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整理
填空题《十三经注疏》《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孝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孟子》东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名词解释古注的术语1、曰,为,谓之不仅用来释义,且分别同义词间的差别,解释为叫做,称作2、谓解释词义,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前,用具体释抽象,用一般释特殊3、言(用于串讲句意,往往紧接古书原文,直接串讲古书句义,若古书原文中有难词需解释,则先注释难词,然后用“言”串讲句义4、犹释者与被释者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解释为“等于说”,“相当于”,被解释词放在犹的前面5、貌,之貌一般用来解释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解释为“……的样子”6、之言,之为言被解释词放在前面,用“声训”,有时是双声叠韵7、读为,读曰被解释词放在前面,表明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是通假关系8、读若,读如被释词放在前面,有时用来解释假借字9、如字用来标明多音字读音,如字表示其本音10、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错字,有时用来表明通假11、脱,衍(1)脱这里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2)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这里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中古三十六字母1、五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2、七音:唇音、齿音、舌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3、全清: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4、次清:发音时送气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5、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6、次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半母音隋陆法言《切韵》北宋陈彭年《广韵》《广韵》共分为206韵,后又减少为106韵,这106韵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中古音以切韵为代表,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阳声韵:以鼻音-m、-n、-长n收尾的韵;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吐血整理的古代汉语重点整理
古代汉语重点整理(根据范新干和郭攀,欢迎补充)因为范新干给出了具体页数,所以就只列出了相应内容。
一、文化常识历法部分:年、岁:年和岁有不同的意思。
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阴历年,一年12或13个月,354或384日。
岁相当于今天的阳历年,一年12个月,365或366日。
“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即木星)。
岁星在天空运行一周的时间约等于人间谷物成熟十二次,于是把岁星运行一周的十二分之一称为一岁。
岁也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谓回归年,又叫太阳年。
三正: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周历三种历法。
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月建不同。
“建”指“斗建”,即北斗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
“正”即“正月”,岁首之月。
因三种历法的正月不同,所以叫“三正”。
夏历正月北斗指寅,周历北斗指子,以此类推得出其它月份。
诗经中(一之日,二之日等)用的是周历,现在用的农历都是夏历。
四时:又叫“四季”。
因气温、雨雪情况依次冠以春、夏、秋、冬四个名称。
后来依夏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称为孟冬、仲冬、季冬。
分至和气:分至就是二分二至,即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以此将一回归年的长度划为四等分。
划为二十四气是包括分至在内在二十四个历法术语,用它们把一回归年等分。
朔望、弦晦和时辰:一月之中有几日分别叫做朔、上弦、望、下弦、晦。
这是根据太阳、地球、月亮运行的不同角度而定的。
初一日叫“朔”,取日月合朔后的第一日之义,即月亮居中三个天体成180°;十五或十六日叫“望”。
三十或二十九日为晦,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取义于月光隐去。
周以前的文献中从朔到上弦叫“初吉”,从上弦到望叫“既生魄”(魄有时写为霸),从望到下弦叫“既望”,从下弦到晦叫“既死魄”。
姓名部分:姓、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姓的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崇恩爱、厚亲亲。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汉语,包括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古代汉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特点。
下面将对几个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用易于理解的术语解释。
1. 古代汉字的演变古代汉字的演变是指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和用法上的变化。
古代汉字最早源自象形文字,通过一系列的演变逐渐演化为今天所使用的汉字。
这个演变过程可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的字体和字形中看出来。
古代汉字的演变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是指古代汉语的音韵规律和音节结构。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较为复杂,有声母、韵母、声调等要素。
声母是指在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指在音节中间或结尾的元音或鼻音,声调是指语音的音高和音调变化。
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差异,例如古代汉语的声调比现代汉语更为复杂。
3.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包括古音、古义和古词。
古音是指古代汉语的音韵特点,古代汉语的音韵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有一些辅音和韵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
古义是指古代汉字的原始意义,因为古代汉字的演变,有些字的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词是指古代汉语中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和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
