺术性比较强,它需要造型去表现故事的发展,带给观众的是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这些制作技术是故事片必不可少的。

②后期:纪录片不需要过多的特技处理,只是把转场的过渡要做得比较自然就行了。

故事片需要大量的特技处理,在后期编辑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是蒙太奇的编辑思维,这就和纪录片的长镜头理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故事片在后期的时候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比如配音,特技处理,以及音乐的处理等等。

(3)从叙述形式上看:纪录片追求事件的真实性,它的故事表现是可以断续的,因为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可能预见事情的发展,所以它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是不能进行提前让观众了解的。

纪录片的故事也可以是比较完整的,将一件完整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但是故事片的叙述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是让观众看不懂的叙述,它必须将故事的发展过程交代的一清二楚,有开端,发展,高潮,结果,这些是故事片叙述时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才能演绎下去,才等让观众看的更加舒服。

《藏被人家》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PPT教学课件

《藏被人家》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PPT教学课件

2020秒 36分36秒
“藏北牧民之间的相互帮忙是不计报酬的” “这天天气好,娜隹烧了热水,准备给措纳洗头。措纳
和挪隹的结合是通过亲友介绍的。牧人相信缘份和命,
相信自己能得到的就是上天的赐予,应该心平气和地去
接受。因而牧人夫妇一般关系比较稳定,男女青年成家
独立生活后会认识到,在生活和抚养后代中要彼此依赖。
帐篷外,白玛忙碌着,她把新鲜的牛粪抛撒在周围的草 地上,以便白天晒干后作为燃料。牧人们并不认为牛粪脏, 晒干后的牛粪烧起来没有怪味。
姑娘有爱美的天性。虽然环境严酷,女人们还是很注意 修饰自己。她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
例如,"'国家级卫生城市'欢迎牌下一条高等级公路延展在绿色的田 野上,整座城市处处花团锦簇……"
2020/12/09
2
3 9 分 30 秒 -
如何对每段影片的声音进行选择和强化
10分30秒
“白玛则将发了酵的奶倒进酥油桶里,开始制作酥油。”
4 用解说词表述过去或未来时,应寻找一个与
10 分 30 秒
10分51秒 画面相宜的契合点
“挪隹要在丈夫起来之前将茶烧好,挪隹虽然怀有八个
月的身孕,但她同藏北草原所有妇女一样,每天忙碌不停。 据说牧区的妇女即使生了孩子以后也不休息,当天就要干活, 这里的环境使她们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
1
2 解说词应引导观众观看和思考画面上的重
6 分 27 秒 7分22秒
要内容
“在面积广大的藏北草原,几乎看不见一棵树,一年 四季的大部分时间,这里都刮着寒冷的西风,夜间的气温 一般都在零度以下,帐篷就成为牧人们抵御风雪严寒的遮 蔽所。
和蒙古牧民的蒙古包不同,藏北牧人的帐篷一般是黑 色的,用结实的牦牛毛和羊毛纺织而成,每一顶帐篷上方 都有一个通风口,下雨的时候可以盖上。”

纪录片影片架构分镜头脚本——洪州窑

纪录片影片架构分镜头脚本——洪州窑

一、影片架构(一)人物访谈拍摄人物一:碗泥岭龙窑制瓷人甘海春【人物简介】:唯一采用原始烧制工艺的龙窑制瓷人,江西丰城洪州窑碗泥岭技艺生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特色】:碗泥岭已经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3A景点。

碗泥岭这个“活着的洪州窑”的文化平台吸引了更多的热血青年返乡创业,他们为农村的文化振兴带来巨大能量。

甘师傅将近三十年的洪州窑青瓷制作经历,手艺精湛,一直在为洪州窑遗址为传承青瓷工艺努力,历经传统制作工艺手段和新兴技术制作手段,但仍就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保留复古的最纯正的制作手段,并一直在寻找年轻一代的继承人。

十九大报告了就作出了实施文化强国的重大部署,丰城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挖掘传统文化,振兴乡村的实施方案。

【内容】:了解原始烧制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体会最原汁原味洪州窑青瓷的传统制作工艺,更深刻的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气息,以甘师傅为跟拍中心人物,从一个成熟、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的一天全面了解洪州窑的制作和独特艺术魅力;拍摄碗泥岭目前的一个生存现状,发展方向,人员构成,当地浓厚的瓷文化的物化具体体现以及该地在洪州窑传承多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拍摄人物二:丰城市博物馆馆长赖洪生【人物简介】:现任丰城博物馆馆长,从事文物、陶瓷文化以及考古历史研究多年,任馆长多年。

