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奥秘——比》单元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人体的奥秘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人体有一定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人体奥秘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人体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2. 人体主要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3. 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基本结构及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2. 教学难点: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体基本结构、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人体结构及各系统的功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讲解人体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 讲解人体主要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c. 讲解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讲解清晰,让学生对人体结构及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人体奥秘的兴趣。
3.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
第三单元人体的奥秘——比一、主要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学过的许多概念中,不少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比的概念是建立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是学好这一单元知识的关键。
二、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放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三、主要编写特点1、情境创设生动有趣。
人体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其中隐藏着比的奥秘却不为学生所知。
正是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矛盾冲突,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教材第一个信息窗中第二个红点:以“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比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旨在渗透比较、类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信息窗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信息窗1——人体中的比该信息窗是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载体,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几个信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借助“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入对比的意义、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学习。
借助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合作探索”中安排了四个红点。
第一、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教材分别提出“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和“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长和身高的关系呢?”两个问题展开探索。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
教材由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可以把这两种数量间关系的表示法统一起来,都叫做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的比。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析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人体的奥秘----比”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达到这个要求需要以比的知识为基础。
因此,本单元教材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编排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编排四道例题教学比的基础知识。
前两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比的意义,先认识两个同类量的比,再认识两个不同类量的比,逐渐建立比的概念。
后两道例题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从化简整数比到化简分数比、小数比,使比的概念得到深化。
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能解决不同情境里的、不同方式呈现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第二,联系生活和已有经验,建构比的知识。
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有大量资源可以利用。
例如几种物体的份额关系、常见数量关系等。
教材用比表示果汁和牛奶的杯数关系,表示白色方格与红色方格的个数关系;利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理解路程与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联系分数基本性质得出比的性质……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在建立新概念的同时深化原有认识。
第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要把已知的各部分的比看成各部分的份数,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测量大树、旗杆、楼房的高,要发现并理解“同一时间、相近地点,杆长与影长的比是一定的”。
可见,比的概念是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教材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具体应用比的知识,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人体的奥秘》单元分析
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人体的奥秘》单元分析设计说明:《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
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的学习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这样可使教学建立在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
其次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
比与除法、分数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的意义实际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教学时从情境图入手,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的讲解,引出了比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
比的读写、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让学生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教师归纳小结,重点是求比值的方法。
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促使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既加强了知识间联系,又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设计特点:1、以认识比字,谈生活中的比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的比和倍数关系的比。