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的词序、句法和虚词的使用。
古代汉语的词序较为灵活,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换。
古代汉语的句法较为简单,缺乏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法结构,例如被动语态和复合句等。
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较为丰富,包括了介词、连词、副词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词与词、词与短语等作用。
5. 古代汉语的文体特点古代汉语的文体特点主要表现在文言文和白话文两个方面。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和文雅性,使用较多的是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在高考语文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好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对于提升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语文古代汉语的常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再如“卑鄙”,古代表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在则是品德恶劣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还可以指战争(“兵旱相乘”)。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动词用作名词,指逃亡的人、败逃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等。
二、虚词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而“而”在文言文中用法较为灵活,可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承接(“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作介词,表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表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作连词,表目的(“作《师说》以贻之”)、表结果(“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等。
3、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作助词(“辍耕之垄上”中的“之”,动词,去、往)、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中的“之”,指知识和道理)、结构助词(“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4、于“于”常作介词,表处所(“战于长勺”)、表对象(“故燕王欲结于君”)、表比较(“苛政猛于虎也”)等。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5.四极发,发:倒塌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
周:普遍7.炎:火花。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8.淫水:洪水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
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1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近人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6.汉字字符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汉字是表意字符。
17.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背诵:六书:一曰指事。
自考古代汉语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许慎说:“象形是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也。
”象形是—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所谓指事,含有标识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多是点和横)构成的。
例字:刃、亦。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名”,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老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例如:“向”,《辞源》前三个义项是:1、北窗。
2、朝向,对着。
3、方向,趋向。
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
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y ǒu)也。
”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
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推演出来“朝向”、“对着”、“方向”、“趋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第三课古书的用字通假字我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女”——“汝”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完整word版)00536古代汉语(重点)手动整理
必须背诵段: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第一章重点:(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汉字结构)●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高、大、向、眉、栗、血、番、人大女又目耳口齒、日月草木水戈户門、牛羊犬豕馬鹿弓矢)●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刃、亦)●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从、牧、莫、舂、臭、息、泪、明、伐、法、得、辟、令、侵)●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常见通假字“叛”-—“畔”;“拒"——“距";“修"—-“脩”。
(完整版)古代汉语考试整理
古代汉语词汇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写到书面上,也就是一个汉字。
比如:走、则、道、股、远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先秦——魏晋段,以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仿古作品中也是),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部分。
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门路加同义词素信—诚信进—进献疑—嫌疑加加有关词素骨—骨血父—父亲忠—忠孝加反义词素成—成败作—作息寒—寒暑附前缀商—有商虎—老虎爷—阿爷附附后缀卓—卓尔忽—突然石—石头换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换成双音词铄—融化遏—阻挡御—抵抗绵延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
