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套)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门重要语言。
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自考学生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提供一些实用的复习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一、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1. 汉字的演变:古代汉字的演变是了解古代汉语的基础。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2. 古代汉语的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学习者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词序、句法和语气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
3. 古代汉语的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习者需要掌握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以便正确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
二、古代汉语的阅读技巧1. 识字技巧:古代汉语的文字较为繁复,学习者需要掌握一些识字技巧,如通过字形、字义和字音等方面的分析,来推测和理解古代文字的含义。
2. 理解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常常与现代汉语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关系、修饰成分和句子的逻辑关系等,来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句子。
3. 掌握关键词汇:古代汉语的文献中常常出现一些特定的关键词汇,学习者需要通过积累和记忆这些关键词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代文献。
三、古代汉语的实践应用1.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特点。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献进行阅读,如《论语》、《道德经》等,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翻译古代文献:通过翻译古代文献,学习者可以锻炼自己的古代汉语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古代文献进行翻译,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3. 创作古文:通过创作古文,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运用古代汉语。
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文体进行模仿,如古文散文、古体诗等,以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写作能力。
总结起来,自考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应该包括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阅读技巧和实践应用。
自考00536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2015.10月真题真题真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所采用的标准字体是【】A.大篆C.小篆B.籀文D.秦隶考点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所采用的标准字体是【C】A.大篆C.小篆B.籀[zhòu]文D.秦隶汉字形体的演变繁难简易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所采用的标准字体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汉字笔画的最后定型使汉字体系由古文字跨入今文字2.下列各组字,全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亦血高C.果弓又B.朱刃息D.上月矢真题真练2.下列各组字,全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C】A.亦血高C.果弓又B.朱刃息D.上月矢解析:A中的“亦”B中的“刃”C中的“上”均是指事字,如亦:从大,即一个正面的人形,用两个点指示腋下的部位;刃:似刀,但比刀多了一点,即标志性的指示符号,指刀的利刃。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比類合誼,以見指僞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1、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畫成其物, 隨體詰詘用线条勾勒事物的轮廓来造字的方法,大凡象形字,多数是具体实物名词例:人大女又目耳口齿 日月草木水戈户门 牛羊犬豕马鹿弓矢2、指事许慎说: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用纯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意义。
如: 上 下 刃 亦 本 末 朱 甘3、会意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一个新字。
如:从 臭 莫 及 息 牧许慎说:會意者,比類合議,以見指偽。
(从......从.....)4、形声 是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符(义符)与表示字的读音的声符(音符)两部分组成。
如:簧、刎、江、星徒(从辵chuò土声,本义:行走) 錢(从金戋jīan声) 旗(从yǎn,其声) 颖 (从禾,顷声,本义:谷穗) 赖(从贝,剌là声,本义:盈利)佞 (从女仁声,本义:用花言巧语谄媚)许慎说: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从....,......声)(1)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
”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
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女”——“汝”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自考资料】古代汉语

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四章古书汉语词的构成★★★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①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
如:災——灾、塵——尘。
②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
如:鷄——雞、杯——盃。
③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
如:猿——猨(猿和猨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它们属于变换构字成分而形成的异体字。
)④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如:村——邨。
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①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如:够——夠、峰——峯。
②笔道形态略不同。
如:土——圡、決——决、况——況。
分化字★★为了使文字更明确的记录语言,人们就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这就是文字的分化。
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来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为了分化一个字的多个记录职能,有时人们会借用其他字来进行分担,使表意更为明确。
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为了减少字量的目的,可以在异体字认同之后把多余的字形取消。
利用异体字分化文字职能,则为异体字的不同字形赋予不同职能,使原本冗余的形体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造新字分化职能:分化源字职能最常见的方法是造新的字形。
造新字的方式包括在源字基础上增加构件,在源字基础上更换构件或对源字作形体改造。
分化字的类型★★★分化本义: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来承担它的本义。
分化引申义: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分化借义:原来本义与借义共用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借义分化出去。
分化广义: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这个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都更具体。
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第七章词义关系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第十一章副词动量表示法★★①数词+动词。
②动词+数词+量词。
第十三章介词★★作宾语。