旨在渗透比较、类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2、以学生熟悉的人体为载体,呈现了头长、臂长、腿长、身高几个信息,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借助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等问题,引入对比的意义的学习。
3、对于相对简单的比的读写、各部分的名称。
采取了自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互相补充,完善认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人体的奥秘——比按比分配-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校把栽75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52人,则一班应栽______棵,二班应栽______棵,三班应栽______棵.【答案】24,25,2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52人,则三个班级的人数比是:48:50:52=24:25:26,则总份数是:24+25+26=75,1份量是:75÷75=1(棵),因此一班应栽树:1×24=24(棵),二班应栽树:1×25=25(棵),三班应栽树:1×26=26(棵).故本题的答案是24,25,26.2.【答题】李叔叔家九月份缴纳的水费、燃气费和电费共144元.水费、燃气费与电费的比是3:4:11,那么李叔叔家九月份缴纳水费______元,燃气费______元,电费______元.【答案】24,32,8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李叔叔家九月份缴纳的水费、燃气费和电费共144元,水费、燃气费与电费的比是3:4:11,则李叔叔家九月份缴纳水费:;缴纳燃气费:;缴纳电费:.故本题的答案是24,32,88.3.【答题】一个图书馆按5:2:1购进科技类书、文艺类书和生活类书.上个月一共购进图书400本,那么科技类书购进______本,文艺类书购进______本,生活类书购进______本.【答案】250,100,50【分析】先求出1份所表示的量,再用书的总数量与各类书籍所占的份数相乘.【解答】一个图书馆按5:2:1购进科技类书、文艺类书和生活类书,即共有:5+2+1=8(份);上个月一共购进图书400本,则1份的量是:400÷8=50(本);那么科技类书购进:50×5=250(本);文艺类书购进:50×2=100(本);生活类书购进:50×1=50(本). 故本题的答案是250,100,50.4.【答题】石硫合剂是用石灰、硫磺和水按1:2:10的比配制而成的.现在爷爷要配制这种合剂20.8千克,要准备石灰______千克、硫磺______千克、水______千克.【答案】1.6,3.2,1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石硫合剂是用石灰、硫磺和水按1:2:10的比配制而成的,则是将合剂平均分成:1+2+10=13(份).现在爷爷要配制这种药水20.8千克,药水每份重:20.8÷13=1.6(千克),则爷爷要准备石灰:1.6×1=1.6(千克),硫磺:1.6×2=3.2(千克),水:1.6×10=16(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 1.6,3.2,16.5.【答题】要把21个人分配到面积分别为120平方米和60平方米的两个会议室打扫卫生,按面积大小进行分配,那么120平方米场地分配______人;60平方米场地分配______人.【答案】14,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120:60=2:1,所以把人数平均分为:2+1=3(份),每份是:21÷3=7(人),其中120平方米场地分配的人数占2份,60平方米场地分配的人数占1份,则120平方米场地分配:7×2=14(人);60平方米场地分配:7×1=7(人).故本题的答案是14,7.6.【答题】阳光汽车公司10月份卖出轿车、客车、货车数量的比是5:4:3.若这3种车共卖出240辆,则轿车卖出______辆,客车卖出______辆,货车卖出______辆.【答案】100,80,60【分析】根据卖出轿车、客车、货车数量的比,求出一份代表的辆数,根据每类车所占的份数,求出每类车的辆数.【解答】已知阳光汽车公司10月份卖出轿车、客车、货车数量的比是5:4:3,则可以把所有的汽车分成:5+4+3=12(份),这3种车共卖出240辆,每份代表:240÷12=20(辆),轿车占5份,则轿车卖出:20×5=100(辆);客车占4份,则客车卖出:20×4=80(辆);货车占3份,则货车卖出:20×3=60(辆).故本题的答案是100,80,60.7.【答题】解放小学四、五、六年级共植树180棵,四、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比是2:3:4,那么四年级植树______棵,五年级植树______棵,六年级植树______棵.【答案】40,60,8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解放小学四、五、六年级共植树180棵,四、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比是2:3:4,则四、五、六年级植树的总棵数被平均分为:2+3+4=9(份),每份是:180÷9=20(棵),其中四年级植树的棵数占其中2份,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占其中3份,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占其中4份,则四年级植树:20×2=40(棵),五年级植树:20×3=60(棵),六年级植树:20×4=80(棵).故本题的答案是40,60,80.8.【答题】为庆祝元旦,同学们做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旗共220面,如果三种小旗的数量之比是6:7:9,那么红旗有______面,黄旗有______面,蓝旗有______面.【答案】60,70,90【分析】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先求总份数,总份数=比的各项之和;(2)求1份量,用总量(几个数的和)÷总份数;(3)根据“1份量×份数”求出各分量.【解答】三种小旗的数量之比是6:7:9,则每份是:220÷(6+7+9)=10(面),所以红旗有:6×10=60(面),黄旗有:7×10=70(面),蓝旗有:9×10=90(面). 故本题的答案是60,70,90.9.【答题】一种润喉茶是将茶叶、冰糖和水按照2:5:75的比例配制的.如果要配制1312克的润喉茶,需要准备茶叶______克,冰糖______克,水______克.【答案】32,80,120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一种润喉茶是将茶叶、冰糖和水按照2:5:75的比例配制的,所以茶叶的质量为:;冰糖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故本题的答案是32,80,1200.10.【答题】学校体育组的器材室里有篮球、足球、排球共180个,篮球、足球、排球的比是5:4:3,那么篮球有______个,足球有______个,排球有______个.【答案】75,60,4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篮球、足球、排球共180个,篮球、足球、排球的比是5:4:3,,所以篮球有75个;,所以足球有60个;,所以排球有45个.故本题的答案是75,60,45.11.【答题】丫丫、亮亮和明明三人体重的比是5:6:7,他们三人的平均体重是42千克,那么丫丫的体重是______千克,亮亮的体重是______千克,明明的体重是______千克.【答案】35,42,4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丫丫、亮亮和明明三人体重的比是5:6:7,他们三人的平均体重是42千克,则他们的体重和是42×3=126(千克).,所以丫丫的体重是35千克;,所以亮亮的体重是42千克;,所以明明的体重是49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35,42,49.12.【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2,∠3的度数之比∠1:∠2:∠3=2:3:4,那么∠1=______°,∠2=______°,∠3=______°.【答案】40,60,8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1,∠2,∠3的度数之比∠1:∠2:∠3=2:3:4,因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所以∠1=°,∠2=°,∠3=°.故本题的答案是40,60,80.13.【答题】把300个玩具按4:5:6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小班分得______个玩具,中班分得______个玩具,大班分得______个玩具.【答案】80,100,1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把300个玩具按4:5:6分给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班.求小班、中班、大班各分得多少个玩具,用乘法.小班:;中班:;大班:.故本题的答案是80,100,120.14.