【特色】:对洪州窑研究较深,任丰城市博物馆馆长多年,对馆内洪州窑青瓷的分类、历史来源、制作方式以及丰城洪州窑事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都比较了解,并且现居丰城市,容易预约采访。

【内容】:主要想了解馆内现存洪州窑的具体数量、种类以及不同洪州窑文物不同的自身特证;洪州窑在馆内的分布情况、所在位置;馆内如何保存和修补洪州窑,浅谈保存修护的应用技术和方法;以及随着年代推进和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宋元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生产的青瓷特色、所产生的变化和改进之处,该馆依托洪州窑传播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途径,目前馆内所开展的或者开展过的学术交流、文化宣传活动和具体的重点休闲文化基地;了解洪州窑青瓷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陶瓷和青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突出自身特色),旅游业发展以及弘扬当地青瓷文化的优势和竞争力能力尽量能从访谈中表现出来;谈谈目前采用的网络数字线上3D观看手段;拍摄人物三:当地制作青瓷的居民【人物简介】:当地许多居民其实也是靠制作青瓷工艺为生,有些是和景区达成合作在景区内设立合作区和门店,自我经营,有些是在当地或者其他地区制作原始青瓷或者经营青瓷买卖,由于近年国家政府保护文物,大力传承传统工艺文化的倡导和证词支持,当地很多本就有制瓷技术的居民开始拾起传统青瓷的文化复兴之路。

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创作谈

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创作谈

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创作谈91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已落下帷幕。

我们创作的《藏北人家》(以下简称《藏》)获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大奖。

这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它引起我们深思,引导我们去回顾,探讨创作该片的心路旅程。

《藏》片是四川电视台和西藏电视台合拍的系列片《西藏》中的一集,拍片过程说来简单:摄制组6个人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碰巧其中一半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生。

王海兵、赵坚是82届,韩辉是83届,3个人挑起了编、摄、撰稿的担子。

为了寻觅拍摄题材,我们这支小小的制作队伍几乎走遍了西藏。

90年8月下旬,我们来到藏北腹地的纳木湖畔,在那里结识了牧民措达一家。

以后的日子里,措达的帐篷旁多了三顶小帐蓬,我们和措达早晚相处,用自然跟踪手法不分昼夜地拍了200多分钟素材,回拉萨很快写出本子,又转入另一题材。

直到91年6月,长达47分钟的《藏》片才编辑制作出来。

《藏》片值得探讨的首先是题材的选择。

中国西部瑰丽多姿,青藏高原神奇迷人,要猎奇,尽可以去拍风光和民俗风情(我们也拍这样的题材,如《羌塘盛会》等)。

为什么要这样去拍藏北?一户普通的牧民,一些平凡的生活细节,没有一点轰轰烈烈的戏剧性和高潮。

面对青藏高原巨大的空间体积,面对“第三极”的冰天雪地和常年不停的西风,我们想,得有多大的决心,人们才敢去青藏高原旅行;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人类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正是这一思维方向引导我们去拍摄人。

我们把思维的焦距始终对准生于斯长于斯的藏北人。

我们想探寻藏北人在与大自然生死搏斗中创造的独特文明的内容和本质。

中国画画人、画动物讲究画“眼”。

我们拍藏北也要画“眼”,这只“眼”就是普通牧人的生活和命运。

这一构思酝酿了二、三个月。

早在5月份进藏之初,我们就有拍这样一部片子的想法。

但是迟迟没有动手拍,是因为没有找到准确的切入点。

除了我们,很多人都拍西藏。

总感到浮光掠影的多,热热闹闹的多,猎奇的多,真正带着一种关注和同情的态度去反映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片子太少。