如:爱共叔段,欲立之。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全套)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2007 年 05 月 18 日 10:04来源:自考365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 h 和“报”的韵母 ao 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 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 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本科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中的连绵词的是()A. 江河B. 风雨C. 日月D. 春秋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为()A. 语气词B. 助词C. 连词D. 形容词3. 在古代汉语中,“鼎”通常指的是()A. 一种容器B. 一种武器C. 一种乐器D. 一种货币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思是()A. 苗条B. 贤淑C. 美丽D. 害羞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态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法律规章B. 行为准则C. 几何工具D. 道德规范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A. 古代学生的服饰B. 古代女子的发饰C. 古代男子的佩饰D. 古代儿童的玩具9.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A. 过去的事情B. 旧的知识C. 故乡D. 老朋友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的是()A. 知识的广泛性B. 知识的深度C. 认识自己D. 学习的态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古代汉语中的“六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的________篇。
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逑”指的是________。
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________。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1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天行健”指的是________。
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复习(全集)1.doc

古代汉语自学考试复习(全集)1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材料(1)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字典排列:1)根据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照声音顺序排列。
3)按编号排列。
2音标:1)直接声音:同音音标。
2)反向切割: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汉字的发音的注音符号。
方法如下:颠倒的上字的声母与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与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例如:“手抱饭”是“手”的声母“H”和“抱”的韵母“敖”的组合,是“好”的“好”或“好”。
3)朱茵字母和拼音字母朱茵。
3解释方法:1)直接培训:它也被称为单词形式。
它用一个词来解释另一个词。
例如:元,始也。
2)描述:解释被释放物体的特征、形状、位置和功能。
例如:这就是为什么酒和浆被填满,秦鼓被用作节日歌曲。
3)正义圈:也称为定义。
例如:窦,十升。
4)示例:也就是说,人们熟悉的事物可以与不熟悉或难以解释的事物相比较。
例如:黑色是火的颜色。
4种常见参考书: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所写。
这是我国最早的字典。
该书由540个汉字组成,创造了一种以部首控制汉字、篆书为主要特征的词典编纂方法。
2) 《康熙字典》:它是清朝康熙四十九年编纂的。
包括张玉书和陈廷敬在内的30人参加了这次由康熙55年编纂的编纂。
本词典根据笔画数将214个部首分为12组。
这十二集是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如子丑毛寅。
3) 《汉语大字典》:这是一本解释汉字的形状、声音和意义的大型中文参考书。
这本大字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汉字集,共有56000字。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该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等单位联合编写,于1979年出版。
古汉语中有3700多个常用词。
修订版于1993年出版。
5) 《辞源》: 专门用于阅读古籍和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参考书。
6) 《辞海》: 这是一本综合性词典。
除了单个的单词外,接收的对象主要是单词、字符、作品、历史事件、古代和现代地名、各种学科的组织和术语。
古语今天,旧的意义和现在的意义是结合在一起的。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书: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冯谖客孟尝君、季氏、阳货、大同、许行、老子四章、曹商使秦、艺文志诸子略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一套书写符号。
当今世界的文字,大体可分为两类:表音性的和表意性的。
前者以语词的声音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后者以语词的意义要素为直接记录对象,汉字属于后者。
一、“六书”所谓“六书”,乃是前人分析汉字的结构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清代以后,“六书”的名称和次序如下: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6、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的解说:1、“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二字就属于这一类。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标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纯体指事字。
在汉字中为数极少,纯系指事性的符号。
加体指事字。
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表示字意之所在。
2、“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是把事物的形态描绘下来,其书写的特点是随事物不同的形体而曲折变化,日、月就属于这一类字。
3、“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一般认为,“以事为名”指形旁而言,“取譬相成”指声旁而言。
形符与声符相配成为一个新字,江、河就属于这一类字。
4、“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意思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在一起,它们意义相合,表示的就是新字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类字。
5、“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本无其字”是指本来没有这样一个字。
“依声托事”指找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某个词义。
如“不亦乐乎”的“亦”许慎的贡献:说明“六书”每一类的特点,并举了例字,奠定了汉字形体学的基本理论,人们称这种基本理论为“六书说”。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自考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你”?A. 吾B. 尔C. 己D. 彼答案:B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3. 在古代汉语中,“江”和“河”分别指的是什么?A. 长江和黄河B. 黄河和长江C. 河流和湖泊D. 湖泊和河流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茂盛B. 枯萎C. 凋谢D. 凋零答案:A5.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什么?A. 不冒险就不会有收获B. 虎穴很难进入C. 虎子很难得到D. 冒险是必要的答案:A6.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答案:A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说话B. 说服C. 高兴D. 说服别人答案:C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结合作C. 谦虚学习D. 尊师重道答案:C10. 下列哪个成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A. 多此一举B. 恰到好处C. 画龙点睛D. 点石成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答案:《离骚》1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过于______,就没有人愿意与他为伍。