【答题】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8:9,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20,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从小到大填写)【答案】150,240,27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5:8:9,那么可以设甲是5份,乙是8份,丙是9份,总共有:5+8+9=22(份);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20,那么这三个数的和是:220×3=660. 1份是:660÷22=30,那么5份是:30×5=150,8份是:30×8=240,9份是:30×9=270,所以这三个数分别是150,240,270.故本题的答案是150,240,270.15.【答题】淘淘期末考试数学、语文两科的平均分是90分,如果数学、语文成绩的比为5:4,那么淘淘的数学成绩是______分,语文成绩是______分.【答案】100,8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淘淘期末考试数学、语文两科的平均分是90分,则数学和语文的总成绩是:90×2=180(分),数学、语文成绩的比为5:4,则数学和语文的总成绩被平均分为:5+4=9(份),每份是:180÷9=20(分),其中数学成绩占5份,语文成绩占4份,则淘淘的数学成绩是:20×5=100(分),语文成绩是:20×4=80(分).故本题的答案是100,80.16.【答题】王大爷计划在63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内种黄瓜和茄子,黄瓜和茄子种植面积的比是7:8,那么黄瓜种了______平方米,茄子种了______平方米.【答案】294,3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王大爷计划在63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内种黄瓜和茄子,种植面积的比是7:8,一共被分成了:7+8=15(份);求1份是多少,列式计算为:630÷15=42(平方米);黄瓜占了7份,求黄瓜种了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为:42×7=294(平方米);茄子占了8份,求茄子种了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为:42×8=336(平方米).故本题的答案是294,336.17.【答题】把20根小棒按2:3分成两堆,那么一堆有8根,另一堆有12根. ()【答案】✓【分析】总数量÷总份数=每份的数量,然后求出每份各是多少.【解答】已知把20根小棒按2:3分成两堆,可以把这两堆分别看作2份和3份,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列式为:20÷(2+3)=4(根),求两堆各是多少,列式为:4×2=8(根),4×3=12(根),所以一堆有8根,另一堆有12根.故本题正确.18.【答题】某学校有96名教师,该学校男、女教师人数之比不可能是2:3.()【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假设该校男、女教师人数之比为2:3,那么男老师人数为,不是整数.因为人数一定是整数,所以该校男、女教师人数之比不可能是2:3.故本题正确.19.【答题】甲乙丙三人分一定数量的铅笔,如果三人按2:5:8分配或按9:10:11分配,乙所得的铅笔数相同.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甲乙丙三人分铅笔,如果三人按2:5:8分配,那么乙分得的铅笔占总数的:;如果按9:10:11分配,那么乙分得的铅笔占总数的:,所以乙所得的铅笔数相同.故本题正确.20.【答题】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0°,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按比分配问题.【解答】已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0°,那么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40°=140°,它们的比是3:2,则其余一个内角的度数为:°,另一个内角为°,所以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题错误.。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 数学五年级上册七 人体的奥秘——比 (1)
七 人体的奥秘——比一、比值的意义1. 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作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作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
2.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作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
如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6,乙数与丙数的比是8∶7,求甲、乙、丙三个数的连比。
化简:20∶24∶214.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12∶20读作:12比20比和比值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
(1)化简整数比:找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前项、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2)化简分数比:找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前项、后项同时乘最小公倍数,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3)化简小数比: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化简整数比。
(4)整数和整数的比:前、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5)整数和分数的比:前、后项乘分母,再化简。
(6)整数和小数的比:先把前、后项化成整数,再化简。
(7)小数和分数的比: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按分数与分数的比化简,或者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按小数和小数的比来化简。
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用语言描述: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相当于分数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比的后项不能为0。
连比时,先求出表示相同量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出表示另外两种量的数,最后把几种量的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有些比的单位不同,化简时先统一单位。
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七人体的奥秘——比比的意义(课件)
长
宽
2: 3
总价 : 数量
10 : 2
(杯)
(杯)
(厘米) (厘米)
(元)
(千克)
用比来表示关系
比还是一种标准
1.说说下面比的意思。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 明之一,配置黑色火 药的原料是火硝、硫 磺、木炭,他们的质
量比是15:2:3。
2.根据国家关于教室的使用规定,教室面积与人
数的比大约为1.2:1,你能算一算下面这间教室
比的意义
米和水之间有怎 样的关系?
米
2杯
倍数关系
水
3杯
米
水
2杯
3杯
4杯
6杯
6杯
9杯
8杯
12杯
10杯
15杯
…
…
什米么和变水了之?间什么的没变?
倍数关系不变。
米
水
2: 3
关系
前
比
后
项
号
项
鸡蛋 糖 面粉
2 : 1 :1
什么可以变?什么不变?
关系不变
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比的例子吗?
84消毒液 配比为 1:100
符合规定吗?
9米
6米
人数:45人
比可以表示
关系。
比是有一定 顺序的。
比很直观。
比 的 意 义
比还是一种
标准。
比赛中的比分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比一样吗? 比的前项、后项可以为0吗?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开普勒
“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 化中的不变。”
总价
(元)
5元 10元
15元 20元
25元
…
数量