画面与解说词的契合度——以纪录片《藏北人家》为例

画面与解说词的契合度——以纪录片《藏北人家》为例

它不 仅 要补 充 说 明 画面 未 曾表 现 或难 以表 现 的内容 , 而且要进 ~步 引导 观众 加深 对作
品 内 容 的 理 解 。因 为 画 面 对 社 会 生 活 和 思 想
情感 的表达 是有 限 的 , 而有 声 语言 , 就 是 也
声世2/4 屏界15— 005 0[
}录 之 纪 片旅
过 解说 词来配 合 。画面在 组接 时往往 遵循 着同一 场景 的镜头应 相对 集 中
电视 画 面与 解说 是 电视 作 品 创作 中的
两 种 重 要 语 言 形 态 , 者 相 辅 相 成 。 在 电视 两 作 品 创 作 中 , 者 不 应 是 简 单 地 相 加 , 是 两 而 各司其 职 , 互渗 透的有 机统一 体。 相 解 说 词 的 创 作 , 根 据 电视 作 品 本 身 的 要 需 要 。对 思 想 内容 给 予 必 要 的 说 明 和 阐 释 。
印象 。 并不清 楚这 些 到底 是什 么 , 但 这些 东西 在藏 北 牧 民 的生活中有什 么重要 的作 用。这 时 , 如果 没有 同期声 去表 现, 仅靠解 说词 来进 行 阐释 , 众 在接 受 画面 时会 产生疑 观 问。 从而影响信息 传播的效 果。 电视 画面最擅 长表现“ 正在发 生的事情 ” 了解 了电视 。 画面 的这 一特性 .在 电视片 的谋篇 布局时就 要巧 用心思 , 尽量拓展 “ 在时” 现 的表 现领域 , 放过任 何现 在可 能拍到 不 的有用细节和 过程 . 当压缩“ 适 过去 时” 未 来时” 和“ 的表现 范 围。设法 多用今天的事件 , 用过 去的事件 ; 少 多用今天取 得 的新成就 , 用空洞 的长篇 展望 。全片 结构 布局上 的合 少
面 相 得 益 彰 . 得 1 l 2的 效 果 ? 取 +>

广播电视专题节目

广播电视专题节目

*广播电视专题节目*王星*第一章电视专题节目概述*电视专题节目介绍第一节•电视专题节目的概念•电视专题片的界定•电视专题片与电视节目的分类*一电视专题节目的概念*定义:主题相对统一,能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与综合节目相对应的一种电视节目。

*特点:*电视化*选题专*主题深*1979年,美国四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电视专题,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辑和声音增进主题思想。

*电视化*电视专题节目在创作的期间要符合电视艺术规律。

电视专题节目是属于电视媒体的一种节目形态,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电视专题节目将现实中的人、事、物以及作者的寄托和感受通过电视视听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画面优美、剪辑流畅就称为衡量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要标准。

*选题专*专题节目是围绕专门的话题进行取材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要集中内容,反映个性,表现特点。

但是选题专不是指专业性强,相反电视专题往往要求拍摄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主题深*电视专题节目要兼顾电视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功能。

广播电视通过信息传播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注意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电视专题节目也是电视节目中反映现实最深刻、主题最鲜明、感染力最强的节目形态,主题思想是电视专题节目的灵魂,所以一定要深入挖掘主题的涵义。

*二电视专题片的界定*1.定义:电视专题片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一般我们把以某一专门话题为拍摄对象的片子称为电视专题片。

*2.历史渊源:与电影的纪录片说法区别*3.电视专题片与电视专题节目*电视专题片和电视专题节目1、《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条目》不再使用专题片的名称,而是明确提出:电视专题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一部分,被涵盖于其中的报道类,是报道类节目中的主要形式。

2、报道类(含电视专题)根据其叙述表述方式的差异,可分为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和讲话型五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乐

5s
湖边的羊群
背景乐

8s
飞翔的小鸥
然而,这湖光山色在牧人们看来,或许只是一种单调。
背景乐
全、远
拉镜头
25s
湖水边措达专心纺线
草原的自然风光
措达安静地纺线,他几乎不去注意眼前的大自然美景。他已经看惯了这里的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自然对他来说,只意味草青草黄。他所关心的,是不会有大风暴,或者大雪造成牛羊丢失和死亡。
近、全
逆光
19s
白玛仍在用力捣奶
从发酵的牛奶中分离出酥油需要很长时间。在夏季产奶多的时候,妇女们几乎每天都要干这种又累又费时的活儿.
近、全
25s
措达穿衣走出帐篷
女人忙碌了两个小时以后,男人醒来了。罗追告诉丈夫,昨晚羊群跑了。措达不紧不慢穿上衣服,走出帐蓬去找羊。
全,远
摇镜头,推镜头
20s
措达找羊去
羊群
纯洁得恰似藏北碧蓝的天空和晶莹的雪山。
口哨声
远、全
拉镜头、摇镜头
16s
女人走出帐篷准备干家务
丈夫外出放牧,女人们就留在家中,干各种家务活。