又叫“绵延字”、“连语”等。
绵延词的特色:(认识)1、两个不一样的音节密不行分,合起来表示一个完好的意义,即两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以打开。
2、写在书面上,固然是两个不一样的字,但这两个字不是代表两个词素,而是代表两个音节。
3、绵延词的意义与用来代表音节的那两个字的意义一般是没有关系的。
绵延词中的两个字拆分开来,有的存心义,有的没存心义。
固然有的字能够打开使用,但独自使用时与绵延词的整体意义没关。
参差——长短不齐貌参( shēn)——古代指星名绵延词的词性形容性(多半)《诗经 ?邶风 ? 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朱熹传:“差池,不齐貌。
”名词性(较少)蟋蟀、鸳鸯、勺药、仓庚动词性(极少)婆娑、爬行绵延词的类型双声绵延词忧如崎岖踌躇玲珑参差淋漓相逢首施大方憔倅恍然琵琶叠韵绵延词逍遥隐约玫瑰婀娜霹雳彷徨蹉跎龙钟峥嵘缠绵薜荔纷緼双声叠韵绵延词辗转优游缠绵间关非双声叠韵绵延葡萄浩大倾盆芙蓉铿锵嚣张词忧如迷离囫囵蒺藜脊令(水鸟名)绵延词——因声求义(一)望洋兴叹《论衡·骨相》:“武帝望阳。
”《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解说: 1、望视太阳2、望着大海3、仰望貌4、远视貌类推:格式“望×兴叹”望书兴叹望题兴叹望车兴叹望船兴叹望海兴叹望山兴叹叠韵绵延词望洋:望羊望阳望佯盳洋——迷茫直视的样子(二)踌躇解说: 1、犹是犬名。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分期及它的两大系统等1、古代汉语,就是指我们的祖先长期使用的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古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代汉语分为:远古汉语(殷商甲骨文时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代以后至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注:近古汉语,宋元至鸦片战争战争时期;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形成的古白话。
4、清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小学,小学分为文字、音韵、训诂,隋唐以后分此三类。
二、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历史1、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卜辞)-金文(钟鼎文)-战国文字—大篆(籀文)—小篆(秦篆)—隶书—草书、楷书(真书、正书)行书(1)汉字起源于图画。
(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又叫卜辞、殷墟卜辞,是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具有很强的图画性。
它是殷商王朝用来记载占卜吉凶之事的文字,已具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结构,也有一些借用表义的假借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古文字。
(3)金石文字:较甲骨文,字形比较稳定,传达的文字信息更丰富,展示的社会面更开阔。
①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本是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来主要用来祭祀、宴请上面以记载典祀、歌颂战功、订立盟约等。
②石文:可在石头上的文字。
(4)篆:①大篆,又叫籀文、篆籀,秦代建立以前秦地区使用的文字。
②小篆,被成为中国汉字的第一次革命,基本上脱离了图画抽象,较规范;笔画趋向简单,圆润。
(5)隶书:又叫八分书,有美感,很舒展,据说是秦朝狱隶陈邈发明,有古隶在(或叫秦隶)和今隶(或叫汉隶)之分,向方块字迈进了一大步,笔画简单,明了,是中国汉字的第二次革命。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1、字母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
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ᵑ]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
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
古代汉语典故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典故整理大全
1. 穷且益坚:这个典故源自于《孟子·告子下》一篇。
它告诉我们要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典故源自《庄子·逍遥游》。
它形容形势紧迫时要警惕周围的竞争对手。
3. 画蛇添足:这个典故源自《战国策·楚策一》。
它教导我们不要做无用功,不要过度追求完美。
4. 杯弓蛇影:这个典故源自《后汉书·任纪传下》。
它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过度猜忌而产生杞人忧天的情绪。
5. 见仁见智:这个典故源自《论语·卫灵公》。
它说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因人而异,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
6.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源自《后汉书·臧骋传》。
它指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经验。
7. 患得患失:这个典故源自《史记·赵世家》。
它告诫我们不要因小失大,要善于把握机遇。
以上是部分古代汉语典故的整理,通过研究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典故解析和详细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判断句:五种构成形式:①用语气词帮助判断。
1、主语+者+谓语+也,.。
者。
也,者也式判断句。
2、主语+者+谓语,。
者。
3、主语+谓语+也。
②用语势直接构成判断,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判断。
例如:生我者,父母。
③用副词“则、即、乃、必、皆”等来构成判断。
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④用动词“为(二声)”构成判断句。
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用判断动词“是”来判断。
在古汉语判断句中“是”是出现最晚的,在战国末期。
广泛使用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判断句:在魏晋之前是的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静指代词,一种是指形容词在是非之间。
对于是判断句,要看清它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非判断的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1、比喻判断句,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比喻句的内容,如:韩,天下之咽喉。
2、压缩判断句,是由陈述句省略动词,直接用名词性宾语上升为谓语形成的。
例如:夫战,勇气也。
古汉语的否定判断句,用“非”表示。
例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代汉语的判断句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来的一种句型。