(千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青岛版五四制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着人体测量和人体结构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在了解人体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人体测量方法,如身高、体重、头围等的测量方式;2.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并学会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3. 认识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并学会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4. 运用长度和面积单位对人体进行测量,如计算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头围等;5. 学习人体结构,如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体测量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人体测量;2.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提高对人体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2.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体重秤、头围软尺等;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并记录下来;2. 讲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如米、厘米、毫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并让学生进行单位转换练习;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学过的长度和面积单位来测量人体各部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4. 讲解人体结构,如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让学生对人体有更深的认识;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计算自己和他人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人体测量方法;2. 长度单位及其转换;3. 面积单位及其转换;4. 人体结构示意图。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测量自己和他人的身高、体重、头围,并计算出结果;2. 请绘制一张人体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
小数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七人体的奥秘——比回顾整理课件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7 人体的奥秘——比
回顾整理
整体回顾
知识梳理
综合运用
课后作业
回顾整理
整体回顾
分数乘
除法
解决
问题
意义 计算方法
混合运算
意义 求比值 比与分数、
比 除法间的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
分数乘除法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
返回
回顾整理
知识梳理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意义
分数乘整数
= ( × 16)
∶ ( × 16)
0.35∶1.5 =
(0.35×100 ) ∶( 1.5×100 ) = 7∶30
返回
回顾整理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2∶4,这个三角
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规范解答
总份数:2+2+4=8;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180÷8×2=45(度)
返回
回顾整理
3.比
按比分配:
归一法:把比看作平均分的份数,先把各部分的份数
相加求出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总份数”求出
一份的量(归一),最后用“一份的量×各部分对应
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返回
回顾整理
3.比
按比分配:
分数法: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先求出
各部分份数的和(总份数),然后用
“总数量×
:(比号) 后项
比值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比和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 含教材、学情分析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是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体的奥秘---比信息窗一86页第二个红点。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举例子来推理商不变的性质;在四年级已经学过举例子和结合商不变的性质推理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的猜想,通过举例子推理得出结论,学生本身也比较偏好较为简单的归纳推理方式(举例子),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归纳推理不是主要探究方式,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用演绎推理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才是重点与难点。
学情分析:在“比的基本性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多次规律和性质的探究归纳、举例说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猜想”“验证”等推理活动经验。
但通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能对“比的基本性质”作出猜想,但表述不完整;能通过举例子、计算比值进行不完全归纳说明,但缺少大量例证和反例意识;验证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加强引导,有效激活知识经验之间的内部联结、实现学习者的自主迁移。
教学目标:知能目标:1.根据已有经验猜想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在验证过程中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了解最简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素养目标: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沟通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在联系,感悟知识的一致性,渗透类比、转化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感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演绎推理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练习单、学生评价表教学过程:任务一:沟通中寻找联系,类比中引发猜想课件展示:8:10= ( )10 =4( )= 4÷( )=( )÷( ) 提问:你这样填写的依据是什么?复习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人体的奥秘—比全单元导学案教案设计(5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人体的奥秘—比全单元导学案1.1、比的认识【学习内容】比的认识信息窗1 85—89页【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出比的比值。
3、了解人体中有关比的数据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1、速度=÷,单价= ÷9=()÷()2、3÷7= ——7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1、观察信息窗1,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说一说。
(1)身高与腿长的比是160比88,记作身高与臂长的比是160比66,记作(2)根据信息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3、问题: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求长与宽的比,宽与长的比。
(1)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3)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4)归纳总结什么叫比、比值?举例说明什么叫比的前项、比号、比的后项?4、问题: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每分钟行驶多少米?(1)速度= ÷(2)路程和时间的比是:(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5、想一想:(1)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完成下面表格。
(2)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三、当堂达标(20分)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比值。