答案:苛求1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黄鹤楼》。
答案:崔颢1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诗出自______的《摸鱼儿》。
答案:元好问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______卦。
答案:乾1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自考《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

第⼆部分 ⽂选部分 第⼀课 神话四则 ⼀、字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 形—刑,鼇= 鳌, ⼆、虚词: 1 、以:A 介词:乃以乳为⽬,以脐为⼝。
(“把”)B 连词 (1 )操⼲戚以舞。
(“⽽”) (2 )于是⼥娲炼五⾊⽯以补天。
(“⽽来”)后三句同。
2 、于:介词。
饮于河﹑渭。
(引进动作⾏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 3 、与:(1 )介词。
形天与帝争神。
(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 )连词。
夸⽗与⽇逐⾛。
(和) 4 、焉:(1 )代词兼语⽓词,“于是(此)”。
故⽇⽉星⾠移焉;故⽔潦尘埃归焉; 5 、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
三、词类活⽤: (1 )欲得饮。
(动→名,饮的⽔。
)(2 )北饮⼤泽,未⾄,道渴⽽死。
(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 四、常⽤词: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
如“夸⽗与⽇逐⾛。
”(2 )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2 、⼲:(1 )本义:盾牌。
如“操⼲戚以舞”(2 )引申义:“⼲⼽”连⽤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
-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
(2 )引申义:北极星—的地位—准则、标准、、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常、最(副词)。
4 、济:(1 )常⽤义:渡过⽔流。
(2 )引申义:过河的地⽅—帮助、给济、拯救,如本课:“杀⿊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
(3 )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
5 、天:(1 )本义:⼈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
(2 )引申义:天帝、上天—⾃然所⽣成的事物—头等⼤事—头顶上刺凿涂⿊的黥刑—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的道路。
如:“道渴⽽死”(2 )引申义:为达到某⼀⽬的或完成某⼀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遵循—称道、述说。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全国)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2)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3)第三章古书的用字 (4)第四章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4)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5)第六章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6)第七章词义关系 (6)第八章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7)第九章动词、形容词、名词 (8)第十章数词及数量表示法 (8)第十一章副词 (9)第十二章代词 (9)第十三章介词 (9)第十四章连词 (10)第十五章语气词 (12)第十六章判断句 (14)第十七章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 (14)第十八章语序和省略 (15)第十九章古代文献的阅读 (16)第二十章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16)第一章汉字的结构与演变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季氏将伐颛臾★★★★★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為?(翻译题)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翻译题)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地点,到、在。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翻译题)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即助手。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翻译题)固:城墙坚固。
子适卫★解释划线词的词义子曰:“庶矣哉!”(翻译题)庶:众,指人多。
阳货欲见孔子★★说明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和作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
(翻译题)诸:“之于”的合音。
之,代词,代指阳货。
于,介词,引进动作发生的地点。
第三章古书的用字第五章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第二节复合词复合词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以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例,说明如何从意义的角度辨别是两个单音词连用还是复合词。
(1)A.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2)A.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B.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爲?(分析题)(1)中,A 句的“春秋”指春天和秋天,是两个单音词连用;B 句的“春秋”指年龄,是一个复合词。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然煮烹烧B.徒道建造C.鄙阶阵都D.物特牢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桮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刃D.上云寸中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7、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5、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6、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7、下列各组汉字,都属象形字的一组是A.目眉象人木B.具走行羽刃C.马本虫佳鸟D.上鱼然燕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第十一节代词1 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三类。
〔1〕指人的。
有“谁、孰〞。
a“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
b“孰〞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
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一般只作主语。
它还可指物、处所。
“孰与介〞表比拟:如“吾孰与徐公美?〞;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2〕指物的。
有“何、胡、奚、曷〞等。
“何〞:作主、宾、定、判谓,a 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如:“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b 询问处所,如“子欲何之?〞译为“哪里〞。
“胡、奚、曷〞经常 a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或“怎么〞,如“子奚乘是车也?〞; b 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原因。
c“奚以〞询问方法。
(3〕指处所。
有“安、恶、焉〞。
a 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相当于现代的“在哪里〞。
如“焉置土石?〞;b 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问处所。
如“沛公安在?〞c还可以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哪里〞。
d“焉〞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
如“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2、指示代词:〔 1〕“之、兹、其〞,表泛指和特指。
a“其〞特指代词只作定语。
b“之、兹〞泛指, c“之〞作定、宾。
(2〕“此、是、斯〞近指。
a 表示“这〞义。
b 作主、定、宾语。
c“此、是〞可作判断谓语。
d 此和彼对应。