17s
喂狗
这些牧羊犬十分凶猛,白天必须拴住以免伤人。牧人爱惜狗,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从不吃狗肉,狗老了,就让它自然死去。

3s

狗叫声
全、特写
摇镜头、推镜头
三孩子戏耍
家中最轻松的是老人与孩子。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在家里受到尊敬,平时只干点轻活儿。
孩子们无忧无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耍,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不上学。孩子们的学校,就是大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和各种家务事。措达和罗追认为,孩子们上学没有多少用处,他们耍学的是将来在劳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本领。牧区的孩子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措达家的几个孩子现在还小,最小的儿子格桑旺堆,才3岁,大儿子坚参5岁,女儿叫才旦卓玛,6岁.他们现在主要是玩耍。

摇镜头
14s
极目眺望纳木湖
湖光山色,安详秀丽
放牧生活是单调的,眼前是他每天都能见到的蓝色的湖。一年到头,他就围绕着湖边游牧,他熟悉这里的一切。
背景乐
全、远
10s
湖边的牲畜
背景与
全、远
摇镜头、拉镜头
35s
蓝天、白云、远山湖水
藏北草原是中国高山湖泊最多的地区,有大小湖泊370多个,永远与这些湖泊相伴的,是一系列雄伟的高山.蓝天下山峰的刚劲和湖水的柔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固定镜头
3s
草原

摇镜头
19s
令人注目的是,藏北草原的遥远和艰险筑成了一道厚重的屏障,将自己和外部世界远远隔开,使今天的藏北文明,得以保持同几,千年前基本相似的形态。

固定镜头
4s
牛群在晨光中过河
远、全
推镜头
12s
草原上蜿蜒的河流和念青唐古拉山
辽阔的藏北草原南部,是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主峰海拔高达7000多米。
远、全
摇镜头、推镜头
15s
山坡上放牧的措达(早晨的光线)
一天的放牧生活开始了。
羊叫声
近、远
跟镜头、摇镜头
6s
措达悠闲的走着
蓝色的纳木湖
口哨声
近、全
摇镜头
12s
水草丰美的放牧场
措达小憩
来到水草丰美的牧场,措达就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特写,近
拉镜头
30s
措达悠闲地盘坐湖边纺羊毛
勤劳的藏北牧民是闲不住的,放羊时手里总少不了一个纺线锤。虽然一天只能纺几两羊毛,天长日久,纺出的线就足够编织。一家人的生活用品。
背景乐

5s
变幻莫测草原
在藏北,天地山川巨大的自然力压倒了一切。
背景乐

摇镜头
12s
牧人祈祷
牧人们崇拜自然,他们每日向天、地、神祈祷,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又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妥协和谐调的关系。
远、全
拉镜头
10s
帐篷
措达还在纺线
当他们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他们的确难以象局外人那样去欣赏藏北草原的自然美景了。
点燃干牛粪很费力,这种羊皮风箱,在城市里只能放到博物馆里去,在这里它却必不可少.不过操作起来需要熟练的技巧。
近,中
11s
罗追烧茶
罗追要在丈夫起来以前,将茶烧好。两个女人在不停地忙碌着

28s
白玛费力地捣着高高的酥油筒里的牛奶
罗追帮忙
罗追虽然怀有八个月身孕,但她同藏北草原所有妇女一样,每天忙碌不停。据说,牧区的妇女即使生了孩子以后,也不休息,当天就要干活。这里的环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的意志和强壮的体格。
夜间负责看管羊群的是几只牧羊犬,昨晚风大,牧羊犬未能尽到责任,但是人们并不着急,晚上羊群不会跑多远。
特写
2s
吹动的布
音乐
全、特写、近
34s
罗追蹲在地上祭神草原曙光中的祭神
帐蓬同围烤绕的轻烟
天边出现曙色。罗追来到帐蓬的一角。这里是他们每天祭神的地方。在一个简易的香炉上,放上几块牛粪火,盖上柏枝,再撒上一点糌粑面,一种淡淡的香味就弥漫在草原清晨的空气中。这是藏北牧人特有的一种祭神仪式。他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自然和神,祈求这一天平平安安地过去.
音乐
6s
帐篷外的香炉弥漫着烟
音乐
特写、近、全
摇镜头
26s
白玛草地上用力地抛牛粪
帐蓬外,白玛忙碌着。她把新鲜的牛粪抛洒在周围的草地上,以便白天晒干后作为燃料。牧人们并不认为牛粪脏,晒干的牛粪烧起来没有怪味。