45∶135 358∶21101.35∶0.984.0四、巩固练习(50分)1、填空 (20分)(1)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①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②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
③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 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 ;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 )。
人体的奥秘
人体的奥秘——比栖霞官道中心小学刘桂荣一、教材简析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本节课以人体为素材,简明的呈现一些人体数据,通过除法的引入,认识比的意义,理解比的意义。
知道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化解比。
2、经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提高比较、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多样性。
三、单元教学建议1、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比的教学。
2、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包含了同类量和非同类比较两种,在教学中,老师要借助信息窗中提供的人体比使学生理解同类量比较中比的含义。
另外还有借助自主练习中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非同类量比较中的比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比的意义。
3、在学习分数、除法和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时候,要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使之一目了然他们之间的区别。
4、在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这个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回忆分数的分母和除法中的除数,来讨论比的后项可不可以是0 的问题。
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本第78页——79页、自主练习1——4题第二课时:;课本第79页——80页、自主练习5——14题第三课时:课本第84页——85页、自主练习1——10题信息窗:人体的奥秘——比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78页比的意义及自主练习1——4题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比的课件三、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本单元是青岛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
七 人体的奥秘:《比的意义》(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七人体的奥秘:《比的意义》(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比的含义,理解比的基本大小关系;2.掌握比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3.初步了解人体内各器官的比例关系;4.爱护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数学中比的运用;3.难点:如何将比的知识联系到人体生理结构的认知中。
三、教学方法和活动1.讲授法:介绍比的概念,讨论比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比的运用;2.体验法:让学生用比尺测量自己的身体尺寸,了解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3.合作学习法:组成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人体比例分析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介绍课题:人体的奥秘和比的意义;2.提问:你们知道人体内有哪些器官?你们知道器官之间的大小关系吗?如何表示和比较这种大小关系呢?第二部分:讲授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通过简单的例子来介绍比的概念;2.介绍比的表示方法:使用冒号(:)或分数形式表示比。
第三部分:人体比例分析1.引导学生使用比尺来测量自己的身体尺寸,测量胳膊长、大腿长、腰围、臀围等;2.让学生分析这些数据,讨论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比如我们的胳膊有多长比较合适?3.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分析某个人体部分的比例关系。
第四部分:比的大小运用1.给出一组数值,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比表或进行换算来对这些数值进行比较;2.提问: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哪些物品或生活场景会用到比的概念呢?第五部分: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给学生讲解人体比例的理论常识,并鼓励他们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关注身体健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很难将数学中的比的知识与人体生理结构的认知联系起来,要求学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探索更多与实际相关的生活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和运用,在参与活动中更好地体验比例分析的乐趣。
七 人体的奥秘:《比的意义》(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七人体的奥秘:《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比的表示方法:用“:”表示,如 a:b。
3. 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4.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5. 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比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知识。
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比的作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重点与难点(4)教具与学具准备(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作业设计(8)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下列比的值。
2. 提高题:根据实际问题,写出比的式子,并计算比值。
3. 拓展题:研究比的性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对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比的知识的应用能力。
5. 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安排。