(3〕“彼、夫〞远指。
a 表“那〞义。
b“彼〞指代性强,可作主、定宾语。
c“夫〞指示性较弱,多作定语。
(4〕“尔、假设、然〞,谓词性。
a 表“如此〞“象这〔那〕样〞义。
b 在先秦,“尔〞作定、宾语。
c“假设〞只作定语。
d“然〞多作谓语。
(5〕“焉、诸〞特殊的指示代词。
a“焉〞相当“于此〔之〕〞,常作补语。
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2007 年05 月18 日10:04 来源:自考365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 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 )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 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 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 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 )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 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 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 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
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
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
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6)内形外声。
如辩、闻、雠。
9)形符和声符位置有反常的情况:如“视、祁、锦、钦、冯、和、蚀”是右形左声,“钊、到”是左形右声,“闷、问”是内形外声,“闺、阁”是外形内声,“孟”是上形下声,“笃、筑、竺”是下形上声。
10)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1)形符偏于一隅:修、倏、腾、滕、裁、栽、颖、颍、佞、疆。
(2)声符偏于一隅:旗、施、徒、徙。
(3)形符藏于声符中间:赢、羸、辩、辨、哀。
(4)声符藏于形符中间:裹、衷、戚。
(5)互相穿插,分合离奇:随、游、赖。
11)省形和省声: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如:釜,从金省,父声。
雷,从雨,田省声。
12)最早成系统的文字,现在已知的是商代的文字,包括商代金文、甲骨文。
13)文字的演变阶段:(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
周金文。
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
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
秦小篆、秦隶。
(2)今文字:汉隶、章草、行书。
魏晋真书(楷书)。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
(2)简省或讹变。
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
“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
(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
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
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16)本义:汉字在造字之初所代表的词义称为文字的本义。
17)如何探求本义:探求本义,既不能脱离文字形体,也不能脱离文献用例。
若撇开字形,仅从文献用例追溯词义的源头,是无法或难以办到的。
如诛;若仅根据字形而脱离文献语言,探求本义也是不大可能的。
如高。
三、古书中的用字1 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伸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
2、假借字的分类:(1)本无其字: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它,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
有两种结果:A 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于是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
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有两种情况:a 有的假借字自从被它借用以后,它又改头换面以新的面貌来表示本义。
如“莫”本义是昏暮,后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
自从它被借用后,为本义又造了一个“暮”字。
“莫”的本义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b 有些假借字被借用后,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汝”本义是水名,假借义为第二人称代词,现本义和假借义同时存在。
B 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期以后,为了区别用法,人们为假借义另造新字。
如“辟”,本义是刑法,假借义是避开,为假借义造了后起本字为“避”。
(2)本有其字: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有三种情况:A、在某种意义上借字与本字通用。
a本字是规范字,如“早蚤”、“疲罢”、“伸信”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是假借字。
尽管两字通用,在常人心中仍以本字为规范字。
b假借字人们习以为常,把它视同本字。
如彼匪”B、平时用本字,偶尔用同音字、近音字来代替。
如寤”借为牾”即写了别字。
C假借字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本字,以致最后通行的是假借字,本字反而不用或罕用了,如“亡”最初只表示没有或亡失,“无”只表示求雨的舞蹈;从西周金文开始,有无的无既用“亡”,也用“无”;先秦古书中“无”的用例已大大超过了“亡”;到后代,基本上都用“无”字了。
3、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
如莫-暮”4、古今字的形体:(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箕”取-娶”“T婚”(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振-赈”“没-殁”“张-胀”。
(3 )古字略加变形 -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体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5、古今字形成的原因:(1)古今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正T征”队T坠”或T域”。
(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如责T债”益T溢”景T影”。
(3 )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如解T懈”家T嫁"“T肢”道T导”。
(4 )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
如辟-避”厌-餍”与-欤”。
6、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二者有交叉现象。
古今字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则立足于文献中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跟它的本义是否有关。
7、异体字:( 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 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8、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1)文字结构类型的不同。
如或泪——”野或——”看或——”。
( 2)同是会意字,而构成成分不同。
如或明——”弃或”。
(3)同是形声字而成份或位置不同。
如或烟”歌或——”或村——”岭或——”鞍或——”。
( 4)隶变不同或文字讹变。
如或春——”或享——”。
( 5)为了书写方便而形成的俗字。
如或册”或别——”。
( 6)还有一些是古体字。
如或礼——”无或——”。
9、异体字的辨识:( 1)同出一源,分化后分工明确。
如或乌”和或於”原先是同一个字,春秋后才逐渐分化为不同形体,二字分工明确,意义不同。
因此它们曾经是异体字,现在却不算了。
( 2)虽然通用,但有一个义项不通用。
如或修”和或”是通假关系,而不是异体关系。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 1)简化字:特指1956 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不一定笔画少就是简体字。
( 2)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
如或腊——”术或——”或适——”。
(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或后後”药或——”仆或——”几或”谷或——”。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
如或钟”是或锺”和或的”简化字。
另外还有或历四、古今词义的异同1 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
2)古用今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