1s
水流边喝水的羊
35s
姑娘有爱美的天性,虽然环境严酷,女人们仍然很注意修饰自己。他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纯净的美。
在措达家,老人和孩子睡在里面,措达和女人睡在靠外的地方.
特写
17s
静谧安睡的孩子在梦里翻身
帐蓬不仅仅用来睡觉。实际上,所有的牧民生活都以帐蓬为中心,每天的生活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5s
夜晚中的帐篷
月亮
特写,全、近
摇镜头、拉镜头
32s
早上罗追起来活动
罗追挤奶
清晨5点,天还很黑,女人们就起来了。夏天的夜晚仍然很冷,地上有霜冻。罗追披着防寒的毛毡,开始给牦牛挤第一次奶。

跟镜头
34s
吹着口哨自得其乐的措达
措达不识字,除拉萨以外没有到过别的地方。他不知道外界是什么样.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悲哀.但是措达却认为自己很快乐。平静的生活、纯补单调的精神活动构成了他们快乐的基础。这是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快乐,牧人的快乐单纯得如同孩子们的笑容
口哨声
远景
摇镜头
10s
碧蓝的天空和晶莹的雪山
全、近
摇镜头
12s
白玛走出帐篷准备去背水
全、近
摇镜头
9s
草原
吃草的马
草原的清晨,万物苏醒。
中、全
跟镜头、拉镜头
25s
白玛背水回家
十八岁的白玛是个能干勤快的姑娘,她和藏北所有妇女一样,身材结实,每天要干许多重体力活。

摇镜头
5s
白玛回到帐篷看到刚醒的孩子
欢快的嘻闹声(同期)
近、特写、全
25s
给孩子穿衣
每一顶帐蓬上方都有一个通风口,下雨时可以盖上。
全,近
摇镜头
11s
措达盖完帐篷走进帐篷,外面下着雨
30s
帐篷的内景
帐蓬的面积约有十平方米,中间是一个火塘。里面正对着帐蓬门口有一个简陋的神龛,供着佛象。帐蓬的四角堆着装有粮食、衣物和毛皮的口袋。晚上,一家人就睡在这一个帐蓬里。

摇镜头
11s
晚上月光中睡觉的人们
歌声

2s
马吃草
背景乐
全,中
逆光,摇镜头,拉镜头
28s
牧羊人在草原上放牧
歌声

固定背景、推字幕,字幕淡出
10s
宽广的草原
藏北人家

摇镜头
10s
早晨的远山
风声

10s
高原雪山
人类的足迹,也许很晚才踏上地球之颠这块高高在上的土地。

摇镜头
20s
连绵的群山
神秘的藏北有无数传说,但是谁也说不清楚最古老的祖先是谁.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在这里.发现比新石器文化更早的人类活动遗迹。
特写
22s
储备酥油
措达家一年大约能生产五、六十公斤酥油,除了交售少量酥油给政府,其余归自己支配。
远。特写
摇镜头、推镜头
24s
措达找羊回来,全家开始吃早餐
措达找羊回来,全家开始吃早餐。
特写、近
拉镜头
16s
早餐前他们点起香火,老人默默地诵经.
早餐前他们点起香火,老人默默地诵经.
特写
推镜头
20s
制作糌粑
这是牧人们普遍食用的一种食品,叫糌粑,它是用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加上一点酥油和热茶做成的.吃法很特别。

剪影,摇镜头,推镜头
32s
很多迹象表明,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一样,藏族牧人的祖先很可能是从遥远的地方迁移进来的。谁也不知道生存手段极为弱小的原始部落,为什么选择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作为自己的生存之地
全、远
剪影,拉镜头
40s
晚霞中的牧人羊群
藏北草原的地理高度决定了它的自然条件极其险恶。然而,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证明了: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不: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他认为:优秀需要苦难,美,是艰难的。藏北牧人的祖先,正是在这个高寒缺氧、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游牧文明
草原上的羊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