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教案《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人体的奥秘——比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比》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的根底上教学的. 因为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排在除法之后接着学习, 还是比拟妥当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节:第一节讲: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比的各局部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根本性质及简化比;第二节讲: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重点是, 比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那么是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单元学习目标比这一局部,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名词, 虽然, 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乍开始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适应, 需要充分的感受.1.内容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 学会比的读写法, 掌握比的各局部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局部是需要反复强调练习的, 要慢一点, 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楚地感知.〔3〕学会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难点和重点, 需要在实际问题中多加练习.〔4〕弄清楚比值和最简比的区别与联系, 会解决实际问题.2.开展性目标〔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 贴近生活实际, 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2〕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根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三、单元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难点:比的应用.四、教学建议1.注意表达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 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完成比的教学. 在比的应用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学会解答方法.2.提供丰富现实的素材,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包含了同类量比拟和非同类量比拟两种, 教师可借助信息窗中提供的人体各局部的比, 学生理解同类量比拟中比的含义. 另外, 借助自主练习中的素材, 让学生理解非同类量中比的含义, 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比的意五、课时安排:2课时信息窗1 人体中的比——比的意义和根本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与根本性质, 会求比值、化简比等.2.依据比的知识点的内部特征, 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类整理, 提高学习的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与根本性质, 会求比值、化简比等.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展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学习过程】一、课前回忆〔约5分钟〕要求:自己独立完成, 组内检查订正答案.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除数相当于分数的〔〕, 除号相当于〔〕, 商相当于〔〕;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分数是一个〔〕,而除法是一种〔 〕. 分数的根本性质是:〔 〕.2. 4213=〔 〕÷〔 〕 〔 〕÷27=2745÷〔 〕=13( ) 23÷49=( )( )3.把一根长1米的绳子, 平均分成5段, 每段是〔 〕米, 每段占全长的〔 〕.把一根长3米的绳子, 平均分成5段, 每段是〔 〕米, 每段占全长的〔 〕.把一根长5米的绳子, 平均分成5段, 每段是〔 〕米, 每段占全长的〔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1.走入情境问题:赵凡的臂长和腿长, 理解问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问题: ?解答方法:2.小自学课本37-38页, 然后答复下列问题〔1〕比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比值?〔2〕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3〕小组对自主学习内容情况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三、合作探究〔约10分钟〕要求: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 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小组长负责收集疑难问题并迅速提交到黑板指定位置, 其他小组做好补充和分享的发言准备.1.填一填, 比和除法, 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区别2.说一说, 比的根本性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四、分享交流〔约5分钟〕1.小组汇报展示合作探究的情况.2.根据小组的质疑问题, 进行组间交流互助. 〔1组与2组, 3组与4组, 5组与6组……〕五、串联反刍〔约2分钟〕1.老师小结比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2.老师与学生一起解决组间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六、课堂检测〔约6分钟〕要求:先独立完成, 然后小组交流;有质疑的问题请教其他组同学或老师;进行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1.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3:2, 甲数是乙数的〔〕倍, 乙数是甲数的.,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3.求比值.14:0.72 :1 3:24.化简比.7:0.24 12.6:0.4 :1七、学习小结〔约2分钟〕学习完今节课后, 你有哪一些收获? (可谈一谈自己收获的知识、方法、学习感悟等).八、课后拓展数学与生活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 是指事物各局部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 即将整体一分为二, 较大局部与较小局部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局部之比, 其比值为1∶∶1, 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 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信息窗2 人体中的水分——按比分配【学习目标】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强化自己迁移类推的好习惯.【学习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习难点】正确、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回忆温馨提示:两两合作, 一人口述, 一人评价.1.填空题:〔1〕甲与乙的比是2 :5, 甲数是10, 乙数是〔〕.〔2〕〔〕÷4 =〔〕:〔〕= —〔3〕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4〕甲乙两数的比是3:4, 乙数减甲数得10, 乙数是〔〕.〔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 小红用了12分钟, 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2.用线段图表示:甲是乙的二、自主学习独立学习, 理清“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的含义, 全班交流.三、合作学习温馨提示:组长整体把握本小组的学习掌握情况, 不能解决的小组长做好记录, 暂放到问题口袋中, 力争全班交流时能得到解决.合作解决问题: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 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和问题, 画线段图:〔两人一组合作完成〕2. 列式计算:〔独立完成〕3. 组内交流评价, 评定对错. 假设有不同方法比拟异同.4.独立完成问题2. 〔组内对证〕四、串联反刍1. 收集各小组疑难问题, 解难答疑. 〔全班交流, 解难答疑〕2. 老师强调:方法其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其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3.小结: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可刻意练习使用〕五、学以致用温馨提示: 1题两两对证, 2题集体对证.1.填空:〔1〕糖和水的比是1∶10, 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2〕一个农场方案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 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2.完成自主练习1、2、3题第1题第2题第3题六、学习小结学习了这节课, 你想说点什么?〔可谈收获的知识、方法、注意的事项等〕七、课后拓展解决问题:〔相信你能行, 加油了!