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关于“是”字:1)我们讲古代汉语不用“是”,是指文言文说的,至于白话,是用系词“是”的,先秦文献极少用系词“是”,汉代后有所增加。
2)古代汉语里“是”可当形容词,词义是“对的”、“正确的”,意思是“认为…对”、“认为…正确”。
出现在“名词+是+名词”的组合中。
可单独作谓语,也可带宾语。
3)“是”字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系词“是”字正是从代词“是”的复指用法发展出来的。
4、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整理(一)《天论》(节选)荀子一、语法(1)使动用法1、强本而节用:强,原文作“疆”,强的古字,使……加强;用,动词用作名词,用度2、则天不能贫:贫,使动用法,使……贫困3、则天不能病:病,使动用法,使……病4、则天不能祸:祸,使动用法,使……有灾祸5、文王康之:康,安定,使动用法,使……安定6、因物而多之:多,使动用法,使……多7、孰与骋能而化之:化,使动用法,使……变化8、思物而物之:物,使动用法,使……为物(2)名作动或作状1、养备而动时:时,天时,这里名作动,符合天时2、则日切磋而不舍也:日,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3、雩而雨:雨,名作动,下雨4、君人者:君,名作动,统治、管理5、隆礼尊贤而王:王wàng,名作动,称王6、重法爱民而霸:霸,名作动,称霸7、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权谋,名作动,用权术。
全句:使用权术、倾轧、耍阴谋诡计就要彻底灭亡8、孰与物畜而制之:物,名作状,像物那样;畜,xù,畜养(3)省略句1、禹以治:“以之治”的省略,禹凭借这样的自然条件治理好国家2、以文之也: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文,用作动词,文饰、粉饰(4)意动用法1、君子道其常:道,意动用法,以……为道;道其常,以其常理为规律2、怪之可也:怪,意动用法,以……为怪3、大天而思之:大,意动用法,以……为大(5)判断句1、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是,指“星队、木鸣”现象,这里是判断句主语二、篇后选词(1)乱:①本义是治理。
②常用义是杂乱,没有条理。
引申为社会动荡,不安定。
③造反。
○4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称“乱”。
(2)启:①本义指开门。
引申为打开、张开的意思。
②启发,开导,如“启示”。
③发生、萌生。
引申为开拓义。
④陈述、报告,如“启事”。
(3)险:①本义是地势高低不平。
引申为阻碍、要隘。
②高峻。
③险恶。
(4)阳:①本义指山南水北。
引申义:A、日光B、明亮。
由明亮义还可引申为向阳面的的、凸出的、前面的等义C、温暖②“阴”和“阳”是一对古代哲学概念,指世间一切对应的事物。
古代汉语(上册整理)
1.古代汉语定义古代汉语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致说来它有两个系统:(1)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文言。
(2)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2.平水韵是唐宋以后人们写诗所用的诗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共106个。
3.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异体)1163个。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2)《康熙字典》:是清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
它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字头按部首排列,分成214部。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官修字书。
(3)《经籍籑诂》:清代阮元主编,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
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4)《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由原来的214部改为208部。
(5)《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将原来的214部调整为250部。
(6)《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是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被解释的537个都是唐宋元明间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词语。
5.古今词义异同的表现:(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
这些是属于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鸡”、“牛”、“大”、“小”等。
(2)古今义绝对不同。
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毫无联系。
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都只当“完备”讲。
古代汉语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2、语言有口语形式,也有书面语形式。
古代汉语书面语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远古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
具体来说,殷商为远古时期,周秦两汉为上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为中古时期,宋元明清为近古时期。
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本书收录篆文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按照部首排列,共五百四十部首。
5、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拼读给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方法。
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读来给被切字注音的方法。
6、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又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7、从考古发现的汉字原始资料来看,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图画和契刻。
8、四体二用:六书中,真正与汉字形体有关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
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字方法。
9、象形:许慎《说文·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
10、指事:许慎《说文·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
‘下’是也。
”
11、会意:许慎《说文·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
12、形声:许慎《说文·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