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7∶3, 求面积多少平方厘米?1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53~56页,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提示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根底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 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并能进行相互改写.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看懂比例尺,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难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学生: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 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师:你有什么发现?生:教练员在纸上边画边指挥比赛.师:咱们一块看看球队训练吧!设计意图:以足球为话题, 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学生看着快乐, 学的愉快,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情境图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述画面的意思, 并提出数学问题.情况预设:生1:为了更好的研究战术, 教练正在安排两名学生画足球场的平面图.生2: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呢: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组长汇报, 完成后, 抓住学生心理, 提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节课研究一下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 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课件再一次出示情境图,明确长为95米, 宽为60米, 要求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数据绘画〕画完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学生汇报.〔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 有的画得不像?学生思考并答复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 不同就不像.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标准, 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 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 〔板书画图〕师:实际的95米画到图上为9.5厘米, 实际的60米画到图上为6厘米, 你知道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简整数比〕学生讨论, 汇报交流生:9.5:9500=1:10006:6000=1:1000师:你有什么发现?生:它们的比是1:1000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设计意图:以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为研究的切入点, 学习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比例尺, 学生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时, 经历实际需要, 操作研究, 相互交流, 认识升华的过程, 从而体会了“比例尺〞这一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开展.3、领悟新知:比例尺的意义请学生参考课本54—55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如下问题并用课件展示:〔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2〕、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常见的比例尺有哪几种?〔3〕、比例尺通常的写法是什么样?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后代表上台汇报.答复预设:1、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 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4、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 不带单位名称, 数值比例尺的前项是1.5、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生回报时, 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1〕1:10〔2〕10米=1000厘米1:1000学生分析比拟师:改写时要注意统一单位.教师总结, 肯定学生的答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结合课前的预习, 自己处理问题, 对学生的印象较深.〔三〕稳固新知:做教材55页自主练习第1、2题1、〔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厘米. 〔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2、1:400000,1:2000, 1:50000003、比例尺=〔〕:〔〕判断:1、一幅地图上, 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250米. 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250=0.02. 〔〕比例尺是比, 不是比值. ×2、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缩小的比例尺前项小于后项, 放大的比例尺前项大于后项. ×3、在一副地图上, 用3厘米表示30千米的距离,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 〔〕求比例尺首先要统一单位, 30千米=3000000厘米, 3:3000000=1:1000000〔四〕达标反应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厘米或〔〕米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4、在一副比例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米, 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5、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6、〔〕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7、比例尺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8、比例尺是1:3000, 它表示〔〕.9、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长4厘米的零件, 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3、1/4000000、40000004、96千米5、50千米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7、数值、线段8、图上距离1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30米9、50千米10、1:1〔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表达了一种“反思〞思想, 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 深化知识, 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讲出还不懂的问题, 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缺乏之处, 为今后改良学习方法找到依据.〔六〕布置作业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 找出缺乏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一〕、判一判: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 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1, 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3、比例尺一定,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4、一幅地图用1厘米表示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 ( )〔二〕、选一选用图上距离5厘米, 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A、5:200 B. 1:4000 C.1:4000厘米答案:〔一〕、1、×2、√3、√4、×〔二〕、B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数值比例尺1:3000■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学生在即尝试画完平面图后, 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学生汇报.〔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 有的画得不像?学生思考并答复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 不同就不像.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标准, 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 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 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 〔板书画图〕教学资源:在明德小学的重建校园规划图中, 传达室到教学楼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得:60米=6000厘米;2:6000=1:3000资源链接: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化:1、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写出1厘米和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统一单位后, 再化成最简形式的比.2、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的方法:通过比例尺的前项表示1厘米的数值, 后项化成用米或千米作单位的数. 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比例尺后项所示的长度, 画线段比例尺时通常画出这样的2段或3段.。
青岛版(五年制)五上《人体的奥秘》单元分析
青岛版(五年制)五上《人体的奥秘》单元分析青岛版(五年制)五上《人体的奥秘》单元分析教材分析:《人体的奥秘比》节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安排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是对前面知识学习的深化与拓展,同时为后续比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单元知识内在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值的概念及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比;第二部分是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拓展与延伸,将概念等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以致用,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比及比值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比较、类推能力,体验化归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有关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3.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转化是指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一个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结果,也就可以转化为旧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化新为旧,抓住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才能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刻,最终达到融汇贯通。
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我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比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奥秘——比》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信息窗。
教材以“人体的奥秘”为线索,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赵凡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情境,借助问题“赵凡的头部长和身长有怎样的关系呢”,让学生了解头部长和身长的关系除了可用分数表示之外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从而引出“比”,并初步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借助“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她的行走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教学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想一想,比有怎样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先大胆猜测比有怎样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从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借助问题“你能把14:2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吗”,来教学化简比的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明明和爸爸的对话这一情境,借助“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入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乘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比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安排在分数除法之后进行教学,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1.情境创设贴近实际,生动有趣。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人体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其中隐藏着的比的奥秘却不为学生所知。
正是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矛盾冲突,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去。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教材第一个信息窗中第三个红点部分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我猜……”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研究问题的过程,旨在渗透比较、类推、化归等数学方法。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注意体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比、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以往的知识经验,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完成比的教学。
在比的应用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按比例分配问题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学会解答方法。
2.提供丰富现实的素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比”包含了同类量比较和非同类量比较两种,教师要借助信息窗中提供的人体各部分的比,使学生理解同类量比较中比的含义。
另外,还应借助自主练习中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非同类量比较中比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比的意义。
3.本单元建议课时数:7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